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9137U -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9137U
CN220629137U CN202322259294.7U CN202322259294U CN220629137U CN 220629137 U CN220629137 U CN 220629137U CN 202322259294 U CN202322259294 U CN 202322259294U CN 220629137 U CN220629137 U CN 220629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needle
pin
needle shaft
loose wi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92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程亮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e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Zhe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92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9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9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9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包括PIN针轴、PIN针支架以及驱PIN针支架平移的PIN针驱动组件;所述PIN针轴安装在PIN针支架上,PIN针支架上设有至少两组PIN针轴,且位于下方的第一PIN针轴前端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驱使第一PIN针轴旋转的卸膜组件。本实用新型利用PIN针轴插入线圈,并在缠绕结束后拔出,从而使得线圈内留有散热的空隙,防止线圈过热短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的转子一般包括转子铁芯和转子绕组,转子铁芯一般采用高速冲压机床来加工生产,然后通过专门的设备将铜线绕在转子铁芯上形成转子绕组;在电机制造工业中,转子绕组一般都是通过绕线机绕线加工而成。现有的绕线机可完成基本的转子绕线工作,如果转子线组上的线圈层数过多,则在线圈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隙来方便散热,而目前的绕线机无法自动实现这一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可满足线圈留空散热的需求。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包括PIN针轴、PIN针支架以及驱PIN针支架平移的PIN针驱动组件;所述PIN针轴安装在PIN针支架上,PIN针支架上设有至少两组PIN针轴,且位于下方的第一PIN针轴前端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驱使第一PIN针轴旋转的卸膜组件。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PIN针轴前端由平面和弧面构成,第一PIN针轴后端安装有把手,把手处设有扭簧;所述卸膜组件通过把手带动第一PIN针轴转动,调整前端平面的朝向。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卸膜组件包括第一松线气缸和松线推块,松线推块安装在第一松线气缸的气缸杆上,由第一松线气缸驱使松线推块上升,并推动把手转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卸膜组件还包括第二松线气缸,第一松线气缸和第二松线气缸底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松线气缸的气缸杆端部固定在第一松线气缸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PIN针支架上下端分别安装有PIN针安装座,且PIN针安装座可沿PIN针支架上下移动,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每个PIN针安装座上都设有2根PIN针轴,PIN针轴为细长状结构。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PIN针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移动座以及驱使移动座平移的动力执行单元,支撑杆一端安装在移动座上,另一端部固定PIN针支架。
本实用新型与飞叉机构配合使用,飞叉机构用于在转子铁芯上缠绕漆包线,当缠绕的线圈层数比较多时,在缠绕了一半层数后,例如线圈一共需要缠绕8层,则在缠绕4层后,PIN针轴需要开始工作;动力执行单元驱使移动座移动,使得支撑杆前端的PIN针轴朝向线圈一侧移动,PIN针轴前端插入绕线面,位于第4层线圈的外侧(两组PIN针轴分别位于线圈上方以及线圈下方),此时下方两个第一PIN针轴前端平面相向设置,弧面与下一层线圈接触;飞叉机构继续工作,第五层漆包线缠绕在PIN针轴外侧,与第一PIN针轴的弧面接触,然后重复缠绕步骤,直至线圈缠绕结束。
线圈缠绕结束后,第一松线气缸和第二松线气缸工作,第二松线气缸将第一松线气缸顶到直立状态,第一松线气缸将松线推块上顶,直至松线推块与把手相触,并推动把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PIN针轴转动,将前端平面一侧朝向线圈,由于原先的弧面比较凸出,换成平面后,线圈的张紧力减少,方便PIN针轴从线圈中抽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PIN针轴插入线圈,并在缠绕结束后拔出,从而使得线圈内留有散热的空隙,防止线圈过热短路,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利用松线气缸来驱使第一PIN针轴旋转,利用第一PIN针轴前端弧面与平面的切换完成松线作用,方便PIN针轴从线圈中抽出,且不会弄乱线圈,保证线圈绕线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IN针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卸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结构正视图。
图中标记为:PIN针轴1、第一PIN针轴11、平面12、弧面13、把手14、扭簧15、PIN针支架2、PIN针安装座21、螺孔22、螺栓23、PIN针驱动组件3、支撑杆31、移动座32、动力执行单元33、导轨34、卸膜组件4、第一松线气缸41、松线推块42、第二松线气缸43、飞叉机构5、飞叉组件51、转盘52。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包括PIN针轴1、PIN针支架2以及驱使PIN针轴1朝向转子铁芯处平移的PIN针驱动组件3。
所述PIN针驱动组件3包括支撑杆31、移动座32以及驱使移动座平移的动力执行单元33,动力执行单元33可选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33安装在一导轨34的端部,导轨内部设有丝杠,丝杠端部连接伺服电机,丝杠上设有与之螺纹配合的丝杠螺母;所述移动座32通过滑块滑动安装在导轨34上,移动座下方与丝杠螺母相固定;所述支撑杆31末端的连接块与移动座32相连接,支撑杆31前端安装PIN针支架2。动力执行单元工作时,通过丝杠驱使移动座沿着导轨移动,从而使得移动座可以带动支撑杆移动,使得PIN针轴可以插入线圈内。
所述PIN针支架2上下端分别安装有PIN针安装座21,且PIN针安装座21可沿PIN针支架2上下移动,PIN针支架2两侧设有多个螺孔22,可选择合适位置的螺孔,通过螺栓23锁紧固定,从而调节两个PIN针安装座21的位置,每个PIN针安装座21上都设有2根PIN针轴1,PIN针轴1为细长针轴。
位于下方的PIN针安装座上安装有第一PIN针轴11,第一PIN针轴11前端截面为半圆形,即第一PIN针轴前端由平面12和弧面13构成,弧面会更加凸出。第一PIN针轴1后方设有一把手14,且把手14处设有扭簧15,使得初始状态下,两个第一PIN针轴1前端平面12相向设置,弧面13去与线圈相触。
当PIN针轴外侧缠绕线圈后,线圈缠绕的比较紧,PIN针轴不容易被拔出,强行抽出还会弄乱线圈,因此,在PIN针支架下方还设有卸膜组件4。所述卸膜组件4包括第一松线气缸41和松线推块42,松线推块42安装在第一松线气缸41的气缸杆上,由第一松线气缸41驱使升降,当松线推块42上移到与把手14相触时,可推动把手14转动,把手14带动第一PIN针轴11旋转,使得平面一侧朝向线圈,使得线圈对PIN针轴的作用力减小,方便PIN针轴拔出。
第一松线气缸41可以是直立状态设置的单个气缸,位于PIN针支架正下方,使得松线推块与把手位置相对。也可以额外设置第二松线气缸43,第一松线气缸41和第二松线气缸43底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松线气缸43的气缸杆端部固定在第一松线气缸41上,第二松线气缸43可以调节第一松线气缸41的角度,从而使得第一松线气缸推动松线推块时,角度可以与第一PIN针轴后方的把手更加贴合。
本实施例所述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搭配飞叉机构5一起使用,飞叉机构包括飞叉组件51、转盘52以及驱使转盘旋转的飞叉驱动组件,所述飞叉驱动组件包括飞叉电机和传动部件,传动部件包括主动带轮和皮带,主动带轮安装在飞叉电机的输出轴上,皮带套装在主动带轮和转盘上,飞叉电机带动主动带轮旋转,主动带轮通过皮带带动转盘转动。所述PIN针驱动组件位于转盘背面,转盘52中间设有供支撑杆31穿行的通孔,支撑杆31前端穿过转盘52后,安装PIN针支架2。
飞叉机构用于在转子铁芯上缠绕漆包线,当缠绕的线圈层数比较多时,在缠绕了一半层数后,例如线圈一共需要缠绕8层,则在缠绕4层后,PIN针轴需要开始工作;动力执行单元驱使移动座移动,使得支撑杆前端的PIN针轴朝向线圈一侧移动,PIN针轴前端插入绕线面,位于第4层线圈的外侧(两组PIN针轴分别位于线圈上方以及线圈下方),此时下方两个第一PIN针轴前端平面相向设置,弧面与下一层线圈接触;飞叉机构继续工作,第五层漆包线缠绕在PIN针轴外侧,与第一PIN针轴的弧面接触,然后重复缠绕步骤,直至线圈缠绕结束。
线圈缠绕结束后,第一松线气缸和第二松线气缸工作,第二松线气缸将第一松线气缸顶到直立状态,第一松线气缸将松线推块上顶,直至松线推块与把手相触,并推动把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PIN针轴转动,将前端平面一侧朝向线圈,由于原先的弧面比较凸出,换成平面后,线圈的张紧力减少,方便PIN针轴从线圈中抽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IN针轴、PIN针支架以及驱PIN针支架平移的PIN针驱动组件;所述PIN针轴安装在PIN针支架上,PIN针支架上设有至少两组PIN针轴,且位于下方的第一PIN针轴前端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驱使第一PIN针轴旋转的卸膜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IN针轴前端由平面和弧面构成,第一PIN针轴后端安装有把手,把手处设有扭簧;所述卸膜组件通过把手带动第一PIN针轴转动,调整前端平面的朝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膜组件包括第一松线气缸和松线推块,松线推块安装在第一松线气缸的气缸杆上,由第一松线气缸驱使松线推块上升,并推动把手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膜组件还包括第二松线气缸,第一松线气缸和第二松线气缸底部转动安装在机架上,第二松线气缸的气缸杆端部固定在第一松线气缸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针支架上下端分别安装有PIN针安装座,且PIN针安装座可沿PIN针支架上下移动,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每个PIN针安装座上都设有2根PIN针轴,PIN针轴为细长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针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移动座以及驱使移动座平移的动力执行单元,支撑杆一端安装在移动座上,另一端部固定PIN针支架。
CN202322259294.7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Active CN220629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294.7U CN2206291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294.7U CN2206291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9137U true CN220629137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9294.7U Active CN2206291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9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17335B (zh) 电机定子线圈的卧式整形机
CN111014513B (zh) 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机
CN209859804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绕线机
CN113783382B (zh) 一种绕线嵌线一体机
CN220629137U (zh) 一种pin针轴进给及卸模组件
CN209859803U (zh) 一种绕线机用的绕线装置
CN109741935B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设备
CN116190099A (zh) 一种高效绕线机
CN217405267U (zh)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挂线及绕线机构
CN212094133U (zh) 铁芯内的扁线头部的扭曲装置
CN116317401A (zh) 定子绕线模具
CN211077978U (zh) 一种圆线自动跳槽排线数控绕线机
CN214495247U (zh) 移动式换盘下线装置
CN210024367U (zh) 一种风叶压装机
CN218997894U (zh) 一种绕线线嘴结构和绕线机
CN111403170A (zh) 电子元件双旋转绕线装置
CN117155044A (zh) 一种转子自动绕线机
CN221305708U (zh) 铁芯绕线设备
CN220629135U (zh) 一种漆包线进线机构
CN212137507U (zh) 双模绕线装置
CN219818734U (zh) 一种便于进料的压装机构
CN218886996U (zh) 直列式飞叉绕线机
CN220629134U (zh) 一种转子辅助支撑机构
CN221125721U (zh) 空心线圈卷线机用旋转工作结构
CN221110511U (zh) 全自动夹焊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