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8017U - 车辆用灯具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8017U
CN220728017U CN202322182919.4U CN202322182919U CN220728017U CN 220728017 U CN220728017 U CN 220728017U CN 202322182919 U CN202322182919 U CN 202322182919U CN 220728017 U CN220728017 U CN 220728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moisture
hygroscopic material
humidity
hygro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8291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丸美由贵
长田和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ito Manufactur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8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8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灯具,具有能够充分除湿的除湿装置。车辆用灯具(1)具有:光源(4),其设置于由外透镜(2)与壳体(3)形成的灯室(7)内;以及调湿机构(6),调湿机构(6)具有第一吸湿材料(11),调湿机构(6)构成为能够向外部释放第一吸湿材料(11)所包含的水分,吸湿速度比第一吸湿材料(11)快的第二吸湿材料(21)设置于灯室(7)内。

Description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头灯的壳体除湿装置中,公开了加热元件根据闸门的开闭而工作并对头灯内进行除湿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20-516019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头灯的壳体除湿装置中,头灯内的除湿在车辆驾驶时进行,但存在如下问题:在头灯内与外部空气的相对温度急剧变化时,在头灯内产生水汽凝结。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充分除湿的除湿装置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具有:
光源,其设置于由外透镜与壳体形成的灯室内;以及
调湿机构,
所述调湿机构具有第一吸湿材料,所述调湿机构构成为能够向外部释放所述第一吸湿材料所包含的水分,
吸湿速度比所述第一吸湿材料快的第二吸湿材料设置于所述灯室内。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上述内容,提供具有能够充分除湿的除湿装置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一个例子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机构的侧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机构的侧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湿机构的其他例子。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其他例子。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灯具;
2:外透镜;
2a:外观面;
2A:第一部;
2b:内表面;
2B:第二部;
3:壳体;
4:光源;
5:内透镜;
6:调湿机构;
7:灯室;
8:蒸发口;
11:第一吸湿材料;
12:框架;
13:分隔板;
14:旋转轴部;
15:加热器;
21:第二吸湿材料;
50:分隔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实用新型的名称)的具体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希望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技术方案所示,并包含与技术方案等同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图1等所示的U、D、F、B、R、L表示车辆用灯具1中的方向,U为上方,D为下方,F为前方,B为后方,R为右方,L为左方。
图1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灯具1的一个例子进行表示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灯具而对搭载于车辆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具有外透镜2、壳体3、光源4、内透镜5、以及调湿机构6。通过外透镜2与壳体3而构成灯室7。在灯室7的内部设置有光源4与内透镜5。
从光源4射出的光经由内透镜5以及外透镜2而向灯具的前方射出。有时当灯室7内的湿度升高时,在外透镜2的内表面产生水汽凝结。这样一来,很难将从光源4射出的光以所希望的强度照射于所希望的场所。由此,本实用新型构成为能够调节灯室7内的湿度。
本实用新型的外透镜2通过透明树脂与不透明树脂的双色成形而形成。外透镜2具有:第一部2A,其具有向车辆外部露出的外观面2a;以及第二部2B,其具有作为外观面的背面且面向灯室内的内表面2b。第一部2A为透明树脂,构成为能够使可视光通过。第二部2B由不透明树脂构成。第二部2B至少设置于第一部2A的上部的背面。在从正面观察车辆用灯具1时,第二部2B设置于第一部2A的缘部。
在外透镜2的内表面2b设置有第二吸湿材料21。第二吸湿材料21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由硅胶、丙烯酸酯纤维等构成。第二吸湿材料21优选为片状、板状。第二吸湿材料21在高湿环境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在低湿环境下释放所吸收的水分。设置于内表面2b的第二吸湿材料21设置于无法从外部视觉辨认的位置。
壳体3具有使灯室7与外部相通的蒸发口8。蒸发口8是设置于壳体3的开口。调湿机构6以堵塞该蒸发口8的方式设置于壳体3。外部与灯室7成为仅经由该蒸发口8而能够连通的状态。
图2是从外部观察到安装于壳体3的调湿机构6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调湿机构6具有第一吸湿材料11(参照图1)、框架12、分隔板13、旋转轴部14、以及加热器15。
第一吸湿材料11设置于分隔板13。第一吸湿材料11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且由硅胶、沸石等构成。第一吸湿材料11优选为片状、板状。另外,第一吸湿材料11在变成150℃左右的高温时,向空气中释放所吸收的水分。
框架12设置为覆盖壳体3的蒸发口8,并且气密地安装于壳体3的内表面。框架12是具有与蒸发口8同样大小的开口的框状的构件。如图1所示,在蒸发口8的外周设置有将框架12与分隔板13的间隙堵塞的密封唇16。
旋转轴部14向在蒸发口8的开口方向上交叉的方向延伸。旋转轴部14横切框架12的开口部,其两端支承于框架12。旋转轴部14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X方向上延伸。旋转轴部14将分隔板13支承为能够绕旋转轴线X旋转。
分隔板13是与框架12的开口部(蒸发口8)相同或者略小的板状部的构件。分隔板13设置于覆盖框架12的开口部的位置。在分隔板13的一方的表面安装有第一吸湿材料11。在分隔板13的另一方的表面未设置第一吸湿材料11。分隔板13被旋转轴部14支承为能够绕在与蒸发口8的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X旋转。
分隔板13通过绕旋转轴线X而旋转,能够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移动。第一位置是使第一吸湿材料11向灯室7的内部露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使第一吸湿材料11向灯室7的外部露出的位置。在图示的例子中,当旋转轴部14从第一位置旋转180度时,成为第二位置。
在图示的例子中,加热器15是设置于分隔板13的表面的镍铬合金线。构成为通过对加热器15通电,能够将第一吸湿材料11至少加热至15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加热第一吸湿材料11的方法不限于镍铬合金线的加热。例如,分隔板13具有导电性而可以使分隔板13自身发热,也可以构成为通过从设置于灯室内的红外线灯照射的红外线来加热第一吸湿材料11。
接下来使用图3、图4来说明调湿机构6的动作。
图3是位于第一位置的调湿机构6的侧向剖视图。如图3所示,分隔板13能够位于吸湿构件9向灯室7内露出的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第一吸湿材料11位于比蒸发口8靠内部的位置。在第一吸湿材料11位于第一位置时,灯室7通过分隔板13而与外部隔绝。在第一位置处,第一吸湿材料11吸收灯室7的内部的湿气。
图4是位于第二位置的调湿机构6的侧向剖视图。当分隔板13从图3所示的状态绕旋转轴线X旋转180度时,成为图4所示的状态。如图4所示,在第二位置处,第一吸湿材料11向外部露出。即,在第二位置处,第一吸湿材料11位于灯室7的外部。另外,灯室7通过分隔板13而与外部隔绝。
在调湿机构6位于第二位置时,加热器15加热第一吸湿材料11。由此,第一吸湿材料11所包含的水分蒸发并向外部释放。由此,在调湿机构6已复原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吸湿材料11变得能够再次吸收灯室7内的水分。
像这样,分隔板13通过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处交替移动,将灯室7内的湿度保持为恒定。另外,像前述那样,无论位于第一位置还是第二位置,灯室7都是封闭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对进行灯室7内的湿度的调节的第一吸湿材料11与第二吸湿材料21进行详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吸湿材料11、第二吸湿材料21成为如下构成:当分别被加热至特定的温度以上时,对所吸收的水分进行释放。以下,将释放第一吸湿材料11、第二吸湿材料21所吸收的水分的温度称为再生温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湿材料11开始释放水分的再生温度与第二吸湿材料21开始释放水分的再生温度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湿材料21构成为吸湿速度比第一吸湿材料11高。吸湿速度通过以下方式而计算。
1.在各自的再生温度下干燥5g的吸湿材料两小时,并测量干燥重量。
2.在任意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下测量吸湿重量。
3.根据干燥重量与吸湿重量的比例而制作吸水率曲线,并将吸水率成为5%的时间定义为吸湿速度。
期望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吸湿材料21的吸湿速度为一小时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湿材料11优选构成为低湿环境下的吸水率比第二吸湿材料21高。吸水率表示吸湿材料能够吸收的水的程度,吸水率通过将吸湿材料所吸收的水分的重量除以干燥状态的吸湿材料的重量而求出。
期望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吸湿材料11在低湿环境(湿度为20%)下的吸水率为1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湿材料11在接近室温的温度下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150℃左右的高温下释放所吸收的水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湿材料21构成为高湿环境下的吸水率比第一吸湿材料11高。例如,期望第二吸湿材料21在高湿环境(湿度为90%)下的吸水率为70%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湿材料21构成为在高湿环境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低湿环境中释放空气中的水分。
第一吸湿材料11与第二吸湿材料21由硅胶、沸石、丙烯酸酯纤维等构成。表1示出能够用于第一吸湿材料11或者第二吸湿材料21的吸湿材料的一部分的物性。表1的物性示出上述吸水率、吸湿速度、以及吸湿材料开始湿度的释放的温度即再生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吸湿材料不限于表1所示。
[表1]
用于第一吸湿材料11的吸湿材料料构成为低湿环境(湿度为50%以下)下的吸水率比第二吸湿材料21高。另外,希望第一吸湿材料11的再生温度高。这是因为,假设在第一吸湿材料11在室温左右的低温下释放水分的情况下,第一吸湿材料11在调湿机构6位于第一位置时也释放水分,从而导致灯室7的湿度上升。
由此,期望第一吸湿材料11在低湿环境下的吸水率高,并且由再生温度高的材料构成。例如,期望表1示出的硅胶A、沸石、分子筛、干燥剂等被制作为主原料。
用于第二吸湿材料21的吸湿材料料构成为高湿环境下的吸水率比第一吸湿材料11高。另外,构成为吸湿速度比第一吸湿材料11高。
由此,期望第二吸湿材料21由高湿环境中的吸水率高且吸湿速度高的材料构成。例如期望表1示出的硅胶B、丙烯酸酯纤维等被制作为主原料。
第一吸湿材料11以及第二吸湿材料21可以使用表1列举的材料以外的硅胶类、沸石类、异丙烷类、丙烯酸酯纤维类的吸湿材料。另外,可以构成为组合多个吸湿材料。
然而,有时在车辆用灯具1的外透镜2因降雨、洗车、早晨的放射冷却等而被冷却时,外透镜2的内表面2b附近的湿度急剧下降。根据上述构成,在内表面2b设置有吸湿速度高且高湿环境下的吸水率高的第二吸湿材料,因此能够迅速吸收外透镜2附近的空气中的水分。由此,在灯室7内的湿度容易升高的环境中,也能够防止外透镜2的内壁产生水汽凝结的情况。
在上述状况后外透镜2的温度上升的情况下,灯室7内的湿度变低。此时,第二吸湿材料21逐渐释放所吸收的水分。另外,设置于调湿机构6的第一吸湿材料也同时吸收灯室7内的空气中的水分。由此,在第二吸湿材料21向灯室7内释放水分时,也能够将灯室7内的湿度保持为较低。
调湿机构6在充分吸收第一吸湿材料11的水分后或者经过一定时间后,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通过加热器15而加热第一吸湿材料11。加热后的第一吸湿材料11向灯室7的外部释放所吸收的水分。
另外,在与本实用新型不同而仅在外透镜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湿材料的情况下,超过吸湿材料的吸收限度而无法吸收灯室内的水分。因此,需要在灯室内设置大量的吸湿材料,但这种做法不现实。另外,水分在灯室内浸透外透镜、壳体而持续地浸入,因此仅在灯室内设置吸湿材料是无法得到恒久的防雾效果的。
此外,在与本实用新型不同而仅具有调湿机构的车辆用灯具中,能得到恒久的防雾效果。然而,搭载于调湿机构的第一吸湿材料谋求在比灯室7内的温度高的高温(例如120度以上)下使水分蒸发的特性。在选择具有像上述那样的特性的材料的基础上,多数情况下第一吸湿材料的吸湿速度无法很大,在灯室内的湿度急剧上升的情况下,第一吸湿材料的除湿有时不能完全除湿。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吸湿速度比第一吸湿材料11快的第二吸湿材料21设置于灯室7内。因此,通过包含第一吸湿材料11的调湿机构6而得到恒久的防雾效果,并且通过第二吸湿材料21在灯室7内的湿度急剧上升时也能充分吸收湿气,因此在外透镜2的内表面2b难以产生水汽凝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吸湿材料11的分隔板13使灯室7封闭,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5那样构成。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调湿机构6具有将设置于壳体3的蒸发口8堵塞的、能够绕在与蒸发口8的开口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而旋转的旋转轴部114、以及框架112。在旋转轴部114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设置有第一吸湿材料111。
在第一位置处,旋转轴部114旋转,以使第一吸湿材料31位于比蒸发口8靠外部的位置,在第二位置处,旋转轴部114旋转,以使第一吸湿材料111位于灯室7的内部。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遍及旋转轴部114的外周面的半周而设置有第一吸湿材料111。灯室7通过该旋转轴部114与框架112而被封闭。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仅设置一个调湿机构6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调湿机构6可以为多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车辆用灯具1可以具有分隔构件50。分隔构件50由扩展部、内透镜、盖或者反射镜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构件50不是在已封闭灯室7的状态下完全分隔的构成,而是具有使空气通过的间隙。
在设置分隔构件50的情况下,在由外透镜2与分隔构件50形成的空间设置有第二吸湿材料21,在由壳体3与分隔构件50形成的空间设置有第一吸湿材料11(调湿机构6)。通过设置分隔构件50,第一吸湿材料11与第二吸湿材料21能够在另外的空间进行除湿。由此,第一吸湿材料11与第二吸湿材料21能够分别在更合适的空间中进行除湿,因此能够充分地对灯室7内进行除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应由本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限定性解释。本实施方式仅为一个例子,在技术方案所述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的变更,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应基于技术方案所述的实用新型的范围以及其等同的范围而决定。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有:
光源,其设置于由外透镜与壳体形成的灯室内;以及
调湿机构,
所述调湿机构具有第一吸湿材料,所述调湿机构构成为能够向外部释放所述第一吸湿材料所包含的水分,
吸湿速度比所述第一吸湿材料快的第二吸湿材料设置于所述灯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灯室的湿度为50%以下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吸湿材料的吸水率比所述第二吸湿材料高,
在所述灯室的湿度为9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吸湿材料的吸水率比所述第一吸湿材料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湿材料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吸湿材料靠所述外透镜的附近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二吸湿材料设置于相互分离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透镜具有向车辆外部露出的外观面、以及作为外观面的背面且面向灯室内的内表面,
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由不透明树脂构成的第二部,
在所述第二部设置有第二吸湿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用灯具具备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设置于所述灯室内且至少局部地分隔所述灯室,
在由所述外透镜与分隔构件形成的空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吸湿材料,
在由所述壳体与所述分隔构件形成的空间设置有所述调湿机构。
CN202322182919.4U 2022-08-31 2023-08-15 车辆用灯具 Active CN2207280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38381 2022-08-31
JP2022138381A JP2024034257A (ja) 2022-08-31 2022-08-31 車両用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8017U true CN220728017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193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82919.4U Active CN220728017U (zh) 2022-08-31 2023-08-15 车辆用灯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4034257A (zh)
CN (1) CN22072801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034257A (ja) 2024-03-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32022B2 (ja) 除湿機および製水機
KR102385932B1 (ko) 밸브 플레이트 구조의 적외선 복사 건조 및 배기 기능을 가진 차량용 램프 리어 커버
KR101440521B1 (ko) 제습기
CN110582669B (zh) 用于车辆前灯进行除湿或防止出现湿气的装置及车辆前灯
GB2295332A (en) A moisture control unit
KR20030047872A (ko) 차량 램프 하우징을 탈수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220728017U (zh) 车辆用灯具
CN108603327B (zh) 除湿器
WO2019069579A1 (ja) 調湿装置
JP7372313B2 (ja) 除湿機
US11577194B2 (en) Desiccant fitting
KR102207548B1 (ko) 교대 재생식 제습장치가 구비된 냉풍기
KR100610989B1 (ko) 제습 건조기
JP5007098B2 (ja) 吸着体、調湿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6816737B2 (ja) 除湿機
KR101501728B1 (ko) 데시칸트 제습기
WO2023080039A1 (ja) 灯具
TWI661164B (zh) 除濕機
JP2011177657A (ja) 除湿装置
JP6911400B2 (ja) 調湿装置
JPH08145406A (ja) 乾式除加湿装置
KR20090028859A (ko) 제습 장치
JP2022038826A (ja) 吸湿装置
JPH0687939B2 (ja) 除湿構造体
KR20090028858A (ko) 제습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