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7402U -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7402U
CN216277402U CN202122789282.6U CN202122789282U CN216277402U CN 216277402 U CN216277402 U CN 216277402U CN 202122789282 U CN202122789282 U CN 202122789282U CN 216277402 U CN216277402 U CN 216277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ll
connecting rod
unlocking
lock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92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纲
朱宏
李嘉君
周强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teva Automobile Door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928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7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7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740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包括:壳体、锁体、驱动电机、传动单元、开锁杆、复位构件、电开连杆、手动连杆和信号触发单元,壳体上设置有与整车线束连接的插口部件,锁体包括锁舌和棘爪,驱动电机与插口部件连接,传动单元包括安装在驱动电机上的蜗杆和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蜗轮上设置有凸轮,开锁杆转动安装在壳体上且与所述棘爪配合,复位构件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壳体和开锁杆上,电开连杆转动安装在壳体上且与开锁杆配合,手动连杆转动安装在壳体上且与开锁杆配合,信号触发单元包括信号凸轮、微动开关和全开开关触发杆,信号触发单元与锁舌配合实现半锁和全开时的信号指示,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性能好且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低成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某平台的电开门锁成本较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成本低、性能好且结构简单的电开门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性能好且结构简单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整车线束连接的插口部件;
锁体,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锁舌配合实现锁体的半锁、全锁和打开;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插口部件连接;
传动单元,包含: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蜗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蜗轮上设置有凸轮;
开锁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锁杆与所述棘爪配合,所述开锁杆与所述棘爪配合能够使所述开锁杆推动所述棘爪转动;
复位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开锁杆上;
电开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开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所述电开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能够使所述电开连杆推动所述开锁杆转动;
手动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手动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所述手动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能够使所述手动连杆推动所述开锁杆转动;以及
信号触发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信号凸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微动开关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全开开关触发杆,所述信号凸轮与所述锁舌配合,所述信号凸轮与所述锁舌配合能够使得所述锁舌转动时所述锁舌能够带动所述信号凸轮转动,所述信号凸轮上设置有半锁构件和全开构件,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插口部件连接的半锁微动开关和全开微动开关,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与所述信号凸轮配合,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与所述信号凸轮配合使得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信号凸轮推动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转动时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能够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其中,所述电开连杆、所述手动连杆和所述凸轮之间的关系满足在开锁时,所述蜗轮转动,所述凸轮能够推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且所述电开连杆不能带动所述手动连杆转动,在所述手动连杆驱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时,所述手动连杆能够推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且所述电开连杆不能带动所述蜗轮转动,
所述半锁构件和所述全开构件在所述信号凸轮上的位置和形状满足,所述锁舌带动所述信号凸轮转动时,当所述锁舌转动到半锁位置时,所述半锁构件按压所述半锁微动开关,当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全开构件推动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转动使得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蜗轮的轮齿与所述凸轮的转动平面不同,所述电开连杆和所述手动连杆安装在同一转轴上,所述手动连杆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开连杆的弯折的弯折构件,
所述电开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轮匹配的第一拨动构件、与所述开锁杆匹配的第二拨动构件以及与所述折弯构件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弯折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背向所述开锁杆的一侧。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壳体上固定有铆钉,套管转动安装在所述铆钉上,所述电开连杆套设并固定在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手动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铆钉上,所述手动连杆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开连杆之间。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信号凸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三拨动件。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半锁构件和全开构件分别位于所述信号凸轮的转动面的两侧。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全开构件接触的驱动杆以及用于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的按压杆,所述全开构件上设置有第三凸起,
所述驱动杆、所述按压杆和所述全开构件之间的关系满足: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前,所述驱动杆不在所述第三凸起上,所述按压杆不能接触所述全开微动开关,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驱动杆滑动到所述全开构件上的所述第三凸起上,所述第三凸起的形状使得所述驱动杆转动的角度刚好能够让所述按压杆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进一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电开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棘爪的转动平面不平行,所述开锁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棘爪的转动平面平行,所述锁舌的转动平面与所述信号凸轮的转动平面不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成本低、性能好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去掉壳体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去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上半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开锁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信号触发单元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作具体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100包括:壳体 10、锁体20、驱动电机30、传动单元40、开锁杆50、复位构件60、电开连杆70、手动连杆80、信号触发单元90。
壳体10上设置有与整车线束连接的插口部件11。插口部件11 为接头,包塑部件内部有金属导体排布,用于将驱动电机30、微动开关(921、922)通过整车线束连接到整车ECU上。
锁体20安装在壳体10上,锁体20包括锁舌21和棘爪22。锁舌21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棘爪22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棘爪 22与锁舌21配合实现锁体的半锁、全锁和打开。具体地,锁舌21 和棘爪22的转轴上均设置有扭簧,锁舌21、棘爪22和与其对应的扭簧配合实现锁体的半锁、全锁和打开。
驱动电机30安装在壳体10上,驱动电机30与插口部件11通过导线连接。
传动单元40包含:蜗杆41和蜗轮42。蜗杆41安装在驱动电机 30的电机轴上。蜗轮42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蜗轮42与蜗杆41 啮合,蜗轮42上设置有凸轮421。
开锁杆50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开锁杆50与棘爪22配合能够使开锁杆50推动棘爪22转动。
复位构件60一端安装在壳体10上,另一端安装在开锁杆50上。在锁体20处于开锁状态时,复位构件60处于自由状态,在开锁杆 50推动棘爪22转动开锁时,复位构件60产生弹性力,在锁体20完成开锁后,驱动电机30或手动连杆80撤回驱动力后,复位构件60 带动开锁杆50反向转动恢复到初始位置。
电开连杆70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电开连杆70与开锁杆50配合,电开连杆70与开锁杆50配合能够使电开连杆70推动开锁杆50 转动。
手动连杆80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手动连杆80与开锁杆70配合,手动连杆80与开锁杆70配合能够使手动连杆70推动开锁杆50 转动。
电开连杆70、手动连杆80和凸轮421之间的关系满足在开锁时,蜗轮42转动,凸轮421能够推动电开连杆70转动,但是电开连杆 70不能带动手动连杆80转动,在手动连杆80驱动电开连杆70转动时,手动连杆80能够推动电开连杆70转动且电开连杆70不能带动蜗轮4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蜗轮42的轮齿与凸轮421的转动平面不同,具体地,蜗轮42的轮齿并非为360°设置,蜗轮42的轮齿可以仅设置为一定弧度,该弧度能够满足蜗杆41带动蜗轮42转动的角度使的开锁杆50能够推动棘爪22使得锁体20完全打开即可。电开连杆70和手动连杆80安装在同一转轴上,具体地,铆钉74固定在壳体10上,套管75转动安装在铆钉74上,电开连杆70套设并固定在在套管75 上,手动连杆80转动安装在铆钉74上,手动连杆80夹设在壳体10 和电开连杆70之间。手动连杆80上设置有朝向电开连杆70的弯折的弯折构件81。电开连杆70上设置有与凸轮421匹配的第一拨动构件71、与开锁杆50匹配的第二拨动构件72以及与折弯构件81匹配的第一凸起73。弯折构件81位于第一凸起73背向开锁杆50的一侧,即如图3所示,弯折构件81位于第一凸起73的上侧,在手动连杆 80顺时针转动时,手动连杆80才能带动开锁杆50转动,开锁杆50 顺时针转动时,不能带动手动连杆80转动。电动开锁时,驱动电机 30驱动蜗杆41转动,蜗杆41带动蜗轮42转动时,蜗轮42上的凸轮421通过推动第一拨动构件71带动电开连杆70转动,电开连杆 70通过第二拨动构件72带动开锁杆50转动。手动开锁时,手动连杆80通过弯折构件81推动第一凸起73从而带动电开连杆70转动,电开连杆70通过第二拨动构件72带动开锁杆50转动。
信号触发单元90包括:信号凸轮91、微动开关和全开开关触发杆93。
信号凸轮91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信号凸轮91与锁舌21配合,信号凸轮91与锁舌21配合使得锁舌21转动时,锁舌21能够带动信号凸轮91转动。信号凸轮91上设置有半锁构件911和全开构件912。
微动开关包括半锁微动开关921和全开微动开关922。半锁微动开关921和全开微动开关922均安装在壳体10上且与插口部件11连接。
全开开关触发杆93转动安装在壳体10上,全开开关触发杆93 与信号凸轮91配合,全开开关触发杆93与信号凸轮91配合使得在锁舌21转动到全锁位置时,信号凸轮91推动全开开关触发杆93转动时全开开关触发杆93能够按压全开微动开关922。
半锁构件911和全开构件912在信号凸轮91上的位置和形状满足,锁舌21带动信号凸轮91转动时,当锁舌21转动到半锁位置时,半锁构件911按压半锁微动开关921,将半锁微动开关921导通,当锁舌21转动到全锁位置时,全开构件912推动全开开关触发杆93转动使得全开开关触发杆93按压全开微动开关922,将全开微动开关 922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锁舌21上设置有第二凸起211,信号凸轮91上设置有与第二凸起211匹配的第三拨动件913。锁舌21通过第二凸起211推动第三拨动件913从而使得信号凸轮91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半锁构件911和全开构件912分别位于信号凸轮 91的转动面的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全开开关触发杆93上设置有与全开构件912接触的驱动杆931以及用于按压全开微动开关922的按压杆932。全开构件912上设置有第三凸起9121。驱动杆931、按压杆932和全开构件912之间的关系满足:在锁舌21转动到全锁位置前,驱动杆931 不在第三凸起9121上,按压杆932不能接触全开微动开关922,在锁舌21转动到全锁位置时,驱动杆931滑动到全开构件912上的第三凸起9121上,第三凸起9121的形状使得驱动杆931转动的角度刚好能够让按压杆932按压全开微动开关922,将全开微动开关922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开锁杆50的转动平面与棘爪22的转动平面平行。电开连杆70的转动平面与棘爪22的转动平面不平行。锁舌21的转动平面与信号凸轮91的转动平面不平行。具体地,电开连杆70的转动平面与棘爪22的转动平面垂直,锁舌21的转动平面与信号凸轮91的转动平面垂直。更具体地,电开连杆70与信号凸轮91位于锁舌21的转动平面的同一侧。
车门在全锁的状态下,电动开锁时,以图3所示的方向看,控制信号通过插口部件11控制驱动电机30驱动蜗杆41转动,蜗杆41带动蜗轮42逆时针转动,蜗轮42带动电开连杆70顺时针转动,电开连杆70驱动开锁杆50逆时针转动,开锁杆50驱动棘爪22顺时针转动,实现锁体20从全锁到半锁再到全开。锁体20打开后,电机复位控制信号驱动电机30驱动蜗杆41反转,蜗杆41带动蜗轮42反转到初始位置。凸轮421不对电开连杆70施力,在复位构件60的作用力下,开锁杆50反转恢复到初始位置,开锁杆50带动电开连杆70反转恢复到初始位置。
车门在全锁的状态下,手动开锁时,以图3所示的方向看,驱动电机30不提供驱动力,外力(人手施力)驱动手动连杆80顺时针转动,手动连杆80驱动电开连杆70顺时针转动,电开连杆70驱动开锁杆50逆时针转动,开锁杆50驱动棘爪22顺时针转动,实现锁体 20从全锁到半锁再到全开。锁体20打开后,驱动电机30驱动蜗杆 41反转,蜗杆41带动蜗轮42反转到初始位置。凸轮421不对电开连杆70施力,在复位构件60的作用力下,开锁杆50反转恢复到初始位置,开锁杆50带动电开连杆70反转恢复到初始位置。
开锁的过程中,以图6所示的方向看,锁舌21逆时针转动,带动信号凸轮91逆时针转动,在锁舌21转动到半锁位置时,信号凸轮 91的半锁构件911按压半锁微动开关921,将半锁微动开关921导通,开关信号通过插口部件11发送到整车ECU上,驾驶员可以知道此时门锁处于半锁状态。在锁舌21转动到全开位置时,信号凸轮91的全开构件912推动全开开关触发杆93按压全开微动开关922,将全开微动开关922导通,开关信号通过插口部件11发送到整车ECU上,驾驶员可以知道此时门锁处于全开状态。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整车线束连接的插口部件;
锁体,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锁舌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锁舌配合实现锁体的半锁、全锁和打开;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插口部件连接;
传动单元,包含:安装在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的蜗杆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蜗轮上设置有凸轮;
开锁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锁杆与所述棘爪配合,所述开锁杆与所述棘爪配合能够使所述开锁杆推动所述棘爪转动;
复位构件,一端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安装在所述开锁杆上;
电开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电开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所述电开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能够使所述电开连杆推动所述开锁杆转动;
手动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手动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所述手动连杆与所述开锁杆配合能够使所述手动连杆推动所述开锁杆转动;以及
信号触发单元,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信号凸轮、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微动开关以及转动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全开开关触发杆,所述信号凸轮与所述锁舌配合,所述信号凸轮与所述锁舌配合能够使得所述锁舌转动时所述锁舌能够带动所述信号凸轮转动,所述信号凸轮上设置有半锁构件和全开构件,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插口部件连接的半锁微动开关和全开微动开关,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与所述信号凸轮配合,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与所述信号凸轮配合使得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信号凸轮推动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转动时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能够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其中,所述电开连杆、所述手动连杆和所述凸轮之间的关系满足在开锁时,所述蜗轮转动,所述凸轮能够推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且所述电开连杆不能带动所述手动连杆转动,在所述手动连杆驱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时,所述手动连杆能够推动所述电开连杆转动且所述电开连杆不能带动所述蜗轮转动,
所述半锁构件和所述全开构件在所述信号凸轮上的位置和形状满足,所述锁舌带动所述信号凸轮转动时,当所述锁舌转动到半锁位置时,所述半锁构件按压所述半锁微动开关,当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全开构件推动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转动使得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轮的轮齿与所述凸轮的转动平面不同,所述电开连杆和所述手动连杆安装在同一转轴上,所述手动连杆上设置有朝向所述电开连杆的弯折的弯折构件,
所述电开连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轮匹配的第一拨动构件、与所述开锁杆匹配的第二拨动构件以及与所述弯折构件匹配的第一凸起,所述弯折构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背向所述开锁杆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固定有铆钉,套管转动安装在所述铆钉上,所述电开连杆套设并固定在所述套管上,所述手动连杆转动安装在所述铆钉上,所述手动连杆夹设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开连杆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舌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信号凸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三拨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锁构件和全开构件分别位于所述信号凸轮的转动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开开关触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全开构件接触的驱动杆以及用于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的按压杆,所述全开构件上设置有第三凸起,
所述驱动杆、所述按压杆和所述全开构件之间的关系满足: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前,所述驱动杆不在所述第三凸起上,所述按压杆不能接触所述全开微动开关,在所述锁舌转动到全锁位置时,所述驱动杆滑动到所述全开构件上的所述第三凸起上,所述第三凸起的形状使得所述驱动杆转动的角度刚好能够让所述按压杆按压所述全开微动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开连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棘爪的转动平面不平行,所述开锁杆的转动平面与所述棘爪的转动平面平行,所述锁舌的转动平面与所述信号凸轮的转动平面不平行。
CN202122789282.6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277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9282.6U CN21627740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9282.6U CN21627740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7402U true CN216277402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0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9282.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627740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74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385A (zh) * 2021-11-15 2022-01-28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2385A (zh) * 2021-11-15 2022-01-28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N113982385B (zh) * 2021-11-15 2024-05-28 上海恩坦华汽车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88749B2 (en) Door lock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
CN103075054A (zh) 车门锁
WO2019006806A1 (zh) 一种汽车电动吸合电动开启背门锁
JPH04124555U (ja) 自動車用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CN216277402U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N111364845A (zh) 一种智能锁具
JPS58106074A (ja) 自動車用のドア錠
CN107605284A (zh) 自吸侧门锁开锁离合机构
CN211287087U (zh) 一种全自动锁及其锁体
CN111622624A (zh) 电动儿童锁操作装置
CN110924760A (zh) 一种用于乘用车的一体式车门锁
CN113982385B (zh) 一种汽车门锁的电动开启机构
CN210858329U (zh) 电吸锁
CN214786730U (zh) 一种门开信号的触发过程的锁机构
CN216690699U (zh) 一种双向运动的汽车门锁机构
JP4936381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113073910B (zh) 一种侧门锁自吸控制器和执行器的集成
CN112392341B (zh) 电动儿童锁装置
CN112177453A (zh) 一种门开信号的触发过程的锁机构
CN113789998B (zh) 一种汽车门锁信号触发机构
CN217812923U (zh) 一种新型电动开启尾门锁
US6761383B2 (en) Tailgate latch for vehicles
CN219587395U (zh) 一种可实现吸合功能的汽车背门锁
CN215212876U (zh) 车用门锁装置
CN208534252U (zh) 带自动回位功能的汽车门锁电开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