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35134U -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35134U
CN220735134U CN202322206486.1U CN202322206486U CN220735134U CN 220735134 U CN220735134 U CN 220735134U CN 202322206486 U CN202322206486 U CN 202322206486U CN 220735134 U CN220735134 U CN 220735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lifting mechanism
gas cylinder
bottl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648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建刚
欧阳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bao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648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35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35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351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气瓶组件包括气瓶、主体框架和设在主体框架上的升降机构和阀组件;升降机构能够相对主体框架升降并具有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和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阀组件的阀腔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密封圈侧壁的出气孔,出气孔的孔径从上到下渐变;气瓶能够随升降机构一起运动;瓶颈伸入至密封圈内,且气瓶在升降机构升降时瓶颈相对密封圈上下运动,以在升降机构处于不同高度位置时,气瓶的出气瓶孔分别与出气孔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并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以使气瓶内的气体通过出气通道分别以不同的出气率排放至阀腔,进而通过阀腔进入苏打水机,以制备不同浓度的苏打水。

Description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品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若要实现苏打水机的进气量可调整功能,需要在苏打水机中增加电子元器件,如定时器、气体流量计、压力传感器以及电磁阀等,但,基础型的苏打水产品多为机械式的非电产品,电控调节进气量的苏打水机不仅结构复杂且成本大幅增加。公告号为CN211632827U的中国实用新型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出气量的家用气泡水机,使用气体流量计实现气量控制,气体流量计属于电子元器件,不是结构控制气量调节,其苏打水机为带电产品。现有苏打水机的进气量调节都是电控方式的,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机械式的苏打水机产品多为不可调节气量方式,在不同气量需求的使用条件下只能选择单一的出气量,由于性能过剩带来严重的浪费,使得一瓶二氧化碳气瓶的使用次数减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苏打水机的进气量电控成本高及出气量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瓶组件,包括:
主体框架;
升降机构,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所述升降机构能够相对所述主体框架升降并具有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和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
阀组件,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所述阀组件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密封圈侧壁的出气孔,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从上到下渐变;
气瓶,其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上,并能够随所述升降机构一起运动;所述气瓶的瓶颈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瓶内连通的出气瓶孔;所述瓶颈伸入至所述密封圈内,且所述气瓶在所述升降机构升降时所述瓶颈相对所述密封圈上下运动,以在所述升降机构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分别与所述出气孔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并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以使所述气瓶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通道分别以不同的出气率排放至所述阀腔。
通过将设有孔径渐变的出气孔的密封圈设置在阀组件,气瓶随升降机构升降的同时,气瓶的出气瓶孔在其瓶颈伸入至密封圈内后与部分出气孔正对,以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进而使得气瓶内的气体以不同的出气率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的孔径从上到下递减;
所述升降机构处于低位的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与所述出气孔的下部正对并形成第一出气通道;
所述升降机构处于中位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与所述出气孔的中部正对并形成第二出气通道;
所述升降机构处于高位的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与所述出气孔的顶部正对并形成第三出气通道;
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所述第三出气通道。
将出气孔设计为从上到下孔径递减的水滴状,以使气瓶随升降机构达到不同高度位置时,出气瓶孔可以与出气孔的不同高度位置部分正对,进而实现出气量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头套、第一拉杆、提手、第二拉杆和底托;
所述头套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提手铰接;
所述头套还与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托铰接;
所述底托包括用于承托所述气瓶的平台;
所述提手按下时,所述提手带动所述第一拉杆、所述头套、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底托向上运动。
升降机构作为气瓶的承托部分,可以带动气瓶升降,以调整出气瓶孔与密封塞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出气瓶孔与出气孔的相对位置。拉杆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操作气瓶组件相对比较轻便,另外,可以通过第二拉杆将气瓶防护于升降机构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调节器;所述调节器与所述底托连接,转动所述调节器时,所述调节器驱动所述升降机构沿竖向运动。
通过转动调节器这种机械式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升降机构高度位置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从所述底托的底面贯通至所述平台所在平面;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设置有沿所述调节孔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形的导槽;
所述调节器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且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头,所述导向头与所述导槽滑动配合;所述调节器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把手;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导向头沿所述导槽滑动,以使所述升降机构沿竖向运动。
通过调节器与底托的螺旋导向配合,实现了转动调节器时,对升降机构高度位置的平稳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瓶颈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限位环板;
所述头套的顶部设置有止位板,所述止位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瓶颈穿过的止位卡口;所述升降机构向下移动时,所述止位板抵接于所述限位环板的上板面并向所述限位环板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气瓶随所述升降机构向下运动。
通过止位板对限位环板施加作用力,使得气瓶能够在升降机构向下移动时能够随升降机构同步向下移动,使得出气瓶孔从与出气孔最大孔径正对的位置向下移动,使得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板,所述底托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导向板与所述限位导向槽配合,以对所述升降机构的升降导向限位。
通过限位导向板与限位导向槽的配合,使得升降机构能够沿主体框架在竖向上平稳的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组件包括阀座和阀针;
所述阀座设置有所述阀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充气管;
所述阀针设于所述阀座上,且其一端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阀针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阀座外,位于所述阀腔内的一端抵接于设置于所述气瓶顶部的瓶塞的顶部,用于向所述瓶塞施加作用力并打开所述瓶塞,进而使所述气瓶内气体流动至所述出气通道。
通过下压阀针,使得阀针的下端对用于封堵气瓶的瓶塞施加作用力,以使得气瓶内的气体可以流动至出气通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阀座上,所述按压板的底部设置有按压部,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所述第一位置或处于中位的所述第二位置,或处于高位的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按压板(4)对应按下不同深度,所述按压部抵接于所述阀针(62)的顶部,并向所述阀针(62)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以使所述阀针(62)向所述瓶塞(94)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并使所述瓶塞(94)打开,以释放所述气瓶(9)内不同量的气体。
按压板采用杠杆原理,通过其上设置的按压部对阀针施加作用力,可以更为轻松的打开瓶塞。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苏打水机,该苏打水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气瓶组件。
采用上述气瓶组件的机械式苏打水机可以制备不同浓度的苏打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设有孔径渐变的出气孔的密封圈设置在阀组件,气瓶随升降机构升降的同时,气瓶的出气瓶孔在其瓶颈伸入至密封圈内后与出气孔的不同位置正对,以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进而使得气瓶内的气体以不同的出气率排出。另外,通过机械式的控制方式,降低了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瓶未安装于苏打水机上时苏打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瓶安装于苏打水机上时苏打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组件与气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器与底托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瓶的瓶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头套与气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调节器与底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气瓶与密封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一位置时,按压板与阀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调节器与底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气瓶与密封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按压板与阀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三位置时,调节器与底托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三位置时,气瓶与密封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处于第三位置时,按压板与阀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体框架;11、限位导向板;
2、水瓶组件;21、水瓶;22、水瓶支架;
3、气路部件;31、进气管;32、充气嘴;33、泄压管;34、泄压阀;
4、按压板;5、提手;
6、阀组件;60、阀座;61、密封圈;611、出气孔;62、阀针;63、充气管;
7、升降机构;71头套;711、止位板;712、止位卡口;721、第一拉杆;722、第二拉杆;73、底托;731、导槽;732、平台;733、限位导向槽;
8、调节器;81、导向头;82、把手;83、上端面;
9、气瓶;91、出气瓶孔;92、瓶颈;93、限位环板;94、瓶塞。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实用新型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瓶组件。
结合图1和图2,该气瓶组件包括:主体框架1、升降机构7、阀组件6和气瓶9。
其中,主体框架1设有安装升降机构7和阀组件6用的位置空间,主体框架1作为升降机构7和阀组件6的安装基础使用。
升降机构7设置于主体框架1上,升降机构7能够相对主体框架1升降并具有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和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
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向下移动至低位时,升降机构7处于第一位置;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向上移动至高位时,升降机构7处于第三位置;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移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位置时,升降机构7处于第二位置。其中,第二位置可以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
结合图3和图5,阀组件6设置于主体框架1的顶部,阀组件6具有阀腔,阀腔内设置有密封圈61,密封圈61上设置有贯通密封圈61侧壁的出气孔611,出气孔611的孔径从上到下渐变。出气孔611的孔径可以从上到下渐大,也可以从上到下渐小。
密封圈61可以为变径的套筒状,并包括同轴设置的出气部分和密封部分,其中,出气部分设置在密封部分的顶部。出气孔611设置在出气部分上,出气部分的外周壁与阀腔的内壁之间有间隙,以使经出气孔611排出的气体可以进入阀腔内。密封部分外径大于出气部分的外径,以使密封部分的外周壁紧密的贴附在阀腔的内壁,以通过密封部分实现对阀腔的密封。
气瓶9设置于升降机构7上,并能够随升降机构7一起运动。也就是,气瓶9相对于主体框架1的高度位置可以随升降机构7的运动同时发生变动,以使气瓶9相对于主体框架1也具有高、中、低不同的位置。对应于升降机构7的运动,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时,气瓶9也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低位;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时,气瓶9也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高位;当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时,气瓶9也相对于主体框架1处于中位。
气瓶9的瓶颈9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气瓶9内连通的出气瓶孔91,气瓶9内的气体可以通过出气瓶孔91流出气瓶9。瓶颈92伸入至密封圈61内,且气瓶9在升降机构7升降时瓶颈92相对密封圈61上下运动,结合图10、图13和图16,以在升降机构7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或第三位置时,出气瓶孔91分别与出气孔611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并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以使气瓶9内的气体通过出气通道分别以不同的出气率排放至阀腔。瓶颈92的外壁贴合于密封圈61的内周壁面上。
对应于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出气瓶孔91依然可以与出气孔611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即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形成的出气通道的孔径大小是连续渐变的,对应的,出气通道的出气率也是连续渐变的。同样的,对应于升降机构7相对于主体框架1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出气瓶孔依然可以与出气孔611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即出气瓶孔与出气孔611形成的出气通道的孔径大小是连续渐变的,对应的,出气通道的出气率也是连续渐变的。也就是,在升降机构7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或从第三位置到第一位置)升降的过程中,气瓶9随升降机构7同时运动,出气瓶孔91始终与出气孔611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以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为了说明该气瓶组件可以以不同出气率排出气瓶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而实现不同浓度的苏打水的制备,本实用新型以升降机构7带动气瓶9实现相对于主体框架1具有低位、中位和高位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将设有孔径渐变的出气孔611的密封圈61设置在阀组件6,气瓶9随升降机构7升降的同时,气瓶9的出气瓶孔91在其瓶颈92伸入至密封圈61内后与出气孔611的不同位置正对,以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进而使得气瓶9内的气体以不同的出气率排出。另外,通过机械式的控制方式,降低了控制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5,出气孔611的孔径从上到下递减,即出气孔611的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时,气瓶9也处于低位,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的下部正对并形成第一出气通道。
升降机构7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时,气瓶9也处于中位,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的中部正对并形成第二出气通道。
升降机构7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时,气瓶9也处于高位,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的顶部正对并形成第三出气通道。
将气瓶9放置于升降机构7上之前,升降机构7可以位于相比于第一位置更低的位置,将气瓶9放置于升降机构7上,此时气瓶9的瓶口(气瓶9的顶端)距离密封圈61具有一定的间距。将气瓶9放置于升降机构7后,升降机构7向上移动,气瓶9的瓶口逐渐靠近密封圈61,直到气瓶9的瓶颈92伸入密封圈61内;然后瓶颈92处的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的下部正对,此时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气瓶9处于低位。
第一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第二出气通道,第二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第三出气通道,对应的,单位时间内经第一出气通道、或第二出气通道、或第三出气通道排出至苏打水机的水瓶21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量不同,因此,可以制备获得不同浓度的苏打水。
将出气孔611设计为从上到下孔径递减的水滴状,以使气瓶9随升降机构7达到不同高度位置时,出气瓶孔91可以与出气孔611的不同高度位置部分正对,进而实现出气量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1,升降机构7包括头套71、第一拉杆721、提手5、第二拉杆722和底托73。
其中,头套71与第一拉杆721的一端铰接,第一拉杆72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提手5铰接。通过对提手5进行抬起或按下的操作,可以带动第一拉杆721动作,以使第一拉杆721带动头套71向上或向下运动。另外,为了能够使整个升降机构7可以平稳的升降,提手5可以采用U形的提手,U形的提手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拉杆721铰接。
头套71还与第二拉杆722的一端铰接,第二拉杆72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底托73铰接。头套71上下运动时,带动第二拉杆722一起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底托73上下运动。第二拉杆722可以设置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个,第二拉杆722除了作为传递作用力的传动杆外,还起到了对放置于升降机构7上的气瓶9的保护作用,即通过围在气瓶9外的第二拉杆722,将气瓶9防护起来。
结合图4,底托73包括用于承托气瓶9的平台732,具体的,将气瓶9放置于升降机构7上时,气瓶9的瓶底放置在底托73的平台732上,以使得气瓶9可以平稳的放置在升降机构7上。
在使用时,提手5按下时,提手5带动第一拉杆721、头套71、第二拉杆722和底托73向上运动;相反的,提手5抬起时,提手5带动第一拉杆721、头套71、第二拉杆722和底托73向下运动。
升降机构7不仅作为气瓶9的承托部分,还可以带动气瓶9升降,以调整出气瓶孔91与密封圈61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出气瓶孔91与出气孔611的相对位置。拉杆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可以使得对气瓶组件的操控相对比较轻便,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拉杆722将气瓶9防护于升降机构7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4,气瓶组件还包括用于调整升降机构7及气瓶9位置的调节器8。具体的,调节器8与底托73连接,转动调节器8时,调节器8驱动升降机构7沿竖向运动。
通过转动调节器8这种机械式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升降机构7高度位置(包括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4,底托73上设置有调节孔,调节孔从底托73的底面贯通至平台732所在平面。调节孔的内壁设置有沿调节孔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形的导槽731。
结合图4,调节器8的一端安装于调节孔内,且安装于调节孔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出调节器8外周壁的导向头81,导向头81与导槽731滑动配合。调节器8的另一端的端面位于底托73下方,该端面设置有把手82。转动该把手82时,导向头81沿导槽731滑动,以使升降机构7沿竖向运动,进而调整升降机构7的高度位置。具体的,结合图9、图12和图15,当调节器8的导向头81位于导槽731的最高端时,升降机构7位于低位的第一位置;当调节器8的导向头81位于导槽731的最低端时,升降机构7位于高位的第三位置;而当调节器8的导向头81位于导槽731的中间位置时,升降机构7位于中位的第二位置。即,调节器8处于初始状态(升降机构7位于低位的第一位置)时,其上端面83与底托73的平台732平齐。
通过调节器8与底托73的螺旋导向配合,实现了转动调节器8时,对升降机构7高度位置的平稳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瓶颈9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限位环板93。结合图7,头套71的顶部设置有止位板711,止位板711上设置有供瓶颈92穿过的止位卡口712。结合图8,升降机构7向下移动时,止位板711抵接于限位环板93的上板面并向限位环板93施加作用力,以使气瓶9随升降机构7向下运动。比如,当升降机构7从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时,止位板711抵接于限位环板93的上板面上,并对限位环板93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气瓶9会随升降机构7的从高位移动至中位。
通过止位板711对限位环板93施加作用力,使得气瓶9能够在升降机构7向下移动时随升降机构7同步向下移动,使得出气瓶孔91从与出气孔611最大孔径正对的位置向下移动,使得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1和图2,主体框架1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板11,底托7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槽733,限位导向板11与限位导向槽733配合,以对升降机构7的升降导向限位。环形的限位导向槽733底部设置有供限位导向板11伸入限位导向槽733内的敞口。通过限位导向板11与限位导向槽733的配合,使得升降机构7能够沿主体框架1在竖向上平稳的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阀组件6包括阀座60和阀针62。其中,阀座60设置有阀腔,阀座60上设置有与阀腔连通的充气管63,气瓶9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经出气通道进入阀腔后,仅能通过充气管63将阀腔内的二氧化碳排出至苏打水机的水瓶21内。
阀针62设于阀座60上,且其一端位于阀腔内,阀针62的另一端位于阀座60外。通过下压阀针62,使得位于阀腔内的一端可以抵接于设置于气瓶9顶部瓶口的瓶塞94的顶部,用于向瓶塞94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并打开瓶塞94,进而使气瓶9内气体可以流动至出气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再次结合图3,气瓶组件还包括按压板4,按压板4的一端铰接于阀座60上,按压板4的底部设置有按压部,按压部可以为与阀针62的顶部形状对应的平面或弧面。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或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或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时,按压板4对应按下不同深度,按压部抵接于阀针的顶部,并向阀针62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以使阀针62向瓶塞94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并使瓶塞94打开,以释放气瓶9内不同量的气体。即,按压板4按下的深度越深,对阀针62施加的作用力越大,阀针62对瓶塞94施加的作用力越大,瓶塞94打开的程度越大,从气瓶9内释放出的气体量越大。相对于升降机构7处于第一位置,当升降机构7处于第二位置时,按压板4按下的深度越深;相对于升降机构7处于第二位置,当升降机构7处于第三位置时,按压板4按下的深度越深。按压板4按下时,按压部抵接于阀针62的顶部,并向阀针6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以使阀针62向瓶塞94施加作用力并打开瓶塞94。
结合图11、图14和图17,按压板4采用杠杆原理,通过其上设置的按压部对阀针62施加作用力,可以更为轻松的打开瓶塞94。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苏打水机,该苏打水机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气瓶组件。另外,苏打水机还包括气路部件3和水瓶组件2。其中,气路部件3的一端与充气管63密封连接,气路部件3的另一端与水平组件中的水瓶21密封连接,以使气瓶9内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气路部件3充入水瓶21内,进而制得苏打水。气路部件3包括进气管31、充气嘴32、泄压管33和泄压阀34;充气嘴32与进气管31连通,二氧化碳通过进气管31和充气嘴32后进入水瓶21。需要对水瓶21进行泄压时,可以通过泄压管33和与泄压管33连接的泄压阀34进行泄压。水瓶21可以通过水瓶支架22与气路部件3连接,气路部件3包括伸入水平内的充气嘴32,以将二氧化碳充分的充入水瓶21内。
采用上述气瓶组件的机械式苏打水机可以制备不同浓度的苏打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能够做出多种变型和修改实施例,这些变型和修改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1);
升降机构(7),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上,所述升降机构(7)能够相对所述主体框架(1)升降并具有处于低位的第一位置、处于中位的第二位置和处于高位的第三位置;
阀组件(6),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顶部,所述阀组件(6)具有阀腔,所述阀腔内设置有密封圈(61),所述密封圈(61)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密封圈(61)侧壁的出气孔(611),所述出气孔(611)的孔径从上到下渐变;
气瓶(9),其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7)上,并能够随所述升降机构(7)一起运动;所述气瓶(9)的瓶颈(9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气瓶(9)内连通的出气瓶孔(91);所述瓶颈(92)伸入至所述密封圈(61)内,且所述气瓶(9)在所述升降机构(7)升降时所述瓶颈(92)相对所述密封圈(61)上下运动,以在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或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91)分别与所述出气孔(611)的不同孔径部分正对并形成不同孔径大小的出气通道,以使所述气瓶(9)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通道分别以不同的出气率排放至所述阀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611)的孔径从上到下递减;
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91)与所述出气孔(611)的下部正对并形成第一出气通道;
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中位的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91)与所述出气孔(611)的中部正对并形成第二出气通道;
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高位的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出气瓶孔(91)与所述出气孔(611)的顶部正对并形成第三出气通道;
所述第一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所述第二出气通道的出气率小于所述第三出气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7)包括头套(71)、第一拉杆(721)、提手(5)、第二拉杆(722)和底托(73);
所述头套(71)与所述第一拉杆(721)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拉杆(72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所述提手(5)铰接;
所述头套(71)还与所述第二拉杆(72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拉杆(722)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托(73)铰接;
所述底托(73)包括用于承托所述气瓶(9)的平台(732);
所述提手(5)按下时,所述提手(5)带动所述第一拉杆(721)、所述头套(71)、所述第二拉杆(722)和所述底托(73)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调节器(8);所述调节器(8)与所述底托(73)连接,转动所述调节器(8)时,所述调节器(8)驱动所述升降机构(7)沿竖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73)上设置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从所述底托(73)的底面贯通至所述平台(732)所在平面;所述调节孔的内壁设置有沿所述调节孔的轴向延伸的螺旋形的导槽(731);
所述调节器(8)的一端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且安装于所述调节孔内的一端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导向头(81),所述导向头(81)与所述导槽(731)滑动配合;所述调节器(8)的另一端的端面设置有把手(82);转动所述把手(82)时,所述导向头(81)沿所述导槽(731)滑动,以使所述升降机构(7)沿竖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颈(92)的外周壁上套设有限位环板(93);
所述头套(71)的顶部设置有止位板(711),所述止位板(711)上设置有供所述瓶颈(92)穿过的止位卡口(712);所述升降机构(7)向下移动时,所述止位板(711)抵接于所述限位环板(93)的上板面并向所述限位环板(93)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气瓶(9)随所述升降机构(7)向下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板(11),所述底托(7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导向槽(733),所述限位导向板(11)与所述限位导向槽(733)配合,以对所述升降机构(7)的升降导向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件(6)包括阀座(60)和阀针(62);
所述阀座(60)设置有所述阀腔,所述阀座(60)上设置有与所述阀腔连通的充气管(63);
所述阀针(62)设于所述阀座(60)上,且其一端位于所述阀腔内,所述阀针(62)的另一端位于所述阀座(60)外,位于所述阀腔内的一端抵接于设置于所述气瓶(9)顶部的瓶塞(94)的顶部,用于向所述瓶塞(94)施加作用力并打开所述瓶塞(94),进而使所述气瓶(9)内气体流动至所述出气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按压板(4),所述按压板(4)的一端铰接于所述阀座(60)上,所述按压板(4)的底部设置有按压部,所述升降机构(7)处于低位的所述第一位置或处于中位的所述第二位置,或处于高位的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按压板(4)对应按下不同深度,所述按压部抵接于所述阀针(62)的顶部,并向所述阀针(62)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以使所述阀针(62)向所述瓶塞(94)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并使所述瓶塞(94)打开,以释放所述气瓶(9)内不同量的气体。
10.一种苏打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气瓶组件。
CN202322206486.1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Active CN220735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6486.1U CN220735134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6486.1U CN220735134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35134U true CN220735134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6486.1U Active CN220735134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35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89453A (en) Container filling device
WO2012077854A1 (ko) 액체용기용 포밍펌프 어셈블리
US3500879A (en) Container filling apparatus
CN102910570A (zh) 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CN220735134U (zh) 一种气瓶组件及苏打水机
JPH03226487A (ja) 充填用弁装置
CN114634147A (zh) 一种酒桶的泄压结构
JP3484760B2 (ja) 充填バルブ
US2954806A (en) Filling mechanism with valve means
EP0578930A1 (en) Filling machine
CN110107710B (zh) 一种调节阀
CN205472594U (zh) 自动旋转式油灌装机油灌装阀结构
CN215605016U (zh) 用于气泡水机的泄压装置和气泡水机
GB2163531A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dispensing beverages
CN211155225U (zh) 适用于料罐出料的出料装置及带出料装置的设备
CN213539168U (zh) 一种无级滑动装置及升降龙头
CN203852222U (zh) 一种积水盒
GB2108638A (en) Beer dispensing tap
CN2702138Y (zh) 可调温水阀
CN113213406B (zh) 一种香木罐的生产工艺
CN218935408U (zh) 一种耐高压密封的管道燃气自闭阀
CN220814103U (zh) 一种转向喷头组件以及电热水龙头
CN211599619U (zh) 一种冷热混合阀芯的流量可调式开关结构
CN2618020Y (zh) 一种流量控制阀
CN110250852A (zh) 一种鸡尾酒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