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8020U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628020U CN220628020U CN202321817084.9U CN202321817084U CN220628020U CN 220628020 U CN220628020 U CN 220628020U CN 202321817084 U CN202321817084 U CN 202321817084U CN 220628020 U CN220628020 U CN 2206280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ard plate
- bottom guard
- top cover
- battery
- seal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电池箱体包括第一紧固件、箱体主体和第一密封圈,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一紧固部,第一紧固部贯穿箱体主体的底护板设置,第一主体部靠近第一紧固部的一端抵接于底护板的一侧,第一主体部与底护板抵接处配合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中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底护板和第一主体部接触,与第一主体部、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从而提高第一紧固件与底护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避免电池箱体在长期处于积水或泥沙区域中时,积水或泥沙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底护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箱体主体中,提高电池箱体的密封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包一般包括电池箱体以及设置于电池箱体中的电池模组和控制器件等,电池箱体包括下箱体和箱盖,箱盖盖合于下箱体上围合形成容纳腔,用于容纳电池模组和相关的控制器件。
在电动汽车领域,电池包多采用吊挂的方式固定在车体上,其挂载组件贯穿连接电池箱体并与电动汽车的底盘连接,现有的挂载组件主要由连接筒和紧固件组成,两个连接筒分别从电池箱体的顶盖和底护板贯穿进入再彼此连接,两个连接筒分别通过紧固件与顶盖和底护板连接,从而实现挂载组件与电池箱体的连接。
现有技术中,仅在连接筒与底护板之间的配合处设置密封圈来保证挂载组件与底护板之间的密封性,但当电池包长期处于积水环境或泥沙环境时,积水或泥沙容易自紧固件与底护板之间浸入连接筒与底护板之间的密封圈处,导致电池箱体与挂载组件之间的密封性能下降,进而导致电池包中间挂载组件密封不良,从而引发电池包电气性能故障而出现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箱体密封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包括:
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紧固部;
箱体主体,具有底护板,所述第一紧固部贯穿所述底护板,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底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底护板抵接处形成有第一容纳腔;
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底护板和所述第一主体部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底护板朝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端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一端的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包括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一端头抵接于所述底护板上,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底护板的抵接处形成有第二容纳腔;
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底护板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端头、所述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头靠近所述底护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底护板上第一凹槽的槽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一端的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包括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电池箱体由具有底护板的下箱体以及顶盖连接形成,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下箱体配合形成电芯容纳腔;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套筒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部的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与所述第一筒体部连接;
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贯穿所述顶盖并与所述第二套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顶盖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接部具有第二端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头上的第二套接孔,所述第二紧固部插设于所述第二套接孔,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部设于所述顶盖的内侧,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部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端头以及所述顶盖接触,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端头以及所述顶盖配合形成第三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头靠近所述顶盖的端面处设置有防水凸台,所述防水凸台抵接于所述顶盖内侧,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防水凸台背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筒体部伸入所述第二筒体部中并与所述第二筒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接触,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配合形成第四密封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套接孔为过盈配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箱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该电池箱体中,第一紧固部贯穿箱体主体的底护板,第一主体部靠近第一紧固部的一端抵接于底护板的一侧,第一主体部与底护板抵接处配合形成有第一容纳腔,其中,第一容纳腔中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与底护板和第一主体部接触,与第一主体部、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从而提高第一紧固件与底护板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避免电池箱体在长期处于积水或泥沙区域中时,积水或泥沙通过第一紧固件与底护板之间的缝隙进入箱体主体中,提高电池箱体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电池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挂载组件与电池箱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底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箱体主体;11、顶盖;12、下箱体;1201、侧板;1202、底护板;120201、第一凹槽;100、第一紧固件;101、第一主体部;102、第一紧固部;200、第一套筒;201、第一套接部;2011、第一端头;2012、第一套接孔;20101、第二凹槽;202、第一筒体部;300、第二套筒;301、第二套接部;3011、第二端头;3012、第二套接孔;302、第二筒体部;30101、防水凸台;400、第二紧固件;401、第二主体部;402、第二紧固部;501、第一密封圈;502、第二密封圈;503、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箱体,该电池箱体包括第一紧固件100、箱体主体10以及第一密封圈501,第一紧固件100具有第一主体部101以及连接于第一主体部101一端的第一紧固部102;箱体主体10具有底护板1202,第一紧固部102贯穿底护板1202,第一主体部101靠近第一紧固部102的一端抵接于底护板1202的一侧,第一主体部101与底护板1202抵接处的中部区域两者配合形成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密封圈50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分别与底护板1202和第一主体部101接触,第一密封圈501、第一主体部101以及底护板1202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紧固件100一般为柱状结构,其穿设于底护板1202上,第一紧固部102贯穿底护板1202且位于箱体主体10中,用于与挂载组件的其他的部分连接。
第一紧固部102设置于第一主体部101的一端,当第一紧固部102穿设入箱体主体10中时,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抵接于底护板1202的外壁处,因此,第一主体的端部的端面与底护板1202的外壁面形成配合接触面。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底护板1202与第一紧固件100之间的密封性,需提高第一主体的端部与底护板1202外壁面的连接处的密封性。
在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和底护板1202的外壁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501,用于提高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与底护板1202外壁面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为了使第一密封圈501能够稳定设置在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与底护板1202的外壁面之间,使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与底护板1202之间的连接处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将第一密封圈501设置于第一容纳腔中,通过第一容纳腔的限位作用,能够使第一密封圈501稳定连接在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部与底护板1202的外壁面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紧固件100一般为柱状结构,第一容纳腔为环形容纳腔,第一密封圈501的体积大于第一容纳腔的体积,以保证第一密封圈501能够同时与第一主体部101以及底护板1202接触,从而保证第一主体部101与底护板1202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主体10一般包括下箱体12和顶盖11,顶盖11盖合于下箱体1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箱体12包括底护板1202以及沿底护板1202边缘设置的侧板12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护板1202靠近第一主体部101的一侧朝背离第一主体部101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20201,第一凹槽120201与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面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
底护板1202与第一主体部101的接触区域部分向内部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20201,第一凹槽120201一般为环形槽,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面盖合在第一凹槽120201上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第一密封圈501设置于第一凹槽120201中,第一密封圈501的顶部与第一凹槽120201的底部接触,第一密封圈501的底部与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面接触,从而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部101的端面背离底护板1202凹陷形成第一凹槽120201,底护板1202的外壁面盖合于第一凹槽120201上配合其形成第一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200,第一套筒200具有第一套接部201以及连接于第一套接部201一端的第一筒体部202,第一套接部201包括第一端头2011以及设置于第一端头2011上的第一套接孔20122012,第一紧固部102插设于第一套接孔2012内,并与第一紧固部102连接,第一端头2011抵接于底护板1202上,第一端头2011与底护板1202的抵接处的中部与其配合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02,第二密封圈502与第一端头2011和底护板1202接触,第二密封圈502与第一端头2011、底护板1202配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接部201套接于第一紧固部102上,即,第一紧固部102设置于第一套接孔20122012中,第一端头2011背离第一筒体部202的一端抵接于底护板1202的内壁面,第一端头2011的端面与底护板1202的内壁面接触形成配合接触面。
同样的,要提高第一套筒200与底护板1202之间的密封性,需要在第一端头2011的端面与底护板1202的内壁面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502。为了使第二密封圈502能够稳定设置在第一端头2011和底护板1202之间,在第一端头2011和底护板1202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容纳腔,利用第二容纳腔来对第二密封圈502进行限位。
同样,第二密封圈502的体积一般大于第二容纳腔的体积,从而使第二密封圈502能够分别与第一端头2011以及底护板1202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头2011靠近底护板1202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20101,底护板1202板上第一凹槽120201的槽体位于第二凹槽20101中,第一凹槽120201与第二凹槽20101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底护板1202背离第一主体部101凹陷形成的第一凹槽120201,即,该处底护板1202的外壁面凹陷,内壁面凸起,以此形成第一凹槽120201。在第二密封结构中,底护板1202的内壁面与第一端头2011的端面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一端头2011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0101,将第一凹槽120201的槽体伸入第二凹槽20101中,使形成第一凹槽120201的底护板1202的内壁面与第二凹槽20101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第一密封结构与第二密封结构重叠,使两个第一密封结构和第二密封结构对底护板1202形成双重密封,进而提高底护板1202与第一紧固件100以及第一套筒200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200,第一套筒200具有第一套接部201以及连接于第一套接部201一端的第一筒体部202,第一套接部201包括第一端头2011以及设置于第一端头2011上的第一套接孔20122012,第一紧固部102插设于第一套接孔2012内,并与第一紧固部102连接,第一端头2011抵接于底护板1202上,第一端头2011与底护板1202的抵接处的中部与其配合形成有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02,第二密封圈502与第一端头2011和底护板1202接触,第二密封圈502与第一端头2011、底护板1202配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电池箱体由具有底护板1202的下箱体12以及顶盖11连接形成,顶盖11盖合于下箱体12上与下箱体12配合形成电芯容纳腔;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二套筒300和第二紧固件400,第二套筒300设置于电芯容纳腔中,第二套筒300具有第二套接部301以及连接于第二套接部301的第二筒体302部,第二筒体302部套接于第一筒体部202的一端并与第一筒体部202连接;
第二紧固件400具有第二主体部401以及连接于第二主体部401一端的第二紧固部402,第二紧固部402贯穿顶盖11并与第二套接部301连接,第二主体部401的一端抵接于顶盖11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接部301具有第二端头3011以及设置于第二端头3011上的第二套接孔3012,第二紧固部402插设于第二套接孔3012,第二端头3011的端部设于顶盖11的内侧,第二端头3011的端部与顶盖11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03,第三密封圈503与第二端头3011以及顶盖11接触,第三密封圈503与第二端头3011以及顶盖11配合形成第三密封结构。
即,第二端头3011远离第一套筒200的一端与顶盖11接触,为了提高第二端头3011与顶盖11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二端头3011的端面与顶盖11的内壁面之间设置第三密封圈503,使第三密封圈503分别与顶盖11的内壁面以及第二端头3011的端面接触,形成第三密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端头3011靠近顶盖11的端面处设置有防水凸台30101,防水凸台30101抵接于顶盖11的内侧,第三密封圈503设置于防水凸台30101背离第二紧固件400的一侧。
即,第二端头3011靠近顶盖11端面部分凸起形成防水凸台30101,防水凸台30101与顶盖11的内壁面抵接从而形成密封结构,同时将第三密封圈503设置于防水凸台30101的外侧,形成又一重密封结构,从而提高顶盖11与第二端头3011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端头3011一般为柱状结构,因此,防水凸台30101为环形凸台。第三密封圈503套设于防水凸台30101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部202伸入第二筒体302部中并与第二筒体302部连接,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与第二筒体302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第四密封圈与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以及第一筒体部202的外壁接触,第四密封圈与第一筒体部202的外壁以及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配合形成第四密封结构。
具体地,第一筒体部202的外壁面与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面接触,第四密封圈设置于第一筒体部202的外壁面与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面之间,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筒体部202的外壁面或第二筒体302部的内壁面之一设置有密封凹槽,另一者配合密封凹槽形成容纳腔,第四密封圈设置于该容纳腔中,从而形成稳定的密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紧固部102与第一套接孔2012为过盈配合。
即,通过第一紧固部102与第一套接孔2012过盈配合,增大第一紧固部102与第一套接孔2012内壁之间的接触紧密度,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上述的电池箱体。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使用了上述实施例和组合实施例形成的电池箱体,因此,该电池包至少具有上述电池箱体所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紧固件,具有第一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紧固部;
箱体主体,具有底护板,所述第一紧固部贯穿所述底护板,所述第一主体部靠近所述第一紧固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底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底护板抵接处形成有第一容纳腔;
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与所述底护板和所述第一主体部接触,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一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板朝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主体部的端面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一端的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包括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第一端头抵接于所述底护板上,所述第一端头与所述底护板的抵接处形成有第二容纳腔;
所述第二容纳腔中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端头和所述底护板接触,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端头、所述底护板配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靠近所述底护板的一侧具有第二凹槽,所述底护板上第一凹槽的槽体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一凹槽背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套接部一端的第一筒体部,所述第一套接部包括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端头连接;所述电池箱体由具有底护板的下箱体以及顶盖连接形成,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下箱体上与所述下箱体配合形成电芯容纳腔;所述电池箱体还包括第二套筒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套筒设置于所述电芯容纳腔中,所述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套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套接部的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二筒体部与所述第一筒体部连接;
所述第二紧固件具有第二主体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贯穿所述顶盖并与所述第二套接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顶盖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接部具有第二端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端头上的第二套接孔,所述第二紧固部插设于所述第二套接孔,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部设于所述顶盖的内侧,所述第二端头的端部与所述顶盖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端头以及所述顶盖接触,所述第三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端头以及所述顶盖配合形成第三密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头靠近所述顶盖的端面设置有防水凸台,所述防水凸台抵接于所述顶盖的内侧,所述第三密封圈设置于所述防水凸台背离所述第二紧固件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伸入所述第二筒体部中并与所述第二筒体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外壁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接触,所述第四密封圈与所述第一筒体部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的内壁配合形成第四密封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接部包括所述第一端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端头上的第一套接孔,所述第一紧固部与所述第一套接孔为过盈配合。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箱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7084.9U CN220628020U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7084.9U CN220628020U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628020U true CN220628020U (zh) | 2024-03-19 |
Family
ID=9022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17084.9U Active CN220628020U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628020U (zh) |
-
2023
- 2023-07-11 CN CN202321817084.9U patent/CN2206280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20130004078A (ko) | 축전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16389662U (zh) | 一种圆柱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20628020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219717049U (zh) | 顶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池 | |
CN210073989U (zh) | 电池模组 | |
CN218827469U (zh) | 大圆柱电池壳体及包含其的大圆柱电池 | |
CN115693006A (zh) | 电池端盖、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220291192U (zh) | 一种穿墙连接器 | |
CN218896865U (zh) | 插座 | |
CN212810630U (zh) | 充电插座 | |
CN220627986U (zh) | 一种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 |
CN219959192U (zh) | 一种顶盖组件和单体电池 | |
CN219287943U (zh) | 车辆的域控制器和车辆 | |
CN221041310U (zh) | 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8385926U (zh) | 一种密封性良好的三相接口总成 | |
CN215578773U (zh) | 电池的绝缘盖、顶盖组件和电池 | |
CN221041790U (zh) | 一种高压屏蔽连接器 | |
CN221509938U (zh) | 一种防护壳及储能设备 | |
CN219534706U (zh) | 电池包 | |
CN221530200U (zh) | 极柱及盖体组件 | |
CN211238674U (zh) |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用密封结构 | |
CN219677416U (zh) | 两轮车锂电池包外壳密封机构及两轮车锂电池包 | |
CN220895721U (zh) | 一种连接组件、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216563409U (zh) | 电池外壳和电池 | |
CN218513651U (zh) | 一种电池内螺纹端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