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5992U - 钥匙及解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钥匙及解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5992U
CN220725992U CN202321927942.5U CN202321927942U CN220725992U CN 220725992 U CN220725992 U CN 220725992U CN 202321927942 U CN202321927942 U CN 202321927942U CN 220725992 U CN220725992 U CN 220725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groove
moving
ke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79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王振贤
王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yuan Contron Power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79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5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5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5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钥匙及解锁装置,属于锁具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解锁体和复位机构,该解锁体具有解锁头、解锁套以及移动件,解锁套套接于解锁头外,解锁头具有通槽,解锁套靠近解锁头的一侧具有第一定位槽,移动件至少一部分位于通槽内;复位机构具有推动件,解锁头套接于推动件外,且推动件的外壁与解锁头的内壁转动配合,推动件的外壁用于与移动件接触,且推动件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通槽以及第二定位槽依次联通;推动件在旋转时与移动件发生滑动摩擦,从而推动移动件,通过滑动挤压的方式,减小移动件对通槽内壁瞬时压力,使移动件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提高移动件的通过性,减小解锁套和解锁头发生卡顿的现象。

Description

钥匙及解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钥匙及解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设备的电力安全锁具中,常常会用到防误锁芯,防误锁芯能够防止锁具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被随意操作,并且防止使用者的误操作,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由于其使用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石油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中。
现有的钥匙解锁方式主要是通过钥匙和锁芯采用电磁铁吸合的方式,或者采用机械卡块与卡槽配合后解锁。虽然中国专利号为202320661344.1,其记载了一种离心解锁钥匙及锁具;其采用驱动杆前后移动,通过移动件使解锁套和解锁头能发生旋转的相对运动,从而解锁。但该装置采用前后移动方式中移动件通过性较为一般,容易出现卡顿的现象,因此,该离心解锁钥匙的结构还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钥匙及解锁装置,实现了提高移动件的通过性,减小解锁套和解锁头发生卡顿的现象。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钥匙,包括解锁体和复位机构,该解锁体具有解锁头、解锁套以及移动件,所述解锁套套接于所述解锁头外,所述解锁头具有通槽,所述解锁套靠近所述解锁头的一侧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移动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通槽内;
所述复位机构具有推动件,所述解锁头套接于所述推动件外,且所述推动件的外壁与所述解锁头的内壁转动配合,所述推动件的外壁用于与所述移动件接触,且所述推动件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定位槽;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通槽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依次联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形成活动室,所述移动件在所述活动室内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
在第一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解锁头与所述解锁套固定;在第二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解锁头与所述解锁套转动配合。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件呈球体形状,所述第一定位槽或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移动件的形状相配合,所述通槽从所述解锁头的一侧贯穿于解锁头的另一侧,且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件的外径;所述移动件的重心位于所述通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体还具有安装座,所述解锁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驱动件、输出轴和复位弹簧,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推动件卡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驱动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推动件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包括转轴和座体,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座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座体具有容纳槽和第一卡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靠近所述座体的轴心,所述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座体的周向上,并与所述容纳槽联通,所述输出轴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限位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体的外壁设有挡块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挡块上,并沿所述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所述解锁头具有安装腔和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座体设置,所述凸台呈半圆环状结构,且所述凸台的内形成第一缺口,所述安装腔供所述转轴插入,以使所述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且所述挡块用于与所述凸台的端部抵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体具有读码组件,所述读码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和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安装座外,所述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锁体具有销轴,所述安装座内具有腔室,所述解锁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解锁头的外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位于腔室中,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销孔,所述解锁头通过所述销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解锁套的周向上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壁与安装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缺口,所述安装座上具有角度检测组件和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角度检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顶针靠近所述解锁套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顶针用于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解锁装置,包括锁芯和如上述所述的钥匙,所述钥匙具有限位块,所述锁芯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效果:
1、通过第一定位槽、通槽以及第二定位槽依次联通,移动件在第一定位槽、通槽以及第二定位槽之间移动,当移动件位于通槽和第一定位槽时,解锁头和解锁套相对固定,该钥匙无法开锁;当移动件脱出第一定位槽,位于通槽和第二定位槽时,解锁头和解锁套相对可转动配合,该钥匙具备开锁功能。在使用时,推动件在第一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以使第二定位槽与通槽相联通,通过转动解锁头,挤压移动件使移动件从第一定位槽脱出,并滑动至第二定位槽内,使解锁头和解锁套可以相对旋转;推动件复位,推动件在第二方向旋转一定角度,推动件旋转挤压移动件,使移动件从第二定位槽脱出,并滑动至通槽和第一定位槽内,移动件回到初始位置,使钥匙无法进行解锁。由于推动件在旋转时与移动件发生滑动摩擦,从而推动移动件,通过滑动挤压的方式,减小移动件对通槽内壁初始压力,使移动件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避免被通槽的内壁卡住,从而提高移动件的通过性,减小解锁套和解锁头发生卡顿的现象。
2、此移动件在活动室内移动,移动件在第一移动位置上,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解锁头通过移动件卡住解锁套;移动件在第二移动位置上,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移动件从第一定位槽中脱出,解锁头通过移动件卡住推动件;此移动件无论在活动室的那个位置,移动件至少部分都位于通槽内,从而使解锁头分别与推动件和解锁套固定,提高移动件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移动件的通过性,减小解锁套和解锁头发生卡顿的现象。
3、为了增加移动件在第一定位槽、通槽以及第二定位槽中的通过性,将移动件设置为球体形状;并且通槽的宽度大于移动件的外径,使移动件在通槽内移动或滚动地更加顺畅。
4、驱动件带动输出轴旋转,由于输出轴与推动件卡接,从而带动推动件旋转,推动件旋转使第二定位槽与通槽联通,移动件从第一定位槽滑动至第二定位槽内,使解锁头和解锁套之间可以相互旋转,从而完成解锁。由于复位弹簧分别与推动件和驱动件固定,复位弹簧在旋转后产生变形,施加反向作用力至推动件,当驱动件发生断电的情况下,推动件通过复位弹簧进行复位,从而使钥匙在断电的情况下自动复位,这时解锁头和解锁套不能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闭锁,能够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驱使钥匙的解锁结构复位,避免钥匙失效的情况发生。
5、通过容纳槽使输出轴可以插入至座体内,并且输出轴的限位销与第一卡槽配合,使输出轴在旋转时,带动座体以及转轴旋转,从而使推杆的转轴外壁与移动件发生滑动摩擦,转轴移动使通槽与第二定位槽相联通,移动件从第一定位槽内滑动至第二定位槽,解锁头和解锁套分离实现相对转动,进一步地使解锁头实现解锁。
6、复位弹簧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槽内,使复位弹簧被挡块卡住,在钥匙出现断电的情况下,复位弹簧形变后产生恢复原状的扭力,从而通过挡块带动座体复位,使钥匙在断电的情况下,钥匙也可以自动复位。而且,为了限制推动件旋转角度,在转轴插入解锁头的安装腔后,挡块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凸台的第一缺口内,并与凸台的端部抵接,在推动件旋转一定角度后,转轴上的第二定位槽与通槽联通,挡块与凸台相抵,凸台限制推动件转动,避免第二定位槽出现定位偏差,从而避免导致移动件卡顿,进一步提高移动件从通槽滑动至第二定位槽的通过性。
7、此读码组件的感应线圈用于与锁芯上的码片发生感应,使锁芯上的码片识别该钥匙的感应线圈产生电信号,从而识别钥匙的身份,如感应线圈产生电信号无法与锁芯上的码片匹配,则该钥匙无法打开锁芯。
8、通过销轴使解锁头与安装座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该钥匙,当解锁头与解锁套可以相对转动时,通过转动安装座带动解锁头旋转,从而完成解锁。
9、此解锁套的周向上具有凹陷部,凹陷部的底壁与安装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缺口,顶针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缺口内,当钥匙解锁时,安装座带动顶针旋转至一定角度后,顶针与凹陷部的底壁抵接,使角度检测组件形成通电回路,并用于计算出该顶针旋转的角度,使角度检测组件具有角度检测的功能。
10、通过钥匙上的限位块与锁芯上的限位槽相配合,使钥匙在转动时可以打开锁芯,从而完成开锁或闭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钥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钥匙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钥匙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钥匙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4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3的C-C剖视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图3的C-C剖视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解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顶针在安装座上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解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钥匙;10、解锁体;1、读码组件;11、感应线圈;12、外壳;2、解锁头;21、通槽;22、第一缺口;23、凸台;24、限位块;25、安装腔;3、解锁套;31、第一定位槽;32、凹陷部;4、移动件;5、安装座;51、固定壳;52、销轴;53、角度检测组件;54、顶针;55、销孔;56、腔室;60、复位机构;6、推动件;61、第二定位槽;62、转轴;63、座体;64、第一卡槽;65、第二卡槽;66、容纳槽;67、挡块;7、复位弹簧;8、驱动件;81、输出轴;82、限位销;9、安装壳;20、锁芯;201、限位槽;30、活动室;200、解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或顺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固定于”、“连接于”,可以是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也可以是间接固定或连接于一个元件。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钥匙100,包括解锁体10和复位机构60,该解锁体10具有解锁头2、解锁套3以及移动件4,解锁套3套接于解锁头2外,解锁头2具有通槽21,解锁套3靠近解锁头2的一侧具有第一定位槽31,移动件4至少一部分位于通槽21内;复位机构60具有推动件6,解锁头2套接于推动件6外,且推动件6的外壁与解锁头2的内壁转动配合,推动件6的外壁用于与移动件4接触,且推动件6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定位槽61;其中,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依次联通。通过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依次联通,移动件4在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之间移动,当移动件4位于通槽21和第一定位槽31时,解锁头2和解锁套3相对固定,该钥匙100无法开锁;当移动件4脱出第一定位槽31,并位于通槽21和第二定位槽61时,解锁头2和解锁套3相对可转动配合,该钥匙100具备开锁功能。
在使用时,推动件6在第一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以使第二定位槽61与通槽21相联通,通过转动解锁头2,挤压移动件4使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脱出,并滑动至第二定位槽61内,使解锁头2和解锁套3可以相对旋转;推动件6复位,推动件6在第二方向旋转一定角度,推动件6旋转挤压移动件4,使移动件4从第二定位槽61脱出,并滑动至第一定位槽31内,移动件4回到初始位置,使钥匙100无法进行解锁。由于推动件6在旋转时与移动件4发生滑动摩擦,从而推动移动件4,通过滑动挤压的方式,减小移动件4对通槽21内壁瞬时压力,使移动件4在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通槽21内壁如受到移动件4较大的瞬时压力,通槽21内壁会施加较大的反向作用力至移动件4,使移动件4存在被卡住的可能,因此,该滑动挤压的方式避免被通槽21的内壁卡住,从而提高移动件4的通过性,减小解锁套3和解锁头2发生卡顿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当推动件6旋转到一定角度后,此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重合,且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位于同一轴线上。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定位槽31与第二定位槽61之间形成活动室30,移动件4在活动室30内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在第一移动位置上,移动件4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定位槽31内,解锁头2与解锁套3固定;在第二移动位置上,移动件4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定位槽61内,解锁头2与解锁套3转动配合。此移动件4在活动室30内移动,移动件4在第一移动位置上,解锁头2通过移动件4卡住解锁套3,解锁头2与解锁套3相对静止;移动件4在第二移动位置上,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中脱出,解锁头2通过移动件4被推动件6卡住,解锁头2与解锁套3相对可转动;在使用时,移动件4无论在活动室30的那个位置,移动件4至少部分都位于通槽21内,从而使解锁头2分别与推动件6和解锁套3固定,提高移动件4的灵活性,减小解锁套3和解锁头2发生卡顿的现象;转动钥匙100的安装座5带动解锁头2转动,使解锁头2和解锁套3可相对转动。
如图2以及图6至图8所示,为了增加移动件4在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中的通过性,将移动件4设置呈球体形状,第一定位槽31或第二定位槽61的形状与移动件4的形状相配合,通槽21从解锁头2的一侧贯穿于解锁头2的另一侧,通槽21的深度为解锁头2的壁厚,且通槽21的宽度大于移动件4的外径,移动件4可以在通槽21内自由移动;并且通槽21的宽度大于移动件4的外径,使移动件4在通槽21内移动或滚动更加顺畅。
此外,该移动件4的重心位于通槽21内,具体为移动件4的体积60至70%位于通槽21中,另外的30%至40%位于第一定位槽31或第二定位槽61中,这样可以保障移动件4的重心始终位于通槽内。在旋转解锁头2时,解锁头2的内壁施加作用力至移动件4,该作用力会直接作用于移动件4的重心位置,当作用力集中在重心位置,使解锁头2更容易推动该移动件4,只需较小的作用力即可使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滑动至第二定位槽61。
如图5和图6所示,解锁体10还具有安装座5,解锁头2安装于安装座5的第一端,复位机构60包括驱动件8、输出轴81和复位弹簧7,驱动件8安装于安装座5的第二端,输出轴81的第一端安装于驱动件8的输出端上,输出轴81的第二端与推动件6卡接;复位弹簧7套接于输出轴81外,且复位弹簧7的第一端安装于驱动件8上,复位弹簧7的第二端安装于推动件6上。此解锁头2和驱动件8相对设置,驱动件8带动输出轴81旋转,由于输出轴81与推动件6卡接,从而带动推动件6旋转,推动件6旋转使第二定位槽61与通槽21联通,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滑动至第二定位槽61内,使解锁头2和解锁套3之间可以相互旋转,从而完成解锁。在使用时,由于复位弹簧7分别与推动件6和驱动件8连接,复位弹簧7在旋转后产生变形,从而施加反向作用力至推动件6,当驱动件8发生断电的情况下,在推动件6会通过复位弹簧7进行复位,从而使钥匙100在断电的情况下自动复位,这时解锁头2和解锁套3不能发生相对运动从而闭锁,能够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驱使钥匙100的解锁结构复位,避免钥匙100失效的情况发生。此外,该驱动件8容置于安装壳9内,驱动件8通过安装壳9固定在安装座5的第二端,驱动件8为电机。
如图1和图10所示,推动件6包括转轴62和座体63,第二定位槽61位于转轴62的外壁上;转轴62与座体63为一体式结构,座体63具有容纳槽66和第一卡槽64,容纳槽66沿座体63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靠近座体63的轴心,输出轴8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纳槽66内;第一卡槽64位于座体63的周向上,并与容纳槽66联通,输出轴81具有与第一卡槽64配合的限位销82。通过容纳槽66使输出轴81可以插入至座体63内,并且输出轴81的限位销82与第一卡槽64配合,使输出轴81在旋转时,带动座体63以及转轴62旋转,从而使推杆6的转轴62外壁与移动件4发生滑动摩擦,转轴62移动使通槽21与第二定位槽61相联通,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内滑动至第二定位槽61,解锁头2和解锁套3分离实现相对转动,进一步地使解锁头2实现解锁。
如图9和图10所示,座体63的外壁设有挡块67和第二卡槽65,第二卡槽65位于挡块67上,并沿挡块67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复位弹簧7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卡槽65内;该复位弹簧7为扭簧,如此设置,使复位弹簧7被挡块67卡住,在钥匙100出现断电的情况下,复位弹簧7形变后产生恢复原状的扭力,从而通过挡块67带动座体63复位,使钥匙100在断电的情况下,钥匙100内的推动件6可以自动复位。
如图2、如9以及图10所示,为了限制推动件6旋转角度,解锁头2具有安装腔25和凸台23,凸台23靠近推动件6的座体63设置,凸台23呈半圆环状结构,且凸台23的内形成第一缺口22,安装腔25供转轴62插入,以使挡块67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缺口22内,且挡块67用于与凸台23的端部抵接。在转轴62插入解锁头2的安装腔25后,此挡块67的至少部分位于凸台23的第一缺口22内,并与凸台23的端部抵接,当推动件6旋转一定角度后,转轴62上的第二定位槽61与通槽21联通,挡块67用于与凸台23相抵,凸台23限制推动件6继续转动,避免第二定位槽61出现定位偏差,避免影响第二定位槽61与通槽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导致移动件4卡顿,进一步提高移动件4从通槽21滑动至第二定位槽61的通过性。而且,采用凸台23和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用于推动件6复位,凸台23用于限定推动件6转动角度,二者相互配合,使钥匙100具备快速解锁和复位功能。
如图5和图6所示,解锁体10具有读码组件1,读码组件1包括感应线圈11和外壳12,外壳12套接于安装座5外,感应线圈11安装于外壳12上,并沿外壳12的周向延伸设置,外壳12靠近解锁头2的一端呈折弯状,并形成U形槽,感应线圈11容置于U形槽内,使感应线圈11隐藏在外壳12内,提高读码组件1的紧凑性,以及避免感应线圈11外露;此外,感应线圈11具有用于导电的引线。此读码组件1的感应线圈11用于与锁芯20上的解锁模块发生感应,使锁芯20上的解锁模块识别该钥匙100的感应线圈11产生电信号,从而识别钥匙100的身份,如感应线圈11产生电信号无法与锁芯20上的解锁模块匹配,则该钥匙100无法打开锁芯20。此感应线圈11的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0105501U,其公开了一种锁芯、锁具以及电脑钥匙。
如图2和图6所示,解锁体10具有销轴52,安装座5具有腔室56,解锁头2至少部分位于腔室56内,解锁头2的外壁具有第一凹槽,安装座5的内壁具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位于腔室56中,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供销轴52穿过的销孔55,解锁头2通过销轴52固定于安装座5内。解锁头2通过销轴52与安装座5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该钥匙100,当解锁头2与解锁套3可以相对转动时,通过转动安装座5带动解锁头2旋转,从而完成解锁。
如图2、图5以及图11所示,解锁套3的周向上具有凹陷部32,凹陷部32的底壁与安装座5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缺口,安装座5上具有角度检测组件53和顶针54,顶针54与角度检测组件53电性连接,感应线圈11的引线与角度检测组件53的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路板连接有电源,顶针54靠近解锁套3设置,且顶针5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缺口内,顶针54用于与凹陷部32的底壁接触。角度检测组件53具有固定壳51,顶针54安装在固定壳51的夹层内,并通过固定壳51与安装座5连接,当钥匙100解锁时,安装座5带动顶针54旋转至一定角度后,顶针54与凹陷部32的底壁抵接,使角度检测组件53形成通电回路,并用于计算该顶针54旋转的角度,使角度检测组件53具有角度检测的功能。该角度检测组件53的检测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5565088U,其公开了一种带角度检测功能的电脑钥匙解锁装置;通过顶针54是否与凹陷部32的底壁接触来检测出钥匙100真正处于解锁位置或闭锁位置。
此钥匙100的工作原理为:钥匙100插入锁芯20内,钥匙100的解锁套3被锁芯20卡住,驱动件8带动推动件6进行旋转,使第一定位槽31、通槽21以及第二定位槽61相联通,转动安装座5使移动件4从第一定位槽31移动至第二定位槽61中,解锁头2可相对于解锁套3旋转,此时,钥匙100的读码组件1与锁芯20的解锁模块发生感应,如钥匙100的身份正确,解锁头2在旋转时将带动锁芯20内的解锁模块旋转,从而完成解锁。当钥匙100发生断电的情况,由于驱动件8停止作业,进而无法施加推动件6旋转的作用力,复位弹簧7将带动推动件6回到初始状态,此移动件4也将被推动件6挤压至第一定位槽31内,解锁头2与解锁套3相对锁死。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解锁装置200,包括锁芯20和钥匙100,钥匙100具有限位块24,锁芯20具有限位槽201,限位块与限位槽相配合。通过钥匙100上的限位块24与锁芯20上的限位槽201相配合,使钥匙100在转动时可以打开锁芯20,从而完成开锁或闭锁。此解锁装置200的锁芯20,以及锁芯20开锁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2743637U,其公开了一种防误系统,当钥匙100获得解锁授权时,解锁头2被锁芯20的限位槽201卡合,解锁头2可相对于锁芯20转动,从而对锁芯20进行解锁操作。
以上实施例也并非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穷尽性列举,在此之外,还可以存在多个未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钥匙,其特征在于,包括解锁体和复位机构,该解锁体具有解锁头、解锁套以及移动件,所述解锁套套接于所述解锁头外,所述解锁头具有通槽,所述解锁套靠近所述解锁头的一侧具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移动件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通槽内;
所述复位机构具有推动件,所述解锁头套接于所述推动件外,且所述推动件的外壁与所述解锁头的内壁转动配合,所述推动件的外壁用于与所述移动件接触,且所述推动件的外壁上具有第二定位槽;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槽、所述通槽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依次联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定位槽之间形成活动室,所述移动件在所述活动室内具有第一移动位置和第二移动位置;
在第一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解锁头与所述解锁套固定;在第二移动位置上,所述移动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解锁头与所述解锁套转动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呈球体形状,所述第一定位槽或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移动件的形状相配合,所述通槽从所述解锁头的一侧贯穿于解锁头的另一侧,且所述通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件的外径;所述移动件的重心位于所述通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体还具有安装座,所述解锁头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一端,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驱动件、输出轴和复位弹簧,所述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第二端,所述输出轴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所述输出轴的第二端与所述推动件卡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于所述输出轴外,且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驱动件上,所述复位弹簧的第二端安装于所述推动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包括转轴和座体,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转轴的外壁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座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座体具有容纳槽和第一卡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座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靠近所述座体的轴心,所述输出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所述座体的周向上,并与所述容纳槽联通,所述输出轴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限位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外壁设有挡块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位于所述挡块上,并沿所述挡块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复位弹簧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所述解锁头具有安装腔和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座体设置,所述凸台呈半圆环状结构,且所述凸台的内形成第一缺口,所述安装腔供所述转轴插入,以使所述挡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内,且所述挡块用于与所述凸台的端部抵接。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体具有读码组件,所述读码组件包括感应线圈和外壳,所述外壳套接于所述安装座外,所述感应线圈安装于所述外壳上,并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设置。
8.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体具有销轴,所述安装座内具有腔室,所述解锁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解锁头的外壁具有第一凹槽,所述安装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位于腔室中,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之间形成供所述销轴穿过的销孔,所述解锁头通过所述销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套的周向上具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壁与安装座的侧壁之间形成第二缺口,所述安装座上具有角度检测组件和顶针,所述顶针与所述角度检测组件电性连接,所述顶针靠近所述解锁套设置,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内,所述顶针用于与所述凹陷部的底壁接触。
10.一种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锁芯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钥匙,所述钥匙具有限位块,所述锁芯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
CN202321927942.5U 2023-07-20 2023-07-20 钥匙及解锁装置 Active CN220725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7942.5U CN220725992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钥匙及解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7942.5U CN220725992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钥匙及解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5992U true CN220725992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1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7942.5U Active CN220725992U (zh) 2023-07-20 2023-07-20 钥匙及解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59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42553B2 (ja) ロック
CA1303869C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system
US8978428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returning a lock to a desired orientation
US20020056300A1 (en) Electromechanical lock
JP2001260819A (ja) 自動車用の改善された電子式盗難防止システム
US20210388639A1 (en) Electric lock system
CN220725992U (zh) 钥匙及解锁装置
US6446475B1 (en) Switchlock assembly with snap-in cam
WO2019148527A1 (zh) 一种挂锁
US20050231363A1 (en) Self-adjusting cam assembly
CN217054706U (zh) 一种电控锁具
CN116065890A (zh) 一种开关锁机构及锁具
CN209780487U (zh) 一种智能面板锁
CN211549172U (zh) 机电双开驱动机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锁具
WO2022219633A1 (en) Half-cylinder lock
CN211342175U (zh) 门锁控制装置及防盗门锁
CN216197277U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锁的机械锁头
CN109763724B (zh) 一种锁结构及自行车
CN216545408U (zh) 具有多重锁止结构的印章机
CN114150938B (zh) 智能柜锁、智能柜锁的控制方法以及箱柜设备
CN213518374U (zh) 解锁机构和解锁钥匙
CN219162743U (zh) 一种智能锁
CN110905291A (zh) 无源锁芯及具有它的无源锁具
CN219587380U (zh) 解锁机构和电脑钥匙
CN220869086U (zh) 一种安全门扣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