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499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499U
CN220624499U CN202321508606.7U CN202321508606U CN220624499U CN 220624499 U CN220624499 U CN 220624499U CN 202321508606 U CN202321508606 U CN 202321508606U CN 220624499 U CN220624499 U CN 220624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rawer
assembly
moisture permeable
ai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086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坚
朱小兵
张振兴
张�浩
刘浩泉
崔展鹏
孙皓
王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086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冰箱,包括:内胆,至少构造有多个风口;抽屉组件,设于所述内胆中,所述抽屉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抽屉盖板和抽屉本体,所述抽屉盖板设有透湿组件,所述抽屉组件的顶部构造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至少一风口吹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部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并自所述第二通风部流出,其中,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的气流于所述抽屉盖板的下表面形成辅助风路,所述辅助风路用以防止所述透湿组件的下表面结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调节抽屉内的湿度的目的,而且还能够降低抽屉顶部透湿组件的结霜量,保证食材的保湿保鲜效果。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随着冰箱消费市场的升级,高端、大型冰箱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随着冰箱容积的增大,消费者对食材的存储保鲜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即在冷冻间室内增设具有冷冻保湿功能的抽屉,以满足对一些肉卷类、即食类及一些预制菜品的冷冻高湿存储环境。具有冷冻保湿功能的抽屉可以在制冷过程中防止冷风直吹食材,且具有湿度控制的透湿膜组件,将食材维持在一个高湿环境,从而有效防止发生食材风干等有损食材营养流失的现象。
但是,相关技术中具有对食材具有保鲜功能的保湿抽屉,只能应用于冰箱的冷藏间室内。若将现有的保湿抽屉直接应用于冷冻间室,保湿抽屉的顶部会发生结霜的现象,从而影响透湿组件的透湿效果,进而影响抽屉内的湿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不仅能够调节抽屉内的湿度,而且还能够降低抽屉顶部透湿组件的结霜量,保证食材的保湿保鲜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箱,包括:
内胆,至少构造有多个风口;
抽屉组件,设于所述内胆中,所述抽屉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抽屉盖板和抽屉本体,所述抽屉盖板设有透湿组件,所述抽屉组件的顶部构造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
至少一风口吹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部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并自所述第二通风部流出,其中,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的气流于所述抽屉盖板的下表面形成辅助风路,所述辅助风路用以防止所述透湿组件的下表面结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包括:
第一风口,吹出的气流流经所述抽屉盖板的上表面形成主风路,以将自所述透湿组件透出的水汽吹走;
其中,所述第一风口水平出风设置,且高于所述抽屉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还包括:
第二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风口用以形成辅助风路或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风口水平出风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对应所述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或第二通风部,以使吹出的气流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形成辅助风路;或,
在所述第二风口竖向且向下出风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高于所述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或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风口用以将自所述抽屉组件流出的气流吹走,增大压差以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风口处,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口处设有滑轨,所述风门组件包括:
风门滑动片,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所述风门滑动片的端部构造有齿条部;
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连接;
电机,设于所述内胆,且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风门滑动片直线往复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循环风机,位于所述透湿组件的上方,以在所述第一风口停止送风的情况下启动,形成循环风路,将所述透湿组件表面的水汽吹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抽屉本体,用以检测所述抽屉本体内的湿度;
其中,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风口处的风门组件和/或循环风机连接,风门组件和/或循环风机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触发动作,以使抽屉本体内的湿度维持在设定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还包括:
第三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三风口对应抽屉本体的中部或下部,以对抽屉快速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部构造于所述抽屉盖板、所述抽屉本体的顶部或所述抽屉盖板与所述抽屉本体之间围限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通风部构造于所述抽屉盖板、所述抽屉本体的顶部或所述抽屉盖板与所述抽屉本体之间围限形成。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抽屉组件顶部构造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使得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流经抽屉本体内部,基于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位于抽屉组件的顶部,外加压差的作用,流入抽屉本体内的气流沿抽屉盖板的下表面流动,形成辅助风路即一个平行于抽屉盖板的平行流,通过气流流经抽屉盖板的下表面,能够将位于透湿组件下表面的水汽带走,避免水汽凝结在透湿组件的下表面即结霜,影响透湿组件的透湿功能,而且还能够加快抽屉内的湿度,防止湿度过高。另外,辅助风路平行于抽屉盖板的下表面,基本不会与抽屉本体内部的食材接触,从而避免了冷风直吹食材,保证了食材的保鲜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冰箱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抽屉组件与所述内胆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抽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冰箱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抽屉组件与所述内胆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风门组件与所述第二风门及所述内胆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风门组件与所述第二风门及所述内胆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所述风门组件打开所述第二风门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所述风门组件关闭所述第二风口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冰箱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冰箱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循环风路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循环风路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湿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湿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水汽导向面、冷凝水导流面及止水台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湿组件另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湿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透湿组件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辅助风路与普通风路结霜克重的对比折线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保湿抽屉与现有抽屉的湿度对比折线图。
附图标记:
10:内胆;101:第一风口;102:第二风口;103:第三风口;104:导流风道;105:滑轨;
20:抽屉本体;30:抽屉盖板;
40:透湿组件;401:下座;4011:第一镂空部;4012:水汽导向面;4013:冷凝水导流面;4014:止水台阶;4015:凸台;4016:弹性卡爪;
402:透湿膜;
403:上盖;4031:第二镂空部;4032:限位板;4033:限位槽;4034:卡接部;4035:引导保护部;4036:弹性变形部;4037:弹力恢复部;
50:风门组件;501:风门滑动片;5011:齿条部;5012:第二通风口;502:传动齿轮;503:电机;
60:循环风机;70:湿度传感器;
100:第一通风部;200:第二通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具有对食材具有保鲜功能的保湿抽屉,只能应用于冰箱的冷藏间室内。若将现有的保湿抽屉直接应用于冷冻间室,保湿抽屉的顶部会发生结霜的现象。
结合图1至图1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内胆10和抽屉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胆10和抽屉组件可用于冷冻间室,以实现用户对冷冻间室内的食材进行保湿保鲜的需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内胆10和抽屉组件并不局限于冷冻间室,也可应用于冷藏间室或变温间室。
内胆10,至少构造有多个风口;抽屉组件,设于内胆10中,抽屉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抽屉盖板30和抽屉本体20,抽屉盖板30设有透湿组件40,抽屉组件的顶部构造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至少一风口吹出的气流经第一通风部100流入抽屉本体20内,并自第二通风部200流出,其中,流入抽屉本体20内的气流于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形成辅助风路,辅助风路用以防止透湿组件40的下表面结霜。
内胆10内侧壁设有送风风道,送风风道设置主风机,主风机吹出的气流流经送风风道,从两个风口吹出至间室内,发挥制冷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内胆10的风口吹出的气流不论是温度还是湿度是相同的。本文中,只是对于其所在位置不同,产生的作用不同,且为了便于描述,对风口进行区分命名。
抽屉组件设于内胆10中,通过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滑动连接,抽屉盖设在抽屉本体20上,使得抽屉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能够避免风口吹出的气流直接进入抽屉内,作用于食材表面,造成食材的水分流失严重,影响食材的食用口感及品质。
包括抽屉盖板30的抽屉组件,能够维持抽屉内的食材处于一个高湿环境,但是湿度超过预设值,不仅会对抽屉内食材的口感及品质造成影响,而且食材的冷冻冷藏效果也会降低。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透湿组件40的抽屉盖板30,不仅可以实现盖设抽屉形成封闭空间的目的,而且还可通过透湿组件40对抽屉内的环境进行调湿,保证抽屉内的食材处于一个能够兼顾保鲜和冷冻效果的湿度环境。
本实施例通过抽屉组件顶部构造的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使得风口吹出的气流能够流经抽屉本体20内部,基于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位于抽屉组件的顶部,外加压差的作用,流入抽屉本体20内的气流沿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流动,形成辅助风路即一个平行于抽屉盖板30的平行流,通过气流流经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能够将位于透湿组件40下表面的水汽带走,避免水汽凝结在透湿组件40的下表面即结霜,影响透湿组件40的透湿功能,而且还能够加快抽屉内的湿度,防止湿度过高。另外,辅助风路平行于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基本不会与抽屉本体20内部的食材接触,从而避免了冷风直吹食材,保证了食材的保鲜效果。
本文中“,至少一风口吹出的气流流经第一通风部100流入抽屉本体20内,并自第二通风部200流出”,可做如下解释,第一通风部100为进风口,第二通风部200为出风口。其中,第一通风部100可位于抽屉组件的背部(即靠近风口一侧),但第一通风部100也可位于抽屉组件的前部。在第一通风部100位于抽屉组件的背部的情况下,第二通风部200位于抽屉组件的前部;反之,在第一通风部100位于抽屉组件的前部的情况下,第二通风部200位于抽屉组件的背部。
在第一通风部100位于抽屉组件的前部的情况下,即抽屉组件的前端进风。风口的出风量较大,风速较快,第二通风部200为出风口,风口吹出的气流在第二通风部200处形成负压区,使得冷风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流经抽屉盖板30下表面,从第二通风部200流出。另外,还能够加快抽屉内湿度降低。
在第一通风部100位于抽屉组件的背部的情况下,即抽屉组件的背部进风,前端出风。风口吹出的气流可直接通过第一通风部100流入抽屉内,然后从第二通风部200吹出。同样的,自风口吹出的气流流速较快,气流能够很快的从第二通风部200流出,避免冷风直吹到抽屉内的食材表面,影响食材的保鲜效果。
可选地,透湿组件40包括透湿膜402,透湿膜402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疏水层、导水层和亲水层。其中,透湿膜402的透湿孔径在一定湿度阈值以上,可以根据湿度值的大小自行进行调整。在主风机停止送风阶段,由于透湿膜402本身特性,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主动向外部透湿;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停止向外部透湿,防止食材湿度降低,此时通过抽屉本体20、抽屉盖板30的间接冷却以及形成的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在微弱的自然对流条件下,实现抽屉内外温度的一致,从而实现抽屉内部的精准控温。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冷冻间室的温度是通过感温头进行控制,当温度低于-20℃压缩机停止制冷,在温度回升到-15℃过程中,由于食材本身散失的水分,以及透湿膜402的作用,会将抽屉内相对湿度提升到85%左右;当温度到达-15℃压缩机开始制冷,到温度降低到-20℃过程中,将抽屉内的湿度进行降低,会将抽屉内相对湿度降低到80%左右,从而保证抽屉内的食材始终维持在相对湿度80%~85%的高湿环境中,提升食材的保鲜效果。
示例性地,透湿膜402具有三层结构,在相对湿度80%以上时相对抽屉内部面具有疏水性、中间层(即具有纳米微孔结构层)具有导水性,背离抽屉内部层具有亲水性。
为了保护透湿膜402,可在膜的两侧分别增设无纺布,并在周圈进行塑封,以此保证该透湿膜402免遭外界的暴力破坏。
本实施例通过形成的辅助风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抽屉盖板30的结霜量,而且还能够保证抽屉内部的湿度环境。相关实验数据可参照表1及图20和图21。
表1
结合表1、图20和图21所示,相比较保湿抽屉无风路或使用其它风路,本实施例中具有保湿功能的抽屉通过辅助风路能够有效降低透湿组件40的结霜量50%。另外,相比较现有的冷冻间室内的抽屉,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保湿功能的抽屉,使得抽屉内的湿度至少提升40%。
可选地,内胆10包括:第一风口101,吹出的气流流经抽屉盖板30的上表面形成主风路,以将自透湿组件40透出的水汽吹走;其中,第一风口101水平出风设置,且高于抽屉盖板30。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
第一风口101可看做送风风道的主风口,主要作用在于对冷冻间室内的空间进行制冷。其中,自第一风口101吹出的气流不仅流量大,且流速快。在送风风道送风阶段,第一风口101吹出的冷风吹过抽屉盖板30的上方,即主风路的气流流经抽屉盖板30的上方,能够快速带走透湿组件40透出的水汽,确保透湿组件40处于高效的保湿状态。
第一风口101水平出风设置,能够使得第一风口101吹出的气流与抽屉盖板30相平行,从而与辅助风路相配合,使得辅助风路在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侧形成平行流,不仅快速降低抽屉盖板30下面的高湿水汽,防止水汽过高造成抽屉盖板30结冰风险,而且能够防止冷风直吹食材,起到保鲜食材的效果。
可选地,内胆10还包括:第二风口102,位于第一风口101的下方,第二风口102用以形成辅助风路或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结合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
第二风口102位于第一风口101的下方,第二风口102是为了辅助风路而开设的。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量远小于主风路的气流流量,如此,可以认为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即出风面积小于第一风口101的流通面积。
可选地,在第二风口102水平出风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对应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100或第二通风部200,以使吹出的气流流入抽屉本体20内形成辅助风路。结合图1和图2所示。
在第二风口102水平出风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用以形成辅助风路,结合上文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定义的第一通风部100为进风口,那么第二风口102对应第一通风部100设置,第二风口102吹出的气流经第一通风部100流入抽屉内,其中,虽然第二风口102吹出的气流流量不如第一风口101,但是自第二风口102吹出的气流的流速依然较快,在气流进入抽屉本体20内,气流依旧快速向前流动,并通过位于前端的第二通风部200流出,从而在抽屉盖板30的下表面形成平行风幕层,将抽屉盖板30下表面的水汽吹走,进而不仅快速降低抽屉盖板30下面的高湿水汽,避免水汽过高造成抽屉盖板30及透湿组件40结冰的风险,而且能够防止冷风直吹食材,起到保鲜食材的效果。
可选地,在第二风口102竖向且向下出风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高于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100或第二通风部200,第二风口102用以将自抽屉组件流出的气流吹走,增大压差以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结合图4和图5所示。
在第二风口102竖向且向下出风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用以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此时抽屉组件的出风口靠近第二风口102设置,即第二通风部200位于抽屉组件背部,第一通风部100位于抽屉组件的前部。第二风口102高于第二通风部200,这样,自第二通风部200流出的气流能够被第二风口102快速的吹走,如此在第二通风部200处形成一定的压差,能够加快抽屉内辅助风路的气流向第二通风部200流动,从而快速降低抽屉盖板30下面的高湿水汽,避免水汽过高造成抽屉盖板30及透湿组件40结冰的风险,且还能够防止冷风直吹食材,起到保鲜食材的效果。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风门组件50,设于第二风口102处,用以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结合图6至图9所示。
通过风门组件50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即调节第二风口102的风量,从而实现辅助风路的调节,进一步实现调节抽屉内的湿度控制。本实施例提供的抽屉组件,不仅可以通过透湿组件40调节抽屉内的湿度,而且还可通过调节第二风口102和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量,调节抽屉内的湿度。透湿组件40与辅助风路相互配合,不仅保证透湿组件40的透湿效果,而且还能够保证抽屉的保湿保鲜效果。
可选地,第二风口102处设有滑轨105,风门组件50包括:风门滑动片501,滑动连接于滑轨105,用以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风门滑动片501的端部构造有齿条部5011;传动齿轮502,与齿条部5011啮合连接;电机503,设于内胆10,且与传动齿轮502传动连接,电机503通过驱动传动齿轮502转动,带动风门滑动片501直线往复移动,从而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结合图6至图9所示。
通过风门滑动片501遮挡第二风口102的通风区域,使得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可调。电机503驱动传动齿轮502转动,传动齿轮502与风门滑动片501的齿条部5011啮合,从而带动风门滑动片501沿滑轨105直线往复移动,进而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
为了更高效的调节第二风口102的流通面积,可选地,第二风口102包括多个第一通风口,风门滑动片501也构造有多个与第一通风口相适配的第二通风口5012;在第二通风口5012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开启;在相邻的第二通风口5012之间的区域与第一通风口相对应的情况下,第二风口102关闭。这样,就能够克服风门滑动片501从第二风口102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才能将第二风口102完全关闭所需移动空间过大的局限性。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循环风机60,位于透湿组件40的上方,以在第一风口101停止送风的情况下启动,形成循环风路,将透湿组件40表面的水汽吹走。结合图10至图13所示。
在第一风口101停止送风的情况下,启动循环风机60,循环风机60产生的气流可以从抽屉盖板30的透湿组件40处吸风或吹风,将透湿组件40表面的水汽吹离或带走,并与冷冻间室内的冷空气进行交换,防止透湿组件40表面由于排湿不畅造成表面结冰的风险,从而影响抽屉保湿效果,以及消除抽屉内部湿度过高,造成抽屉内壁及抽屉盖板结冰的质量隐患。
示例性地,在抽屉组件位于冷冻间室的上方的情况下,内胆10的顶部构造有导流风道104,循环风机60与导流风道104相连通。例如,第一风口101停止送风,循环风机60启动,循环风机60从透湿组件40向外吸风,即透湿组件40位于循环风机60的进风侧,循环风机60的出风侧面向导流风道104。在循环风机60启动的情况下,位于抽屉盖板30上表面的气流在吸力作用下,流入循环风机60,并被吹出至导流风道104,经导流风道104流出的气流再次在吸力作用下进入循环风机60,如此循环往复。在气流循环往复流动情况下,气流流经透湿组件40的上表面,能够将透湿组件40的透出的水汽及时带走,防止透湿组件40表面由于排湿不畅造成表面结冰的风险。
示例性地,第一风口101停止送风,循环风机60启动,循环风机60向从透湿组件40侧吹风,即透湿组件40位于循环风机60的出风侧,循环风机60的进风侧面向导流风道104。在循环风机60启动的情况下,位于抽屉盖板30上表面的气流在风机的作用下,沿抽屉盖板30向周围流动,然后经导流风道104进入循环风机60,再被循环风机60吹出,如此循环往复。在气流循环往复流动情况下,气流流经透湿组件40的上表面,能够将透湿组件40的透出的水汽及时吹走,防止透湿组件40表面由于排湿不畅造成表面结冰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循环风机60与透湿组件40的表面具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抽屉盖板30上方的气流能够流入循环风机60与透湿组件40的表面之间的空隙,从而将透湿组件40表面的水汽吹走或带离。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湿度传感器70,设于抽屉本体20,用以检测抽屉本体20内的湿度;其中,湿度传感器70与第二风口102处的风门组件50和/或循环风机60连接,风门组件50和/或循环风机60根据湿度传感器70传递的信号触发动作,以使抽屉本体20内的湿度维持在设定范围。
示例性地,在湿度传感器70监测到抽屉内的相对湿度值降低到82%的情况下,发出信号,触发风门组件50的电机503动作,从而使得风门滑动片501关闭第二风口102,即降低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量及流速,防止抽屉内的湿度继续降低。在送风风道停止送风阶段,由于透湿膜402本身特性,当相对湿度高于85%时,主动向外部透湿;当相对湿度低于80%时,停止向外部透湿,防止抽屉内湿度降低,此时通过抽屉本体20、抽屉盖板30的间接冷却以及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在微弱的自然对流条件下,实现抽屉内外温度的一致,从而实现抽屉内部的精准控温。当湿度传感器70监测到相对湿度高于87%时,启动循环风机60,并打开风门组件50即开启第二风口102,将抽屉内的相对湿度降低到82%,停止循环风机60并关闭第二风口102,从而保证抽屉内的食材始终维持在相对湿度80%~85%的高湿环境中,提升食材的保鲜效果。
可选地,内胆10还包括:第三风口103,位于第二风口102的下方;第三风口103对应抽屉本体20的中部或下部,以对抽屉快速降温。结合图10所示。
第三风口103吹出的气流与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吹出的气流温度及湿度相同。通过第三风口103将气流直接吹至抽屉本体20的中部或下部,能够实现抽屉本体20的中部和下部的快速降温,从而使得抽屉内的食物快速降温,避免因抽屉盖板30阻挡,冷风无法直吹食材导致食材的冷冻速率减慢。
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风口101和第二风口102可以及看做相对抽屉本体20的上部风口,而第三风口103则可看做相对抽屉本体20的下部风口。在抽屉本体20的后部纵向设置两组风口,上部风口与透视组件搭配使用,用以实现抽屉的湿度控制与控霜(降低结霜量),下部风口用以将冷风直接吹到抽屉底部及非顶部的侧壁,实现其快速的降温,一方面能使抽屉内的食物更快速降温,另一方面,在存放少量食物或抽屉纵向高度偏大等易形成纵向湿度车偏大的情况下,能将抽屉内有限的水汽以凝结的形式锁在抽屉的内侧,避免仅存在上部风口,导致湿气持续上移并快速散失的不利情况,避免抽屉本体20内持续形成上下的湿度梯度,导致水分持续快速的散失。
可选地,上部风口和下部风口的出风面积均可调节。
在正常保湿功能下使用,上部风口的出风面积小于下部风口的出风面积。上部风口用以实现保湿抽屉的湿度控制与控霜,下部风口面积大,实现快速的降温,一方面能使抽屉内的食物更快速降温,另一方面,能将抽屉内的水汽以凝结的形式锁在抽屉的内侧,使底部的空气相对湿度更高,与食材表面湿度更加接近,避免食材中的水分不断迁出。上部风口面积较小,相对温度高,相对湿度偏低,在控霜的同时,最小程度的将水分散失,避免抽屉本体20内持续形成上下的湿度梯度,导致水分持续快速的散失。
更多的,如果用户使用不当导致上盖403结霜的情况,可在抽屉存放食品的情况下,增大上部风口的面积,加速顶部空气流通,将结霜消除,异常情况纠正后,可将风口的出风面积恢复正常。不必清空抽屉里的食品再进行清霜。
可选地,第一通风部1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抽屉本体20的顶部或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围限形成。结合图3所示。
在第一通风部1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或抽屉本体20的顶部的情况下,第一通风部100可为多个通风孔,或者一贯穿设置的通风槽。在第一通风部1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的情况下,第一通风部100可为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形成的间隙、闪缝等。
可选地,第二通风部2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抽屉本体20的顶部或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围限形成。结合图3所示。
在第二通风部2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或抽屉本体20的顶部的情况下,第二通风部200可为多个通风孔,或者一贯穿设置的通风槽。在第二通风部200构造于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的情况下,第二通风部200可为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形成的间隙、闪缝等。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风部100和第二通风部200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不局限于同一部件(即抽屉盖板30或抽屉本体20的顶部),及均形成于抽屉盖板30与抽屉本体20之间。
结合图14至图19所示。可选地,透湿组件40包括下座401和透湿膜402。下座401构造有第一镂空部4011,用以盖设于抽屉的顶部;透湿膜402设于下座401的上方;其中,第一镂空部4011的内侧壁构造有向上倾斜的水汽导向面4012和向下倾斜的冷凝水导流面4013,冷凝水导流面4013位于水汽导向面4012的上方且相交设置。这样,透湿组件40位于抽屉的顶部,抽屉内的水汽穿过下座401的第一镂空部4011向透湿膜402运动,通过透湿膜402实现透湿即调湿的目的;通过第一镂空部4011的水汽导向面4012和冷凝水导流面4013,不仅能够增加水汽的流动性,而且还能够对在透湿膜402内侧凝结形成的冷凝水进行导流,避免水汽及冷凝水冻结在下座401及透湿膜402内侧,能够有效降低结霜量。
在下座401水平放置的情况下,第一镂空部4011的内侧壁向外凸出且横截面呈三角形状或类似三角形状。如此可以理解,冷凝水导流面4013和水汽导向面4012为第一镂空部4011的内侧壁向外凸出的两个相交的平面。其中,冷凝水导流面4013位于水汽导向面4012的上方。
在具有透湿组件40的抽屉盖板30盖设在抽屉本体20的情况下,抽屉本体20内的水汽沿水汽导向面4012向上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水汽中携带的水滴在接触到水汽导向面4012后,凝结成冷凝水,然后沿着倾斜设置的水汽导向面4012向下滑动,滴落至抽屉本体20内,如此不仅可以降低抽屉内水汽的排出,而且还能够避免水汽在第一镂空部4011的侧壁结霜,从而造成堵塞,影响水汽的流动。
由于抽屉盖板30对所遮挡的抽屉承担着间接冷却抽屉内食材的作用,抽屉外部空气要比抽屉内温度低,因此当抽屉内水汽高于设定湿度,通过透湿组件40散发时,与下盖接触的水汽会有凝结,即水汽凝结于第一镂空部4011的冷凝水导流面4013,形成冷凝水。基于冷凝水导流面4013倾斜设置,冷凝水沿斜面向下流动,从而避免了凝结并冻结在冷凝水导流面4013上。另外,冷凝水导流面4013面向透湿膜402,不仅可以使得水汽沿冷凝水导流面4013流动,对凝结的冷凝水进行导流,而且还能够增加第一镂空部4011上的水汽与透湿膜402之间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水汽导向面4012和冷凝水导流面4013相交处构造有一止水台阶4014,止水台阶4014用以止挡沿水汽导向面4012移动至止水台阶4014的水汽中携带的水滴继续向上运动;其中,止水台阶4014的两端分别连接水汽导向面4012的顶部和冷凝水导流面4013的底部。
止水台阶4014位于水汽导向面4012和冷凝水导流面4013相交处,冷凝水导流面4013的底部凸出于水汽导向面4012的顶部。抽屉内的水汽沿着水汽导向面4012向上运动至止水台阶4014处时,部分水汽中携带的水滴附着在水汽导向面4012,并在水汽导向面4012倾斜设置的导向下,水汽导向面4012上附着的水滴向下运动至滴落。而另一部分水汽中携带的水滴运动至止水台阶4014处,在止水台阶4014的止挡作用下,附着在止水台阶4014的表面,然后滴落至抽屉内。需要说明的是,止水台阶4014不仅可用于止挡水汽中的水滴,还对水汽的向上运动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能够进一步延长水汽位于抽屉内的时间。还有,水汽中的水滴不仅包括原本携带的水滴,而且还包括水汽在运动过程中凝结形成的水滴。
通过止水台阶4014,能够避免水汽中的水滴运动至透湿膜402的下侧,从而降低透湿膜402下侧及下盖的结霜量,避免透湿膜402及下盖的第一镂空部4011发生堵塞,进而保证透湿组件40的透湿效果。
可选地,止水台阶4014与下座401的上表面平行设置。这样,能够更好对水汽及水汽中携带的水滴起到止挡的效果。
可选地,冷凝水导向面与竖向平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7°,以使透湿膜402与下座401之间凝结形成的冷凝水沿冷凝水导向面向下流动,避免凝结。
本实施例中透湿组件40在使用时水平设置。如此,在冷凝水导向面与竖向平面的夹角为7°时,为水汽及冷凝水能够沿冷凝水导流面4013向下流动的最小角度,这样,能够避免水汽及冷凝水在冷凝水导流面4013凝结结霜,从而降低透湿膜402内侧的结霜量,避免透湿膜402及下盖的第一镂空部4011发生堵塞,进而保证透湿组件40的透湿效果。
在在冷凝水导向面与竖向平面的夹角大于7°时,水汽及冷凝水能够沿冷凝水导流面4013向下流动,避免于透湿膜402内侧及下盖的上表面处结霜,从而避免透湿膜402及下盖的第一镂空部4011发生堵塞,进而保证透湿组件40的透湿效果。
可选地,水汽导向面4012与竖向平面的夹角小于或等于2°,以避免水汽沿水汽导向面4012流动时凝结于水汽导向面4012。
本实施例中透湿组件40在使用时水平设置。如此,在水汽导向面4012与竖向平面的夹角为2°时,水汽导向面4012不仅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还能够避免水汽不能凝结在导向面,从而消除水汽于水汽导向面4012结冰结霜的风险。
在水汽导向面4012与竖向平面的夹角小于2°的情况下,能够保证水汽不能凝结在导向面,从而消除水汽于水汽导向面4012结冰结霜的风险。
可选地,透湿组件40还包括上盖403,上盖403构造有多个第二镂空部4031,上盖403与下座401可拆卸连接;其中,上盖403的下表面与下座401的上表面围限出一透湿腔,透湿膜402设于透湿腔内。
透湿组件40通过上盖403与下座401连接,将透湿膜402限定在透湿腔内,不仅能够进一步固定透湿膜402的位置,而且还能够对透湿膜402起到防护作用,避免透湿膜402受到损坏,进而影响透湿效果。
另外,透湿组件40在使用时水平设置,下座401位于透湿膜402的下方,上盖403位于透湿膜402的上方。通过上盖403构造的多个第二镂空部4031,便于自透湿膜402透出的水汽可通过第二镂空部4031排出,即第二镂空部4031起到排水汽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镂空部4031与第一镂空部4011对应设置,以使自第一镂空部4011透出的水汽经过透湿膜402透出后,从第二镂空部4031排出。
可选地,第二镂空部4031的侧壁也构造有水汽导向面4012、冷凝水导流面4013及止水台阶4014。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透出的水汽于第二镂空部4031和透湿膜402上侧结霜,避免堵塞第二镂空部4031及透湿膜402。
可选地,下座401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凸出构造有凸台4015;在下座401与上盖403连接的情况下,凸台4015与透湿膜402相抵靠,以使透湿膜402压紧于上盖403的下表面。
本实施例中,下座401的上表面的边缘向上凸出构造有凸台4015,即在透湿膜402设置在透湿腔内的情况下,透湿膜402的边缘搭接于凸台4015上。在下座401与上盖403连接的情况下,凸台4015将透湿膜402抵靠在上盖403的下表面,如此使得透湿膜402压紧于上盖403的下表面,加固透湿膜402,以防透湿膜402在透湿腔内活动。
可选地,凸台4015可沿下座401的周向环绕一圈设置。如此,将透湿膜402的边缘全部压紧在上盖403的下表面。这样,不仅能够保证透湿膜402的稳固性,而且还能够保证透湿膜402的平整性,防止透湿膜402出现褶皱而影响透湿效果。
可选地,下座401构造有弹性卡爪4016,上盖403构造有限位槽4033,弹性卡爪4016卡接于限位槽4033,以使下座401与上盖403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14和图17所示,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座401具有呈弯曲状的弹性卡爪4016,上盖403的下表面边缘的局部向下延伸构造有限位板4032,限位板4032构造有限位槽4033。下座401自下向上与上盖403进行装配,限位板4032位于下座401的外缘处,在下座401的弹性卡爪4016自限位板4032的边缘向上移动的情况下,弹性卡爪4016受压发生形变,直至弹性卡爪4016的限位端移动至限位槽4033内,如此,弹性卡爪4016卡接于上盖403的限位槽4033内,实现了下座401与上盖403的卡接固定。在需要拆卸下座401与上盖403的情况下,只需将弹性卡爪4016的限位端向内按压,使其脱出限位槽4033,然后将下座401与上盖403分离即可。
可选地,下座401构造有卡槽,上盖403构造有卡接部4034,卡接部4034插装于卡槽内,以使上盖403与下座401可拆卸连接。
结合图18和图19所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座401构造有卡槽,上盖403构造有卡接部4034,在上盖403与下盖连接的情况下,上盖403的卡接部4034直接插装于下座401的卡槽内,实现卡接固定。
可选地,卡接部4034设于上盖403的下表面,且垂直于上盖403设置。
可选地,卡接部4034包括引导保护部4035和两个弹性部,两个弹性部位于引导保护部4035两侧,在卡接部4034插装于卡槽的情况下,通过引导保护部4035进行导向,两个弹性部发生形变,并与卡槽的侧壁相抵靠,使得卡接部4034卡接于卡槽内,避免脱出。
可选地,弹性部包括呈柱状的弹性变形部4036以及连接弹性变形部4036与引导保护部4035的弹力恢复部4037,其中,弹性变形部4036与引导保护部4035均垂直于上盖403设置,且二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而弹力恢复部4037呈折弯状并位于弹性变形部4036与引导保护部4035之间。
引导保护部4035可以避免上盖403和下座401在安装过程导向不明确的缺陷,同时在安装后可起到保护作用。增加弹力恢复部4037,保证安装后弹性变性部恢复弹力充沛,达到弹性变形前的状态,从而满足上盖403与下座401的固定连接,防止松动。
可选地,第二风口102的宽度尺寸应满足≥0.5*透湿组件40的宽度尺寸,高度尺寸应满足≥2.5*透湿组件40的厚度。
示例性地,第二风口的出风量与抽屉湿度和结霜量的关系:
抽屉盖板最大结霜量为:Q=α*V抽屉*ρ鲜肉*X①
其中,Q:结霜量,即食材失水量,单位g;α:安全系数,取值1.1~1.2,本计算取值1.2;V抽屉:抽屉容积,单位L,本实验抽屉容积20L;ρ鲜肉:鲜肉密度,975g/L;X:失水量,当前抽屉的保鲜功能为失水0.10%。
通过空气循环置换抽屉内食材流失的水分:Q=V*ρ*(W1-W2)②
其中,Q:结霜量,即食材失水量,单位g;V:所需要置换多余水分的流动冷风,单位m3;ρ:-18℃~-25℃时相对湿度100%空气密度为1.41kg/m3;W:-23℃时相对湿度100%时空气含水量0.4715g/kg;W2:-25℃时相对湿度30%时空气含水量0.1158g/kg;
本次实验冰箱的冷冻能力为:6.5kg/24h,则20L鲜肉到达冷冻状态需要时间T为:T=20*975/1000/6.5*24*60=4320min
根据①、②,可得满负载鲜肉流失水分需要置换空气总量:
V=α*V抽屉*ρ鲜肉*X/(ρ*(W1-W2))
V=1.2*20*975*0.001/(1.41*(0.4715-0.1158))=48m3
则第二风口的出风量为:F=V*1000/T=48*1000/4320=11L/min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胆,至少构造有多个风口;
抽屉组件,设于所述内胆中,所述抽屉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抽屉盖板和抽屉本体,所述抽屉盖板设有透湿组件,所述抽屉组件的顶部构造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
至少一风口吹出的气流经所述第一通风部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并自所述第二通风部流出,其中,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的气流于所述抽屉盖板的下表面形成辅助风路,所述辅助风路用以防止所述透湿组件的下表面结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包括:
第一风口,吹出的气流流经所述抽屉盖板的上表面形成主风路,以将自所述透湿组件透出的水汽吹走;
其中,所述第一风口水平出风设置,且高于所述抽屉盖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还包括:
第二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风口用以形成辅助风路或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风口水平出风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对应所述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或第二通风部,以使吹出的气流流入所述抽屉本体内形成辅助风路;或,
在所述第二风口竖向且向下出风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风口高于所述抽屉组件的第一通风部或第二通风部,所述第二风口用以将自所述抽屉组件流出的气流吹走,增大压差以加快辅助风路的气流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风口处,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口处设有滑轨,所述风门组件包括:
风门滑动片,滑动连接于所述滑轨,用以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所述风门滑动片的端部构造有齿条部;
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连接;
电机,设于所述内胆,且与所述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电机通过驱动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带动所述风门滑动片直线往复移动,从而调节所述第二风口的流通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循环风机,位于所述透湿组件的上方,以在所述第一风口停止送风的情况下启动,形成循环风路,将所述透湿组件表面的水汽吹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湿度传感器,设于所述抽屉本体,用以检测所述抽屉本体内的湿度;
其中,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风口处的风门组件和/或循环风机连接,风门组件和/或循环风机根据所述湿度传感器传递的信号触发动作,以使抽屉本体内的湿度维持在设定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还包括:
第三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三风口对应抽屉本体的中部或下部,以对抽屉快速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风部构造于所述抽屉盖板、所述抽屉本体的顶部或所述抽屉盖板与所述抽屉本体之间围限形成;和/或,
所述第二通风部构造于所述抽屉盖板、所述抽屉本体的顶部或所述抽屉盖板与所述抽屉本体之间围限形成。
CN202321508606.7U 2023-06-13 2023-06-13 冰箱 Active CN220624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8606.7U CN220624499U (zh) 2023-06-13 2023-06-13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08606.7U CN220624499U (zh) 2023-06-13 2023-06-13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499U true CN220624499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08606.7U Active CN220624499U (zh) 2023-06-13 2023-06-13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4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2750B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KR102456236B1 (ko) 냉장고
WO2002005689A1 (en) Shelved cupboard for refrigerated goods and method of controlled/regulated circulation of air in the shelved cupboard
CN107504755A (zh) 储物组件和具有其的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5605857B (zh) 冰箱
CN108426408B (zh) 制冷装置
US8966929B2 (en) Cooled air recirculation in a refrigerator
CN108278825A (zh) 冰箱
WO2019129240A1 (zh) 冰箱
CN113669996A (zh) 一种保鲜抽屉及具有该保鲜抽屉的冰箱、温湿度控制方法
JP6134610B2 (ja) 冷蔵庫
CN217031724U (zh) 风冷冰箱
CN113218135A (zh) 风冷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20624499U (zh) 冰箱
JP2009275929A (ja) 冷蔵庫
WO2018025353A1 (ja) 冷蔵庫
CN220624498U (zh) 冰箱
KR100532903B1 (ko) 냉장고
EP3702704A1 (en) Hydrophobic coating on evaporator fan blade to enhance food preservation
CN217031762U (zh) 用于冰箱的风道盖板和冰箱
TWI822165B (zh) 冰箱
KR200165717Y1 (ko) 냉장고의 결빙 방지장치
KR101872606B1 (ko) 냉장고
JP3620571B2 (ja) 冷蔵庫
KR100567014B1 (ko) 양문형 냉장고의 냉기유로개선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