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0176U -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950176U
CN212950176U CN202021148465.9U CN202021148465U CN212950176U CN 212950176 U CN212950176 U CN 212950176U CN 202021148465 U CN202021148465 U CN 202021148465U CN 212950176 U CN212950176 U CN 212950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charging
pile body
driving motor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84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彬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84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950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950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950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定位识别系统、控制系统及移动系统;所述充电桩本体,提供车辆充电的电源;所述定位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车牌及充电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收发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具有接收和分析信号功能,并能发出相应指令的功能;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发出的信号,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信号指令控制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提供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装载装置及其移动路径,所述移动路径安装于地下;所述移动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后,所述充电桩本体可以通过所述装载装置通过移动路径最终移动到指定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背景技术
受限于能源和环境质量要求,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大势所趋,随之而来的,支撑新能源汽车便捷使用的配套基础设施也被提上日程;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固定充电桩安装数量越来越多,却仍然满足不了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充电的需求,而各种因素的占用导致充电桩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因此,移动充电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地点多在地下车库、停车场等场所,当前移动充电桩主要布设于地面空间上,包括地面/墙面安装和悬挂安装。
地面/墙面安装要求移动支持组件(导轨,导向装置)位于地面/ 墙面,占地面积大,容易碰撞障碍物或遭受损毁,对人员参与度或智能化要求高;悬挂安装的移动支持组件一般设置在顶部或悬挂在半空中,既要求移动组件具备较好的承重和稳固能力,又不利于移动充电桩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也不利于充电电缆等线形组件的收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库、停车场,服务站等停车场所的地下式的移动充电桩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示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定位识别系统、控制系统及移动系统;所述充电桩本体,包括充电枪,提供给车辆充电的电源;所述定位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车牌及充电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收发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为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具有接收和分析信号功能,并能发出相应指令的功能;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发出的信号,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信号指令控制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提供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装载装置及其移动路径;所述移动路径安装于地下,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举升装置;所述移动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后,所述充电桩本体可以通过所述装载装置通过移动路径最终移动到指定位置,并通过举升装置将充电桩本体送上地面。
优选的,所述移动路径包括:运行通道,位于地面下方,为充电桩本体移动的通道;充电开孔,若干个充电开孔设于所述运行通道上方,使得所述充电桩本体可通过充电开孔上升于地面,所述充电开孔周边设有弹性密封条;开合装置,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位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杆,盖板,开合供电装置;所述开合供电装置给第一驱动电机供电,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盖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正转或反转,使得连接杆带动盖板打开或封闭所述充电开孔;移动组件,包括导轨、滑动组件、第二驱动电机、供电装置;所述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导轨上,并可在导轨上滑动;所述滑动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装载装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所述供电装置提供能量使得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导轨运行。
优选的,所述导轨包括双条轨道形成的主通道;所述双条轨道间距不小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宽度;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一组或多组与所述导轨配合移动的滑动块;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锁舌与锁销配合的锁止结构,连接固定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装载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为充电桩本体。
优选的,所述主通道还设有若干双条轨道形成的分支通道;若干个所述充电开孔设于分支通道上;所述滑动组件上设有转向机构,可引导滑动组件可以在主通道进入分支通道,或由分支通道回到主通道。
优选的,所述运行通道的顶端地面内埋设有市电电网,并在每一所述充电开孔处开设有市电接口端;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市电接口端电耦合连接,为充电桩本体提供充电电源。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机械臂,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连接处可任意角度旋转,受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末端具有可开合的机械爪,用于拿取充电枪执行充电和拔枪动作;收纳腔,设于充电桩体侧面,用于收纳所述机械臂;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检测机械臂收纳状态的收纳信号元件。
优选的,装载装置包括:连接架,连接固定所述移动系统;承载底盘,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架;举升装置,包括:导向支柱,固定于所述承载底盘上,设有导向腔;升降齿条,安装于所述导向腔内,所述升降齿条上方连接固定所述充电桩本体;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配合;第三驱动电机,安装固定于承载底盘上,连接带动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升降齿条在所述导向腔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由充电桩本体提供电力驱动。
优选的,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识别装置、触发装置和设置于运行通道内的光源装置;所述识别装置为影像识别装置,可识别电动车车牌特征,设置于运行通道上方;所述触发装置为手动触发元件,或为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或为手动触发元件与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组成,可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通讯;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识别装置连接,设有凸出表面的光源,所述光源装置启动后向四周发出光信号。
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收发装置包括:第一信号通讯元件,第二信号通讯元件,第一距离感应开关,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光感开关;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安装于控制装置上;所述第二信号通讯元件安装于充电桩本体上方,与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通过收、发信号进行通讯;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朝向所述充电开孔一侧安装,探测水平方向上的充电开孔下方是否有障碍物;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回路,为常开状态;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和所述光感开关串联设置于充电桩本体上方;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常开探测与运行通道顶端的距离,当探测值大于阈值时断开;所述光感开关常开,用于接收所述光源装置的光信号。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车辆进入停车位,识别装置识别车牌特征,车主通过所述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下单或手动触发所述触发装置。
S2: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和分析所述识别装置发出的信号和触发装置发出信号后,启动光源装置发出光信号,同时打开控制第一驱动电机转动,打开盖板,露出所述充电开孔。
S3: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的光感开关接收光信号后闭合,同时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滑块在导轨上运动,带动充电桩本体在运行通道内移动。
S4: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探测信号通过充电开孔时,探测值超过阈值断开,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充电桩本体固定在充电开孔的下方;同时光源装置关闭,光感开关断开。
S5:举升装置工作,带动充电桩本体底部向上运动,充电枪和机械臂露出地面;机械臂展开,拿取充电枪进行充电。
S6:充电结束后,所述机械臂拔枪,放置充电枪回原位后,机械臂折叠回所述收纳腔内,触发收纳信号元件,举升装置带动充电桩本体降落。
S7:控制装置接收和分析收纳信号元件的信号和第一距离感应开关信号后关闭盖板,第二距离感应开关闭合,充电桩待命。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主通道还设有若干双条轨道形成的分支通道的情况下,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探测口可转动,初始水平发射探测信号探测与侧壁距离,探测值超过第一阈值时,滑动组件上的转向机构驱动充电桩顺着切换导轨进入分支导轨;同时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探测口向上方转动90°,垂直发射探测信号探测与顶部的距离,探测值超过第二阈值时,断开电路,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充电桩本体固定在充电开孔的下方;同时光源装置关闭,光感开关断开。
优选的,在步骤S2中:定位识别系统的触发装置在接收云平台的下单信号后,提前触发光源装置,充电桩本体向光源装置处移动;同时充电桩本体上部的第二信号通讯元件发出电磁波信号,当电磁波信号被第一信号通讯元件接收,第二信号通讯元件未检测到反射信号时,断开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充电桩本体停止运动,充电系统进入待命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使充电桩在地下空间移动,可移动至任意车位使用,不占用地面空间,同时提升用户的充电便捷性;该系统的充电桩可以长距离移动,降低停车场所内的充电桩布设密度,提高充电桩利用效率,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同时提供智能化的充电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开孔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举升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7、定位识别系统6、控制系统及移动系统;所述充电桩本体7,提供给车辆充电的电源,包括充电枪(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识别系统6,用于识别车牌及充电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5;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5、信号收发装置;所述控制装置5为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具有接收和分析信号功能,并能发出相应指令的功能;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发出的信号,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信号指令控制移动系统;所述移动系统,提供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装载装置及其移动路径,所述移动路径安装于地下;所述移动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后,所述充电桩本体可以通过所述装载装置通过移动路径最终移动到指定位置,并将充电桩本体送上地面。
优选的,所述移动路径包括:运行通道9,位于地面1下方,与下地面11形成充电桩本体移动的通道;充电开孔3,若干个充电开孔3设于所述运行通道9上方,使得所述充电桩本体7可通过充电开孔3上升上地面1,所述充电开孔周边设有弹性密封条31;开合装置 4,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3位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连接杆42,盖板43,开合供电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开合供电装置给第一驱动电机41供电,所述连接杆42一端通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41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3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盖板43,所述第一驱动电机41可正转或反转,使得连接杆42带动盖板43打开或封闭所述充电开孔3;移动组件2,包括导轨21、滑动组件22、第二驱动电机 23、供电装置;所述滑动组件22安装于所述导轨21上,并可在导轨21上滑动;所述滑动组件22连接固定所述装载装置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3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22;所述供电装置提供能量使得第二驱动电机23带动所述滑动组件22在所述导轨21运行。
优选的,所述导轨21包括双条轨道形成的主通道;所述双条轨道间距不小于所述充电桩本体7的宽度;所述滑动组件22包括:一组或多组与所述导轨21配合移动的滑动块;第二驱动电机23,连接所述供电装置,驱动所述滑动块在导轨21上运动;连接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锁舌与锁销配合的锁止结构,连接固定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装载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为充电桩本体7;优选的,双条轨道安装于所述运行通道9的上方,即安装于地面1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主通道还设有若干双条轨道形成的分支通道;若干个所述充电开孔设于分支通道上;所述滑动组件上设有转向机构,可引导滑动组件可以在主通道进入分支通道,或由分支通道回到主通道。
优选的,所述运行通道9的顶端地面1内埋设有市电电网(图中未示出),作为所述开合供电装置给第一驱动电机41供电,并在每一所述充电开孔3处开设有市电接口端(图中未示出);所述充电桩本体7上端设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市电接口端电耦合连接,为充电桩本体提供充电电源。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充电桩本体7还包括:机械臂72,与充电桩本体7固定连接,连接处可任意角度旋转,受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末端具有可开合的机械爪,用于拿取充电枪执行充电和拔枪动作;收纳腔71,设于充电桩体侧面,用于收纳所述机械臂72;所述收纳腔71内设有检测机械臂收纳状态的收纳信号元件73。
优选的,如图2、图5所示,装载装置8包括:连接架81,连接固定所述移动系统;承载底盘82,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架81;举升装置,包括:导向支柱83,固定于所述承载底盘82上,设有导向腔831;升降齿条832,安装于所述导向腔831内,所述升降齿条832上方连接固定所述充电桩本体7;齿轮84,与所述升降齿条832配合;第三驱动电机85,安装固定于承载底盘82上,连接带动所述齿轮84旋转,带动所述升降齿条832在所述导向腔内831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85由充电桩本体7提供电力驱动。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识别装置61、触发装置62和设置于运行通道内的光源装置63;所述识别装置61为影像识别装置,可识别电动车车牌特征,设置于运行通道上方;所述触发装置62为手动触发元件,或为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或为手动触发元件与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组成,可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通讯;所述光源装置63与所述识别装置61连接,设有凸出表面的光源,所述光源装置启动后向四周发出光信号。
优选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收发装置包括: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第一距离感应开关53,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光感开关55;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安装于控制装置5上;所述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安装于充电桩本体7上方,与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通过收、发信号进行通讯;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53朝向所述充电开孔3一侧安装,探测水平方向上的充电开孔3下方是否有障碍物;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53所述控制装置5形成回路,为常开状态;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所述光感开关55串联设置于充电桩本体上方;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开探测与运行通道顶端的距离,当探测值大于阈值时断开;所述光感开关55常开,用于接收所述光源装置63的光信号。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车辆进入停车位,识别装置61识别车牌特征,车主通过所述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下单或手动触发所述触发装置62。
S2: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和分析所述识别装置61发出的信号和触发装置62发出信号后,启动光源装置63发出光信号,同时打开控制第一驱动电机41转动,打开盖板43,露出所述充电开孔3。
S3:所述充电桩本体7上的光感开关55接收光信号后闭合,同时第二驱动电机23驱动滑块在导轨21上运动,带动充电桩本体7在运行通道9内移动。
S4: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探测信号通过充电开孔时,探测值超过阈值断开,第二驱动电机23停止,充电桩本体7固定在充电开孔 3的下方;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时,发出两路信号,一路通过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发出信号,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收到其信号时,检测第一距离感应开关为闭合状态时(第一距离感应开关探测与机械臂之间的距离,探测值大于阈值断开),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使得光源装置63关闭,光感开关55断开;优选的,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发出的信号为电磁波。
S5:另一路通过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传输至举升装置8的第三驱动电机85;第三驱动电机85传动轴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齿轮84转动;齿轮84与升降齿条832啮合,升降齿条 832在导向支柱83内滑动至指定位置时停止,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枪和机械臂露出地面;举升装置上的信号触发元件(图中未示出)发出信号至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取出充电枪并执行充电动作。
S6:充电结束或接收到云平台的订单执行结束信号后,充电桩本体7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机械臂72拔枪,放置充电枪回原位后,机械臂72折叠回所述收纳腔71内,触发收纳信号元件73,收纳信号元件73发出结束信号,结束信号分两路传输,一路传输至充电桩本体内的控制单元,使其发出降落信号给至第三驱动电机,使得举升装置8带动充电桩本体7降落。
S7:另一路传输至充电桩上部的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使其发出信号,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收到信号后,控制装置5检测第一距离感应开关53为断开状态时,启动第一驱动电机41,关闭盖板43;盖板43闭合后,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感应到检测距离小于阈值,第二距离感应开关54重新闭合,系统处于待命状态。
优选的,在步骤S4时:所述主通道还设有若干双条轨道形成的分支通道的情况下,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探测口可转动,初始水平发射探测信号探测与侧壁距离,探测值超过第一阈值时,滑动组件上的转向机构驱动充电桩顺着切换导轨进入分支导轨;同时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探测口向上方转动90°,垂直发射探测信号探测与顶部的距离,探测值超过第二阈值时,断开电路,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充电桩本体固定在充电开孔的下方;同时光源装置关闭,光感开关断开;此时,第二距离感应开关断开信号分两路传输:一路传输给充电桩本体上部的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使其发出电磁波,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接收到电磁波后,检测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53为闭合状态时(第一距离感应开关探测与机械臂之间的距离,探测值大于阈值断开),发送指令关闭光源装置63,充电桩本体7上的光感开关55断开;此时因为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和光感开关均为断开状态,新的充电请求进入时,充电桩不会移动,保证充电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充电桩位于分支通道内,不会影响其他充电桩在该主通道内的运行。
优选的,为了提高客户体验,在S2步骤中,定位识别系统的触发装置在接收云平台的下单信号后提前触发光源装置63,充电桩本体7向光源装置63处移动;同时充电桩本体上部的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发出电磁波信号,当电磁波信号被第一信号通讯元件51接收,第二信号通讯元件52未检测到反射信号时,断开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充电桩本体7停止运动,充电系统进入待命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使充电桩在地下空间移动,可移动至任意车位使用,不占用地面空间,同时提升用户的充电便捷性;该系统的充电桩可以长距离移动,降低停车场所内的充电桩布设密度,提高充电桩利用效率,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同时提供智能化的充电操作,提升用户体验。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例如:滑动组件于轨道的配合,以及滑块由主通道进入分支通道的为现有常用技术,锁舌与锁销配合的锁止结构为常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的设置以及对信号的处理,包括光电信号的发送接收均为常规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桩本体、定位识别系统、控制系统及移动系统;
所述充电桩本体,提供给车辆充电的电源,包括充电枪;
所述定位识别系统,用于识别车牌及充电位置,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收发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为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具有接收和分析信号功能,并能发出相应指令的功能;
所述信号收发装置接收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发出的信号,通过控制装置进行分析处理后,发送信号指令控制移动系统;
所述移动系统,提供所述充电桩本体的装载装置及其移动路径;所述移动路径安装于地下,所述装载装置包括举升装置;所述移动系统使得控制系统发送指令后,所述充电桩本体可以通过所述装载装置通过移动路径最终移动到指定位置,并通过举升装置将充电桩本体送上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路径包括:
运行通道,位于地面下方,为充电桩本体移动的通道;
充电开孔,若干个充电开孔设于所述运行通道上方,使得所述充电桩本体可通过充电开孔上升于地面,所述充电开孔周边设有弹性密封条;
开合装置,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位置;包括第一驱动电机,连接杆,盖板,开合供电装置;所述开合供电装置给第一驱动电机供电,所述连接杆一端通过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充电开孔的侧壁上,另一端连接盖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可正转或反转,使得连接杆带动盖板打开或封闭所述充电开孔;
移动组件,包括导轨、滑动组件、第二驱动电机、供电装置;
所述滑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导轨上,并可在导轨上滑动;
所述滑动组件连接固定所述装载装置;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动组件;
所述供电装置提供能量使得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滑动组件在所述导轨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包括双条轨道形成的主通道;所述双条轨道间距不小于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宽度;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一组或多组与所述导轨配合移动的滑动块;
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锁舌与锁销配合的锁止结构,连接固定所述的滑动块与所述装载装置;
所述供电装置为充电桩本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通道还设有若干双条轨道形成的分支通道;若干个所述充电开孔设于分支通道上;
所述滑动组件上设有转向机构,可引导滑动组件可以在主通道进入分支通道,或由分支通道回到主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通道的顶端地面内埋设有市电电网,作为所述开合供电装置给第一驱动电机供电,并在每一所述充电开孔处开设有市电接口端;
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有输入接口;
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市电接口端电耦合连接,为充电桩本体提供充电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
机械臂,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连接处可任意角度旋转,受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末端具有可开合的机械爪,用于拿取充电枪执行充电和拔枪动作;
收纳腔,设于充电桩体侧面,用于收纳所述机械臂;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检测机械臂收纳状态的收纳信号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装置包括:
连接架,连接固定所述移动系统;
承载底盘,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架;
所述举升装置,包括:
导向支柱,固定于所述承载底盘上,设有导向腔;
升降齿条,安装于所述导向腔内,所述升降齿条上方连接固定所述充电桩本体;
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配合;
第三驱动电机,安装固定于承载底盘上,连接带动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升降齿条在所述导向腔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由充电桩本体提供电力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识别系统,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识别装置、触发装置和设置于运行通道内的光源装置;
所述识别装置为影像识别装置,可识别电动车车牌特征,设置于运行通道上方;
所述触发装置为手动触发元件,或为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或为手动触发元件与云平台信号接收装置组成,可与所述控制系统进行通讯;
所述光源装置与所述识别装置连接,设有凸出表面的光源,所述光源装置启动后向四周发出光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收发装置包括:第一信号通讯元件,第二信号通讯元件,第一距离感应开关,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光感开关;
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安装于控制装置上;
所述第二信号通讯元件安装于充电桩本体上方,与所述第一信号通讯元件通过收、发信号进行通讯;
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朝向所述充电开孔一侧安装,探测水平方向上的充电开孔下方是否有障碍物;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形成回路,为常开状态;
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和所述光感开关串联设置于充电桩本体上方;
所述第二距离感应开关常开探测与运行通道顶端的距离,当探测值大于阈值时断开;
所述光感开关常开,用于接收所述光源装置的光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行通道的顶端地面内埋设有市电电网,并在每一所述充电开孔处开设有市电接口端;所述充电桩本体上端设有输入接口;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市电接口端电耦合连接,为充电桩本体提供充电电源;
所述充电桩本体还包括:机械臂,与充电桩本体固定连接,连接处可任意角度旋转,受充电桩本体的控制单元控制;机械臂末端具有可开合的机械爪,用于拿取充电枪执行充电和拔枪动作;收纳腔,设于充电桩体侧面,用于收纳所述机械臂;所述收纳腔内设有检测机械臂收纳状态的收纳信号元件;
所述装载装置包括:连接架,连接固定所述移动系统;承载底盘,连接固定所述连接架;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导向支柱,固定于所述承载底盘上,设有导向腔;升降齿条,安装于所述导向腔内,所述升降齿条上方连接固定所述充电桩本体;齿轮,与所述升降齿条配合;第三驱动电机,安装固定于承载底盘上,连接带动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升降齿条在所述导向腔内上下滑动;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由充电桩本体提供电力驱动。
CN202021148465.9U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Active CN212950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8465.9U CN212950176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8465.9U CN212950176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950176U true CN212950176U (zh) 2021-04-13

Family

ID=75387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8465.9U Active CN212950176U (zh) 2020-06-19 2020-06-19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9501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710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南京酷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位充电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7710A (zh) * 2022-01-29 2022-04-29 南京酷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位充电装置和方法
CN114407710B (zh) * 2022-01-29 2023-01-10 南京酷朗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辆的车位充电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74278A (zh)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8357689B (zh) 可自动充电的无人机港
CN109987463A (zh) 机器人与电梯交互系统及方法
US20160339791A1 (en) Autonomous charging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09760547A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方法及充电系统
CN107246169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自动存取车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12950176U (zh) 一种地下式移动充电桩系统
CN111852128A (zh) 基于视频检测的无人值守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及存取车方法
CN109130906B (zh) 一种基于移动车库的充电桩装置及其系统
KR102180875B1 (ko) 기계식 주차장용 전기차량 충전 시스템
CN110015061A (zh) 载车板、立体停车库、充电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04806056B (zh) 一种可用于道路停车的立体车库
CN212295816U (zh) 立体车库
CN108177554B (zh) 移动式充电桩组件
CN107554334B (zh) 一种电能补充系统和方法
CN210011608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系统
CN112477662A (zh) 车辆充电系统
CN114776108A (zh) 一种公交车立体车库系统
CN115042987A (zh) 一种无人机自动起降机舱设备
CN115099442A (zh) 无人车、预约上门配送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CN110293944B (zh) 换电站安全防护控制方法、一种具有安全防护的换电站
CN212873576U (zh) 一种高速公路自助收费机及交互式自助收费系统
CN212656721U (zh) 用于换电站的应急门装置及换电站
CN209822033U (zh) 一种基于齿条的智慧车位护卫机器人行程定位装置
CN217175997U (zh) 一种公交车立体车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