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8109U -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 Google Patents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8109U
CN220688109U CN202322338299.9U CN202322338299U CN220688109U CN 220688109 U CN220688109 U CN 220688109U CN 202322338299 U CN202322338299 U CN 202322338299U CN 220688109 U CN220688109 U CN 220688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late
valve
hole
air outlet
o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382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佳成
贺振江
邹骏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der Road Service S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der Road Service S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der Road Service S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der Road Service Station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382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8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8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8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该阀板组件,包括:阀板,其位于缸体的一侧,且阀板与缸体的一端端面密封连接;阀板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用于将油气通入缸体内,第二出气口用于将缸体内的油气排出;单向阀,其安装于阀板的一侧,且单向阀设于油气流经第二进气口或第二出气口方向的下游;单向阀包括阀片和加强片,阀片覆盖第二进气口或第二出气口,阀片位于加强片和阀板之间;油气依次经过第二进气口、单向阀通入缸体内,并经由第二出气口和单向阀排出。通过在阀片开启的方向叠加设置加强片,可在阀片开启状态下对阀片提供支撑,同时可增大阀片关闭的弹力;当阀片在闭合状态下可压紧阀片,提高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回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背景技术
汽油在从油库到汽车油箱转移过程中,会在每个存储环节产生油气。例如加油站向汽车油箱加注汽油的过程中,汽油填充进汽车油箱,替换汽车油箱内原有空间挥发的油气,这部分油气将在加油过程中向环境排放,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又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同时还存在着易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严重安全隐患。
为了改变油气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各加油站普遍采用油气回收系统,在对车辆加油时将油气回收到地下储油罐内,而要实现对油气的回收,需要在进入地下储油罐之前的油气回收管道上串联安装油气真空泵。
目前,现有的油气真空泵内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安装的两个单向阀,由于其控制阀片厚度和刚度都较大,导致进排气过程消耗的真空度较多,泵因此消耗的无效功率较多,导致配套电机的功率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板组件,包括:阀板,其位于缸体的一侧,且所述阀板与缸体的一端端面密封连接;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将油气通入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将所述缸体内的油气排出;单向阀,其安装于所述阀板的一侧,且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油气流经所述第二进气口或第二出气口方向的下游;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片和加强片,所述阀片覆盖所述第二进气口或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阀片位于所述加强片和所述阀板之间;所述油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单向阀通入所述缸体内,并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单向阀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设为可调整,以调节所述单向阀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其中,所述加强片包括若干个,增加或减少所述加强片的个数,以调节所述单向阀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设为薄片状矩形结构;所述阀片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2.5-1倍。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阀片的宽度;
所述加强片的长度小于所述阀片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片的长度设为所述阀片长度的0.5-0.8倍;
所述阀片上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阀片的短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阀片长度的15%-20%。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的厚度设为0.03mm-0.1mm;
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设为0.1mm-0.3mm。
进一步地,阀板组件还包括:
垫片,其位于所述加强片背离所述阀片的一侧;
所述垫片的棱边上设有圆角,所述圆角位于靠近所述加强片的一侧;
所述圆角的半径设为0.5mm-1mm。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口贯穿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过渡孔,所述第二出气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过渡孔的轴线;
所述第一凸台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平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第一凸台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过渡孔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出气口包括第一子出口和与所述第一子出口同轴向连通的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于靠近所述缸体,且所述第一子出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二子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气口。
进一步地,所述阀板上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过渡孔的轴线,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过渡孔连通;
所述过渡孔内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贯穿所述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过渡孔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与壳体上的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泄压孔轴向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泄压阀,以将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单向阀排出的油气超出预设压力时,对部分油气经由所述泄压孔进行排放。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阀包括:
调压螺母、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螺母和钢珠接触;
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泄压孔之间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小端与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锥孔的大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钢珠嵌入所述锥孔内;
所述第二安装孔背离所述泄压孔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压螺母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孔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头,包括上述的阀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泵,包括上述的泵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阀片开启的方向一侧叠加设置加强片,可以在阀片开启状态下对阀片提供支撑,同时可增大阀片关闭的弹力;当阀片在闭合状态下可以压紧阀片,使阀片更贴紧在阀板上,提高密封性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阀片的厚度和刚性,增大阀片的弹性,进一步地可减小进气和排气过程中消耗的真空度,避免油气回收泵在打开单向阀时消耗的无效功率较多,从而可合理地减小配套电机的功率。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增加若干个加强片以增大开启压力;或者,减薄、取消加强片以降低油气回收泵的运行功率;这样可方便油气回收泵的调试和使用,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超薄的阀片降低了油气回收泵运行过程中的功耗,降低了配套电机功率,并可降低整机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阀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阀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阀板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的油气回收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活塞装置20、阀板组件30、传动机构40、连接端盖50、连轴装置60、电机70、泵头80;
第一进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进气通道13、出气通道14;
阀板31、单向阀32、垫片33、泄压阀34;
第二进气口311、第二出气口312、第一凸台313、过渡孔314、第二凹槽315、泄压孔316、第一出气孔317、第二安装孔318、阀片321、加强片322、调压螺母341、弹簧342、钢珠3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阀板组件30,如图1-图5所示,包括:阀板31和单向阀32。阀板31位于缸体的一侧,且所述阀板31与缸体的一端端面密封连接;所述阀板31上设有第二进气口311和第二出气口312,所述第二进气口311用于将油气通入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二出气口312用于将所述缸体内的油气排出;单向阀32安装于所述阀板31的一侧,且所述单向阀32设于所述油气流经所述第二进气口311或第二出气口312方向的下游;所述单向阀32包括阀片321和加强片322,所述阀片321覆盖所述第二进气口311或所述第二出气口312,所述阀片321位于所述加强片322和所述阀板31之间;所述油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口311、所述单向阀32通入所述缸体内,并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312和所述单向阀32排出。缸体的一端端面上可设有凹槽,凹槽内嵌入密封圈,当阀板31固定于壳体上时,阀板31压紧密封圈,使密封圈挤压变形从而实现对进入缸体内的油气进行密封,防止油气从阀板31与缸体的端面连接处逃逸;活塞在缸体内上下移动时,活塞环与缸体的内壁密封;单向阀32用于控制油气的单向流动,防止油气出现逆流;例如,将第二进气口311处的单向阀32设为第一单向阀,第二出气口312处的单向阀32设为第二单向阀;当活塞在缸体内向远离阀板31的方向移动时,缸体内抽真空形成负压,油气由第二进气口311进入缸体内,此时第二进气口311处的第一单向阀打开,即阀片321由阀板31处弹开,第二出气口312处的第二单向阀闭合,即阀片321贴合于阀板31上;当活塞在缸体内向靠近阀板31的方向移动时,缸体内的油气由第二出气口312排出,此时第二出气口312处的第二单向阀打开,即阀片321由阀板31处弹开,第二进气口311处的第一单向阀闭合,即阀片321贴合于阀板31上;通过在阀片321开启的方向一侧叠加设置加强片322,可以在阀片321开启状态下对阀片321提供支撑,同时可增大阀片321关闭的弹力;当阀片321在闭合状态下可以压紧阀片321,使阀片321更贴紧在阀板31上,提高密封性能;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小阀片321的厚度和刚性,增大阀片321的弹性,进一步地可减小进气和排气过程中消耗的真空度,避免油气回收泵在打开单向阀32时消耗的无效功率较多,从而可合理地减小配套电机的功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片322的厚度设为可调整,以调节所述单向阀32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其中,所述加强片322包括若干个,增加或减少所述加强片322的个数,以调节所述单向阀32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每个加强片322的厚度可设为不同,例如可包括0.05mm、0.08mm、0.1mm和0.15mm等;每个加强片322的厚度也可设为相同,例如可设为0.1mm;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油气回收泵的单向阀32关闭或开启压力的要求对加强片322进行调整,例如:增加若干个加强片322以增大开启压力;或者,减薄、取消加强片322以降低油气回收泵的运行功率;这样可方便油气回收泵的调试和使用,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片321设为薄片状矩形结构;所述阀片321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2.5-1倍。具体的,阀片321的长度方向对应的边为长边,阀片321的宽度方向对应的边为短边,长边与短边的最大尺寸比例可设为5: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片321的厚度设为0.03mm-0.1mm;阀片321主要起密封作用,可采用7Cr27Mo2材质薄钢片制作,也可以采用2Cr13或0Cr17Ni4Cu4Nb、0Cr15Ni7Mo2Al等材质的薄钢片制作,或PEEK材质薄片制作。阀片321硬度范围可设为HRC47-52,优选的阀片321硬度为HRC50。阀片321表面粗糙度要求低于Ra0.05或Ra0.1。优选的,阀片321厚度为0.05mm或0.08mm,厚度较小的阀片321可以提高对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密封性能,同时降低进排气功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片322的厚度设为0.1mm-0.3mm。加强片322材质可具体地包括PTFE或304不锈钢片;示例性实施例中,加强片322采用的是PTFE材质,加强片322的厚度可选用0.3mm。加强片322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仅可对阀片321提供支撑,同时可有助于对阀片321回弹复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片322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阀片321的宽度;所述加强片322的长度小于所述阀片321的长度。
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片322的长度设为所述阀片321长度的0.5-0.8倍;优选的,加强片322的长度可设为阀片321长度的60%,这样有利于阀片321的打开和回弹复位。
所述阀片321上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阀片321的短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阀片321长度的15%-20%。同理,加强片322在相同位置上可设有该第一安装孔,阀板31上相对应地可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拧入螺纹孔内,以实现对阀片321和加强片322叠放且固定于阀板31上;当螺钉锁紧阀片321和加强片322后,活塞向远离阀板31的方向移动时,即缸体内形成真空,第一单向阀的阀片321以螺钉为支点,另一端向缸体内运动,从而离开阀板31,油气进入缸体内;通过合理设置螺钉的位置有利于阀片321的打开和回弹复位。
一些实施例中,阀板组件还包括:垫片33,其位于所述加强片322背离所述阀片321的一侧;所述垫片33的棱边上设有圆角,所述圆角位于靠近所述加强片322的一侧;所述圆角的半径设为0.5mm-1mm。将垫片33设置于螺钉和加强片322之间,其作用是辅助螺钉将阀片321和加强片322固定在阀板31上,避免螺钉将加强片322和阀片321损坏。具体的,垫片33可采用304不锈钢材质制作,厚度可设为0.8mm-1mm,其投影形状可设为正方形,其单边宽度与加强片322短边宽度可设为一致。垫片33面向加强片322一侧的棱边可倒圆角,圆角的半径设为0.5mm-1mm;这样可减少对阀片321开启的阻碍,圆角半径最优值与垫片33厚度一致。螺钉紧固在阀板31上时,螺纹表面可涂有螺纹紧固胶水,以防止螺钉松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板31上设有第一凸台313,所述第一凸台313沿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口312贯穿所述第一凸台313,所述第一凸台313上设有过渡孔314,所述第二出气口312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过渡孔314的轴线;所述第一凸台313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平面上设有第二凹槽315,所述第二凹槽315沿着所述第一凸台313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312和所述过渡孔314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315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凹槽315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回收泵可包括压盖,当压盖抵紧第二密封圈时,形成密封连接,以防止由缸体内排出的油气逃逸出去,与进入缸体前油气进行混合,造成油气回收泵运行功率的消耗。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气口312包括第一子出口和与所述第一子出口同轴向连通的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于靠近所述缸体,且所述第一子出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二子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气口311。扩大第一子出口可降低出气阻力,将第二子出口的面积设为小于第一子出口的面积,有利于第二单向阀的阀片321制作,将第二子出口的面积设为大于第二进气口311,有利于降低油气回收泵的运行功率。其中,第二进气口311设为圆孔,第二子出口扩大为椭圆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板31上设有泄压孔316,所述泄压孔316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过渡孔314的轴线,且所述泄压孔316与所述过渡孔314连通;所述过渡孔314内设有第一出气孔317,所述第一出气孔317贯穿所述第一凸台313,且所述第一出气孔317与所述过渡孔314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317用于与壳体上的出气通道连通;所述阀板3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18,所述第二安装孔318与所述泄压孔316轴向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318内设有泄压阀34,以将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312和所述单向阀32排出的油气超出预设压力时,对部分油气经由所述泄压孔316进行排放。压盖上与第一凸台313相对应地可设有凹陷的空间,可使由缸体内排出的油气得到缓释,经由过渡孔314进入壳体上的出气通道内;当由缸体内排出的油气超出预设压力时,泄压阀34打开,一部分油气进入泄压孔316经由泄压阀34排出,以达到压力释放;因此过渡孔314相当于一个三通连接件,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泄压阀34包括:调压螺母341、弹簧342和钢珠343,所述弹簧3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螺母341和钢珠343接触;所述第二安装孔318与所述泄压孔316之间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小端与所述泄压孔316连通,所述锥孔的大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18连通;所述钢珠343嵌入所述锥孔内;所述第二安装孔318背离所述泄压孔316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压螺母341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孔相适配。具体的,钢珠343的材质可选用GCr15,表面硬度要求大于HRC50;钢珠343嵌入锥孔内,钢珠343与锥孔的斜面配合,当旋入调压螺母341时,调压螺母341的端面抵紧弹簧342,弹簧342推动钢珠343嵌入锥孔内,钢珠343与锥孔的斜面配合,钢珠343堵住泄压孔316;当由缸体内排出的油气超出预设压力时,油气压力推动钢珠343,压缩弹簧342,钢珠343脱离泄压孔316,一部分油气进入泄压孔316经由第二安装孔318、调压螺母341的通孔排出,以达到油气压力释放。通过调整调压螺母341的位置,可实现调节油气回收泵的最高运行压力。锥孔的设置有利于在钢珠343关闭泄压孔316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泵头80,包括上述的阀板组件30。如图6-图7所示,泵头80还可包括:壳体10、活塞装置20和传动机构40。壳体10具有中空的容纳腔,壳体10上设有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位于同一平面内;壳体10内设有与第一进气口11连通的进气通道13和与第一出气口12连通的出气通道14,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的轴线相互平行,进气通道13和第一进气口11的轴线相互垂直;活塞装置20,其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腔内,活塞装置20设为两个;活塞装置20包括活塞组件和缸体21,活塞组件的部分位于缸体21内,活塞组件设为沿着缸体21的轴向移动;阀板组件30,其包括阀板31,阀板31位于缸体21的一侧,且阀板31与缸体21的一端端面密封连接,阀板31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传动机构40,其设置于壳体10的容纳腔内,传动机构包括:曲柄轴组件和传动轴,曲柄轴组件和传动轴的旋转轴线位于同一轴线上,曲柄轴组件位于传动轴的一侧,且传动轴带动曲柄轴组件转动;活塞组件套设于曲柄轴组件上,以使传动机构40驱动活塞组件沿着缸体21的轴向向靠近或远离阀板31的方向移动;传动机构40位于两个缸体21之间,且两个缸体21以传动机构40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两个缸体21的轴线为同一轴线且与传动机构40的旋转轴线垂直;传动机构40的旋转轴线与第一进气口11的轴线相互平行;油气依次经过第一进气口11、进气通道13分两条通路分别由第二进气口通入缸体21内,并经由第二出气口分别进入出气通道14,在出气通道14内汇合进入第一出气口12。壳体10的两端设为开口,方便缸体21从壳体10的两端进行安装,壳体10内可设有凹槽,缸体21的一端嵌入凹槽内,缸体21的另一端可嵌入阀板31的安装凹槽内,阀板31可固定于壳体10上,阀板31的安装凹槽内可嵌入密封圈,缸体21的顶部对密封圈进行挤压,使密封圈变形以实现对进入缸体21内的油气进行密封,防止从连接处泄漏;通过将活塞装置分置于传动机构40的两侧,且以传动机构40的旋转轴线对称设置,使得直线对置活塞结构更加紧凑,使泵头的体积相对减小;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位于壳体10的同一侧,且朝向相同,方便安装过程中布设管路;并且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的轴线平行于传动机构40的旋转轴线,即第一进气口11和第一出气口12所在的平面与电机安装面相对设置,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则可设为沿着壳体10的纵向延伸,分别与缸体21的顶部(或底部)的阀板31上的第二进气口311和第二出气口312分别连通,这样以便于油气经过第一进气口11进入进气通道13内分两条通路分别由阀板31上的第二进气口311通入缸体21内,经由第二出气口312分别进入出气通道14,在出气通道14内汇合进入第一出气口12,第一出气口12与油气回收管道连通,以将油气回收至地下储油罐,图7中所示的箭头为油气的流动方向;因此整机的结构紧凑,布置合理;并且双活塞分担抽真空过程,泵头在运行过程中一个活塞抽真空的同时另一个活塞排气,传动机构40每旋转一周可以产生两次抽真空动作,相较于单个活塞泵,活塞行程相对较小,泵头的运行较平稳,振动低、噪音小。
示例性实施例中,壳体10可设为铸件,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为对置的两个活塞装置共用,因此可将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设为该铸件的一部分,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的内径例如可设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回收泵,包括上述的泵头80。如图8所示,油气回收泵还可包括:连轴装置60和电机70。连轴装置60,其一端与传动机构50连接固定;电机70,其包括连接端盖50,连接端盖50与壳体10连接固定;电机70的输出轴与连轴装置6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泵头和电机70之间可布置有风扇,以实现散热作用,也可以不安装风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10)

1.一种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板,其位于缸体的一侧,且所述阀板与缸体的一端端面密封连接;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用于将油气通入所述缸体内,所述第二出气口用于将所述缸体内的油气排出;
单向阀,其安装于所述阀板的一侧,且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油气流经所述第二进气口或第二出气口方向的下游;所述单向阀包括阀片和加强片,所述阀片覆盖所述第二进气口或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阀片位于所述加强片和所述阀板之间;
所述油气依次经过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单向阀通入所述缸体内,并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单向阀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设为可调整,以调节所述单向阀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其中,
所述加强片包括若干个,增加或减少所述加强片的个数,以实现调节所述单向阀关闭或开启压力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片设为薄片状矩形结构;所述阀片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2.5-1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片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阀片的宽度;
所述加强片的长度小于所述阀片的长度;其中,
所述加强片的长度设为所述阀片长度的0.5-0.8倍;
所述阀片上设有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阀片的短边之间的距离为所述阀片长度的15%-20%;
所述阀片的厚度设为0.03mm-0.1mm;
所述加强片的厚度设为0.1mm-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片,其位于所述加强片背离所述阀片的一侧;
所述垫片的棱边上设有圆角,所述圆角位于靠近所述加强片的一侧;
所述圆角的半径设为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沿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出气口贯穿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上设有过渡孔,所述第二出气口的轴线平行于所述过渡孔的轴线;
所述第一凸台背离所述缸体的一侧平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着所述第一凸台的周向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过渡孔均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范围内;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二出气口包括第一子出口和与所述第一子出口同轴向连通的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一子出口设于靠近所述缸体,且所述第一子出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子出口;所述第二子出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板上设有泄压孔,所述泄压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过渡孔的轴线,且所述泄压孔与所述过渡孔连通;
所述过渡孔内设有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贯穿所述第一凸台,且所述第一出气孔与所述过渡孔轴向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孔用于与壳体上的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阀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泄压孔轴向连通,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有泄压阀,以将经由所述第二出气口和所述单向阀排出的油气超出预设压力时,对部分油气经由所述泄压孔进行排放。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阀包括:
调压螺母、弹簧和钢珠,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压螺母和钢珠接触;
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泄压孔之间设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小端与所述泄压孔连通,所述锥孔的大端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所述钢珠嵌入所述锥孔内;
所述第二安装孔背离所述泄压孔的一端设有内螺纹孔,所述调压螺母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孔相适配。
9.一种泵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阀板组件。
10.一种油气回收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泵头。
CN202322338299.9U 2023-08-29 2023-08-29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Active CN220688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299.9U CN220688109U (zh) 2023-08-29 2023-08-29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38299.9U CN220688109U (zh) 2023-08-29 2023-08-29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8109U true CN220688109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2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38299.9U Active CN220688109U (zh) 2023-08-29 2023-08-29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8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78538A1 (en) Valve device
SK278962B6 (sk) Spätný ventil
WO2005121617A2 (en) Reducing the torque required for repositioning a valve member of a ball valve
CN220688109U (zh)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N202501078U (zh) 气动同轴阀
US20180120869A1 (en) Unit for the regulation or control of a fluid pressure
US20200362771A1 (en) Valve
CN2878833Y (zh) 无泄漏止回阀
CN211738127U (zh) 一种螺纹连接式逆止阀
CN112178211B (zh) 一种超低温电磁气动截止阀
CN220687516U (zh) 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N207762304U (zh) 一种单向进气阀以及发动机系统
CN219587690U (zh) 一种空气流量阀组调节装置
CN117287540A (zh) 阀板组件、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N202132202U (zh) 一种两级压缩机及其上法兰组件
CN207795521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常闭进气阀
CN220890440U (zh) 活塞装置、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N117028198A (zh) 泵头和油气回收泵
CN212643579U (zh) 一种防泄漏的风量密闭调节阀
CN212003600U (zh) 一种下置式吸气阀
CN211779255U (zh) 一种法兰连接式逆止阀
CN216618665U (zh) 一种单向阀及火箭发动机
US11761552B2 (en) Valve device
CN214189299U (zh) 泄漏孔安装机构
CN220849948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及储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