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9138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91380U
CN220691380U CN202322194976.4U CN202322194976U CN220691380U CN 220691380 U CN220691380 U CN 220691380U CN 202322194976 U CN202322194976 U CN 202322194976U CN 220691380 U CN220691380 U CN 220691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nection line
sub
touch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94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柾润
朴玉京
徐荣奭
崔愈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91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91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元件层,设置在基底上;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并且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第一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二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电极的面积。显示装置减少触摸传感器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10月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22-0128542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可以被分类为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和电泳显示器等。
通常,感测单元是一类信息输入装置,并且可以设置并用于显示装置中。触摸传感器可以附着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或者可以与显示面板制造成一体。用户可以在观看显示装置的屏幕上显示的图像的同时通过按压或触摸感测单元来输入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通过使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感测连接线的布置图案彼此不同来减少由感测连接线的长度的差异导致的触摸传感器之间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元件层,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封装层,设置在发光元件层上;以及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其中,传感器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第一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二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并且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电极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第一连接线,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线,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传感器电极层具有感测区域和至少部分地围绕感测区域的外围区域,其中,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感测区域中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其中,第一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中的每个与第一触摸电极和第二触摸电极设置在不同层,并且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中的每个与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设置在同一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多个虚设电极,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位于同一层;以及多个第二触摸电极,包括在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二触摸电极组中,其中,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包括第一开口,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的每个第二触摸电极包括第二开口,多个虚设电极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并且多个虚设电极与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叠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开口和围绕第一电极开口的第一接触电极部,第二接触电极包括第二电极开口和围绕第二电极开口的第二接触电极部,并且第一接触电极部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电极部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虚设电极与第一电极开口和第二电极开口中的每个叠置,并且多个虚设电极不与第一接触电极部和第二接触电极部中的每个叠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元件层,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封装层,设置在发光元件层上;以及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其中,传感器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多个第二触摸电极,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第一虚设电极,位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第二虚设电极,位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中,并且具有与第一虚设电极的面积不同的面积,其中,第二虚设电极与接触电极叠置,并被第一虚设电极围绕;第一触摸电极部,围绕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第一虚设电极;第二触摸电极部,围绕其他第一触摸电极中的第一虚设电极;以及第三触摸电极部,围绕第二触摸电极中的第一虚设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具有感测区域和至少部分地围绕感测区域的外围区域,其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连接线,在感测区域中连接到接触电极,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及虚设图案,在感测区域中设置在连接线上,并且虚设图案在第二方向上设置,并且包括岛状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和第三触摸电极部的宽度中的每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第二虚设电极,位于其他第一触摸电极中,并且被第一虚设电极围绕,其中,第一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和第二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彼此相同,并且其中,第一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和第二触摸电极部的宽度大于第三触摸电极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元件层,设置在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封装层,设置在发光元件层上;以及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封装层上,并且具有感测区域和围绕感测区域的外围区域,其中,传感器电极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布置;第一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第二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第一连接线,在感测区域中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线,在感测区域中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其中,第一接触电极的面积与第二接触电极的面积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线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其中,第二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二突出部,并且其中,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突出部的数量大于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突出部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其中,第二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二突出部,其中,第一突出部的数量和第二突出部的数量彼此相同,并且其中,第一突出部中的每个的面积大于第二突出部中的每个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连接线包括:多条第一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多条第二子连接线,从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第三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斜线方向;以及多条第三子连接线,从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在与第三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条第二子连接线和多条第三子连接线彼此交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和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彼此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二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将第一子连接线和第二子连接线彼此连接,其中,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叠置处的第一长度与第三子连接线的长度之和与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和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的长度之间的差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第三接触电极,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三连接线,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并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三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沿着第二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二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将第一子连接线和第二子连接线彼此连接,其中,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的除了第一长度之外的长度与第一连接线的长度之间的差等于:第三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的除了第三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的第二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彼此叠置处的第二长度之外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的除了第一长度之外的长度之间的差,并且其中,第三连接线的长度与第二连接线的长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多个虚设电极,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位于同一层,其中,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到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绕过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具有连接到第二子连接线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的另一端部,其中,第三子连接线包括:第一部分,连接到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连接到第一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第三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交叉的斜线方向;第三部分,连接到第二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四部分,连接到第三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与第三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延伸;以及第五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第四部分的端部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的另一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到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绕过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具有连接到第二子连接线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的另一端部,其中,第三子连接线包括:第一部分,连接到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连接到第一部分的端部,并且围绕多个虚设电极中的与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设置在同一列中的任一个虚设电极的侧面;以及第三部分,朝向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第二部分的端部的一个端部和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的另一端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多个虚设电极包括:第一虚设电极,在第二方向上与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相邻;以及第二虚设电极,设置为在第二方向上与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的第一触摸电极间隔开,且第一虚设电极介于其间,其中,第三子连接线的第一部分与第一虚设电极叠置,其中,第三子连接线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与第二虚设电极叠置,并且其中,第三子连接线的第五部分与第一虚设电极叠置,并且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三子连接线的第一部分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设置在感测区域中的第一虚设线和第二虚设线,其中,第一虚设线包括:第一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对称;第二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一连接线的第二子连接线对称;以及第三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二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与第一连接线的第三子连接线对称,并且其中,第二虚设线包括:第一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连接线对称;第二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一方向上与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连接线对称;以及第三子虚设线,设置为在第二方向的一个方向上与第二连接线的第三子连接线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通过使布置在显示区域中的感测连接线的布置图案彼此不同来减少由感测连接线的长度的差异导致的触摸传感器之间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示出与图2的显示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6是图5的区域B的放大图;
图7是图5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8是图5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9是图5的区域E的放大图;
图10是沿着图6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沿着图7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2是沿着图8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9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C的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D的放大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沿着图14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沿着图15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20的区域F的放大图;
图22是图20的区域G的放大图;
图23是图20的区域H的放大图;
图24是图20的区域I的放大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26是图25的区域J的放大图;
图27是图25的区域K的放大图;
图28是沿着图2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
图32是图31的区域L的放大图;
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31的区域L的放大图;以及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组件。在附图中,示出了各种厚度、长度和角度,虽然所示的布置确实代表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将要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厚度、长度和角度的修改是可行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不必限于所示的特定厚度、长度和角度。
还将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所述层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居间元件。
将理解的是,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区分开,或者用于便于它们的描述和解释。例如,当在说明书中讨论“第一元件”时,所述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或“第三元件”,并且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称呼“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在……上方”、“顶部”和“上表面”是指相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向上方向(即,Z轴方向)。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在……下方”、“底部”和“下表面”是指相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向下方向(即,与Z轴方向相反的方向)。另外,“左”、“右”、“上”、“下”是指在平面图中观察显示面板100时的方向。例如,“左”是指与X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负X轴方向),“右”是指X轴方向(例如,正X轴方向),“上”是指Y轴方向(例如,正Y轴方向),“下”是指与Y轴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负Y轴方向)。
参照图1和图2,显示装置10是显示运动图像或静止图像的装置,并且可以用作各种产品(诸如电视、膝上型计算机、监视器、广告牌和物联网(IOT)装置)以及便携式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智能手表、手表电话、移动通信终端、电子笔记本、电子书、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导航装置和超移动PC(UMPC))的的显示屏。例如,显示装置10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场发射显示器、电泳显示器、电润湿显示器、量子点发光显示器和微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中的任一种。在下文中,作为示例,将主要描述显示装置10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驱动电路200、电路板300和触摸驱动电路400。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主区域MA和从主区域MA的一侧突出的突出区域PA。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区域MA可以在平面图中形成为矩形形状,矩形形状具有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和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边。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短边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边相交的拐角可以是具有预定曲率的圆角或直角。然而,显示装置10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矩形形状,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其他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另外,主区域MA可以形成为平坦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左端和右端的弯曲表面部分。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主区域MA在其上端和下端可以包括弯曲表面部分。当主区域MA包括弯曲表面部分时,弯曲表面部分可以具有恒定曲率或变化曲率。
主区域MA可以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在显示区域DA中形成有像素以显示图像,非显示区域NDA是显示区域DA的外围区域。
像素以及连接到像素的扫描线、数据线和电力线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当主区域MA包括弯曲表面部分时,显示区域DA可以设置在弯曲表面部分上。当显示区域DA设置在弯曲表面部分上时,即使在弯曲表面部分上也可以看到显示面板100的图像。
非显示区域NDA可以是显示区域DA的边界与显示面板100的边缘之间的区域。用于将扫描信号施加到扫描线的驱动器和将数据线与显示驱动电路200彼此连接的连接线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
突出区域PA可以从主区域MA的一侧突出。例如,突出区域PA可以如图1中示出地从主区域MA的下侧突出。突出区域P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小于主区域MA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长度。
突出区域PA可以包括弯曲区域BA和垫(pad,又称为“焊垫”或“焊盘”)区域PDA。垫区域PDA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一侧,并且主区域MA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另一侧。例如,垫区域PDA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下侧,主区域MA可以设置在弯曲区域BA的上侧。例如,弯曲区域BA可以设置在主区域MA与垫区域PDA之间。
显示面板100可以柔性地形成为弯曲、折叠或卷曲。因此,显示面板100可以在弯曲区域BA中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弯曲。当显示面板100在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弯曲时,显示面板100的垫区域PDA的一个表面面向下。因此,垫区域PDA设置在主区域MA下方,并且因此可以与主区域MA叠置。
电连接到显示驱动电路200和电路板300的垫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垫区域PDA中。
显示驱动电路200输出用于驱动显示面板100的信号和电压。例如,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将数据电压供应到数据线。另外,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将电源电压供应到电力线,并且可以将扫描控制信号供应到扫描驱动器。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且以玻璃上芯片(COG)方式、塑料上芯片(COP)方式或超声键合方式在垫区域PDA中安装在显示面板100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垫可以包括电连接到显示驱动电路200的显示垫和电连接到连接线的感测垫。
电路板30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附着到垫上。因此,电路板300的引线可以电连接到垫。电路板30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诸如膜上芯片的柔性膜。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100的稍后将要描述的感测层TSL的感测电极。触摸驱动电路400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感测层TSL的感测电极并测量感测电极的互电容值。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多个驱动脉冲的信号。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根据互电容值来决定用户是否已经执行了触摸以及用户是否已经接近显示装置。用户的触摸指的是用户的手指或诸如笔的物体与显示装置10的设置在感测层TSL上的一个表面直接接触。用户的接近指的是用户的手指或诸如笔的物体悬停在覆盖窗的一个表面上方。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300上。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显示单元DU和感测单元TDU,显示单元DU包括基底SUB和设置在基底SUB上的薄膜晶体管层TFTL、发光元件层EML和薄膜封装层TFEL,感测单元TDU具有感测层TSL。
基底SUB可以由诸如玻璃、石英或聚合物树脂的绝缘材料制成。聚合物树脂的示例可以包括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基化物、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三乙酸纤维素(CAT)、乙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其组合。另外,基底SUB可以包括金属材料。
基底SUB可以是刚性基底或者是可以弯曲、折叠和卷曲的柔性基底。当基底SUB是柔性基底时,基底SUB可以由聚酰亚胺(PI)制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扫描线、数据线、电力线、扫描控制线、将垫和数据线彼此连接的布线线等以及像素中的每个的薄膜晶体管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中。薄膜晶体管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栅电极、半导体层、源电极和漏电极。当扫描驱动器SD如图3中示出地形成在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域NDA中时,扫描驱动器SD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层TFTL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中。例如,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像素中的每个的薄膜晶体管、扫描线、数据线和电力线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扫描控制线和连接线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域NDA中。稍后将提供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详细描述。
发光元件层EML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上。发光元件层EML可以包括像素和限定像素的像素限定膜,每个像素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例如,发光层可以是包括有机材料的有机发光层。在这种情况下,发光层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当通过薄膜晶体管层TFTL的薄膜晶体管将预定电压施加到第一电极时,并且当将阴极电压施加到第二电极时,空穴和电子分别穿过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移动到有机发光层,并且在有机发光层中彼此复合以发光。发光元件层EML的像素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稍后将提供发光元件层EML的详细描述。
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到发光元件层EML中。为此,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
例如,无机膜可以是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另外,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免受诸如灰尘的异物的影响。为此,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有机膜可以由例如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制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两者中。例如,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为覆盖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的发光元件层EML,并且覆盖非显示区域NDA的薄膜晶体管层TFTL。稍后将提供薄膜封装层TFEL的详细描述。
感测层TSL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例如,感测层TSL可以直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由于感测层TSL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因此与包括感测层TSL的单独触摸面板附着到薄膜封装层TFEL上的情况相比,显示装置10的厚度可以减小。
感测层TSL可以包括用于以互电容方式感测用户的触摸的触摸电极以及将垫和触摸电极连接的连接线。如图4中示出的,感测层TSL的感测电极可以设置在与显示区域DA叠置的感测区域TSA中。如图4中示出的,感测层TSL的连接线可以设置为与感测区域TSA部分地叠置。因此,可以使显示装置10的非显示区域NDA最小化,并且因此,可以减小显示装置10的边框区域。稍后将提供其详细描述。
例如,偏振膜可以设置在感测层TSL上。偏振膜可以包括线性偏振片和相位延迟膜(诸如λ/4片(四分之一波片))。在这种情况下,相位延迟膜可以设置在感测层TSL上,并且线性偏振片可以设置在相位延迟膜上。另外,覆盖窗可以设置在偏振膜上。覆盖窗可以通过透明粘合构件(诸如光学透明粘合剂(OCA)膜)附着到偏振膜上。
图3是示出与图2的显示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在图3中,为了便于解释,仅已示出了显示单元DU的像素P、扫描线SL、数据线DL、扫描控制线SCL、扇出线DLL、扫描驱动器SD、显示驱动电路200、显示垫DDP以及感测垫P1和P2。
参照图3,扫描线SL、数据线DL和像素P设置在显示区域DA中。扫描线SL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形成,并且数据线DL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形成。
像素P中的每个可以连接到扫描线SL中的至少一条和数据线DL中的任一条。像素P中的每个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发光元件和电容器,薄膜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开关晶体管。
当通过扫描线SL施加扫描信号时,像素P中的每个可以通过数据线DL接收数据电压。另外,可以根据施加到栅电极的数据电压将驱动电流供应到发光元件以发光。已经主要描述了发光元件是包括阳极电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的有机发光元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例如,发光元件可以被实现为包括阳极电极、量子点发光层和阴极电极的量子点发光元件。作为另外的示例,发光元件可以被实现为包括阳极电极、具有无机半导体的无机发光层和阴极电极的无机发光元件。作为另一示例,发光元件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微型发光元件。
扫描驱动器SD通过多条扫描控制线SCL连接到显示驱动电路200。扫描驱动器SD可以接收显示驱动电路200的扫描控制信号。扫描驱动器SD根据扫描控制信号生成扫描信号,并将扫描信号供应到扫描线SL。
在图3中已经示出了扫描驱动器SD形成在显示区域DA的左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中,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扫描驱动器SD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DA的左外侧和右外侧的非显示区域NDA中。
显示驱动电路200连接到显示垫DDP以接收数字视频数据和时序信号。显示驱动电路200将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模拟正/负数据电压,并且通过扇出线DLL将模拟正/负数据电压供应到数据线DL。另外,显示驱动电路200通过多条扫描控制线SCL生成并供应用于控制扫描驱动器SD的扫描控制信号。
由扫描驱动器SD的扫描信号选择数据电压将要被供应到的像素P,并且数据电压被供应到所选择的像素P。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且以玻璃上芯片(COG)方式、塑料上芯片(COP)方式或超声键合方式安装在基底SUB上,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显示驱动电路200可以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显示面板100可以包括电连接到显示驱动电路200的显示垫DDP以及电连接到感测线的感测垫P1和P2。其中设置有显示垫DDP的显示垫区域DPA可以设置在其中设置有第一感测垫P1的第一感测垫区域PA1与其中设置有第二感测垫P2的第二感测垫区域PA2之间。例如,显示垫区域DPA可以设置在突出区域的一个端部的中心。例如,第一感测垫区域PA1可以设置在突出区域的一个端部的左侧,第二感测垫区域PA2可以设置在突出区域PA的一个端部的右侧。
电路板300可以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附着到显示垫DDP以及感测垫P1和P2上。因此,电路板300的引线可以电连接到显示垫DDP以及感测垫P1和P2。
电路板300可以是柔性印刷电路板、印刷电路板或诸如膜上芯片的柔性膜。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连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感测单元的感测电极。触摸驱动电路400将驱动信号施加到感测电极并测量感测电极的互电容。驱动信号可以是具有多个驱动脉冲的信号。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根据互电容计算输入触摸到的触摸坐标。
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300上。触摸驱动电路400可以形成为集成电路(IC),并且安装在电路板300上。
图4是示出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
在图4中,为了便于解释,已仅示出了触摸电极RE和TE、虚设电极DE、接触电极CE、连接线RL和TL以及触摸垫TP1和TP2。
参照图4,感测单元TDU包括用于感测用户的触摸的感测区域TSA和设置在感测区域TSA周围的感测外围区域TPA。感测区域TSA可以与上面参照图3描述的显示单元DU的显示区域DA叠置,感测外围区域TPA可以与显示单元DU的非显示区域NDA叠置。
触摸电极RE和TE可以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触摸电极RE和TE可以包括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在图4中,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是感测电极,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是驱动电极。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第一触摸电极RE是感测电极并且第二触摸电极TE是驱动电极。
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布置成多行。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彼此电连接。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布置成多列。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彼此电连接。在图4中已经示出了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具有菱形形状,但是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此。
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与第二触摸电极TE电断开,并且可以与第二触摸电极TE间隔开。例如,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设置在同一层并且可以彼此绝缘。第一触摸电极RE中的每个的尺寸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的尺寸可以基本上彼此相同。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虚设电极DE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设置在同一层,并且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电断开。例如,虚设电极DE可以设置为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间隔开,并且虚设电极DE中的每个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电浮置。
虚设电极DE可以设置为被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围绕。由于虚设电极DE,可以减小发光元件层EML(见图2)的第二电极与第一触摸电极RE或第二触摸电极TE之间的寄生电容。当寄生电容减小时,可以增大第一触摸电极RE与第二触摸电极TE之间的互电容被充电的充电速率。
多个接触电极CE可以与设置在每行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中的任一个设置在不同层,并且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每行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例如,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n行的第n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中的每个。例如,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例如,第二接触电极CE2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例如,第三接触电极CE3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三行的第三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第四接触电极CE4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四行的第四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
在平面图中,多个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可以具有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相同的形状。例如,多个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菱形形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平面图中,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可以具有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的形状不同的形状。
例如,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除了菱形形状以外的多边形形状或具有曲线的形状。另外,在图4中已经示出了多个接触电极CE在平面图中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接触电极CE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状。
多个接触电极CE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不同的面积。例如,随着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变得越远离设置在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第一触摸垫TP1和第二触摸垫TP2,接触电极C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增大。
例如,设置为与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电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最大的面积,并且在接触电极CE之中可以是距第一触摸垫TP1和第二触摸垫TP2最远的,设置为与设置在第四行的第四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电连接的第四接触电极CE4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最小的面积,并且在接触电极CE之中可以是距第一触摸垫TP1和第二触摸垫TP2最近的。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具有比第二接触电极CE2的面积大的面积。例如,在平面图中,第二接触电极CE2可以具有比第三接触电极CE3的面积大的面积,并且在平面图中,第三接触电极CE3可以具有比第四接触电极CE4的面积大的面积。
连接线RL和TL可以包括连接到接触电极CE的感测连接线RL和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的驱动连接线TL。
感测连接线RL可以与接触电极CE设置在同一层。感测连接线RL中的每条的一个端部可以电连接到相应的接触电极CE,并且感测连接线RL中的每条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第一触摸垫TP1。感测连接线RL可以从其中设置有第一触摸垫TP1的感测外围区域TPA延伸,并且可以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例如,感测连接线RL可以在感测区域TSA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在感测区域TSA中电连接到接触电极CE。
接触电极CE在感测区域TSA中设置在不同的行和列中,因此,连接到接触电极CE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与设置为相对较远离设置在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第一触摸垫TP1的接触电极CE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与设置为相对较邻近设置在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第一触摸垫TP1的接触电极CE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换句话说,连接到接触电极CE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与接触电极CE在平面图中的面积成比例。
例如,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的长度可以大于连接到第四接触电极CE4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的长度。例如,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例如,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
驱动连接线TL可以与第二触摸电极TE设置在同一层。驱动连接线TL中的每条的一个端部可以电连接到相应的第二触摸电极TE,并且驱动连接线TL中的每条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相应的第二触摸垫TP2。
驱动连接线TL可以从其中设置有第二触摸垫TP2的感测外围区域TPA延伸到感测区域TSA的边缘。驱动连接线TL可以在感测区域TSA的边缘电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
驱动连接线TL中的每条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每列中的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任一个。例如,如图4中示出的,驱动连接线TL可以电连接到彼此电连接的第二触摸电极TE之中的设置在感测区域TSA的下端的第二触摸电极TE。
在感测外围区域TPA中,感测连接线RL和驱动连接线TL可以彼此交叉,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叠置。例如,感测连接线RL和驱动连接线TL设置在不同的层,因此,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绝缘并且彼此叠置。
图5是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参照图5,为了使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在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彼此交叉的交叉区域中彼此绝缘,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BE1彼此连接,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BE2彼此连接。因此,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在交叉区域中彼此电断开或彼此绝缘。此外,第一触摸电极RE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电连接,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电连接。
第一连接部BE1可以具有从第一触摸电极RE延伸的形状,并且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设置在同一层。例如,第一连接部BE1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
第二连接部BE2可以通过接触孔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第二连接部BE2可以具有它们弯曲至少一次的形状。在图5中已经示出了第二连接部BE2类似例如“<”或“>”地弯曲,但是第二连接部BE2的形状不限于此。
另外,由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通过多个第二连接部BE2彼此连接,因此即使第二连接部BE2中的任一个断开,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也可以稳定地彼此连接。在图5中已经示出了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BE2彼此连接,但是第二连接部BE2的数量不限于此。
虚设电极DE可以设置为被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围绕。开口OP可以位于虚设电极DE与第一触摸电极RE或第二触摸电极TE之间。例如,虚设电极DE中的每个可以被开口OP围绕,第一触摸电极RE或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设置为围绕开口OP。
虚设电极DE中的每个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的尺寸。在图5中已经示出了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和虚设电极D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具有菱形形状,但是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和虚设电极DE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此。
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和虚设电极DE位于不同的层。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与位于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位于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设置在不同的层,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中的每个叠置。
此外,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位于第一触摸电极RE和虚设电极DE中的开口OP叠置。
图6是图5的区域B的放大图。
参照图6,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虚设电极DE也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
如图2中示出的,当包括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的感测层TSL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时,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与感测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之间的距离相对接近,因此,会在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与感测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之间形成相对高的寄生电容。由于寄生电容与发光元件层EML的第二电极和感测层TSL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之间的叠置面积成比例,因此期望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每个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以减小寄生电容。
在图6中,为了便于解释,第一触摸电极RE与第二触摸电极TE之间的边界、第二触摸电极TE与第一连接部BE1之间的边界以及第一触摸电极RE与第一连接部BE1之间的边界已由虚线示出。
第一连接部BE1可以设置在沿第一方向(X轴方向)彼此相邻设置的第一触摸电极RE之间。第一连接部BE1可以从第一触摸电极RE中的每个延伸。因此,第一连接部BE1可以在没有单独的接触孔的情况下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
第二连接部BE2可以分别穿过第一接触孔CNT1和第二接触孔CNT2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第二连接部BE2的一个端部可以穿过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任一个。第二连接部BE2的另一端部可以穿过第二接触孔CNT2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中的另一个。
第二连接部BE2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或第二触摸电极TE叠置。另外,第二连接部BE2可以与第一连接部BE1而不是与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
另外,第二连接部BE2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一连接部BE1两者叠置。第二连接部BE2可以与第一连接部BE1设置在不同的层。因此,即使第二连接部BE2与第一连接部BE1叠置,第二连接部BE2也不会与第一连接部BE1短路。
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可以设置为不与子像素R、G和B中的每个叠置。例如,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可以沿着子像素R、G和B中的每个的边缘设置。例如,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可以设置为与限定子像素R、G和B中的每个的像素限定膜叠置。
子像素R、G和B可以包括发射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子像素R、发射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子像素G和发射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子像素B。在图6中已经示出了第一子像素R是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G是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B是蓝色子像素,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图6中已经示出了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和第三子像素B在平面图中具有六边形形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一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G和第三子像素B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除了六边形形状之外的多边形形状、圆形形状或椭圆形形状。
另外,在图6中已经示出了第一子像素R的尺寸、第二子像素G的尺寸和第三子像素B的尺寸基本上彼此相同,但是子像素R、G和B的尺寸不限于此。例如,第三子像素B的尺寸可以是最大的,第二子像素G的尺寸可以是最小的。另外,第一子像素R的尺寸和第三子像素B的尺寸可以基本上彼此相同,第二子像素G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子像素R的尺寸和第三子像素B的尺寸中的每个。
在图6中已经示出了像素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R、两个第二子像素G和一个第三子像素B,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像素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R、一个第二子像素G和一个第三子像素B。
根据图6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因此,子像素R、G和B可以不与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叠置。
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从子像素R、G和B输出的光被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阻挡而发生的光的亮度的降低。
图7是图5的区域C的放大图。图8是图5的区域D的放大图。
参照图7和图8,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设置在不同的层,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虚设电极DE叠置。
由于连接到第一感测连接线RL1的第一接触电极CE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大于连接到第二感测连接线RL2的第二接触电极CE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因此电连接到位于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的面积可以大于与位于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在厚度方向上叠置的第二接触电极CE2的面积。因此,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的第一触摸电极RE的电阻可以低于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CE2的第一触摸电极RE的电阻。
另外,第一接触电极CE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和第二接触电极CE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中的每个可以小于第一触摸电极RE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并且可以大于开口OP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和虚设电极DE在平面图中的面积中的每个。
在图7和图8中已经示出了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中心和第二接触电极CE2的中心中的每个设置为与第一触摸电极RE的中心和虚设电极DE的中心重合,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中心和第二接触电极CE2的中心中的每个可以设置为不与第一触摸电极RE的中心和虚设电极DE的中心重合。
参照图7,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穿过第三接触孔CNT3和第四接触孔CNT4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一个端部可以穿过第三接触孔CNT3连接到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接触电极CE1叠置的第一触摸电极RE,并且第一接触电极CE1的另一端部可以穿过第四接触孔CNT4连接到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接触电极CE1叠置的第一触摸电极RE。
图7已经示出了第三接触孔CNT3和第四接触孔CNT4分别部分地位于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一侧和另一侧(例如,相对侧)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三接触孔CNT3和第四接触孔CNT4可以遍及其中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一触摸电极RE彼此叠置的整个区域设置。
参照图8,与上面参照图7描述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类似,第二接触电极CE2可以穿过第五接触孔CNT5和第六接触孔CNT6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例如,第二接触电极CE2的一个端部可以穿过第五接触孔CNT5连接到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接触电极CE2叠置的第一触摸电极RE,并且第二接触电极CE2的另一端部可以穿过第六接触孔CNT6连接到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二接触电极CE2叠置的第一触摸电极RE。
在图8中已经示出了第五接触孔CNT5和第六接触孔CNT6分别部分地设置在第二接触电极CE2的一侧和另一侧(例如,相对侧)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第五接触孔CNT5和第六接触孔CNT6可以遍及其中第二接触电极CE2和第一触摸电极RE彼此叠置的整个区域设置。
与上面参照图6描述的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第一连接部BE1和第二连接部BE2类似,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
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因此子像素R、G和B可以不与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叠置。因此,如上所述,可以防止由于从子像素R、G和B输出的光被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阻挡而发生的光的亮度的降低。
图9是图5的区域E的放大图。
参照图9,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一个端部,并且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具有从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一个端部沿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形状。
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或第二触摸电极TE部分地叠置。如图9中示出的,连接到设置在第一行中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行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设置在第二行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例如,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叠置。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感测连接线RL1连接到位于设置在第一行中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的侧表面上的端部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时,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叠置。
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与第一感测连接线RL1设置在同一层。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由稍后将要描述的图10中示出的第一感测导电层171形成。
与第一接触电极CE1类似,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因此子像素R、G和B可以不与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叠置。因此,如上所述,可以防止由于从子像素R、G和B输出的光被第一感测连接线RL1阻挡而发生的光的亮度的降低。
已经基于第一感测连接线RL1提供了描述,但是上述内容可以基本上同样地适用于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CE2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
图10是沿着图6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1是沿着图7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12是沿着图8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13是沿着图9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在图11至图13中,为了便于解释,已经省略了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下方的层,并且省略的层的描述可以基本上等同地适用于下面参照图10将要描述的内容。
参照图10,薄膜晶体管层TFTL设置在基底SUB上。薄膜晶体管层TFTL包括缓冲层BF、半导体层ACT、第一绝缘层IL1、第一导电层110、第二绝缘层IL2、第二导电层120和第三绝缘层IL3。上述层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单层膜,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包括多个膜的堆叠膜。另外,另一层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层之间。
缓冲层BF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缓冲层BF可以设置在基底SUB上,以保护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元件层EML的发光层152免受可能渗透通过基底SUB(基底SUB易受湿气渗透)的湿气的影响。
缓冲层BF可以包括可以交替堆叠的多个无机膜。例如,缓冲层BF可以形成为其中交替堆叠有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和氧化铝层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无机膜的多层膜。另外,可以省略缓冲层BF。
半导体层ACT可以设置在缓冲层BF上。半导体层ACT可以形成像素的多个晶体管的沟道。半导体层ACT可以包括多晶硅。多晶硅可以通过使非晶硅结晶来形成。
当半导体层ACT由多晶硅制成时,半导体层ACT可以通过离子掺杂而具有导电性。因此,在多个晶体管中,半导体层ACT可以包括源区和漏区以及沟道区。源区和漏区可以连接到每个沟道区的两侧。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层ACT也可以包括单晶硅、低温多晶硅、非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可以包括例如含有铟、锌、镓、锡、钛、铝、铪(Hf)、锆(Zr)、镁(Mg)等的二元化合物(ABx)、三元化合物(ABxCy)或四元化合物(ABxCyDz)。另外,半导体层ACT可以包括ITZO(含有铟、锡和钛的氧化物)或IGZO(含有铟、镓和锡的氧化物)。
第一绝缘层IL1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ACT上。第一绝缘层IL1可以基本上设置在基底SUB的整个表面之上。第一绝缘层IL1可以是具有栅极绝缘功能的栅极绝缘膜。第一绝缘层IL1可以包括例如硅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例如,第一绝缘层IL1可以包括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钽、氧化铪、氧化锆、氧化钛等。第一绝缘层IL1可以是单层膜或包括由不同材料制成的堆叠膜的多层膜。
第一导电层110设置在第一绝缘层IL1上。第一导电层110可以包括例如钼(Mo)、铝(Al)、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钨(W)和铜(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金属。第一导电层110可以是单层膜或多层膜。第一导电层110可以包括晶体管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器的第一电极。
第二绝缘层IL2设置在第一导电层110上。第二绝缘层IL2可以基本上设置在基底SUB的整个表面之上。第二绝缘层IL2用于使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彼此绝缘。
第二绝缘层IL2可以是层间绝缘膜。第二绝缘层IL2可以包括与上述第一绝缘层IL1相同的材料,或者包括选自作为第一绝缘层IL1的材料例示的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
第二导电层120设置在第二绝缘层IL2上。第二导电层120可以包括例如铝(Al)、钼(Mo)、铂(Pt)、钯(Pd)、银(Ag)、镁(Mg)、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钙(Ca)、钛(Ti)、钽(Ta)、钨(W)和铜(Cu)中的一种或更多种金属。第二导电层120可以是单层膜或多层膜。例如,第二导电层120可以形成为Ti/Al/Ti、Mo/Al/Mo、Mo/AlGe/Mo、Ti/Cu等的堆叠结构。
第二导电层120可以包括上述数据线、源电极121和漏电极122。源电极121和漏电极122可以通过穿透第二绝缘层IL2和第一绝缘层IL1的接触孔分别连接到半导体层ACT的源区和漏区。
第三绝缘层IL3可以覆盖第二导电层120,并且可以设置在第二导电层120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三绝缘层IL3可以是过孔层。第三绝缘层IL3可以包括诸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或苯并环丁烯(BCB)树脂的有机绝缘材料。
发光元件层EML设置在薄膜晶体管层TFTL上。发光元件层EML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层151、发光层152、第二电极层153和像素限定膜140。例如,发光元件层EML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IL3上。
子像素中的每个指的是其中顺序地堆叠有第一电极层151、发光层152和第二电极层153的区域。另外,在子像素中的每个中,来自第一电极层151的空穴和来自第二电极层153的电子在发光层152中彼此复合以发光。在图10中已经主要地示出了第一子像素R,但是第二子像素G(见图6)和第三子像素B(见图6)也可以具有与图10中示出的第一子像素R的构造基本上相同的构造。
第一电极层151可以设置在第三绝缘层IL3上。第一电极层151可以具有包括反射材料层和具有高逸出功的材料层的叠层膜结构,具有高逸出功的材料层可以包括例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和/或氧化铟(In2O3)。反射材料层可以包括例如银(Ag)、镁(Mg)、铝(Al)、铂(Pt)、钯(Pd)、金(Au)、镍(Ni)、钕(Nd)、铱(Ir)、铬(Cr)、锂(Li)、钙(Ca)或其混合物。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具有高逸出功的材料层可以设置在反射材料层上方的层处,以设置为靠近发光层152。第一电极层151可以具有例如ITO/Mg、ITO/MgF2、ITO/Ag和ITO/Ag/ITO的多层结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子像素的阳极电极可以由第一电极层151形成。图10已经示出了阳极电极穿过穿透第三绝缘层IL3的接触孔连接到漏电极122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阳极电极也可以穿过穿透第三绝缘层IL3的接触孔连接到源电极121。
像素限定膜14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51上。像素限定膜140可以设置为分隔第一电极层151以限定子像素的区域(例如,发射区域)。像素限定膜140可以包括暴露第一电极层151的开口。例如,像素限定膜140可以形成为覆盖第一电极层151的边缘。开口可以限定子像素中的每个的发射区域。
像素限定膜140可以包括无机绝缘材料(诸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铪、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钽或氧化锌)或有机绝缘材料(诸如聚丙烯酸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苯醚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或苯并环丁烯(BCB)树脂)。像素限定膜140可以是单层膜或包括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堆叠膜的多层膜。
发光层152可以设置在像素限定膜140的开口中。发光层152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以发射预定颜色的光。例如,发光层152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有机材料层和电子传输层。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子像素R的发光层152可以发射红光,第二子像素G(见图6)的发光层152可以发射绿光,第三子像素B(见图6)的发光层152可以发射蓝光。
第二电极层153可以设置在发光层152和像素限定膜140上。阴极电极可以由第二电极层153形成。阴极电极可以遍及整个显示区域DA设置。第二电极层153可以包括具有小逸出功的材料层(诸如Li、Ca、LiF、Al、Mg、Ag、Pt、Pd、Ni、Au、Nd、Ir、Cr、BaF、Ba或其化合物或混合物(例如,Ag和Mg的混合物等)),或者具有诸如LiF/Ca或LiF/Al的多层结构。第二电极层153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具有小逸出功的材料层上的透明金属氧化物层。盖层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层153上。
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设置在发光元件层EML上。薄膜封装层TFEL设置在第二电极层153上。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机膜,以防止氧或湿气渗透到发光层152和第二电极层153中的每个中。
另外,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以保护发光元件层EML免受诸如灰尘的异物的影响。例如,薄膜封装层TFEL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二电极层153上的第一无机膜、设置在第一无机膜上的有机膜和设置在有机膜上的第二无机膜。
第一无机膜和第二无机膜可以形成为氮化硅层、氮氧化硅层、氧化硅层、氧化钛层或氧化铝层,但不限于此。
有机膜可以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制成,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10至图13,感测层TSL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膜可以附加地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与感测层TSL之间。
感测层TSL可以包括第一感测导电层171、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和第二感测绝缘层TIL2。
上述层中的每个可以形成为单层膜,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包括多个膜的叠层膜。另外,另外的层可以设置在相应的层之间。
第一感测导电层171可以包括例如钼、钛、铜、铝或其合金。第一感测导电层171可以包括上面描述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第二接触电极CE2、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和第二连接部BE2。
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导电层171上。
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使第一感测导电层171与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彼此绝缘。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可以包括有机膜和/或无机膜。
有机膜可以包括例如聚丙烯酸酯类树脂、甲基丙烯酸酯类树脂、聚异戊二烯类树脂、乙烯基类树脂、环氧类脂、氨基甲酸乙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有机硅(silicone)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和亚苯醚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无机膜可以包括例如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上。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可以包括与上面描述的第一感测导电层171相同的材料,或者包括选自作为第一感测导电层171的材料例示的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可以包括上面描述的第一触摸电极RE、第二触摸电极TE和虚设电极DE。
第二感测绝缘层TIL2可以设置在第二感测导电层172上。第二感测绝缘层TIL2可以用于使由第一感测导电层171和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形成的台阶平坦化。第二感测绝缘层TIL2可以包括与上面描述的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相同的材料,或者包括选自作为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材料例示的材料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材料。
参照图10,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穿过穿透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第一接触孔CNT1连接到第二连接部BE2。因此,在图5中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触摸电极TE可以通过第二连接部BE2彼此连接。
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触摸电极RE和虚设电极DE可以在同一层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例如,第一触摸电极RE和虚设电极DE可以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上,并且可以设置为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彼此间隔开。
第一接触电极CE1可以穿过穿透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第三接触孔CNT3和第四接触孔CNT4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在第一触摸电极RE与第一接触电极CE1之间。
与第一接触电极CE1类似,第二接触电极CE2可以穿过穿透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第五接触孔CNT5和第六接触孔CNT6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在第二接触电极CE2与第一触摸电极RE之间。
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具有比虚设电极DE的面积大的面积,因此,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整个虚设电极DE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其间。
在图11和图12中已经示出了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在厚度方向上与整个虚设电极DE叠置,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中的每个可以与虚设电极DE的至少一部分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其间。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电极CE1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电极CE2的面积,因此,第一接触电极CE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1可以大于第二接触电极CE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2。因此,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上的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的第一接触电极CE1的面积可以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上的第一触摸电极RE叠置的第二接触电极CE2的面积。
参照图13,如上所述,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与第一接触电极CE1设置在同一层,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的端部。例如,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与第一接触电极CE1一体形成,并且可以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
在图13中已经示出了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彼此一体地形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由单独的材料制成。
从第一接触电极CE1的端部延伸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其间。例如,第一感测连接线RL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同第一感测连接线RL1设置在不同层的第一触摸电极RE和第二触摸电极TE叠置。
根据图1至图13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感测连接线RL中的每条连接到接触电极CE中的相应接触电极CE的一个端部,并且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因此,减小了用于在感测外围区域TPA中设置感测连接线RL的空间,使得可以使显示装置10的边框区域最小化。
另外,通过使连接到具有不同长度且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的一个端部的接触电极CE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彼此不同,可以减小由于感测连接线RL之间的长度的差异而导致的第一触摸电极RE之间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例如,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并且因此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电阻。因此,感测连接线RL之间的电阻差可以通过接触电极CE与感测连接线RL和第一触摸电极RE接触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来补偿或抵消。通过如上所述地补偿或抵消电阻差,可以减小在连接到接触电极CE的第一触摸电极RE中生成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使得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的触摸灵敏度可以保持恒定。
在下文中,将描述显示装置的一些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或简化其重复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与上述内容不同的内容。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C的放大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图5的区域D的放大图。
参照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与图7和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接触电极CE1_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_1分别包括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
第一接触电极CE1_1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围绕第一电极开口EOP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第二接触电极CE2_1可以包括第二电极开口EOP2和围绕第二电极开口EOP2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
例如,与图7和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类似,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并且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不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
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分别连接到第一感测连接线RL1的一个端部和第二感测连接线RL2的一个端部。
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可以穿过第三接触孔CNT3_1和第四接触孔CNT4_1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_1,第二接触电极CE2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穿过第五接触孔CNT5_1和第六接触孔CNT6_1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_1。
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电极开口EOP1可以是在其中从第一接触电极CE1_1去除了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部分的区域,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第二电极开口EOP2可以是在其中从第二接触电极CE2_1去除了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部分的区域。例如,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第二电极开口EOP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分别穿透第一接触电极CE1和第二接触电极CE2,并在厚度方向上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具有菱形形状,但是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此。
包括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大于包括第二电极开口EOP2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第二接触电极CE2_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例如,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彼此相同,因此,围绕第一电极开口EOP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总面积可以大于围绕第二电极开口EOP2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总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彼此相同,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电极开口EOP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电极开口EOP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因此,可以增大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总面积与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总面积之间的差。
连接到第一感测连接线RL1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大于连接到第二感测连接线RL2的第二接触电极CE2_1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因此,在厚度方向上与位于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面积可以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与位于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的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面积。
图16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图14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17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沿着图15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进一步参照图16和图17以及图14和图15,在本实施例中,与图11和图12中示出的实施例不同,从剖视图来看,第一接触电极CE1_1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可以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第一电极开口EOP1介于其间,并且从剖视图来看,第二接触电极CE2_1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且第二电极开口EOP2介于其间。另外,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
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可以穿过穿透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第三接触孔CNT3_1和第四接触孔CNT4_1电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_1,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穿过穿透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的第五接触孔CNT5_1和第六接触孔CNT6_1电连接到第一触摸电极RE_1。
如上所述,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面积大于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面积,因此,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3可以大于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W4。因此,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面积可以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面积。
另外,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中的每个可以不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例如,从剖视图来看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且第一电极开口EOP1介于其间的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从剖视图来看设置为彼此间隔开且第二电极开口EOP2介于其间的第二接触电极部EP2中的每个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1叠置,并且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在图16和图17中已经示出了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与围绕虚设电极DE_1的开口OP_1具有相同的面积,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的尺寸减小时,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面积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面积增大,因此,第一接触电极部EP1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例如,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面积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面积分别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朝向第一电极开口EOP1和第二电极开口EOP2扩展,因此,第一接触电极部EP1的一部分和第二接触电极部EP2的一部分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虚设电极DE_1叠置。
根据图14至图17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使接触电极部EP的总面积彼此不同,可以减小由于感测连接线RL之间的长度的差异导致的第一触摸电极RE_1之间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包括在感测单元TDU_2中的组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18,本实施例(包括虚设电极DE_2)与图4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接触电极CE_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的尺寸彼此相同,并且连接到接触电极CE_2的一个端部的多条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彼此不同。
例如,如图18中示出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2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2,第二接触电极CE2_2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2,第三接触电极CE3_2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三行的第三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2,第四接触电极CE4_2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四行的第四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2,接触电极CE_2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彼此相同。
连接到接触电极CE_2的感测连接线RL_2可以与接触电极CE_2设置在同一层,感测连接线RL_2的一个端部可以电连接到接触电极CE_2,并且感测连接线RL_2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位于第一触摸垫区域TPA1中的第一触摸垫TP1。
在感测连接线RL_2中的一些中,位于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和位于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例如,位于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2的宽度可以大于位于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2的宽度。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位于感测区域TSA和感测外围区域TP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可以彼此相同。
连接到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远离触摸垫区域TPA1和TPA2的接触电极CE_2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长度可以大于连接到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较邻近触摸垫区域TPA1和TPA2的接触电极CE_2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长度。
位于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可以彼此不同。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可以包括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宽度和第三方向(Z轴方向)上的宽度两者。例如,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_2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2的宽度可以大于连接到第四接触电极CE4_2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2的宽度。例如,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2的宽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2的宽度。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2的宽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2的宽度,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2的宽度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2的宽度。换句话说,均连接到接触电极CE_2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2的宽度可以与感测连接线RL_2的长度成比例。
驱动连接线TL_2可以与第二触摸电极TE_2设置在同一层,驱动连接线TL_2的一个端部可以电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_2,驱动连接线TL_2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触摸垫TP2。
驱动连接线TL_2可以从其中设置有第二触摸垫TP2的感测外围区域TPA延伸到感测区域TSA的边缘,并且可以在感测区域TSA的边缘电连接到第二触摸电极TE_2。与感测连接线RL_2不同,驱动连接线TL_2的宽度中的所有宽度可以彼此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均连接到在感测区域TSA中具有彼此相同的面积的接触电极CE_2、并且具有随着长度增加而增加的线宽的感测连接线RL_2,可以补偿或抵消由于长度的差异而导致的感测连接线RL_2之间的电阻差。因此,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2的触摸灵敏度可以保持基本上恒定。
图19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具体地,图1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包括在感测单元TDU_3中的组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19,本实施例与图18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到接触电极CE_3的感测连接线RL_3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还包括从感测连接线RL_3突出的多个突出部DP。
例如,如图19中示出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3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第二接触电极CE2_3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第三接触电极CE3_3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三行的第三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第四接触电极CE4_3可以电连接到设置在第四行的第四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接触电极CE_3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彼此相同。
位于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的宽度可以彼此相同,位于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可以包括分别从感测连接线RL_3突出的多个突出部DP。
多个突出部DP可以从感测连接线RL_3朝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突出,并且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第一触摸电极RE_3和第二触摸电极TE_3的菱形形状相同的菱形形状。然而,突出部DP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限于此,并且突出部DP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3和第二触摸电极TE_3在平面图中的形状不同。例如,突出部DP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
从感测连接线RL_3突出的多个突出部DP可以设置为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彼此间隔开,并且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3和虚设电极DE_3叠置。例如,从与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3的一个端部连接且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3突出的多个第一突出部DP1可以设置为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彼此间隔开。作为示例,多个第一突出部DP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和虚设电极DE_3叠置。
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中的每条中包括的突出部DP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和面积可以彼此相同,并且感测连接线RL_3中的每条中包括的突出部DP的数量可以彼此不同。例如,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_3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3中包括的第一突出部DP1的数量可以大于连接到第四接触电极CE4_3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3中包括的第四突出部DP4的数量。
例如,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3中包括的第一突出部DP1的数量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3中包括的第二突出部DP2的数量。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3中包括的第二突出部DP2的数量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3中包括的第三突出部DP3的数量,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3中包括的第三突出部DP3的数量可以大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3中包括的第四突出部DP4的数量。换句话说,各自连接到接触电极CE_3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中的每条中包括的突出部DP的数量可以与感测连接线RL_3的长度成比例。
在图19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中包括的突出部DP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和面积彼此相同,并且各条感测连接线RL_3中包括的突出部DP的数量彼此不同,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突出部DP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可以彼此相同,并且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感测连接线RL_3中包括的突出部DP的数量可以彼此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各条感测连接线RL_3中包括的突出部DP的面积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3中包括的第一突出部DP1和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3中包括的第四突出部DP4在平面图中的形状和数量在整个第一突出部DP1和第四突出部DP4中可以是相同的,并且第一突出部DP1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大于第四突出部DP4中的每个在平面图中的面积。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各自连接到在感测区域TSA中具有相同面积的接触电极CE_3、并且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数量或不同的面积的突出部DP的感测连接线RL_3,可以补偿或抵消由于长度的差异导致的感测连接线RL_3之间的电阻差。因此,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3的触摸灵敏度可以保持基本上恒定。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与图2的感测单元相关的组件的平面图。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20的区域F的放大图。图22是图20的区域G的放大图。图23是图20的区域H的放大图。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20的区域I的放大图。具体地,图2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感测单元TDU_4中包括的组件的平面图,图21至图24是示出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各种形式的感测连接线RL_4的图。
参照图20,本实施例与图19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接触电极CE_4的一个端部连接并从该端部延伸的感测连接线RL_4的布置形式彼此不同。
例如,与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4的一个端部连接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4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例如,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4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4和虚设电极DE_4叠置。
进一步参照图21和图22以及图20,与设置在第二行的第二列中的第二接触电极CE2_4的一个端部连接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4可以包括在感测区域TSA中具有不同布置形式的第一子连接线RL2_4a和第二子连接线RL2_4b。
如图21中示出的,第一子连接线RL2_4a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2_4a_1、第二部分RL2_4a_2、第三部分RL2_4a_3和第四部分RL2_4a_4,第一部分RL2_4a_1连接到稍后将要描述的第二子连接线RL2_4b(见图22),第二部分RL2_4a_2从第一部分RL2_4a_1的端部延伸,第三部分RL2_4a_3从第二部分RL2_4a_2的端部延伸,第四部分RL2_4a_4从第三部分RL2_4a_3的端部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CE2_4。
例如,第一部分RL2_4a_1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4叠置。例如,第一部分RL2_4a_1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子连接线RL2_4b,第一部分RL2_4a_1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部分RL2_4a_2。
第二部分RL2_4a_2可以从第一部分RL2_4a_1的端部沿着与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交叉的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例如,第二部分RL2_4a_2可以沿着虚设电极DE_4的沿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的一侧设置。
第三部分RL2_4a_3可以从第二部分RL2_4a_2的端部延伸,并且可以沿着与第一斜线方向DR1交叉的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例如,第三部分RL2_4a_3可以沿着虚设电极DE_4的另一侧设置,虚设电极DE_4的另一侧从虚设电极DE_4的设置有第二部分RL2_4a_2的一侧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
第四部分RL2_4a_4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4叠置。第四部分RL2_4a_4的一个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三部分RL2_4a_3,第四部分RL2_4a_4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一接触电极CE1_4。
如图20和图22中示出的,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4的第二子连接线RL2_4b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2_4b_1和第二部分RL2_4b_2。第一部分RL2_4b_1可以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其相邻设置的任一条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4的第二子连接线RL2_4b,第二部分RL2_4b_2可以从第一部分RL2_4b_1的端部延伸,并且可以连接到上述第一子连接线RL2_4a。
例如,第一部分RL2_4b_1可以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其相邻设置的任一条第二子连接线RL2_4b的第二部分RL2_4b_2的端部沿着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例如,第一部分RL2_4b_1可以沿着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沿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的一侧设置。
第二部分RL2_4b_2可以从第一部分RL2_4b_1的端部延伸,并且可以在第二斜线方向DR2上延伸。例如,第二部分RL2_4b_2可以沿着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另一侧设置,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另一侧从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设置有第一部分RL2_4b_1的一侧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
如图20和图23中示出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3_4_1、第二部分RL3_4_2、第三部分RL3_4_3和第四部分RL3_4_4,第一部分RL3_4_1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其相邻设置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第二部分RL3_4_2从第一部分RL3_4_1的端部延伸,第三部分RL3_4_3从第二部分RL3_4_2延伸,第四部分RL3_4_4从第三部分RL3_4_3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CE3_4。
例如,第一部分RL3_4_1可以从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其相邻设置的任一条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的第三部分RL3_4_3的端部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例如,第一部分RL3_4_1可以沿着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沿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的一侧设置。
第二部分RL3_4_2可以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从第一部分RL3_4_1的端部延伸。例如,第二部分RL3_4_2的一个端部可以从第一部分RL3_4_1的端部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延伸,并且第二部分RL3_4_2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4和虚设电极DE_4叠置。第二部分RL3_4_2的另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三部分RL3_4_3。
第三部分RL3_4_3可以从第二部分RL3_4_2的另一端部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例如,第三部分RL3_4_3可以在第二斜线方向DR2上沿着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另一侧设置,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另一侧与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设置有第一部分RL3_4_1的一侧相对。
第四部分RL3_4_4可以从第三部分RL3_4_3的端部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并且第四部分RL3_4_4可以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CE3_4。然而,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的、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的第四部分RL3_4_4间隔开设置并因此不与第四部分RL3_4_4相邻设置的第三部分RL3_4_3可以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相邻设置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4的第一部分RL3_4_1。
如图20和图24中示出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第一触摸电极RE_4叠置,并且可以设置为在平面图中具有预定图案。例如,如图20和图24中示出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在平面图中的图案可以具有包括不同尺寸的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然而,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在平面图中的图案不限于此,并且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可以设置为具有各种图案。
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4_4_1、多个第二部分RL4_4_2、多个第三部分RL4_4_3和第四部分RL4_4_4,第一部分RL4_4_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多个第二部分RL4_4_2从第一部分RL4_4_1沿着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多个第三部分RL4_4_3从第二部分RL4_4_2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第四部分RL4_4_4连接到多个第三部分RL4_4_3的端部,并且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延伸。
例如,第二部分RL4_4_2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并且可以从第一部分RL4_4_1的不同位置朝向第一斜线方向DR1延伸。
与第二部分RL4_4_2类似,第三部分RL4_4_3可以具有不同长度,并且可以从多个第二部分RL4_4_2之中的沿着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一侧设置的任一个第二部分RL4_4_2的不同位置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
另外,多个第二部分RL4_4_2和多个第三部分RL4_4_3可以分别沿着第一斜线方向DR1和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并且可以设置为在平面图中彼此交叉。因此,多个第二部分RL4_4_2和多个第三部分RL4_4_3设置为彼此交叉,因此,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4可以在平面图中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
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的第三部分RL4_4_3的端部可以设置为与第一部分RL4_4_1间隔开且虚设电极DE_4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介于其间,并且可以连接到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四部分RL4_4_4。例如,沿着第二斜线方向DR2延伸的第三部分RL4_4_3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连接到第四部分RL4_4_4。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感测区域TSA中以不同的形式设置各自与具有相同面积的接触电极CE_4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_4,可以补偿或抵消感测连接线RL_4之间的电阻的差异,使得感测连接线RL_4之间的长度的差异最小化。因此,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4的触摸灵敏度可以保持基本上恒定。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图26是图25的区域J的放大图。图27是图25的区域K的放大图。图28是沿着图27的线VIII-V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5,本实施例(包括第一连接部BE1_5和第二连接部BE2_5)与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RE_5之中的连接到接触电极CE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包括具有不同尺寸和数量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与连接到接触电极CE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不同,第二触摸电极TE_5不包括第一虚设电极DE1_5,并且包括在第二触摸电极TE_5中的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数量不同于包括在与接触电极CE_5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中的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数量。
另外,本实施例与图4和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虚设图案DEP设置在与多个接触电极CE_5的一个端部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_5上。
例如,参照图25和图26,虚设电极DE_5可以包括在平面图中具有彼此不同的面积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
第一虚设电极DE1_5可以设置为与多个第一触摸电极RE_5之中的连接到接触电极CE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电断开,并且可以分别被第一开口OP1_5围绕。
第二虚设电极DE2_5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5和第二触摸电极TE_5电断开,并且可以分别被第二开口OP2_5围绕。
第一虚设电极DE1_5在平面图中的面积可以大于第二虚设电极DE2_5在平面图中的面积,第一虚设电极DE1_5的数量可以小于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数量。例如,第二虚设电极DE2_5可以设置为围绕与接触电极CE_5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中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5,并且可以以矩阵形式设置在第二触摸电极TE_5和未连接到接触电极CE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中。
第一虚设电极DE1_5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接触电极CE_5叠置,并且第二虚设电极DE2_5可以不与接触电极CE_5叠置。例如,如图25和图26中示出的,穿过第一接触孔CNT1_5和第二接触孔CNT2_5与设置在第一行的第一列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连接的第一接触电极CE1_5可以与第一虚设电极DE1_5叠置,并且可以不与围绕第一接触电极CE1_5设置的第二虚设电极DE2_5叠置。
包括第一虚设电极DE1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的、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第一电极部分RER1的宽度r1可以大于不包括第一虚设电极DE1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的、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第二电极部分RER2的宽度r2以及第二触摸电极TE_5的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第三电极部分RER3的宽度r3中的每个。
另外,不包括第一虚设电极DE1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的第二电极部分RER2的宽度r2和第二触摸电极TE_5的第三电极部分RER3的宽度r3可以彼此相同。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这里,第一电极部分RER1、第二电极部分RER2和第三电极部分RER3中的每个可以不包括虚设电极DE_5,并且可以是第一触摸电极RE_5和/或第二触摸电极TE_5的围绕虚设电极DE_5的外部区域。
进一步参照图27和图28以及图25,虚设图案DEP可以形成在与接触电极CE_5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连接并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感测连接线RL_5上。
例如,虚设图案DEP可以包括第一虚设图案DEP1和第二虚设图案DEP2,第一虚设图案DEP1设置在与第一接触电极CE1_5的一个端部连接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5上,第二虚设图案DEP2设置在与第二接触电极CE2_5的一个端部的连接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5上。
设置在感测连接线RL_5上的虚设图案DEP可以设置为沿着作为感测连接线RL_5的延伸方向的第二方向(Y轴方向)彼此间隔开。例如,虚设图案DEP设置为在感测连接线RL_5上彼此间隔开,因此,在平面图中可以设置为岛状图案。
另外,虚设图案DEP中的每个可以与感测连接线RL_5设置在不同的层。例如,虚设图案DEP中的每个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5、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设置在同一层,并且可以设置为与第一触摸电极RE_5、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电断开,因此,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5、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电绝缘。
另外,与感测连接线RL_5类似,虚设图案DEP具有网格形状或网状形状,因此,子像素R、G和B可以不与虚设图案DEP叠置。在图27中,已经主要示出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5和设置在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5上的第一虚设图案DEP1,但是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5和设置在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5上的第二虚设图案DEP2也可以具有与图27中示出的形状和布置相同的形状和布置。
具体地,如图28中示出的,第一虚设图案DEP1可以在厚度方向上与设置在薄膜封装层TFEL上并由第一感测导电层171形成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5叠置,且第一感测绝缘层TIL1介于其间,并且第一虚设图案DEP1可以被第二感测绝缘层TIL2覆盖。
另外,第一虚设图案DEP1可以由图25中示出的包括第一触摸电极RE_5、第二触摸电极TE_5、第一虚设电极DE1_5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5的第二感测导电层172形成。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第一虚设图案DEP1可以由与第二感测导电层172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
在图28中,已经主要描述了第一虚设图案DEP1和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5,但是这样的描述可以基本上同样地适用于第二虚设图案DEP2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5之间的关系。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连接到接触电极CE_5的第一触摸电极RE_5中去除第一触摸电极RE_5的与接触电极CE_5叠置的电极部分、并且设置第一虚设电极DE1_5,能够防止由于接触电极CE_5与第一触摸电极RE_5之间的叠置而产生的噪声,并且通过将虚设图案DEP设置在与接触电极CE_5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_5上,能够防止由于感测连接线RL_5而产生的噪声。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4的区域A的放大图。
参照图29,与图25中示出的实施例不同,同样在未连接到接触电极CE_6(包括第一接触电极CE1_6和第二接触电极CE2_6)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上,被第一开口OP1_6围绕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6可以设置为与第一触摸电极RE_6电断开。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虚设电极DE1_6也可以设置在未连接到接触电极CE_6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上,并且第二虚设电极DE2_6(第二虚设电极DE2_6被第二开口OP2_6围绕)可以设置为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一虚设电极DE1_6。这里,第一虚设电极DE1_6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6统称为虚设电极DE_6。
因此,与图25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同,多个第一触摸电极RE_6中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6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布置形式可以彼此相同。换句话讲,其下方设置有接触电极CE_6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和其下方未设置有接触电极CE_6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中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6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布置形式可以彼此相同。
设置在与接触电极CE_6中的每个的一个端部连接的感测连接线RL_6(包括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6和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6)上的虚设图案DEP中的每个可以不设置在第一虚设电极DE1_6和感测连接线RL_6彼此叠置的区域中。例如,虚设图案DEP中的每个可以不与第一虚设电极DE1_6叠置。
另外,与图25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摸电极RE_6的设置在接触电极CE_6下方并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第一电极部分RER1的宽度r1可以与第一触摸电极RE_6的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第二电极部分RER2的宽度r2相同。例如,第一触摸电极RE_6中的第一虚设电极DE1_6和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布置形式彼此相同,因此,第一电极部分RER1的宽度r1和第二电极部分RER2的宽度r2可以基本上彼此相同。
因此,第一电极部分RER1的宽度r1和第二电极部分RER2的宽度r2可以大于第二触摸电极TE_6的不包括第一虚设电极DE1_6并围绕第二虚设电极DE2_6的第三电极部分RER3的宽度r3。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虚设电极DE1_6也设置在其下方没有设置接触电极CE_6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上,能够使设置在感测区域TSA中的第一触摸电极RE_6的图案统一。
图3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具体地,图30是示出设置在感测区域中的感测连接线RL_7的布置形式的平面图。
参照图30,本实施例(包括虚设电极DE_7)与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到接触电极CE_7并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7中的感测连接线RL_7的长度中的所有长度彼此相同,并且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绕过接触电极CE_7并连接到接触电极CE_7。
另外,本实施例与图4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接触电极CE_7在平面图中的面积中的所有面积彼此相同。
如图30中示出的,在平面图中,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连接到相对于接触电极CE_7的中心位于右顶点的接触部CP。
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一接触部CP1,并且不包括旁路部。另外,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和连接到接触电极CE_7的旁路,并且连接到接触电极CE_7。
例如,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2_7a、第二部分RL2_7b、第三部分RL2_7c和第四部分RL2_7d。第一部分RL2_7a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直到第一点X1,第一点X1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二接触部CP2位于同一线上。第二部分RL2_7b从第一点X1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三部分RL2_7c从第二部分RL2_7b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第四部分RL2_7d具有与第二部分RL2_7b相同的长度,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从第三部分RL2_7c延伸。另外,第四部分RL2_7d可以连接到第二接触电极CE2_7的第二接触部CP2。
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7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3_7a、第二部分RL3_7b、第三部分RL3_7c和第四部分RL3_7d,第一部分RL3_7a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直到第二点X2,第二点X2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三接触部CP3位于同一线上,第二部分RL3_7b从第二点X2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三部分RL3_7c从第二部分RL3_7b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另一个方向延伸,第四部分RL3_7d具有与第二部分RL3_7b相同的长度。另外,第四部分RL3_7d可以在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向(Y轴方向)上从第三部分RL3_7c延伸,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CE3_7的第三接触部CP3。
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7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4_7a、第二部分RL4_7b、第三部分RL4_7c和第四部分RL4_7d,第一部分RL4_7a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直到第三点X3,第三点X3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四接触部CP4位于同一线上,第二部分RL4_7b从第三点X3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三部分RL4_7c从第二部分RL4_7b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第四部分RL4_7d具有与第二部分RL4_7b相同的长度。另外,第四部分RL4_7d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从第三部分RL4_7c延伸,并且可以连接到第四接触电极CE4_7的第四接触部CP4。
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5_7a、第二部分RL5_7b、第三部分RL5_7c和第四部分RL5_7d,第一部分RL5_7a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直到第四点X4,第四点X4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与第五接触部CP5位于同一线上,第二部分RL5_7b从第四点X4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三部分RL5_7c从第二部分RL5_7b沿着第一方向(X轴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第四部分RL5_7d具有与第二部分RL5_7b相同的长度。另外,第四部分RL5_7d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从第三部分RL5_7c延伸,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五接触电极CE5_7的第五接触部CP5。
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7中的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和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一部分可以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具有从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减小的长度。
另外,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的长度、第三部分的长度和第四部分的长度之和可以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增加。例如,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长度之和可以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不断增加。
例如,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四部分的长度可以彼此相同,并且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的第三部分的长度可以彼此相同。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并且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的长度和第四部分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此外,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的第三部分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并且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的长度之和可以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不断增加。
另外,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增加。例如,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增加第一触摸电极RE_7或第二触摸电极TE_7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的约1/2。也就是说,除了第一感测连接线RL1_7之外的感测连接线RL_7中的每条的第二部分的长度、第三部分的长度和第四部分的长度之和从第二感测连接线RL2_7朝向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7增加一个第一触摸电极RE_7或一个第二触摸电极TE_7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长度。
这里,第一触摸电极RE_7或第二触摸电极TE_7的长度可以指从位于在平面图中具有菱形形状的第一触摸电极RE_7或第二触摸电极TE_7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侧上的顶点到位于第一触摸电极RE_7或第二触摸电极TE_7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另一侧上的顶点的长度。
图3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图32是图31的区域L的放大图。图3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图31的区域L的放大图。
具体地,图31是示出根据又一实施例的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8中的感测连接线RL_8中的一些的平面图。例如,图31是示出分别连接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RE_8之中的设置在第三行的第三列中的第三接触电极CE3_8、设置在第四行的第四列中的第四接触电极CE4_8和设置在第五行的第五列中的第五接触电极CE5_8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布置形式的平面图。
图31至图33中示出的本实施例(包括第二触摸电极TE_8)与图30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8中的感测连接线RL_8的布置形式。
参照图31和图32,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至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长度可以彼此相同,并且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8中的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至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布置形式可以彼此不同。
例如,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可以包括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3_8a、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和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3_8a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从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3_8a延伸,并且具有类似“>”的弯曲(弯折)形状。另外,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沿着与第三接触电极CE3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设置。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从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延伸,并且包括与虚设电极DE_8叠置的部分和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侧面设置的部分。
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3_8c_1、第二部分RL3_8c_2、第三部分RL3_8c_3、第四部分RL3_8c_4和第五部分RL3_8c_5。第一部分RL3_8c_1连接到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的端部,并且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另外,第一部分RL3_8c_1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RL3_8c_2连接到第一部分RL3_8c_1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二斜线方向DR2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侧设置。第三部分RL3_8c_3连接到第二部分RL3_8c_2的端部,并且与虚设电极DE_8叠置。另外,第三部分RL3_8c_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第四部分RL3_8c_4连接到第三部分RL3_8c_3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一斜线方向DR1的另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侧设置。第五部分RL3_8c_5连接到第四部分RL3_8c_4的端部,并且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第五部分RL3_8c_5在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三接触电极CE3_8。
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4_8a。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还可以包括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4_8b,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4_8b从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4_8a延伸,具有类似“>”的弯曲形状,并且沿着与第四接触电极CE4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设置。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可以附加地包括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从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4_8b延伸,并且包括与虚设电极DE_8叠置的部分和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侧面设置的部分。
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4_8c_1,第一部分RL4_8c_1连接到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4_8b的端部,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还包括第二部分RL4_8c_2,第二部分RL4_8c_2连接到第一部分RL4_8c_1的端部,并且设置为围绕虚设电极DE_8的所有侧面。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附加地包括第三部分RL4_8c_3,第三部分RL4_8c_3连接到第二部分RL4_8c_2的端部,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四接触电极CE4_8。
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5_8a。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还可以包括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5_8b,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5_8b从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5_8a延伸,具有类似“>”的弯曲形状,并且沿着与第五接触电极CE5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设置。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可以附加地包括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从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5_8b延伸,并且包括与虚设电极DE_8叠置的部分和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侧面设置的部分。
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5_8c_1,第一部分RL5_8c_1连接到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5_8b的端部,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还可以包括第二部分RL5_8c_2,第二部分RL5_8c_2连接到第一部分RL5_8c_1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二斜线方向DR2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侧设置。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可以附加地包括第三部分RL5_8c_3,第三部分RL5_8c_3连接到第二部分RL5_8c_2的端部,与虚设电极DE_8叠置,并且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另外,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可以包括第四部分RL5_8c_4,第四部分RL5_8c_4连接到第三部分RL5_8c_3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一斜线方向DR1的另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侧设置。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也可以包括第五部分RL5_8c_5,第五部分RL5_8c_5连接到第四部分RL5_8c_4的端部,与第一触摸电极RE_8和虚设电极DE_8叠置,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第五接触电极CE5_8。
这里,其上设置有第二部分RL5_8c_2、第三部分RL5_8c_3和第四部分RL5_8c_4的虚设电极DE_8可以是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与被上面描述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连接线RL4_8c的第二部分RL4_8c_2围绕的虚设电极DE_8相邻的虚设电极DE_8。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以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相同的形状和长度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8中,但是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3_8a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5_8a的长度。
另外,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的分别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RL3_8c_1和第五部分RL3_8c_5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的分别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和另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RL5_8c_1和第五部分RL5_8c_5的长度,因此,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长度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长度可以基本上彼此相同。
图3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连接线RL4_8c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连接线RL5_8c的布置形式的放大图。
参照图33,本实施例与图32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连接线RL4_8c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连接线RL5_8c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侧面设置以调整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长度的布置形式。
例如,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可以包括第一部分RL4_8c_1、第二部分RL4_8c_2、第三部分RL4_8c_3、第四部分RL4_8c_4、第五部分RL4_8c_5、第六部分RL4_8c_6和第七部分RL4_8c_7。第一部分RL4_8c_1沿着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一个方向延伸。第二部分RL4_8c_2连接到第一部分RL4_8c_1,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沿第二斜线方向DR2的一个方向延伸的一侧设置。第三部分RL4_8c_3连接到第二部分RL4_8c_2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沿第一斜线方向DR1的一个方向延伸的一侧设置。第四部分RL4_8c_4连接到第三部分RL4_8c_3的端部,并且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第五部分RL4_8c_5连接到第四部分RL4_8c_4的端部,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沿第二斜线方向DR2的另一方向延伸的一侧延伸。第六部分RL4_8c_6连接到第五部分RL4_8c_5的端部,并且沿着第一斜线方向DR1的另一方向延伸。第七部分RL4_8c_7连接到第六部分RL4_8c_6的端部,并且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的另一方向上延伸。因此,与图32中示出的实施例不同,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可以暴露虚设电极DE_8的侧表面的部分,并且沿着虚设电极DE_8的侧面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与图32(在图32中,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的第三部分RL5_8c_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同时连接在第二部分RL5_8c_2的端部和第四部分RL5_8c_4的端部之间,第二部分RL5_8c_2的端部和第四部分RL5_8c_4的端部中的每个位于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顶点处)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的第三部分RL5_8c_3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同时连接在位于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二斜线方向DR2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的一侧上的第二部分RL5_8c_2的端部与位于虚设电极DE_8的在第一斜线方向DR1的另一方向上延伸的一侧上的第四部分RL5_8c_4的端部之间。
根据图30至图33中示出的一些实施例,通过使设置在感测区域中的感测连接线之间的长度的差异最小化以根据感测连接线的长度的差异来补偿或抵消电阻,能够减小设置在感测区域中的触摸电极之间的触摸灵敏度的差异。
图3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感测区域的平面图。
参照图34,本实施例与图32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多条虚设线DEL。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包括第一虚设线DEL1、第二虚设线DEL2和第三虚设线DEL3,第一虚设线DEL1、第二虚设线DEL2和第三虚设线DEL3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9中,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相应部分相同的形状,并且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和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和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相应部分对称。
例如,第一虚设线DEL1可以包括第一子虚设线DEL1_a、第二子虚设线DEL1_b和第三子虚设线DEL1_c,第一子虚设线DEL1_a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3_8a间隔开并对称,第二子虚设线DEL1_b连接到第一子虚设线DEL1_a的端部,具有类似“<”的弯曲形状,并且设置为沿着与第三接触电极CE3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3_8b对称,第三子虚设线DEL1_c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相同的布置形状,并且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三感测连接线RL3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3_8c对称。
第二虚设线DEL2可以包括第一子虚设线DEL2_a、第二子虚设线DEL2_b和第三子虚设线DEL2_c,第一子虚设线DEL2_a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4_8a间隔开并对称,第二子虚设线DEL2_b连接到第一子虚设线DEL2_a的端部,具有类似“<”的弯曲形状,并且设置为沿着与第四接触电极CE4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4_8b对称,第三子虚设线DEL2_c在平面图中具有与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相同的形状,并且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四感测连接线RL4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4_8c对称。
第三虚设线DEL3可以包括第一子虚设线DEL3_a、第二子虚设线DEL3_b和第三子虚设线DEL3_c,第一子虚设线DEL3_a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并且设置为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一子感测连接线RL5_8a间隔开并对称,第二子虚设线DEL3_b连接到第一子虚设线DEL3_a的端部,具有类似“<”的弯曲形状,并且设置为沿着与第五接触电极CE5_8连接的第一触摸电极RE_8的侧面在第一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二子感测连接线RL5_8b对称,第三子虚设线DEL3_c具有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相同的布置形式,并且设置为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与第五感测连接线RL5_8的第三子感测连接线RL5_8c对称。
如上所述,通过具有与在感测区域TSA_9中设置为单条线或多条线的多条感测连接线RL_8相同的布置形式并设置为与感测连接线RL_8对称的虚设线DEL,可以防止由于设置在感测区域TSA_9中的感测连接线RL_8而导致的不规则图案被观察到。
虽然已经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底;
发光元件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以及
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
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接触电极,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第二接触电极,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第一连接线,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第二连接线,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
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具有感测区域和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感测区域的外围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中的每条在所述感测区域中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底;
发光元件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以及
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
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
多个第二触摸电极,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虚设电极,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和所述多个第二触摸电极中;
接触电极,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
第二虚设电极,位于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中,并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的面积不同的面积,其中,所述第二虚设电极与所述接触电极叠置,并被所述第一虚设电极围绕;
第一触摸电极部,围绕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
第二触摸电极部,围绕其他第一触摸电极中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以及
第三触摸电极部,围绕所述第二触摸电极中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基底;
发光元件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并且包括发光元件;
封装层,设置在所述发光元件层上;以及
传感器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上,并且具有感测区域和围绕所述感测区域的外围区域,
其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层包括: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布置;
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每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多个第二触摸电极组,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
第一接触电极,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
第二接触电极,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组中的另一第一触摸电极组的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中的任一个第一触摸电极;
第一连接线,在所述感测区域中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电极;以及
第二连接线,在所述感测区域中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面积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面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多个第二突出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突出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第二突出部的数量且所述第一突出部中的每个第一突出部的面积等于所述第二突出部中的每个第二突出部的面积,或者,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数量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数量彼此相同且所述第一突出部中的每个第一突出部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突出部中的每个第二突出部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多条第一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多条第二子连接线,从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在第三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斜线方向;以及多条第三子连接线,从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在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上延伸,
其中,所述多条第二子连接线与所述多条第三子连接线彼此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长度彼此相同,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第二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将所述第一子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子连接线彼此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子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二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叠置处的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三子连接线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长度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的长度之间的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多个虚设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一触摸电极位于同一层,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包括:第一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绕过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第三子连接线,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另一端,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子连接线包括:第一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斜线方向;第三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四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三部分的端部,并且沿着与所述第三方向正交的第四方向延伸;以及第五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所述第四部分的端部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接触电极的另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
第一子连接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子连接线,连接到所述第一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绕过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以及
第三子连接线,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第三子连接线包括:
第一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二子连接线的端部,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
第二部分,连接到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并且围绕所述多个虚设电极中的与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所述第一触摸电极设置在同一列中的任一个虚设电极的侧面;以及
第三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的一端和连接到所述第二接触电极的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层还包括:第一虚设线和第二虚设线,设置在所述感测区域中,
其中,所述第一虚设线包括:第一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子连接线对称;第二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二子连接线对称;以及第三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所述第三子连接线对称,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虚设线包括:第一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一子连接线对称;第二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二子连接线对称;以及第三子虚设线,设置为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一个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的所述第三子连接线对称。
CN202322194976.4U 2022-10-07 2023-08-15 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6913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128542 2022-10-07
KR1020220128542A KR20240049705A (ko) 2022-10-07 2022-10-07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91380U true CN220691380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94976.4U Active CN220691380U (zh) 2022-10-07 2023-08-15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18765A1 (zh)
KR (1) KR20240049705A (zh)
CN (1) CN220691380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106496A (ko) * 2022-12-29 2024-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40120117A (ko) * 2023-01-31 2024-08-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가 구비된 투명 표시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18765A1 (en) 2024-04-11
KR20240049705A (ko) 202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80110B (zh) 包括触摸构件的显示装置
US11803275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114696B (zh) 显示装置
US11385751B2 (en)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009550A (zh) 显示装置
US11079890B2 (en) Touch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20691380U (zh) 显示装置
US11895882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00006446A1 (en) Display device
EP3792979B1 (en) Display device
CN113010048A (zh) 显示设备
KR20210007062A (ko) 터치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15075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 detecting unit having an insulating pattern
CN113366417B (zh) 触摸感测单元及包括触摸感测单元的显示装置
KR20220082123A (ko) 표시 장치
CN111886643A (zh) 显示装置
CN116709823A (zh) 显示装置
CN118414025A (zh) 显示装置和制造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