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5299U -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5299U
CN220685299U CN202322282506.3U CN202322282506U CN220685299U CN 220685299 U CN220685299 U CN 220685299U CN 202322282506 U CN202322282506 U CN 202322282506U CN 220685299 U CN220685299 U CN 220685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electroplating
clamping
sec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25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
李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D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25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5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5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5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夹具结构包括引导开夹件和若干个电镀夹具;引导开夹件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以延伸至导电碳刷末端的相对前端,电镀夹具与引导开夹件滑移接触后,电镀夹具实现开夹状态,当电镀夹具从引导开夹件上脱离时,电镀夹具恢复至夹持状态。由于引导开夹件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末端的相对前端,因此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之前,电镀夹具与引导开夹件滑移连接,从而实现开夹状态。当电镀夹具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之前进行开夹,从而避免了膜面受到抖动影响,保证了电镀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如PCB板等板材的垂直电镀生产线中,基板经送料系统输送至电镀槽内,电镀槽内设置的输送装置带动基板沿水平方向不断地向前移动,待基板电镀结束后,基板再经电镀装置的出口输出至收料系统。
现有技术中,电镀装置的导电连接板随传送带滑移,导电连接板的两侧设置导电碳刷,任意导电碳刷具有朝向导电连接板的偏向力,以便于充分接触,由于导电连接板在脱离导电碳刷时,受力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传送带下方的电镀夹具发生抖动,电镀夹具用于夹持基材,当夹具发生抖动时,膜面发生褶皱,从而影响电镀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当导电连接板与导电碳刷脱离时,产生的抖动会导致膜面发生褶皱,影响电镀质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夹具结构,适用于电镀工艺,包括:引导开夹件和若干个电镀夹具;所述引导开夹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传送带的弧形过渡段,所述引导开夹件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且所述引导开夹件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末端的相对前端;若干个所述电镀夹具均匀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电镀夹具随所述传送带移动,所述电镀夹具适于夹持基材,所述电镀夹具具有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脱离的夹持状态以及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滑移连接的开夹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引导开夹件呈弧状,所述引导开夹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顶入段、连接段和顶出段,所述连接段适于连接所述顶入段和所述顶出段,所述顶入段的前端点位于所述导电碳刷的相对前端;
所述电镀夹具自所述顶入段滑入,经过所述连接段,从所述顶出段滑出后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入段自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沿前端方向向下呈倾斜设置,所述顶出段自靠近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沿后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镀夹具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固定件的下方设有第一夹持部;
铰接单元;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通过所述铰接单元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件的上部设有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滑移连接的驱动部,所述活动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夹持部,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活动件沿竖直方向滑移以实现所述夹持状态和所述开夹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包括滚轮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滚轮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的上表面滑移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引导开夹件脱离,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对挤压,以实现夹持状态;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引导开夹件的上表面滑移抵接,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脱离,以实现开夹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由柔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镀装置,包括机架、传送带和上述的夹具结构,所述夹具结构适于夹持输送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续电镀生产线,包括:送料系统、电镀装置和收料装置;送料系统用于连续输出基板;电镀装置用于对所述基板进行电镀;收料装置用于将电镀后的所述基板收集成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结构,将引导开夹件设置在传送带的弧形过渡段,引导开夹件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以延伸至导电碳刷末端的相对前端,当电镀夹具随着传送带移动时,电镀夹具适于夹持基材,电镀夹具与引导开夹件滑移接触后,电镀夹具实现开夹状态,当电镀夹具从引导开夹件上脱离时,电镀夹具恢复至夹持状态。由于引导开夹件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末端的相对前端,因此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之前,电镀夹具与引导开夹件滑移连接,从而实现开夹状态。由于导电连接板与导电碳刷脱离时受力平衡会被打破,从而抖动,导致传送带下方的电镀夹具也发生抖动,容易导致膜面生成褶皱,影响电镀质量。当电镀夹具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之前进行开夹,从而避免了膜面受到抖动影响,保证了电镀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镀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镀夹具与引导开夹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引导开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电镀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夹具结构;2、导电碳刷;11、引导开夹件;12、电镀夹具;111、顶入段;112、连接段;113、顶出段;121、固定件;122、活动件;123、铰接单元;124、第一夹持部;125、第二夹持部;126、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夹具结构,适用于电镀工艺,包括:引导开夹件11和若干个电镀夹具12;引导开夹件11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传送带的弧形过渡段,引导开夹件11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且引导开夹件11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2末端的相对前端;若干个电镀夹具12均匀设置于传送带上,电镀夹具12随传送带移动,电镀夹具12适于夹持基材,电镀夹具12具有适于与引导开夹件11脱离的夹持状态以及适于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的开夹状态。
具体说明,将引导开夹件11设置在传送带的弧形过渡段,引导开夹件11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以延伸至导电碳刷2末端的相对前端,当电镀夹具12随着传送带移动时,电镀夹具12适于夹持基材,电镀夹具12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接触后,电镀夹具12实现开夹状态,当电镀夹具12从引导开夹件11上脱离时,电镀夹具12恢复至夹持状态。由于引导开夹件11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2末端的相对前端,因此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2之前,电镀夹具12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从而实现开夹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导电连接板与导电碳刷2脱离时受力平衡会被打破,从而抖动,导致传送带下方的电镀夹具12也发生抖动,容易导致膜面生成褶皱,影响电镀质量。当电镀夹具12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2之前进行开夹,从而避免了膜面受到抖动影响,保证了电镀质量。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导开夹件11呈弧状,引导开夹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顶入段111、连接段112和顶出段113,连接段112适于连接顶入段111和顶出段113,顶入段111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2的相对前端;电镀夹具12自顶入段111滑入,经过连接段112,从顶出段113滑出后脱离。
具体说明,引导开夹件11为弧形板,该引导开夹件11包括一体成型的顶入段111、连接段112和顶出段113,电镀夹具12在与引导开夹件11脱离时保持夹持状态,当电镀夹具12从顶入段111滑入时,电镀夹具12呈开夹趋势,在连接段112实现完全开夹,当电镀夹具12沿顶出段113滑出时,电镀夹具12呈夹持趋势,在脱离顶出段113时实现完全夹持。该引导夹持装置实现了电镀夹具12的夹持和开夹,从而保证电镀的顺利进行。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顶入段111自靠近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前端方向向下呈倾斜设置,顶出段113自靠近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后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具体说明,顶入段111自靠近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前端方向向下呈倾斜设置,顶出段113自靠近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后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从而使得电镀夹具12沿着顶入段111逐渐上升滑移后,在连接段112平移,随后在顶出段113逐渐下降滑移,提高电镀夹具12的稳定性,避免高度差过大导致电镀夹具12的状态发生突变,影响膜面的完整度。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镀夹具12包括:固定件121、铰接单元123和活动件122;固定件121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上,固定件121的下方设有第一夹持部124;活动件122通过铰接单元123与固定件121转动连接,活动件122的上部设有适于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的驱动部126,活动件122的底部设有第二夹持部125,驱动部126带动活动件122沿竖直方向滑移以实现夹持状态和开夹状态。
具体说明,固定件121设于传送带上随传送带滑移,活动件122通过铰接单元123与固定件121连接,活动件122上设有驱动部126,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从而带动活动件122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以实现开夹状态,当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相互脱离,活动部沿竖直方向向下滑移,以实现夹持状态。该电镀夹具12与引导开夹件11配合,实现在在导电连接板脱离导电碳刷2之前进行开夹,从而避免了膜面受到抖动影响,保证了电镀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该铰接单元123设有两个,该铰接单元123与固定件121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为夹持状态,当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后,复位弹簧拉伸,从而使得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位于开夹状态,随着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相互脱离,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恢复至夹持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26包括滚轮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活动件122的上部固定连接,滚轮设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滚轮适于与引导开夹件11的上表面滑移抵接。
具体说明,滚轮在引导开夹件11上滚动,由于顶入段111呈上升趋势,滚轮滚动带动连接杆呈坡度上升,进而带动活动件122沿竖直方向滑移,从而实现开夹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脱离,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相对挤压,以实现夹持状态;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的上表面滑移抵接,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相互脱离,以实现开夹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由柔性材料制成。
具体说明,当铰接单元123通过复位弹簧与固定件121连接,是,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具体地,可由橡胶或硅胶材质制成,从而表面对基材表面造成损伤。
可以理解地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可由磁吸件制成,在夹持状态下,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磁吸连接,当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连接时,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分开实现开夹状态,当驱动部126与引导开夹件11脱离时,第一夹持部124和第二夹持部125在磁力的作用下,重新吸附贴合,实现夹持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镀装置,包括机架、传送带和上述的夹具结构1,夹具结构1适于夹持输送基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连续电镀生产线,包括:送料系统、电镀装置和收料装置;送料系统用于连续输出基板;电镀装置用于对基板进行电镀;收料装置用于将电镀后的基板收集成卷。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夹具结构,适用于电镀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引导开夹件(11),所述引导开夹件(11)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位于传送带的弧形过渡段,所述引导开夹件(11)沿膜面运行的反方向延伸,所述引导开夹件(11)的前端点位于导电碳刷(2)末端的相对前端;
若干个电镀夹具(12),若干个所述电镀夹具(12)均匀设置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电镀夹具(12)随所述传送带移动,所述电镀夹具(12)适于夹持基材,所述电镀夹具(12)具有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脱离的夹持状态以及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的开夹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开夹件(11)呈弧状,所述引导开夹件(11)包括依次连接的顶入段(111)、连接段(112)和顶出段(113),所述连接段(112)适于连接所述顶入段(111)和所述顶出段(113),所述顶入段(111)的前端点位于所述导电碳刷(2)的相对前端;
所述电镀夹具(12)自所述顶入段(111)滑入,经过所述连接段(112),从所述顶出段(113)滑出后脱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入段(111)自靠近所述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前端方向向下呈倾斜设置,所述顶出段(113)自靠近所述连接段(112)的一端沿后端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夹具(12)包括:
固定件(121),所述固定件(121)固定安装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固定件(121)的下方设有第一夹持部(124);
铰接单元(123);
活动件(122),所述活动件(122)通过所述铰接单元(123)与所述固定件(121)转动连接,所述活动件(122)的上部设有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滑移连接的驱动部(126),所述活动件(122)的底部设有第二夹持部(125),所述驱动部(126)带动所述活动件(122)沿竖直方向滑移以实现所述夹持状态和所述开夹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26)包括滚轮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件(122)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滚轮适于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的上表面滑移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26)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脱离,所述第一夹持部(12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5)相对挤压,以实现夹持状态;
所述驱动部(126)与所述引导开夹件(11)的上表面滑移抵接,所述第一夹持部(12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5)相互脱离,以实现开夹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124)和所述第二夹持部(125)由柔性材料制成。
8.一种电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带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夹具结构(1),所述夹具结构(1)适于夹持输送基板。
9.一种连续电镀生产线,包括:
送料系统,用于连续输出基板;
电镀装置,用于对所述基板进行电镀;
收料装置,用于将电镀后的所述基板收集成卷;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装置为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镀装置。
CN202322282506.3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Active CN220685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506.3U CN22068529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506.3U CN22068529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5299U true CN220685299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40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2506.3U Active CN220685299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52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59216B (zh) 一种rj45连接器自动组装设备
CN205393950U (zh) 一种连接器后盖自动装配机
CN116660589B (zh) 一种车用中控电路板的测试治具及测试结构
CN110391569B (zh) 一种快换产品连接器插入机
CN113245237A (zh) 一种fpc连接器自动生产设备
CN220685299U (zh) 一种夹具结构、电镀装置及连续电镀生产线
CN116990670B (zh) 一种汽车中控屏性能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7340404B (zh) 一种汽车滑轨组件焊接设备及其焊接方法
CN112122063B (zh) 一种电子组件粘结过程中的绝缘装配工艺
KR20170006093A (ko) 전해도금장치용 지그의 불량여부 검사장치
CN112619994A (zh) 一种飞靶机构及生产线
CN113445111B (zh) 一种电路板电镀挂架
CN212374416U (zh) 一种vcp生产线pcb板夹取装置
CN106835251B (zh) 一种vcp电镀夹具
CN216227812U (zh) 一种耳机座组装装置
CN115133096A (zh) 一种方形动力电池入壳随动工艺
CN212180854U (zh) 电容对位插接装置
CN113301722A (zh) 一种fpc上料机
CN110950056B (zh) 一种接触开关底座的组装方法
CN215163275U (zh) 一种挂载机构及电镀挂具
CN209880741U (zh) 一种电池自动贴胶设备
CN112490824A (zh) 一种连接器盖板夹持移动机构
CN102522227B (zh) 铝电解电容器上、下料装置
CN113104563A (zh) 一种装载治具以及治具回流装置
CN220413577U (zh) 一种夹膜治具及电镀生产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