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618U - 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8618U
CN220728618U CN202322237563.XU CN202322237563U CN220728618U CN 220728618 U CN220728618 U CN 220728618U CN 202322237563 U CN202322237563 U CN 202322237563U CN 220728618 U CN220728618 U CN 220728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flow guiding
evaporator
temperatur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756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华鹏
王光和
王吉祥
张磊
刘有超
姜凯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Qingdao Hisense Commercial Cold Ch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Ronshen Guangdong Freez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756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8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8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8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包括隔热箱体、门体、蒸发器和风机,其中隔热箱体内部设置有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门体配置为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蒸发器配置为冷却向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供给的空气,风机配置为提供隔热箱体中空气流动的动力;还包括导流部,其中形成有导流内腔,导流内腔分别流体连通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在风机运行时,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中的空气流经导流内腔后被蒸发器冷却,冷却的空气回流并经过导流内腔向变温间室和冷冻间室送出。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冷装置,在结构设计上,导流部呈一个整体集合多个风道,可以减少冷空气的泄漏,简化冷却循环的工作方式,提高制冷装置效率。

Description

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制冷装置的变温室(也称为多温区室或多功能室)旨在为不同食材储存需求提供定制的温度环境。它通常位于制冷装置的顶部或底部,独立于主冷藏室和冷冻室。这个特殊的储存区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温度,例如可以通过制冷装置面板或者通信连接的智能终端设置并调节。变温室可以设置为较低的温度来存放肉类和海鲜,以延长其保质期;也可以设置为稍高的温度来储存蔬菜、水果等易受冷冻温度影响的食材,这有助于更好地保持食物的口感和营养。
制冷装置的变温室通常设置有多风道通风系统,这种系统允许在变温室内均匀分布温度。通过多个风道和风扇,冷空气可以有效地循环,有助于保持各个空间的温度稳定。传统的多风道通风系统通常设置有三个独立风道,分别针对冷藏室、冷冻室和变温室设计,确保空气在特定区域内循环,以实现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但是,独立风道的设计效率较低,不同风道独立运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所需要的温度,增加运行成本;而且需要更复杂的控制协调和调节不同风道的工作,确保不同风道内的温度均衡,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此外,独立设计的多个风道占据内部空间,使得用于储存食物的有效空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独立风道的设计效率较低,不同风道独立运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所需要的温度,增加运行成本;而且需要更复杂的控制协调和调节不同风道的工作,确保不同风道内的温度均衡,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且占据过多内部空间,使得用于存储食物的有效空间受到限制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设计并提供一种制冷装置。
制冷装置包括隔热箱体、门体、蒸发器和风机,其中隔热箱体内部设置有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门体配置为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蒸发器配置为冷却向所述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供给的空气,风机配置为提供所述隔热箱体中空气流动的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导流部,其中形成有导流内腔,所述导流内腔分别流体连通所述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在所述风机运行时,所述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中的空气流经所述导流内腔后被所述蒸发器冷却,冷却的空气回流并经过所述导流内腔向所述变温间室和冷冻间室送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藏间室、变温间室和冷冻间室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远离所述门体的一侧,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
为了延长换热路径,提高效率,所述导流部包括: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一导流元件远离所述蒸发器设置;第二导流元件,所述第二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和第二导流元件共同围成所述导流内腔,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导流内腔中构造有回流风道,自所述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流入的空气在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第一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一侧,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下方;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元件共同围成安装空腔,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内;所述安装空腔与所述回流风道流体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冷藏回风口,所述冷藏回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元件上,所述冷藏回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回流风道;自所述冷藏间室流入的空气经过所述冷藏回风口进入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变温回风口,所述变温回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元件上,所述变温回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回流风道;自所述变温间室流入的空气经过所述变温回风口进入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冷冻送风风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入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冷冻送风风道沿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延伸,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出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冷冻间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变温送风风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的入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变温送风风道沿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延伸,所述变温送风风道的出口端贯通所述隔热元件并流体连通所述变温间室。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流元件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安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回流风道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流风道构造于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中部,冷冻送风风道和变温送风风道位于所述回流风道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还包括: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回流风道位于所述隔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导流元件之间。
本申请所提供的制冷装置,在结构设计上,导流部呈一个整体集合多个风道,可以减少冷空气的泄漏,简化冷却循环的工作方式,提高制冷装置效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隔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安装状态的第二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中第一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中第二导流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导流部中隔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冷装置;10、隔热箱体;12、储存间室;14、冷藏间室;16、变温间室;18、冷冻间室;20、配置腔室;22、蒸发器;24、风机;26、导流部;28、导流内腔;30、第一导流元件;32、第二导流元件;34、回流风道;36、第一支撑元件;38、第二支撑元件;40、安装空腔;42、第一连通口;44、第二连通口;46、隔热元件;48、冷藏回风口;50、变温回风口;52、冷冻送风风道;54、变温送风风道;56、导向部;58、导向部;60、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合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合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针对独立风道的设计效率较低,不同风道独立运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所需要的温度,增加运行成本;而且需要更复杂的控制协调和调节不同风道的工作,确保不同风道内的温度均衡,增加了产品的复杂程度,且占据过多内部空间,使得用于存储食物的有效空间受到限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并提供一种制冷装置。
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的立体图(立体图也即结构示意图),为了更为清楚地介绍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图1中隐去了制冷装置的外壳;图2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中隔热箱体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的主视图,图3中同样隐去了制冷装置的外壳以更为清楚地介绍制冷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至图3,制冷装置1可以包括隔热箱体10,隔热箱体10中形成有多个储存间室12。隔热箱体10匹配设置有可旋转地设置在隔热箱体10的前表面,用于封闭储存间室12的门体(未图示)。
隔热箱体10呈长方体状,隔热箱体10的外侧设置有外壳,外壳和隔热箱体10之间还填充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防止低温空气从储存间室12中流出,也可以防止外部的热空气进入储存间室12内部。
隔热箱体10可以由注塑的树脂材料制成,外壳可以由冲压的钢板材料制成,隔热材料可以是聚氨酯泡沫。
多个储存间室12通过隔板分成冷藏间室14、冷冻间室18和变温间室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冷藏间室14的下侧可以被分成变温间室1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冷冻间室18构造在隔热箱体10的底部,向上依次设置有变温间室16和冷藏间室14,制冷装置例如为一台冰箱,或者冰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冻间室18和冷藏间室14也可以并列设置,或者冷冻间室18也可以设置在冷藏间室14的上方。
变温间室16和冷藏间室14可以设计为抽屉状。
变温间室16可以被配置为实现与冷藏间室14相同的功能,或者实现与冷冻间室18同样的功能,也可以保持在冷藏间室14和冷冻间室18之间的一个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冷藏间室14、变温间室16和冷冻间室18分别通过不同的门体可操作地打开或封闭。
制冷装置1采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制冷循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22组成。制冷循环涉及一系列过程,包括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分别对冷藏间室14和冷冻间室18进行制冷使其内部维持理想的低温贮藏环境。
在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中,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节流装置使得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22蒸发在节流装置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压缩机。蒸发器22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视线制冷效果,实现冷藏间室14和冷冻间室18的冷却。
如图3所示,压缩机和冷凝器可以设置在独立的配置腔室20中,设置有压缩机和冷凝器的配置腔室20可以设置在外壳的底部,例如位于隔热箱体10的后侧。
图4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所提出的制冷装置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蒸发器22配置为冷却向冷冻间室18和变温间室16供给的空气,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蒸发器22可以是翅片管式蒸发器22。隔热箱体10中空气流动的动力由风机24提供。蒸发器22设置于变温间室16远离门体的一侧,风机24设置于蒸发器22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导流部26集成多个风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有效地循环,保持各个间室的温度稳定。图5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第一视角的立体图,即从门体方向朝向内侧观察的角度下的立体图;图6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第二视角的立体图,即从制冷装置1内侧向门体方向观察的角度下的立体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部26中形成有导流内腔28,导流内腔28分别流体连通冷藏间室14、冷冻间室18和变温间室16。在风机24运行时,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中的空气流经导流内腔后被蒸发器22冷却,冷却的空气回流并经过导流内腔向变温间室16和冷冻间室18送出。
如图5至图6所示,导流部26的主体设置于变温间室16的后侧,导流部26中相对靠上的部分向上伸出至对应冷藏间室14的高度位置,导流部26中相对靠下的部分向下伸出至对应冷冻间室18的高度位置。导流部26分别流体连通冷藏间室14、冷冻间室18和变温间室16。导流部26中形成有导流内腔28,其配置为引导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中的空气流入导流内腔28,进一步经由蒸发器22冷却后向冷冻间室18和变温间室16送出以形成空气循环路径。在结构设计上,导流部26呈一个整体,可以减少冷空气的泄漏,简化冷却循环的工作方式,提高制冷装置1效率。
更具体地说,在风机24运行时,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中的空气流经所述导流内腔28后,也即流入导流内腔28并流出导流内腔28后,与翅片管式蒸发器22直接接触被蒸发器22冷却,冷却的空气回流,并再次经过导流内腔28向变温间室16和冷冻间室18送出。
制冷装置1工作时,风机24将翅片管式蒸发器22产生的低温冷空气吸走,分散给冷冻间室18、变温间室16(也可以分散给蒸发间室),此时蒸发器22区域的压力降低,成为低压区域,冷藏间室14、变温间室16中相对温度较高的空气即被吸入到蒸发器22所在区域并被蒸发器22冷却降温,由此循环不断实现低温环境的维持。
图7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的侧视图;图9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导流部26安装状态下的第二导流元件32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第一导流元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第二导流元件32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隔热元件46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部26包括第一导流元件30和第二导流元件32。第一导流元件30和第二导流元件32共同围成导流内腔28。
以位于后侧的蒸发器22作为位置参考,第一导流元件30远离蒸发器22设置。第一导流元件30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完全覆盖变温间室16的横截面。第一导流元件30的上部朝向蒸发器22所在位置倾斜弯曲,以在导流部26的后侧下方避让形成蒸发器22的安装空间。
与第一导流元件30对应的,第二导流元件32靠近蒸发器22设置,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上部同样朝向蒸发器22所在位置倾斜弯曲,以在导流部26的后侧下方避让形成蒸发器22的安装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元件32由导热材料制成,例如由金属制成(冲压钢板等)。导流内腔中构造有回流风道34,自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流入的空气沿着第二导流元件32流动,从而与蒸发器22间接换热,换热后进一步与蒸发器22直接接触,流经蒸发器22再次冷却。通过这种方式,回风气流经过两次冷却,第一次为在回流风道34中经过第二导流元件32与蒸发器22间接换热,然后与蒸发器22直接换热,延长低温区域空气流通路径,增加热交换时间,两次冷却提高了制冷装置1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制冷装置1还包括第一支撑元件36和第二支撑元件38。第一支撑元件36呈平板状,第一支撑元件36设置于第二导流元件32靠近蒸发器22的一侧,第二支撑元件38设置于蒸发器22下方。第一支撑元件36和第二支撑元件38共同围成安装空腔40,蒸发器22设置于安装空腔40内,安装空腔40与回流风道34流体连通。自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流入导流内腔中的空气沿着第二导流元件32流动,从而与安装空腔40中的蒸发器22间接换热,然后自回流风道34中流入安装空腔40中,进一步与蒸发器22直接换热。由于位于蒸发器22下方的第二支撑元件38的阻挡作用,冷却后的气流向上流动,进一步回流入导流内腔中实现二次分配。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元件32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42,第一支撑元件36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44,安装空腔40通过第一连通口42和第二连通口44与回流风道34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部26还包括隔热元件46,隔热元件46固定设置于第一导流元件30靠近蒸发器22的一侧并与第一导流元件30固定连接,回流风道34位于隔热元件46和第二导流元件32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上构造有向外凸出的导向部56,更具体地说,导向部56、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和隔热元件46共同围成回流风道34,降低热量损失。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回流风道34位于导流部26的中部,也即构造于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中部,避免长期从一侧回风导致间室内的温度不均匀。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部26还包括冷藏回风口48。冷藏回风口48开设在第一导流元件30上,冷藏回风口48流体连通回流风道34。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冷藏回风口48开设在第一导流元件30朝向蒸发器22所在位置倾斜弯曲的上部。隔热元件46的对应位置贯通,使得冷藏回风口48与所述回流风道34流体连通。自冷藏间室14流入的空气经过冷藏回风口48进入回流风道34中与蒸发器22间接换热后,流经蒸发器22再次冷却。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部26还包括变温回风口50。变温回风口50开设在第一导流元件30上,变温回风口流体连通回流风道34。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变温回风口50开设在第一导流元件30与变温间室16对应的竖直主体上。隔热元件46的对应位置贯通,使得变温回风口50与所述回流风道34流体连通。自变温间室16流入的空气经过变温回风口50进入回流风道34中与蒸发器22间接换热后,流经蒸发器22再次冷却。
冷藏间室14和变温间室16之间的隔板位于冷藏回风口48和变温回风口50之间。
由于回流风道34中的气流,尤其是冷藏间室14中的气流是由上向下流动的,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口42和第二连通口44开设在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下方。
导流部26同时还具有冷却空气的二次分配的功能。由于位于蒸发器22下方的第二支撑元件38的阻挡作用,冷却后的气流向上流动,进一步回流入导流内腔中实现二次分配。
具体来说,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冷冻送风风道52。冷冻送风风道52的入口端流体连通安装空腔40,冷冻送风风道52沿第二导流元件32延伸,冷冻送风风道52的出口端流体连通冷冻间室18。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构造在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上并向外凸出的导向部58、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和隔热元件46共同围成冷冻送风风道52,冷冻送风风道52位于回流风道34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冷冻送风风道52的入口端开设在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上部。冷冻送风风道52自上向下沿着第二导流元件32延伸直至第二导流元件32的底端。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变温送风风道54。变温送风风道54的入口端流体连通安装空腔40,变温送风风道54沿第二导流元件32延伸,变温送风风道54的出口端流体连通变温间室16。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构造在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上并向外凸出的导向部60、第二导流元件32远离蒸发器22的一侧表面和隔热元件46共同围成变温送风风道54,变温送风风道54位于回流风道34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变温送风风道54的入口端开设在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上部。变温送风风道54自上向下沿着第二导流元件32延伸直至第二导流元件32的中部,隔热元件46的对应位置贯通,使得变温送风风道54与变温间室16流体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装置,包括:
隔热箱体,其内部设置有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
门体,其配置为可操作地打开或关闭所述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
蒸发器,其配置为冷却向所述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供给的空气;和
风机,其配置为提供所述隔热箱体中空气流动的动力;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部,其中形成有导流内腔,所述导流内腔分别流体连通所述冷藏间室、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在所述风机运行时,所述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中的空气流经所述导流内腔后被所述蒸发器冷却,冷却的空气回流并经过所述导流内腔向所述变温间室和冷冻间室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藏间室、变温间室和冷冻间室自上向下依次设置,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变温间室远离所述门体的一侧,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方;
所述导流部包括:
第一导流元件,所述第一导流元件远离所述蒸发器设置;
第二导流元件,所述第二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设置,所述第一导流元件和第二导流元件共同围成所述导流内腔,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由导热材料制成;
所述导流内腔中构造有回流风道,自所述冷藏间室和变温间室流入的空气在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支撑元件,所述第一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一侧;和
第二支撑元件,所述第二支撑元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下方;
所述第一支撑元件和所述第二支撑元件共同围成安装空腔,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安装空腔内;所述安装空腔与所述回流风道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还包括:
冷藏回风口,所述冷藏回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元件上,所述冷藏回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回流风道;
自所述冷藏间室流入的空气经过所述冷藏回风口进入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还包括:
变温回风口,所述变温回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导流元件上,所述变温回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回流风道;
自所述变温间室流入的空气经过所述变温回风口进入所述回流风道中与所述蒸发器间接换热后,流经所述蒸发器再次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
冷冻送风风道,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入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冷冻送风风道沿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延伸,所述冷冻送风风道的出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冷冻间室。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内腔中还构造有:
变温送风风道,所述变温送风风道的入口端流体连通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变温送风风道沿所述第二导流元件延伸,所述变温送风风道的出口端贯通隔热元件并流体连通所述变温间室。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元件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一支撑元件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口,所述安装空腔通过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与所述回流风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流风道构造于所述第二导流元件的中部,冷冻送风风道和变温送风风道位于所述回流风道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部还包括:
隔热元件,所述隔热元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流元件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所述回流风道位于所述隔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导流元件之间。
CN202322237563.XU 2023-08-18 2023-08-18 制冷装置 Active CN220728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7563.XU CN220728618U (zh) 2023-08-18 2023-08-18 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7563.XU CN220728618U (zh) 2023-08-18 2023-08-18 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8618U true CN220728618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525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7563.XU Active CN220728618U (zh) 2023-08-18 2023-08-18 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8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832B1 (ko) 냉장고
JP3576103B2 (ja) 冷蔵庫
US10852049B2 (en) Refrigerator including cryogenic freezing compartment
CN1289033B (zh) 冰箱
CN202393126U (zh) 一种冰箱
KR100457274B1 (ko) 냉장고
KR20140119443A (ko) 냉장고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KR101869165B1 (ko) 냉장고
CN113494808B (zh) 冰箱
CN212205242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3494809B (zh) 冰箱
CN220728618U (zh) 制冷装置
CN111811184A (zh) 立式冷柜及其控制方法
JP2005098605A (ja) 冷蔵庫
CN220624579U (zh) 冷热柜
CN220771504U (zh) 冰箱
CN220771505U (zh) 冰箱
CN111076476B (zh) 冰箱
CN220707823U (zh) 一种冰箱
CN113531987B (zh) 冰箱
CN220624578U (zh) 冷热柜
CN220771503U (zh) 冰箱
CN219017041U (zh) 生鲜自提冷柜
CN214406645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