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6682U - 产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产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6682U
CN220696682U CN202322234836.5U CN202322234836U CN220696682U CN 220696682 U CN220696682 U CN 220696682U CN 202322234836 U CN202322234836 U CN 202322234836U CN 220696682 U CN220696682 U CN 220696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gen
pipe
preheating
conveying pipelin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48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振宇
杨胜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oqi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oqi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oqi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oqi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48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6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6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6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产氢装置,其设置有:一加热装置、一预热装置、一重组装置、一氢气纯化装置、一甲烷化装置、一导热油输送装置。该加热装置、预热装置、重组装置为各自独立设置。其间,以导热油作为热量的传输介质。在该加热装置加热的导热油能够输送到该预热装置、重组装置内,以提供产氢时所需的热能,以及甲烷化时所需的热能。该甲烷化装置与该预热装置结合在一起,使该导热油的热量在对燃料水进行预热工作的同时,能够令该甲烷化装置内的甲烷化触媒进行消除一氧化碳的工作。

Description

产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产氢装置,其以有机燃料做为产制纯氢的原料,其能够在无火焰的情形下产生产制含氢气体所需的热能,并对含氢气体进行纯化、甲烷化以获取到纯氢气体。
背景技术
氢能源载具是使用氢燃料作为动力的载具。这类载具是把氢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或通过在内燃机中燃烧氢气,以产生机械能;或通过在燃料电池中的氧与氢反应来产生电能,以驱动电动机运转。使用氢为能源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有效减少其他石油燃料载具所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目前在运输车辆上已经有使用氢为动力源了。
中国发明专利第I465393号公开了“氢气产生器及其应用”,其由一第一介质所构成。该第一介质包含:一重组区、一氧化区、一预热区、及一氧化碳去除区。该重组区容置重组触媒,供产氢原料在其内进行蒸气重组反应以产生氢气。该氧化区存在氧化触媒,供进行放热氧化反应,以对该第一介质加热。该预热区能够对产氢原料进行预热汽化。该重组区、氧化区与预热区的安置,使得该氧化区进行的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热是供应该预热区及该重组区,以使该产氢原料先于该预热区预热,接着于该重组区进行蒸气重组反应。
该发明专利第I465393号中是以该第一介质作为热传导的介质。则该第一介质的体积大小,也就决定了该重组区、氧化区、预热区的空间大小。同时,也就限定了产氢量的大小。该第一介质可以是铝合金制成,在该第一介质上成型重组区、氧化区、预热区的加工也较复杂,会增加制作成本。且该第一介质的体积也不宜太大,致产氢量不足以构成一个产业所必须的规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采用导热油作为传递热量的介质,使得产氢装置中的加热装置、预热装置、重组装置均为各自独立的型态设置。如此,该产氢装置在设置上,更具弹性。
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能够以增加预热装置、重组装置的数量,来增加产氢量。
为达到以上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加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内设置有一导热油输送管;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多数个加热触媒;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一上多孔板及一下多孔板;该加热触媒设置在该上多孔板与该下多孔板之间;
一空气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气泵;该气泵能够将含氧空气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一燃料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一液泵;该第一液泵能够将燃料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一导热油输送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二液泵;该第二液泵能够将导热油送入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
一预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两端呈封闭状的桶体、及一设置在该桶体内的螺旋状预热管;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以对该预热管加热;
一燃料水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三液泵;该第三液泵能够将燃料水送入各该预热装置的预热管内;
一重组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立式桶身;该立式桶身内设置有:一上封板、一下封板、以及若干数量的直立状管体;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设置在该立式桶身内,令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各直立状管体的上、下端分别贯穿该上封板与下封板,且各该直立状管体内设置有多数个重组触媒;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内,以对各该直立状管体加热;
一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预热装置内的预热管连通,另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
一氢气纯化装置,其为一分子筛装置,其能够将氢气与一氧化碳筛出;
一甲烷化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直线状延伸的管体、及多数个设置在该管体内的甲烷化触媒;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贯穿该预热装置的桶体的中央;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的内部空间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空间之间为互不连通的分隔状;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经该甲烷化装置后,能够去除一氧化碳;
一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
一第二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
一氢气储桶,其储存经过甲烷化的氢气;以及,
一第三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储桶连通。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还设置有:一进气口与一排气管;该进气口设置在该筒状壳体的底部;该排气管设置在筒状壳体的顶端。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空气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空气输入管路,该空气输入管路与该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呈连通状。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燃料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输入管路,该燃料输入管路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之间呈连通状。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还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燃料输入管路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空间;该加热装置的排气管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空间。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导热油输送管包含一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及一中空舱体;该中空舱体设置在该螺旋状管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连通;该中空舱体设置有一导出管,该导出管的末端为一出油口,能够将该中空舱体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外。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加热装置的筒状壳体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形成一环状空间;该双层式壁面设置有一进油口;该导热油输送管与该环状空间之间呈连通状。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导热油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储油桶、一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及一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储油桶、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连通;该第二液泵设置在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上;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连通;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连通;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该储油桶连通。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重组装置的下封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下网状板;该上封板的上方设置有一上网状板;该上网状板与该下网状板能够防止该重组触媒由该直立状管体内脱出。
所述的产氢装置,其中,该燃料水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水输入管路;该燃料水输入管路上更包含设置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为一体构成的封闭式容器;该热交换器设置有一燃料水的输入口、及一燃料水的输出口;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及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皆穿入该热交换器的内部,并穿出到该热交换器的外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装置的剖示图一。
图3为加热装置的剖示图二。
图4为图3的A-A放大剖面图。
图5为预热装置的剖示图一。
图6为预热装置的剖示图二。
图7为图6的B-B剖面放大图。
图8为重组装置的剖面图。
图9为图8的C-C剖面放大图。
图10为热交换器的俯视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增加预热装置与重组装置数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加热装置;11-筒状壳体;12-进气口;13-排气管;14-导热油输送管;141-进油口;142-出油口;143-螺旋状管;144-中空舱体;145-导出管;15-加热触媒;151-上多孔板;152-下多孔板;16-板式热交换器;161-第一空间;162-第二空间;17-环状空间;20-空气输入装置;21-气泵;22-空气输入管路;23-逆止阀;30-燃料输入装置;31-燃料储桶;32-第一液泵;33-燃料输入管路;34-逆止阀;40-导热油输送装置;41-储油桶;42-第二液泵;43-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44-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45-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46-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50-预热装置;51-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511-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1-散热器;5112-却水器;512-第二氢气输送管路;513-第三氢气输送管路;52-桶体;521-进油口;522-出油口;523-环形空间;53-预热管;531-进料口;532-出料口;60-燃料水输入装置;61-燃料水储桶;62-第三液泵;63-燃料水输入管路;631-热交换器;632-输入口;633-输出口;70-重组装置;71-重组触媒;72-立式桶身;721-进油口;722-出油口;73-上封板;731-上网状板;74-下封板;741-下网状板;75-直立状管体;76-封闭空间;77-进料口;771-多孔承板;772-陶瓷球;78-出气口;80-氢气纯化装置;81-回收管路;90-甲烷化装置;91-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2-甲烷化触媒;93-进气口;931-钢丝绒球;94-出气口;941-钢丝绒球;95-氢气储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产氢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加热装置10、一空气输入装置20、一燃料输入装置30、一导热油输送装置40、一预热装置50、一燃料水输入装置60、一重组装置70、一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51、一氢气纯化装置80、一甲烷化装置90、一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一第二氢气输送管路512、一氢气储桶95、一第三氢气输送管路513。其中,该加热装置10能够对导热油加热。该经过加热升温的导热油送入该预热装置50内,以对燃料水做预热的汽化处理。该高温的导热油会进而送入该重组装置70内,使该重组装置70内的重组触媒71能够在高温下,对预热汽化后的燃料水进行分子重组,以产生含有氢气的气体。该氢气纯化装置80可筛出含有氢气99.999%与微量的一氧化碳的气体。该甲烷化装置90能够去除一氧化碳,而产生不含一氧化碳的氢气。
请参阅图2~图4。该加热装置10包含设置有:一筒状壳体11、一进气口12、一能够排出废气的排气管13、及一导热油输送管14。该进气口12设置在该筒状壳体11的底部。该排气管13设置在筒状壳体11的顶端。该导热油输送管14设置在该筒状壳体11的内部。该导热油输送管14设置有一进油口141与一出油口142。该筒状壳体11内部设置有多数个加热触媒15。该加热触媒15可以是白金触媒。该筒状壳体11内部设置有一上多孔板151及一下多孔板152。该加热触媒15设置在该上多孔板151与该下多孔板152之间。
该空气输入装置20包含设置有:一气泵21、一空气输入管路22、及一逆止阀23。该空气输入管路22与该加热装置10的进气口12之间呈连通状。燃料输入装置30包含设置有:一燃料储桶31、一第一液泵32、一燃料输入管路33、及一逆止阀34。该第一液泵32能够将有机燃料(例如:甲醇)送入该加热装置10内。实际操作中,该燃料输入管路33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22之间呈连通状。该第一液泵32动作时,能够将该有机燃料喷入该空气输入管22内,再凭借该气泵21将有机燃料与空气混合而成的含氧燃料,一同送入该加热装置10内。该含氧燃料遇到加热触媒15会产生氧化的放热作用。
该导热油输送装置40,其包含设置有:一储油桶41、一第二液泵42、一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43、一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44、一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45、及一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46。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43的两端分别与该储油桶41、该加热装置10内的导热油输送管14连通。即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43的一端与该加热装置10内的导热油输送管14的进油口141之间呈连通状。该第二液泵42设置在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43上。
请参阅图5~图7。该预热装置50包含设置有:一两端呈封闭状的桶体52、一螺旋状的预热管53。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44的一端与该加热装置10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14的出油口142之间呈连通状,另一端与该桶体52的内部空间之间呈连通状。该预热管53设置有一进料口531与一出料口532。该进料口531与该出料口532分别穿出该桶体52外。该桶体52设置有一进油口521及一出油口522。该进油口521即是与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44连接。
当该加热装置10内的温度到达设定温度时,表示该加热装置10内的导热油输送管14内的导热油温度已达到作业上所需的温度。该第二液泵42即动作,令该加热装置10内导热油输送管14内的导热油沿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44送入该预热装置50的桶体52内,以对该预热管53加热。
该燃料水输入装置60包含设置有:一燃料水储桶61、一第三液泵62、一燃料水输入管路63、及一逆止阀64。该燃料水输入管路63的末端与该预热装置50内的预热管53的进料口531连通。则该预热装置50的桶体52内的导热油对该预热管53加热时,能够令该预热管53内的燃料水汽化。该第三液泵62能够将燃料水(例如:甲醇水溶液)沿该燃料水输入管路63送入该预热装置50内的预热管53内。
请参阅图1、图8、及图9。该重组装置70包含设置:一立式桶身72、一上封板73、一下封板74、以及若干数量的直立状管体75。该上封板73与下封板74设置在该立式桶身72内,令该上封板73与该下封板74之间呈一封闭空间76。各该直立状管体75的上、下端分别贯穿该上封板73与下封板74,且各该直立状管体75内设置有多数个重整触媒71。该重组触媒71可以是铜锌触媒。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45的一端与该预热装置50的桶体52内部连通,另一端与该重组装置70内的该封闭空间76连通。实际操作中,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45的一端与预热装置50的桶体52的出油口522连接,另一端与重组装置的进油口721连接。该封闭空间76内的导热油能够对各直立状管体75加热。该重组装置70的下封板74的下方设置有一下网状板741。该上封板73的上方设置有一上网状板731。该上网状板731与该下网状板741能够防止该重组触媒71由该直立状管体75内脱出。
该重组装置70的立式桶身72设置有:一进油口721、一出油口722、一进料口77、及一出气口78。该出油口722与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46连接。该进料口77的内侧设置有一多孔承板771。该多孔承板771的上方设置了复数陶瓷球772。该汽化后的燃料水在经过各该陶瓷球772后,能够产生均匀分布的作用,而均匀地进入各直立状管体75内,进行分子重组作用。
该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51的一端与该预热装置50内的预热管53的出料口532连接,另一端与该重组装置70的进料口77连接,而能够将汽化后的燃料水送入各直立状管体75内。该汽化后的燃料水在该各直立状管体75内,在高温下,经该重组触媒71的作用进行分子重组,而产生含有氢气与其他气体的混合气体。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46的一端与该重组装置70内的封闭空间76连通,另一端与该储油桶41连通。则温度逐渐下降的导热油,能够沿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46送回该储油桶41内。
该氢气纯化装置80为一分子筛装置(PSA)。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的一端与该重组装置70的各直立状管体75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80连通。该重组装置70所产生的含有氢气的混合气体,能够沿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送至该氢气纯化装置80内。实际操作中,该重组装置70的出气口78与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连接。该氢气纯化装置80能够将混合气体中的氢气与一氧化碳筛出。该氢气纯化装置80作用时所产生的废气,能够经一回收管路81送至该加热装置10内,以能再利用该废气所含的热能。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上可设置有散热器5111与却水器5112。
该甲烷化装置90包含设置有:一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及多数个设置在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内的甲烷化触媒92。甲烷化触媒92可以是稀土氧化铝触媒。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贯穿该预热装置50的桶体52的中央。该甲烷化装置90的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的内部空间,与该桶体52的内部空间之间为互不连通的分隔状,致该桶体52的内部空间形成为一环形空间523。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进气口93及一出气口94。第二氢气输送管路512的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80连通,另一端与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的进气口93连通。该氢气纯化装置80所筛出的氢气与一氧化碳,沿该第二氢气输送管路512送至该甲烷化装置90的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内。在该甲烷化触媒92的作用下,去除一氧化碳气体,产生纯氢气。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513的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90的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的出气口94连接,另一端与该氢气储桶95连通。则该纯氢气能够沿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513输送到该氢气储桶95内储藏。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的进气口93与出气口94的内部各设置有钢丝绒球931、941,以防止该甲烷化触媒92掉出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91外。
本实用新型更包含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16。该板式热交换器16设置有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161、及第二空间162。该燃料输入管路33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16的第一空间161。该排气管13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16的第二空间162。则该排气管13所排出废气的热量能够对燃料产生初步的加热作用。
该加热装置10内的导热油输送管14包含: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143及一中空舱体144。该中空舱体144设置在该螺旋状管143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143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144连通。该中空舱体144设置有一导出管145,能够将该中空舱体144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10外。该导出管145的末端即为该出油口142。该加热装置10的筒状壳体11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之间即形成一环状空间17。该进油口141即与该环状空间17之间呈连通状。该导热油输送管14的螺旋状管143与该双层式周壁的环状空间17之间呈连通状。该进气口12设置在该筒状壳体11的底部,则大部分的含氧燃料在该筒状壳体11下半部空间内即产生氧化的放热作用,使该筒状壳体11的下半部的温度较高。该双层式壁面设计,主要是使尚未进入该筒状壳体11内的相对低温的导热油,能够略微降低该筒状壳体11下半部的温度。
请参阅图1及图10。该燃料水输入管路63上更包含设置有一热交换器631。该热交换器631为一体构成的环状容器。该热交换器631设置一燃料水的输入口632、及一有机燃料水的输出口633。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511及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513皆穿入并穿出该热交换器631的内部,以对该燃料水进行初步的加热,同时降低含氢气体与纯氢气体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10、预热装置50、甲烷化装置90、重组装置70皆为各自独立的型态设置。其间,以导热油作为热量的传输介质,使设备的配置更具有弹性与可扩充性。请参阅图11。本实用新型可运用扩充该预热装置50、甲烷化装置90、与重组装置70的数量,以增加产氢量。例如:将该预热装置50、该重组装置70、甲烷化装置90的数量改为各三个,则产氢量渐变成为原来的三倍。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产氢装置,其结构精简,且均是以不锈钢材料制成,材料成本低,加工容易,制作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10、预热装置50、重组装置70为各自独立设置,且可借由增加该预热装置50、重组装置70的数量,来提高产氢量。

Claims (10)

1.一种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加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筒状壳体;该筒状壳体内设置有一导热油输送管;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多数个加热触媒;该筒状壳体内部设置有一上多孔板及一下多孔板;该加热触媒设置在该上多孔板与该下多孔板之间;
一空气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气泵;该气泵能够将含氧空气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一燃料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一液泵;该第一液泵能够将燃料送入该加热装置内;
一导热油输送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二液泵;该第二液泵能够将导热油送入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
一预热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两端呈封闭状的桶体、及一设置在该桶体内的螺旋状预热管;该加热装置内的导热油输送管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以对该预热管加热;
一燃料水输入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第三液泵;该第三液泵能够将燃料水送入各该预热装置的预热管内;
一重组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立式桶身;该立式桶身内设置有:一上封板、一下封板、以及若干数量的直立状管体;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设置在该立式桶身内,令该上封板与该下封板之间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各直立状管体的上、下端分别贯穿该上封板与下封板,且各该直立状管体内设置有多数个重组触媒;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的导热油能够被推送到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内,以对各该直立状管体加热;
一预热后燃料水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预热装置内的预热管连通,另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
一氢气纯化装置,其为一分子筛装置,其能够将氢气与一氧化碳筛出;
一甲烷化装置,其包含设置有:一直线状延伸的管体、及多数个设置在该管体内的甲烷化触媒;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贯穿该预热装置的桶体的中央;该直线状延伸的管体的内部空间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空间之间为互不连通的分隔状;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经该甲烷化装置后,能够去除一氧化碳;
一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重组装置的各直立状管体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
一第二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氢气纯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
一氢气储桶,其储存经过甲烷化的氢气;以及,
一第三氢气输送管路,其一端与该甲烷化装置连通,另一端与该氢气储桶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还设置有:一进气口与一排气管;该进气口设置在该筒状壳体的底部;该排气管设置在筒状壳体的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气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空气输入管路,该空气输入管路与该加热装置的进气口之间呈连通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燃料输入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输入管路,该燃料输入管路的末端与该空气输入管路之间呈连通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一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设置有各自独立的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燃料输入管路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一空间;该加热装置的排气管会流经该板式热交换器的第二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油输送管包含一向上攀升的螺旋状管及一中空舱体;该中空舱体设置在该螺旋状管的中央位置;该螺旋状管的末端与该中空舱体连通;该中空舱体设置有一导出管,该导出管的末端为一出油口,能够将该中空舱体内的导热油导出该加热装置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加热装置的筒状壳体的下半部的周壁为双层式壁面;该双层式壁面的内、外层形成一环状空间;该双层式壁面设置有一进油口;该导热油输送管与该环状空间之间呈连通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油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储油桶、一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一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及一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储油桶、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连通;该第二液泵设置在该第一导热油输送管路上;该第二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加热装置内部的导热油输送管、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连通;该第三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预热装置的桶体内部、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连通;该第四导热油输送管路的两端分别与该重组装置的封闭空间、该储油桶连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重组装置的下封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下网状板;该上封板的上方设置有一上网状板;该上网状板与该下网状板能够防止该重组触媒由该直立状管体内脱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燃料水输送装置还设置有:一燃料水输入管路;该燃料水输入管路上更包含设置有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为一体构成的封闭式容器;该热交换器设置有一燃料水的输入口、及一燃料水的输出口;该第一氢气输送管路及该第三氢气输送管路皆穿入该热交换器的内部,并穿出到该热交换器的外部。
CN202322234836.5U 2023-08-18 2023-08-18 产氢装置 Active CN220696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4836.5U CN220696682U (zh) 2023-08-18 2023-08-18 产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4836.5U CN220696682U (zh) 2023-08-18 2023-08-18 产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6682U true CN220696682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51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4836.5U Active CN220696682U (zh) 2023-08-18 2023-08-18 产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6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77082B2 (ja) アンモニア分解装置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水素製造方法
CN214753865U (zh) 一种新型液氨储氢发电系统
CN214990264U (zh) 一种新型液氨裂解发电系统
CN113451615A (zh) 一种液氨裂解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1222975B (zh) 紧凑型重整反应器
CN101208264B (zh) 紧凑型重整反应器
CN112607705B (zh) 一种水蒸气甲烷重整制氢装置及工艺
CN111170273A (zh) 一种基于氨能源船舶的冷热电三联供复合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1137855B (zh) 一种基于液氨载氢-制氢的能量储存及转换系统
CN104445066B (zh) 一种甲烷二氧化碳催化制氢装置及方法
CN1716675A (zh) 重整器和具有该重整器的燃料电池系统
CN210885290U (zh) 一种氨分解装置及系统
CN220696682U (zh) 产氢装置
CN220696683U (zh) 产氢装置的重组装置
CN220707388U (zh) 产氢装置的结合甲烷化装置的预热装置
CN114751374B (zh)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器、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CN213976968U (zh) 一种天然气制氢设备
CN201662066U (zh) 一种利用制氢所生尾气作为热源的催化燃烧器
CN111453697B (zh) 用于sofc的多燃料通用型重整制氢系统及方法
CN113813884A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重整制氢反应器
TWM648023U (zh) 產氫裝置
TWM651444U (zh) 產氫裝置的重組裝置
TWM650433U (zh) 產氫裝置之結合甲烷化裝置的預熱裝置
CN112408323A (zh) 一种天然气制氢设备和方法
CN110803680B (zh) 一种循环回收反应副产物的化学链重整制氢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