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4399U - 起重旋转吊环 - Google Patents

起重旋转吊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4399U
CN220684399U CN202321644089.6U CN202321644089U CN220684399U CN 220684399 U CN220684399 U CN 220684399U CN 202321644089 U CN202321644089 U CN 202321644089U CN 220684399 U CN220684399 U CN 220684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hole
lifting
diameter
bo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440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奎
翟来振
韩鲁军
王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YIYUN POWER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YIYUN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YIYUN POWE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YIYUN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440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4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4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4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起重旋转吊环,包括拉环、螺栓、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所述拉环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轴线两端并与所述旋转套筒侧端轴连接,所述拉环与所述旋转套筒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螺栓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内部并相对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所述螺栓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过盈连接。螺栓通过旋转套筒与拉环相连,螺栓与旋转套筒之间固定采用过盈连接,使拉环通过旋转套筒相对螺栓转动,减少对螺栓与拉环直接连接产生的损伤,增加螺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起重旋转吊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旋转吊环。
背景技术
起重吊环是牵引绳在提拉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拉环与螺栓相连,为了保证提拉重物时的稳定性,通常在重物四个侧边分别连接起重吊环,通过将螺栓与需要抬起的重物相连后,再使用吊钩连接上方的拉环,而在此过程中,为了配合吊钩上方牵引绳的方向,拉环需要旋转一定的角度以保证受力,拉环如果与螺栓直接相连,由于在提拉时受力直接作用在螺栓上,使用时就容易产生磨损,对螺栓造成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防坠落旋转吊环,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起重旋转吊环,包括拉环、螺栓、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所述拉环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轴线两端并与所述旋转套筒侧端轴连接,所述拉环与所述旋转套筒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螺栓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内部并相对所述旋转套筒转动,所述螺栓与所述旋转套筒之间过盈连接。
所述拉环包括吊装部、支撑部、旋转部,所述吊装部中部连接所述支撑部,所述吊装部下方连接所述旋转部,所述拉环为一次铸造形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吊装部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为“n形”,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n形”结构的内侧中部并将所述“n形”结构的两端相连,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吊装部的一侧逐渐变宽,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吊装部下端垂直,所述旋转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部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下端,两个旋转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吊装部下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轴、挡板,所述旋转轴远离所述吊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旋转轴、挡板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旋转轴的直径小于所述挡板的直径。
所述旋转套筒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上,所述拉环穿过所述第一套筒下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套筒固定在所述旋转套筒上。
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外侧下方有两个沿所述第一套筒直径方向设置的n形孔,所述n形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靠近第一套筒外侧的n形孔的高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内侧的n形孔的高度,靠近第一套筒外侧的n形孔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内侧的n形孔的宽度。
所述第二套筒包括连接部、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下方连接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套筒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为空心圆柱,所述连接部外侧穿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固定部水平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形,所述固定部内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外径。
所述连接部内侧包括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螺栓下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固定部内部的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相连通,所述通孔的直径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部的高度略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深度。
所述固定部顶部设置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圆心与所述固定部的圆心相同,所述圆形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使所述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外侧时形成的旋转套筒两侧围合成半圆孔,使靠近旋转套筒外侧的半圆孔高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内侧的半圆孔的高度,靠近旋转套筒外侧的半圆孔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内侧的半圆孔的宽度,所述旋转轴的直径小于靠近旋转套筒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所述挡板的直径大于靠近旋转套筒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内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
所述半圆孔内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包括套装部、压力部,所述压力部具有弹性,所述垫圈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垫圈外壁为圆形,所述垫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所述垫圈一端通过套装部套设在所述挡板外侧,另一端通过压力部与所述第二套筒外壁相抵接。
所述螺栓包括栓头、栓体、栓柱,所述栓头通过栓体与所述栓柱相连,所述螺栓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栓头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正六边形,所述栓头内部设置有六角螺孔,所述栓体、栓柱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圆形,所述栓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所述栓柱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直径大于所述栓柱其他部分的直径,所述凸出部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所述凸出部到所述栓体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通孔的深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得到的安全防坠落旋转吊环,其有益效果是:
螺栓通过旋转套筒与拉环相连,螺栓与旋转套筒之间固定采用过盈连接,使拉环通过旋转套筒相对螺栓转动,减少对螺栓与拉环直接连接产生的损伤,增加螺栓的使用寿命。
拉环与旋转套筒可拆卸连接,可以在拉环或旋转套筒损坏时单独更换损坏的部件,无需更换整个吊环,节约了使用成本。
拉环上设置有支撑部,支撑部使拉环整体承载能力增加,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
拉环下端套设有垫圈,使拉环通过垫圈与旋转套筒抵接,拉环在翻转时不会随意晃动,形成对拉环角度的定位,不会碰撞到与其相连的旋转套筒,避免了碰撞时产生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旋转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旋转吊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起重旋转吊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图3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套筒的半剖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环;2、螺栓;3、旋转套筒;4、垫圈;11、吊装部;12、支撑部;13、旋转部;13a、旋转轴;13b、挡板;21、栓头;22、栓体;23、栓柱;23a、凸出部;31、第一套筒;31a、第一通孔;31b、第二通孔;31c、n形孔;321、连接部;32、第二套筒;321a、第三通孔;321b、第四通孔;322、固定部;322a、通孔;322b、圆形槽;41、套装部;42、压力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起重旋转吊环,包括拉环1、螺栓2、旋转套筒3,所述旋转套筒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所述拉环1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3轴线两端并与所述旋转套筒3侧端轴连接,拉环1可沿旋转套筒3的轴线方向上下翻转,所述拉环1与所述旋转套筒3可拆卸的连接,可以在拉环1或旋转套筒3损坏时单独更换损坏的部件,无需更换整个吊环,节约了使用成本,所述螺栓2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3内部并相对所述旋转套筒3转动,所述螺栓2与所述旋转套筒3之间过盈连接,使拉环1通过旋转套筒3相对螺栓2转动,减少对螺栓2与拉环1直接连接产生的损伤,增加螺栓2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所述拉环1包括吊装部11、支撑部12、旋转部13,所述吊装部11中部连接所述支撑部12,所述吊装部11下方连接所述旋转部13,所述拉环1为一次铸造形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吊装部11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为“n形”,所述支撑部12设置在所述“n形”结构的内侧中部并将所述“n形”结构的两端相连,所述支撑部12靠近所述吊装部11的一侧逐渐变宽,支撑部12用于加固吊装部11,使拉环1的整体承载能力增加,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所述旋转部13与所述吊装部11下端垂直,所述旋转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部13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下端,两个旋转部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吊装部11下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旋转部13包括旋转轴13a、挡板13b,所述旋转轴13a远离所述吊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3b,所述旋转轴13a、挡板13b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旋转轴13a的直径小于所述挡板13b的直径。
所述旋转套筒3包括第一套筒31、第二套筒32,所述第一套筒3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32上,所述拉环1穿过所述第一套筒31下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套筒32固定在所述旋转套筒3上。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套筒31内侧包括第一通孔31a、第二通孔31b,所述第一通孔31a与所述第二通孔31b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31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31外侧下方有两个沿所述第一套筒31直径方向设置的n形孔31c,所述n形孔31c与所述第二通孔31b相连通,靠近第一套筒31外侧的n形孔31c的高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31内侧的n形孔31c的高度,靠近第一套筒31外侧的n形孔31c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31内侧的n形孔31c的宽度。
如图7-8所示,所述第二套筒32包括连接部321、固定部322,所述连接部321下方连接所述固定部322,所述第二套筒32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321为空心圆柱,所述连接部321外侧穿入所述第二通孔31b,所述固定部322水平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形,所述固定部322内部设置有通孔322a,所述固定部322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筒31的外径。
所述连接部321内侧包括第三通孔321a、第四通孔321b,所述第三通孔321a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螺栓2下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固定部322内部的通孔322a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相连通,所述通孔322a的直径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部321的高度略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深度,使连接部221进入第二通孔31b后顶部与所述第二通孔31b顶部相抵接。
所述固定部322顶部设置有圆形槽322b,所述圆形槽322b的圆心与所述固定部322的圆心相同,所述圆形槽322b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使所述第一套筒3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32外侧时形成的旋转套筒3两侧围合成半圆孔,使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的半圆孔高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的半圆孔的高度,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的半圆孔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的半圆孔的宽度,所述旋转轴13a的直径小于靠近旋转套筒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所述挡板13b的直径大于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使所述旋转轴13a穿过所述半圆孔,而挡板13b会卡在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的半圆孔内侧使旋转轴13a不会脱离半圆孔,使拉环1固定在所述旋转套筒3上。
如图10所示,所述半圆孔内放置有垫圈4,所述垫圈4包括套装部41、压力部42,所述压力部42具有弹性,所述垫圈4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垫圈4外壁为圆形,所述垫圈4的直径小于所述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使垫圈4能够进入到半圆孔4内,所述垫圈4一端通过套装部41套设在所述挡板13b外侧,另一端通过压力部42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外壁相抵接,使拉环1通过垫圈4与旋转套筒3抵接,需要通过外力调整拉环1的角度,形成对拉环1角度的定位,使拉环1在翻转时不会随意晃动,不会碰撞到与其相连的旋转套筒3。
如图9所示,所述螺栓2包括栓头21、栓体22、栓柱23,所述栓头21通过栓体22与所述栓柱23相连,所述螺栓2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栓头21为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正六边形,所述栓头21内部设置有六角螺孔,所述栓体22、栓柱2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圆形,所述栓体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31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使螺栓2在下端穿过第二套筒32后,栓体2卡在第二套筒32上方,所述栓柱23上设置有凸出部23a,所述凸出部23a的直径大于所述栓柱23其他部分的直径,所述凸出部23a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凸出部23a到所述栓体2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深度,使凸出部23a可以从第三通孔321a压入第四通孔321b。
使用时,将螺栓2下端的栓柱23固定在需要提起的重物上,牵引绳通过吊钩连接拉环1,向上提拉牵引绳,使拉环1旋转到牵引绳的受力方向后拉动重物上升。
需要更换其中损坏的部件时,将螺栓2向上顶起,使凸出部23a从第四通孔321b压入第三通孔321a后从第二套筒32上方顶出,使螺栓2脱离第二套筒32,此时第二套筒32可从第一套筒31上脱离,进而可以取出拉环1,此时拉环1、螺栓2、旋转套筒3均互相分离,可以根据需要更换损坏的部件。
需要进行组装时,将拉环1下端穿过第一套筒31,然后将第二套筒32上方穿过第一套筒31内,并将螺栓2从旋转套筒3上方压入,使凸出部23a从第三通孔321a压入第四通孔321b,将第二套筒32固定在第一套筒31上,完成安装。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起重旋转吊环,包括拉环(1)、螺栓(2)、旋转套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所述拉环(1)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3)轴线两端并与所述旋转套筒(3)侧端轴连接,所述拉环(1)与所述旋转套筒(3)可拆卸的连接,所述螺栓(2)下端穿过所述旋转套筒(3)内部并相对所述旋转套筒(3)转动,所述螺栓(2)与所述旋转套筒(3)之间过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1)包括吊装部(11)、支撑部(12)、旋转部(13),所述吊装部(11)中部连接所述支撑部(12),所述吊装部(11)下方连接所述旋转部(13),所述拉环(1)为一次铸造形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吊装部(11)在竖直方向的截面为“n形”,所述支撑部(12)设置在所述吊装部(11)“n形”结构的内侧中部并将“n形”结构的两端相连,所述支撑部(12)靠近所述吊装部(11)的一侧逐渐变宽,所述旋转部(13)与所述吊装部(11)下端垂直,所述旋转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部(13)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2)下端,两个旋转部(13)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吊装部(11)下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13)包括旋转轴(13a)、挡板(13b),所述旋转轴(13a)远离所述吊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板(13b),所述旋转轴(13a)、挡板(13b)竖直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所述旋转轴(13a)的直径小于所述挡板(13b)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套筒(3)包括第一套筒(31)、第二套筒(32),所述第一套筒(3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32)上,所述拉环(1)穿过所述第一套筒(31)下端并通过所述第二套筒(32)固定在所述旋转套筒(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31)内侧包括第一通孔(31a)、第二通孔(31b),所述第一通孔(31a)与所述第二通孔(31b)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31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31)外侧下方有两个沿所述第一套筒(31)直径方向设置的n形孔(31c),所述n形孔(31c)与所述第二通孔(31b)相连通,靠近第一套筒(31)外侧的n形孔(31c)的高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31)内侧的n形孔(31c)的高度,靠近第一套筒(31)外侧的n形孔(31c)的宽度小于靠近第一套筒(31)内侧的n形孔(31c)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32)包括连接部(321)、固定部(322),所述连接部(321)下方连接所述固定部(322),所述第二套筒(32)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连接部(321)为空心圆柱,所述连接部(321)外侧穿入所述第二通孔(31b),所述固定部(322)水平方向的投影为空心圆形,所述固定部(322)内部设置有通孔(322a),所述固定部(322)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一套筒(31)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21)内侧包括第三通孔(321a)、第四通孔(321b),所述第三通孔(321a)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相连通,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螺栓(2)下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固定部(322)内部的通孔(322a)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相连通,所述通孔(322a)的直径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部(32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322)顶部设置有圆形槽(322b),所述圆形槽(322b)的圆心与所述固定部(322)的圆心相同,所述圆形槽(322b)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使所述第一套筒(31)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筒(32)外侧时形成的旋转套筒(3)两侧围合成半圆孔,使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的半圆孔高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的半圆孔的高度,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的半圆孔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的半圆孔的宽度,所述旋转轴(13a)的直径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所述挡板(13b)的直径大于靠近旋转套筒(3)外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小于靠近旋转套筒(3)内侧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环下端套设有垫圈(4),所述垫圈(4)包括套装部(41)、压力部(42),所述压力部(42)具有弹性,所述垫圈(4)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垫圈(4)外壁为圆形,所述垫圈(4)的直径小于所述半圆孔的高度及宽度,所述垫圈(4)一端通过套装部(41)套设在所述挡板(13b)外侧,另一端通过压力部(42)与所述第二套筒(32)外壁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旋转吊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2)包括栓头(21)、栓体(22)、栓柱(23),所述栓头(21)通过栓体(22)与所述栓柱(23)相连,所述螺栓(2)为一次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所述栓头(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正六边形,所述栓头(21)内部设置有六角螺孔,所述栓体(22)、栓柱(2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为圆形,所述栓体(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31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31b)的直径,所述栓柱(23)上设置有凸出部(23a),所述凸出部(23a)的直径大于所述栓柱(23)的直径,所述凸出部(23a)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通孔(321b)的直径,所述凸出部(23a)到所述栓体(2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通孔(321a)的深度。
CN202321644089.6U 2023-06-27 2023-06-27 起重旋转吊环 Active CN220684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4089.6U CN220684399U (zh) 2023-06-27 2023-06-27 起重旋转吊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44089.6U CN220684399U (zh) 2023-06-27 2023-06-27 起重旋转吊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4399U true CN220684399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4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44089.6U Active CN220684399U (zh) 2023-06-27 2023-06-27 起重旋转吊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4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84399U (zh) 起重旋转吊环
CN202106792U (zh) 辐条锁紧装置
CN213171120U (zh) 一种适用于扁平吊带的直柄双钩吊钩及吊装设备
CN214816320U (zh) 一种辊式立磨辊套拆卸装置
CN220320209U (zh) 旋转吊环
CN220664662U (zh) 侧拉旋转吊环
CN210914938U (zh) 一种新型快拆式卸扣组件
CN220159077U (zh) 安全防坠落旋转吊环
CN210655825U (zh) 一种旋转式土箱吊钩
CN213188826U (zh) 支脚与中心件的连接结构、支脚、中心件、底盘及座椅
CN204847761U (zh) 高空吊装自卸扣
CN217172950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旋转吊环
CN209725322U (zh) 锁止结构
CN212986028U (zh) 一种蓄热式转体炉新型耐用稳定密封架
CN213628390U (zh) 一种防水防松型手动紧固件
CN211004459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用检修安全支撑装置
CN216234382U (zh) 一种弧齿接链环用套塞式涨销
CN212581347U (zh) 一种全新结构的吊钩
CN220351565U (zh) 一种旋转吊机的支撑基架
CN212455440U (zh) 一种轻量化扭力臂及齿轮箱
CN214930190U (zh) 一种用于光伏清洁机器人的履带轮悬挂结构
CN214495427U (zh) 防喘阀拆装工装
CN214303979U (zh) 一种新型汽车可变气门正时装置转子结构
CN216407663U (zh) 一种重卡简易连接齿轮
CN216482213U (zh) 一种新型罩式炉垫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