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451U -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451U
CN220624451U CN202322010805.1U CN202322010805U CN220624451U CN 220624451 U CN220624451 U CN 220624451U CN 202322010805 U CN202322010805 U CN 202322010805U CN 220624451 U CN220624451 U CN 220624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lamping
wall
heat exchanger
spr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08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堪虎
蔡远登
雷朋飞
宗毅
吴海斌
牛亮
李誉耀
严凯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HNIX Eco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08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其中,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具有管槽的管座,以及喷淋管;所述管座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喷淋管穿过所述管槽并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喷淋管具有喷淋面,所述喷淋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喷淋孔,所述喷淋面抵接在所述换热器上或所述喷淋面朝向并靠近所述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组件不仅提高了换热效能,而且避免了热泵机组发生漏电或短路。

Description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源热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喷淋管的作用是通过喷淋水等冷却液将换热器表面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换热效能。喷淋管可以在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各种类型的热泵系统中使用。
在传统的热泵机组的换热组件中,喷淋管往往独立设置热泵机组的外面,在喷淋的过程中。冷却液从外面向换热器喷淋,导致一部分冷却液会喷洒在热泵机组的风机上或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中,不仅导致冷却液不能全部作用在换热器上,造成换热效能得不到提高,而且容易导致热泵机组漏电或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可以提高换热效能,也可以避免热泵机组发生漏电或短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泵机组,该热泵机组的不仅提高了换热效能,而且避免了热泵机组的风机上和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发生漏电或短路。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热组件,包括:
换热器;
管座,具有管槽;所述管座安装在所述换热器上;
以及
喷淋管,穿过所述管槽设置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喷淋管具有喷淋面,所述喷淋面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喷淋孔,所述喷淋面抵接在所述换热器上或所述喷淋面朝向并靠近所述换热器。
可选地,所述管座还具有夹槽;所述管座通过所述夹槽套设在所述换热器上,所述夹槽与所述管槽连通。
可选地,所述夹槽具有与换热器抵接的支撑内壁,所述管槽开设在所述支撑内壁上,所述喷淋面与所述支撑内壁平齐。
可选地,所述夹槽还具有第一夹持内壁和第二夹持内壁;所述第一夹持内壁和所述第二夹持内壁间隔布设,所述第一夹持内壁通过所述支撑内壁与所述第二夹持内壁连接,所述换热器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内壁和所述第二夹持内壁之间。
可选地,管座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板、第一支撑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第二支撑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持内壁位于所述第一夹板上,所述第二夹持内壁位于所述第二夹板上,所述支撑内壁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支撑内壁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二夹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槽,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三限位板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管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中的一个或多个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夹槽通过所述连接孔与外部连通。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供液管;所述喷淋管的一端设有管塞,所述喷淋管的另一端设有扩口管,所述扩口管与所述供液管连通。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还包括电磁二通阀和稳压阀;所述电磁二通阀和所述稳压阀分别安装在供液管上。
可选地,所述喷淋管还具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喷淋面均为平面,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喷淋面相互背离且相互平行,所述定位面与所述管槽的内壁抵接,所述喷淋面与所述换热器抵接,各所述喷淋孔的总面积小于所述喷淋管的横截面积。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底盘、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侧面板,以及上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侧面板上安装有管道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换热组件的喷淋管可以通过管座铺设在换热器上,换热器位于喷淋管的喷淋孔处,喷淋孔直接将冷却液喷洒在换热器上,提高了换热效能。同时,冷却液不需要经过热泵机组的风机或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防止冷却液喷洒在热泵机组的风机上或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中,避免了热泵机组的风机或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发生漏电或者短路。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热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管座、喷淋管、换热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喷淋管的其中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喷淋管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图中:
11、换热器;12、管座;13、喷淋管;14、管塞;15、扩口管;16、供液管;17、电磁二通阀;18、稳压阀;19、底盘;20、侧面板;21、管道接头;
1201、第一夹板;1202、第一支撑板;1203、第一限位板;1204、第二限位板;1205、第三限位板;1206、第二支撑板;1207、第二夹板;1208、管槽;1209、夹槽;1210、支撑内壁;1211、第一夹持内壁;1212、第二夹持内壁;1213、连接孔;
1301、喷淋面;1302、定位面;1303、喷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固定”、“连接”、“连通”、“抵接”、“夹持”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除非特别说明或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叙述方便,除另有说明外,下文所说的上下方向与图1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换热组件,换热组件为热泵机组的一部分。
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11、管座12、喷淋管13。换热器为翅片换热器或其他用于安装在热泵机组上的换热器。管座12用于安装固定喷淋管13,管座12可以是可拆卸式安装在换热器11上,也可以固定安装在换热器11上,从而可以将喷淋管13和换热器11相对固定。
管座12具有管槽1208,管槽1208用于喷淋管13的定位,管座12通过管槽1208套在喷淋管13上,实现喷淋管13的定位。管座12安装在换热器11上之后,喷淋管13穿过管槽1208并铺设在换热器11上;喷淋管13可以沿着直线轨迹延伸,也可以沿着曲线轨迹延伸,还可以是沿着螺旋等三维轨迹延伸。喷淋管13具有喷淋面1301,喷淋面1301上开设有若干沿着喷淋管13的延伸路径间隔布设的喷淋孔1303,喷淋孔1303至少有一个。多个喷淋孔1303时,多个喷淋孔1303沿着喷淋管13的延伸路径间隔布设,使得冷却液喷洒均匀,提高换热效能。
喷淋面1301有两种布设方式,第一种是喷淋面1301抵接在换热器11上,第二种是喷淋面1301朝向并靠近换热器11。通过上述两种布设方式,使得从喷淋孔1303喷出的冷却液能够完全喷淋在换热器11上,不会造成冷却液浪费,提高了换热效能。同时,相比喷淋管13设置在热泵机组外,本实施例的喷淋管13靠近换热器11,避免了冷却液在喷到换热器11过程中会进入热泵机组的风机或热泵机组的内部电控箱,有效避免热泵机组发生漏电或短路。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管槽1208的两侧壁设置限位凸部,喷淋管13挂搭在限位凸部上,实现喷淋管13的定位。
另外,管座12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管座12沿着喷淋管13的延伸路径间隔布设,从而提高喷淋管13安装的稳固性。
可选的,管座12还具有夹槽1209;管座12通过夹槽1209套设在换热器11上,换热器11加持在夹槽1209的内壁之间,实现管座12与换热器11的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槽1209与管槽1208连通。将喷淋管13通过管座12安装在换热器11上的时候,先将喷淋管13从夹槽1209卡入管槽1208并使得喷淋面1301朝向夹槽1209,然后将管座12通过夹槽1209套在换热器11上,使得喷淋面1301朝向换热器11或抵接在换热器11的外表面,实现喷淋管13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槽1209和管槽1208均沿着水平方向贯穿管座12。夹槽1209具有与换热器11抵接的支撑内壁1210,支撑内壁1210抵接在换热器11上,管槽1208开设在支撑内壁1210上,喷淋管13卡设在管槽1208时,喷淋面1301与支撑内壁1210平齐,使得支撑内壁1210抵接在换热器11上之后,喷淋面1301也恰好朝向并靠近换热器11或抵接在换热器11上,方便喷淋面1301的定位。
可选的,夹槽1209还具有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间隔布设且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相对设置,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分别抵接在换热器11的两个侧面上,通过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共同对换热器11进行夹持,实现管座12与换热器11的连接。具体的,第一夹持内壁1211通过支撑内壁1210与第二夹持内壁1212连接,支撑内壁1210的一端与第一夹持内壁1211连接,支撑内壁1210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内壁1212连接,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均垂直于支撑内壁1210。管槽1208可以是方形槽,也可以是梯形槽或者设有开口的圆形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座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板1201、第一支撑板1202、第一限位板1203、第二限位板1204、第三限位板1205、第二支撑板1206,以及第二夹板1207。具体的,第一夹板1201与第二夹板1207相对设置,第一支撑板1202和第二支撑板1206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夹持内壁1211位于第一夹板1201上,第二夹持内壁1212位于第二夹板1207上。支撑内壁1210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1202上,支撑内壁1210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支撑板1206上。第一限位板1203和第三限位板1205相对设置,第二限位板1204的一端与第一限位板1203连接,第二限位板1204的另一端与第三限位板1205连接。优选的,第一夹板1201、第一支撑板1202、第一限位板1203、第二限位板1204、第三限位板1205、第二支撑板1206,以及第二夹板1207之间的连接均为圆滑连接。
第一夹板1201、第一支撑板1202、第二支撑板1206,以及第二夹板1207共同围合形成夹槽1209,第一限位板1203、第二限位板1204、第三限位板1205共同围合形成管槽1208,夹槽1209的宽度大于管槽1208的宽度,夹槽1209与换热器11过盈配合。管座12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无需螺钉固定,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1201、第二夹板1207、第一支撑板1202、第二支撑板1206中的一个或多个开设有连接孔1213,夹槽1209通过连接孔1213与外部连通。连接孔1213可以选择螺纹孔,为了提高管座12与换热器11连接的稳固性,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等连接件将管座12与换热器1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组件还包括供液管16;供液管16用于输送冷却液。喷淋管13的一端设有管塞14,管塞14可以拆卸,方便喷淋管13延长或者连接其他管路。喷淋管13的另一端设有扩口管15,扩口管15方便连接供液管16,扩口管15与供液管16连接并相通。
可选的,换热组件还包括电磁二通阀17和稳压阀18;电磁二通阀17和稳压阀18分别安装在供液管16上,稳压阀18可以保证喷淋管13内部的水压稳定。为了便于维修和安装电磁二通阀17,将供液管16与电磁二通阀17连接端焊接活接螺母,供液管16通过活接螺母与电磁二通阀17的出水口连接。供液管16的一端通过焊接方式与喷淋管13一端的扩口管15连接,供液管16的另一端与外部的冷却液提供装置连通。
为了能通过程序去控制喷淋作用,冷却液提供装置保持常开状态,电磁二通阀17带有通断功能。
当环境温度T≥A或热泵机组的氟系统高压压力P>B时,例如A为38℃,B为40bar,电磁二通阀17的阀门打开,冷却液经过电磁二通阀17过滤后通过供液管16输送到喷淋管13中,然后从喷淋管13的喷淋孔1303向换热器11喷洒冷却液,冷却液顺着换热器11的铝箔片往下流动,将换热器11表面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换热效能。
当环境温度T<A-X1且热泵机组的氟系统高压压力P≤B-Y1时,电磁二通阀17的阀门关闭,冷却液无法输送到喷淋管13。其中,X1与Y1为回差值,其数值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可以避免在某一个温度值时电磁二通阀的阀门开闭不稳定,从而可以对电磁二通阀进一步保护。
当电磁二通阀17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此时需要满足环境温度T>A或氟系统高压压力P>B时电磁二通阀17的阀门才再一次打开,自来水或冷却液再一次喷洒,依次循环进行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喷淋管13还具有定位面1302;定位面1302与喷淋面1301均为平面,定位面1302与喷淋面1301相互背离且相互平行,定位面1302与管槽1208的内壁抵接,喷淋面1301与换热器11抵接。具体的,定位面1302抵接在第二限位板1204上,使得喷淋管13加持在第二限位板1204和换热器11之间,喷淋面1301与换热器11、定位面1302与管槽1208的内壁均为面接触,可以防止喷淋管13转动,实现喷淋管13的定位,避免喷淋孔1303没有对准换热器11。
具体的,喷淋管13加工压扁成腰型管,腰型管方便安装和定位,喷淋过程中可以避免自转,即喷淋管13还具有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定位面1302的一端和喷淋面1301的一端通过第一圆弧面连接,定位面1302的另一端和喷淋面130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圆弧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所有喷淋孔1303都能喷出冷却液,各喷淋孔1303的大小相同,各喷淋孔1303的总面积小于喷淋管13的横截面积。
总的来说,本实施例的换热组件易于安装何拆卸。喷淋孔1303对准换热器11,通过这种喷淋方式将冷却液全部作用在换热器11上,使换热器11表面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换热能效。同时,喷淋过程中也可以对换热器11表面积聚灰尘和其他污物进行清洗,保持换热器11的清洁,避免影响换热器11的性能。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底盘19、安装在底盘19上的侧面板20,以及上述的换热组件;换热器11安装在底盘19上,侧面板20上安装有管道接头21。供液管16的一端通过管道接头21固定并与外部的冷却液供液装置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器11的下端安装在底盘19上,管座12通过夹槽1209套设在换热器11的上端,喷淋面1301与换热器11的上端面抵接。喷淋管13铺在换热器11的上端面并使得喷淋面1301与换热器11的上端面抵接,然后将管座12从上往下套在换热器11上,使喷淋管13置于管槽1208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泵机组还包括制冷系统和氟系统。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11);
管座(12),具有管槽(1208);所述管座(12)安装在所述换热器(11)上;以及
喷淋管(13),穿过所述管槽(1208)设置在所述换热器(11)上;所述喷淋管(13)具有喷淋面(1301),所述喷淋面(1301)上开设有若干间隔布设的喷淋孔(1303),所述喷淋面(1301)抵接在所述换热器(11)上或所述喷淋面(1301)朝向并靠近所述换热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12)还具有夹槽(1209);所述管座(12)通过所述夹槽(1209)套设在所述换热器(11)上,所述夹槽(1209)与所述管槽(120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槽(1209)具有与换热器(11)抵接的支撑内壁(1210),所述管槽(1208)开设在所述支撑内壁(1210)上,所述喷淋面(1301)与所述支撑内壁(1210)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槽(1209)还具有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第二夹持内壁(1212);所述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所述第二夹持内壁(1212)间隔布设,所述第一夹持内壁(1211)通过所述支撑内壁(1210)与所述第二夹持内壁(1212)连接,所述换热器(11)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内壁(1211)和所述第二夹持内壁(121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管座(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板(1201)、第一支撑板(1202)、第一限位板(1203)、第二限位板(1204)、第三限位板(1205)、第二支撑板(1206),以及第二夹板(1207);所述第一夹持内壁(1211)位于所述第一夹板(1201)上,所述第二夹持内壁(1212)位于所述第二夹板(1207)上,所述支撑内壁(1210)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02)上,所述支撑内壁(1210)的其余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206)上;
所述第一夹板(1201)、所述第一支撑板(1202)、所述第二支撑板(1206),以及所述第二夹板(1207)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夹槽(1209),所述第一限位板(1203)、所述第二限位板(1204)、所述第三限位板(1205)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管槽(12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201)、所述第二夹板(1207)、所述第一支撑板(1202)、所述第二支撑板(1206)中的一个或多个开设有连接孔(1213),所述夹槽(1209)通过所述连接孔(1213)与外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液管(16);所述喷淋管(13)的一端设有管塞(14),所述喷淋管(13)的另一端设有扩口管(15),所述扩口管(15)与所述供液管(1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二通阀(17)和稳压阀(18);所述电磁二通阀(17)和所述稳压阀(18)分别安装在供液管(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13)还具有定位面(1302);所述定位面(1302)与所述喷淋面(1301)均为平面,所述定位面(1302)与所述喷淋面(1301)相互背离且相互平行,所述定位面(1302)与所述管槽(1208)的内壁抵接,所述喷淋面(1301)与所述换热器(11)抵接,各所述喷淋孔(1303)的总面积小于所述喷淋管(13)的横截面积。
10.一种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19)、安装在所述底盘(19)上的侧面板(20),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所述换热器(11)安装在所述底盘(19)上,所述侧面板(20)上安装有管道接头(21)。
CN202322010805.1U 2023-07-27 2023-07-27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Active CN220624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0805.1U CN220624451U (zh) 2023-07-27 2023-07-27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0805.1U CN220624451U (zh) 2023-07-27 2023-07-27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451U true CN220624451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3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0805.1U Active CN220624451U (zh) 2023-07-27 2023-07-27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38123C1 (ru) Находящийся в помещении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воздуха
KR101439814B1 (ko) 냉동 장치의 실외 유닛
CN213272947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CN220624451U (zh) 换热组件及热泵机组
WO2021228274A1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JP2008267721A (ja) 冷凍空調装置
CN213272948U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
CN210485900U (zh) 空调室外机
JP384300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210399252U (zh) 一种多组管转换连接装置
JP2000171061A (ja) 室外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21079452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21217918A1 (zh) 空调器
JP3706575B2 (ja) アキュムレータ固定装置
JP653682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7274798U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9693460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6522080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428627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給湯装置
CN109237771B (zh) 空调系统
CN212566253U (zh) 一种便于安装中央空调机组结构
CN217031363U (zh) 模块化室内空调器
JP2006029639A (ja) 冷暖房システム
JP2000234746A (ja) 温調水供給装置
CN220669762U (zh) 一种接水盘组件以及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