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58326U - 一种汽车中控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中控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58326U
CN210858326U CN201920954483.7U CN201920954483U CN210858326U CN 210858326 U CN210858326 U CN 210858326U CN 201920954483 U CN201920954483 U CN 201920954483U CN 210858326 U CN210858326 U CN 210858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ntact
piece
worm wheel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544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岳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Shangyu Wanche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Shangyu Wanc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Shangyu Wanche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Shangyu Wanche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544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58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58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58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组件及闭锁器,锁块组件包括主体件,主体件背面顶部转动设置有切换臂,闭锁器连接在主体件上与切换臂相对的一侧,闭锁器包括连杆、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机、蜗杆和蜗轮,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蜗轮转动设置于壳体内,蜗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蜗轮侧面与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切换臂上。这种中控锁将闭锁器与锁块组件连接成一体,在对整个锁块进行安装时直接将锁块组件固定到车门上即可,并且直接通过蜗轮带动连杆来推动或拉动切换臂,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组装效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制造成本降低,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中控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中控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中控锁。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锁一般包括锁块组件以及闭锁器,锁块组件包括主体件,主体件正面设有一个车门扣环配合的槽,槽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锁止块和一个扣块,锁止块和扣块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在锁止块被门扣环拨动后会被扣块卡住无法复位,而将门锁住,通过拨动扣块的转轴能够将锁止块解锁,锁止块能够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开启门,锁块组件具有在拉门把手时无法开启门的闭锁状态和在拉门把手时可以开启门的解锁状态;在主体件的背面,扣块的转轴上设有拨片,用于连接门把手的折弯块转动连接在主体件背面,在拉动门把手时折弯块被拉动以带动转动臂转动,转动臂中部转动连接在主体件背面并设有扭簧复位,转动臂上转动连接有解锁推块,解锁推块上设置有导向孔,主体件背面还转动设置有切换臂,切换臂上设有在导向孔内滑动的导向块,切换臂转动到两个极限位置时能够带动解锁推块转动,使得解锁推块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进行切换,解锁推块在闭锁位置时,在拉动门把手带动解锁推块上移时,解锁推块的槽口对准拨片,在解锁推块的运动过程中无法推动拨片运动;解锁推块在解锁位置时,在拉动门把手带动解锁推块上移时,解锁推块可推动拨片运动;现有的闭锁器内设有一个微型电机,通过微型电机输出动能拨动锁块上的切换臂,实现解锁推块在解锁位置和闭锁位置的电动切换。而现有的闭锁器一般结构复杂,通过多级传动结构实现驱动臂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进行切换。
如CN103114777B公开了一种微动开关式汽车中控门闭锁锁器及其生产工艺,该中控门闭锁锁器包括有轴卡簧、闭锁器动作输出摆杆、密封圈、复位扭簧、蜗轮、上锁缓冲垫、闭锁器输出轴、扇形齿轮、解锁缓冲块、驱动凸轮块、蜗轮转轴、闭锁器下壳体、电机电极、微动开关接线柱、微动开关部分、电机、小齿轮、蜗杆及闭锁器上壳体;闭锁器输出轴与驱动凸轮块采用整体注塑保证尺寸稳定,将整体注塑件装入扇形齿轮、闭锁器上壳体、密封圈、闭锁器动作输出摆杆,用轴卡簧卡紧后,在闭锁器上壳体对应位置装配复位扭簧、蜗轮、上锁缓冲垫、解锁缓冲块,蜗轮处于自然状态即复位扭簧没有压缩现象;在上述已经封装好的闭锁器下壳体内安装已装过蜗杆的电机、并使其与电机电极接触可靠,装入蜗轮转轴、小齿轮;在已经分别组装好的上下壳体整体组装之前,调整扇形齿轮位置,使其与蜗轮的啮合点处在扇形齿轮的中间位置,然后合拢上下壳体,将上下壳体焊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微动开关部分包括有,微动开关触点,微动开关,解锁信号控制线、上锁信号控制线、共接地线、上锁动作正极端子、解锁动作正极端子;所述微动开关的端子分别同解锁信号控制线、上锁信号控制线、共接地线、上锁动作正极端子、解锁动作正极端子连接。
该背景技术文件的附图4和附图5中直观的显示了该闭锁器与锁块组件组装成中控锁整体的结构以及闭锁器的内部结构,采用该结构闭锁器与锁块一起组装成中控锁之后整体体积巨大,制造成本高,小型汽车的车门内根本难以安装如此大的中控锁,而且复杂的结构各部件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中控锁,该种汽车中控锁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成本低,组装效率提高,整体体积大大减小,并且由于其结构简单零件少,零件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组件及闭锁器,所述锁块组件包括主体件,所述主体件背面顶部转动设置有切换臂,所述闭锁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上与所述切换臂相对的一侧,所述闭锁器包括连杆、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机、蜗杆和蜗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蜗杆,所述蜗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所述蜗轮侧面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切换臂上。这种中控锁将闭锁器直接连接在锁块组件的主体件与切换臂相对的一侧,闭锁器与锁块组件连接成一体,在对整个锁块进行安装时直接将锁块组件固定到车门上即可,并且直接通过蜗轮带动连杆来推动或拉动切换臂,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组装效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制造成本降低,并且由于其结构简单零件少,零件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卡扣扣接。采用该卡扣连接使得壳体组装方便,直接扣合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主体件与所述壳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蜗轮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一限位凸起能够对蜗轮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保证蜗轮只能够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转动,保证在电机驱动蜗轮时能够准确的将蜗轮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上套设有弹性圈。设置弹性圈用于消除由加工误差导致的间隙,保证蜗轮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都能够顶靠到弹性圈,并且可以消除切换时因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蜗轮上设置有第一圆柱,所述连杆一端设置有圆形孔,所述第一圆柱穿入所述圆形孔,所述切换臂上与所述连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顶部向两侧延伸有限位块,所述连杆另一端设置有腰孔,所述腰孔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匹配的延伸孔,所述连杆一端套入所述第二圆柱顶部之后旋转与第一圆柱连接,在所述连杆推拉所述切换臂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块始终与所述延伸孔错开。采用该结构使得连杆与切换臂以及蜗轮之间的组装更加方便,并且在使用时限位块能够防止连杆脱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触片,所述蜗轮底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所述弹性导电片的弹性端贴合所述下壳体,所述蜗轮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所述弹性导电片始终与其中一个触片接触,所述弹性导电片与另外两个簧片的其中之一接触并切换。这种结构将电信号的切换装置安装到蜗轮和壳体上,在蜗轮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弹性导电片与三个触片的导通的电路发生改变,从而传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该种结构省去了微动开关的安装空间,精简了结构,节省了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下壳体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第二触片及第三触片,所述第一触片包括绕所述蜗轮的转动中心设置的第一圆弧形触片部以及第一接线延伸部,所述第二触片包括第二触片部以及第二接线延伸部,所述第三触片包括第三触片部以及第三接线延伸部,所述弹性导电片包括两个弹性接触脚,所述蜗轮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弹性接触脚始终与所述第一圆弧形触片部贴合,另一所述弹性接触脚从与第二触片部接触到与第三触片部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主体件正面设有一个车门扣环配合的槽,所述槽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锁止块和一个扣块,所述锁止块和所述扣块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在主体件背面设置折弯块、转动臂、解锁推块以及所述切换臂,所述扣块的转轴上设有拨片,所述折弯块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背面,所述转动臂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背面,所述转动臂的转轴上设有复位扭簧,拉动所述折弯块以拨动所述转动臂的一端,所述转动臂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所述解锁推块的一端,所述解锁推块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孔,所述解锁推块上延伸有用于推动所述拨片的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与所述解锁推块之间设有凹入部,所述切换臂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背面,所述切换臂上设有在所述导向孔内滑动的导向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中控锁将闭锁器直接连接在锁块组件的主体件与切换臂相对的一侧,闭锁器与锁块组件连接成一体,并且直接通过蜗轮带动连杆来推动或拉动切换臂,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组装效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制造成本降低,并且由于其结构简单零件少,零件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锁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控锁闭锁状态下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锁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闭锁器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导电片与触片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5,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组件1及闭锁器2,锁块组件1包括主体件11,主体件11正面设有一个车门扣环配合的槽110,槽110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锁止块111和一个扣块,锁止块111和扣块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在主体件11背面设置折弯块13、转动臂14、解锁推块15以及切换臂12,扣块的转轴上设有拨片16,折弯块13中部转动连接在主体件11背面,转动臂14中部转动连接在主体件11背面,转动臂14的转轴上设有复位扭簧,拉动折弯块13以拨动转动臂14的一端,转动臂14另一端上转动连接解锁推块15的一端,解锁推块15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孔151,解锁推块15上延伸有用于推动拨片16的延伸块152,延伸块152与解锁推块15之间设有凹入部153,切换臂12转动连接在主体件11背面,切换臂12上设有在导向孔151内滑动的导向块123。
闭锁器2连接在主体件11上与切换臂12相对的一侧,闭锁器2包括连杆21、壳体22以及位于壳体22内的电机23、蜗杆24和蜗轮25,电机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蜗杆24,蜗轮25转动设置于壳体22内,蜗轮25与蜗杆24啮合传动,蜗轮25侧面与连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杆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切换臂12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蜗轮25上设置有第一圆柱252,第一圆柱252设置在靠近蜗轮25边缘处,连杆21一端设置有圆形孔211,第一圆柱252穿入圆形孔211,切换臂12上与连杆2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121,第二圆柱121顶部向两侧延伸有限位块122,连杆21另一端设置有腰孔212,腰孔212两侧设置有与限位块122匹配的延伸孔213,连杆21一端套入第二圆柱121顶部之后旋转与第一圆柱252连接,在连杆21推拉切换臂12的过程中,限位块122始终与延伸孔213错开。
壳体22包括上壳体22a和下壳体22b,上壳体22a与下壳体22b之间通过卡扣221扣接,主体件11与壳体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下壳体22b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222,蜗轮25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起251,第一限位凸起222位于两第二限位凸起251之间,第一限位凸起222上套设有弹性圈26。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一限位凸起能够对蜗轮转动的角度进行限位,保证蜗轮只能够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转动,保证在电机驱动蜗轮时能够准确的将蜗轮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切换,设置弹性圈用于消除由加工误差导致的间隙,保证蜗轮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都能够顶靠到弹性圈,并且可以消除切换时因碰撞而产生的噪音。
下壳体22b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触片27,蜗轮25底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28,弹性导电片28的弹性端贴合下壳体22b,蜗轮25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弹性导电片28始终与其中一个触片27接触,弹性导电片28与另外两个触片27的其中之一接触并切换,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下壳体22b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271、第二触片272及第三触片273,第一触片271包括绕蜗轮25的转动中心设置的第一圆弧形触片部2711以及第一接线延伸部2712,第二触片272包括第二触片部2721以及第二接线延伸部2722,第三触片273包括第三触片部2731以及第三接线延伸部2732,弹性导电片28包括两个弹性接触脚281,蜗轮25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其中一弹性接触脚281始终与第一圆弧形触片部2711贴合,另一弹性接触脚281从与第二触片部2721接触到与第三触片部2731接触。在蜗轮25位于闭锁位置时,弹性导电片28将第一触片271与第二触片272导通传递一种电信号,在蜗轮25位于解锁位置时,弹性导电片28将第一触片271与第三触片273导通传递另一种电信号,通过电线连接各个接线延伸部,传输给汽车当前车门处于闭锁位置或为解锁位置状态的电信号。这种结构将电信号的切换装置安装到蜗轮和壳体上,在蜗轮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弹性导电片与三个触片的导通的电路发生改变,从而传输出不同的电信号,该种结构省去了微动开关的安装空间,精简了结构,节省了成本。
这种中控锁将闭锁器2直接连接在锁块组件1的主体件11与切换臂12相对的一侧,闭锁器2与锁块组件1连接成一体,并且直接通过蜗轮25带动连杆21来推动或拉动切换臂12,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组装效率提高,体积大大缩小,制造成本降低,并且由于其结构简单零件少,零件出现故障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带动涡轮25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杆21会推动或拉动切换臂12,在切换臂转动12时会使得解锁推块15转动,从而使得解锁推块15的延伸块152或者凹入部153对准拨片16。在延伸块152对准拨片16时为解锁状态,通过折弯块13的转动即可带动解锁推块15上升,延伸块152可推动拨片16转动使得门扣环脱离锁止块的锁,车门可以开启;在凹入部153对准拨片16时为闭锁状态,通过折弯块13的转动即可带动解锁推块15上升,而凹入部153无法带动拨片16转动,车门无法开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中控锁,包括锁块组件(1)及闭锁器(2),所述锁块组件(1)包括主体件(11),所述主体件(11)背面顶部转动设置有切换臂(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器(2)连接在所述主体件(11)上与所述切换臂(12)相对的一侧,所述闭锁器(2)包括连杆(21)、壳体(22)以及位于所述壳体(22)内的电机(23)、蜗杆(24)和蜗轮(25),所述电机(23)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蜗杆(24),所述蜗轮(25)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22)内,所述蜗轮(25)与所述蜗杆(24)啮合传动,所述蜗轮(25)侧面与所述连杆(2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杆(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切换臂(1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2)包括上壳体(22a)和下壳体(22b),所述上壳体(22a)与所述下壳体(22b)之间通过卡扣(221)扣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11)与所述壳体(2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b)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222),所述蜗轮(25)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限位凸起(25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2)位于两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51)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2)上套设有弹性圈(2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25)上设置有第一圆柱(252),所述连杆(21)一端设置有圆形孔(211),所述第一圆柱(252)穿入所述圆形孔(211),所述切换臂(12)上与所述连杆(2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圆柱(121),所述第二圆柱(121)顶部向两侧延伸有限位块(122),所述连杆(21)另一端设置有腰孔(212),所述腰孔(212)两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122)匹配的延伸孔(213),所述连杆(21)一端套入所述第二圆柱(121)顶部之后旋转与第一圆柱(252)连接,在所述连杆(21)推拉所述切换臂(12)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块(122)始终与所述延伸孔(213)错开。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b)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三个触片(27),所述蜗轮(25)底部设置有弹性导电片(28),所述弹性导电片(28)的弹性端贴合所述下壳体(22b),所述蜗轮(25)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所述弹性导电片(28)始终与其中一个所述触片(27)接触,所述弹性导电片(28)与另外两个所述触片(27)的其中之一接触并切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2b)上固定设置有第一触片(271)、第二触片(272)及第三触片(273),所述第一触片(271)包括绕所述蜗轮(25)的转动中心设置的第一圆弧形触片部(2711)以及第一接线延伸部(2712),所述第二触片(272)包括第二触片部(2721)以及第二接线延伸部(2722),所述第三触片(273)包括第三触片部(2731)以及第三接线延伸部(2732),所述弹性导电片(28)包括两个弹性接触脚(281),所述蜗轮(25)从闭锁位置切换到解锁位置时,其中一所述弹性接触脚(281)始终与所述第一圆弧形触片部(2711)贴合,另一所述弹性接触脚(281)从与第二触片部(2721)接触到与第三触片部(2731)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中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件(11)正面设有一个车门扣环配合的槽(110),所述槽(110)的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一个锁止块(111)和一个扣块,所述锁止块(111)和所述扣块的转轴上均设置有复位扭簧;在主体件(11)背面设置折弯块(13)、转动臂(14)、解锁推块(15)以及所述切换臂(12),所述扣块的转轴上设有拨片(16),所述折弯块(13)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11)背面,所述转动臂(14)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11)背面,所述转动臂(14)的转轴上设有复位扭簧,拉动所述折弯块(13)以拨动所述转动臂(14)的一端,所述转动臂(14)另一端上转动连接所述解锁推块(15)的一端,所述解锁推块(15)的另一端设置有导向孔(151),所述解锁推块(15)上延伸有用于推动所述拨片(16)的延伸块(152),所述延伸块(152)与所述解锁推块(15)之间设有凹入部(153),所述切换臂(12)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件(11)背面,所述切换臂(12)上设有在所述导向孔(151)内滑动的导向块(123)。
CN201920954483.7U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汽车中控锁 Active CN210858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4483.7U CN2108583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汽车中控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4483.7U CN2108583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汽车中控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58326U true CN210858326U (zh) 2020-06-26

Family

ID=71299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54483.7U Active CN210858326U (zh) 2019-06-24 2019-06-24 一种汽车中控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58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7622A (zh) * 2020-12-31 2022-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结构、电动滑门设备和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7622A (zh) * 2020-12-31 2022-07-0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结构、电动滑门设备和汽车
CN114687622B (zh) * 2020-12-31 2023-08-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滑门的锁结构、电动滑门设备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58326U (zh) 一种汽车中控锁
CN210858328U (zh) 一种汽车闭锁器
KR200450668Y1 (ko) 차량용 썬루프 작동 스위치
CN209298045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自动分合闸机构
CN208189486U (zh) 带重合闸功能的n极断路器
CN216277402U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N210272238U (zh) 一种2p漏电断路器
CN114360952A (zh) 一种带有防误触按键结构的便携式通讯设备
CN221032032U (zh) 车辆门锁的开启结构
CN209490394U (zh) 一种双头智能破窗器
CN213808955U (zh) 电动球阀
CN219754292U (zh) 一种步进电机控制电子锁
CN218957651U (zh)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CN220164052U (zh) 一种利用电机堵转控制动作的坐垫锁
CN219163253U (zh) 一种组合电器双柜门联锁机构
CN219476518U (zh) 联动辅助开关
CN110670983A (zh) 一种17b多功能门锁总成
CN217903050U (zh) 一种双触点断路器的脱扣结构
CN210223918U (zh) 一种可正反接线的漏电断路器
CN219497694U (zh) 一种断路器合闸信号和分闸脱扣报警结构
CN214624902U (zh) 一种远程控制双稳态继电器开关
CN214797291U (zh) 一种新型小型断路器总成
CN21441109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13635765U (zh) 一种具有扩展辅助开关模块的断路器
CN219587395U (zh) 一种可实现吸合功能的汽车背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