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1504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1504U
CN220771504U CN202322299048.4U CN202322299048U CN220771504U CN 220771504 U CN220771504 U CN 220771504U CN 202322299048 U CN202322299048 U CN 202322299048U CN 220771504 U CN220771504 U CN 220771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cavity
storage compartment
refrig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90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展鹏
陈建全
张明洋
刘山山
刘勇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90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1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1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1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冰箱。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冰箱的对开门体对应的储藏间室深度较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包括箱体、蒸发器、风机、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该箱体限定有沿横向依次分布的左侧储藏间室、中间制冷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左侧储藏间室与中间制冷间室之间通过第一送风口、左侧出风口和左侧回风口连通并形成闭环回路;右侧储藏间室与中间制冷间室之间通过第二送风口、右侧出风口和右侧回风口连通并形成闭环回路。第一风门用于控制中间制冷间室内的冷空气是否流向左侧储藏间室,第二风门用于控制中间制冷间室内的冷空气是否流向右侧储藏间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目前有些对开门的冰箱,其左右两侧的门体分别对应一个储藏间室(例如冷冻间室、变温间室或冷藏间室)。左右两个储藏间室互不连通,两者之间设置有竖梁,以确保左右两侧的门体能够封闭相应的储藏间室。
例如,冰箱的上部设置有冷藏间室,下部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上部采用单独的门体封闭冷藏间室,下部采用对开的两扇门体分别封闭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
上述现有的下部具有冷冻间室的对开门冰箱,通常将冷冻间室对应的蒸发器布置在冷冻间室的后侧,导致冷冻间室的深度较小,冰箱的容积率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冰箱的对开门体对应的储藏间室深度较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对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分别进行控温。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一个目的在于,如何确保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温度的均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蒸发器、风机、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箱体限定有:
中间制冷间室,包括彼此连通的制冷腔和配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送风腔,所述制冷腔布置有所述蒸发器,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制冷腔内的空气流向所述送风腔;
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左侧的左侧储藏间室,配置有与所述第一送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和与所述制冷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回风口;
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右侧的右侧储藏间室,配置有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和与所述制冷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回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左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所述第一风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右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所述第二风门打开或关闭。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左侧储藏间室顶侧的所述左侧出风口;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右侧储藏间室顶侧的所述右侧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左侧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左侧储藏间室的右侧壁上,所述右侧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左侧储藏间室的左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制冷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下方,所述左侧回风口和所述右侧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制冷腔的底端。
可选地,所述左侧回风口贯穿所述左侧储藏间室与所述送风腔之间的侧壁,所述右侧回风口贯穿所述右侧储藏间室与所述送风腔之间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箱体还限定有左侧送风通道和右侧送风通道,所述左侧送风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连通,所述右侧送风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送风口形成在所述送风腔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送风口形成在所述送风腔的右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口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所述第一送风口;并且/或者,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口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所述第二送风口。
可选地,所述风机是布置在所述制冷腔内的离心风机,并且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箱体包括在横向上位于所述左侧储藏间室与所述右侧储藏间室之间的竖梁,所述竖梁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前侧。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前述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左侧储藏间室与右侧储藏间室之间设置中间制冷间室,并将蒸发器布置在制冷间室内,相比于现有技术将蒸发器布置在储藏间室的后侧而言,增加了储藏间室的深度。
进一步,通过将第一送风口、左侧出风口和左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一风门打开或关闭,以及将第二送风口、右侧出风口和右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二风门打开或关闭,使得冰箱通过控制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的开闭,即可实现对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的分别控温。
进一步,通过将左侧出风口布置在左侧储藏间室的顶侧,将右侧出风口布置在右侧储藏间室的顶侧,使左侧回风口和右侧回风口均设置在制冷腔的底端,使得进入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的冷空气能够自上至下均匀地扩散,确保了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会在后文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文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同一附图标记在不同附图中所标示的部件或部分相同或类似;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彼此之间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冰箱的箱体的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冰箱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冰箱对左侧储藏间室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冰箱对右侧储藏间室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冰箱对左侧储藏间室和右侧储藏间室制冷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进一步,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冷量”和“热量”为同一物理状态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空气、冷凝器等)具有的“冷量”越高,则具有的“热量”越低,具有的“冷量”越低,则具有的“热量”越高。某目标物吸收“冷量”的同时会释放“热量”,释放“冷量”的同时会吸收“热量”。某目标物保存“冷量”或“热量”,为使该目标物保持当前的温度。“制冷”和“吸热”为同一物理现象的两种描述,即,某目标物(例如蒸发器)在制冷的同时会吸热。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冰箱包括箱体100,箱体100整体上可以被划分为上部(图1中点划线以上的部分)和下部(图1中点划线以下的部分)。其中,上部限定有储藏间室,该储藏间室可以是冷冻间室、冷藏间室或变温间室,并且该储藏间室配置有独立的蒸发器,以对其进行制冷。
继续参阅图1,箱体100的下部包括竖梁101,箱体100限定有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其中,左侧储藏间室110位于竖梁101的左侧,右侧储藏间室120位于竖梁101的右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示出的箱体100,旨在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00只能够为图1中所示出的结构。除图1中所示出的箱体100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的箱体10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使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中的至少一项自箱体100的下部延伸至上部,或者将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均设置在箱体100的上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中的至少一项可以放置多个抽屉200。优选地,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内分别放置有多个抽屉200。
继续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蒸发器300、风机400、第一风门510和第二风门520。其中,蒸发器300用于冷却其周围的空气,风机400用于将蒸发器300周围的冷空气输送至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第一风门510用于控制左侧储藏间室110是否接收风机400输送的冷空气,第二风门520用于控制右侧储藏间室120是否接收风机400输送的冷空气。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0还限定有中间制冷间室130,该中间制冷间室130位于竖梁101的后侧,以充分利用冰箱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示出的中间制冷间室130的横向尺寸较大,但是其实际的横向尺寸可以小于或等于竖梁101的横向尺寸。本实用新型图2中显示的中间制冷间室130的横向尺寸之所以较大,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制冷间室130包括彼此连通的制冷腔131和配置有第一送风口1321和第二送风口1322的送风腔132,制冷腔131布置有蒸发器300,风机400用于驱动制冷腔131内的空气流向送风腔13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制冷腔131位于送风腔132的下方。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制冷腔131设置在送风腔132的上方。
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制冷腔131与送风腔132之间设置有连通口,以通过该连通口将制冷腔131与送风腔132连通。
如图2所示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400是布置在制冷腔131内的离心风机400,并且离心风机400的出风口与送风腔132连通。具体地,离心风机400的出风口与连通口密封连接,或者离心风机400的出风端贯穿连通口。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风机400设置为其他任意可行的形式,例如轴流风机400。
如图2所示地,左侧储藏间室110配置有与第一送风口1321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111和与制冷腔131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回风口112,以使空气在风机400的作用下,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一送风口1321→左侧出风口111→左侧储藏间室110→左侧回风口112→制冷腔131。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111包括多个位于左侧储藏间室110顶侧的左侧出风口111,并且左侧回风口112设置在左侧储藏间室110的右侧壁上。
进一步地,左侧回风口112贯穿左侧储藏间室110与送风腔132之间的侧壁。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左侧储藏间室110与送风腔132之间的侧壁的侧壁上设置一个通道,并使该通道一端与左侧回风口112连通,使该通道一端与送风腔132连通。
继续参阅图2,箱体100还限定有左侧送风通道141,左侧送风通道141用于将第一送风口1321与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111连通。可选地,左侧送风通道141位于左侧储藏间室110的顶侧。
与之相应地,第一送风口1321形成在送风腔132的左侧壁上,以缩短左侧送风通道141的路径,减小风阻。
如图2所示地,右侧储藏间室120配置有与第二送风口1322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121和与制冷腔131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回风口122,以使空气在风机400的作用下,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二送风口1322→右侧出风口121→右侧储藏间室120→右侧回风口122→制冷腔131。
从图2中可以看出,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121包括多个位于右侧储藏间室120顶侧的右侧出风口121,右侧回风口122设置在右侧储藏间室120的左侧壁上。
进一步地,右侧回风口122贯穿右侧储藏间室120与送风腔132之间的侧壁。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右侧储藏间室120与送风腔132之间的侧壁的侧壁上设置一个通道,并使该通道一端与右侧回风口122连通,使该通道一端与送风腔132连通。
继续参阅图2,箱体100还限定有右侧送风通道142,右侧送风通道142用于将第二送风口1322与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121连通。可选地,右侧送风通道142位于右侧储藏间室120的顶侧。
与之相应地,第二送风口1322形成在送风腔132的右侧壁上,以缩短右侧送风通道142的路径,减小风阻。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送风口1321、左侧出风口111和左侧回风口112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一风门510打开或关闭,第二送风口1322、右侧出风口121和右侧回风口122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二风门520打开或关闭。
如图2所示地,在本发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门510设置在第一送风口1321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第一送风口1321。第二风门520设置在第二送风口1322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第二送风口1322。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门510和第二风门520中的至少一项可以是电控风门。
由于通过风门控制风路通断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以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下面参照图3至图5来,来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的制冷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当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中仅左侧储藏间室110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510打开,第二风门520关闭。风机400工作,驱动空气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一送风口1321→左侧出风口111→左侧储藏间室110→左侧回风口112→制冷腔131。
如图4所示,当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中仅右侧储藏间室120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510关闭,第二风门520打开。风机400工作,驱动空气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二送风口1322→右侧出风口121→右侧储藏间室120→右侧回风口122→制冷腔131。
如图5所示,当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均需要制冷时,第一风门510打开,第二风门520打开。风机400工作,驱动一部分空气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一送风口1321→左侧出风口111→左侧储藏间室110→左侧回风口112→制冷腔131;驱动另一部分空气沿着以下路径流动:制冷腔131→送风腔132→第二送风口1322→右侧出风口121→右侧储藏间室120→右侧回风口122→制冷腔131。
基于前文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左侧储藏间室110与右侧储藏间室120之间设置中间制冷间室130,并将蒸发器300布置在制冷间室内,相比于现有技术将蒸发器300布置在储藏间室的后侧而言,增加了储藏间室的深度。
进一步,通过将第一送风口1321、左侧出风口111和左侧回风口112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一风门510打开或关闭,以及将第二送风口1322、右侧出风口121和右侧回风口122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第二风门520打开或关闭,使得冰箱通过控制第一风门510和第二风门520的开闭,即可实现对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的分别控温。
进一步,通过将左侧出风口111布置在左侧储藏间室110的顶侧,将右侧出风口121布置在右侧储藏间室120的顶侧,使左侧回风口112和右侧回风口122均设置在制冷腔131的底端,使得进入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的冷空气能够自上至下均匀地扩散,确保了左侧储藏间室110和右侧储藏间室120温度的均匀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蒸发器300和/或风机400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将蒸发器300设置在送风腔132中,再例如将风机400设置在蒸发器300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中并未示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必然包括具有蒸发器300在内的制冷系统,以通过该制冷系统对蒸发器300提供冷量。其中,制冷系统包括依次首尾相接的压缩机、冷凝器、降压构件和蒸发器300,以使冷媒沿着以下路径循环流动:压缩机→冷凝器→降压构件→蒸发器300→压缩机。
具体地,冷媒流经压缩机时,被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经冷凝器时,通过冷凝器散热,降温成低温高压的状态(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经降压构件时,被降压构件节流、降压成低温低压的状态(液态或气液混合状态)。冷媒流经蒸发器300时,通过蒸发器300吸收外界环境中的热量,升温成高温低压的状态(气态)。
需要说明的是,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降压构件、蒸发器300内的前述状态,即,冷媒的高温、低温、高压、低压,是冷媒进入相应部件后或流出相应部件的状态相较于其流入相应部件之前的状态。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为广义上的冰箱,其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冰箱,而且还包括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保鲜设备,例如,冷藏柜、冰柜等。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蒸发器、风机、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箱体限定有:
中间制冷间室,包括彼此连通的制冷腔和配置有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送风腔,所述制冷腔布置有所述蒸发器,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制冷腔内的空气流向所述送风腔;
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左侧的左侧储藏间室,配置有与所述第一送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和与所述制冷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左侧回风口;
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右侧的右侧储藏间室,配置有与所述第二送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和与所述制冷腔连通的至少一个右侧回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口、所述左侧出风口和所述左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所述第一风门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送风口、所述右侧出风口和所述右侧回风口中的至少一项配置成被所述第二风门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左侧储藏间室顶侧的所述左侧出风口;
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包括多个位于所述右侧储藏间室顶侧的所述右侧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左侧储藏间室的右侧壁上,
所述右侧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左侧储藏间室的左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腔位于所述送风腔的下方,
所述左侧回风口和所述右侧回风口均设置在所述制冷腔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回风口贯穿所述左侧储藏间室与所述送风腔之间的侧壁,
所述右侧回风口贯穿所述右侧储藏间室与所述送风腔之间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还限定有左侧送风通道和右侧送风通道,所述左侧送风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左侧出风口连通,所述右侧送风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二送风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右侧出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口形成在所述送风腔的左侧壁上,所述第二送风口形成在所述送风腔的右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一送风口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所述第一送风口;并且/或者,
所述第二风门设置在所述第二送风口处,并用于打开或遮蔽所述第二送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是布置在所述制冷腔内的离心风机,并且所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送风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包括在横向上位于所述左侧储藏间室与所述右侧储藏间室之间的竖梁,所述竖梁位于所述中间制冷间室的前侧。
CN202322299048.4U 2023-08-25 2023-08-25 冰箱 Active CN220771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9048.4U CN220771504U (zh) 2023-08-25 2023-08-25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9048.4U CN220771504U (zh) 2023-08-25 2023-08-25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1504U true CN220771504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3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9048.4U Active CN220771504U (zh) 2023-08-25 2023-08-25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1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0442A1 (zh) 冰箱
WO2018032607A1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040441A1 (zh) 冰箱
KR20180046577A (ko) 냉장고
KR20180046575A (ko) 냉장고
KR20100104243A (ko) 복합형 김치냉장고
CN113494808B (zh) 冰箱
KR20020087682A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 시스템
CN113494809B (zh) 冰箱
CN220771504U (zh) 冰箱
KR101369453B1 (ko) 냉장고 및 냉장고 냉기제어방법
CN220771505U (zh) 冰箱
CN220771503U (zh) 冰箱
CN102538099A (zh) 柜式空调机
CN214371196U (zh) 冰箱
CN214537005U (zh) 冰箱
KR20180046576A (ko) 냉장고
CN219346927U (zh) 制冷模块和模块化冰箱
CN219063871U (zh) 冰箱
CN220728618U (zh) 制冷装置
KR20100084715A (ko) 복합형 김치냉장고
CN219995639U (zh) 冰箱
CN219995638U (zh) 冰箱
CN211290687U (zh) 制冷设备
CN115371323B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风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