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7887U - 一种电磁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7887U
CN220687887U CN202321832325.7U CN202321832325U CN220687887U CN 220687887 U CN220687887 U CN 220687887U CN 202321832325 U CN202321832325 U CN 202321832325U CN 220687887 U CN220687887 U CN 220687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shaft
end tooth
joint end
driven wheel
shaf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23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志刚
李祥江
王孟轲
黄寅桂
张晨阳
王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23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7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7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78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输入轴、通过第一轴承件套设于输入轴的主动轮和连接于输入轴一侧的从动轮,推环套设于从动轮,其中,主动轮连接有第一接合端齿,输入轴连接有第二接合端齿,第二接合端齿能够相对于输入轴移动,沿输入轴的轴向,第一接合端齿位于主动轮靠近从动轮的一侧,第二接合端齿位于第一接合端齿与从动轮之间,第一接合端齿和第二接合端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第一接合端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合端齿连接,推环的一端穿过从动轮与第二接合端齿抵接,另一端伸入电磁线圈内,电磁线圈用于驱动推环沿输入轴的轴向相对于从动轮移动。这样设计提高了电磁离合器的集成度,降低电磁离合器性能受摩擦粉末影响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电磁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离合器通常采用液压离合的方式,其通过摩擦片结构来实现动力的切断与传递,这种离合器结构较为复杂,且在工作过程中摩擦片会产生摩擦粉末,摩擦粉末会污染离合器中的润滑油,并导致油道堵塞,进而影响离合器的工作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用于解决现有离合器在工作中产生的摩擦粉末污染润滑油并堵塞油道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输入轴、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第一轴承件套设于所述输入轴,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输入轴沿自身轴向的一侧,所述推环套设于所述从动轮远离所述主动轮的一端,其中,所述主动轮连接有第一接合端齿,所述输入轴连接有第二接合端齿,所述第二接合端齿能够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输入轴移动,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所述第一接合端齿位于所述主动轮靠近所述从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合端齿位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与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一接合端齿和所述第二接合端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连接;所述推环的一端穿过所述从动轮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抵接,另一端伸入电磁线圈内,所述电磁线圈用于驱动所述推环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从动轮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接合端齿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啮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轮包括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朝远离所述主动轮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能够穿过所述电磁线圈,所述推环包括主体部,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延伸部之间,且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延伸部套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轮还包括与延伸部连接的齿轮本体,所述齿轮本体位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主动轮的一侧,所述齿轮本体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所述推环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延伸,并通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抵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与所述主体部配合,以限制所述推环的移动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包括壳体,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齿轮本体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件,所述第二轴承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轴套设有第三轴承件,所述第三轴承件位于所述输入轴远离所述从动轮的一端,所述第三轴承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轴还套设有垫片,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件与所述第三轴承件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轴包括第一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位于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接合端齿与所述第一轴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轴还包括第二轴段,所述第二轴段位于所述第一轴段远离所述从动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轴段连接,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所述第二轴段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轴段的尺寸,所述主动轮沿所述输入轴的轴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段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轴承件接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段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轴还包括第三轴段,所述第三轴段位于主动轮远离所述从动轮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轴段连接,沿所述输入轴的径向,所述第三轴段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轴段的尺寸,所述第三轴段套设有垫片与第三轴承件,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三轴承件靠近所述第一轴承件的一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输入轴、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通过第一轴承件套设于输入轴,从动轮连接于输入轴沿自身轴向的一侧,推环套设于从动轮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其中,主动轮连接有第一接合端齿,输入轴连接有第二接合端齿,第二接合端齿能够沿输入轴的轴向相对于输入轴移动,沿输入轴的轴向,第一接合端齿位于主动轮靠近从动轮的一侧,第二接合端齿位于第一接合端齿与从动轮之间,第一接合端齿和第二接合端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一端与第一接合端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合端齿连接;推环的一端穿过从动轮与第二接合端齿抵接,另一端伸入电磁线圈内,电磁线圈用于驱动推环沿输入轴的轴向相对于从动轮移动,以使第二接合端齿与第一接合端齿啮合。该电磁离合器通过第一接合端齿和第二接合端齿来实现动力的切断与传递,降低了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受摩擦片所产生的摩擦粉末影响的可能。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电磁离合器的集成度,其中,通过推环来推动第二接合端齿移动,有利于提高电磁线圈对第二接合端齿作用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接合端齿与第一接合端齿之间接合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实现动力的切换与传递,使电磁离合器能够正常稳定地工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磁离合器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剖面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电磁离合器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输入轴;
1a-第一轴段;
1b-第二轴段;
1c第三轴段;
11-第一轴承件;
12-第三轴承件;
13-垫片;
2-主动轮;
3-从动轮;
31-延伸部;
311-限位槽;
32-齿轮本体;
33-第二轴承件;
4-推环;
41-主体部;
42-连接部;
5-第一接合端齿;
6-第二接合端齿;
7-弹性件;
8-电磁线圈。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包括;输入轴1、主动轮2和从动轮3,主动轮2通过第一轴承件11套设于输入轴1,从动轮3连接于输入轴1沿自身轴向的一侧,推环4套设于从动轮3远离主动轮2的一端,其中,主动轮2连接有第一接合端齿5,输入轴1连接有第二接合端齿6,第二接合端齿6能够沿输入轴1的轴向相对于输入轴1移动,沿输入轴1的轴向,第一接合端齿5位于主动轮2靠近从动轮3的一侧,第二接合端齿6位于第一接合端齿5与从动轮3之间,第一接合端齿5和第二接合端齿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弹性件7一端与第一接合端齿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接合端齿6连接;推环4的一端穿过从动轮3与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另一端伸入电磁线圈8内,电磁线圈8用于驱动推环4沿输入轴1的轴向相对于从动轮3移动,以使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啮合。
主动轮2可以为发动机直驱齿轮,其通过第一轴承件11与输入轴1连接,具体地,第一轴承件11可以为一种滚针轴承。从动轮3通过花键与输入轴1连接,从而使从动轮3能够与输入轴1一同转动。第一接合端齿5和第二接合端齿6位于主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其中,第一接合端齿5与主动轮2固定连接,第二接合端齿6与输入轴1可移动地连接,具体地,第二接合端齿6通过花键与输入轴1连接,并能够沿输入轴1的轴向相对于输入轴1移动。推环4位于从动轮3远离主动轮2的一端,且推环4的一端能够与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推环4可以为一种导磁体,因此,在电磁线圈8的作用下,推环4能够推动第二接合端齿6沿输入轴1的轴向移动,从而使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啮合。而第一接合端齿5与第二接合端齿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具体地,弹性件7可以是一种弹簧,其沿输入轴1的轴向设置,弹性件7能够带动第二接合端齿6沿输入轴1的轴向移动,从而对第二接合端齿6起到复位作用。
电磁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主动轮2通过第一轴承件11在输入轴1上转动,当电磁线圈8通电时,其能够产生电磁力,推环4能够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沿输入轴1的轴向移动,由于推环4与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因此推环4能够推动第二接合端齿6朝靠近第一接合端齿5的方向移动,而弹性件7随着第二接合端齿6的移动而被压缩,直到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啮合,在第一接合端齿5与第二接合端齿6啮合后,输入轴1与主动轮2连接,此时主动轮2能够通过输入轴1进行动力输出,以实现发动机直驱功能。在电磁线圈8断电时,推环4失去了电磁力的作用,此时在弹性件7的作用下,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脱离配合,即第二接合端齿6与推环4可以向远离第一接合端齿5的一侧移动而回到原来的位置,此时输入轴1与主动轮2分离,主动轮2在输入轴1上处于空转状态,从而实现了发动机动力切断的目的。
目前离合器通常采用液压离合的方式,其通过摩擦片结构来实现动力的切断与传递,这种离合器结构较为复杂,且其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粉末,摩擦粉末会污染离合器中的润滑油,并容易造成油道的堵塞,进而影响了离合器的正常使用。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离合器,该电磁离合器通过电磁线圈8提供动力,通过第一接合端齿5和第二接合端齿6来实现动力的切断与传递,从而降低了电磁离合器的工作性能受摩擦片所产生的摩擦粉末影响的可能。其中,第一接合端齿5和第二接合端齿6设置在主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电磁离合器的集成度,使其内部结构更为紧凑,有利于节省内部空间,从而有利于节约电磁离合器整体的生产成本,同时,这样设计易于各个结构的布置与安装,便于进行装配过程。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有推环4,并通过推环4来推动第二接合端齿6移动,这样设计有利于提高电磁线圈8对第二接合端齿6作用的稳定性,即提高第二接合端齿6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之间接合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准确性,进而有利于实现动力的切换与传递,使电磁离合器能够正常稳定地工作。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动轮3包括沿输入轴1的轴向朝远离主动轮2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31,延伸部31能够穿过电磁线圈8,推环4包括主体部41,沿输入轴1的径向,主体部41位于电磁线圈8与延伸部31之间,且主体部41与延伸部31套接。
电磁线圈8、推环4和延伸部31可以同轴设置,其中,电磁线圈8环绕在主体部41的外侧,而主体部41套接在延伸部31上,且主体部41能够沿延伸部31移动。在主动轮2的驱动下,推环4能够随从动轮3一同转动。具体地,沿输入轴1的径向,电磁线圈8与主体部4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即电磁线圈8不与推环4接触,仅通过通电产生的电磁力来驱动推环4移动,这样有利于降低电磁线圈8与主体部41发生干涉的可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推环4移动的稳定性。
通过设置延伸部31,有利于提高推环4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实现电磁线圈8、推环4与第二接合端齿6三者之间的配合,且延伸部31还可以对推环4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推环4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之间接合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磁离合器的正常运转。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动轮3还包括与延伸部31连接的齿轮本体32,齿轮本体32位于延伸部31靠近主动轮2的一侧,齿轮本体32沿输入轴1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推环4还包括至少一个与主体部41连接的连接部42,连接部42向远离主体部41的一侧延伸,并通过对应的配合孔与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
沿输入轴1的径向,连接部42的尺寸小于主体部41的尺寸,具体地,主体部41上可以连接有多个连接部42,多个连接部42沿主体部41的周向布置,主体部41通过连接部42与齿轮本体32连接。配合孔与连接部42对应设置,连接部42能够穿过对应的配合孔与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从而能够在电磁线圈8的驱动下推动第二接合端齿6移动。
这样设计有利于实现推环4与第二接合端齿6之间的配合,从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接合端齿6的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一接合端齿5和第二接合端齿6之间接合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准确性,同时,这样设置也有利于提高推环4与从动轮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推环4与从动轮3脱离的可能。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31沿输入轴1的径向开设有限位槽311,限位槽311用于与主体部41配合,以限制推环4的移动范围。
限位槽311可以位于延伸部31远离齿轮本体32的一端,通过设置限位槽311,有利于对推环4起到限位作用,并有利于提高推环4移动的稳定性,并实现了对第二接合端齿6移动范围的限制,进而有利于提高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接合端齿5接合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磁离合器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电磁线圈8与壳体连接,延伸部31远离齿轮本体32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件33,第二轴承件33与壳体连接。
电磁线圈8可以固定在壳体上,具体地,壳体可以采用非导磁材料。从动轮3通过第二轴承件33与壳体连接,其中,第二轴承件33可以是一种深沟球轴承。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从动轮3在壳体中设置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实现从动轮3的平稳转动,进而有利于实现发动机动力的传递。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套设有第三轴承件12,第三轴承件12位于输入轴1远离从动轮3的一端,第三轴承件12与壳体连接。
第三轴承件12也可以是一种深沟球轴承,这样设置有利于提高输入轴1在壳体中设置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实现输入轴1的平稳转动,进而有利于实发动机动力的转递。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还套设有垫片13,沿输入轴1的轴向,垫片13位于第一轴承件11与第三轴承件12之间。
沿输入轴1的轴向,垫片13可以与第一轴承件11抵接,从而对第一轴承件11起到限位作用,这样有利于提高第一轴承件11安装的稳定性,降低第一轴承件11从输入轴1上脱落的可能,进而有利于实现主动轮2在输入轴1上的转动。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包括第一轴段1a,第一轴段1a位于主动轮2与从动轮3之间,从动轮3、第二接合端齿6与第一轴段1a连接。
沿输入轴1的轴向,第一轴段1a位于第一接合端齿5与从动轮3之间,第二接合端齿6可以套设在第一轴段1a上。通过设置第一轴段1a,有利于实现从动轮3、第二接合端齿6与输入轴1连接,同时,这样设置使得第二接合端齿6可以利用从动轮3与主动轮2之间的空间进行安装布置,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电磁离合器内部的集成度,使内部的结构更为紧凑,进而有利于节省内部的空间。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还包括第二轴段1b,第二轴段1b位于第一轴段1a远离从动轮3的一侧,并与第一轴段1a连接,沿输入轴1的径向,第二轴段1b的尺寸小于第一轴段1a的尺寸,主动轮2沿输入轴1的轴向开设有安装孔,第二轴段1b位于安装孔内,第一轴承件11接套接在第二轴段1b上。
主动轮2通过安装孔与输入轴1连接,第一轴承件11与第二轴段1b位于该安装孔中,且第二轴段1b通过第一轴承件11与主动轮2连接,由于第一轴段1a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轴段1b的径向尺寸,即输入轴1在第一轴段1a和第二轴段1b之间形成了轴肩结构,该轴肩结构能够对第一轴承件11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从而便于第一轴承件11的安装,并有利于提高第一轴承件11安装的稳定性。同时,第一轴段1a的径向尺寸也大于安装孔的直径,因此第一轴段1a保持在安装孔的外侧,从而对整个输入轴1起到限位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输入轴1与主动轮2之间安装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还包括第三轴段1c,第三轴段1c位于主动轮2远离从动轮3的一侧并与第二轴段1b连接,沿输入轴1的径向,第三轴段1c的尺寸小于第二轴段1b的尺寸,第三轴段1c位于安装孔的外侧,且第三轴段1c套设有垫片13与第三轴承件12,垫片13位于第三轴承件12靠近第一轴承件11的一侧。
第三轴段1c位于安装孔的外侧,第二轴段1b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三轴段1c的径向尺寸,即输入轴1在第二轴段1b和第三轴段1c之间也形成了轴肩结构,该轴肩结构能够对垫片13以及第三轴承件12的安装起到定位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垫片13与第三轴承件12安装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轴(1);
主动轮(2),所述主动轮(2)通过第一轴承件(11)套设于所述输入轴(1);
从动轮(3),所述从动轮(3)连接于所述输入轴(1)沿自身轴向的一侧;
推环(4),所述推环(4)套设于所述从动轮(3)远离所述主动轮(2)的一端;
其中,所述主动轮(2)连接有第一接合端齿(5),所述输入轴(1)连接有第二接合端齿(6),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能够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相对于所述输入轴(1)移动,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所述第一接合端齿(5)位于所述主动轮(2)靠近所述从动轮(3)的一侧,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位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5)与所述从动轮(3)之间,所述第一接合端齿(5)和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所述弹性件(7)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连接;所述推环(4)的一端穿过所述从动轮(3)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另一端伸入电磁线圈(8)内,所述电磁线圈(8)用于驱动所述推环(4)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相对于所述从动轮(3)移动,以使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与所述第一接合端齿(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3)包括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朝远离所述主动轮(2)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31),所述延伸部(31)能够穿过所述电磁线圈(8),所述推环(4)包括主体部(41),沿所述输入轴(1)的径向,所述主体部(41)位于所述电磁线圈(8)与所述延伸部(31)之间,且所述主体部(41)与所述延伸部(31)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3)还包括与延伸部(31)连接的齿轮本体(32),所述齿轮本体(32)位于所述延伸部(31)靠近所述主动轮(2)的一侧,所述齿轮本体(32)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所述推环(4)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41)连接的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向远离所述主体部(41)的一侧延伸,并通过对应的所述配合孔与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1)沿所述输入轴(1)的径向开设有限位槽(311),所述限位槽(311)用于与所述主体部(41)配合,以限制所述推环(4)的移动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离合器还包括壳体,所述电磁线圈(8)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延伸部(31)远离所述齿轮本体(32)的一端套设有第二轴承件(33),所述第二轴承件(33)与所述壳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套设有第三轴承件(12),所述第三轴承件(12)位于所述输入轴(1)远离所述从动轮(3)的一端,所述第三轴承件(12)与所述壳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还套设有垫片(13),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所述垫片(13)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件(11)与所述第三轴承件(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包括第一轴段(1a),所述第一轴段(1a)位于所述主动轮(2)与所述从动轮(3)之间,所述从动轮(3)、所述第二接合端齿(6)与所述第一轴段(1a)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还包括第二轴段(1b),所述第二轴段(1b)位于所述第一轴段(1a)远离所述从动轮(3)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轴段(1a)连接,沿所述输入轴(1)的径向,所述第二轴段(1b)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轴段(1a)的尺寸,所述主动轮(2)沿所述输入轴(1)的轴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段(1b)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轴承件(11)接套接在所述第二轴段(1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1)还包括第三轴段(1c),所述第三轴段(1c)位于主动轮(2)远离所述从动轮(3)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轴段(1b)连接,沿所述输入轴(1)的径向,所述第三轴段(1c)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轴段(1b)的尺寸,所述第三轴段(1c)套设有垫片(13)与第三轴承件(12),所述垫片(13)位于所述第三轴承件(12)靠近所述第一轴承件(11)的一侧。
CN202321832325.7U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电磁离合器 Active CN220687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2325.7U CN220687887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电磁离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2325.7U CN220687887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电磁离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7887U true CN220687887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10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2325.7U Active CN220687887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电磁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7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53787B1 (ko) 클러치 링용 엑츄에이터
JP6599028B2 (ja) 電磁噛み合いクラッチ
CN220687887U (zh) 一种电磁离合器
CN109058316B (zh) 减速箱传动分离机构
CN104712682B (zh) 电磁驱动耦合器
KR100636080B1 (ko) 엔진 스타터
CN111775629B (zh) 一种驱动桥
CN210949816U (zh) 一种用于变速箱的双动力源油泵驱动结构
KR20080084627A (ko) 출력 샤프트와 피니언 기어 사이에서 신뢰성 있는 결합을확보할 수 있는 개선된 헬리컬 스플라인 구성을 구비하는엔진 스타터
US9482200B2 (en) Starter
CN112912648B (zh) 用于驱动变速箱换挡拨叉的改进的辅助装置
CN112343932B (zh) 一种基于不规则内圈的弹性联轴器
CN2833998Y (zh) 管状电机的制动器
CN217977257U (zh) 一种差速器系统
CN109591578B (zh) 一种车辆混合动力系统的耦合器
CN109296489B (zh) 一种汽车启停起动机
CN219727870U (zh) 动力断开装置及车辆
CN221075110U (zh) 集成电磁离合器的混动变速器
CN215891020U (zh) 带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电动汽车减速器
CN106837650B (zh) 起动机及其中驱动齿轮结构的组装方法
CN22103370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磁牙嵌式离合器装置、传动连接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20248727U (zh) 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组件、动力装置及车辆
KR101284253B1 (ko) 더블 클러치 액츄에이터
KR102584392B1 (ko) 디스커넥터 장치
CN219299865U (zh) 一种适应性强的齿轮传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