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7414U -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7414U
CN220707414U CN202322370139.2U CN202322370139U CN220707414U CN 220707414 U CN220707414 U CN 220707414U CN 202322370139 U CN202322370139 U CN 202322370139U CN 220707414 U CN220707414 U CN 220707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fan blade
motor
ho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01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泽�
郭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da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013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7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74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包括炉腔本体、扣合在炉腔本体上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组件,炉腔本体内设有燃气灶头,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组件形成烹饪腔,还包括空气循环组件,空气循环组件设置于炉腔本体的一侧,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第一风叶和电机,带动炉腔本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在烹饪腔内循环,燃气灶头产生的明火对烹饪器具组件加热,以对烹饪器皿上的食物进行循环加热;避免热量集中于同一位置,并将热量输送至食物的上表面进行加热,提高食物两面受热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燃气烹饪是一种利用燃气燃烧为食物提供热量以烹饪食物的烹饪方式,一般是通过燃气灶头对食物载体进行加热实现。
公告号为CN21860623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户外烹饪器具,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至少一个壳体组件、至少一个燃烧组件及至少一组热风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热风组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下壳体内设有烤盘和所述燃烧组件,所述热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烤盘的上方,所述燃烧组件设置在所述烤盘的下方,所述热风组件将热风吹向所述烤盘的食物上。通过热风组件与燃烧组件配合,实现对食物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进行加热。
上述现有技术中,热风组件位于烤盘上方,即热风组件的电机位于上壳体的顶部,如此一来,上壳体的顶部需要距离烤盘较远,才能适配不同深度的烤盘,热风组件距离烤盘的位置就远,对食物上表面的加热效率低,能量浪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以缓解电机受热情况的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包括炉腔本体、扣合在炉腔本体上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组件,炉腔本体内设有燃气灶头,烹饪器具组件设置在燃气灶头上方,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组件形成烹饪腔,还包括空气循环组件,空气循环组件设置于炉腔本体的一侧,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第一风叶和电机,燃气灶头产生的明火对烹饪器具组件加热,所述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在烹饪腔内循环,以对烹饪器皿上的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空气循环组件设置于炉腔本体的一侧,即电机位于炉腔本体的一侧,不管深度大小的烹饪器皿,都不影响第一风叶与食物的距离,距离更小,气流循环作用于食物向上表面的效果越好,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损耗。另外,由于热空气容易向上走,所以热空气不会聚集在炉腔本体的侧方,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很好的减少电机的受热并控制电机的温升,起到很好的保护电机的效果。启动空气循环组件后,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将烹饪腔内的空气进行循环,避免热量集中于同一位置,并将热量输送至食物的上表面进行加热,提高食物两面受热的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扣置在下壳体上形成容置腔,电机设于容置腔内并电机卧置于下壳体的后侧,电机轴穿过下壳体的侧壁伸入烹饪腔内,电机轴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设有通孔,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从通孔进入烹饪腔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设置于容置腔内,第一风叶位于烹饪腔内,方便观察和清洗;容置腔对电机提供安装空间和隔离空间,避免电机过多受热;第一风叶设置于烹饪腔内可以直接对烹饪腔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实现空气循环效果的同时确保电机的工作温度。同时,通孔将热量往烹饪腔内输送,减少加热腔中的热量积累,并将连通孔进入烹饪腔的热量循环于烹饪腔中,对食物上表面进行加热,提高食物两面的加热均匀性。
进一步,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扣置在下壳体上形成容置腔;第一风叶和电机设置于容置腔内,下壳体上开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气流循环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风叶和电机均设置于烹饪腔外侧,可以烹饪腔的空间;另外,可以用下壳体作为第一风叶的网罩,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触第一风叶,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下壳体的侧壁还可以阻挡部分油烟接触第一风叶,减少油烟粘附。
进一步,所述炉腔本体包括内壳和设置内壳外的外壳,电机卧置在内壳的一侧,电机轴穿过内壳的侧壁伸入烹饪腔内,电机轴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设有通孔,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热量从通孔进入烹饪腔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循环组件均设置于炉腔本体上,打开和关闭盖体组件时更为轻便,减少空气循环组件的活动可能,确保空气循环组件在设备上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炉腔本体包括内壳和设置内壳外的外壳,电机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电机卧置在内壳的一侧,所述内壳的侧壁设置气流循环孔,电机带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烹饪腔内的热量循环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循环组件均设置于炉腔本体上,打开和关闭盖体组件时更为轻便,减少空气循环组件的活动可能,确保空气循环组件在设备上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风叶为环绕电机轴设置的贯流风叶,所述气流循环孔包括出风孔和回风孔,所述回风孔与对应贯流风叶的中心位置设置,出风孔位于贯流风叶的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贯流风叶的风从风叶周侧甩出,并从中间吸回,与出风孔和回风孔对应,形成气流循环通道。贯流风叶的风循环轨迹更精准,乱流少,与气流循环孔配合后可以起到更稳定的气流循环效果。
进一步,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导风件,用于将第一风叶的出风风流引导至出风孔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风件对气流进行导向,将第一风叶的出风气流引导至出风孔处,提高气流循环的稳定性和精准性,确保气流循环效果。
进一步,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开设有漏油孔,漏油孔下方对应设置有接油盘;漏油孔设置于燃气灶头的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油脂在烤盘上累积而影响食物烹饪口感,同时漏油和燃气加热不会相互影响。
进一步,所述盖体组件顶部设置有热风出风孔,所述热风出风孔位于盖体组件顶部的后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出风孔将烹饪腔内多余的热气和水分排出,保证内外气压平衡;热风出风孔位于后侧时,远离操作侧,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风叶,所述第二风叶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和第二风叶设置于上壳体外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风叶为电机降温,确保电机的工作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4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炉腔本体;11、内壳;12、外壳;2、盖体组件;21、下壳体;22、上壳体;221、导风件;23、容置腔;24、热风出风孔;3、烹饪器具组件;31、烹饪器皿;311、漏油孔;32、烹饪支架;33、通孔;34、接油盘;4、燃气灶头;5、烹饪腔;6、空气循环组件;61、第一风叶;62、第二风叶;63、电机;7、气流循环孔;71、出风孔;72、回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包括炉腔本体1、扣合在炉腔本体1上的盖体组件2、烹饪器具组件3以及空气循环组件6,炉腔本体1内设有燃气灶头4,烹饪器具组件3设置在燃气灶头4上方。盖体组件2和烹饪器具组件3形成烹饪腔5。燃气灶头4设置于内壳11的中心位置,对烹饪器具组件3的进行明火加热。
烹饪器具组件3包括烹饪支架32和烹饪器皿31,烹饪器皿31放置于烹饪支架32上。烹饪器具为烤盘、炸篮等,本实施例中选用烤盘。烹饪支架32为内壳11顶部形成的台阶面,烹饪器皿31底部放置于该台阶面上。
进一步的,烹饪器具组件3上设置有通孔33,用于将烹饪器具组件3下方的热量传递至烹饪腔5内,配合空气循环组件6,对食物上表面进行加热同时提高烹饪腔5内热循环。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3开设于烤盘上,且通孔33对应于燃气灶头4外侧开设,以免气流影响到明火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烤盘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围边,围边上设置有多个缺口,围边支撑于烹饪支架32上后,缺口形成通孔33。
相比于顶部加热向下直吹,侧吹可以使得烹饪器具组件3上方形成风速较大的烹饪腔5,在烹饪器具组件3下方形成风速较小的区域,风速大的区域压强小,可以加速烹饪器具组件3下方的热空气进入烹饪腔5,加快热量的进入烹饪腔5的效率,提高热量循环效率同时不影响明火火焰的稳定性。
空气循环组件6设置于炉腔本体1的一侧,空气循环组件6包括第一风叶61和电机63,电机63驱动第一风叶61转动,带动炉腔本体1内产生的一部分热量在烹饪腔5内循环,对烹饪器皿31上的食物进行循环加热。空气循环组件6从一侧对烹饪腔5内的热空气进行循环,由于热空气容易向上走,所以热空气不会聚集在炉腔本体1的侧方,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很好的减少电机63的受热并控制电机63的温升,起到很好的保护电机63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空气循环组件6位于盖体组件2的后侧。盖体组件2包括下端开口的下壳体21和上壳体22,上壳体22扣置在下壳体21的侧壁上形成容置腔23。电机63和第一风叶61均设置于容置腔23内,下壳体21上开设有气流循环孔7用于连通容置腔23和烹饪腔5。具体的,上壳体22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部分,第一壳体扣置于下壳体21外壁面,第二壳体扣置于第一壳体外壁面,第一风叶61位于第一壳体与下壳体21之间,电机63和第二风叶62位于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
第二壳体远离第一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风孔,用于进入冷风给电机63降温。
第一风叶61可采用轴流风叶、离心风叶或者贯流风叶。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叶61采用贯流风叶,气流循环孔7包括出风孔71和回风孔72,回风孔72与对应贯流风叶的中心位置设置,出风孔71位于贯流风叶的外侧。贯流风叶的风循环轨迹更精准,乱流少,与气流循环孔7配合后可以起到更稳定的气流循环效果。
进一步地,上壳体22上设置有导风件221,导风件221为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斜板,导风件221设置于出风孔71对应的位置,由出风孔71远离回风孔72的一侧至靠近回风孔72的一侧,导风件221向远离下壳体21的一侧倾斜延伸。
空气循环组件6还包括第二风叶62,第二风叶62固定于电机63轴上且位于容置腔23中,用于给电机63降温;另外,上壳体22远离下壳体21的侧面上开设有风孔用于进入冷风给电机63降温。
下壳体21顶部的后侧开设有热风出风孔7124,在燃气灶头4和空气循环组件6运行时,多余的热空气从热风出风孔7124溢出,热风出风孔7124位于后侧时,远离操作侧,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烤盘上还开设有漏油孔311,漏油孔311下方设置有围绕于燃气灶头4外侧设置的接油盘34,接油盘34位于炉腔本体1中。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3即为漏油孔311。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燃气灶头4产生的明火对烤盘进行加热,同时烤盘下方的空气也逐渐被加热,由于热空气膨胀向上,部分热空气会通过通孔33和漏油孔311进入烹饪腔5内,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烤盘表面传递至烹饪腔5内;空气循环组件6形成的风循环从出风孔71出风,并从回风孔72回风,使得热空气参与风循环,避免部分位置过热,同时能提高对食物上表面的加热效果。再者,空气循环组件6位于烹饪炉体的一侧,热空气向上走,不会堆积在电机63所在位置,可以降低电机63的温升,确保电机63的工作温度,同时降低对电机63的冷却压力。
实施例2: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电机63卧置于容置腔23内,电机63轴穿过下壳体21的侧壁伸入烹饪腔5内与第一风叶61固定。电机63设置于容置腔23内,第一风叶61位于烹饪腔5内,方便观察和清洗;容置腔23对电机63提供安装空间和隔离空间,避免电机63过多受热;第一风叶61设置于烹饪腔5内可以直接对烹饪腔5的热空气进行循环,实现空气循环效果的同时确保电机63的工作温度。第一风叶61可采用轴流风叶、离心风叶或贯流风叶。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燃气灶头4产生的明火对烤盘进行加热,同时烤盘下方的空气也逐渐被加热,由于热空气膨胀向上,部分热空气会通过通孔33和漏油孔311进入烹饪腔5内,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烤盘表面传递至烹饪腔5内;第一风叶61启动,搅动烹饪腔5内的空气并形成循环风,使得热空气参与风循环,避免部分位置过热,同时能提高对食物上表面的加热效果。再者,空气循环组件6位于烹饪炉体的一侧,热空气向上走,不会堆积在电机63所在位置,可以降低电机63的温升,确保电机63的工作温度,同时降低对电机63的冷却压力。
实施例3: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空气循环组件6的设置位置不同,盖体组件2仅有下壳体21。
空气循环组件6设置于炉腔本体1的后侧。炉腔本体1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电机63卧置于内壳11的外侧,电机63轴穿过内壳11的侧壁伸入烹饪腔5内与第一风叶61固定。第二风叶62也位于内壳11的外侧。
实施例4: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空气循环组件6的设置位置不同,盖体组件2仅有下壳体21。
空气循环组件6设置于炉腔本体1的后侧。炉腔本体1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电机63、第一风叶61和第二风叶62均设置于内壳11与外壳12之间,电机63卧置于内壳11的外侧,第一风叶61位于电机63和内壳11之间,第二风叶62位于第一风叶61和电机63之间,内壳11上开设有气流循环孔7。外壳12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一风叶61位于第一罩体与内壳11之间,第二风叶62和电机63位于第二罩体和第一罩体之间。
第一风叶61可采用轴流风叶、离心风叶或者贯流风叶。本实施例中,第一风叶61采用贯流风叶,气流循环孔7包括出风孔71和回风孔72,回风孔72与对应贯流风叶的中心位置设置,出风孔71位于贯流风叶的外侧。
空气循环组件6设置于炉腔本体1上,打开和关闭盖体组件2时更为轻便,减少空气循环组件6的活动可能,确保空气循环组件6在设备上的安装稳定性。
实施例5: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设置通孔33和漏油孔311。燃气灶头4产生的明火对烹饪器皿31直接加热,烤盘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5中,再由空气循环组件6对烹饪腔5中的热气流进行循环。
上述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燃气灶头4产生的明火对烤盘进行加热,同时烤盘下方的空气也逐渐被加热,部分热量通过烤盘表面传递至烹饪腔5内;第一风叶61启动,使得烹饪腔5内的热空气参与风循环,避免部分位置过热,同时能提高对食物上表面的加热效果。再者,空气循环组件6位于烹饪炉体的一侧,热空气向上走,不会堆积在电机63所在位置,可以降低电机63的温升,确保电机63的工作温度,同时降低对电机63的冷却压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包括炉腔本体、扣合在炉腔本体上的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组件,炉腔本体内设有燃气灶头,烹饪器具组件设置在燃气灶头上方,其特征在于,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组件形成烹饪腔,还包括空气循环组件,空气循环组件设置于炉腔本体的一侧,空气循环组件包括第一风叶和电机,燃气灶头产生的明火对烹饪器具组件加热,所述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在烹饪腔内循环,以对烹饪器皿上的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扣置在下壳体上形成容置腔,电机设于容置腔内并电机卧置于下壳体的后侧,电机轴穿过下壳体的侧壁伸入烹饪腔内,电机轴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设有通孔,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一部分热量从通孔进入烹饪腔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下端开口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上壳体扣置在下壳体上形成容置腔;第一风叶和电机设置于容置腔内,下壳体上开设有与烹饪腔连通的气流循环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本体包括内壳和设置内壳外的外壳,电机卧置在内壳的一侧,电机轴穿过内壳的侧壁伸入烹饪腔内,电机轴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设有通孔,电机驱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炉腔本体内的热量从通孔进入烹饪腔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腔本体包括内壳和设置内壳外的外壳,电机的轴端设置第一风叶,电机卧置在内壳的一侧,所述内壳的侧壁设置气流循环孔,电机带动第一风叶转动,带动烹饪腔内的热量循环对食物进行循环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叶为环绕电机轴设置的贯流风叶,所述气流循环孔包括出风孔和回风孔,所述回风孔与对应贯流风叶的中心位置设置,出风孔位于贯流风叶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导风件,用于将第一风叶的出风风流引导至出风孔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组件上开设有漏油孔,漏油孔下方对应设置有接油盘;漏油孔设置于燃气灶头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顶部设置有热风出风孔,所述热风出风孔位于盖体组件顶部的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组件还包括第二风叶,所述第二风叶通过电机驱动;电机和第二风叶设置于上壳体外侧。
CN202322370139.2U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Active CN220707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139.2U CN220707414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0139.2U CN220707414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7414U true CN220707414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47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0139.2U Active CN220707414U (zh) 2023-08-31 2023-08-31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74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0733U (zh) 一种具有空气炸及压力烹饪的器具
CN208740748U (zh) 一种带空气炸功能的电烤箱
CN215650652U (zh) 烹饪器具
CN220707414U (zh) 一种高效的多功能燃气烹饪设备
CN213524863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WO2023279822A1 (zh) 加热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899396U (zh) 烹饪器具
CN211933727U (zh) 一种避免热气水平排出的食物电烤器具
CN117073019A (zh) 一种燃气烹饪设备
CN219613681U (zh) 机头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5383348U (zh) 一种烹饪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696204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CN219846194U (zh) 一种带热风循环的碳烤食物处理机
CN217696199U (zh) 一种高效空气炸锅
CN214804211U (zh) 一种空气炸烤一体机的散热机构
CN215687008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CN211324484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食物处理机
CN219680397U (zh) 一种改进的烹饪器具
CN215686993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2261181U (zh) 一种带蒸汽功能的食物处理机
CN217875947U (zh) 烹饪灶装置
CN220141455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488352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灶具
CN216431824U (zh) 一种用于微波炉的多功能烹饪组件和微波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