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4390U - 一种电子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4390U
CN220694390U CN202322202571.0U CN202322202571U CN220694390U CN 220694390 U CN220694390 U CN 220694390U CN 202322202571 U CN202322202571 U CN 202322202571U CN 220694390 U CN220694390 U CN 220694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ruding
opening
magnet
elliptical
protrud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25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怀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ruit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rui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ruit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ruit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25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94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4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4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Electromagnetic, Magneto- Strictive, And Variable-Resistance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雾化器,内部设置咪头,咪头具有进气孔,咪头上的进气孔的直径介于0.7mm‑0.9mm之间。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可以避免当使用者吸气时咪头触发较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电子雾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器是用来将液体雾化的装置,市面上常用的电子雾化器包括医用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空气压缩式雾化器等。现有的电子雾化器,当使用者吸气时咪头触发较慢,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避免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器当使用者吸气时咪头触发较慢,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内部设置咪头,咪头具有进气孔,咪头上的进气孔的直径介于0.7mm-0.9mm之间。
优选地,咪头上的进气孔的直径为0.8mm。
优选地,外壳内部的上端设置密封硅胶,烟弹的底部和密封硅胶连接,密封硅胶上设置互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外壳上设置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烟弹的底部设置气孔,气孔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间,且气孔和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小孔和第一气流通道的端部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二小孔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端部位置对应且连通。
优选地,密封硅胶下方设置支架,支架靠近密封硅胶的一端设置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下方设置咪头,第一板体上设置两个第三小孔和咪头的进气孔,咪头和咪头的进气孔位置对应。
优选地,第一板体上设置两个第三小孔,两个第三小孔的位置和咪头的进气孔的位置错位设置。
优选地,密封硅胶包括一体连接的椭圆板体和椭圆凸出环,椭圆凸出环位于椭圆板体上,椭圆凸出环在椭圆板体上形成槽体,椭圆环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将椭圆凸出环划分成第一凸出体和第二凸出体,第一凸出体和第二凸出体为拱形形状。
优选地,椭圆凸出环内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在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一豁口的位置,第二磁铁在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二豁口的位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为圆形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一豁口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磁铁和第二豁口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磁铁外部设置第三凸出体,第三凸出体为优弧形状,第一磁铁位于第三凸出体内且第一磁铁的周围和第三凸出体贴合,第二磁铁外部设置第四凸出体,第四凸出体为优弧形状,第二磁铁位于第四凸出体内且第二磁铁的周围和第四凸出体贴合。
优选地,第三凸出体的一端和第一凸出体上靠近第一豁口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一豁口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二凸出体上靠近第一豁口的端部留有间隙,第四凸出体的一端和第二凸出体上靠近第二豁口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豁口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一凸出体上靠近第二豁口的端部留有间隙。
优选地,椭圆板体上还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一凸出体中间的位置,第二电极位于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二凸出体中间的位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设置。
优选地,密封硅胶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电极旁边,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电极旁边,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电极靠近第一豁口的一侧,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电极靠近第二豁口的一侧,两个第三小孔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位置错位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咪头进气孔的直径设置为0.7mm-0.9mm之间,优选0.8mm,而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器内咪头的直径介于1.4mm-1.5mm之间,通过使咪头进气孔的直径设置为现有咪头进气孔直径的一半左右,当使用者通过吸嘴吸气时,咪头进气孔的位置受到的压强增大,相对于现有的咪头更容易触发,使用方便。通过将咪头的进气孔设计为吸气时咪头更容易触发、吹气时避免触发,这样的设计使电子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吸气或者吹气时相对于现有技术体验更好,设计更加人性化,符合多数使用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的密封硅胶位于外壳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中密封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雾化器中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示意图。
图中,1-电子雾化器,11-烟弹,12-外壳,121-密封硅胶,1211-椭圆板体,1212-椭圆凸出环,1251-第一凸出体,1252-第二凸出体,1253-第一豁口,1254-第二豁口,1213-第一磁铁,1214-第二磁铁,1261-第三凸出体,1271-第四凸出体,1215-第一电极,1216-第二电极,1291-第一空隙,122-第一小孔,123-第二小孔,124-第一通道,125-第二通道,126-支架,1262-第一板体,1263-第三小孔,1264-咪头的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与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联通或者两个元件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器1,包括烟弹11和外壳12,烟弹11活动连接在外壳12上,烟弹11的底部镶嵌在外壳12的上端内。烟弹11的上端设置吸嘴(图未示)、下端设置气孔(图未示),外壳12内部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密封硅胶121,烟弹11的底部和外壳12内的密封硅胶121连接。
密封硅胶121包括一体连接的椭圆板体1211和椭圆凸出环1212,椭圆凸出环1212位于椭圆板体1211上,椭圆凸出环1212在椭圆板体1211上形成槽体,椭圆凸出环1212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豁口1253和第二豁口1254,第一豁口1253和第二豁口1254将椭圆凸出环1212划分成第一凸出体1251和第二凸出体1252,第一凸出体1251和第二凸出体1252为拱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豁口1253和第二豁口1254的长度介于1.5mm-2.5mm之间,优选为2mm。
椭圆凸出环1212内设置第一磁铁1213和第二磁铁1214,第一磁铁1213在椭圆凸出环1212内靠近第一豁口1253的位置,第二磁铁1214在椭圆凸出环126内靠近第二豁口1254的位置,第一磁铁1213和第二磁铁1214为圆形磁铁,第一磁铁1213和第一豁口1253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磁铁1214和第二豁口1254之间留有间隙。
第一磁铁1213外部设置第三凸出体1261,第三凸出体1261为优弧形状,第一磁铁1213位于第三凸出体1261内且第一磁铁1213的周围和第三凸出体1261贴合,第三凸出体1261的一端和第一凸出体1261上靠近第一豁口125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一豁口1253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二凸出体1252上靠近第一豁口1253的端部留有间隙。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凸出体1261和第四凸出体1271的弧度角度介于200°-270°之间,优选为230°。
第二磁铁1214外部设置第四凸出体1271,第四凸出体1271为优弧形状,第二磁铁1214位于第四凸出体1271内且第二磁铁1214的周围和第四凸出体1271贴合,第四凸出体1271的一端和第二凸出体1252上靠近第二豁口1254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豁口1253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一凸出体1251上靠近第二豁口1253的端部留有间隙。
椭圆板体1211上还设置第一电极1215和第二电极1216,第一电极1215位于椭圆凸出环1212内靠近第一凸出体1251中间的位置,第二电极1216位于椭圆凸出环1212内靠近第二凸出体1252中间的位置,第一电极1215和第二电极1216相对设置,第一电极1215和第二电极1216之间留有第一空隙1291,当烟弹11和外壳12连接时,烟弹11的底部和密封硅胶121连接,烟弹11底部的气孔和第一空隙1291位置对应。
外壳12上靠近密封硅胶121的第一豁口1253的位置设置第一小孔122,外壳12上靠近密封硅胶121的第二豁口1254的位置设置第二小孔123,第一小孔122和第二小孔123分别贯穿外壳12的内壁和外壁。
请参见图5,第一空隙1291、第三凸出体1261和第一豁口1253之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的端部和外壳12上的第一小孔122位置对应,第一空隙1291和外壳12上的第二小孔123位置对应,第一空隙1291、第四凸出体1271和第二豁口1254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的端部和外壳12上的第二小孔123位置对应。当烟弹11的底部和密封硅胶121连接时,使用者向烟弹11内吹气时,气体从烟弹11的气孔流向第一空隙1291,再同时流向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再通过第一小孔122和第二小孔123流向外壳12外部。
密封硅胶121上设置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125,第一通孔124位于第一电极1215旁边,第二通孔125位于第二电极1216旁边,第一通孔124位于第一电极1215靠近第一豁口1253的一侧,第二通孔125位于第二电极1216靠近第二豁口1254的一侧。
请参阅图4,密封硅胶121下方设置支架126,支架126靠近密封硅胶121的一端设置第一板体1262,第一板体1262为椭圆形,第一板体1262上设置两个第三小孔1263和咪头的进气孔1264,两个第三小孔1263的位置分别和密封硅胶121上第一电极1215和第二电极1216的位置对应,咪头的进气孔1264位于两个第三小孔1263旁边,咪头的进气孔1264的位置和两个第三小孔1263的位置错位设置,密封硅胶121上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125的位置和支架126上两个第三小孔1263的位置错位设置。
支架126下方设置咪头(图未示),咪头位于支架126远离密封硅胶121的面上,咪头和支架126上咪头的进气孔1264位置对应。当使用者向烟弹11吹气时,绝大多数部分气体经过密封硅胶121上方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流向外壳12外部,只有少量气体通过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125流向咪头的进气孔1264,少量气体不会触发咪头,从而避免使用者吹气时触发咪头。吸气时,咪头的进气孔1264及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125由于吸力在电子雾化器内部形成较大压力,压力向上作用在咪头上,触发咪头工作。
现有技术中,咪头进气孔多设于咪头附近的外壳上,咪头进气孔的直径多介于1.4mm-1.5mm之间,无论使用者是吹气或者吸气,气体都会从进气孔大量流经咪头,形成的压力会触发咪头工作,而使用者吹气时咪头被触发则会造成液体雾化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采用设置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方式,将气流分流,无论使用者是吹气或是吸气,仅控制少量气流经过咪头的进气孔;其次采用将咪头进气孔直径缩短至0.7-0.9mm,使得吸气时少量气流经过时产生较大的压强和压力保证能够触发咪头。使用者吹气时,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将绝大部分气体隔绝咪头排出,起到泄压的效果,少量气体流经咪头不会触发,防止使用者吹气造成的液体被雾化浪费;使用者吸气时,电子雾化器内部产生吸力,较小的咪头进气孔能够使少量气体形成较强的向上的拉力可以灵敏触发咪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首先可以防止使用者吹气时,咪头工作造成液体浪费;其次较小的咪头进气孔可以增加压强,提高咪头的敏感度,使用者在吸入时,液体能够高效的雾化;无论是进气还是排气,通过第一气流通道及第二气流通道的配合,可以保证使用者吸入气体更加顺畅,不受咪头进气孔进气量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设备的内部电路板等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电路系统及电路板控制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通过电路板自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子雾化器,内部设置咪头,咪头具有进气孔,其特征在于:咪头上的进气孔的直径介于0.7mm-0.9mm之间;外壳内部的上端设置密封硅胶,烟弹的底部和密封硅胶连接,密封硅胶上设置互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外壳上设置第一小孔和第二小孔,烟弹的底部设置气孔,气孔位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之间,且气孔和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第一小孔和第一气流通道的端部位置对应且连通,第二小孔和第二气流通道的端部位置对应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咪头上的进气孔的直径为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硅胶下方设置支架,支架靠近密封硅胶的一端设置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的下方设置咪头,第一板体上设置两个第三小孔和咪头的进气孔,咪头和咪头的进气孔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板体上设置两个第三小孔,两个第三小孔的位置和咪头的进气孔的位置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硅胶包括一体连接的椭圆板体和椭圆凸出环,椭圆凸出环位于椭圆板体上,椭圆凸出环在椭圆板体上形成槽体,椭圆环的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将椭圆凸出环划分成第一凸出体和第二凸出体,第一凸出体和第二凸出体为拱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椭圆凸出环内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在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一豁口的位置,第二磁铁在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二豁口的位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为圆形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一豁口之间留有间隙,第二磁铁和第二豁口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磁铁外部设置第三凸出体,第三凸出体为优弧形状,第一磁铁位于第三凸出体内且第一磁铁的周围和第三凸出体贴合,第二磁铁外部设置第四凸出体,第四凸出体为优弧形状,第二磁铁位于第四凸出体内且第二磁铁的周围和第四凸出体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第三凸出体的一端和第一凸出体上靠近第一豁口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一豁口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二凸出体上靠近第一豁口的端部留有间隙,第四凸出体的一端和第二凸出体上靠近第二豁口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豁口之间留有间隙且和第一凸出体上靠近第二豁口的端部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椭圆板体上还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位于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一凸出体中间的位置,第二电极位于椭圆凸出环内靠近第二凸出体中间的位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子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密封硅胶上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电极旁边,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电极旁边,第一通孔位于第一电极靠近第一豁口的一侧,第二通孔位于第二电极靠近第二豁口的一侧,两个第三小孔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位置错位设置。
CN202322202571.0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电子雾化器 Active CN220694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2571.0U CN22069439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电子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2571.0U CN22069439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电子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4390U true CN220694390U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5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2571.0U Active CN22069439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电子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94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49565B2 (ja) 電子タバコ
WO2019174399A1 (zh) 具有双腔双气道雾化器的电子烟
JP2021527416A (ja) 電子タバコのアトマイザー及びこの電子タバコ
CN215124368U (zh) 可调气电子烟
CN111011932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6333A1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US20240016211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and atomizer
WO2021036401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160575A1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694390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20211972U (zh) 一种防吹气触发的电子雾化器
CN215024229U (zh) 雾化筒、雾化壳体和雾化器
WO2021248989A1 (zh) 可降低汽雾温度的雾化器
CN218551318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645035U (zh) 一种静音电子烟构造
CN22093677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58176U (zh) 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249216U (zh) 一种导气结构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293021U (zh) 电子雾化器
CN218737229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
CN216453377U (zh) 电子雾化设备的雾化器
CN220109102U (zh) 一种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682041U (zh) 一种进气结构和多气道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270603U (zh) 一种雾化装置以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