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72419U -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72419U
CN220672419U CN202321838093.6U CN202321838093U CN220672419U CN 220672419 U CN220672419 U CN 220672419U CN 202321838093 U CN202321838093 U CN 202321838093U CN 220672419 U CN220672419 U CN 220672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housing
auxiliary contact
micro switch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380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葛永善
杨子辉
胡广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int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380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72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72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72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包括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中设有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转动安装在罩壳上,所述第二推杆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上;所述第一推杆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受力部伸到罩壳外与断路器的转轴配合,转轴用于推动第一受力部带动第一推杆转动,使第一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至第二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二推杆直线移动,使第二推杆触发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二输出状态,可以输出两组辅助触头信号,而且第二推杆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上,可以节省纵向空间,能够直接适配现有单辅助触头的断路器。

Description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关电器市场对于具有双辅助触头的小壳架断路器的需求日益增大,双辅助触头虽然可以通过一个推杆同时驱动两个微动开关,实现双路信号输出,但是容易发生卡滞和偏移等问题,导致可靠性差。虽然可以通过两个推杆分别驱动两个微动开关切换状态,但两个推杆转动设置的结构又带来体积大的问题,而且两个推杆分别与断路器的转轴配合,需要改变现有断路器的转轴的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双辅助触头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辅助触头模块,包括罩壳,所述罩壳中设有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所述第一推杆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推杆直线移动设置在;
所述第一推杆设有第一受力部和第一传动部,所述第一受力部伸到罩壳外与断路器配合,第一受力部受外力驱动带动第一推杆转动,使第一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至第二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通过第一传动部带动第二推杆移动,使第二推杆触发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二输出状态;
所述罩壳中还设有弹性结构,用于驱动第一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以及驱动第二推杆触发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
优选的,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和/或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用于驱动第一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驱动第二推杆触发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或者,第二弹簧用于驱动第二推杆触发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二推杆驱动第一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或者,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至第一输出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设有第一运动部以及与第一运动部连接的第一触发部,所述第二推杆设有第二运动部以及与第二运动部连接的第二触发部,所述第一运动部转动安装在罩壳上,所述第二运动部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上,所述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分别用于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罩壳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推杆的第二运动部包括限位部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部与第二触发部之间的滑动部,所述限位部和第二触发部分别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侧面限位配合,所述滑动部位于滑槽中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杆设有与第一传动部配合的第二传动部,以及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上的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第二触发部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杆通过安装轴与罩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设置在安装轴远离第一受力部的侧面。
优选的,所述罩壳包括罩壳本体和两个盖板,罩壳本体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壳结构和第二壳结构,所述第一壳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两个第一安装槽上分别盖设有所述盖板,所述两侧的第一安装槽分别用于容纳所述两个微动开关,所述第二壳结构位于第一壳结构未设置第一安装槽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二壳结构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第一推杆的第一受力部和与微动开关连接的引线分别从罩壳本体的底端和顶端伸出罩壳本体。
本实用新型的双辅助触头模块,通过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配合,可以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输出两组辅助触头信号,第二推杆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上,可以节省纵向空间,同时仅需转动设置的第一推杆伸出罩壳外与断路器的转轴配合,现有断路器的配合接口无需改变,能够直接适配现有单辅助触头的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转轴、相极单元和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所述相极单元包括安装在转轴上的动触头,转轴用于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和分开,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传动部的推动凸台。
优选的,所述相极单元为并排设置的三个,在中部的相极单元上设有操作机构和手柄,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设置在操作机构侧面的相极单元的上方,双辅助触头模块的长度方向与相极单元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基座和盖合在基座上的中盖,基座和中盖之间设有相极单元,中盖上设有手柄孔,手柄与操作机构连接且从手柄孔穿出,在中盖远离基座的一侧设有附件槽,用于安装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断路器,通过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可以输出两组辅助触头信号,而且还具有体积小和成本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断路器与双辅助触头模块的配合和局部放大图;
图2是转轴与双辅助触头模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3-4是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爆炸图;
图6是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辅助触头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二推杆与罩壳的配合图;
图9是第二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壳;21、第一微动开关;22、第二微动开关;31、第一推杆;32、第二推杆;41、第一弹簧;311、第一触发部;312、第一受力部;321、第二触发部;322、第二受力部;313、第一传动;51、外壳;52、转轴;53、相极单元;54、推动凸台;55、手柄;56、安装凸台;57、螺钉;11、安装轴;324、第二转动部;325、第二支撑部;314、第一限位部;42、第二弹簧;326、第二传动部;12、限位面;13、引线套管;14、黄色引线;15、黑色引线;58、限位块;314、第一运动部;327、间隔凸筋;16、隔板;17、第一安装槽;18、盖板;19、第二安装槽;101、固定板;102、滑槽;3241、限位部;3242、滑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辅助触头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双辅助触头模块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9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中设有第一微动开关21、第二微动开关22、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所述第一推杆31转动安装在罩壳1上,所述第二推杆32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
所述第一推杆31设有第一受力部312和第一传动部313,所述第一受力部312伸到罩壳1外与断路器配合,第一受力部312受外力驱动带动第一推杆31转动,使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二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31通过第一传动部313带动第二推杆32直线移动,使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二输出状态;所述罩壳1中还设有弹性结构,用于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以及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
本实施例的双辅助触头模块,通过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分别与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配合,可以通过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输出两组辅助触头信号,第二推杆32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可以节省纵向空间,同时仅需转动设置的第一推杆31伸出罩壳1外与断路器的转轴52配合,现有断路器的配合接口无需改变,能够直接适配现有单辅助触头的断路器。
本实施例的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41和/或第二弹簧42,一种实施例为所述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分别与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另一种方式为第一弹簧41用于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31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另一种方式为第二弹簧42用于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二推杆32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触发两个微动开关复位至第一输出状态的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51以及设置在外壳51中的转轴52、相极单元53和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所述相极单元53包括安装在转轴52上的动触头,转轴52用于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和分开,所述转轴52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传动部313的推动凸台54。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通过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可以输出两组辅助触头信号,而且还具有体积小和成本低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断路器包括三个并排设置的相极单元53,在中部的相极单元53上设有操作机构和手柄55,手柄55通过操作机构带动转轴52转动,从而带动动触头实现断路器的分合闸。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设置在操作机构侧面的相极单元53的上方,双辅助触头模块的长度方向与相极单元5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转轴52还用于驱动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第一受力部312。在断路器的外壳51上设有附件槽,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安装在附件槽内。进一步,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罩壳1上设有安装凸台56,所述安装凸台56通过螺钉57与断路器的外壳51连接。
所述外壳51包括基座和盖合在基座上的中盖,所述操作机构和相极单元53均安装在基座和中盖之间,中盖上设有手柄孔,手柄55与操作机构连接且从手柄孔穿出,在中盖远离基座的一侧设有所述附件槽,便于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的安装,且起到与相极单元53的导电元件隔离的作用,在中盖上还设有面板,用于遮盖所述附件槽。所述附件槽内设有过孔,第一推杆31的第一受力部312从过孔中穿过用于与转轴52配合。
如图6、9所示,所述第一推杆31设有第一运动部314以及与第一运动部314连接的第一触发部311,所述第二推杆32设有第二运动部324以及与第二运动部324连接的第二触发部321,所述第一运动部314转动安装在罩壳1上,所述第二运动部324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所述第一触发部311和第二触发部321分别用于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
本实施例中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内均设有一个常闭触点和一个常开触点,用于输出信号,常闭触点所在的回路和常开触点所在的回路中的一个对应引线F11和引线F12,另一个对应引线F11和引线F13,常闭触点所在的回路和常开触点所在的回路中的一个闭合时,微动开关2为第一输出状态,另一个闭合时,为第二输出状态。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微动开关2内也可以只设置一个常闭触点或常开触点,该触点闭合时为第一输出状态,断开时为第二输出状态。
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所述第一推杆31与第一弹簧41连接,第一弹簧41用于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所述第一弹簧41为扭簧,所述第二弹簧42为压簧,所述罩壳1设有弹簧板12,所述第二弹簧42连接在弹簧板12与第二推杆32之间。当然,所述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也可以为其它弹性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8-9所示,所述罩壳1设有固定板101,所述罩壳1设有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上设有滑槽102,所述第二推杆32的第二运动部324包括限位部3241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部3241与第二触发部321之间的滑动部3242,所述限位部3241和第二触发部321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01两侧的侧面限位配合,所述滑动部3242位于滑槽102中滑动配合,第二推杆32具有结构简单和方便安装的特点。
如图6-9所示,所述第二推杆32设有与第一传动部313配合的第二传动部326,以及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的第二运动部324,所述第二传动部326与第二触发部321垂直设置,转轴52带动第一推杆31转动时,第一传动部313推动第二传动部326带动第二推杆32转动。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传动部326,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推杆31通过安装轴11与罩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32设置在安装轴11远离转轴52即远离第一受力部312的侧面,横向直动的第二推杆32不会沿纵向插到断路器中,能够避免转轴52上的动触头与第二推杆32影响。
如图5所示,所述罩壳1包括罩壳本体和两个盖板18,罩壳本体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壳结构和第二壳结构,所述第一壳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沿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7,两个第一安装槽17上分别盖设有所述盖板18,所述两侧的第一安装槽17分别用于容纳所述两个微动开关2,所述第二壳结构位于第一壳结构未设置第一安装槽17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二壳结构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第一推杆31的第一受力部312和与微动开关2连接的引线分别沿第二方向朝相反的方向延伸伸出罩壳本体,即推杆3的受力部和与微动开关2连接的引线分别从罩壳本体的底端和顶端,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辅助触头模块装在断路器上后,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和再扣状态时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分别压着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引线F11和引线F12接通,使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切换至第一输出状态,输出信号表示此时为分闸状态和再扣状态;
断路器由分闸状态转变合闸状态,转轴52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推杆31顺时针旋转并一直顶住第一推杆31,同时第一推杆31带动第二推杆32向后移动,同时释放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引线F11和引线F14接通,使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切换至第二输出状态,输出信号表示此时为合闸状态;
断路器由合闸状态转变分闸状态或再扣状态,转轴52顺时针旋转同时由于第二弹簧42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二推杆32向前运动,同时第二推杆32带动第一推杆31一起运动,直至第一推杆31碰到罩壳1限位点同时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分别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状态转换,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的引线F11和引线F12接通,使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切换至第一输出状态,输出信号表示此时为分闸状态和再扣状态。
辅助触头装在断路器上后,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和再扣状态时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推杆分别压着序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引线F11和引线F12接通;断路器由再扣状态转变合闸状态,转轴52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推杆31顺时针旋转并一直顶住第一推杆31,同时第一推杆31带动第二推杆32向后移动,同时释放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引线F11和引线F14接通;断路器由合闸状态转变再扣状态,转轴52顺时针旋转同时由于第一弹簧41的反作用力带动第一推杆31逆时针旋转,同时第二推杆32由于第二弹簧42的弹力作用向前运动,直至第一推杆31碰到罩壳1限位点同时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分别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按钮状态转换,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的引线F11和引线F12接通。
双辅助触头模块的组装过程为:将三根黄色引线14和三根黑色引线15,焊在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上,将第二推杆32及第二弹簧42装到罩壳1上,将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装在罩壳1内,左边装焊三根黑色引线15的第一微动开关21,右边装焊三根黄色引线14的第二微动开关22同时将六根引线穿过线槽,再将两侧盖板18装上,再把引线套管13套在六根引线上,同时引线打结固定套管,将第一推杆和第一弹簧31用安装轴11固定在罩壳1上,并用旋转铆的方式固定安装轴11。
双辅助触头模块与断路器的装配过程为:将罩壳1尾部的限位块58装入断路器外壳51的中盖上的附件槽,将安装凸台56与断路器外壳51的中盖的固定孔对齐,再用序螺钉57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辅助触头模块,包括罩壳(1),所述罩壳(1)中设有第一微动开关(21)、第二微动开关(22)、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31)转动设置,所述第二推杆(32)直线移动设置;
所述第一推杆(31)设有第一受力部(312)和第一传动部(313),所述第一受力部(312)伸到罩壳(1)外与断路器配合,第一受力部(312)受外力驱动带动第一推杆(31)转动,使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二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31)通过第一传动部(313)带动第二推杆(32)直线移动,使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二输出状态;
所述罩壳(1)中还设有弹性结构,用于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以及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41)和/或第二弹簧(42);第一弹簧(41)用于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一推杆(31)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或者,第二弹簧(42)用于驱动第二推杆(32)触发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同时第二推杆(32)驱动第一推杆(31)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至第一输出状态;或者,所述第一弹簧(41)和第二弹簧(42)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至第一输出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31)设有第一运动部(314)以及与第一运动部(314)连接的第一触发部(311),所述第二推杆(32)设有第二运动部(324)以及与第二运动部(324)连接的第二触发部(321),所述第一运动部(314)转动安装在罩壳(1)上,所述第二运动部(324)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所述第一触发部(311)和第二触发部(321)分别用于触发第一微动开关(21)和第二微动开关(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设有固定板(101),所述固定板(101)上设有滑槽(102),所述第二推杆(32)的第二运动部(324)包括限位部(3241)以及连接在所述限位部(3241)与第二触发部(321)之间的滑动部(3242),所述限位部(3241)和第二触发部(321)分别与所述固定板(101)两侧的侧面限位配合,所述滑动部(3242)位于滑槽(102)中滑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杆(32)设有与第一传动部(313)配合的第二传动部(326),以及直线移动设置在罩壳(1)上的第二运动部(324),所述第二传动部(326)与第二触发部(321)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31)通过安装轴(11)与罩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推杆(32)设置在安装轴(11)远离第一受力部(312)的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包括罩壳本体和两个盖板(18),罩壳本体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壳结构和第二壳结构,所述第一壳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7),两个第一安装槽(17)上分别盖设有所述盖板(18),所述两侧的第一安装槽(17)分别用于容纳所述两个微动开关(2),所述第二壳结构位于第一壳结构未设置第一安装槽(17)的一个侧面,所述第二壳结构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推杆(31)和第二推杆(32),第一推杆(31)的第一受力部(312)和与微动开关(2)连接的引线分别从罩壳本体的底端和顶端伸出罩壳本体。
8.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51)以及设置在外壳(51)中的转轴(52)、相极单元(53)和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双辅助触头模块,所述相极单元(53)包括安装在转轴(52)上的动触头,转轴(52)用于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和分开,所述转轴(52)上设有用于推动第一传动部(313)的推动凸台(5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极单元(53)为并排设置的三个,在中部的相极单元(53)上设有操作机构和手柄(55),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设置在操作机构侧面的相极单元(53)的上方,双辅助触头模块的长度方向与相极单元(53)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51)包括基座和盖合在基座上的中盖,基座和中盖之间设有操作机构和相极单元(53),中盖上设有手柄孔,手柄(55)与操作机构连接且从手柄孔穿出,在中盖远离基座的一侧设有附件槽,用于安装所述双辅助触头模块。
CN202321838093.6U 2023-07-13 2023-07-13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Active CN220672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8093.6U CN220672419U (zh) 2023-07-13 2023-07-13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38093.6U CN220672419U (zh) 2023-07-13 2023-07-13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72419U true CN220672419U (zh) 2024-03-26

Family

ID=9033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38093.6U Active CN220672419U (zh) 2023-07-13 2023-07-13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72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99244B (zh) 一种断路器
CN220672419U (zh)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CN201994228U (zh) 一种精密扳动开关
CN220672418U (zh) 双辅助触头模块和断路器
US11501937B2 (en) Mechanical operating assembly for a bistable relay and a bistable relay assembly
CN213601797U (zh) 汽车双联开关
CN211088097U (zh)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主回路单极装置
CN210858326U (zh) 一种汽车中控锁
CN213988762U (zh) 断路器状态指示结构
CN115148550A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断路器
CN112466697A (zh) 一种电开关
CN219476518U (zh) 联动辅助开关
CN218351360U (zh) 开关
CN219435726U (zh) 一种密封型三回路开关
CN219759401U (zh) 一种基于门开关的触点操作机构
CN216288104U (zh) 一种开关电器的微动开关装置
CN214123763U (zh) 一种电开关
CN107665796B (zh) 断路器与其辅助触头的联动机构
CN216250604U (zh) 一种信号输出的脱扣器
CN211929353U (zh) 一种防水微动开关
CN112164632A (zh) 断路器状态指示结构
CN214956686U (zh) 一种可远程控制的断路器
CN201898103U (zh) 单断点断路器用辅助触头
CN221281980U (zh) 一种自发电开关
CN108198738B (zh) 一种抽屉式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