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8846U -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88846U CN220688846U CN202322450372.1U CN202322450372U CN220688846U CN 220688846 U CN220688846 U CN 220688846U CN 202322450372 U CN202322450372 U CN 202322450372U CN 220688846 U CN220688846 U CN 220688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ffle
- dipped headlight
- low beam
- side wall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8 mechanical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解决LED灯模组结构复杂、近光截止线颜色发彩的问题,提供一种近光灯模组及车辆,近光灯模组包括折射透镜、筒状支架、近光挡板、光源组件和散热器;折射透镜和散热器分别设置于筒状支架的两端;光源组件设置于散热器朝向折射透镜的一侧;近光挡板设置于筒状支架的内腔中,且固定支撑于筒状支架上;近光挡板位于折射透镜与光源组件之间,且设置于光源组件的光路上,用于将光源组件发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折射透镜上,使得光线经折射透镜折射出筒状支架外,以形成近光截止线光型。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成本低廉,且近光挡板固定在筒状支架上,避免了尺寸链公差及累积公差影响,近光截止线光型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功能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背景技术
LED光源已广泛用于车灯领域,LED前照灯更是受到各大车企的青睐。常见的双功能、大功率LED灯模组需要通过模组内部挡片的机械运动来实现远、近光功能的切换,以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这种双功能的LED灯模组的功耗高、发热量大,通常需要配置散热风扇辅助降温,导致其结构较为复杂。而且,这种双功能的LED灯模组在组装上存在尺寸链公差以及累积公差的问题,导致其光源近光光线的焦点与折射透镜的焦点无法完全重合,导致近光截止线颜色发彩。
因此,需要对现有车辆前照灯的LED灯模组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单功能近光灯模组及车辆,光源组件直接固定在散热器朝向折射透镜的一面上,且光源组件仅用于发射近光光线,功耗低、发热量小,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近光挡板固定支撑于筒状支架上,便于挡板位置调节与固定,减少了尺寸链公差带来的累积公差问题,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焦点的重合精度,实现了更好的光型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光灯模组,包括折射透镜、筒状支架、近光挡板、光源组件和散热器;其中,所述折射透镜和所述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筒状支架的两端;所述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朝向所述折射透镜的一侧;所述近光挡板设置于所述筒状支架的内腔中,且固定支撑于所述筒状支架上;所述近光挡板位于所述折射透镜与所述光源组件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发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折射透镜上,使得光线经所述折射透镜折射出所述筒状支架外,以形成近光截止线光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支架包括筒状架体和工装槽口;其中,所述折射透镜和所述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筒状架体的两端;所述工装槽口设置于所述筒状架体上并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所述工装槽口设置成供所述近光挡板设置于所述内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装槽口设置成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筒状支架的第一侧壁以及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筒状支架的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沿所述筒状支架的轴向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内腔的延伸方向彼此垂直;其中,所述近光挡板搭接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朝向所述第一侧壁的边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近光灯模组还包括工装台,所述工装台对应设置于所述工装槽口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口边缘,并往所述内腔内凸出设置;所述近光挡板固定支撑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工装台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状支架还包括支架盖板,所述支架盖板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工装槽口上且连接所述筒状架体,用于封闭所述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盖板为金属盖板;和/或,所述支架盖板与所述工装槽口的形状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光挡板包括挡板支架和金属反射镜,所述金属反射镜固定在所述挡板支架上,用于反射光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射透镜具有背离所述筒状支架的出射弧面,所述出射弧面上设置有光学花纹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近光灯珠板和近光内透镜,所述近光灯珠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上,所述近光灯珠板朝向所述筒状支架的一侧排列设置有若干LED灯珠;所述近光内透镜固定连接在所述近光灯珠板上,且对应罩设在所述LED灯珠外侧,用于聚焦所述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至所述近光挡板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照灯,以及上述的近光灯模组,所述近光灯模组设置于所述前照灯中。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近光灯模组及车辆,其中,近光灯模组为单功能模组,包括折射透镜、筒状支架、近光挡板、光源组件和散热器;其中,折射透镜和散热器分别设置在筒状支架的两端;光源组件仅用于发射近光光线,且直接固定在散热器朝向折射透镜的一侧,此种设计使得本申请近光灯组的结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且通过散热器直接对光源组件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效果好,降低了光源组件的故障率。另外,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近光挡板固定支撑于筒状支架上并位于折射透镜与光源组件之间,此种设计便于近光挡板位置的调节与固定,而且,使用过程中近光挡板无需进行机械摆动,使得本申请近光灯组的结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机械挡板结构更加简单,有效调节和减少了尺寸链公差带来的累积公差问题,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焦点的重合精度,实现了更好的光型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光源组件与散热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折射透镜,11.出射弧面,111.光学花纹结构,12.透镜固定部,13.透镜卡凸,2.筒状支架,20.内腔,21.筒状架体,211.第一侧壁,212.第二侧壁,213.第三侧壁,214.第四侧壁,215.透镜安装槽口,216.透镜卡扣,217.固定边,218.结构筋,219.第一定位孔,220.第一固定孔,22.工装槽口,23.轴向中心线,24.工装台,241.工装定位销,242.工装铆接孔,25.支架盖板,251.盖板卡口,252.盖板卡槽,26.盖板卡扣,27.盖板卡柱,3.近光挡板,31.挡板支架,32.金属反射镜,33.挡板定位孔,34.挡板铆接孔,4.光源组件,41.近光灯珠板,42.LED灯珠,43.近光内透镜,5.散热器,51.固定平面,52.散热鳍片,53.散热器定位销,54.散热器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近光灯模组,由出光侧向发光侧起算,该近光灯模组包括折射透镜1、筒状支架2、近光挡板3(如图2所示)、光源组件4(如图4所示)和散热器5。
具体的,筒状支架2具有用于光路传输的内腔20(如图5所示),将出光侧定义为前、发光侧定义为后,折射透镜1和散热器5分别固定连接在该筒状支架2的前后两端,并通过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前后对应。光源组件4固定连接在散热器5朝向折射透镜1的前侧端面上,用于向折射透镜1一侧发射近光光线。近光挡板3设置于筒状支架2的内腔20中,且固定支撑于该筒状支架2上。同时,该近光挡板3位于折射透镜1与光源组件4之间,且设置于光源组件4的光路上,用于将光源组件4发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折射透镜1上,使得光线经折射透镜1折射出筒状支架2外,以形成近光截止线光型。
本申请提供的近光灯模组为单功能模组,包括折射透镜1、筒状支架2、近光挡板3、光源组件4和散热器5;其中,折射透镜1和散热器5分别设置在筒状支架2的两端;光源组件4仅用于发射近光光线,且直接固定在散热器5朝向折射透镜1的一侧,此种设计使得本申请近光灯组的结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零组件更少、结构更加简单,且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且通过散热器5直接对光源组件4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效果好,降低了光源组件4的故障率。
另外,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近光挡板3固定支撑于筒状支架2上并位于折射透镜1与光源组件4之间,此种设计便于近光挡板3位置的调节与固定,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使用过程中近光挡板3无需进行机械摆动,使得本申请近光灯组的结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机械挡板结构更加简单,有效调节和减少了尺寸链公差带来的累积公差问题,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1焦点的重合精度,实现了更好的光型效果。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筒状支架2包括筒状架体21和工装槽口22,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前后贯通该筒状架体21,折射透镜1和散热器5分别设置于该筒状架体21的前后两端。工装槽口22设置于该筒状架体21上并连通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和外界,且工装槽口22设置成供近光挡板3设置于筒状支架2的内腔20中。
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工装槽口22为近光挡板3定位安装于筒状架体21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开口,提高了近光灯模组的装配效率,便于近光挡板3的位置调整与优化,另外也方便了近光挡板3后期的维修与更换。
参照图2及图5所示,筒状架体21沿前后方向轴向延伸,优选的设置成左右对称结构,具有侧边顺次连接合围的第一侧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其中,第一侧壁211和第四侧壁214对应构成筒状架体21的上、下两侧壁,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对应构成筒状架体21的左、右两侧壁,且第一侧壁211与第四侧壁214相对于筒状支架2的轴向中心线23上、下对应,第二侧壁212与第三侧壁213相对于筒状支架2的轴向中心线23左右对应。
具体的,工装槽口22设置成沿第一方向贯穿筒状支架2的第一侧壁211以及沿第二方向贯穿筒状支架2的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第一侧壁211沿筒状支架2的轴向连接于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之间,且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上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与筒状支架2的内腔20的延伸方向彼此垂直,与图中相对应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近光挡板3搭接于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朝向第一侧壁211的边缘上。
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工装槽口22开设于筒状架体21上,且工装槽口22在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上形成平行处于筒状支架2的轴向中心线23两侧的边缘,近光挡板3搭接于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朝向第一侧壁211的该边缘上,使得近光挡板3整体能够水平固定装配在筒状支架2上,保证了近光挡板3的截止线光型的效果。
参照图2及图3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近光灯模组还包括工装台24,工装台24对应设置于工装槽口22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口边缘,并往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内凸出设置,近光挡板3固定支撑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工装台24上。
具体的,工装槽口22其位于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上的边缘即构成上述的槽口边缘,工装台24平行于筒状支架2的轴向中心线23对应固定连接在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的槽口边缘处,为近光挡板3构筑了搭接和固定的平台,保证了近光挡板3与筒状支架2固定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参照图2及图3所示,作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每一工装台24上皆竖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的工装定位销241,在工装定位销241之间间隔设置有工装铆接孔242。相配合的,在近光挡板3的左右两侧边处,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的、分别与相应工装定位销241配合的挡板定位孔33,以及分别与相应工装铆接孔242配合的挡板铆接孔34。
实际装配时,近光挡板3通过两侧边上的挡板定位孔33与同侧工装台24上的相应工装定位销241一一对应地配合插接,实现对近光挡板3的精准定位,并保证挡板铆接孔34能够与同侧工装台24上的相应工装铆接孔242准确对位,然后,通过铆钉(图中未画出)经挡板铆接孔34和工装铆接孔242将近光挡板3铆接固定在工装台24上。
相较于螺纹固定的方式,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近光挡板3通过铆钉铆接固定在两工装台24上,提高了近光挡板3与筒状架体21间固定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因震动等外在原因导致的累积公差变大、近光挡板3松脱的问题,保证了近光挡板3的近光截止作用,显著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1焦点的重合精度,能够带来更好的近光光型效果。
参照图1、图2及图5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筒状支架2还包括支架盖板25,该支架盖板25可拆卸地装配在工装槽口22上且连接筒状架体21,用于封闭筒状支架2的内腔20。
支架盖板25遮盖工装槽口22、封闭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可防止光源组件4发出的光线、近光挡板3反射的光线经工装槽口22外漏,也可避免外部空间的灰尘、水等物质经工装槽口22进入到筒状支架2的内腔20中,起到了遮光、保护的作用。同时,支架盖板25与筒状架体21连接固定,可以补强筒状架体21结构,减少工装槽口22的开设对筒状支架2整体强度的影响。
作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盖板25为金属盖板,金属材质的支架盖板25其结构强度更高,抗震耐压,进一步提高了筒状架体21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金属材料的热导率高,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盖板25其散热效果更好,与散热器5配合显著提高了近光灯模组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该金属材质的支架盖板25与工装槽口22的形状相匹配,使得支架盖板25装配后能够与筒状架体21的整体形状相适应,保证了近光灯模组的外观一致性。
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在支架盖板25朝向近光挡板3的内表面上进行镀膜或者抛光处理,使得支架盖板25对应近光挡板3的内表面具有较佳的反光效果,提高了光源利用率,能够带来更好的光型效果。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筒状架体21的工装槽口22周缘处设置成定位搭接支架盖板25周缘的台阶(图中未标示),在筒状架体21的工装台24外侧对应设置有盖板卡扣26,在第一侧壁211的应工装槽口22的前后两边缘处对应设置有盖板卡柱27。相配合的,在支架盖板25对应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分别与相应盖板卡扣26配合卡接的盖板卡口251,在支架盖板25对应第一侧壁211的上部,对应设置有分别与相应盖板卡柱27配合卡接的盖板卡槽252。
实际装配时,支架盖板25定位装配在工装槽口22周缘的台阶处,按压使其盖板卡口251分别对应卡扣在筒状架体21相应的盖板卡扣26上,并使其盖板卡槽252分别对应卡接在筒状架体21相应的盖板卡柱27上,实现支架盖板25的定位装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参照图2、图3及图5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近光挡板3包括挡板支架31和金属反射镜32,该金属反射镜32固定在挡板支架31上,其反射率优选的大于60%,用于反射光源组件4发射出的近光光线。
具体的,挡板支架31为框架式结构,起支撑及结构加强作用;金属反射镜32固定贴合于该框架式结构的挡板支架31上。优选的,挡板支架31与金属反射镜32采用冲压铆接的方式固定为一体,且冲压铆接的同时冲压形成上述的挡板定位孔33及挡板铆接孔34。
本申请近光挡板3的挡板支架31具有较佳的支撑及结构加强作用,与金属反射镜32铆接固定后,强化了金属反射镜32的结构,提高了近光挡板3整体的耐震、抗冲击能力,长期使用后近光挡板3也不易变形,提高了灯组的使用寿命。另外,挡板支架31与金属反射镜32冲压铆接过程中冲压形成挡板定位孔33及挡板铆接孔34,简化了近光挡板3制作流程,提高了制作效率。
参照图1、图2及图5所示,作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射透镜1设置为双侧自对称结构,其对称平面过筒状架体21的轴向中心线23,以筒状架体21的轴向中心线23为转轴旋转180°后可与原位重合。双侧自对称结构的折射透镜1能够呈现较佳的近光光型,利于优化近光光型发彩的问题。
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折射透镜1背离筒状支架2的前部具有出射弧面11,在该出射弧面11上设置有光学花纹结构111。
本申请折射透镜1的光学花纹结构111使得经出射弧面11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保证了折射透镜1的透光均一性,避免了近光光型出现局部过亮或局部发暗的问题。
作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射透镜1可拆卸地卡接固定在筒状架体21的前端开口处。
具体的,参照图2及图5所示,本申请筒状架体21的前端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装配折射透镜1的透镜安装槽口215,在该透镜安装槽口215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用于定位卡接折射透镜1的透镜卡扣216。相配合的,在折射透镜1上对应设置有可定位装配在透镜安装槽口215上的透镜固定部12,在该透镜固定部12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可分别定位卡接在相应透镜卡扣216上的透镜卡凸13。
实际装配时,折射透镜1的透镜固定部12对位安装在筒状架体21的透镜安装槽口215上,顶推折射透镜1直至透镜卡凸13对应卡接到相应的透镜卡扣216上锁紧。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折射透镜1通过透镜卡凸13、透镜卡扣216、透镜固定部12和透镜安装槽口215可拆卸地装配固定在筒状架体21上,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参照图2、图4及图5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筒状架体21的后端设置有垂直于其侧壁向外延伸的固定边217,该固定边217与筒状架体21的侧壁之间通过若干结构筋218进行加强。在固定边217上贯穿地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孔219和第一固定孔220。
相配合的,散热器5朝向折射透镜1的前侧端面设置成与固定翻边配合的固定平面51,散热器5背向折射透镜1的一侧设置成散热鳍片52,且散热鳍片52的外周尺寸小于固定平面51的外周尺寸。在固定平面51对应散热鳍片52外侧的周缘上设置有分别与第一定位孔219和第一固定孔220配合的散热器定位销53和散热器固定孔54。
实际装配时,散热器定位销53一一对应地插接到第一定位孔219中,直至散热器5的固定平面51对应贴合筒状架体21后端的固定边217,并使得散热器固定孔54与第一固定孔220准确对位,然后通过螺纹紧固件经散热器固定孔54和第一固定孔220将散热器5锁紧固定在筒状架体21的后端。
参照图2、图4及图5所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光源组件4包括近光灯珠板41和近光内透镜43,其中,近光灯珠板41固定连接在散热器5上,具体的是固定连接在散热器5的固定平面51上;近光灯珠板41朝向筒状支架2的前侧排列设置有若干LED灯珠42,这些LED灯珠42位于筒状支架2的轴向中心线23上部,本实施例中以6颗为例。近光内透镜43固定连接在近光灯珠板41上,且对应罩设在LED灯珠42外侧,用于聚焦LED灯珠42发出的光线至近光挡板3上。
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光源组件4通过LED灯珠42发射近光光线,近光光线首先经由近光内透镜43折射聚焦至近光挡板3上,再被近光挡板3反射至折射透镜1上,光线经光学花纹结构111均布后从出射弧面11出射,最终形成近光截止线光型。
本申请单功能的近光灯模组相较于双功能的LED灯模组,结构更加简单,不需要配置远光光源、散热风扇、及机械挡板结构,有利于LED灯模组的小型化、集约化设计,降低对车灯内部空间的占用,利于车灯外观的整体造型设计。另外,作为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折射透镜1的投影尺寸设置为54×27mm,其正投影占比尺寸较小,利于车灯外观的整体造型设计。
本申请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设置于该车体上的前照灯,上述的近光灯模组设置于该车辆的前照灯中。
具有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车辆其车灯的近光光型效果好,避免了近光截止线发彩的问题;而且,具有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车辆其车灯散热效果好,降低了故障率;另外,具有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车辆其车灯更容易进行整体造型优化设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供的近光灯模组为单功能模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零组件更少、结构更加简单,且功耗更低、发热量更小,且通过散热器5直接对光源组件4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效果好,降低了故障率。
2、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近光挡板3固定支撑于筒状支架2上并位于折射透镜1与光源组件4之间,此种设计便于近光挡板3位置的调节与固定,提高了装配效率。而且,使用过程中近光挡板3无需进行机械摆动,使得本申请近光灯组的结构相较于双功能灯组的机械挡板结构更加简单,有效调节和减少了尺寸链公差带来的累积公差问题,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1焦点的重合精度,实现了更好的光型效果。
3、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工装槽口22为近光挡板3定位安装于筒状架体21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开口,提高了近光灯模组的装配效率,便于近光挡板3的位置调整与优化,另外也方便了近光挡板3后期的维修与更换。而且,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工装台24为近光挡板3构筑了搭接和固定的平台,保证了近光挡板3与筒状支架2固定连接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了近光挡板3的近光截止作用,显著提高了近光光线焦点与折射透镜1焦点的重合精度,能够带来更好的近光光型效果。
4、本申请近光灯模组通过支架盖板25遮盖工装槽口22、封闭筒状支架2的内腔20,可防止光源组件4发出的光线、近光挡板3反射的光线经工装槽口22外漏,也可避免外部空间的灰尘、水等物质经工装槽口22进入到筒状支架2的内腔20中,起到了遮光、保护的作用。同时,支架盖板25与筒状架体21连接固定,可以补强筒状架体21结构,减少工装槽口22的开设对筒状支架2整体强度的影响。另外,金属材质的支架盖板25还能提高本申请近光灯模组的散热效率。
5、本申请近光灯珠板41折射透镜1上设置有光学花纹结构111,使得经由出射弧面11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提升了近光截止线光型的光效。
6、本申请提供的车辆其车灯的近光光型效果好,散热效果好,故障率低,容易进行整体造型的优化设计。
以上仅为本申请优选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支架(2);
折射透镜(1)和散热器(5),分别设置于所述筒状支架(2)的两端;
光源组件(4),设置于所述散热器(5)朝向所述折射透镜(1)的一侧;
近光挡板(3),设置于所述筒状支架(2)的内腔中,且固定支撑于所述筒状支架(2)上;所述近光挡板(3)位于所述折射透镜(1)与所述光源组件(4)之间,且设置于所述光源组件(4)的光路上,用于将所述光源组件(4)发射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折射透镜(1)上,使得光线经所述折射透镜(1)折射出所述筒状支架(2)外,以形成近光截止线光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支架(2)包括:
筒状架体(21),所述折射透镜(1)和所述散热器(5)分别设置于所述筒状架体(21)的两端;
工装槽口(22),设置于所述筒状架体(21)上并连通所述内腔和外界,所述工装槽口(22)设置成供所述近光挡板(3)设置于所述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装槽口(22)设置成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筒状支架(2)的第一侧壁(211)以及沿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筒状支架(2)的第二侧壁(212)和第三侧壁(213),所述第一侧壁(211)沿所述筒状支架(2)的轴向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212)和所述第三侧壁(213)之间,且所述第二侧壁(212)和所述第三侧壁(213)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内腔的延伸方向彼此垂直;其中,所述近光挡板(3)搭接于所述第二侧壁(212)和所述第三侧壁(213)朝向所述第一侧壁(211)的边缘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光灯模组还包括:
工装台(24),对应设置于所述工装槽口(22)相对设置的两个槽口边缘,并往所述内腔内凸出设置;所述近光挡板(3)固定支撑于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工装台(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支架(2)还包括:
支架盖板(25),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工装槽口(22)上且连接所述筒状架体(21),用于封闭所述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盖板(25)为金属盖板;和/或,所述支架盖板(25)与所述工装槽口(22)的形状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挡板(3)包括:
挡板支架(31);
金属反射镜(32),固定在所述挡板支架(31)上,用于反射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透镜(1)具有背离所述筒状支架(2)的出射弧面(11),所述出射弧面(11)上设置有光学花纹结构(111)。
9.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4)包括:
近光灯珠板(41),固定连接在所述散热器(5)上,所述近光灯珠板(41)朝向所述筒状支架(2)的一侧排列设置有若干LED灯珠(42);
近光内透镜(43),固定连接在所述近光灯珠板(41)上,且对应罩设在所述LED灯珠(42)外侧,用于聚焦所述LED灯珠(42)发出的光线至所述近光挡板(3)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前照灯,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模组,所述近光灯模组设置于所述前照灯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50372.1U CN220688846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450372.1U CN220688846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88846U true CN220688846U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373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450372.1U Active CN220688846U (zh) | 2023-09-08 | 2023-09-08 |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88846U (zh) |
-
2023
- 2023-09-08 CN CN202322450372.1U patent/CN22068884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889495B1 (en) | Vehicle lamp module and vehicle using same | |
US20220316676A1 (en) | Automotive lamp optical element and automotive headlamp | |
CN106949418B (zh) | 车辆近光灯组及具有其的车辆 | |
EP3882514B1 (en) | Headlamp optical element, headlamp module,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 |
CN108375042B (zh) | 用于机动车辆前照灯的光束照明模块 | |
US4149229A (en) | Lamp reflector with downwardly-facing step | |
KR20220044799A (ko) | 차량용 램프 광학 소자 어셈블리, 차량 조명 장치, 차량용 램프 및 차량 | |
CN210462861U (zh) | 车灯模组及反射结构 | |
CN220688846U (zh) |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 |
CN211694714U (zh) | 远光光学元件、远光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0219615U (zh) |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 |
CN211694718U (zh) | 近光光学元件、近光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 |
US20230043186A1 (en) | Headlamp optical element, vehicle lamp module,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 |
CN212132312U (zh) | 初级光学元件组件、车辆照明装置、车灯和车辆 | |
CN210462862U (zh) |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 |
CN112413533A (zh) | 微型车灯模组及反射结构 | |
KR200467628Y1 (ko) | 벌브 고정용 브라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용 헤드 램프 | |
CN112413532A (zh) |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 |
CN112413530A (zh) |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 |
CN221570333U (zh) | 出光结构以及远近光模组 | |
CN220321119U (zh) | 遮光板安装结构和车灯照明装置 | |
CN219140587U (zh) |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 |
CN216556940U (zh) | 具有非对称式透镜的车灯 | |
CN215831837U (zh) | 照明模组、车灯及车辆 | |
CN219955117U (zh) | 一种超窄型led双光透镜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