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25575U -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25575U
CN220725575U CN202322055786.4U CN202322055786U CN220725575U CN 220725575 U CN220725575 U CN 220725575U CN 202322055786 U CN202322055786 U CN 202322055786U CN 220725575 U CN220725575 U CN 220725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support
supporting
waterproof layer
roof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557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迪
张松
周聪
孔维
孙世谱
毛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ngi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557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25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25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25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屋面系统,涉及光伏技术领域,以解决光伏屋面系统容易发生漏水的问题。所述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和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上的支撑固定件、防水层以及光伏组件,支撑固定件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屋面上,防水层粘接或焊接于支撑固定件上,光伏组件安装于防水层上且与支撑固定件的位置相对应。

Description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屋面系统是一种将光伏组件与屋面结构相结合的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这种屋面系统既可以实现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又能够进行光伏发电以节省建筑的用电成本。
通常,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以及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上的防水层、支撑固定件以及光伏组件,屋面包括檩条,安装时,防水层上开设穿孔,支撑固定件的一端穿过穿孔与檩条固定连接,光伏组件安装固定于支撑固定件上,使得光伏组件可以安装于屋面上。采用这种结构,防水层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光伏组件可以通过支撑固定件安装于屋面上。但是,由于防水层上设置有穿孔,穿孔处的卷材焊接缝在长期的风吹日晒及恶劣环境中,焊接缝处容易出现老化、脱落及裂开,从而使得水流会穿过穿孔流入屋面内,导致光伏屋面系统发生漏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屋面系统,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避免光伏屋面系统发生漏水,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和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上的支撑固定件、防水层以及光伏组件,支撑固定件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屋面上,防水层粘接或焊接于支撑固定件上,光伏组件安装于防水层上且与支撑固定件的位置相对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支撑固定件、防水层和光伏组件,支撑固定件设置于屋面和防水层之间,防水层粘接或焊接于支撑固定件上,光伏组件安装于防水层上,支撑固定件与屋面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支撑固定件位于屋面和防水层之间,支撑固定件可以直接与屋面进行连接,保证了防水层的完整性,避免水流穿过防水层上的穿孔流入屋面内造成漏水现象,从而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使用寿命。支撑固定件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屋面上,光伏组件安装于防水层上且与支撑固定件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多个支撑固定件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安装在防水层上后,光伏组件上表面可踩踏,能够节省运维通道,提高屋面光伏组件铺装面积,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相对于整个金属屋面板进行支撑,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固定件进行支撑时,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同时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之间可以形成散热间隙,提高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紧固件,支撑固定件通过紧固件与屋面紧固连接。如此设置,支撑固定件与屋面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能够使支撑固定件安装更加牢靠,进而提高防水层和光伏组件安装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屋面包括檩条、内板、隔汽层和保温层,檩条、内板、隔汽层和保温层依次层叠设置,紧固件为自攻钉,自攻钉依次穿过支撑固定件、保温层、隔汽层以及内板与檩条紧固连接;
或者,屋面为水泥屋面结构,支撑固定件与水泥屋面结构之间粘接或螺栓连接。如此设置,光伏组件可以安装至具有内板、隔汽层和保温层的屋面上,亦可以安装至水泥屋面结构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套设于紧固件外部的防陷套筒。如此设置,能够使紧固件与屋面连接更加稳定牢靠,提高支撑固定件的安装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固定件和屋面之间设置有绑带;
绑带的宽度大于支撑固定件的宽度,绑带沿支撑固定件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绑带的两端向支撑固定件的外部继续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与防水层之间粘接或焊接。如此设置,通过绑带能够将防水层和支撑固定件进行预固定,保证支撑固定件与防水层之间仿形粘接的粘接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单个光伏组件在防水层的正投影下方,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撑固定件。如此设置,优化多个支撑固定件的安装位置,提高光伏组件安装的稳定性;光伏组件安装在防水层上后,光伏组件上表面可踩踏,能够节省运维通道,提高屋面光伏组件铺装面积,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值为a,a为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光伏组件第一边的长度为b,并且光伏组件的第一边与支撑固定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则有a/b的值为5%~95%,且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a为100mm~3000mm。如此设置,优化两个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使得光伏组件上表面可踩踏的同时,节省支撑固定件的材料。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固定件和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的面积为屋面总面积的5%~80%。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支撑固定件和防水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组件与防水层粘接或焊接。如此设置,光伏组件能够直接粘接或焊接至防水层上,提高光伏组件加工和安装的便捷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防水层和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包括底涂层和粘胶层,底涂层设置于防水层上,粘胶层设置于底涂层和光伏组件之间。如此设置,能够使光伏组件和防水层粘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底涂层的材料为尼龙底涂剂、PP底涂剂、金属底涂剂、TPO底涂剂以及PVC底涂剂其中一种。如此设置,保证光伏组件和防水层粘接牢固。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一侧与防水层粘接,另一侧与光伏组件粘接或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通过连接件隔开光伏组件和防水层,提高光伏组件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卡接组件,支撑固定件设置有卡接部,光伏组件通过卡接组件与卡接部配合卡接,防水层位于支撑固定件和卡接组件之间。如此设置,卡接组件通过与支撑固定件卡接的方式进行安装,防水层通过卡位于卡接组件和支撑固定件之间的方式进行铺设,使得光伏组件安装时不需要在防水层上进行打孔,保证了防水层的完整性,避免水流穿过防水层上的穿孔流入屋面内造成漏水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卡接组件包括卡件、压接件和紧固件,卡件与压接件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卡件与支撑固定件卡接连接,压接件压在光伏组件的上方,通过紧固件将压接件与卡接件紧固连接。如此设置,卡件与卡接部卡接配合,压接件通过连接件与卡件相连,通过压接件与卡件配合,可以将光伏组件压紧于防水层上,提高光伏组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伏组件和防水层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如此设置,能够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散热能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支撑固定件的长度方向,光伏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便于散热的间隙;
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光伏组件的间隔条,间隔条与防水层焊接或粘接。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散热能力和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固定件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连接部为内凹结构,支撑部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防水层上面的外部构件,连接部用于与屋面固定连接。如此设置,通过凸起部支撑防水层上面的外部构件,通过连接部与屋面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支撑固定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光伏组件遇到强风撕破翻覆,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可靠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固定件包括支撑部,凸起部包括侧板、过渡部、支撑面,侧板、过渡部、支撑面依次相接,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斜结构,支撑面的两端部为圆弧结构。如此设置,优化支撑固定件的结构,提高防水层的铺设效果,避免防水层铺设时发生破损,同时能够简化支撑固定件的结构,便于支撑固定件的加工和安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过渡部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过渡部的折弯半径为0.05mm~12mm,支撑面两端的圆弧半径为20mm~100mm。如此设置,进一步优化过渡部的结构,提高防水层铺设的稳定性,避免防水层铺设时发生破损。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支撑固定件宽度方向,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防水层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固定件,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如此设置,通过一个支撑固定件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安装更加稳定,便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依次搭设安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一个凸起部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如此设置,单个支撑部上设置有一个凸起部,通过一个凸起部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安装连接更加稳定牢靠。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三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支撑部至少三个凸起部中,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的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分布于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如此设置,单个支撑部上的凸起部为多个且为奇数个,通过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的凸起部可以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可以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充分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偶数个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支撑部至少两个凸起部分布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如此设置,单个支撑部上的凸起部为两个以上且为偶数个,凸起部通过位于支撑固定件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能够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安装连接的稳定性。
有益效果: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和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上的支撑固定件、防水层以及光伏组件,支撑固定件与防水层之间采用粘接或焊接的方式连接,防水层与光伏组件之间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连接,在整个屋面系统安装过程中不会破坏防水层的完整性,从而可有效解提升屋面的防水性能。
另外,多个支撑固定件间隔设置在屋面结构和防水层之间,用于支撑防水层上的光伏组件,从而为光伏组件提供可靠的支撑,保证光伏组件满足可踩踏及抗风揭的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二;
图5为图4在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水泥屋面结构的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水泥屋面结构的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水泥屋面结构的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三;
图11为图10在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固定件具有三个凸起部时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固定件具有三个凸起部时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固定件具有三个凸起部时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固定件具有三个凸起部时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固定件具有三个凸起部时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三;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卡接组件的光伏屋面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卡接组件的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一;
图20为图19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卡接组件的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二;
图22为图21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具有卡接组件的光伏屋面系统的侧视图三;
图24为图23在C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光伏组件,2-防水层,3-支撑固定件,4-屋面,41-檩条,42-内板,43-隔汽层,44-保温层,5-紧固件,6-防陷套筒,7-绑带,8-第一粘接层,9-第二粘接层,91-底涂层,92-粘胶层,93-卡接组件,931-卡件,9311-卡爪部,932-第二连接件,933-压接件,10-间隔条,11-水泥屋面结构,12-第一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4和依次层叠设置于屋面4上的支撑固定件3、防水层2以及光伏组件1,支撑固定件3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屋面4上,防水层2粘接或焊接于支撑固定件3上,光伏组件1安装于防水层2上且与支撑固定件3的位置相对应。示例性的,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00mm~3000mm,例如可以为100mm,200mm,300mm,800mm,1000mm,1500mm,2000mm,2500mm,3000mm。示例性的,防水层2可以为采用柔性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的防水层2;屋面4可以为金属屋面4、柔性屋面4和水泥屋面4等屋面4结构。示例性的,支撑固定件3具有支撑面,防水层2铺设于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面上且与支撑面粘接或焊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光伏屋面系统包括屋面4、支撑固定件3、防水层2和光伏组件1,支撑固定件3设置于屋面4和防水层2之间,防水层2粘接或焊接于支撑固定件3上,光伏组件1安装于防水层2上,支撑固定件3与屋面4固定连接,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支撑固定件3位于屋面4和防水层2之间,支撑固定件3可以直接与屋面4进行连接,保证了防水层2的完整性,避免水流穿过防水层2上的穿孔流入屋面4内造成漏水现象,从而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使用寿命。支撑固定件3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屋面4上,光伏组件1安装于防水层2上且与支撑固定件3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多个支撑固定件3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1安装在防水层2上后,光伏组件1上表面可踩踏,能够节省运维通道,提高屋面4光伏组件1铺装面积,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相对于采用整个金属屋面板进行支撑,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支撑固定件3进行支撑时,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同时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可以形成散热间隙,提高光伏组件1的散热效果。
如图1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紧固件5,支撑固定件3通过紧固件5与屋面4紧固连接。示例性的,紧固件5可以为自攻钉、螺钉以及螺栓等。采用这种结构,支撑固定件3与檩条41之间通过紧固件5相连,能够使支撑固定件3安装更加牢靠,提高防水层2和光伏组件1安装的可靠性,避免防水层2和光伏组件1遇到强风后发生撕破翻覆等现象,提高光伏屋面系统整体的抗风能力。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屋面4包括檩条41、内板42、隔汽层43和保温层44,檩条41、内板42、隔汽层43和保温层44依次层叠设置,紧固件5为自攻钉,自攻钉依次穿过支撑固定件3、保温层44、隔汽层43以及内板42与檩条41紧固连接。示例性的,内板42可以为金属瓦板,内板42与檩条41之间可以通过自攻钉进行紧固连接,隔汽层43用于隔汽保温,能够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和保温能力。保温层44可以为岩棉等保温材料,通过保温层44进行隔热保温,能够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保温能力和防冷桥能力。采用这种结构,能够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保温能力和防冷桥能力,同时使支撑固定件3能够通过自攻钉与檩条41紧固连接,使得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支撑固定件3安装至具有内板42、隔汽层43和保温层44的屋面4结构上。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屋面4为水泥屋面结构1111,支撑固定件3与水泥屋面结构1111之间粘接或螺栓连接。示例性的,水泥屋面结构1111具有水泥建筑面,支撑固定件3与水泥建筑面粘接或通过螺栓等紧固件5进行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光伏组件1可以通过支撑固定件3安装至水泥屋面结构1111上,提高光伏组件1的适用范围。
如图2、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套设于紧固件5外部的防陷套筒6。示例性的,支撑固定件3安装时,先依次在保温层44、隔汽层43以及内板42上打孔,然后将防陷套筒6安装至穿孔内,之后将紧固件5穿过防陷套筒6安装至檩条41上。采用这种结构,紧固件5与穿孔之间通过防陷套筒6进行填充,提高紧固件5安装时的稳定性和牢固性,避免紧固件5松脱,使得紧固件5与屋面4连接更加稳定牢靠,提高支撑固定件3安装的可靠性。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件3和屋面4之间设置有绑带7;绑带7的宽度大于支撑固定件3的宽度,绑带7沿支撑固定件3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绑带7的两端向支撑固定件3的外部继续延伸形成延伸部,延伸部与防水层2之间粘接或焊接。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绑带7能够将防水层2和支撑固定件3进行预固定,保证支撑固定件3与防水层2之间仿形粘接的粘接效果;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性能。
如图1至图17所示,进一步地,在单个光伏组件1在防水层2的正投影下方,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支撑固定件3。采用这种结构,优化多个支撑固定件3的安装位置,提高光伏组件1安装的稳定性;光伏组件1安装在防水层2上后,光伏组件1上表面可踩踏,能够节省运维通道,提高屋面4光伏组件1铺装面积,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值为a,a为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3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光伏组件1第一边的长度为b,并且所述光伏组件1的第一边与支撑固定件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则有a/b的值为5%~95%,例如可以为5%,6%,10%,15%,20%,25%,30%,40%,50%,55%,60%,70%,80%,95%等,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a为100mm~3000mm,例如可以为100mm,200mm,300mm,800mm,1000mm,1500mm,2000mm,2500mm,3000mm。采用这种结构,当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值小于光伏组件1长度的5%时,单个光伏组件1下方设置的支撑固定件3较为密集,虽然足以满足支撑组件的作用,但是材料较为浪费,成本较高;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值大于光伏组件1长度的95%时,单个光伏组件1下方相邻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过大,可以支撑光伏组件1,但是光伏组件1上面达不到可踩踏的要求,同时支撑效果较差。当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值为光伏组件1长度的5%~95%时,单个光伏组件1下方相邻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即可满足对组件的支撑,同时满足安装后光伏组件1可踩踏的需求,另外还兼顾了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固定件3设置有四个,且其中两个分别设置于光伏组件1的两端,另外两个设置于光伏组件1的中部两侧,四个支撑固定件3对称设置于光伏组件1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相等。相邻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值为与支撑固定件3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光伏组件1边沿长度的1/3。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固定件3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固定件3对称设置于光伏组件1中间位置的两侧,且两个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间距为与支撑固定件3长度方向相垂直的光伏组件1边沿长度的60%。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件3和防水层2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8,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为屋面4总面积的5%~80%,例如可以为5%,10%,12%,15%,20%,30%,40%,50%,60%,70%,80%,优选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为屋面4总面积的5%~12%。采用这种结构,当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小于屋面4总面积的5%时,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较小,支撑固定件3和防水层2之间的粘接效果较差;当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大于屋面4总面积的80%时,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较大,支撑固定件3的数量较多或单个支撑固定件3的尺寸较大,成本较高且不便于安装;当第一粘接层8的面积为屋面4总面积的5%~80%时,既能够提高支撑固定件3和防水层2之间粘接的牢固度,又能够降低成本且便于支撑固定件3和防水层2的安装。
在一些可选方式中,支撑固定件3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连接部为内凹结构,支撑部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防水层2上面的外部构件,连接部用于与屋面4固定连接。示例性的,防水层2可以铺设并粘接于凸起部上;凸起部可以为板状凸起结构,亦可以为凸块结构;屋面4可以为金属屋面4、柔性屋面4和水泥屋面4等屋面4结构。示例性的,内凹结构可以为板状内凹结构,亦可以为块体凹槽结构。示例性的,支撑固定件3与屋面4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5进行紧固连接,紧固件5可以穿过支撑固定件3的内凹结构与屋面4紧固连接;紧固件5可以设置两个,且两个支撑固定件3分别通过凸起部两侧的两个内凹结构与屋面4相连,提高支撑固定件3安装连接的稳定性。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凸起部支撑防水层2上面的外部构件,通过连接部与屋面4固定连接,能够提高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强度,避免光伏组件1遇到强风撕破翻覆,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可靠性。另外,当支撑固定件3与屋面4之间通过紧固件5相连时,紧固件5的端部可以隐藏在内凹结构中,避免紧固件5的端部突出后顶压防水层2,造成防水层2安装时发生破损。
其中,光伏组件1与防水层2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为以下三种结构:
第一种连接结构:如图6和图9所示,光伏组件1与防水层2粘接或焊接,采用这种结构,光伏组件1可以与防水层2直接粘接或焊接,提高光伏组件1与防水层2安装连接的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固定件3包括支撑部,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凸起部包括侧板、过渡部、支撑面,侧板、过渡部、支撑面依次相接,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斜结构,支撑面的两端部为圆弧结构。示例性的,凸起部包括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依次相接,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斜结构,上板的两端部为圆弧结构。采用这种结构,支撑固定件3为几字形构件,通过优化支撑固定件3的结构,能够提高防水层2的铺设效果,避免防水层2铺设时发生破损,同时能够简化支撑固定件3的结构,便于支撑固定件3的加工和安装。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防水层2和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9,第二粘接层9包括底涂层91和粘胶层92,底涂层91设置于防水层2上,粘胶层92设置于底涂层91和光伏组件1之间。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底涂层91和粘胶层92配合粘接光伏组件1,能够使光伏组件1和防水层2粘接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涂层91的材料为尼龙底涂剂、PP(聚乙烯)底涂剂、金属底涂剂、TPO(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底涂剂以及PVC(聚氯乙烯)底涂剂其中一种。采用这种材料,能够保证光伏组件1和防水层2粘接牢固。
第二种连接结构:如图10至图12所示,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2,第一连接件12一侧与防水层2粘接,另一侧与光伏组件1粘接或紧固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光伏组件1与防水层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2进行连接,通过第一连接件12隔开光伏组件1和防水层2,使得光伏组件1和防水层2之间存在散热空间,提高光伏组件1的散热效果,进而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散热性能。
其中,相对于第一种连接结构,本方案中凸起部还包括两个水平部,第一侧板、第一过渡部、上板、第二过渡部、第二侧板依次相接,支撑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两个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水平部38的一端连接,水平部38的上表面与支撑部的凸起部位于同一平面。示例性的,当屋面4为柔性屋面4时,支撑固定件3可以沉入屋面4内,使得屋面4和支撑面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提高防水层2的铺设效果。采用这种结构,支撑固定件3为W形构件,通过优化支撑固定件3的结构,能够提高防水层2的铺设效果,避免防水层2铺设时发生破损,同时能够简化支撑固定件3的结构,便于支撑固定件3的加工和安装,防水层2可以平铺至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面和水平部38的上表面上,使得防水层2铺设时更加方便且不易破损。
第三种连接结构:如图18至图22所示,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卡接组件93,支撑固定件3设置有卡接部,光伏组件1通过卡接组件93与卡接部配合卡接,防水层2位于支撑固定件3和卡接组件93之间。如此设置,卡接组件93通过与支撑固定件3卡接的方式进行安装,防水层2通过卡位于卡接组件93和支撑固定件3之间的方式进行铺设,使得光伏组件1安装时不需要在防水层2上进行打孔,保证了防水层2的完整性,避免水流穿过防水层2上的穿孔流入屋面4内造成漏水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光伏屋面系统的防水能力。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压块将光伏组件1压紧于防水层2上的方式安装固定光伏组件1,使得光伏组件1不需要与防水层2粘接或焊接,使得光伏组件1拆装和维护更加方便。
其中,支撑固定件3和卡接组件93的结构可以为以下三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支撑固定件3由底板31、两个第一侧板32以及两个上板33组成,两个第一侧板32和两个上板33分别设置于底板31的两侧,底板31、第一侧板32和上板33依次相连,底板、两个第一侧板以及两个上板围成凹槽,上板33为卡接部,卡件931位于凹槽内且与上板33卡接配合。示例性的,卡件931可以为块体结构,例如可以为矩形螺母等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卡件931位于支撑件3内部,卡接组件93可以通过卡件931与上板33卡接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支撑件3上。
如图23和图24所示,进一步地,支撑件3还包括两个延伸板和两个斜板36,两个延伸板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上板33相连,另一端向背离底板31的方向延伸,两个斜板36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延伸板相连,另一端朝屋面4一侧倾斜。示例性的,延伸板可以为相对于上板33垂直的竖向板,采用这种结构,防水层2铺设在支撑件3上时,斜板36可以对防水层2进行引导,避免防水层2弯折角度过大造成破损或容易发生破损。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斜板36的末端为圆弧结构。采用这种结构,避免斜板36的端部与屋面4抵接造成屋面4破损,同时能够提高支撑件3的整体稳定性,进而提高防水层2和光伏组件1安装的稳定性。
第二种结构:如图18至图20所示,支撑件3还包括限位板34,支撑件3由底板31、两个第一侧板32、两个上板33以及两个限位板34组成,限位板34一端与上板33相连,另一端朝底板31一侧偏移,限位板34为卡接部,卡件931位于凹槽内且与限位板34卡接配合;限位板34的端部为圆弧结构。示例性的,卡件931可以为块体结构,例如可以为矩形螺母等结构。示例性的,圆弧结构具有弧形曲面,可以通过弯折限位板34形成圆弧结构,也可以直接对限位板34的端部进行圆滑处理以形成圆弧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卡件931位于支撑件3内部,卡接组件93可以通过卡件931与限位板34卡接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支撑件3上;当限位板34的端部为圆弧结构时,可以避免具有尖角而刮伤或压坏防水层2。
第三种结构:如图21和图22所示,支撑件3由底板31、两个第一侧板32以及两个上板33组成,两个第一侧板32均内凹形成开口朝向凹槽外部的卡接槽321,卡件931包括顶板和两个分别连接于顶板两侧的第二侧板,顶板和两个第二侧板围成定位槽,支撑件3至少部分位于定位槽内,第二侧板上设置有与卡接槽321卡接配合的卡爪部9311。示例性的,第一侧板32与上板3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侧板可以与第一侧板32相平行,两个第二侧板与顶板可以组成梯形结构,支撑件3可以卡位于梯形结构内部;第一侧板32可以通过弯折形成卡接槽321,卡爪部9311可以为与第二侧板端部相连且与卡接槽321匹配的卡板。采用这种结构,卡件931位于支撑件3外部,通过卡件931的卡爪部9311与第二侧板上的卡接槽321进行卡接配合,能够使卡接组件93安装于支撑件3上。
如图18至图22所示,卡接组件93包括卡件931、压接件933和第二连接件932,卡件931与压接件933通过第二连接件932相连接,卡件931与支撑固定件3卡接连接,压接件933压在光伏组件1的上方,通过第二连接件932将压接件933与卡接件紧固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卡件931与卡接部卡接配合,压接件933通过连接件932与卡件931相连,通过压接件933与卡件931配合,可以将光伏组件1压紧于防水层2上,提高光伏组件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6和图9所示,进一步地,沿支撑固定件3的长度方向,光伏组件1设置有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便于散热的间隙;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光伏组件1的间隔条10,间隔条10与防水层2焊接或粘接。示例性的,间隔条10可以为柔性防水条。采用这种结构,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安装时可以通过间隔条10进行定位,使得光伏组件1安装定位更加方便,同时便于光伏组件1通风散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过渡部32和第二过渡部34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第一过渡部32和第二过渡部34的折弯半径为0.05mm~12mm,例如为0.05mm,0.06mm,0.07mm,0.1mm,0.2mm,0.3mm,0.8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8.5mm,9mm,10mm,11mm,12mm;上板33两端的圆弧半径为20mm~100mm,例如为20mm,25mm,30mm,40mm,50mm,60mm,70mm,75mm,80mm,90mm,100mm。其中,折弯半径为从第一过渡部32或第二过渡部34凸起处向内0mm-10mm范围内进行测量,圆弧半径为从第一过渡部32或第二过渡部34凸起处向内5mm-50mm范围内进行测量。采用这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过渡部32和第二过渡部34的结构,提高防水层2铺设的可靠性。
其中,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一个、两个或多个凸起部,具体结构为以下三种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如图3至图6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一个凸起部,在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一个凸起部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处,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采用这种结构,单个支撑部上设置有一个凸起部,通过一个凸起部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能够使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安装连接更加稳定牢靠。单个光伏组件1的中部区域可采用具有一个凸起或多个凸起的支撑固定件3对光伏组件1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1达到可踩踏的需求。
实施方式二:如图13至图15、图17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三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奇数个,在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三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奇数个时,例如为3个、5个、7个、9个、11个等,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处,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的至少三个凸起部中,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的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分布于支撑固定件3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采用这种结构,单个支撑部上的凸起部为多个且为奇数个,通过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的凸起部可以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处于支撑部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可以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充分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单个光伏组件1的中部区域可采用具有一个凸起或多个凸起的支撑固定件3对光伏组件1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1达到可踩踏的需求。
实施方式三:如图16所示,进一步地,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偶数个,在支撑固定件3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且凸起部的个数为偶数个时,例如为2个、4个、6个、8个、10个等。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拼接处,支撑部的至少两个凸起部分布于支撑固定件3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采用这种结构,单个支撑部上的凸起部为两个以上且为偶数个,凸起部通过位于支撑固定件3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能够提高相邻两个光伏组件1安装连接的稳定性。单个光伏组件1的中部区域可采用具有一个凸起或多个凸起的支撑固定件对光伏组件1进行支撑,使得光伏组件1达到可踩踏的需求。
示例性的,光伏屋面系统的安装步骤可以为:
首先,依次铺设檩条41和内板42,然后通过自攻钉将内板42固定在檩条41上,之后在内板42上依次铺设隔汽层43和保温层44,并通过岩棉钉固定保温层44;其次,先将支撑固定件3预铺设至保温层44上,在保温层44上对应画出防陷管的位置,然后移开支撑固定件3,并按照之前画出的防陷管的位置打孔至檩条41位置,之后将防陷管塞入孔内,设置绑带,铺设支撑固定件3,将紧固件5穿过防陷管紧固至檩条41上,使得支撑固定件3固定至檩条41上。
第三,在支撑固定件3上涂刷粘接胶,将柔性防水卷材仿形铺设至支撑固定件3上,绑带与防水卷材焊接,并将柔性防水卷材与保温层44之间热风焊接,实现柔性防水卷材的安装。最后,先将间隔条10焊接至柔性防水卷材上,然后在柔性防水卷材上涂结构胶,之后将光伏组件1铺设至柔性防水卷材上,实现光伏组件1的安装。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屋面和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屋面上的支撑固定件、防水层以及光伏组件,所述支撑固定件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于所述屋面上,所述防水层粘接或焊接于所述支撑固定件上,所述光伏组件安装于所述防水层上且与所述支撑固定件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件,所述支撑固定件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屋面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包括檩条、内板、隔汽层和保温层,所述檩条、内板、隔汽层和保温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紧固件为自攻钉,所述自攻钉依次穿过所述支撑固定件、保温层、隔汽层以及内板与所述檩条或内板紧固连接;
或者,所述屋面为水泥屋面结构,所述支撑固定件与所述水泥屋面结构之间粘接或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紧固件外部的防陷套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和所述屋面之间设置有绑带;
所述绑带的宽度大于所述支撑固定件的宽度,所述绑带沿所述支撑固定件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所述绑带的两端向所述支撑固定件的外部继续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防水层之间粘接或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单个所述光伏组件在所述防水层的正投影下方,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所述支撑固定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值为a,a为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沿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所述光伏组件第一边的长度为b,并且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边与支撑固定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则有a/b的值为5%~95%,且相邻两个所述支撑固定件之间的间距a为100mm~30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和所述防水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的面积为所述屋面总面积的5%~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防水层粘接或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和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底涂层和粘胶层,所述底涂层设置于所述防水层上,所述粘胶层设置于所述底涂层和所述光伏组件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层的材料为尼龙底涂剂、PP底涂剂、金属底涂剂、TPO底涂剂以及PVC底涂剂其中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侧与所述防水层粘接,另一侧与所述光伏组件粘接或紧固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屋面系统还包括卡接组件,所述支撑固定件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光伏组件通过所述卡接组件与所述卡接部配合卡接,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和所述卡接组件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件、压接件和紧固件,所述卡件与压接件通过紧固件相连接,所述卡件与所述支撑固定件卡接连接,所述压接件压在光伏组件的上方,通过所述紧固件将所述压接件与所述卡件紧固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和所述防水层之间形成有散热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支撑固定件的长度方向,所述光伏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便于散热的间隙;
相邻两个所述光伏组件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所述光伏组件的间隔条,所述间隔条与所述防水层焊接或粘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固定件包括支撑部和分别位于支撑部两侧的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连接部为内凹结构,所述支撑部起支撑作用,用于支撑防水层上面的外部构件,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屋面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包括侧板、过渡部、支撑面,所述侧板、过渡部、支撑面依次相接,所述过渡部为弧形结构或倾斜结构,所述支撑面的两端部为圆弧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部为弧形结构的情况下,所述过渡部的折弯半径为0.05mm~12mm,所述支撑面两端的圆弧半径为20mm~100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支撑固定件宽度方向,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防水层的下方设置有一支撑固定件,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一个凸起部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所述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三个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的个数为奇数个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所述支撑部至少三个所述凸起部中,处于所述支撑部中间位置的凸起部位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且用于同时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处于所述支撑部中间位置两侧的凸起部分布于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固定件的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的个数为偶数个时,在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所述支撑部至少两个所述凸起部分布于相邻两个光伏组件拼接处中间位置的两侧,且用于分别支撑相邻两个光伏组件。
CN202322055786.4U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Active CN220725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5786.4U CN2207255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55786.4U CN2207255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25575U true CN220725575U (zh) 2024-04-05

Family

ID=9049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55786.4U Active CN220725575U (zh) 2023-08-01 2023-08-01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25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64786B2 (en) Solar battery modul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solar battery module, roof with power generating fun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olar battery module
US8418419B1 (en) Base unit for mounting photovoltaic modules
KR100276196B1 (ko) 루프 부재 및 그 장착 방법
US20080083176A1 (en) Roofing panel
US7971586B2 (en) Solar heat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panel assembly therefor
KR19980018462A (ko) 태양 전지 모듈 및 이에 합체된 지붕 재료
SK157894A3 (en) Sealing mechanism for windows,in particular roof windows
JPH10231600A (ja) 建築物への太陽電池取付構造
CN213979606U (zh) 一种光伏组件一体化金属屋面
CN217949547U (zh) 光伏屋面系统和光伏建筑
CN220725575U (zh) 一种光伏屋面系统
JP4451576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施工用機材
WO2020228185A1 (zh) 一种压块及包含其的屋顶光伏系统
CN220725576U (zh) 一种支撑固定装置和柔性防水光伏系统
CN220889227U (zh) 一种支撑固定装置、柔性防水屋面和柔性防水光伏系统
JP2005277216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ベース板の取付構造
CN217135416U (zh) 一种光伏防水支座
CN219753710U (zh) 光伏瓦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CN219875574U (zh)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CN216587374U (zh) 一种光伏建筑屋面系统
CN213390877U (zh) 金属屋面平衡层结构
CN217590678U (zh) 一种屋顶光伏面板系统
CN214380753U (zh) 一种光伏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CN219499260U (zh) 一种檀条防水连接件及光伏板安装结构
EP2245383A1 (en) Collection system for heat ener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