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06499U - 倒流防止器 - Google Patents

倒流防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06499U
CN220706499U CN202322243448.3U CN202322243448U CN220706499U CN 220706499 U CN220706499 U CN 220706499U CN 202322243448 U CN202322243448 U CN 202322243448U CN 220706499 U CN220706499 U CN 220706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cavity
valve core
inle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34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高石
刘永
邓云云
王阳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uowei Feeding & Drainage Equipment 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uowei Feeding & Drainage Equipment 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uowei Feeding & Drainage Equipment 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uowei Feeding & Drainage Equipment 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34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06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06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06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阀门领域,公开了一种倒流防止器,包括一级阀体和止回阀。一级阀体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进口腔、中间腔和出口腔。止回阀包括二级阀体、阀座、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二级阀体内设置有容纳腔,阀座的外壁与二级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阀座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二级阀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液口,二级阀体内设置有中间隔板。第一阀芯与阀座抵接时,第一阀芯封堵第一进液口。第二阀芯与中间隔板抵接时,第二阀芯封堵第二进液口。第一弹性件用于驱使第一阀芯与阀座抵接,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第二阀芯与中间隔板抵接,第一阀芯靠近第二阀芯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杆。

Description

倒流防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流防止器。
背景技术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一种限定管道中的压力水只能单向流动的止回设施,它由二级止回阀和一个泄水阀组成,水正常流动时,二级止回阀分别开启,泄水阀关闭,水顺利流经倒流防止器,一旦产生回流(出口压力升高或进口压力降低,导致进口压力小于出口压力),泄水阀开启,将中间腔水排空,形成空气隔断,阻止下游水进入上游管道。现有的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大多采取的结构是在一根阀杆上安装两级止回阀板,并且共用一根弹簧,这样当阀杆卡阻或弹簧失效时两级止回阀板均不能有效关闭,倒流防止器失去止回效果,导致倒流防止器可靠性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倒流防止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可靠性更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倒流防止器,包括:
一级阀体,其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进口腔、中间腔和出口腔,所述中间腔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进口腔和所述出口腔;
止回阀,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腔内,所述止回阀包括二级阀体、阀座、第一阀芯、第二阀芯、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二级阀体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进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第二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出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所述二级阀体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一端与所述进口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腔连通,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容纳腔靠近所述进口腔的一端,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二级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阀座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口腔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一进液口,所述二级阀体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中间腔的第一出液口,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间腔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二进液口,所述二级阀体内设置有中间隔板,所述中间隔板位于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之间,第一阀芯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中间隔板靠近所述进口腔的一侧,第二阀芯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中间隔板靠近出口腔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阀座抵接时,所述第一阀芯封堵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抵接时,所述第二阀芯封堵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阀座脱离抵接且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脱离抵接时,所述进口腔经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与所述出口腔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阀座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用于驱使第二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抵接,所述第一阀芯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用于在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阀座脱离抵接时与所述第二阀芯抵接,以驱使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脱离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阀芯包括:
第一阀板,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进液口;
第二阀板,其固设于所述第一阀板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阀板与所述阀座抵接时,所述第二阀板封堵所述第一出液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隔板抵接;
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导向轴,所述导向轴一端与所述中间隔板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阀芯向靠近所述出口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轴远离所述中间隔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且一端与第二阀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阀芯包括第三阀板、抵接部和多个连接杆,所述抵接部套设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第三阀板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抵接部与所述第三阀板,多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抵接部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之间的部分经所述通孔以及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出口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阀座包括:
座体,其外壁与所述二级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一密封圈,其设置于所述座体靠近所述第一阀芯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阀座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一阀芯与所述座体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隔板包括:
隔板本体;
第二密封圈,其设置于所述隔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一侧,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中间隔板抵接时,所述第二密封圈夹设于所述第二阀芯与所述隔板本体之间;
第二固定板,其设置于所述隔板本体靠近所述第二阀芯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二密封圈压合于所述隔板本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阀体包括主壳体和盖板,所述主壳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主壳体外部和所述中间腔的检修口,所述止回阀能够沿所述检修口整体进出所述中间腔,所述盖板用于封堵所述检修口,所述盖板与主壳体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二级阀体包括:
缸体,其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进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活动板,其套设于所述缸体的第二端;
紧定螺母,所述缸体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定螺母套设于所述缸体第二端且与所述缸体螺接,所述紧定螺母能够驱使活动板与所述中间腔靠近所述出口腔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级阀体上的第一检测阀、第二检测阀和第三检测阀,所述第一检测阀用于检测所述进口腔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二检测阀用于检测所述中间腔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三检测阀用于检测所述出口腔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一检测阀、所述第二检测阀和所述第三检测阀的检测口均外露于所述一级阀体。
作为优选,还包括泄水阀组,所述泄水阀组被配置为所述出口腔内液体压力大于所述进口腔内液体压力时,所述泄水阀组与所述中间腔连通,以排出所述中间腔内液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正常供水时,在进口腔液压大于出口腔液压时,在第一阀芯两侧压差的作用下,第一阀芯向远离进口腔的方向移动,从而与阀座脱离抵接,以打开第一进液口,使第一进液口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在第一阀芯向远离进口腔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阀芯上的抵接杆与第二阀芯抵接,驱使第二阀芯向靠近出口腔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二进液口,从而使进口腔经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进液口与出口腔连通,此时倒流防止器内水正常流通。当出口腔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阀芯在第一弹性件作用下复位至与阀座抵接的状态,以封闭第一进液口,第二阀芯在第二弹性件作用下复位至与中间隔板抵接的状态,从而封闭第二进液口,以实现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倒流防止器,通过在第一阀芯上设置抵接杆,实现第一阀芯与第二阀芯开启时的联动,使第一阀芯开启时,第二阀芯也能够随之开启,使进口腔和出口腔实现连通,而在出口腔压力升高时,在第一阀芯出现卡滞(第一弹性件失效或第一阀芯移动阻力变大)时,第二阀芯移动以封堵第二进液口时,第二阀芯通过抵接杆作用于第一阀芯驱使第一阀芯关封堵第一出液口,此外,在第二阀芯出现卡滞(第二弹性件失效或第二阀芯移动阻力变大)导致第二阀芯无法封堵第二进液口时,第一阀芯仍能正常封堵第一进液口,实现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作用,进而提高倒流防止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的部分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回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回阀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回阀的第一阀板的二级阀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回阀的第一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回阀的第二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正常通液工况下液体流向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防倒流工况下的液体流向示意图。
图中:
1、一级阀体;11、主壳体;12、盖板;
2、止回阀;
21、二级阀体;
211、中间隔板;
2111、隔板本体; 2112、第二密封圈; 2113、第二固定板;
212、导向轴; 2121、限位部;
213、缸体;214、活动板;215、紧定螺母;216、限位挡圈;
22、阀座;
221、座体;222、第一密封圈;223、第一固定板;
23、第一阀芯;231、抵接杆;232、第一阀板;233、第二阀板;
24、第二阀芯;
241、第三阀板;242、抵接部;243、连接杆;
25、第一弹性件;
26、第二弹性件;
271、第三密封圈;272、第四密封圈;273、第五密封圈;274、第六密封圈;275、第七密封圈;276、第八密封圈;
3、第一检测阀;
4、第二检测阀;
5、第三检测阀;
6、泄水阀组;
10、进口腔;20、中间腔;30、出口腔;40、容纳腔;50、第一进液口;60、第一出液口;70、第二进液口;80、检修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倒流防止器,包括一级阀体1和止回阀2。一级阀体1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进口腔10、中间腔20和出口腔30,倒流防止器使用时,进口腔10与倒流防止器前方的管道连通,出口腔30与倒流防止器后方的管道连通。中间腔20的截面尺寸大于进口腔10和出口腔30。止回阀2设置于中间腔20内。止回阀2包括二级阀体21、阀座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6,二级阀体21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中间腔20靠近进口腔1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第二端被配置为与中间腔20靠近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二级阀体21内设置有容纳腔40,容纳腔40一端与进口腔10连通,另一端与出口腔30连通。阀座22设置于容纳腔40靠近进口腔10的一端,阀座22的外壁与二级阀体21的内壁密封连接。阀座22上设置有连通进口腔10与容纳腔40的第一进液口50,二级阀体21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40与中间腔20的第一出液口60。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中间腔20与容纳腔40的第二进液口70,二级阀体2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211,中间隔板211位于第一出液口60与第二进液口70之间。第一阀芯23滑动设置于容纳腔40内位于中间隔板211靠近进口腔10的一侧,第二阀芯24滑动设置于容纳腔40内位于中间隔板211靠近出口腔30的一侧。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抵接时,第一阀芯23封堵第一进液口50。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抵接时,第二阀芯24封堵第二进液口70。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脱离抵接且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脱离抵接时,进口腔10经第一进液口50、第一出液口60和第二进液口70与出口腔30连通,第一弹性件25用于驱使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抵接。第二弹性件26用于驱使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抵接,第一阀芯23靠近第二阀芯24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杆231,抵接杆231用于在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脱离抵接时与第二阀芯24抵接,以驱使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脱离抵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正常供水时,在进口腔10液压大于出口腔30液压时,在第一阀芯23两侧压差的作用下,第一阀芯23向远离进口腔10的方向移动,从而与阀座22脱离抵接,以打开第一进液口50,使第一进液口50与第一出液口60连通。在第一阀芯23向远离进口腔10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阀芯23上的抵接杆231与第二阀芯24抵接,驱使第二阀芯24向靠近出口腔30的方向移动,以打开第二进液口70,从而使进口腔10经第一进液口50、第一出液口60和第二进液口70与出口腔30连通,此时倒流防止器内水正常流通。当出口腔30内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第一阀芯23在第一弹性件25作用下复位至与阀座22抵接的状态,以封闭第一进液口50,第二阀芯24在第二弹性件26作用下复位至与中间隔板211抵接的状态,从而封闭第二进液口70,以实现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倒流防止器,通过在第一阀芯23上设置抵接杆231,实现第一阀芯23与第二阀芯24开启时的联动,使第一阀芯23开启时,第二阀芯24也能够随之开启,使进口腔10和出口腔30实现连通,而在出口腔30压力升高时,在第一阀芯23出现卡滞(第一弹性件25失效或第一阀芯23移动阻力变大)时,第二阀芯24移动以封堵第二进液口70时,第二阀芯24通过抵接杆231作用于第一阀芯23驱使第一阀芯23关封堵第一出液口60。此外,在第二阀芯24出现卡滞(第二弹性件26失效或第二阀芯24移动阻力变大)导致第二阀芯24无法封堵第二进液口70时,第一阀芯23仍能正常封堵第一进液口50,实现倒流防止器防倒流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倒流防止器为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低阻力倒流防止器为倒流防止器中的一种。
可选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阀芯23包括第一阀板232和第二阀板233。第一阀板232用于封堵第一进液口50。第二阀板233固设于第一阀板232远离第一进液口50的一侧,第一阀板232与阀座22抵接时,第二阀板233封堵第一出液口60,通过第二阀板233封堵第一出液口60进一步提高第一阀芯23的防倒流效果。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弹性件25一端与第一阀芯23抵接,另一端与中间隔板211抵接,通过第一弹性件25的弹力驱使第一阀芯23具有与阀座22抵接的趋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5为弹簧。中间隔板211上设置有导向轴212,导向轴212一端与中间隔板211固连,另一端穿过第二阀芯24向靠近出口腔30的方向延伸,导向轴212远离中间隔板21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121,第二弹性件26套设于导向轴212上,且一端与第二阀芯24抵接,另一端与限位部2121抵接,通过第二弹性件26的弹力使第二阀芯24具有与中间隔板211抵接的趋势,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6为弹簧,并且第一弹性件25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弹性件26的弹性系数。在倒流防止器处于正常供水状态时,进口腔10与出口腔30之间的压力差所产生的压力趋势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6压缩,从而保持进口腔10与出口腔30之间的连通。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中间隔板211上设置有通孔,第二阀芯24包括第三阀板241、抵接部242和多个连接杆243,抵接部242套设于导向轴212上,第三阀板241用于封堵第二进液口70,连接杆243连接抵接部242与第三阀板241,多个连接杆243沿抵接部242的周向间隔设置,容纳腔40位于第一阀芯23与中间隔板211之间的部分经通孔以及相邻两个连接杆243之间的间隙与出口腔30连通。通过使容纳腔40位于第一阀芯23与中间隔板211之间的部分与出口腔30连通,使出口腔30的水压能够传导至第一阀芯23靠近出口腔30的一侧,在出口腔30水压升高时,第一阀芯23能够及时关闭第一进液口50。
可选地,如图5所示,抵接杆231穿过通孔,以使抵接杆231能够与第二阀芯24抵接。
可选地,如图5所示,阀座22包括座体221和第一密封圈222,座体221外壁与二级阀体2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密封圈222设置于座体221靠近第一阀芯23的一侧,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抵接时,第一密封圈222夹设于第一阀芯23与座体221之间。在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抵接时,通过第一密封圈222密封第一阀芯23与阀座22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阀座22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23,第一固定板223设置于座体221靠近第一阀芯23的一侧,用于将第一密封圈222压合于座体221上,避免第一密封圈222脱落。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中间隔板211包括隔板本体2111和第二密封圈2112。第二密封圈2112设置于隔板本体2111靠近第二阀芯24的一侧,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抵接时,第二密封圈2112夹设于第二阀芯24与隔板本体2111之间。在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抵接时,第二密封圈2112密封第二阀芯24与中间隔板211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中间隔板211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113,第二固定板2113设置于隔板本体2111靠近第二阀芯24的一端,用于将第二密封圈2112压合于隔板本体2111上,避免第二密封圈2112脱落。
可选地,如图5所示,止回阀2还包括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271和第四密封圈272。第三密封圈271设置于容纳腔40的腔壁上,且位于第一出液口60与第二进液口70之间,用于密封第一阀芯23与容纳腔40腔壁之间的间隙。第四密封圈272设置于容纳腔40的腔壁上,且位于第二进液口70靠近出口腔30的一侧,用于密封第二阀芯24与容纳腔40腔壁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容纳腔40靠近进口腔10的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挡槽,限位挡槽位于阀座22靠近进口腔10的一侧,限位挡槽中设置有限位挡圈216,限位挡圈216部分外露于容纳腔40,以对阀座22进行限位。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一级阀体1包括主壳体11和盖板12,进口腔10、中间腔20和出口腔30均设置于主壳体11内,主壳体11上设置有连通主壳体11外部和中间腔20的检修口80,止回阀2能够沿检修口80整体进出中间腔20,盖板12用于封堵检修口80,盖板12与主壳体11可拆卸连接。在对倒流防止器进行检修时,可以打开盖板12,通过检修口80将二级止回阀2自中间腔20内取出进行检修,在二级止回阀2检修完成后,再通过检修口80将二级止回阀2装入一级阀体1的中间腔20,装上盖板12即可,检修过程不需要将倒流防止器自管道上拆下,实现了倒流防止器的在线检修,降低了检修时间和维护成本,缩短了检修停水的时间,提高用户的用水体验。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二级阀体21包括缸体213、活动板214和紧定螺母215。缸体213第一端被配置为与中间腔20靠近进口腔1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活动板214套设于缸体213的第二端。缸体213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紧定螺母215套设于缸体213第二端且与缸体213螺接,紧定螺母215能够驱使活动板214与中间腔20靠近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也即是说,二级止回阀2与一级阀体1的连接和拆卸是通过旋转紧定螺母215进行,具体地,在进行二级止回阀2的拆卸时,通过旋转紧定螺母215使活动板214与中间腔20靠近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脱离抵接,此时可以将二级止回阀2整体自中间腔20内取出,在安装二级止回阀2时,先将二级止回阀2整体放入中间腔20内,然后将缸体213第一端与中间腔20靠近进口腔1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再旋转紧定螺母215使套设于缸体213第二端的活动板214与中间腔20靠近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此时二级止回阀2与一级阀体1即连接完成,拆卸和连接均简单方便。紧定螺母215与活动板214配合实现二级止回阀2与一级阀体1的连接和拆卸有利于缩小二级止回阀2的尺寸,进而缩小倒流防止器的尺寸,并且,通过旋转紧定螺母215即可完成二级止回阀2与一级阀体1的拆卸和连接从而便于在小空间的中间腔20内进行二级止回阀2的拆卸和安装,使本实施例中的倒流防止器能够适用于小直径的管路中。
可选地,如图5所示,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五密封圈273、第六密封圈274、第七密封圈275和第八密封圈276。第五密封圈273设置于二级阀体21的第一端,二级阀体21与中间腔20的腔壁抵接时,第三密封圈271密封二级阀体21与中间腔20的腔壁之间的间隙。第六密封圈274设置于二级阀体21的第一端,且夹设于二级阀体21与阀座22之间,以密封二级阀体21与阀座22之间的间隙。第七密封圈275设置于活动板214上,活动板214与中间腔20的腔壁抵接时,第五密封圈273密封活动板214与中间腔20的腔壁之间的缝隙。第八密封圈276设置于活动板214上,且夹设于活动板214与二级阀体21之间,用于密封活动板214与二级阀体21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还包括设置于一级阀体1上的第一检测阀3、第二检测阀4和第三检测阀5,第一检测阀3用于检测进口腔10内的液体压力,第二检测阀4用于检测中间腔20内的液体压力,第三检测阀5用于检测出口腔30内的液体压力,第一检测阀3、第二检测阀4和第三检测阀5的检测口均外露于一级阀体1。在倒流防止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检测阀3、第二检测阀4和第三检测阀5的检测口可以连接检测设备,对进口腔10、中间腔20以及出口腔30内的液体压力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倒流防止器运行情况,或对倒流防止器的防倒流性能进行检测。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倒流防止器还包括泄水阀组6,泄水阀组6被配置为出口腔30内液体压力大于进口腔10内液体压力时,泄水阀组6与中间腔20连通,以排出中间腔20内液体,形成空气隔断,阻止下游水进入上游管道。进口腔10内液体压力大于出口腔30内液体压力时,泄水阀组6与中间腔20断开,不影响倒流防止器正常流通液体。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级阀体(1),其内设置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进口腔(10)、中间腔(20)和出口腔(30),所述中间腔(20)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进口腔(10)和所述出口腔(30);
止回阀(2),其设置于所述中间腔(20)内,所述止回阀(2)包括二级阀体(21)、阀座(22)、第一阀芯(23)、第二阀芯(24)、第一弹性件(25)和第二弹性件(26),所述二级阀体(21)的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20)靠近所述进口腔(1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第二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20)靠近所述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所述二级阀体(21)内设置有容纳腔(40),所述容纳腔(40)一端与所述进口腔(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腔(30)连通,所述阀座(2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0)靠近所述进口腔(10)的一端,所述阀座(22)的外壁与所述二级阀体(21)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阀座(22)上设置有连通所述进口腔(10)与所述容纳腔(40)的第一进液口(50),所述二级阀体(21)第一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40)与所述中间腔(20)的第一出液口(60),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中间腔(20)与所述容纳腔(40)的第二进液口(70),所述二级阀体(21)内设置有中间隔板(211),所述中间隔板(211)位于所述第一出液口(60)与所述第二进液口(70)之间,第一阀芯(23)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0)内位于所述中间隔板(211)靠近所述进口腔(10)的一侧,第二阀芯(24)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腔(40)内位于所述中间隔板(211)靠近出口腔(30)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阀座(22)抵接时,所述第一阀芯(23)封堵所述第一进液口(50),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中间隔板(211)抵接时,所述第二阀芯(24)封堵所述第二进液口(70),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阀座(22)脱离抵接且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中间隔板(211)脱离抵接时,所述进口腔(10)经所述第一进液口(50)、第一出液口(60)和第二进液口(70)与所述出口腔(30)连通,所述第一弹性件(25)用于驱使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阀座(22)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6)用于驱使第二阀芯(24)与所述中间隔板(211)抵接,所述第一阀芯(23)靠近所述第二阀芯(24)的一端设置有抵接杆(231),所述抵接杆(231)用于在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阀座(22)脱离抵接时与所述第二阀芯(24)抵接,以驱使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中间隔板(211)脱离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3)包括:
第一阀板(232),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进液口(50);
第二阀板(233),其固设于所述第一阀板(232)远离所述第一进液口(50)的一侧,所述第一阀板(232)与所述阀座(22)抵接时,所述第二阀板(233)封堵所述第一出液口(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25)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芯(23)抵接,另一端与所述中间隔板(211)抵接;
所述中间隔板(211)上设置有导向轴(212),所述导向轴(212)一端与所述中间隔板(211)固连,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阀芯(24)向靠近所述出口腔(30)的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轴(212)远离所述中间隔板(21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2121),所述第二弹性件(26)套设于所述导向轴(212)上,且一端与第二阀芯(24)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212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21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阀芯(24)包括第三阀板(241)、抵接部(242)和多个连接杆(243),所述抵接部(242)套设于所述导向轴(212)上,所述第三阀板(241)用于封堵所述第二进液口(70),所述连接杆(243)连接所述抵接部(242)与所述第三阀板(241),多个所述连接杆(243)沿所述抵接部(242)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容纳腔(40)位于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中间隔板(211)之间的部分经所述通孔以及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杆(243)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出口腔(3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2)包括:
座体(221),其外壁与所述二级阀体(21)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一密封圈(222),其设置于所述座体(221)靠近所述第一阀芯(23)的一侧,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阀座(22)抵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圈(222)夹设于所述第一阀芯(23)与所述座体(22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211)包括:
隔板本体(2111);
第二密封圈(2112),其设置于所述隔板本体(2111)靠近所述第二阀芯(24)的一侧,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中间隔板(211)抵接时,所述第二密封圈(2112)夹设于所述第二阀芯(24)与所述隔板本体(2111)之间;
第二固定板(2113),其设置于所述隔板本体(2111)靠近所述第二阀芯(24)的一端,用于将所述第二密封圈(2112)压合于所述隔板本体(21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阀体(1)包括主壳体(11)和盖板(12),所述主壳体(11)上设置有连通所述主壳体(11)外部和所述中间腔(20)的检修口(80),所述止回阀(2)能够沿所述检修口(80)整体进出所述中间腔(20),所述盖板(12)用于封堵所述检修口(80),所述盖板(12)与所述主壳体(11)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阀体(21)包括:
缸体(213),其第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中间腔(20)靠近所述进口腔(1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活动板(214),其套设于所述缸体(213)的第二端;
紧定螺母(215),所述缸体(213)第二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紧定螺母(215)套设于所述缸体(213)第二端且与所述缸体(213)螺接,所述紧定螺母(215)能够驱使活动板(214)与所述中间腔(20)靠近所述出口腔(30)的一端的腔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一级阀体(1)上的第一检测阀(3)、第二检测阀(4)和第三检测阀(5),所述第一检测阀(3)用于检测所述进口腔(10)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二检测阀(4)用于检测所述中间腔(20)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三检测阀(5)用于检测所述出口腔(30)内的液体压力,所述第一检测阀(3)、所述第二检测阀(4)和所述第三检测阀(5)的检测口均外露于所述一级阀体(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流防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水阀组(6),所述泄水阀组(6)被配置为所述出口腔(30)内液体压力大于所述进口腔(10)内液体压力时,所述泄水阀组(6)与所述中间腔(20)连通,以排出所述中间腔(20)内液体。
CN202322243448.3U 2023-08-21 2023-08-21 倒流防止器 Active CN220706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3448.3U CN220706499U (zh) 2023-08-21 2023-08-21 倒流防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3448.3U CN220706499U (zh) 2023-08-21 2023-08-21 倒流防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06499U true CN220706499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7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3448.3U Active CN220706499U (zh) 2023-08-21 2023-08-21 倒流防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064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12642U (zh) 新型倒流防止器
EP3907396B1 (en) Fuel filter assembly
CN220706499U (zh) 倒流防止器
CN116877742A (zh) 倒流防止器
CN208204110U (zh) 一种带内置泄压功能的单向阀
CN103836237B (zh) 梭形可调逆止阀
CN217381768U (zh) 一种高安全防回流装置
EP1452652B1 (de) Ventilanordnung für einen Rohrtrenner
CN201221629Y (zh) 一种内置排水式倒流防止器
KR100831714B1 (ko) 동축 이중체크밸브형 유체 역류방지장치
CN105927767A (zh) 一种新型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CN210423829U (zh) 一种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CN201739574U (zh) 直角型倒流防止器
CN209876018U (zh) 一种先导隔膜式减压阀
CN217951325U (zh)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CN216692269U (zh) 一种倒流防止器
CN209540166U (zh) 一种新型自由浮球式零损耗排水器
CN115234688A (zh)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
CN113217703A (zh) 一种阀体用快拆式安全控制机构
CN220792114U (zh) 泄压先导式闸阀
CN217130422U (zh) 水利止回阀
CN218408653U (zh) 一种lng高压轴流式止回阀的密封结构
CN216204338U (zh) 一种防爆裂热水器进水接头
CN220600539U (zh) 防止倒流污染的止回阀
CN114215935A (zh) 一种倒流防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