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4073U -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4073U
CN220764073U CN202322704749.1U CN202322704749U CN220764073U CN 220764073 U CN220764073 U CN 220764073U CN 202322704749 U CN202322704749 U CN 202322704749U CN 220764073 U CN220764073 U CN 220764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end plate
battery
chassis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0474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宁
米凯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0474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4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该底盘包括:地板和电池组件,地板包括凸起部,电池组件包括下壳体和电池模组,下壳体与凸起部固定相连,且下壳体与凸起部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电池模组设于电池安装空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底盘,电池组件的下壳体与地板的凸起部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下壳体和地板的凸起部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的外壳,以减轻底盘的重量,提升底盘的集成度,同时,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的电池模组部不会影响车辆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电池组件通常具有外壳和电芯,外壳在电芯的外侧包裹电芯,电池组件的重量较大,同时,电池组件通常安装于车辆的地板下方,导致车辆底盘的离地间隙变小,影响车辆的通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底盘,可减轻底盘的重量,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底盘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包括:地板,所述地板包括凸起部;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下壳体和电池模组,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凸起部固定相连,且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凸起部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所述电池模组设于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底盘,电池组件的下壳体与地板的凸起部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下壳体和地板的凸起部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的外壳,以减轻底盘的重量,提升底盘的集成度,同时,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的电池模组部不会影响车辆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板还包括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连接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且所述下壳体、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凸起部通过粘接和/或紧固件密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壳体包括基板、前端板和后端板,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连接于所述基板的两侧,且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之间且与所述基板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和/或所述后端板设有与电池模组电连接的电插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和/或所述后端板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
进一步地,电池组件还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冷却管路穿设于所述前端板和所述后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板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所述下壳体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组件的下壳体与地板的凸起部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下壳体和地板的凸起部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的外壳,以减轻底盘的重量,提升底盘的集成度,同时,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的电池模组部不会影响车辆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的通过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电驱桥和混动变速箱,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驱桥和所述混动变速箱设于所述电池组件的两侧,且所述电驱桥和所述混动变速箱均与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在底盘处的断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盘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盘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后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左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地板1、凸起部11、第一承载部12、第二承载部13、电池组件2、下壳体21、基板211、前端板212、后端板213、电池模组22、电插件23、第一高压插件231、PTC插件232、第二高压插件233、充电插件234、低压信号插件235、冷却介质接口25、冷却管路26、BMS模块27、BDU模块28、底盘10、左门槛梁201、右门槛梁202、左侧座椅203、右侧座椅204、混动变速箱30、发动机40、电驱桥50、车辆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的底盘10和车辆100。
参照图1-图4所示,用于车辆100的底盘10包括:地板1和电池组件2,地板1包括凸起部11,凸起部11可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凸起,电池组件2包括下壳体21和电池模组22,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固定相连,且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电池模组22设于电池安装空间内,也就是说,下壳体21和地板1的凸起部11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22的外壳,以用于保护电池模组22,电池模组22无需再单独设置上壳体,从而有利于减轻底盘10的重量,提升底盘10的集成度和轻量化。
可以理解的是,凸起部11可限定出电池容纳槽,电池容纳槽的开口朝向背离乘员舱的地面,下壳体21设于电池容纳槽的开口并封堵电池容纳槽以形成电池安装空间,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内的电池模组22不会影响车辆100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100的通过性,电池模组22可布置于底盘10离地间隙较低的车辆100(例如跑车),以便于车辆100的设计和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的底盘10,电池组件2的下壳体21与地板1的凸起部11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下壳体21和地板1的凸起部11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22的外壳,以减轻底盘10的重量,提升底盘10的集成度,同时,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的电池模组22部不会影响车辆100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100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地板1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在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上(即图1和图2中的左右方向),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连接于凸起部11的两侧,且下壳体21、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在车辆100的高度方向上(即图1和图2中的上下方向)至少部分平齐,也就是说,下壳体21、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的至少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在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承载部12、下壳体21和第二承载部13可形成连续的传力通道,从而有利于提升车辆100的侧面碰撞时的安全性,尤其在侧面碰撞为柱碰时,通过传力通道可将碰撞力分散传递,以减小地板1的变形量,从而保证乘员舱内乘员的安全,还可以避免电池模组22被挤压变形,提升电池组件2的安全性。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凸起部11可位于地板1在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部,并沿车的长度方向延伸,凸起部11可形成地板1上的中通道,电池模组22布置在中通道内,以兼顾电池模组22的体积和重量。在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上,凸起部11的左侧通过第一承载部12与车辆100的左门槛梁201连接,凸起部11的右侧通过第二承载部13与车辆100的右门槛梁202连接,车辆100的左侧座椅203可安装于第一承载部12,车辆100的右侧座椅204可安装于第二承载部13,其中,第一承载部12、下壳体21和第二承载部13可形成第一传力通道a,第一承载部12、凸起部11、第二承载部13可形成第二传力通道b,在车辆100发生侧面碰撞时,左门槛梁201和右门槛梁202可将碰撞力通过第一传力通道a和第二传力通道b进行分散传递,并且在车辆100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传力通道a连贯,从而可减少地板1和下壳体21的变形量,避免电池模组22受到挤压,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池模组22和底盘10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通过粘接和/或紧固件密封相连,以使安装空间密封,保证电池模组22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通过粘接密封相连,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在连接位置处可涂有RTV胶(room temperature vulcanized siliconerubber,室温硫化硅橡胶),以保证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在连接处的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通过紧固件密封相连,紧固件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紧固件可以是螺栓,下壳体21和凸起部11两者中的一个设有安装通孔,两者中的另一个设有与安装通孔对应的螺纹孔,螺栓可穿设于安装通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固定,以使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在连接处贴合并密封。优选地,下壳体21和凸起部11之间还设有密封垫,以进一步提升下壳体21和凸起部11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通过粘接和紧固件密封相连,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可通过RTV胶和螺栓连接,以保证下壳体21与凸起部11连接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8所示,下壳体21包括基板211、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在车辆100的长度方向上,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连接于基板211的两侧,且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相对设置,电池模组22位于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之间且与基板211固定相连,也就是说,下壳体21可以是类“U”型结构,电池模组22可固定安装在下壳体21形成的U型槽内,电池模组22可作为一个总成件与地板1进行装配,以便于底盘10的装配,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还可在电池组件2与地板1装配前和装配后对电池模组22进行保护,提升电池模组22在装配前转运和装配后使用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前端板212和/或后端板213设有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的电插件23,电插件23的数量可以是多个,电插件23可通过线束与电池模组22外部的充电口、用电器、控制器等车内设备电连接,以实现电池模组22的充放电控制,线束的端头与电插件23可以是插接配合,以便于电池组件2的装配和维护。其中,电插件23可以是高压插件、充电插件234、低压信号插件235、PTC插件232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板212设有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的电插件2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后端板213设有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的电插件23。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均设有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的电插件23。电插件23可根据与其连接的车内设备的位置就近设置在前端板212或后端板213上,以减少线束的长度。
参照图1、图5和图6所示,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均设有多个电插件23,其中,前端板212上的多个电插件23包括第一高压插件231和PTC插件232,第一高压插件231可用于向电池组件2前方的电驱桥50内的电机供电,PTC插件232可用于向对驾驶舱加热的PTC加热器(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供电。后端板213上的多个电插件23包括第二高压插件233、充电插件234、低压信号插件235,第二高压插件233可用于向电池模组22后方的混动变速箱30内的电机供电,充电插件234适于与车辆100的快充接口电连接,低压信号插件235可用于与车辆100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便于车辆100的控制器获取电池模组22的工作状态。
参照图4-图6所示,电池组件2还包括BMS模块27(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系统)和BDU模块28(Battery energy Distribution Unit,电池能量分配单元),第一高压插件231、PTC插件232、第二高压插件233、充电插件234均通过BDU模块28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低压信号插件235通过BMS模块27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所示,前端板212和/或后端板213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25,电池的冷却液可通过冷却介质接口25流入和/或流出电池组件2,以用于调节电池模组22的温度,使电池模组22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保证电池模组22的充放电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板212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25。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后端板213设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25,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实施例中,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均设有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25。冷却介质接口25可根据车辆100的散热器位置就近设置在前端板212或后端板213上,以降低管路的长度。
参照图5和图6所示,前端板212上的冷却介质接口25为进液口,后端板213上的冷却介质接口25为出液口,进液口靠近车辆100的散热器,以降低散热器与进液口之间的管路长度,便于车辆100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8所示,电池组件2还包括冷却管路26,冷却管路26部分位于电池安装空间内,且冷却管路26穿设于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冷却管路26可用于连通电池组件2两侧的散热器和发热件,以使散热器和发热件之间形成适于冷却液流动的冷却回路,从而调节发热件的温度,并避免冷却管路26占用车辆100其他位置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冷却管路26的安装布置。
参照图1、图5-图8所示,车辆100的散热器位于电池组件2的前侧,发动机40、混动变速箱30位于电池组件2的后侧,发动机40的中冷器、混动变速箱30内的电机和对应的电机控制器均为发热件,冷却管路26可设置为多个,以分别将散热器与中冷器连通,以及将散热器与混动变速箱30内的电机和对应的电机控制器连通,以便于调整每个发热件的温度,使每个发热件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100装配时,电池组件2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件进行装配,在电池组件2与整车装配前,下壳体21可以固定电池模组22、电插件23、冷却介质接口25、冷却管路26等部件,以提升电池模组22的集成度,且下壳体21未形成封闭电池模组22的封闭腔,从而有利于电池模组22内线路的安装布置,将电池组件2整体装配完成后,可通过举升设备将电池组件2举升装配至地板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地板1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地板1的凸起部11、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一体连接,下壳体21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下壳体21的基板211、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一体连接,碳纤维材质的重量轻、强度高,从而有利于底盘10的轻量化,提升底盘10的安全性。
参照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的底盘1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的车辆100,电池组件2的下壳体21与地板1的凸起部11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下壳体21和地板1的凸起部11可共同形成电池模组22的外壳,以减轻底盘10的重量,提升底盘10的集成度,同时,安装于电池安装空间的电池模组22部不会影响车辆100的离地间隙,以提升车辆100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车辆100还包括电驱桥50和混动变速箱30,在车辆100的长度方向上,电驱桥50和混动变速箱30设于电池组件2的两侧,且电驱桥50和混动变速箱30均与电池模组22电连接,电池模组22可向电驱桥50内的电机和混动变速箱30内的电机供电,以使电驱桥50和混动变速箱30分别驱动车辆100的前后车轮,提升车辆100的动力性。
参照图1所示,电驱桥50设于电池组件2的前侧,电驱桥50内电机输出的动力适于驱动车辆100的前轮,发动机40和混动变速箱30设于电池组件2的后侧,混动变速箱30可将其内电机输出的动力和发动机40输的动力混合后驱动车辆100的后轮,整车为混合动力车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实施例底盘10的车辆100为混动超跑,整车采用CTC(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技术,电池模组22可充分利用地板1上凸起部11内的空间,以在车辆100整体高度较低(1.2m左右)的情况下布置容量较大的电池模组22,且不会影响车辆的轴距,底盘10的结构紧凑,更利于整车尺寸的控制,并且由于整体结构紧凑,凸起部11与下壳体21的密封配合面较小,电池安装空间的密封容易且可靠性高,电池模组22可采用浸没式冷却,以使电池模组22的电芯具有更好地散热效果,从而有利于整车赛道工况的表现。
同时,地板1的凸起部11可充当电池组件2的上壳体,以省去原有的电池组件2的上壳体,并且地板1和下壳体21选用碳纤维材质,对整车减重效果明显。
另外,下壳体21可与地板1的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形成连贯的传力通道,从而有利于提成车辆100的侧面碰撞的安全性,尤其是在柱碰时,可使车辆100取得更好的碰撞成绩。
此外,电池组件2具有高度的集成化,电池组件2可集成高压插件、充电插件234、低压信号插件235、PTC插件232等电插件23,还可以集成用于后舱发热件(中冷器、混动变速箱30内的电机等)散热的冷却管路26,以便于整车的装配和布置。
可选地,电池组件2内可设有多个电池模组22,多个电池模组22可采用圆柱电芯,采用三层排布形式,串并数为10P(并联)108S(串联),车辆的电机的功率可大于发动机的功率,从而使车辆既符合节能减排的趋势,同时又可以利用电机的低扭响应弥补纯内燃机的不足,以提升车辆的动力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板(1),所述地板(1)包括凸起部(11);
电池组件(2),所述电池组件(2)包括下壳体(21)和电池模组(22),所述下壳体(21)与所述凸起部(11)固定相连,且所述下壳体(21)与所述凸起部(11)共同限定出电池安装空间,所述电池模组(22)设于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还包括第一承载部(12)和第二承载部(13),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部(1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3)连接于所述凸起部(11)的两侧,且所述下壳体(21)、所述第一承载部(12)和所述第二承载部(13)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1)与所述凸起部(11)通过粘接和/或紧固件密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1)包括基板(211)、前端板(212)和后端板(213),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端板(212)和所述后端板(213)连接于所述基板(211)的两侧,且所述前端板(212)和所述后端板(213)相对设置,所述电池模组(22)位于所述前端板(212)和所述后端板(213)之间且与所述基板(211)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212)和/或所述后端板(213)设有与所述电池模组(22)电连接的电插件(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212)和/或所述后端板(213)设有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的冷却介质接口(2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管路(26),所述冷却管路(26)部分位于所述电池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冷却管路(26)穿设于所述前端板(212)和所述后端板(21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1)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所述下壳体(21)构造为碳纤维一体件。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底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驱桥(50)和混动变速箱(30),在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电驱桥(50)和所述混动变速箱(30)设于所述电池组件(2)的两侧,且所述电驱桥(50)和所述混动变速箱(30)均与所述电池模组(22)电连接。
CN202322704749.1U 2023-10-09 2023-10-09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Active CN220764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4749.1U CN220764073U (zh) 2023-10-09 2023-10-09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04749.1U CN220764073U (zh) 2023-10-09 2023-10-09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4073U true CN220764073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4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04749.1U Active CN220764073U (zh) 2023-10-09 2023-10-09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4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2043B2 (en) Battery pack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e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20190181517A1 (en) Battery device for an at least partially electrically operated motor vehicle
CN101589490A (zh) 包括机械及热调节系统的电池
CN102104182A (zh) 蓄电池组件
CN215705632U (zh) 一种车辆地板和电池包的集成装置及车辆
CN208797084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
US20170279329A1 (en)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US20220149458A1 (en)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CN220764073U (zh) 用于车辆的底盘和车辆
US7469759B2 (en) Layout of an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provided with a fuel cell in an electric vehicle
JP4691999B2 (ja) 車両
CN213242723U (zh) 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及汽车
CN21113904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
CN115498235A (zh) 端板、壳体组成、燃料电池模块、装配方法以及车辆
CN21091193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三合一集成控制器
CN10905022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全整合型控制系统
CN214164685U (zh) 一种用于电动重卡的外循环热管理系统
JP2006216505A (ja)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218400713U (zh) 底盘结构及电动车辆
CN220996112U (zh) 燃料电池底盘布置结构及新能源货车
CN220904674U (zh) 高压系统及用电车辆
CN116156832B (zh) 一种新能源车载电源模块控制总成装置
CN216268576U (zh) 车辆
CN219634947U (zh) 一种可控制多个加热单元的汽车空调高压加热水ptc总成
CN219873741U (zh) 热管理部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