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83784U -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83784U
CN220683784U CN202322410827.7U CN202322410827U CN220683784U CN 220683784 U CN220683784 U CN 220683784U CN 202322410827 U CN202322410827 U CN 202322410827U CN 220683784 U CN220683784 U CN 220683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device
elevator
logistics carrier
logistics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108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向农
黄新成
刘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Jix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Jix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Jix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zhou Jixin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108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83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83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83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包括任务输入平台、物流载具和后装按压装置,将后装按压装置设置在电梯按键的旁侧,当物流载具需要跨楼层时,物流载具与相关电梯按键的后装按压装置连接,并发送启动信号,控制后装按压装置操控电梯,以便物流载具搭乘,实现物流载具完成不同楼层的全厂域的货物运输工作;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后装按压装置属于后期加装件,即在原有的电梯结构上进行加装,不需要更换电梯原有的控制主板或改写原有的控制程序,保留原电梯系统结构;后装按压装置的机械臂模拟人手触碰电梯按键,便可完成电梯操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直接应用于既存电梯系统结构,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物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导向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也称为自动导向搬运车、自动引导搬运车。智能AGV小车是一种自动化无人搬运设备,能够凭借自身的智能感知与决策能力,实现自动化运输和搬运工作。其优势包括自动化程度高、应用灵活、安全可靠等。
智能AGV小车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厂、仓库、物流配送中心等场所,可以有效提高物流运输和搬运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然而,现有的智能AGV小车大多是在厂区的同一个楼层内运输,若需要小车移动至其他楼层,则仍需人工干预,例如作业员将小车推进电梯、送至目标楼层后,再重启小车。
以上问题,值得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物流载具系统在厂区不同楼层移动时,需要人工干预,存在智能化不足、运输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包括任务输入平台、物流载具和后装按压装置,所述任务输入平台与所述物流载具通过网络信号连接,所述物流载具与所述后装按压装置通过蓝牙信号连接;所述任务输入平台用于输入送货指令,并将送货指令通过网络发送到所述物流载具;所述物流载具用于接收送货指令后根据设计的路线移动,并用于发送启动信号给所述后装按压装置;所述后装按压装置安装在电梯按键的旁侧,并设有机械臂,且所述后装按压装置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驱动其机械臂触碰电梯按键。
可选的,所述任务输入平台为电脑终端或手机终端。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还包括若干充电停车位,若干所述充电停车位均匀分布于厂区不同楼层,且所述充电停车位与所述物流载具的数量对应。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后装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所述第一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外的上下行按键旁,且所述第一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按压装置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伸出所述第一机械臂按住上行键或者下行键;所述第二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旁,且所述第二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二机械臂,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伸出所述第二机械臂按压对应的楼层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按压装置包括上行按压装置和下行按压装置,所述上行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上行键的旁侧,所述下行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行键的旁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按压装置的数量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一一对应。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载具的车头设有避障传感器,所述避障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激光雷达;所述物流载具的底部设有循迹传感器,所述循迹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先设置的路线贴条。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载具的车头还设有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识别车前方的人物数量。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物流载具设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设置物流载具的联网状态、与后装按压装置的配对状态、车速,所述触控屏还用于查询货单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屏的顶部设有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人脸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屏的旁侧设有语音采集识别口和语音播报口,所述语音采集识别口用于采集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播报口用于播放声音。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物流载具系统包括任务输入平台、物流载具和后装按压装置,将后装按压装置设置在电梯按键的旁侧,当物流载具需要跨楼层时,物流载具与相关电梯按键的后装按压装置连接,并发送启动信号,控制后装按压装置操控电梯,以便物流载具搭乘,实现物流载具完成不同楼层的全厂域的货物运输工作;
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后装按压装置属于后期加装件,即在原有的电梯结构上进行加装,不需要更换电梯原有的控制主板或改写原有的控制程序,保留原电梯系统结构;后装按压装置的机械臂模拟人手触碰电梯按键,便可完成电梯操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够直接应用于既存电梯系统结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物流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物流载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装按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后装按压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上壳体的底部示意图;
图6为驱动源、联动块与机械臂部分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联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后装按压装置的机械臂未伸出的剖面图;
图10为后装按压装置的机械臂伸出的剖面图;
图11为物流载具系统的框图。
在图中,
1、物流载具;
11、触控屏;12、储物盒;
2、后装按压装置;
21、盒体;201、上壳体;202、下底板;211、卡板;212、定位轴;213、缺口;
22、联动块;221、纵向限位槽;
23、机械臂;231、凸起部;232、倾斜槽孔;233、延伸杆;234、触碰部;
24、驱动源;241、滑动块;
25、电路板;
26、外置充电电池;
3、电梯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如图1至图3、图11所示,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包括任务输入平台、物流载具1和后装按压装置2,任务输入平台与物流载具1通过网络信号连接,物流载具1与后装按压装置2通过蓝牙信号连接。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任务输入平台与物流载具1通过5G移动信号或者wifi信号通讯连接,任务输入平台用于输入送货指令,例如,送货员将需要转送的物品信息、收货人信息等输入任务输入平台,形成送货指令,并将送货指令通过网络信号发送到物流载具1。
物流载具1用于接收送货指令后根据设计的路线移动,且移动至电梯处时发送启动信号控制后装按压装置2操控电梯。后装按压装置2设有机械臂23,且设置在电梯按键的旁侧,后装按压装置2用于接收物流载具1发出的启动信号并驱动机械臂23触碰电梯按键3。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物流载具1接收送货指令后根据设定路线前进,需要跨楼层时,便通过蓝牙信号与后装按压装置2连接,以操控电梯。而且,后装按压装置2属于后期加装件,即在原有完好的电梯结构中后期加装,不需要更换电梯原有的控制主板或改写原来的控制程序,不破坏原电梯结构,利用后装按压装置2的机械臂23模拟人手触碰电梯按键,完成电梯操作,能够直接应用于厂区的既存电梯,方便快捷、加装难度小。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任务输入平台为电脑终端或手机终端,例如,在手机上通过APP,输入送货作业单,包括货品信息、发货人信息、收货人信息等;还可以设置定时送货;也可以等收货人在手机上确认能够收货后,物流载具1开始送货。
在本实用新型中,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1系统还包括若干充电停车位,若干充电停车位均匀分布于厂区不同楼层,且充电停车位与物流载具1的数量对应。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充电停车位设有充电插头,物流载具1则设有配套的充电插口,当物流载具1行至充电停车位后,充电插口对准充电插头,实现物流载具1归位后自动充电。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充电停车位设有无线充电磁感应区域,物流载具1则内置磁感应充电线圈,当物流载具1停入充电停车位后,可进行无线充电。
在本实用新型中,后装按压装置2包括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第一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外的上下行按键旁,且第一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一机械臂,第一按压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物流载具1的启动信号后伸出第一机械臂按住上行键或者下行键;第二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旁,且第二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二机械臂,第二按压装置用于接收来自物流载具1的启动信号后伸出第二机械臂按压对应的楼层按键。
其中,第一按压装置包括上行按压装置和下行按压装置,上行按压装置设置在上行键的旁侧,下行按压装置设置在下行键的旁侧。上行按压装置只负责上行键,下行按压装置只负责下行键,物流载具1根据需要选择上行按压装置和下行按压装置中的一个进行连接。可见,上行按压装置和下行按压装置各自的第一机械臂互不干扰,利于操控的稳定性,也能够使得第一机械臂的设计结构精简、易实现。
其中,第二按压装置的数量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一一对应,每一个第二按压装置负责一个楼层按键。一般来说,厂区的电梯按键数量少,只有两排楼层按键,楼层按键区域的上下两侧或者左右两侧均有充裕的空间安装多个第二按压装置。同理,每个第二按压装置只负责一个楼层按键,各自的第二机械臂互不干扰,利于简化第二机械臂的设计结构。
如图3至图8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后装按压装置2包括盒体21、机械臂23、驱动源24和电源。具体地,盒体21包括上壳体201和下底板202,上壳体201和下底板202通过螺栓拧紧,组合成一个具有安装腔的矩状盒体21,盒体21采用矩状结构利于节省占地空间。上壳体20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固定螺柱,后装按压装置2内部零配件均通过固定螺柱安装在上壳体201,例如电路板25、机械臂23和驱动源24。上壳体201的内部设有卡板211,卡板211起到限位机械臂23的作用;并且上壳体201的一侧面对应卡板211处设有缺口213,机械臂23可通过该缺口213伸出盒体21。
如图4所示,驱动源24采用直线驱动器,为机械臂23提供伸缩的动力。驱动源24与机械臂23之间还设有联动块22,驱动源24通过联动块22将动力传送至机械臂23。具体地,驱动源24的滑动块241设有第一螺孔,联动块22靠近滑动块241的一侧面设有第二螺孔,通过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将联动块22安装在滑动块241上,从而实现驱动源24带动联动块22作直线运动。
如图8所示,联动块22靠近机械臂23的一侧面设有纵向限位槽221,机械臂23的端部则设有凸起部231,凸起部231插入纵向限位槽221内,并可在纵向限位槽221内上下滑动。机械臂23的另一端设有延伸杆233,延伸杆233用于伸出盒体21的缺口213后触碰电梯按键3。
如图5至图7所示,机械臂23设有倾斜槽孔232,且从延伸杆233到凸起部231的方向,倾斜槽孔232由低到高倾斜设置。上壳体201的卡板211侧壁设有定位轴212,定位轴212插入倾斜槽孔232内,且初始状态下,定位轴212位于倾斜槽孔232的最低点;初始状态指的是机械臂23未伸出盒体21的状态。在驱动源24带动联动块22前移时,联动块22推动机械臂23,随着机械臂23的移动,在倾斜槽孔232和定位轴212的作用下,机械臂23下降,此时机械臂23的凸起部231在纵向限位槽221内下滑。最终实现机械臂23的延伸杆233伸出盒体21的同时向下触碰电梯按键3。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确保延伸杆233的端部能够更稳定地按压电梯按键3,延伸杆233的末端下表面设有向下凸出的触碰部234。触碰部234的外侧面设有弧面,以防止机械臂23前伸下压过程中刮擦电梯按键3。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机械臂23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上壳体201的两个卡板211分别位于机械臂23的两侧,且两个卡板211对称设有定位轴212,两侧的定位轴212均插入机械臂23的倾斜槽孔232内。
后装按压装置2的电源可以是内置的纽扣电池,需要定期更换纽扣电池,但使得后装按压装置的结构较简洁,利于节省电梯按键周围的空间。
如图3所示,后装按压装置2的电源也可以是独立的外置充电电池26,外置充电电池26与后装按压装置2通过电源插头可拆卸连接。该结构需要在后装按压装置2的旁侧设置一个电池放置槽,此结构需要电梯按键周围具有充足的安装空间,在外置充电电池26没电的时候,拔下并进行更换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的结构相同,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后装按压装置2结构设计;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只是设置在电梯的不同按键位置处。
如图1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物流载具1的底部设有循迹传感器,循迹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先设置的路线贴条。循迹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通常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组成,发光二极管会发出一束红外线,红外线照射到地面上,当红外线照射到地面上黑色的线条时被吸收,而当红外线照射到白色(亮色或者非黑色)的区域时,会反射回来。循迹传感器正是利用光敏电阻检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判断物流载具1是否在设定轨迹上行走。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物流载具上设置朝向天花板方向的车载摄像头,车载摄像头用于图像采集,在物流载具行进过程中识别天花的参照物,如天花板样式、墙壁样式等。车载摄像头可以学习物流载具走过的路线,并保存所走过的路线。当有与保存的路线相同的送货路线时,可以直接调取路线发送给物流载具。相比于循迹传感器,由于天花参照物不易受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而变化,摄像头识别方式获取的路线比较可靠。
物流载具1的车头设有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激光雷达;避障传感器感应到载具前方有人员或者有障碍物时,可以停止运行,等待障碍解除后继续行走;也可以在感应到载具前方有障碍物后,绕过障碍物继续行走。
物流载具1的车头还设有第一摄像头,第一摄像头用于识别车前方的人物数量。利用第一摄像头,在物流载具1进入电梯之前,可以识别电梯内的人数,若识别的人数超过一定数值时则判定为电梯空间不足,物流载具1不进入电梯,避免碰撞人员,保障厂区的安全。
物流载具1设有触控屏11,触控屏11用于设置物流载具1的联网状态、物流载具1与后装按压装置2的配对状态、物流载具1的车速。例如,通过触控屏11设置物流载具1进入5G联网状态;通过触控屏11在物流载具1的系统内输入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的配对信息;通过触控屏11设置物流载具1的最高行驶速度,还可以通过触控屏11设置物流载具1的避让提示语音(包括语种、语音内容、音色和音量)。触控屏11还用于查询货单信息,例如,当物流载具1因故障停止不动,工厂人员可以查询货单信息后,对未送达的货物进行人工配送的补救措施。
触控屏11的顶部设有第二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用于人脸识别。借助第二摄像头的人脸识别功能,物流载具1可以获取人员信息,将第二摄像头获得的人员信息与录入的收货人信息对比,判断是否为正确的收货人员。同时,物流载具1上可以增设可上锁的储物盒12,结合前述功能,只有正确的收货人员能够开启储物盒12,以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触控屏11的旁侧设有语音采集识别口,语音采集识别口用于采集语音指令,实现人机语音互动功能。触控屏11的旁侧还设有语音播报口,语音播报口用于播放声音,例如避让提示语音、收货提示语音等。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物流载具1的触控屏11与载具本体为可拆卸连接,触控屏11卡固在载具本体的扶手上,因此触控屏11可以取下操作,也方便工作人员对触控屏11进行更换、维修。
在本实用新型中,物流载具1设有两个储物空间,一个是储物盒12,用于放置小件物品;另一个是载具本体,载具本体用于运载大件物品。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系统的优势,以下提供一种通过上述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实现的运输方法:
步骤1、通过任务输入平台发出送货指令,若干物流载具接收指令后上传位置信息和工作状态,总控系统筛选出闲置的且离发货方最近的物流载具;
步骤2、物流载具利用循迹传感器按照设定路线移动,先移动至发货方再移动至收货方,若路线涉及不同楼层,则物流载具需移动至电梯处;
步骤3、物流载具先控制电梯外的后装按压装置打开电梯门,再控制电梯内的后装按压装置选择目标楼层;
步骤4、物流载具搭乘电梯到达目标楼层后,将货物送至收货方;
步骤5、物流载具向总控系统反馈位置信息,并发出归位请求;
步骤6、总控系统根据充电车位的占位情况,将空置的且距离最近的充电车位的位置信息发送给物流载具,物流载具归位。
在上述步骤1中,任务输入平台可以是独立于物流载具的电脑终端或手机终端,还可以是装载在物流载具的触控屏,发货方在某台物流载具的触控屏上直接输入送货指令,以控制该物流载具而无需联网。物流载具触控屏输入的方式可以是手写输入,也可以是语音互动输入。
在上述步骤2中,物流载具在既定路线上移动时,车头的避障传感器实时探测物流载具的前方,当探测到有障碍物时物流载具暂停行走,障碍解除时继续移动;也可以在感应到前方的障碍物后,绕开障碍物后朝目的地继续行进。
上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物流载具与第一按压装置配对连接,连接成功后发出启动信号,第一按压装置驱动第一机械臂按住上行键或者下行键;
例如,当物流载具需要上楼时,物流载具与上行按压装置配对连接,并驱动上行按压装置的第一机械臂按住电梯的上行键,直至电梯到达物流载具所在楼层且物流载具驶入电梯后,物流载具断开与上行按压装置的连接。
例如,当物流载具需要下楼时,物流载具与下行按压装置配对连接,并驱动下行按压装置的第一机械臂按住电梯的下行键,直至电梯到达物流载具所在楼层且物流载具驶入电梯后,物流载具断开与下行按压装置的连接。
步骤302、物流载具的第一摄像头拍摄并识别电梯内的人数,根据人数判定是否进入电梯;若进入电梯,则执行步骤303;若不进入电梯,则执行步骤305;
设定人数阈值为4,当第一摄像头识别到的电梯内人数不超过该阈值时,判定为进入电梯;当第一摄像头识别到的电梯内人数超过该阈值时,判定为不进入电梯。例如,工作人员根据实际电梯空间情况,将人数阈值设置为4,则电梯门打开后,物流载具通过其第一摄像头识别到电梯内的人数≥4,则不进入电梯;识别到电梯内的人数<4,则进入电梯。
步骤303、物流载具降低移动速度,缓慢驶入电梯,并播报避让提示语音;
步骤304、物流载具与第二按压装置配对连接,连接成功后发出启动信号,第二按压装置的第二机械臂按压对应的楼层按键,完成目标楼层选择;
由前述步骤可知,进入电梯的物流载具与第一按压装置断开连接;物流载具根据目标楼层,连接对应楼层按键的第二按压装置,从而驱动该第二按压装置的第二机械臂按压目标楼层的楼层按键,到达目标楼层后,执行步骤4。
步骤305、物流载具控制第一按压装置缩回第一机械臂,等待电梯关门后,重新控制第一按压装置按住上行键或下行键,重复步骤302。
当物流载具判定为不进入电梯,则执行所述步骤305,具体地,在步骤305中,可以设定物流载具在电梯关门后等待3秒,再重新控制第一按压装置启动,等待电梯再次到来,可以确保不影响载人的电梯顺利离开。其中,物流载具可以通过第一摄像头来判断电梯门的开闭状态,也可以利用避障传感器;或者额外设置车头红外传感器,专用于感应电梯门的状态。
上述步骤4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物流载具的车尾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电梯打开后,播报避让提示语音,并缓慢驶出电梯;
步骤402、在目标楼层中沿着既定路线移动至收货方所在区域;
步骤403、播报收货提示音,提醒收货员及时领取货物;
步骤404、待收货员收取货物并向物流载具输入任务完成指令,完成送货任务。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任务输入平台、物流载具和后装按压装置,所述任务输入平台与所述物流载具通过网络信号连接,所述物流载具与所述后装按压装置通过蓝牙信号连接;
所述任务输入平台用于输入送货指令,并将送货指令通过网络发送到所述物流载具;
所述物流载具用于接收送货指令后根据设计的路线移动,并用于发送启动信号给所述后装按压装置;
所述后装按压装置安装在电梯按键的旁侧,并设有机械臂,且所述后装按压装置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驱动其机械臂触碰电梯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装按压装置包括第一按压装置和第二按压装置;
所述第一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外的上下行按键旁,且所述第一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一按压装置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伸出所述第一机械臂按住上行键或者下行键;
所述第二按压装置设置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旁,且所述第二按压装置设有可伸缩的第二机械臂,用于接收启动信号后伸出所述第二机械臂按压对应的楼层按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装置包括上行按压装置和下行按压装置,所述上行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上行键的旁侧,所述下行按压装置设置在所述下行键的旁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装置的数量与电梯内的楼层按键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还包括若干充电停车位,若干所述充电停车位均匀分布于厂区不同楼层,且所述充电停车位与所述物流载具的数量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载具的车头设有避障传感器,所述避障传感器为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或者激光雷达;
所述物流载具的底部设有循迹传感器,所述循迹传感器用于检测预先设置的路线贴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载具的车头还设有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识别车前方的人物数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载具设有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设置物流载具的联网状态、与后装按压装置的配对状态、车速,所述触控屏还用于查询货单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的顶部设有第二摄像头,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人脸识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的旁侧设有语音采集识别口和语音播报口,所述语音采集识别口用于采集语音指令,所述语音播报口用于播放声音。
CN202322410827.7U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Active CN220683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0827.7U CN220683784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10827.7U CN220683784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83784U true CN220683784U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7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10827.7U Active CN220683784U (zh) 2023-09-05 2023-09-05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83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10187U (zh) 机器人与电梯交互系统
CN103135548B (zh) 一种无人搬运小车及其驱动控制系统
CN112875577B (zh) 一种基于amr及agv叉车的智慧仓储管理控制系统
CN109131925A (zh) 一种无人机场地勤行李运输车辆及商业模式
KR102597830B1 (ko) 전기차 충전 로봇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9164813A (zh) 一种无人快递机器人上下电梯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969998A (zh) 一种基于激光slam导航托盘搬运agv
CN110543178A (zh) 一种机器人回充方法及其系统、机器人及充电站
CN113470337A (zh) 远程控制设备的板载充电站
CN109508005A (zh) 一种自主电梯通行的agv小车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9776188U (zh) 一种基于3d视觉技术的汽车无人充电系统
CN106223688A (zh) 一种水平循环停车场地
CN110356824A (zh) 自动导引运输车及其路径规划方法
CN108945068B (zh) 智能购物车及智能购物车管理系统
CN115826576A (zh) 一种自装卸叉车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8455160A (zh) 一种载货机器人及冷链运输组合
CN109812110A (zh) 一种智能停车方法及系统
CN111674278A (zh)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20683784U (zh)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
CN117104793A (zh) 一种自动搭乘电梯的物流载具系统及全厂域运输方法
JPH07286870A (ja) 階間移動監視装置
CN210402102U (zh) 一种机器人回充系统
KR101300164B1 (ko) 카트 무인 자동 수거 시스템
CN212950176U (zh)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CN212887693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