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5512U -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5512U
CN220765512U CN202322370390.9U CN202322370390U CN220765512U CN 220765512 U CN220765512 U CN 220765512U CN 202322370390 U CN202322370390 U CN 202322370390U CN 220765512 U CN220765512 U CN 220765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blanking
cylinder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039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广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Hengwa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engwa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engwa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engwan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039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5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5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5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包括下料筒、卡接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筒、铰接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以及通过转动机构铰接在下料筒外部的调角板;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下料筒固定连接的螺座、与螺座螺接的螺杆以及与螺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调角板固定连接,涉及物料管落料缓冲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转动带动固定座转动、固定座转动带动调角板转动、调角板转动带动回弹机构活动可使回弹机构带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沿着缓冲板铰链转动,从而可调节两组缓冲板之间空隙的大小并进行物料筛选过滤,并且可通过倾斜的缓冲板进行物料的缓冲,避免物料直接砸落到缓冲筒造成缓冲筒受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管落料缓冲设备领域,具体是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物料管是物料转运技术中用于物料输送的一种管状设备,物料管的一端一般与被落料设备连通,物料在进入物料管后可通过物料管输送到被落料设备中,并且可保证落料时物料不分散和高效输送的功能。
但现有技术的落料管在下料的过程中物料通常没有阻挡的就从物料管入口的一端直接落入到物料管出口的一端,物料从出口输出后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动能并概率砸伤被落料设备,存在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包括下料筒、卡接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筒、铰接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以及通过转动机构铰接在下料筒外部的调角板;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下料筒固定连接的螺座、与螺座螺接的螺杆以及与螺杆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调角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角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远离调角板的一端穿过下料筒并与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活动接触;通过螺杆转动带动固定座转动、固定座转动带动调角板转动、调角板转动带动回弹机构活动可使回弹机构带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沿着缓冲板铰链转动,从而可调节两组缓冲板之间空隙的大小并进行物料筛选过滤,并且可通过倾斜的缓冲板进行物料的缓冲,避免物料直接砸落到缓冲筒造成缓冲筒受伤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筒包括宽口、S形坡和窄口,所述缓冲筒靠近缓冲板的一侧为宽口、远离缓冲板的一侧为窄口,所述S形坡位于宽口和窄口之间;通过宽口接收全部物料后经由S形坡中的S型弯结构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窄口有序慢速输出,可控制物料的下料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弹簧和弹簧头,所述弹簧与调角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头与弹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铰链,所述缓冲板通过缓冲板铰链与下料筒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缓冲板组合形成下料筒内下料的V形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头的一侧抛光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螺杆转动带动固定座转动、固定座转动带动调角板转动、调角板转动带动回弹机构活动可使回弹机构带动下料筒内部的缓冲板沿着缓冲板铰链转动,从而可调节两组缓冲板之间空隙的大小并进行物料筛选过滤,并且可通过倾斜的缓冲板进行物料的缓冲,避免物料直接砸落到缓冲筒造成缓冲筒受伤的问题;
2、通过宽口接收全部物料后经由S形坡中的S型弯结构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窄口有序慢速输出,可控制物料的下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中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中缓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中调角板和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中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中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料筒;2、缓冲筒;21、宽口;22、S形坡;23、窄口;3、缓冲板;31、缓冲板铰链;4、调角板;5、转动机构;51、螺杆;52、固定座;53、螺座;6、回弹机构;61、弹簧;62、弹簧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包括下料筒1、卡接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筒2、铰接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以及通过转动机构5铰接在下料筒1外部的调角板4;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与下料筒1固定连接的螺座53、与螺座53螺接的螺杆51以及与螺杆51固定连接的固定座52,所述固定座52与调角板4固定连接,所述调角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回弹机构6,所述回弹机构6远离调角板4的一端穿过下料筒1并与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活动接触;通过螺杆51转动带动固定座52转动、固定座52转动带动调角板4转动、调角板4转动带动回弹机构6活动可使回弹机构6带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沿着缓冲板铰链31转动,从而可调节两组缓冲板3之间空隙的大小并进行物料筛选过滤,并且可通过倾斜的缓冲板3进行物料的缓冲,避免物料直接砸落到缓冲筒2造成缓冲筒2受伤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筒2包括宽口21、S形坡22和窄口23,所述缓冲筒2靠近缓冲板3的一侧为宽口21、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为窄口23,所述S形坡22位于宽口21和窄口23之间;通过宽口21接收全部物料后经由S形坡22中的S型弯结构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窄口23有序慢速输出,可控制物料的下料速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弹机构6包括弹簧61和弹簧头62,所述弹簧61与调角板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头62与弹簧61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铰链31,所述缓冲板3通过缓冲板铰链31与下料筒1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缓冲板3组合形成下料筒1内下料的V形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头62的一侧抛光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螺杆51转动带动固定座52转动、固定座52转动带动调角板4转动、调角板4转动带动回弹机构6活动可使回弹机构6带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沿着缓冲板铰链31转动,从而可调节两组缓冲板3之间空隙的大小并进行物料筛选过滤,并且可通过倾斜的缓冲板3进行物料的缓冲,避免物料直接砸落到缓冲筒2造成缓冲筒2受伤的问题;
通过宽口21接收全部物料后经由S形坡22中的S型弯结构进行缓冲,然后通过窄口23有序慢速输出,可控制物料的下料速度。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包括下料筒(1)、卡接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筒(2)、铰接在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以及通过转动机构(5)铰接在下料筒(1)外部的调角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与下料筒(1)固定连接的螺座(53)、与螺座(53)螺接的螺杆(51)以及与螺杆(51)固定连接的固定座(52),所述固定座(52)与调角板(4)固定连接,所述调角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伸缩的回弹机构(6),所述回弹机构(6)远离调角板(4)的一端穿过下料筒(1)并与下料筒(1)内部的缓冲板(3)活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筒(2)包括宽口(21)、S形坡(22)和窄口(23),所述缓冲筒(2)靠近缓冲板(3)的一侧为宽口(21)、远离缓冲板(3)的一侧为窄口(23),所述S形坡(22)位于宽口(21)和窄口(2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机构(6)包括弹簧(61)和弹簧头(62),所述弹簧(61)与调角板(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头(62)与弹簧(61)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铰链(31),所述缓冲板(3)通过缓冲板铰链(31)与下料筒(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缓冲板(3)组合形成下料筒(1)内下料的V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板(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头(62)的一侧抛光设置。
CN202322370390.9U 2023-09-01 2023-09-01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Active CN220765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390.9U CN2207655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390.9U CN2207655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5512U true CN220765512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59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0390.9U Active CN220765512U (zh) 2023-09-01 2023-09-01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5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65512U (zh) 物料管下料缓冲调节装置
CN210418259U (zh) 一种带料流调节功能的头部漏斗
CN209177621U (zh) 一种粉体物料的加料机构
CN211601578U (zh) 用于自动喷粉机的送料装置
CN211890609U (zh) 电批螺丝自动供给装置
CN212355486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运输投入装置
CN109174286A (zh) 一种改进型双辊式破碎机
CN216785114U (zh) 一种带有降尘功能的垂直螺旋卸车机
CN214764927U (zh) 一种硅胶生产用捏合机
CN212309682U (zh) 一种化妆品加工用原料研磨装置
CN213966997U (zh) 一种混凝土用建筑粉碎装置
CN114852725A (zh) 一种硅灰设备定量下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197361U (zh) 一种便于进料的喷砂机
CN208408464U (zh) 型砂下料装置
CN208627228U (zh) 一种颗粒机的出料机构
CN220092105U (zh) 一种水泥熟料筛选设备
CN217249378U (zh) 一种萤石粉球磨机的给料装置
CN220446479U (zh) 管材送出料机械手装置
CN212355093U (zh) 一种便于下料的喂煤称
CN217989607U (zh) 一种不易堵塞的水泥磨机出料装置
CN218490458U (zh) 一种用于石墨搅拌的下料仓
CN211593684U (zh) 一种防堵料陶瓷下料仓
CN216443825U (zh) 一种包装用套袋装置
CN215703906U (zh) 一种挤塑板加工用喂料机
CN217491215U (zh) 一种节能型金属分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