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9500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9500U
CN220709500U CN202322280681.9U CN202322280681U CN220709500U CN 220709500 U CN220709500 U CN 220709500U CN 202322280681 U CN202322280681 U CN 202322280681U CN 220709500 U CN220709500 U CN 220709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cklight module
light
bottom plat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06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玉花
丁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068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95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9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95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片、胶框、灯条以及散热胶,位于光源侧的胶框包括顶板、竖板以及底板,竖板的一端与顶板相互垂直连接,竖板的另一端与底板相互垂直连接,顶板和底板平行设置,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多个光源,电路板设置在底板的下方,多个光源从多个第一通孔中贯穿嵌入;散热胶位于背板的侧板和胶框的竖板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将胶框的顶板充当灯罩,底板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对光源进行限位解决入光侧漏光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组成,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无法自发光,只能依靠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来显示画面,所以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模组的设计也尤为重要。
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的背板1’的侧板10’反折,位于灯条上方的部分充当灯罩5’,为了便于灯条的组装,在胶框4’和灯罩5’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该部分灯条的上方采用遮光胶带7’遮挡光线,另外,该遮光胶带7’可以和灯罩5’等高用于垫平显示面板6’。虽然已采用遮光胶带7’进行遮光,但是在胶框4’和遮光胶带7’之间仍存在间隙(详见图1中的A处),光线会从该间隙中露出,使得背光模组存在漏光的现象,即使采用迈拉胶带在显示面板6’的外侧进行贴附也无法做到完全避免漏光的问题,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背光模组以解决入光侧漏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背光模组所存在的入光侧漏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胶框,位于光源侧的所述胶框包括顶板、竖板以及底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所述顶板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光源,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多个所述光源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中贯穿嵌入;
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胶,所述散热胶位于所述背板的侧板和所述胶框的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和所述光源的大小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底部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部板和多个所述侧板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所述竖板和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避位槽,所述侧板的顶部抵接至所述竖板。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卡勾结构,多个所述卡勾结构穿过所述侧板的多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弯折件,所述弯折件为朝向所述光源内凹的弯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所述竖板上均设置有散热胶。
进一步地,所述竖板上间距设置散热胶,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散热胶。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光源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具有上述特征的背光模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胶框设置顶板、竖板和底板,顶板充当灯条的灯罩,底板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对光源进行限位,从而解决入光侧漏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源设置在胶框内,为了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胶框和背板之间设置散热胶,可进一步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和灯条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和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背板;10’,侧板;4’,胶框;5’,灯罩;6’,显示面板;7’,遮光胶带;
100/100’,背光模组;10,背板;11/11’侧板;110,第二通孔;20,反射片;30,导光板;31,入光侧;32,出光侧;40,胶框;41/41’,顶板;410,第二凹槽;411,第一凹槽;42/42’,竖板;420,避位槽;421,卡勾结构;422,弯折件;423,限位槽;43,底板;430,第一通孔;50,光源;51,电路板;60/60’,散热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下方,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基板以及夹设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能发光,需要依靠下方设置的背光模组进行发光才能进行正常的显示画面。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剖面图,请参考图2,背光模组100包括背板10、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图中未示出);其中,背板10包括底部板以及围设在底部板四周的侧板11(图中仅示出光源侧,其余三侧未示出),底部板和多个侧板11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反射片20、导光板30以及光学膜片(图中未示出),反射片20用于将光源射出的光线从导光板30底部露出的光线再反射至导光板30中,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导光板30用于将光源发出的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从而使得光线朝着出光侧向上射出,从而进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光学膜片可以设置为单层或者多层,多层时可为棱镜片、扩散片以及增亮膜等,用于扩散光线,增亮等。
进一步地,在容置空间内的一侧还设置有灯条,灯条包括电路板51和设置在电路板51上的多个光源50,光源50为LED。具体地,电路板51为一长条形的板状结构,多个光源50等间距地排布在电路板51上,电路板51上设置有多个光源50所需的电源线路,用于控制光源的打开和关闭,甚至控制单个光源50的亮度等级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多个光源50的发光面朝向导光板30的入光侧31,这里的多个光源50为侧入式光源,当光源50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30的入光侧31进入导光板30后,经过导光板30底部的网点的反射由出光侧32射出进入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画面显示。
进一步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和灯条的立体图,请一并参考图3,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40,胶框40为一矩形的框体,套设在背板10的侧板11上,图3中仅是示出位于背光侧的两侧的胶框。位于光源侧的胶框40包括顶板41、竖板42以及底板43,竖板42的一端与顶板41相互垂直连接,竖板42的另一端和底板43相互垂直连接,顶板41和底板43平行设置,在底板4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430,灯条的电路板51设置在底板43的下方,多个光源50从多个第一通孔430中贯穿嵌入,第一通孔430的大小和光源50的大小相适应,底板43上设置的第一通孔430便于光源50的固定和遮光。顶板41作为光源的灯罩,优选地,在顶板41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充当小白反,用于防止光源50的光从顶部泄露,也可将光源50发出的光线反射到顶板41内侧再反射回导光板30中,增加光线的利用率。且顶板41的上侧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支撑平台。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在胶框40的竖板42与背板10的侧板11相连接的设置有避位槽420,便于侧板11的顶部抵接至竖板42,增加胶框40和背板10的连接的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在避位槽420内还设置有散热胶60,通过散热胶60将电路板51上光源50散热出的热量导到背板10上,由于背板10为金属钣金件,当散热胶60与背板10的侧板11接触时,可以使得背光模组具有很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散热胶为导热凝胶,是一种凝胶状的有机硅基导热材料,由有机硅树脂、交联剂、导热填料经搅拌、混合、包封固化而成,散热胶几乎没有硬度,质地柔软,具有很强的表面亲和力。它可以被压缩成很薄的各种形状,散布在各类不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显著提高电子元件的传热效率。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胶框和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胶框40的竖板4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卡勾结构421,背板10的侧板11与竖板42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110,多个卡勾结构421从多个第二通孔110中贯穿。优选地,卡勾结构421为膨胀件,当卡勾结构421从第二通孔110中穿过时,卡勾结构421可固定在第二通孔110的外侧。通过卡勾结构421可将胶框40和背板10的侧板11进一步固定,从而增加胶框40和背板10连接的稳定性,也可以降低胶框40和背板10的拆解难度。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光源侧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位于光源侧的胶框40’包括顶板41’、竖板42’以及底板43,竖板42’的一端与顶板41’垂直连接,竖板42’的另一端和底板43垂直连接,顶板41’和底板43平行设置,在底板43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430,灯条的电路板51设置在底板43的下方,多个光源50从多个第一通孔430中贯穿嵌入,第一通孔430的大小和光源50的大小相适应,便于光源的固定和遮光。顶板41’作为光源的灯罩,优选地,在顶板41’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充当小白反,用于防止光源50的光从顶部泄露,也可将光源50发出的光线反射到顶板41’内侧再反射回导光板30中。顶板41’的上侧为显示面板提供支撑平台。优选地,顶板41’的内侧与多个光源5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411,便于进一步对光源50进行垂直方向的限位。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背板10的侧板11’上设置有弯折件422,该弯折件422为朝向光源50内凹的弯折结构,设置该弯折件422的作用为使得背板10的弯折件422的内壁和散热胶60’完全有效接触,从而进一步有助于背光模组的散热。进一步地,弯折件42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423,可将胶框设置在该限位槽423中,便于胶框和背板的侧板的固定。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胶框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胶框的顶板41’和竖板42’上均设置有散热胶60’,使得胶框的顶板41’的热量和竖板42’上的热量均能导热到背板10的侧板11’上,进一步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具体地,竖板42’上可间距设置多部分散热胶,顶板41’上可预留多个第二凹槽410,在多个第二凹槽410中设置有散热胶60’。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二中的胶框需在组装到背光模组100’前,将预留了散热胶空位的胶框40’放置在注胶模具中,在模具中注入搅拌完成的散热胶60’,抽真空降温后完成该胶框40’和散热胶60’的合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的技术特征,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胶框设置顶板、竖板和底板,顶板充当灯条的灯罩,底板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对光源进行限位,从而解决入光侧漏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光源设置在胶框内,为了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在胶框和背板之间设置散热胶,可进一步增加背光模组的散热性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设置在所述背板上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胶框,位于光源侧的所述胶框包括顶板、竖板以及底板,所述竖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所述顶板的内侧设置有反射层,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和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光源,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方,多个所述光源从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中贯穿嵌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胶,所述散热胶位于所述背板的侧板和所述胶框的竖板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大小和所述光源的大小相适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底部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部板和多个所述侧板构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依次设置有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所述竖板和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位置设置有避位槽,所述侧板的顶部抵接至所述竖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卡勾结构,多个所述卡勾结构穿过所述侧板的多个第二通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弯折件,所述弯折件为朝向所述光源内凹的弯折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竖板上均设置有散热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上间距设置散热胶,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散热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内侧与多个所述光源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2322280681.9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7095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0681.9U CN22070950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0681.9U CN22070950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9500U true CN22070950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1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0681.9U Active CN220709500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95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203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US11927341B2 (en) Light emitting unit, display,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7247364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1279126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060112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379298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194208B2 (en) Backlight module with a heat conductive block
WO2014056247A1 (zh) 背光模组
CN21083551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609850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158193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22787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098026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KR101844247B1 (ko) 발광 다이오드 어레이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1310997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器
CN220709500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KR101683890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1737054B1 (ko)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KR102591775B1 (ko)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3171619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4622967B2 (ja) 面状光源装置
TWI434105B (zh) 背光模組及光電裝置
JP2006302762A (ja) エッジ入力型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15014610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CN217085469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