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574U -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574U
CN219875574U CN202321088601.3U CN202321088601U CN219875574U CN 219875574 U CN219875574 U CN 219875574U CN 202321088601 U CN202321088601 U CN 202321088601U CN 219875574 U CN219875574 U CN 219875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member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power
power generation
t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886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美
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886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5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瓦,第一端部构件,以及第二端部构件;其中,光伏瓦为一体式结构,光伏瓦包括至少两个电池部和至少一个透光部,相邻的两个电池部通过透光部连接,电池部呈平板状;光伏瓦的一端与第一端部构件连接,光伏瓦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部构件连接,第一端部构件能够与第二端部构件适配。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光伏瓦中的电池部呈平板状,则仅需第一端部构件、第二端部构件和光伏瓦中的透光部弯曲或弯折,无需电池部弯折或弯曲,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光伏瓦为一体式结构,无需单独安装光伏瓦,进一步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铺设和更换。

Description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节能,建筑屋顶设置有光伏发电系统。但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晶硅光伏电池组件为平面结构,与传统建筑屋面瓦的曲面造型相差较大,并不能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为了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通常采用薄膜曲面光伏瓦,该薄膜曲面光伏瓦为波形结构。薄膜曲面光伏瓦中,薄膜光伏组件和玻璃均为曲面结构,导致生产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光伏瓦,以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组件,以降低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光伏发电组件的屋顶光伏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瓦,第一端部构件,以及第二端部构件;
其中,所述光伏瓦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光伏瓦包括至少两个电池部和至少一个透光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部通过所述透光部连接,所述电池部呈平板状;
所述光伏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连接,所述光伏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构件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构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部构件适配。
可选地,所述光伏瓦为由下层玻璃、下封装层、光伏电池片、上封装层和上层玻璃封装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其中,所述电池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上层玻璃、所述上封装层、所述光伏电池片、所述下封装层和所述下层玻璃,所述透光部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上层玻璃、所述上封装层、所述下封装层和所述下层玻璃。
可选地,所述电池部中,所述光伏电池片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光伏电池片沿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依次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电池片串联;
所述光伏瓦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部并联设置;
其中,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垂直于任意两个所述电池部的分布方向、以及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
可选地,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直接连接。
可选地,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通过搭接实现直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中,一者设置有卡接件、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插入式卡接的卡接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或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具有汇流槽,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形成用于向所述汇流槽导流的导流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构件主体和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构件主体和第二搭接板;
其中,所述第二搭接板用于和所述第一搭接板搭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第二搭接板均高于所述汇流槽。
可选地,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一搭接板或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搭接板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用于伸至所述汇流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搭接板或所述第二搭接板形成所述汇流槽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第二搭接板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二端部构件主体、所述第二搭接板和所述挡板形成所述汇流槽;或者,所述第一搭接板设置有挡板,所述第一端部构件主体、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挡板形成所述汇流槽。
可选地,适配的所述第一搭接板和所述第二搭接板中,一者设置有卡接件、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插入式卡接的卡接槽;
其中,位于底部的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接件所连接的搭接板、以及相应的边框主体形成所述汇流槽;或者,位于底部的所述卡接槽、设置有所述卡接槽的搭接板、以及相应的边框主体形成所述汇流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均设置有导流面。
可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还包括连接构件;其中,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间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的结构相同;
和/或,所述连接构件设置有构件连接部,所述构件连接部用于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
可选地,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形成导流面;
或者,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所述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形成汇流槽。
可选地,所述连接构件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端部构件用于和所述第一插槽插入式卡接,所述第二端部构件用于和所述第二插槽插入式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构件和所述连接构件中一者设置有卡件,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卡件插入式卡接的卡槽;
所述第二端部构件和所述连接构件中一者设置有卡件,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卡件插入式卡接的卡槽。
基于上述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屋顶光伏系统,该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由第一端部构件、光伏瓦和第二端部构件连接而成,光伏瓦中的电池部呈平板状,则仅需第一端部构件、第二端部构件和光伏瓦中的透光部弯曲或弯折,无需电池部弯折或弯曲,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同时,光伏瓦为一体式结构,无需单独安装光伏瓦,进一步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铺设和更换;而且,由于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和铺设,至少两个光伏发电组件既可以出厂前预装配好、也可以在现场装配,提高了施工便宜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中光伏瓦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图15中:
1为第一端部构件,2为第二端部构件,3为光伏瓦,4为顶端边框,5为底端边框,6为自攻螺钉,7为螺栓,8为光伏插槽,9为密封胶条,10为加强件,11为汇流槽,12为卡接件,13为卡接槽,14为挡板,15为连接构件,16为第一连接板,17为第一卡件,18为第二连接板,19为第二卡件,20为导流件;
101为第一搭接板,102为第一导流面,103为第一端部构件主体;
201为第二搭接板,202为第二导流面,203为第二端部构件主体;
301为电池部,302为透光部;
01为下层玻璃,02为上层玻璃,03为下封装层,04为上封装层,05为光伏电池片;
1501为第一插槽,1502为第二插槽,1503为第三导流面,1504为卡件,1505为卡槽;
001为第一间隙,002为第二间隙,003为第三间隙,004为第四间隙,005为第五间隙,006为第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图5、图6、图9、图11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包括: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以及光伏瓦3。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瓦3为波形结构,波形结构可为曲线波形、也可为直线波形,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为了提高美观度以及满足建筑造型要求,如图2所示,可选择波形结构为曲线波形。
结合图1和图2,光伏瓦3具有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中两两垂直。在高度方向上,光伏瓦3具有顶部和底部;在横向上,光伏瓦3的顶部和底部交替分布;光伏瓦3的顶部沿纵向延伸、光伏瓦3的底部沿纵向延伸。光伏发电组件也为波形结构,光伏发电组件与光伏瓦3的形状大致相同。光伏瓦3的横向即为光伏发电组件的横向,光伏瓦3的纵向即为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光伏瓦3的高度方向即为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在高度方向上,光伏发电组件也具有顶部和底部;在横向上,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和底部交替分布;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沿纵向延伸、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沿纵向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横向”、“纵向”、“高度方向”、“顶部”、“底部”的说明适用于本申请提供的所有实施例。本文中所提及的顶部和底部均是指高度方向上的顶部和底部。
如图1所示,光伏瓦3横向的一端与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光伏瓦3横向的另一端与第二端部构件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光伏瓦3和第二端部构件2沿光伏瓦3的横向依次分布。第一端部构件1、光伏瓦3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波形结构,该波形结构与光伏瓦3自身的波形结构大致相同,以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
第一端部构件1能够与第二端部构件2适配。可以理解的是,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是指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二端部构件2。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用于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二端部构件2连接,第二端部构件2用于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此情况下,第一端部构件1的一端和光伏瓦3的一端连接,第一端部构件1的另一端用于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二端部构件2连接;第二端部构件2的一端用于光伏瓦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端部构件2的另一端用于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
光伏瓦3为一体式结构。光伏瓦3包括至少两个电池部301和至少一个透光部302,相邻的两个电池部301通过透光部302连接,电池部301呈平板状。
上述光伏瓦3中,电池部301为两个,则透光部302为一个,该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或底部;若电池部301为三个,则透光部302为两个,一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另一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若电池部301为四个,则透光部302为三个,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且另一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或者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且另一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若电池部301为五个,则透光部302为四个,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且另外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若电池部301为六个,则透光部302为五个,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且另外三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或者两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且另外三个透光部302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若上述光伏瓦3中电池部301的数目为其他,则依次类推,本文不再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上述电池部301和透光部302的具体数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由第一端部构件1、光伏瓦3和第二端部构件2连接而成,光伏瓦3中的电池部301呈平板状,则仅需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和光伏瓦3中的透光部302弯曲或弯折,无需电池部301弯折或弯曲,有效降低了生产难度和生产成本。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光伏瓦3为一体式结构,每个光伏瓦3的两端都有端部构件,即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在连接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过程中,直接连接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一端部构件1(或第二端部构件2)和另一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二端部构件2(或第一端部构件1)即可,这样,无需单独安装光伏瓦3,即在连接过程中没有光伏瓦3自身的连接步骤,则无需考虑密封问题,也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铺设和更换,也简化了已损坏光伏发电组件的更换;而且,由于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和铺设,至少两个光伏发电组件既可以出厂前预装配好、也可以在现场装配,提高了施工便宜性。
为了进一步降低连接难度,可选择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或底部,使得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在光伏瓦组件的顶部或底部连接,降低了连接难度,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连接和铺设,也简化了已损坏光伏发电组件的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光伏瓦3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波形结构,该波形结构具有波峰和波谷,波峰即为高度方向的顶部、波谷即为高度方向的底部。若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则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波形结构的波峰;若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则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波形结构的波谷。
上述结构中,至少一个透光部302形成光伏瓦3的顶部和/或至少一个透光部302形成光伏瓦3的底部,每个电池部301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和底部之间。
光伏瓦3中,由于电池部301呈平板状,则表明在光伏瓦3的横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池部301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钝角。上述光伏发电组件安装后,光伏瓦3的横向即为东西方向,这样,上午太阳光从东部照射,可直接照射在若干电池部301上;下午太阳光从西部照射,可直接照射在若干电池部301上。这样,实现了东西方向接收太阳光,减小了发电峰值和发电谷值之差,使得光伏发电曲线更加平缓,减小了对电网的冲击。而且,位于光伏瓦3底部的透光部302形成了汇流槽11,便于排水,提高了防水性能。
光伏发电组件中,对于光伏瓦3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光伏瓦3为双玻光伏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形成一体式的光伏瓦3,如图3所示,光伏瓦3为由下层玻璃01、下封装层03、光伏电池片05、上封装层04和上层玻璃02封装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其中,电池部30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层玻璃02、上封装层04、光伏电池片05、下封装层03和下层玻璃01,透光部30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层玻璃02、上封装层04、下封装层03和下层玻璃01。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电池片05呈平板状。上层玻璃02、上封装层04、光伏电池片05、下封装层03和下层玻璃01在光伏瓦3的高度方向上依次分布。
电池部301中,光伏电池片05可为一个或两个以上。为了提高发电量,可选择电池部301中光伏电池片05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光伏电池片05沿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依次分布。
光伏瓦3中,各光伏电池片05之间需要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光伏电池片05之间的电连接,电池部301中相邻的两个光伏电池片05串联;光伏瓦3中,相邻的两个电池部301并联设置;其中,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垂直于任意两个电池部301的分布方向、以及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可以理解的是,任意两个电池部301的分布方向即为前文中所提及的横向。这样,减少了在透光部302中走线,甚至能够避免在透光部302中走线,简化了线路布置,简化了光伏发电组件的生产和制造。
光伏发电组件中,电池部301可在光伏发电组件纵向上的一端出线。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可直接连接、也可间接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直接连接。此情况下,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任意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一端部构件1的结构相同,任意两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相同。
上述直接连接的方式可为搭接或对接等。为了便于连接,可选择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搭接实现直接连接。
如图4-图11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包括第一搭接板101,第二端部构件2包括第二搭接板201,第二搭接板201用于和第一搭接板101搭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依次分布,即在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上,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中一者位于顶部、另一者位于底部。
为了提高稳固性,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固定连接。上述固定连接可通过卡接、吸附式连接等方式实现。为了简化安装,可选择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卡接。
对于卡接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便于拆装,可选择卡接为插入式卡接。需要说明的是,插入式卡接的插入方向平行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即插入式卡接为垂直插入式卡接。
如图7-图11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中,一者设置有卡接件12、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卡接件12插入式卡接的卡接槽13。
上述卡接件12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对于卡接件12和卡接槽13的具体形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亦不做限定。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为了提高使用寿命,需要考虑到防水。为了实现防水,一方面,可选择第一端部构件1或第二端部构件2具有汇流槽11,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的导流结构。这样,光伏发电组件具有自防水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对于汇流槽11和导流结构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另一方面,为了实现防水,可选择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设置有导流面。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面向其横向的两端导流。此情况下,可选择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组件的顶部,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设置有导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间接连接,如图12-图15所示,可选择上述光伏发电组件还包括连接构件15;其中,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连接构件15间接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如图12-图15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结构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结构相同,是指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完全相同。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位置可互换,这样,组装第一端部构件1和光伏瓦3、以及组装第二端部构件2和光伏瓦3的过程中,不需要区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位置,也简化了安装。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选择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结构不同,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为了提高稳固性,上述连接构件15设置有构件连接部,该构件连接部用于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具体他,构件连接部用于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屋面檩条、构件连接部用于焊接于屋面檩条、或者构件连接部用于粘接于屋面檩条。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可选择构件连接部用于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屋面檩条。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水性能,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构件15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导流面;或者,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构件15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汇流槽1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可选择连接构件15形成汇流槽11或导流面。
如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构件15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导流面。具体地,第一端部构件1的第一导流面102、连接构件15的第三导流面1503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第二导流面202依次连接且形成上述导流面。这样,光伏发电组件具有自防水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上连接构件15的第三导流面1503覆盖第一导流面102和第二导流面202的情况下,仅连接构件15的第三导流面1503形成上述导流面。
如图12和图14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构件15和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汇流槽11。这样,光伏发电组件具有自防水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上连接构件15较大的情况下,可选择仅连接构件15形成上述汇流槽11。
对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连接构件15的连接结构、以及第二端部构件2和连接构件15的连接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简化连接,上述连接构件15用于和与其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卡接、上述连接构件15用于和与其适配的第二端部构件2卡接。为了便于卡接,可选择插入式卡接结构。
对于卡接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对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具体形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根据所需的波形结构进行选择。具体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为曲线结构或折线结构。为了提高防水性能,可选择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为曲线结构,此情况下,波形结构为曲线波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为折线结构的情况下,波形结构为直线波形。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选择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为其他结构,例如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包括曲线结构和折线结构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需要和光伏瓦3连接。为了便于连接光伏瓦3,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具有供光伏瓦3插入的光伏插槽8。
为了提高使用性能,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与光伏瓦3固定连接且密封连接。
为了便于实现密封和固定,可选择光伏瓦3通过固体胶固定于光伏插槽8;也可选择光伏插槽8通过其内部的密封胶条9夹紧光伏瓦3;亦可选择光伏插槽8通过其内部的密封胶条9夹紧光伏瓦3,且光伏瓦3、密封胶条9和光伏插槽8通过紧固件夹紧固定,该紧固件可为螺栓7。
对于密封胶条9的类型,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为了提高密封可靠性,可选择上述密封胶条9呈U型,这样,既能保护光伏瓦3的承压件边角不受损伤,也能防止雨水进入光伏瓦3内。
上述结构与现有液体胶连接方式相比,更节省材料、不溢胶、表面较干净整洁。
在实际应用中,也选择通过其他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和密封连接,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上述光伏发电组件铺设于屋面,且需要固定于屋面檩条。为了便于固定,如图1所示,上述光伏发电组件还包括:顶端边框4和/或底端边框5。
需要说明的是,在光伏瓦3的纵向上,即在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上,顶端边框4设置于光伏发电组件纵向上的顶边,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均和顶端边框4固定连接;底端边框5设置于光伏发电组件纵向上的底边,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均和底端边框5固定连接。
光伏发电组件纵向上的顶边为光伏发电组件中靠近斜屋面较高的一边,光伏发电组件纵向上的底边为光伏发电组件中靠近斜屋面较低的一边。
对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底端边框5的连接方式、第二端部构件2和底端边框5的连接方式、第一端部构件1和顶端边框4的连接方式、第二端部构件2和顶端边框4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例如,上述连接方式为通过角码连接的方式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若上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顶端边框4,可选择顶端边框4用于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若上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底端边框5,可选择底端边框5用于和屋面檩条28固定连接;若上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顶端边框4和底端边框5,可选择顶端边框4和/或底端边框5用于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
对于顶端边框4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方式、底端边框5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方式,可选择粘接、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该紧固件可为自攻螺钉6。
若顶端边框4和/或底端边框5用于通过紧固件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固定,可选择上述紧固件设置于光伏发电组件高度方向上的底部。
为了更为具体地说明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提供六个实施例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图1-图5示处了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包括: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顶端边框4,底端边框5,以及光伏瓦3。
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位于光伏瓦3的横向左端,第二端部构件2位于光伏瓦3的横向右端,上述顶端边框4位于光伏瓦3的纵向顶边,上述底端边框5位于光伏瓦3的纵向底边。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纵向顶端均与顶端边框4固定连接,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纵向底端均与底端边框5固定连接。
顶端边框4通过自攻螺钉6与屋面檩条固定连接。在施工时,通过电钻将自攻螺钉6与屋面檩条连接,自攻螺钉6位于光伏瓦3的高度方向底部。
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顶端边框4和底端边框5均设置有光伏插槽8,该光伏插槽8内设置有密封胶条9,光伏瓦3、密封胶条9和光伏插槽8通过螺栓7夹紧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光伏瓦3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光伏瓦3包括至少两个电池部301和至少一个透光部302,相邻的两个电池部301通过透光部302连接,电池部301呈平板状。此情况下,电池部301和透光部302为一体式结构。
光伏瓦3为波形结构,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光伏瓦3和第二端部构件2依次连接以使光伏发电组件呈波形结构。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高度方向上的顶部;如图5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高度方向上的底部。
如图4和图5所示,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仅搭接。具体地,第一端部构件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和第一搭接板101,第二端部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和第二搭接板201;其中,第二搭接板201用于和第一搭接板101搭接。
如图4所示,第二端部构件2设置有汇流槽11,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均位于汇流槽11的顶部,即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均高于汇流槽11。此情况下,可选择第一搭接板101搭接于第二搭接板201的顶部。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001,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之间具有第四间隙004,第一搭接板101具有第一导流面102,第一导流面102向第一间隙001导流,第四间隙004和第一间隙001连通,第一导流面102、第四间隙004和第一间隙001形成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的上述导流结构。
上述结构中,为了提高搭接强度,位于顶部的第一搭接板101设置有加强件10,该加强件10用于伸至汇流槽11内。此情况下,加强件10和汇流槽11的槽底之间具有第三间隙003,以增大汇流槽11,提高汇流槽11的汇流能力。可以理解的是,加强件10和第二搭接板20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002,以保证导流结构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如图5所示,第一搭接板101搭接于第二搭接板201的顶部,第二搭接板201形成汇流槽11的部分。
为了便于形成汇流槽11,第二搭接板201设置有挡板14,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第二搭接板201和挡板14形成汇流槽11;第一端部构件1设置有导流件20,且导流件20和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之间具有第五间隙005,该第五间隙005形成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的上述导流结构,该导流结构。
上述结构中,汇流槽11位于挡板14的左侧,第一搭接板101位于挡板14的右侧。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第一搭接板101搭接于第二搭接板201的底部,第一搭接板101设置有挡板14,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第一搭接板101和挡板14形成汇流槽11。相应的,导流件20设置在第二端部构件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施例一中,光伏发电组件也可不包括顶端边框4和底端边框5。
本实施例一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端部构件1的结构不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图4所示的第二端部构件2相同,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二端部构件2和图4所示的第一端部构件1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设置有汇流槽11,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搭接板201均高于汇流槽11。第二搭接板201搭接于第一搭接板101顶部,加强件10设置于第二搭接板201。
另外,本实施例二中,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设置有光伏插槽,该光伏插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9,光伏插槽通过其内部的密封胶条9夹紧上述光伏瓦3。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施例二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端部构件1的结构不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高度方向上的顶部,第一端部构件1设置有第一搭接板101,第二端部构件2设置有第二搭接板201,第二搭接板201搭接于第一搭接板101的顶面。
第一端部构件1的顶面为第一导流面102,第二端部构件2的顶面为第二导流面20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流面102和第二导流面202均为上述导流面。
第二导流面202的左端用于向第二导流面202的左端导流,以向光伏瓦3自身形成的汇流槽11导流,第二导流面202的右端导流至第一导流面102的右端,第一导流面102的右端向另一个光伏瓦3的汇流槽11导流。
为了提高稳固性,第一搭接板101的顶部设置有卡接槽13,第二搭接板201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12,卡接件12用于和卡接槽13插入式卡接。图8中双向箭头表示插入式卡接的插入方向,该插入方向平行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该插入方向也平行于光伏瓦3的高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件12和卡接槽13的位置可互换。
上述卡接件12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9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发电组件高度方向上的底部,第二端部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和第二搭接板201,第一端部构件1设置有第一搭接板101,第一搭接板101搭接于第二搭接板201的顶面。上述第二搭接板201形成了汇流槽11的部分。
上述结构中,第二搭接板201设置卡接件12,第一搭接板101设置有卡接槽13,卡接件12、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和第二搭接板201形成汇流槽11,第一搭接板101和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001,第一间隙001和汇流槽11连通,第一间隙001形成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的上述导流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卡接件12和卡接槽13的位置可互换。
图9中双向箭头表示插入式卡接的插入方向,该插入方向平行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该插入方向也平行于光伏瓦3的高度方向。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施例三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端部构件1的结构不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适配的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搭接且插入式卡接。插入式卡接的插入方向平行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图11中双向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插入方向。
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和第一搭接板101,第二端部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和第二搭接板201;其中,第二搭接板201搭接于第一搭接板101的顶部,第一搭接板101形成汇流槽11的部分。
第一搭接板101设置有卡接件12,卡接件12、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和第一搭接板101形成汇流槽11。第二搭接板201的顶面为第二导流面202,第二导流面202的一端向汇流槽11导流,第二导流面202的另一端向光伏瓦3的汇流槽11导流,且第二搭接板201和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之间具有第六间隙006,该第六间隙006和汇流槽11连通,第二导流面202和第六间隙006形成用于向汇流槽11导流的上述导流结构。第二搭接板201设置有与卡接件12卡接的卡接槽13。此情况下,卡接槽13还起到了增加强度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卡接件12和卡接槽13的位置可以互换。
在实际情况中,也可选择第一搭接板101搭接于第二搭接板201的顶部,第二搭接板201形成汇流槽11的部分,并不局限于图10和图11所示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对于卡接件12和卡接槽13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不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另外,本实施例四中,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设置有光伏插槽,该光伏插槽内设置有密封胶条9,光伏插槽通过其内部的密封胶条9夹紧上述光伏瓦3。
本实施例四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间接连接。具体地,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连接构件15间接连接。
为了简化结构,本实施例六中,连接构件15设置有第一插槽1501和第二插槽1502,第一端部构件1用于和第一插槽1501插入式卡接,第二端部构件2用于和第二插槽1502插入式卡接。
上述结构中,充分利用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自身结构,无需在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上另设卡接结构,从而简化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也简化了整个光伏发电组件的结构。
如图12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为了便于排水,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和连接构件15形成汇流槽11。
如图13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为了便于排水,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的第一导流面102、第二端部构件2的第二导流面202和连接构件15的第三导流面1503形成导流面,该导流面将水导流至光伏瓦3所形成的汇流槽11中。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相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施例五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连接构件15的连接结构不同、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和连接构件15的连接结构不同。
为了便于卡接,第一端部构件1和连接构件15中一者设置有卡件1504,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卡件1504插入式卡接的卡槽1505;第二端部构件2和连接构件15中一者设置有卡件1504,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卡件1504插入式卡接的卡槽1505。
为了提高稳固性,可选择在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上,卡件1504和卡槽1505中一者设置于第一端部构件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端部构件2的顶部和底部,另一者设置于连接构件15的顶部和底部。
具体地,卡件1504设置于连接构件15的顶部和底部、卡槽1505设置于第一端部构件1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端部构件2的顶部和底部。
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选择在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上,卡件1504和卡槽1505中一者设置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顶部、另一者设置于所述连接构件15的顶部;或者,在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上,卡件1504和卡槽1505中一者设置于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底部、另一者设置于连接构件15的底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卡接稳固性,卡槽1505自其槽底至其槽口渐缩,卡件1504的形状与卡槽1505适配,以保证卡接。当然,也可选择上述卡槽1505为其他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排水,如图14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底部,上述第一端部构件1、第二端部构件2和连接构件15形成汇流槽11;如图15所示,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连接构件15位于光伏发电组件的顶部,第一端部构件1的第一导流面102、第二端部构件2的第二导流面202和连接构件15的第三导流面1503形成导流面,该导流面将水导流至光伏瓦3所形成的汇流槽11。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相同。第一端部构件1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相应的,第二端部构件2既可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也可位于光伏瓦3的底部,这样,提高了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的安装灵活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部构件1和第二端部构件2均位于光伏瓦3的顶部或底部。
本实施例六中的其他结构,可参考前文,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屋顶光伏系统,该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该光伏发电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
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发电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屋顶光伏系统包括上述光伏发电组件,则上述屋顶光伏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瓦(3),第一端部构件(1),以及第二端部构件(2);
其中,所述光伏瓦(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光伏瓦(3)包括至少两个电池部(301)和至少一个透光部(302),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部(301)通过所述透光部(302)连接,所述电池部(301)呈平板状;
所述光伏瓦(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连接,所述光伏瓦(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连接,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能够与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瓦(3)为由下层玻璃(01)、下封装层(03)、光伏电池片(05)、上封装层(04)和上层玻璃(02)封装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其中,所述电池部(301)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上层玻璃(02)、所述上封装层(04)、所述光伏电池片(05)、所述下封装层(03)和所述下层玻璃(01),所述透光部(302)包括依次连接的所述上层玻璃(02)、所述上封装层(04)、所述下封装层(03)和所述下层玻璃(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部(301)中,所述光伏电池片(05)至少为两个,任意两个光伏电池片(05)沿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依次分布,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电池片(05)串联;
所述光伏瓦(3)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部(301)并联设置;
其中,光伏发电组件的纵向垂直于任意两个所述电池部(301)的分布方向、以及所述光伏发电组件的高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直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搭接实现直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中,一者设置有卡接件(12)、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12)插入式卡接的卡接槽(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或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具有汇流槽(11),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用于向所述汇流槽(11)导流的导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和第一搭接板(101),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和第二搭接板(201);
其中,所述第二搭接板(201)用于和所述第一搭接板(101)搭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101)和所述第二搭接板(201)均高于所述汇流槽(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一搭接板(101)或位于顶部的所述第二搭接板(201)设置有加强件(10),所述加强件(10)用于伸至所述汇流槽(11)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板(101)或所述第二搭接板(201)形成所述汇流槽(11)的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搭接板(201)设置有挡板(14),所述第二端部构件主体(203)、所述第二搭接板(201)和所述挡板(14)形成所述汇流槽(11);或者,所述第一搭接板(101)设置有挡板(14),所述第一端部构件主体(103)、所述第一搭接板(101)和所述挡板(14)形成所述汇流槽(11)。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适配的所述第一搭接板(101)和所述第二搭接板(201)中,一者设置有卡接件(12)、另一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接件(12)插入式卡接的卡接槽(13);
其中,位于底部的所述卡接件、所述卡接件所连接的搭接板、以及相应的边框主体形成所述汇流槽(11);或者,位于底部的所述卡接槽(13)、设置有所述卡接槽(13)的搭接板、以及相应的边框主体形成所述汇流槽(11)。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均设置有导流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构件(15);其中,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通过所述连接构件(15)间接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的结构相同;
和/或,所述连接构件(15)设置有构件连接部,所述构件连接部用于和屋面檩条固定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所述连接构件(15)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导流面;
或者,适配的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所述连接构件(15)和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形成汇流槽(11)。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15)设置有第一插槽(1501)和第二插槽(1502),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用于和所述第一插槽(1501)插入式卡接,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用于和所述第二插槽(1502)插入式卡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部构件(1)和所述连接构件(15)中一者设置有卡件(1504),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卡件(1504)插入式卡接的卡槽(1505);
所述第二端部构件(2)和所述连接构件(15)中一者设置有卡件(1504),另一者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卡件(1504)插入式卡接的卡槽(1505)。
20.一种屋顶光伏系统,包括光伏发电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发电组件。
CN202321088601.3U 2023-05-08 2023-05-08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Active CN219875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8601.3U CN219875574U (zh) 2023-05-08 2023-05-08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88601.3U CN219875574U (zh) 2023-05-08 2023-05-08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574U true CN219875574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2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88601.3U Active CN219875574U (zh) 2023-05-08 2023-05-08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5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0873A1 (en) Roof integrated solar power system with top mounted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cables
US6182404B1 (en) Sub-roofing element, on a roof, for a flat, plate-shaped structural element
WO2019024889A1 (zh) 卡槽式安装支架、光伏发电单元及光伏发电组件安装方法
CN213979606U (zh) 一种光伏组件一体化金属屋面
US6105331A (en) Joist element for fastening a flat, plate-shaped structural element to a pitched roof
CN219875574U (zh) 光伏发电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AU2018211333B2 (en) Solar sheeting for roofing or walling
CN219753710U (zh) 光伏瓦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CN220122840U (zh) 边框组件
US20240084591A1 (en) Roofing systems, roofing systems with integrated solar racking systems, roofing system compon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6357019A (zh) 光伏瓦组件和屋顶光伏系统
CN219875634U (zh) 边框组件
CN219843573U (zh) 边框组件
CN220122839U (zh) 一种边框组件
CN211473092U (zh) 一种光伏瓦
CN219918828U (zh) 连接组件
CN219041682U (zh) 一种停车棚光伏屋面安装系统
CN215773039U (zh) 光伏板结构、光伏瓦及光伏瓦组件
JP4713004B2 (ja) 太陽電池一体型パネル
CN214380753U (zh) 一种光伏屋面件及屋面结构
CN221806804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光伏瓦系统
CN219372330U (zh) 一种屋顶bipv光伏组件
CN215498853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屋面发电系统用纵向安装结构
CN219627641U (zh) 无缝连接光伏组件
CN215106698U (zh) 一种装配式bipv单元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