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7257U - 一种差速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差速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77257U
CN217977257U CN202222435957.1U CN202222435957U CN217977257U CN 217977257 U CN217977257 U CN 217977257U CN 202222435957 U CN202222435957 U CN 202222435957U CN 217977257 U CN217977257 U CN 217977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eterodyne
face teeth
differentia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359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国山
李建文
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 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 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 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 Jin Electric Technologies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359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77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77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77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系统,该差速器系统包括外差壳、内差壳、活动端面齿、固定端面齿、弹性件和离合器;内差壳位于外差壳的内部,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固定端面齿与内差壳固定连接,活动端面齿设置在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并与外差壳活动连接,使活动端面齿能够相对外差壳进行轴向移动以及进行同步转动;弹性件设置在活动端面齿和外差壳之间,用于使活动端面齿和固定端面齿保持分离或啮合,离合器与活动端面齿连接,用于驱动活动端面齿相对固定端面齿进行轴向移动,使活动端面齿与固定端面齿啮合或分离。该差速器系统可以快速实现差速器动力的切断或接合,具有安全性好、扭矩传递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差速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差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差速器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湿滑的草地、泥泞、沙漠中行驶或者爬坡的时候,往往需要四轮驱动,给车辆更多的驱动力,而在平坦路面行驶时,通常只需要两轮驱动(前驱或后驱)就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供车辆正常行驶,进而节省能量消耗。这就需要汽车的其中一个驱动桥和汽车动力系统在不同的路面可选择性的断开或结合,以实现不同的驱动效果。并且,市场上带断开功能的差速器系统在断开位置都为滑动摩擦,存在磨损烧伤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器系统,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系统,所述差速器系统包括外差壳、内差壳、活动端面齿、固定端面齿、弹性件和离合器;
所述内差壳位于所述外差壳的内部,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固定端面齿与所述内差壳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面齿设置在所述外差壳和所述内差壳之间,并与所述外差壳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动端面齿能够相对所述外差壳进行轴向移动以及进行同步转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动端面齿和所述外差壳之间,用于使所述活动端面齿和所述固定端面齿保持分离或啮合,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活动端面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端面齿相对所述固定端面齿进行轴向移动,使所述活动端面齿与所述固定端面齿啮合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压环;所述压环固定在所述固定端面齿和所述活动端面齿之间的所述外差壳的内侧壁上;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压环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端面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设有压缩预紧力,使所述活动端面齿保持与所述固定端面齿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端面齿上设有凹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与所述外差壳之间设有防转销,用于使所述压环和所述外差壳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压环中靠近所述固定端面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端面齿的外圆周上设有外花键,所述外差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连接销和活动盘;
所述活动盘间隙套设在所述外差壳上,所述连接销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差壳上的通孔与所述活动端面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销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盘连接,所述离合器通过所述活动盘和所述连接销驱动所述活动端面齿轴向移动;所述活动盘中远离所述离合器的一端上设有减震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差壳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设有双向螺旋的导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外差壳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还设有周向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导油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差壳内,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以及设于所述内差壳内,且啮合在两个所述半轴齿轮之间的行星齿轮;
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外差壳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差壳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内差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器系统中,通过离合器和弹性件驱动活动端面齿与固定端面齿分离或啮合,实现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动力传输的阻断或连接,进而实现差速器动力的切断和接合;并且,通过在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设置轴承,能够避免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进而使该差速器系统具有安全性好、扭矩传递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差速器系统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差速器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差壳与活动端面齿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图3中结构的轴向剖面图。
图中:1、外差壳;2、内差壳;3、活动端面齿;4、固定端面齿;5、弹性件;6、离合器;7、轴承;8、压环;9、凹槽;10、防转销;11、第一油槽;12、外花键;13、连接销;14、活动盘;15、减震件;16、导油槽;17、第二油槽;18、半轴齿轮;19、行星齿轮;20、第一垫片;21、第二垫片;22、行星齿轮轴;23、压套;24、内花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差速器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该差速器系统包括外差壳1、内差壳2、活动端面齿3、固定端面齿4、弹性件5和离合器6。其中,外差壳1与差速器系统的上一级传动结构传动连接,通过差速器系统的上一级传动结构,实现将汽车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给差速器系统。另外,本实施例的外差壳1为分体式结构,包括左壳和右壳,左壳和右壳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具体地,内差壳2位于外差壳1的内部,并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7,这样,利用轴承7可以减少外差壳1和内差壳2接触,从而防止内差壳2与外差壳1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不但提高了差速器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轴承7优选为滚针轴承;另外,固定端面齿4与内差壳2固定连接,活动端面齿3设置在外差壳1和内差壳2之间,并与外差壳1活动连接,使活动端面齿3能够相对外差壳1进行轴向移动且保持同步转动;弹性件5设置在活动端面齿3和外差壳1之间,并且具有沿外差壳1轴向的压缩预紧力,用于使活动端面齿3和固定端面齿4保持分离,离合器6套设在外差壳1上,并与活动端面齿3连接,用于驱动活动端面齿3相对固定端面齿4进行轴向移动,使活动端面齿3与固定端面齿4啮合。其中,固定端面齿4与内差壳2一体铸造成型,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端面齿也可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内差壳上。
本实施例的差速器系统工作原理为:当离合器6不通电时,由于弹性件5上压缩预紧力作用,使活动端面齿3和固定端面齿4保持分离,外差壳1和内差壳2之间不存在传动连接,外差壳1不向内差壳2传递动力,差速器系统的动力被切断,此时汽车动力系统不能给差速器系统提供动力;当离合器6通电时,离合器6驱动活动端面齿3克服弹性件5的弹力,与固定端面齿4啮合,此时,外差壳1和内差壳2传动连接,外差壳1向内差壳2传递动力,驱动内差壳2随外差壳1进行转动,使汽车动力系统给差速器系统提供动力。
综上,本实施例的离合器系统中,通过离合器和弹性件驱动活动端面齿与固定端面齿分离或啮合,实现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动力传输的阻断或连接,进而实现差速器动力的切断和接合;并且,通过在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设置轴承,能够避免外差壳和内差壳之间发生滑动摩擦,进而使该差速器系统具有安全性好、扭矩传递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设置在活动端面齿和外差壳之间,并且具有压缩预紧力,用于使活动端面齿和固定端面齿保持啮合,离合器与活动端面齿连接,用于驱动活动端面齿相对固定端面齿进行轴向移动,使活动端面齿与固定端面齿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差速器系统还包括压环8;压环8固定在固定端面齿4和活动端面齿3之间的外差壳1的内侧壁上。其中,压环8通过过盈压装的方式固定在外差壳1上。
并且,弹性件5为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压环8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动端面齿3固定连接,弹簧上设有压缩预紧力,使活动端面齿3保持与固定端面齿4分离。
另外,活动端面齿3上设有凹槽9,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凹槽9内,这样使弹簧嵌到活动端面齿3的凹槽9内,进而节省了差速器系统的轴向空间。进一步地,活动端面齿3上径向延伸有凸起部,凹槽9设置在该凸起部上,外差壳1的内部设有与凸起部对应的避让槽,凸起部和避让槽的设置可以防止弹性件5影响活动端面齿3的齿面与固定端面齿4的齿面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压环8与外差壳1之间设有防转销10,即防转销10的一端插入到压环8内,另一端插入到外差壳1内,用于使压环8和外差壳1同步转动,防止两者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另外,压环8中靠近固定端面齿4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油槽11,在外差壳1转动时,第一油槽11内的润滑油能够对轴承7进行润滑。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活动端面齿3的外圆周上设有外花键12,外差壳1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外花键12配合的内花键24,外花键12与内花键24啮合连接且间隙设置,使活动端面齿3仅能相对外差壳1进行轴向移动,无其他相对运动,在活动端面齿3与固定端面齿4啮合时,通过外花键12和内花键24实现外差壳1与内差壳2间的力矩传递,这样力矩传递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连接销13和活动盘14。
具体地,外差壳1向两侧延伸,活动盘14间隙套设在外差壳1上,活动盘14与离合器6固定连接,连接销13的一端穿过外差壳1上的通孔与活动端面齿3固定连接,连接销13的另一端与活动盘14连接,并且,外差壳1上的通孔与连接销13间隙配合,使连接销13能在通孔内轴向移动。这样,离合器6通过活动盘14和连接销13驱动活动端面齿3轴向移动,进而控制活动端面齿3与固定端面齿4啮合或分离;其中,连接销13的数量和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另外,活动盘14中远离离合器6的一端上设有减震件15,减震件15的材质优选为塑料或橡胶,这样在活动盘14在进行轴向移动时,减震件15可有效防止活动盘14与外差壳1发生直接碰撞。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外差壳1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设有双向螺旋的导油槽16,导油槽16与差速器系统的润滑油路连通,当差速器半轴在半轴孔内转动时,导油槽16的润滑油可对差速器半轴进行润滑,并且导油槽16还能将润滑油引入到外差壳1和内差壳2之间,实现两者的润滑。
另外,当外差壳1与差速器半轴配合的长度较长时,外差壳1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还可以设置周向的第二油槽17,第二油槽17与导油槽16连通,可以实现对外差壳1和差速器半轴充分润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设于外差壳1内,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18,以及设于内差壳2内,且啮合在两个半轴齿轮18之间的行星齿轮19。
半轴齿轮18与外差壳1之间设有第一垫片20,行星齿轮19与内差壳2之间设有第二垫片21,使半轴齿轮18和外差壳1之间,以及内差壳2与行星齿轮19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滑动摩擦,进而延长了半轴齿轮18和行星齿轮19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第一垫片20与外差壳1之间还设有压套23,压套23与外差壳1固定连接,在差速器系统装配时,可通过压套23压紧固定第一垫片20和半轴齿轮18。并且,行星齿轮19通过行星齿轮轴22与内差壳2连接,内差壳2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形槽,第二垫片21位于弧形槽内,进而实现第二垫片21的定位。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离合器为单稳态电磁离合器,包括活动部件、磁力组件、固定盘、若干铁芯,其中,磁力组件与固定盘连接,铁芯穿过磁力组件与固定盘连接,活动部件上设置有弹性部件,在磁力组件的电磁力和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下,活动部件可在磁力组件的一侧做往复运动,使活动部件与铁芯保持接合或断开的状态。该单稳态电磁离合器设计灵活、紧凑,而且启动电流和保持电流小,无漏磁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系统包括外差壳、内差壳、活动端面齿、固定端面齿、弹性件和离合器;
所述内差壳位于所述外差壳的内部,且两者之间设有轴承;所述固定端面齿与所述内差壳固定连接,所述活动端面齿设置在所述外差壳和所述内差壳之间,并与所述外差壳活动连接,使所述活动端面齿能够相对所述外差壳进行轴向移动以及进行同步转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活动端面齿和所述外差壳之间,用于使所述活动端面齿和所述固定端面齿保持分离或啮合,所述离合器与所述活动端面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端面齿相对所述固定端面齿进行轴向移动,使所述活动端面齿与所述固定端面齿啮合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压环;所述压环固定在所述固定端面齿和所述活动端面齿之间的所述外差壳的内侧壁上;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压环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端面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上设有压缩预紧力,使所述活动端面齿保持与所述固定端面齿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面齿上设有凹槽,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与所述外差壳之间设有防转销,用于使所述压环和所述外差壳同步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中靠近所述固定端面齿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面齿的外圆周上设有外花键,所述外差壳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连接销和活动盘;
所述活动盘间隙套设在所述外差壳上,所述连接销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差壳上的通孔与所述活动端面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销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盘连接,所述离合器通过所述活动盘和所述连接销驱动所述活动端面齿轴向移动;所述活动盘中远离所述离合器的一端上设有减震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差壳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设有双向螺旋的导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差壳中半轴孔的内圆周上还设有周向的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导油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差速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差壳内,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以及设于所述内差壳内,且啮合在两个所述半轴齿轮之间的行星齿轮;
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外差壳之间设有第一垫片,所述行星齿轮与所述内差壳之间设有第二垫片,所述内差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二垫片位于所述弧形槽内。
CN202222435957.1U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差速器系统 Active CN217977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5957.1U CN21797725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差速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35957.1U CN21797725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差速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77257U true CN217977257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4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35957.1U Active CN217977257U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差速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77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1714B (zh) 一种机动车用三离合机电耦合驱动装置
US11621606B2 (en) Multi-speed gearbox and the drive axle made therewith
KR100617464B1 (ko) 액츄에이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동력 단속 장치
CN112503108A (zh) 中间轴离合机构
AU2009299544A1 (en) Rear drive module wheel disconnect
CN111775902B (zh) 一种驱动桥及其输入总成、驻车制动总成
CN111775629B (zh) 一种驱动桥
CN217977257U (zh) 一种差速器系统
US5107972A (en) Electromagnetic clutch assembly for four wheel drive systems
CN112503157A (zh) 带电磁推力离合功能的差速器
CN209781612U (zh) 汽车驱动轴与差速器的连接结构
CN214305134U (zh) 带电磁推力离合功能的差速器
CN212827690U (zh) 一种驱动桥
CN218780741U (zh) 一种差速器系统
CN215891020U (zh) 带中间轴离合机构的电动汽车减速器
CN218670297U (zh) 联轴装置及车辆动力总成
CN217705485U (zh) 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2827689U (zh) 一种驱动桥及其输入总成、驻车制动总成
CN112682445B (zh) 两档减速箱的离合器与制动器集成机构及其安装方法
CN219727870U (zh) 动力断开装置及车辆
CN220248871U (zh) 一种液控常结合式分动箱
CN218844913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离合器及其安装组件
CN213360899U (zh) 一种驱动桥及其行车制动总成
CN211288518U (zh) 拖拉机半轴离合装置
CN218702714U (zh) 电动四驱断开结合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