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40587U -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40587U
CN219140587U CN202320024142.6U CN202320024142U CN219140587U CN 219140587 U CN219140587 U CN 219140587U CN 202320024142 U CN202320024142 U CN 202320024142U CN 219140587 U CN219140587 U CN 219140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ens
lenses
dipped headlight
light incid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41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兴洲
孙渤林
汪顺可
张士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deal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241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40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40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40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所述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包括反射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反射镜具有反射面;在X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反射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为Y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对应所述反射面设置;所述第二透镜为Z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出光面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具有形成的光形宽度较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近光灯的光学单元中,均是使用一整块透镜对近似平行光线的水平和竖直方向进行调整,形成满足路照要求的光形。上述方案,不仅使得透镜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降低了设计的灵活性;而且使得透镜所需要的物料较多,提升了透镜的成本;此外,透镜的侧壁面面积较大,会反射大量光线,导致路照杂散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部分近光灯设置了两块透镜,其中,位于内侧的透镜(靠近反射镜的透镜)负责光线的竖直方向的调整,位于外侧的透镜(远离反射镜的透镜)负责光线的水平方向的调整。近光灯通常要求在水平上宽度较大,而对竖直方向则没有过高要求。上述两块透镜的布置方式,导致近光灯形成的光形在水平方向上宽度较窄,这就导致近光灯的路照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近光灯用投射组件,以增大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形成的光形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包括反射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反射镜具有反射面;在X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反射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为Y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对应所述反射面设置;所述第二透镜为Z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出光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包括多个光学单元,多个所述光学单元沿Y方向依次布置;每个所述光学单元均包括一个所述反射镜、一个所述第一透镜和一个所述第二透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第一透镜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或者
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第二透镜为一体式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处于同一曲面内;或者
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处于同一曲面内,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近光灯用投射组件的近光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灯还包括散热器、遮光件和光源,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遮光件分体设置,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遮光件连接;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反射面的焦点处;其中,在X方向上,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间,以遮挡所述反射面反射的部分光线,所述遮光件具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截止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近光灯还包括散热器、光源、电路板以及架体,所述反射镜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反射面的焦点处,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架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与所述架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围成容纳腔,所述反射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光源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架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透镜封堵所述开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照射在反射镜的反射面上的光线,通过反射面反射到第一透镜的第一入光面,然后经第一透镜折射后从第一透镜的第一出光面射出,并到达第二透镜的第二入光面,之后经第二透镜折射后从第二透镜的第二出光面射出,并照射在路面上形成光形,该光形用于照明。由于Y方向准直透镜设置在反射镜和Z方向准直透镜之间,使得通过反射镜的反射面反射到第一透镜的光线,先在第一透镜上发生水平方向的汇聚,然后在第二透镜上发生竖直方向的汇聚。与现有技术相比,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形成的光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近光灯的路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断面图。
图3是图1中反射镜、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第一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第二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一个光学单元的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近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爆炸图。
图9是图7隐去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近光灯100;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
反射镜1;反射面11;第一固定部12;
第一透镜2;第一入光面21;第一出光面22;第二固定部23;
第二透镜3;第二入光面31;第二出光面32;第三固定部33;
散热器4;连接面41;定位面42;定位柱43;
遮光件5;连接部51;遮光部52;近光截止线53;第一板体54;定位孔541;第二板体55;第三板体56;加强筋57;
光源6;
电路板7;
接插件8;
架体9;
螺钉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包括反射镜1、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在X方向(前后方向)上,第一透镜2设于反射镜1和第二透镜3之间。反射镜1具有反射面11,其中,第一透镜2为Y方向(左右方向)准直透镜,第一透镜2具有第一入光面21和第一出光面22,第一入光面21对应反射面11设置;第二透镜3为Z方向(上下方向)准直透镜,第二透镜3具有第二入光面31和第二出光面32,第二入光面31对应第一出光面22设置。
第一透镜2为Y方向准直透镜,可以理解为:第一入光面21和第一出光面22中的至少一个在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一入光面21和第一出光面22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第二透镜3为Z方向准直透镜,可以理解为:第二入光面31和第二出光面32中的至少一个在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二入光面31和第二出光面32在Y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还包括光源6,光源6设于反射面11的焦点处。光源6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反射镜1的反射面11。第一入光面21对应反射面11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一入光面21对应反射面11的位置关系满足,光源6照射在反射面11上的光线可以反射到第一入光面21上。第二入光面31对应第一出光面22设置,可以理解为:第二入光面31对应第一出光面22的位置关系满足,经第一出光面22射出的光线可以到达第二入光面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照射在反射镜1的反射面11上的光线,通过反射面11反射到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面21,然后经第一透镜2折射后从第一透镜2的第一出光面22射出,并到达第二透镜3的第二入光面31,之后经第二透镜3折射后从第二透镜3的第二出光面32射出,并照射在路面上形成光形,该光形用于照明。由于Y方向准直透镜设置在反射镜1和Z方向准直透镜之间,使得通过反射镜1的反射面11反射到第一透镜2的光线,先在第一透镜2上发生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汇聚,然后在第二透镜3上发生竖直方向(上下方向)的汇聚。与现有技术相比,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形成的光形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较大,从而有利于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具有形成的光形宽度较大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与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所应用的车辆的坐标系一致,换言之,上述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分别为车辆坐标系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一致。其中,X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Y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Z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
在前后方向上,第一透镜2设于反射镜1和第二透镜3之间。第一透镜2的前表面形成第一入光面21,第一透镜2的后表面形成第一出光面22。第二透镜3的前表面形成第二入光面31,第二透镜3的后表面形成第二出光面32。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包括多个光学单元,多个光学单元沿Y方向依次布置。每个光学单元均包括一个反射镜1、一个第一透镜2和一个第二透镜3。
例如,如图3所示,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包括八个光学单元,八个光学单元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其中,相邻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为一个光学单元。即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包括八个反射镜1、八个第一透镜2和八个第二透镜3,八个反射镜1、八个第一透镜2和八个第二透镜3一一对应。
通过设置多个光学单元,不同光学单元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上的能量可以不同,从而使得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形成的光形在左右方向上能量更均匀,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
可选地,光源6为面光源。
优选地,光源6为LED。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光学单元,
可选地,光源6、反射镜1、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一一对应,并形成一个光学单元。
可选地,多个反射镜1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如图1和图8所示,八个反射镜1一体成型,并形成一个反射镜组。
由此,在进行近光灯100的组装时,只需要将反射镜组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便实现多个反射镜1的组装,方便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组装。
可选地,多个光学单元的第一透镜2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如图4所示,八个第一透镜2一体成型,并形成一个第一透镜组。
由此,在进行近光灯100的组装时,只需要将第一透镜组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便实现多个第一透镜2的组装,方便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面21均为平面,且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面21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出光面22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
第一出光面22为Y方向准直曲面,可以理解为:第一出光面22在Y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一出光面22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Y方向准直曲面可以为沿上下方向拉伸形成的柱面。
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透镜组的前表面整体为一个平面,第一透镜组的后表面包括多个Y方向准直曲面,多个Y方向准直曲面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
由此,在进行多个第一透镜2的加工时,只需要在一块透镜,即在第一透镜组上加工出一个平面和多个Y方向准直曲面即可,方便第一透镜组的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面21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出光面22为平面,且多个第一透镜2的第一出光面22处于同一平面内。
第一入光面21为Y方向准直曲面,可以理解为:第一入光面21在Y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一入光面21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一透镜2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由此,在进行多个第一透镜2的加工时,只需要在一块透镜,即在第一透镜组上加工出多个Y方向准直曲面和一个平面即可,方便第一透镜组的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成本。
可选地,多个光学单元的第二透镜3为一体式结构。
例如,如图5所示,八个第二透镜3一体成型,并形成一个第二透镜组。
由此,在进行近光灯100的组装时,只需要将第二透镜组整体与其他部件连接,便实现多个第二透镜3的组装,方便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入光面31均为平面,且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入光面31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出光面32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出光面32处于同一曲面内。
第二出光面32为Z方向准直曲面,可以理解为:第二出光面32在Z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二出光面32在Y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Z方向准直曲面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拉伸形成的椭圆柱面。
例如,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二透镜组的前表面整体为一个平面,第二透镜组的后表面整体为一个曲面。
由此,在进行多个第二透镜3的加工时,只需要在一块透镜,即在第二透镜组上加工出一个Z方向准直曲面和一个平面即可,方便第二透镜组的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入光面31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入光面31处于同一曲面内,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出光面32均为平面,且多个第二透镜3的第二出光面32处于同一平面内。
第二入光面31为Z方向准直曲面,可以理解为:第二入光面31在Z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截线为凸曲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上下方向上偏折程度较大,能够对发散光线具有一定的准直作用;第二入光面31在Y方向上的截线为直线,第二透镜3对光线在左右方向上的偏折能力较弱,不具有准直作用。
由此,在进行多个第二透镜3的加工时,只需要在一块透镜,即在第二透镜组上加工出一个平面和一个Z方向准直曲面即可,方便第二透镜组的加工制造,有利于降低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的成本。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
由于上述近光灯用投射组件10具有形成的光形宽度较大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100具有路照效果好等优点。
相关技术中,将遮光件设置在光源和反射镜的反射面之间,利用遮光件遮挡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并利用遮光件吸收该部分光线,使得近光灯发出符合法规要求的光形。也就是说,光源发出的部分光线在被反射镜反射前已经被遮光件吸收掉了,导致光源发出的光线被遮光件过多的遮挡,影响近光灯的路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近光灯100还包括散热器4、遮光件5和光源6,散热器4和遮光件5分体设置,散热器4与遮光件5连接。光源6设于反射面11的焦点处。其中,在X方向上,遮光件5设于光源6和第一入光面21之间,以遮挡反射面11反射的部分光线,遮光件5具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截止线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近光灯100,光源6发出的光线通过反射镜1的反射面11反射并形成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中的一部分被遮光件5遮挡;反射光线中的另一部分到达第一透镜2的第一入光面21,并最终经第二透镜3折射到路面上,形成符合法规要求的光形。其中,光形中的明暗截止线由遮光件5的近光截止线53形成。由于光源6发出的光线先通过反射镜1的反射面11反射,再利用遮光件5对反射光线中的一部分进行遮挡,与相关技术中光源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被遮光件遮挡,另一部分到达反射镜并通过反射镜反射相比,光源6发出的光线较少的被遮光件5遮挡,从而可以增加到达第一透镜2的光线的能量,进而可以提高近光灯100照射到路面上的光形的能量,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
例如,如图1所示,遮光件5设于光源6的前侧,第一透镜2设于遮光件5的前侧,反射镜1设于光源6和遮光件5的上侧,且反射面11朝向光源6和遮光件5设置。
由此,光源6发出的光线向上照射至反射镜1的反射面11,被反射镜1反射的光线一部分沿从后到前的方向照射到第一透镜2上;另一部分沿从后至前的方向照射到遮光件5上,并被遮光件5遮挡而无法到达第一透镜2。
可选地,如图9所示,遮光件5为遮光板,遮光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51和遮光部52,连接部51与散热器4连接,遮光部52用于遮挡反射面11反射的部分光线,近光截止线53设于遮光部52。
遮光件5包括连接部51和遮光部52,利用连接部51与散热器4连接,并利用遮光部52遮挡反射面11反射的部分光线,与遮光件5的同一部分既起到遮挡光线作用,又起到与散热器4的连接作用相比,可以避免在遮光件5的起到遮挡光线作用的部分上设置连接孔等连接结构,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遮光件5的遮光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此外,遮光件5设为遮光板,有利于在保证遮光效果的同时,减轻遮光件5的重量,有利于减轻近光灯100的重量。
可选地,连接部51与散热器4可拆卸地连接。
例如,如图8所示,连接部51与散热器4通过螺钉20连接。通过拆卸螺钉20,可以将遮光件5从散热器4拆卸下来。
由此,当遮光件5损坏时,可以仅对遮光件5进行维修或更换,而不需要将散热器4和遮光件5一起更换掉,有利于降低近光灯100的维修成本。
可选地,如图8所示,遮光件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54和第二板体55,第一板体54与第二板体55相交。第一板体54与散热器4连接,第一板体54形成连接部51。第二板体55用于遮挡反射面11反射的部分光线,第二板体55形成遮光部52。
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板体54与第二板体55垂直,且第一板体54垂直于上下方向,第二板体55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二板体55的上边界形成近光截止线53。
遮光件5包括相交的第一板体54和第二板体55,有利于提高遮光件5的结构强度,使得遮光件5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不易发生弯曲变形,从而使得遮光部52稳定地处于预设位置,有利于提高近光灯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遮光件5还包括第三板体56,第三板体56设于第一板体54的远离第二板体55的一侧,第三板体56与第一板体54相交,第三板体56与第一板体54连接,散热器4具有定位面42,第三板体56与定位面42贴合。
例如,如图8所示,定位面42朝前设置,第三板体56垂直于前后方向,第三板体56的后表面与定位面42贴合。
通过设置第三板体56,利用第三板体56与散热器4的定位面42贴合,一方面,可以实现遮光件5与散热器4之间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有利于提高遮光件5的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遮光件5的结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二板体55和第三板体56分别设于第一板体54的厚度方向的两侧。
例如,如图8所示,第二板体55设于第一板体54的上侧,第三板体56设于第一板体54的下侧,且第二板体55的下端与第一板体54的后端连接,第三板体56的上端与第一板体54的前端连接。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散热器4包括连接面41,连接面41与定位面42相交,第一板体54与连接面41贴合。
利用第一板体54与连接面41贴合,可实现遮光件5与散热器4之间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遮光件5的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散热器4和连接部51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柱43,散热器4和连接部51中的另一个上设有定位孔541,定位柱43与定位孔541插装配合。
例如,如图8和图9所示,连接面41上设有定位柱43,第一板体54上设有定位孔541,定位柱43和定位孔541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定位柱43与定位孔541插装配合。
由此,利用定位柱43与定位孔541插装配合,可以实现遮光件5与散热器4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遮光件5的安装精度和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8和图9所示,遮光件5还包括加强筋57,加强筋57设于第一板体54,加强筋57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板体55和第三板体56。
例如,加强筋57沿上下方向延伸,加强筋57的上端延伸至第二板体55的中部,加强筋57的下端延伸至第三板体56的中部。
通过在遮光件5上设置加强筋57,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遮光件5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可靠性。
可选地,加强筋5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57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遮光件5一体冲压成型。
例如,第一板体54、第二板体55、第三板体56和加强筋57一体冲压成型。
遮光件5一体冲压成型,不仅方便遮光件5的加工,而且可以有效减轻遮光件5厚度,有利于减轻近光灯100的重量。
可选地,遮光件5的表面设有黑色涂层。
例如,第一板体54、第二板体55、第三板体56和加强筋57的表面均喷涂消光黑漆。
通过在遮光件5的表面设置黑色涂层,可以有效降低遮光件5表面的反射率,抑制因遮光件5反射造成的杂散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此外,第一板体54和第三板体56上设置的黑色涂层,还可以有效吸收反射镜1和第一透镜2之间的杂散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光灯100的路照效果。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近光灯100还包括电路板7和架体9,反射镜1与散热器4连接,光源6设于电路板7上,电路板7与散热器4连接。架体9与散热器4连接,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均与架体9连接。
例如,电路板7与散热器4通过螺钉20连接。如图8所示,反射镜1上设有第一固定部12,第一固定部12与散热器4通过螺钉20连接。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透镜2上设有第二固定部23,第二固定部23与架体9通过螺钉20连接。如图5和图8所示,第二透镜3上设有第三固定部33,第三固定部33与架体9通过卡扣连接。架体9与散热器4通过螺钉20连接。
由此,在进行近光灯100的组装时,可以先将电路板7、反射镜1和遮光件5与散热器4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组件,以及将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与架体9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组件;然后,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从而方便近光灯100的组装。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路板7上还设有接插件8。
可选地,架体9和散热器4之间围成容纳腔,反射镜1、遮光件5、光源6和第一透镜2均设于容纳腔内。架体9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第二透镜3封堵开口。
由此,利用架体9和散热器4围成容纳腔,可以实现对反射镜1、遮光件5、光源6和第一透镜2的防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近光灯100。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近光灯100具有路照效果好等优点,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具有安全性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镜,所述反射镜具有反射面;以及
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X方向上,所述第一透镜设于所述反射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为Y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第一入光面和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对应所述反射面设置;
所述第二透镜为Z方向准直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具有第二入光面和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二入光面对应所述第一出光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包括多个光学单元,多个所述光学单元沿Y方向依次布置;
每个所述光学单元均包括一个所述反射镜、一个所述第一透镜和一个所述第二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第一透镜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或者
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入光面均为Y方向准直曲面,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一透镜的所述第一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学单元的所述第二透镜为一体式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处于同一曲面内;或者
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均为Z方向准直曲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入光面处于同一曲面内,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为平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透镜的所述第二出光面处于同一平面内。
7.一种近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用投射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还包括:
散热器和遮光件,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遮光件分体设置,所述散热器与所述遮光件连接;以及
光源,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反射面的焦点处;
其中,在X方向上,所述遮光件设于所述光源和所述第一入光面之间,以遮挡所述反射面反射的部分光线,所述遮光件具有用于形成明暗截止线的近光截止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近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还包括:
散热器,所述反射镜与所述散热器连接;
光源和电路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反射面的焦点处,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散热器连接;以及
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均与所述架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近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围成容纳腔,所述反射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光源均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架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第二透镜封堵所述开口。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近光灯。
CN202320024142.6U 2023-01-05 2023-01-05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Active CN219140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142.6U CN219140587U (zh) 2023-01-05 2023-01-05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4142.6U CN219140587U (zh) 2023-01-05 2023-01-05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40587U true CN219140587U (zh) 2023-06-06

Family

ID=86602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4142.6U Active CN219140587U (zh) 2023-01-05 2023-01-05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40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4390B2 (ja) 車両用ランプユニット
US12013092B2 (en) Automotive lamp optical element and automotive headlamp
US7946743B2 (en) Vehicle lamp assembly
WO2020179471A1 (ja) 光学ユニット
CN212691666U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灯
KR20180121640A (ko) Tir 바디의 배열
JP5255947B2 (ja) 車輌用灯具
CN219140587U (zh) 近光灯用投射组件、近光灯和车辆
CN211694714U (zh) 远光光学元件、远光灯模组、车灯及车辆
CN210740255U (zh) 一种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车辆前照灯和车辆
KR20120126422A (ko) 자동차용 헤드램프 렌즈
CN217785015U (zh) 投射组件、车灯和车辆
CN212132312U (zh) 初级光学元件组件、车辆照明装置、车灯和车辆
CN219014117U (zh) 近光灯、灯具和车辆
CN112628684A (zh) 车灯光学元件、车灯模组及车灯
CN210462861U (zh) 车灯模组及反射结构
US7484868B2 (en) Vehicle light
CN210511468U (zh) 透光镜及汽车灯具
CN112413530A (zh)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US7618172B2 (en) Vehicle light
CN217952145U (zh) 近光车灯模组及车辆灯具
EP4006408B1 (en) Vehicle light optical element assembly,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vehicle light and vehicle
CN220688846U (zh) 近光灯模组及车辆
CN210219615U (zh) 一种微型车灯模组
CN213513719U (zh) 一种近光车灯光学元件、车辆照明装置、车灯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