CN220766209U -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6209U
CN220766209U CN202321970516.XU CN202321970516U CN220766209U CN 220766209 U CN220766209 U CN 220766209U CN 202321970516 U CN202321970516 U CN 202321970516U CN 220766209 U CN220766209 U CN 220766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node
balancing
arc
spher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705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刘明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Balance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alance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alance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alance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705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6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6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6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涉及电梯钢丝绳均力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底座、主平衡座以及设置在主平衡座上方的3节点均力组件与2节点均力组件,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平衡座与第二支平衡座,第一支平衡座与第二支平衡座对称设置在主平衡座的两端顶面,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第一支平衡座的两端顶面,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这是在第二支平衡座的两端顶面,第一支平衡座、第二支平衡座的底部与主平衡座的顶面之间、主平衡座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面之间分别转动设置。本申请能够对十组钢丝绳的受力进行调节,避免钢丝绳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钢丝绳均力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背景技术
理论上,电梯在使用过程中,钢丝绳组中的每根钢丝绳的受力应一样,且曳引轮上用来缠绕钢丝绳的槽的形状和尺寸也应一样;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使用十组钢丝绳的电梯,由于各种原因会使钢丝绳组中的每根钢丝绳的受力不一样,这样就会造成有些钢丝绳受力大,有些钢丝绳受力小;受力大的钢丝绳与其对应的曳引轮上的槽之间的摩擦力会相对较大,这样会造成其对应的曳引轮上的槽的摩擦更厉害,时间一长,就好造成其对应的曳引轮上的槽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造成受力大的钢丝绳工作中所受的力越来越大。当钢丝绳组中个钢丝绳的受力不均时,受力小的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产生蠕动现象,钢丝绳和曳引轮之间的蠕动会引起钢丝绳和曳引轮的磨损;楼层越高,上述情况更严重。因而,长时间使用的受力大的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断裂,而造成电梯安全事故;同时,受力小的钢丝绳也会因与曳引轮的磨损,出现受损,如果受损严重,也会引起造成钢丝绳的断裂,而造成电梯安全事故。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对十组钢丝绳的受力进行调节,避免钢丝绳磨损的十节点均力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能够对十组钢丝绳的受力进行调节,避免钢丝绳磨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包括底座、主平衡座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平衡座上方的3节点均力组件与2节点均力组件,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平衡座与第二支平衡座,所述第一支平衡座与所述第二支平衡座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平衡座的两端顶面,两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平衡座的两端顶面,两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平衡座的两端顶面,所述第一支平衡座、第二支平衡座的底部与所述主平衡座的顶面之间、所述主平衡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面之间分别转动设置。
优选地,每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上的三组节点与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的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的两组节点与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的球铰中心共线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球形节点,三组所述第一球形节点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的节点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第一球形节点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抵接在所述第一球形节点的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
第二球形节点,两组所述第二球形节点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的节点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第二球形节点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抵接在所述第二球形节点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主平衡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面之间包括:
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平衡座的底部;
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开设在所述底座的顶面,所述弧形凸起转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
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弧形凸起内且还沿所述弧形凸起轴心设置;
固定板,两组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两侧面上;
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开设在所述固定板上,两组所述腰形孔分别与所述通孔的两端对应设置;
销轴,所述弧形凸起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销轴的中端,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适配于两组所述腰形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平衡座转动轴心到所述主平衡座转动轴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平衡座转动轴心到所述主平衡座转动轴心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平衡座、第二支平衡座的底部中心与所述主平衡座的顶面之间、所述主平衡座的底部与所述底座的顶面之间的转动轴心分别平行且还共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与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上共有十组节点,每处节点用于贯穿钢丝绳;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运行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而产生蠕动现象中,通过3节点均力组件使第一支平衡座受力大的一侧向下倾斜,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一支平衡座另一侧则向上倾斜,从而平衡钢丝绳上的受力状态,减少对钢丝绳的磨损;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运行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而产生蠕动现象中,通过2节点均力组件使第二支平衡座受力大的一侧向下倾斜,第二支平衡座另一侧向上倾斜,从而平衡钢丝绳上的受力状态,减少对钢丝绳的磨损;限位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受力过程中,保证底座、主平衡座与第一支平衡座或第二支平衡座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能够顺利实现受力调节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均力装置主视方向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均力装置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均力装置轴测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主平衡座;31-第一支平衡座;32-第二支平衡座;4-3节点均力组件;5-第一球形节点;6-2节点均力组件;7-第二球形节点;8-弧形凸起;9-弧形槽;10-腰形孔;11-固定板;12-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包括底座1、主平衡座2以及设置在主平衡座2上方的3节点均力组件4与2节点均力组件6,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平衡座31与第二支平衡座32,第一支平衡座31与第二支平衡座32对称设置在主平衡座2的两端顶面,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4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第一支平衡座31的两端顶面,且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4中心对称,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6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第二支平衡座32的两端顶面,且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6的重心对称,第一支平衡座31、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中心与主平衡座2的顶面之间、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面之间分别通过限位单元转动设置。
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4与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6上共有十组节点,每处节点用于贯穿钢丝绳;两组3节点均力组件4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运行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而产生蠕动现象中,通过3节点均力组件4使第一支平衡座31受力大的一侧向下倾斜,关于中心对称的第一支平衡座31另一侧则向上倾斜,从而平衡钢丝绳上的受力状态,减少对钢丝绳的磨损;两组2节点均力组件6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运行过程中出现受力不均而产生蠕动现象中,通过2节点均力组件6使第二支平衡座32受力大的一侧向下倾斜,第二支平衡座32另一侧向上倾斜,从而平衡钢丝绳上的受力状态,减少对钢丝绳的磨损;限位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在钢丝绳受力过程中,保证底座1、主平衡座2与第一支平衡座31或第二支平衡座32之间的运行稳定性,能够顺利实现受力调节过程。整体上,主平衡座2两端顶面的所有节点为非对称设置,适用于钢丝绳非对称的电梯使用环境。
进一步优化方案,每组3节点均力组件4上的三组节点与3节点均力组件4的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2节点均力组件6的两组节点与2节点均力组件6的球铰中心共线设置。
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或共线设置的主要作用是在3节点均力组件4与2节点均力组件6发生倾斜时,减小相对重心处的偏转半径,从而减小钢丝绳的偏移,有效增加钢丝绳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
第一球形节点5,三组第一球形节点5分别球铰设置在3节点均力组件4的节点处,3节点均力组件4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第一球形节点5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抵接在第一球形节点5的上方。
第一球形节点5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标记),钢丝绳穿设在第一通孔内,钢丝绳上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抵接在第一通孔的顶部;当第一支平衡座31一端的钢丝绳受力较大,螺母通过第一球形节点5将第一支平衡座31这一端的3节点均力组件4下压一段距离,第一支平衡座31另一端的3节点均力组件4通过第一球形节点5将钢丝绳上的螺母顶起,即一端钢丝绳下移,另一端钢丝绳对应上移,这样设置,第一支平衡座31两端对应的钢丝绳便可以实现受力平衡,有效避免钢丝绳因受力不均导致的磨损。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
第二球形节点7,两组第二球形节点7分别球铰设置在2节点均力组件6的节点处,2节点均力组件6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第二球形节点7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钢丝绳抵接在第二球形节点7的上方。
第二球形节点7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图中未标记),钢丝绳穿设在第二通孔内,钢丝绳上固定连接有螺母,螺母抵接在第二通孔的顶部;当第二支平衡座32一端的钢丝绳受力较大,螺母通过第二球形节点7将第二支平衡座32这一端的2节点均力组件6下压一段距离,第二支平衡座32的另一端的2节点均力组件6通过第二球形节点7将钢丝绳上的螺母顶起,这样设置,第二支平衡座32两端对应的钢丝绳便可以实现受力平衡,有效避免钢丝绳因受力不均导致的磨损。
进一步优化方案,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面之间的限位单元包括:
弧形凸起8,弧形凸起8固定连接在主平衡座2的底部;
弧形槽9,弧形槽9开设在底座1的顶面,弧形凸起8转动连接在弧形槽9内。
当主平衡座2的一端以及这一端的第一支平衡座31被下压或被顶起时,第一支平衡座31顶面发生倾斜,此时,弧形凸起8在弧形槽9内转动一定角度,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支平衡座31的一端随着钢丝绳的受力进行下移或上移,使整个调节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还包括:
通孔,通孔开设在弧形凸起8内且还沿弧形凸起8轴心设置;
固定板11,两组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两侧面上;
腰形孔10,腰形孔10开设在固定板11上,两组腰形孔10分别与通孔的两端对应设置;
销轴12,弧形凸起8通过通孔套设在销轴12的中端,销轴12的两端分别适配于两组腰形孔10内。
当弧形凸起8在弧形槽9内转动时,销轴12随着弧形凸起8的转动轨迹滑动在腰形孔10内。
进一步优化方案,位于第一支平衡座31的底部中心与主平衡座2顶面的限位单元包括:
弧形凸起8,弧形凸起8固定连接在第一支平衡座31的底部中心;
弧形槽9,弧形槽9开设在主平衡座2的顶面,弧形凸起8转动连接在弧形槽9内;
通孔,通孔开设在弧形凸起8内且还沿弧形凸起8轴心设置;
固定板11,两组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主平衡座2的两侧面上;
腰形孔10,腰形孔10开设在固定板11上,两组腰形孔10分别与通孔的两端对应设置;
销轴12,弧形凸起8通过通孔套设在销轴12的中端,销轴12的两端分别适配于两组腰形孔10内。
当第一支平衡座31的一端以及这一端的3节点均力组件4被下压或被顶起时,第一支平衡座31顶面发生倾斜,此时,弧形凸起8在弧形槽9内转动一定角度,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支平衡座31的一端随着钢丝绳的受力进行下移或上移,使整个调节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位于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中心与主平衡座2顶面的限位单元包括:
弧形凸起8,弧形凸起8固定连接在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中心;
弧形槽9,弧形槽9开设在主平衡座2的顶面,弧形凸起8转动连接在弧形槽9内;
通孔,通孔开设在弧形凸起8内且还沿弧形凸起8轴心设置;
固定板11,两组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主平衡座2的两侧面上;
腰形孔10,腰形孔10开设在固定板11上,两组腰形孔10分别与通孔的两端对应设置;
销轴12,弧形凸起8通过通孔套设在销轴12的中端,销轴12的两端分别适配于两组腰形孔10内。
当第二支平衡座32的一端以及这一端的2节点均力组件6被下压或被顶起时,第二支平衡座32顶面发生倾斜,此时,弧形凸起8在弧形槽9内转动一定角度,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二支平衡座32的一端随着钢丝绳的受力进行下移或上移,使整个调节过程更加稳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支平衡座31转动轴心到主平衡座2转动轴心距离为第二支平衡座32转动轴心到主平衡座2转动轴心距离的三分之二。
这样设置能够在钢丝绳受力正常的状态时,保证3节点均力组件4与2节点均力组件6在主平衡座2上的稳定性,避免影响钢丝绳的正常受力。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支平衡座31、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中心与主平衡座2的顶面之间、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面之间的转动轴心分别平行且还共面设置。
第一支平衡座31或第二支平衡座32以及的一端在发生倾斜时,另一端能够同步异向移动,共同保证整体装置的平衡和稳定。
进一步优化方案,三组第一球形节点5位于在3节点均力组件4重心的周侧。
这样设置,能够在一组3节点均力组件4任一节点处的第一球形节点5受力向下移动时,另一组3节点均力组件4对应的节点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即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3节点均力组件4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两组第二球形节点7对称位于在2节点均力组件6重心的两侧。
这样设置,能够在任一节点处的第二球形节点7受力向下移动时,另一节点能够同步向上移动;即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2节点均力组件6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化方案,底座1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方便安装底座1。
如果曳引轮上的槽磨损后半径减少0.1毫米,曳引轮每旋转一圈,钢丝绳要少运动0.314毫米;以20层的楼房为例,曳引轮大约要旋转100圈,那么该跟钢丝绳就要少运动31.4毫米,经过试验,发现该跟钢丝绳要多受力约3000牛;楼层越高,上述运动偏差更严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包括底座(1)、主平衡座(2)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平衡座(2)上方的3节点均力组件(4)与2节点均力组件(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支平衡座(31)与第二支平衡座(32),所述第一支平衡座(31)与所述第二支平衡座(32)对称设置在所述主平衡座(2)的两端顶面,两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4)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平衡座(31)的两端顶面,两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6)的重心处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平衡座(32)的两端顶面,所述第一支平衡座(31)、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与所述主平衡座(2)的顶面之间、所述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之间分别转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4)上的三组节点与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4)的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6)的两组节点与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6)的球铰中心共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球形节点(5),三组所述第一球形节点(5)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4)的节点处,所述3节点均力组件(4)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第一球形节点(5)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抵接在所述第一球形节点(5)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球形节点(7),两组所述第二球形节点(7)分别球铰设置在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6)的节点处,所述2节点均力组件(6)上的所有球铰中心共面设置,每组所述第二球形节点(7)内从上至下穿设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抵接在所述第二球形节点(7)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之间包括:
弧形凸起(8),所述弧形凸起(8)固定连接在所述主平衡座(2)的底部;
弧形槽(9),所述弧形槽(9)开设在所述底座(1)的顶面,所述弧形凸起(8)转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孔,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弧形凸起(8)内且还沿所述弧形凸起(8)轴心设置;
固定板(11),两组所述固定板(11)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的两侧面上;
腰形孔(10),所述腰形孔(10)开设在所述固定板(11)上,两组所述腰形孔(10)分别与所述通孔的两端对应设置;
销轴(12),所述弧形凸起(8)通过所述通孔套设在所述销轴(12)的中端,所述销轴(12)的两端分别适配于两组所述腰形孔(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平衡座(31)转动轴心到所述主平衡座(2)转动轴心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支平衡座(32)转动轴心到所述主平衡座(2)转动轴心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平衡座(31)、第二支平衡座(32)的底部中心与所述主平衡座(2)的顶面之间、所述主平衡座(2)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的顶面之间的转动轴心分别平行且还共面设置。
CN202321970516.XU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Active CN220766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0516.XU CN220766209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70516.XU CN220766209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6209U true CN220766209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5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70516.XU Active CN220766209U (zh) 2023-07-25 2023-07-25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6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66209U (zh) 一种十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JP5325753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WO2023001206A1 (zh) 底盘和机器人
CN107134209B (zh) 一种具有负载平衡锁定装置的重型摇摆台
CN220642167U (zh) 一种九节点非对称均力装置
CN213174524U (zh) 一种预制楼梯抗震节点装置
CN110987624B (zh) 一种用于水平钢曲梁整体稳定性试验的加载装置
CN107055035A (zh) 钟摆式调偏托辊及其使用方法
CN216519482U (zh) 一种qd桥吊主钩定滑轮钢丝绳防脱装置
CN103171979A (zh) 滑轮装置及包含该滑轮装置的塔式起重机
CN215368630U (zh) 防晃动电动吊篮维稳机构
JP3231568U (ja) 工作機械ツールマガジンのガイド接続構造及びそのガイド接続構造に用いるツールチェーン
WO2015021836A1 (zh) 一种电梯用钢丝绳组的对称分布的四节点均力装置
CN210508771U (zh) 一种超承重式门体地轴
CN203048420U (zh) 桥式起重机小车水平轮
CN219910436U (zh) 一种滑轮机构及重型提升门窗
CN219931254U (zh) 一种三维10轴拉索耳板铸钢节点
CN106382246A (zh) 一种具有双止推结构的潜水电机和潜水电泵
CN110857209A (zh) 一种行走式塔吊
CN217201521U (zh) 一种风电塔筒爬梯装置
CN206940161U (zh) 一种电梯平衡补偿链的导向装置
KR101193481B1 (ko) 카운터 웨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213087255U (zh) 一种组装式楼梯
CN218725321U (zh) 一种带辊道滑动式轴承试验机加载机构
CN117488699B (zh) 一种桥梁斜拉索安装用升降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