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58361U - 一种除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58361U
CN220758361U CN202322170397.6U CN202322170397U CN220758361U CN 220758361 U CN220758361 U CN 220758361U CN 202322170397 U CN202322170397 U CN 202322170397U CN 220758361 U CN220758361 U CN 2207583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
plate
cavity
demister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03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龙飞
张晨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shi Hubei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shi Hube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shi Hubei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shi Hubei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03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583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583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583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雾器,包括罐体、若干个折流板、减速板以及吹风组件;所述罐体内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空腔的底端还对应开设有导流孔;若干个所述折流板均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平行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每两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所述减速板的一端与所述折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板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吹风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下部,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向所述折流板方向吹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斜板、排气通道以及折流板的组合设计,使得除湿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除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雾器。
背景技术
除雾器是脱硫塔的重要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将气体中夹带的雾粒、浆液进行捕集。公开号为CN207575962U公开授权了一种气流型除雾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通过将除雾器本体设置为菱形结构,并在除雾器本体的下方设置液滴收集槽,更好的收集液滴。
但是上述气流型除雾器在具体使用时,仅仅只能使得液滴依靠菱形结构的侧壁进行汇合并最终落入液滴收集槽,当气流速度较低时,收集效率较低,当气流速度较高时,会造成二次带水,降低收集效果(即除雾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雾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收集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包括罐体、若干个折流板、减速板以及吹风组件;
所述罐体内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空腔的底端还对应开设有导流孔;
若干个所述折流板均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平行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每两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减速板的一端与所述折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板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吹风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下部,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向所述折流板方向吹风。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包括两个竖板和一个斜板,所述斜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减速板设于所述斜板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速板包括板体、引流孔以及弧形槽,所述引流孔开设于所述板体倾斜朝上的一侧,所述弧形槽开设于所述板体倾斜朝下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呈矩阵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指向朝上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减速板的内部均呈中空状,所述减速板与所述折流板连通,所述减速板靠近所述折流板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空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储液室,所述折流板的底端向所述储液室内延伸,并用以向所述储液室内排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室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室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罐体。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伸出所述罐体的一端倾斜朝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雾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空腔内设置若干个折流板,并将折流板沿罐体的轴向平行设置,使得每两相邻的折流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此外,在空腔内下部设置吹风组件以及在空腔的下部设置进气管,这样使得当气体从进气管进入空腔后,会被吹风组件送至排气通道内,并与折流板进行碰撞。此时位于气体内的雾沫(即前文中提到的雾粒、浆液)会在重力与惯性力的作用下被折流板所捕集,并最终因为聚集为更大的液滴后被集中收集;进一步的,由于减速板设于折流板的侧壁,且减速板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这使得吹风组件的风速会经由减速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有效避免了因为风速过大而导致的二次带水,降低收集效果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雾器的等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除雾器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减速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罐体;110、空腔;120、排气管;130、进气管;140、导流孔;150、支撑脚;200、折流板;210、竖板;220、斜板;300、减速板;310、板体;320、引流孔;330、弧形槽;340、倒角;350、导流槽;400、吹风组件;500、排气通道;600、储液室;610、盖板;62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包括罐体100、若干个折流板200、减速板300以及吹风组件400;罐体100内具有一空腔110,空腔110的顶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排气管120和进气管130,空腔110的底端还对应开设有导流孔140;若干个折流板200均沿罐体100的轴向平行设于空腔110内,且每两相邻折流板200之间形成排气通道500;减速板300的一端与折流板200的侧壁固定连接,减速板300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吹风组件400设于空腔110内下部,吹风组件400用于向折流板200方向吹风。
使用时,首先将气体经由进气管130导入空腔110内下部,经由吹风组件400吹送至排气通道500内,并最终经由排气管120排出。由于气体在吹风组件400的吹送下与折流板200发生碰撞,位于气体内的雾沫会在重力与惯性力的作用下被折流板200所捕获,并因不断聚集为更多的液滴后被集中收集,有效提升了收集效率;此外,由于折流板200的设置,使得吹风组件400的风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避免因为风速过大而导致的二次带水,从而保证了收集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吹风组件400为了使得气体能够与折流板200实现有效碰撞以及较为顺畅的流动,风速不能处于过低的水平,这样不仅会出现二次带水的问题,还无法有效的实现雾沫的捕获收集功能。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可根据排气通道500的数量对应设置多个吹风组件400,或者在单一吹风组件400内设置多组风扇,这样便于更好的实现除湿。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折流板200包括两个竖板210和一个斜板220,斜板22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竖板210固定连接,且减速板300设于斜板220的侧壁上。具体的,气体会在吹风组件400的吹送下与斜板220发生碰撞,并使得雾沫被捕获在斜板220上,最终因不断汇聚变大最终被收集。
为了使得雾沫更好的被收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减速板300包括板体310、引流孔320以及弧形槽330,引流孔320开设于板体310倾斜朝上的一侧,弧形槽330开设于板体310倾斜朝下的一侧。具体的,气体会在板体310的阻挡下经由引流孔320穿过,有效降低风速,并使得位于斜板220上方处的雾沫可以经由弧形槽330得到暂存与引流。
为了有效使得风速得到缓解,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引流孔320呈矩阵分布。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引流孔320指向朝上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倒角340,这样可以进一步的使得风压在倒角340处得到缓释与降低,进而降低风速,也有效的缓解了因引流孔320的设计而导致气体的受力面积减小,继而使得该处的风速得到局部提升的问题。
为了让雾沫的收集与气体的排出更为独立,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折流板200与减速板300的内部均呈中空状,减速板300与折流板200连通,减速板300靠近折流板200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导流槽350,空腔1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储液室600,折流板200的底端向储液室600内延伸,并用以向储液室600内排水。具体的,雾沫汇聚为液滴后会经由导流槽350进入减速板300内部,并经由折流板200的内部排入储液室600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储液室600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610,方便操作者查看与大量的外排。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储液室600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管620,排水管620的一端伸出罐体100,这样可以通过排水管620持续进行外排。
为了避免积水,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排水管620伸出罐体100的一端倾斜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罐体100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150,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罐体100的稳定性。
上述除雾器在具体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气管130将气体由空腔110内下部导入,并经由吹风组件400的吹送与斜板220发生碰撞。与此同时,位于气体内的雾沫会在重力与惯性力的作用下被斜板220所捕集,并因为不断的汇聚而形成更大的液滴,继而经由减速板300进入折流板200内底端,最终汇入储液室600内,并被排水管620排出。而气体则经由排气通道500、排气管120排出罐体100。由于折流板200以及排气通道500的设计,使得雾沫可以被更加高效的捕获,且不会因风速过高而出现二次带水的问题,有效保证了收集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若干个折流板、减速板以及吹风组件;
所述罐体内具有一空腔,所述空腔的顶部与下部分别连通有排气管和进气管,所述空腔的底端还对应开设有导流孔;
若干个所述折流板均沿所述罐体的轴向平行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每两相邻所述折流板之间形成排气通道;
所述减速板的一端与所述折流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减速板的另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所述吹风组件设于所述空腔内下部,所述吹风组件用于向所述折流板方向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包括两个竖板和一个斜板,所述斜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减速板设于所述斜板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板包括板体、引流孔以及弧形槽,所述引流孔开设于所述板体倾斜朝上的一侧,所述弧形槽开设于所述板体倾斜朝下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呈矩阵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指向朝上的一端开口设置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与所述减速板的内部均呈中空状,所述减速板与所述折流板连通,所述减速板靠近所述折流板的一侧顶部开设有导流槽,所述空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储液室,所述折流板的底端向所述储液室内延伸,并用以向所述储液室内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的顶部设置有可启闭的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室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罐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伸出所述罐体的一端倾斜朝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
CN202322170397.6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除雾器 Active CN2207583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0397.6U CN220758361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除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0397.6U CN220758361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除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58361U true CN220758361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0397.6U Active CN220758361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除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583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42698B2 (ja) ガス吹抜け防止に適した湿式排煙脱硫装置における吸収塔構造
CN109224741A (zh) 一体式除尘脱硫塔
CN201978631U (zh) 气水分离装置
CN220758361U (zh) 一种除雾器
KR100280338B1 (ko) 기액접촉장치
CN111805830A (zh) 一种泡沫塑料加工用气体引入装置
CN210286742U (zh) 一种多级除水的制氧机
CN108465301B (zh) 气体压缩机组合式旋风折流大口径气液复分离装置
KR20090108369A (ko) 이중 깔때기 구조의 세정탑
CN209646139U (zh) 一种气水分离器
CN217139618U (zh) 气水分离器
CN110115899A (zh) 圆钢连铸生产线火切机区域移动式除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JP2007296457A (ja) 集塵装置
CN102974210B (zh) 一种内置双室双值湿式脱硫塔装置
CN215085849U (zh) 双级高效湿法除尘器
CN208943752U (zh) 一种水力除尘装置
CN210420716U (zh) 一种透平真空风机气液分离室
CN109011858B (zh) 一种转炉烟气洗涤后用的脱水塔
US4509591A (en) Vacuum producing condenser
CN218515727U (zh) 一种用于洗碗机的多级式水汽分离呼吸器
CN211753481U (zh) 一种吸收塔用高效吸收除尘装置
CN112473249A (zh) 一种常温气液分离器
CN203790792U (zh) 一种大风量多腔室泡沫除尘器
CN212976249U (zh) 除尘机
CN209438286U (zh) 一种自脱水式脱硫塔直排烟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