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9651U -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9651U
CN220729651U CN202322530706.6U CN202322530706U CN220729651U CN 220729651 U CN220729651 U CN 220729651U CN 202322530706 U CN202322530706 U CN 202322530706U CN 220729651 U CN220729651 U CN 220729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energy
energy automobile
test bench
support
bea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307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智香
曹学军
王海东
索兴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Zero Star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Zero Star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Zero Star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Zero Star Innovativ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307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9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9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9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包括第一支架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架侧方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升降设置有用于承载新能源汽车的承载座,并且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新能源汽车水平移动的输送机,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设备支撑板,新能源汽车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移动到设备支撑板上,设备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可以有效节约现场空间,并且提升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生产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常见的类型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目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力作为动力,此类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电控系统众多,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充分的测试。目前,测试过程主要是将测试设备分布在多个测试工位上,测试过程中需要多次转移新能源汽车,转移过程耗时长,并且占用大量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可以有效节约现场空间,并且提升测试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包括第一支架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架侧方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升降设置有用于承载新能源汽车的承载座,并且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新能源汽车水平移动的输送机,第二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设备支撑板,新能源汽车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移动到设备支撑板上,设备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第一架杆,第一架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动环,所述承载座与所有滑动环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多个所述第一架杆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升降的曳引机。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新能源汽车的保护仓,所述曳引机的钢绳与保护仓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承载座上开设有顶部敞开的腔体,所述输送机设置在腔体中,并且输送机的上皮带与承载座的顶部平齐。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支撑板,过渡支撑板呈水平状态并且向所述输送机延伸。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渡支撑板的过渡支撑杆。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渡支撑板与所述过渡支撑杆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输送机的皮带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条,所述过渡支撑板与输送机的上皮带之间留有供防滑条通过的间隙。
作为上述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支架的侧方设置有引导坡,引导坡的顶部与所述承载座的顶部平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多种测试设备分布在垂直空间中,可以有效节约现场空间,并且新能源汽车在台架上能够垂直和水平移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能够与不同的测试设备对接,能够提升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台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防滑条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附图说明:1-引导坡,2-承载座,3-第一支架,4-滑动环,5-第二支架,6-设备支撑板,7-测试设备,8-顶板,9-曳引机,10-保护仓,11-新能源汽车,12-过渡支撑板,13-过渡支撑杆,14-加强杆,15-输送机,16-防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4,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包括第一支架3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架3侧方的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3上升降设置有用于承载新能源汽车11的承载座2,并且承载座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的输送机15,第二支架5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设备支撑板6,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移动到设备支撑板6上,设备支撑板6上设置有用于对新能源汽车11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7。
在对新能源汽车11进行测试时,首先将新能源汽车11驱动到承载座2上,然后使承载座2在第一支架3上上下移动,当承载座2移动到与设备支撑板6平齐的时候,利用输送机15驱动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使新能源汽车11的一部分移动到设备支撑板6上,从而便于将新能源汽车11与测试设备7连接,实现对新能源汽车11的测试,当一个测试设备7测试完毕后,利用输送机15将新能源汽车11重新移回到承载座2上,之后用同样的方式将新能源汽车11的一部分移动到其它设备支撑板6上,利用其它测试设备7对新能源汽车11进行测试,当所有测试设备7都测试完毕后,将承载座2移动到初始位置,最后将新能源汽车11从承载座2上移下,完成对新能源汽车11的测试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5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架3位于两个第二支架5之间,输送机15通过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驱动新能源汽车11向两个第二支架5移动。
本实用新型将多种测试设备7分布在垂直空间中,可以有效节约现场空间,并且新能源汽车11在台架上能够垂直和水平移动,从而使新能源汽车11能够与不同的测试设备7对接,能够提升测试效率。
第一支架3的具体结构为:第一支架3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第一架杆,第一架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动环4,承载座2与所有滑动环4固定连接。滑动环4与第一支架3配合,用于防止承载座2侧倾,进而对测试过程中的新能源汽车11进行保护,避免新能源汽车11掉落。
驱动承载座2升降可以利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承载座2下方设置顶升设备,例如液压系统,从而将承载座2顶起,但是该方式的行程有限,导致能够使用的测试设备7的数量有限,并且会造成承载座2的高度提升,不便于将新能源汽车11移动到承载座2上。另一种方式是在第一支架3的顶部设置用于拉动承载座2升降的提升设备,该方式的行程能够更长,并且也便于将新能源汽车11移动到承载座2上,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在多个第一架杆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8,顶板8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承载座2升降的曳引机9。利用曳引机9驱动承载座2上升或者下降,根据所使用的测试设备7的数量,可以选择合适的曳引机9,使曳引机9的驱动行程满足所有测试设备11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对测试过程中的新能源汽车11进行保护,承载座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新能源汽车11的保护仓10,曳引机9的钢绳与保护仓10固定连接。保护仓10需要设置两个相对的开口,以使输送机15驱动新能源汽车1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朝向两个方向将新能源汽车11的一部分移动到设备支撑板6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输送机15选择为带式输送机,其具体的设置方式为:承载座2上开设有顶部敞开的腔体,输送机15设置在腔体中,并且输送机15的上皮带与承载座2的顶部平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上皮带是指带式输送机的皮带位于机体上方的部分,即直接用于承载新能源汽车11的部分,相应的,位于机体下方的部分为下皮带,属于带式输送机的常规的阐述方式。
因为带式输送机两端的位置上皮带呈圆弧状,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11能够顺利从输送机15上移走,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支撑板12,过渡支撑板12呈水平状态并且向输送机15延伸。过渡支撑板12用于在输送机15将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的过程中对新能源汽车11进行辅助支撑,避免新能源汽车11端部大幅度晃动,甚至磕碰在设备支撑板6上。
因为过渡支撑板12需要辅助支撑新能源汽车11,为了提升过渡支撑板12的强度,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渡支撑板12的过渡支撑杆13,过渡支撑板12与过渡支撑杆1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14。
为了便于利用输送机15移动新能源汽车11,输送机15的皮带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条16,过渡支撑板12与输送机15的上皮带之间留有供防滑条16通过的间隙。在设置防滑条16的基础上,过渡支撑板12不能直接抵在输送机15的皮带上,会阻碍防滑条16,因此需要设置间隙,保证防滑条16能够顺利通过。
为了便于将新能源汽车11移动到承载座2上,第一支架3的侧方设置有引导坡1,引导坡1的顶部与承载座2的顶部平齐。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3)和若干个设置在第一支架(3)侧方的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3)上升降设置有用于承载新能源汽车(11)的承载座(2),并且承载座(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的输送机(15),第二支架(5)上固定设置有若干个上下分布的设备支撑板(6),新能源汽车(11)水平移动过程中能够移动到设备支撑板(6)上,设备支撑板(6)上设置有用于对新能源汽车(11)进行测试的测试设备(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包括多个垂直设置的第一架杆,第一架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动环(4),所述承载座(2)与所有滑动环(4)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架杆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8),顶板(8)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承载座(2)升降的曳引机(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2)上设置有用于保护新能源汽车(11)的保护仓(10),所述曳引机(9)的钢绳与保护仓(10)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2)上开设有顶部敞开的腔体,所述输送机(15)设置在腔体中,并且输送机(15)的上皮带与承载座(2)的顶部平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过渡支撑板(12),过渡支撑板(12)呈水平状态并且向所述输送机(15)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渡支撑板(12)的过渡支撑杆(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撑板(12)与所述过渡支撑杆(13)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14)。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15)的皮带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防滑条(16),所述过渡支撑板(12)与输送机(15)的上皮带之间留有供防滑条(16)通过的间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3)的侧方设置有引导坡(1),引导坡(1)的顶部与所述承载座(2)的顶部平齐。
CN202322530706.6U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Active CN220729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706.6U CN22072965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30706.6U CN22072965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9651U true CN220729651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8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30706.6U Active CN220729651U (zh) 2023-09-18 2023-09-18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96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7684A (zh) 一种车载移动伸缩轨道式充换电设备
WO2013110405A1 (en) Holding system for blades of a wind turbine,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porting blades of a wind turbine therewith
KR101273317B1 (ko) 다목적 고소작업차
CN210634533U (zh) 一种重型卡车电池更换站
CN109278720B (zh) 一种汽车换电站的换电机构
CN22072965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测试台架
CN202369301U (zh) 微型履带式托盘起重机
CN10944473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用测试工装
CN104150404B (zh) 一种高压电缆轨道运载装卸工具车
CN107989434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移动小车定位装置
CN210311970U (zh) 一种四向穿梭车
CN202413555U (zh) 发电机自动装卸设备
JP2011038334A (ja) 機械式駐車場装置
CN110481517B (zh) 一种服务站及其工作方法
CN214084354U (zh) 一种土木工程管道存放装卸车
CN114834513B (zh) 一种施工效率高的机械工程作业车
CN215160591U (zh) 一种升降循环物料车
CN210316718U (zh) 一种改进型液压停车设备
CN108058685A (zh) 一种码垛机移动装置
CN112757959A (zh) 换电机械臂和换电方法
CN112227500A (zh) 一种市政建设用道路施工用管道铺设装置
CN111775767A (zh) 一种换电站用的电池更换系统
CN105173672A (zh) 汽车车厢工件下件系统
CN213649346U (zh) 一种履带式移动小车及其底盘结构
CN109081140A (zh) 车载货物装卸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