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24119U -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24119U
CN220624119U CN202322167659.3U CN202322167659U CN220624119U CN 220624119 U CN220624119 U CN 220624119U CN 202322167659 U CN202322167659 U CN 202322167659U CN 220624119 U CN220624119 U CN 220624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r
panel
bracket
separato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76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术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76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24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24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较低,可能会危害用户健康的问题。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面板与底壳围合成腔体;腔体中容置有电磁加热件和第一隔离件,第一隔离件设置在电磁加热件的靠近面板的一侧,第一隔离件为不导磁的金属阻燃件。本申请的第一隔离件将线圈盘与周围易燃零件隔开,较好地将线圈盘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线圈盘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地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烹饪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厨具,用于烹煮食物。烹饪器具一般包括带有烹调器的锅具,使用时,锅具放置在烹调器的加热面上,烹调器对锅具进行加热。
烹调器例如电磁炉,因电磁加热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广受欢迎。电磁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盘,产生无数封闭的磁场力,磁力线切割锅具产生无数小涡流,加热放置在面板上的锅具。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当线圈盘的温度过高时,容易出现起火的现象,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电磁炉的安全性能较低,并且可能危害用户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能够较好地将线圈盘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线圈盘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地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所述面板盖合在所述底壳上,并与所述底壳围合成腔体;所述腔体中容置有电磁加热件和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件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隔离件为不导磁的金属阻燃件。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包括面板和底壳,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金属阻燃件,第一隔离件将线圈盘与周围易燃零件隔开,较好地将线圈盘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线圈盘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不导磁件,能够避免第一隔离件被加热而导致锅具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而有益于确保锅具的正常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外周,所述第一隔离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电磁加热件相连,所述第二隔离件为导磁件。
通过包括第二隔离件,能够吸收电磁加热件辐射的能量,从而有益于降低电磁炉向外辐射的能量或漏磁,进而降低对用户的身体伤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离件为金属阻燃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通过焊接相连;或,所述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为一体件。
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和所述第二隔离件均为金属阻燃件,能够阻断由于电磁加热件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达到防燃目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磁加热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二隔离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环绕于所述电磁加热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的外侧。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隔离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磁加热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将线圈盘与周围易燃零件隔开,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隔离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环绕于所述电磁加热件在所述面板上的正投影的外侧,从而有益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磁炉向外辐射的能量或漏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加热件包括支架以及盘设在所述支架上的线圈,所述第一隔离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靠近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件环绕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隔离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支架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离件上设置有引线避让槽,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引线卡扣,所述引线避让槽和所述引线卡扣对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件的中心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离件;所述支架包括支架内圈和支架外圈,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二隔离件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与所述支架外圈抵接,所述支架内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相嵌合并抵紧。
通过设置支架内圈与所述安装孔的孔边缘嵌合并抵紧,能够防止漏磁从安装孔和支架内圈之间的孔隙中漏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件靠近所述线圈的一面与所述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介于0.5mm-1.0mm。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隔离件靠近所述线圈的一面与所述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有益于避免第一隔离件在装配时对线圈造成挤压等问题,从而有益于确保电磁加热件的正常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耳,所述第二隔离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耳,所述第一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安装耳对应装配,并通过紧固件相连。这样有助于提高支架和第二隔离件的装配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件为圆形环,所述第一隔离件的直径范围介于135mm-155mm;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的高度范围介于10mm-20mm;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的壁厚范围介于0.5mm-1.0m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件包括铜隔离件、铝隔离件、陶瓷隔离件或银隔离件;和/或,所述第二隔离件包括铁隔离件或不锈钢隔离件;和/或,所述支架为阻燃件。
通过设置支架为阻燃件,可以阻断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并导致整个电磁炉自燃的现象,进一步达到防燃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上述的烹调器,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烹调器的面板上。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金属阻燃件,第一隔离件将线圈盘与周围易燃零件隔开,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线圈盘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不导磁件,能够避免第一隔离件被加热而导致锅具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而有益于确保锅具的正常加热。
本申请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申请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磁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磁加热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烹调器;
110-面板; 111-腔体; 120-底壳;
121-上盖; 122-下盖; 130-电磁加热件;
131-支架; 1311-支架内圈; 1312-支架外圈;
1313-第一安装耳; 1314-引线卡扣; 132-绕线槽;
140-第一隔离件; 141-安装孔; 150-第二隔离件;
151-引线避让槽; 152-第二安装耳; 160-控制板;
170-散热风机; 180-电源板; 190-电源线;
20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电磁炉、电陶炉、电压力煲等为人们常用的烹调器,烹调器包括底壳和面板,其中,底壳和面板围成可供线圈盘和电路板等装配的腔体,电路板与线圈盘电连接,电路板用于控制线圈盘的开闭。
用户在使用电磁炉时,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进行加热的,电磁感应加热原理是线圈盘通电产生电磁涡流,磁力线穿透锅具并使锅具加热,从而实现锅具中食物的加热烹饪。然而,相关技术的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当线圈盘的温度过高时,容易出现起火的现象,而且不能较好地将线圈盘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导致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较低,并且可能危害用户健康。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和烹饪器具,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金属阻燃件,第一隔离件将线圈盘与周围易燃零件隔开,较好地将线圈盘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线圈盘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为不导磁件,能够避免第一隔离件被加热而导致锅具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而有益于确保锅具的正常加热。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磁加热件装配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第二隔离件和电磁加热件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俯视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调器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的侧视图。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烹调器100,该烹调器100包括但不限于电磁炉和电陶炉,本实施例中主要以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电磁炉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参照图1所示,该烹调器100包括面板110和底壳120,面板110盖合在底壳120上,并与底壳120围合成腔体111。其中,参照图1所示,腔体111中可以用来容置控制板160、电源板180、加热件和散热风机170。散热风机170用于对控制板160、电源板180进行散热,电磁炉通过电源线190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
其中,底壳120的材质可以为耐温大于125度的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涤纶树脂(PET)、尼龙6(PA6)、尼龙66(PA66)或聚苯硫醚(PPS)等材料,或者,底壳120的材质可以为PP、PBT、PET、PA6、PA66或PPS加玻纤形成的材料。
面板110可以为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如高硼硅玻璃面板、陶瓷面板和微晶玻璃面板。当烹饪器具为电磁炉时,加热件为线圈盘,线圈盘包括线圈盘支架和盘绕设置在线圈盘支架上的线圈;当烹饪器具为电陶炉时,加热件可以为电阻加热丝盘绕形成。本实施例中,主要以加热件为线圈盘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热件为电磁加热件130。
示例性的,请参照图1所示,底壳120可以包括下盖122和上盖121,其中,上盖121为框状结构,装配时,上盖121盖合在下盖122上,面板110设置在上盖121背离下盖122的一侧。面板110背离底壳120的一面可以用于放置锅具,从而不仅可以实现烹调器100的加热功能,而且使锅具不会与底壳120直接接触,以避免高温的锅具烫坏底壳120。
继续参照图1至图3所示,腔体111中容置有电磁加热件130和第一隔离件140,第一隔离件140设置于电磁加热件130的靠近面板110的一侧。
其中,第一隔离件140为金属阻燃件,示例性的,第一隔离件140由阻燃性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阻燃性材料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通过包括第一隔离件140,第一隔离件140为金属阻燃件,从而,第一隔离件140可以将电磁加热件130与电磁炉中的周围易燃零件隔开,这样当电磁加热件130因温度较高起火时,可以较好地将电磁加热件130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电磁加热件130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电磁加热件130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离件140为不导磁件,即,第一隔离件140由不导磁的材料制成,这样,电磁炉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避免第一隔离件140被电磁加热件130加热而导致锅具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从而有益于确保锅具的正常加热。
示例性的,不导磁的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由铜隔离材料、铝隔离材料、陶瓷隔离材料或银隔离材料等制成。其中,上述第一隔离件140的材质仅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对于第一隔离件140的设置数量不做进一步限定。示例性的,第一隔离件140可以设置为一个,第一隔离件140设置在电磁加热件130上;或者,第一隔离件140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隔离件140沿电磁加热件130至面板110的方向层叠装配;或者,第一隔离件140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包括一个第一隔离件140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件140在面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电磁加热件130在面板110上的正投影。这样,使得第一隔离件140可以覆盖住整个电磁加热件130,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将电磁加热件130和周围易燃零件隔开,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第二隔离件150,第二隔离件150环绕设置在第一隔离件140的外周,第一隔离件140通过第二隔离件150与电磁加热件130相连,第二隔离件150为导磁件。
示例性的,导磁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铁隔离材料或不锈钢隔离材料,或者,第二隔离件150还可以为由其他具有降低漏磁的材料制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隔离件150的材质仅仅是一种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包括第二隔离件150,并且第二隔离件150为导磁件,能够吸收电磁加热件130辐射的能量,从而有益于降低电磁炉向外辐射的能量或漏磁,进而降低对用户的身体伤害。同时,使得电磁炉辐射在安全范围内,确保电磁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具体的,第二隔离件150在面板110上的正投影环绕于电磁加热件130在面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外侧,从而有益于最大限度地对降低电磁加热件130向外辐射的能量或漏磁,进而降低对用户的身体伤害,同时不会影响到电磁加热件130对锅具的正常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隔离件150可以为金属阻燃件,示例性的,第二隔离件150由阻燃性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阻燃性材料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其中,第一隔离件140和第二隔离件150可以通过焊接相连,或,第一隔离件140和第二隔离件150可以为一体件,或者,第一隔离件140和第二隔离件15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连,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这样设置,有助于提高第一隔离件140和第二隔离件150之间的连接稳定度,并且能够加强结构的整体强度。
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140和第二隔离件150均为金属阻燃件,从而可以阻断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并导致整个电磁炉自燃的现象,达到防燃的目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电磁炉在工作时由于线圈盘温度过高或线圈的导线匝间短路而导致的线圈起火的问题,防止了电磁炉内明火的产生,杜绝火灾的发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电磁加热件130包括支架131以及盘设在支架131上的线圈,具体的,支架131上设置有绕线槽132,线圈盘设在绕线槽132中。
其中,支架131也可以为阻燃件。支架131由阻燃性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阻燃性材料可以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从而可以进一步阻断线圈盘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并导致整个电磁炉自燃的现象,达到防燃的目的。
第一隔离件140设置于支架131的靠近面板110的一侧,第二隔离件150环绕设置于支架131上。第一隔离件140的中心具有安装孔141,安装孔141沿第一隔离件140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隔离件140。
其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支架131包括支架内圈1311和支架外圈1312,装配时,第一隔离件140的外周缘与第二隔离件150相连,并通过第二隔离件150与支架外圈1312抵接,使得第二隔离件150可以包围电磁加热件13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电磁炉向外辐射的能量或漏磁。另外,支架内圈1311与安装孔141的孔边缘相嵌合并抵紧,这样有助于防止漏磁从安装孔141和支架内圈1311之间的孔隙中漏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件140包括沿厚度方向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为第一隔离件140的靠近面板110一侧的表面,第二面为第一隔离件140的靠近电磁加热件130一侧的表面。
沿第一隔离件140的厚度方向,第二面与线圈之间可以具有间隙,这样有益于避免第一隔离件140在装配时对线圈造成挤压等问题,从而有益于确保电磁加热件130的正常工作。
其中,间隙的范围可以介于0.5mm-1.0mm。示例性的,间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或0.5mm-1mm之间的任意值。
通过对间隙的范围进行限定,一方面,有益于避免当间隙过小时对线圈造成挤压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益于避免当间隙过大时不能完全抑制电磁加热件130向四周辐射的漏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件140和电磁加热件130的形状可以相适配,示例性的,第一隔离件140可以为圆形环,电磁加热件130可以为圆形加热件;或,第一隔离件140可以为方形环,电磁加热件130可以为方形加热件,从而有利于第一隔离件140和电磁加热件130的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离件140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主要以第一隔离件140为圆形环为例进行说明,这样使得第一隔离件140和电磁加热件130的形状相适配,并且便于安装。
其中,第一隔离件140的直径范围可以介于135mm-155mm。示例性的,参照图6所示,第一隔离件140的直径D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35mm、137mm、139mm、143mm、145mm、148mm、150mm、153mm、155mm或135mm-155mm之间的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隔离件140的直径为145mm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隔离件140的高度范围可以介于10mm-20mm。示例性的,参照图4所示,第一隔离件140的高度H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10mm、12mm、14mm、16mm、18mm、19mm、20mm或10mm-20mm之间的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隔离件140的高度为14mm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隔离件140的壁厚范围介于0.5mm-1.0mm,示例性的,第一隔离件140的壁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0.5mm、0.6mm、0.7mm、0.8mm、0.9mm、1.0mm或0.5mm-1mm之间的任意值。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第一隔离件140的壁厚为0.8mm为例进行说明。
通过对第一隔离件140的壁厚范围进行限定,一方面,能够避免当材料厚度太薄导致结构容易变形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当材料厚度太厚不利于安装且会影响磁矩,进而影响电磁炉的正常工作性能。
磁矩为线圈盘距离放置在面板110上的锅具的锅底的距离,当线圈盘距离锅具的锅底的距离越大时,即,磁矩越大,电磁炉的额定功率越小,当线圈盘距离锅具的锅底的距离越小时,即,磁矩越小,电磁炉的额定功率越大。也就是说,通过调整电磁炉的磁矩,从而实现额定功率的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隔离件150上设置有引线避让槽151,支架131上设置有引线卡扣1314,引线避让槽151和引线卡扣1314对应设置。其中,引线卡扣1314主要是用于引入线圈的进线端或引出线圈的出线端,从而确保电磁加热件130的正常工作,引线避让槽151用于第二隔离件150和支架131在装配时,可以对引线卡扣1314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二隔离件150和支架131的装配稳定性。
其中,沿电磁加热件130的厚度方向,引线卡扣1314和引线避让槽151部分重叠,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漏磁从引线卡扣1314和引线避让槽151之间的缝隙漏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重叠的面积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2、图4和图5所示,支架13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耳1313,第二隔离件15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耳152,第一安装耳1313和第二安装耳152对应装配。装配时,第一安装耳1313和第二安装耳152对准,并通过紧固件200例如螺钉连接,从而有易于提高支架131和第二隔离件150的装配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具和烹调器100,锅具位于烹调器100的面板110上,烹调器100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进行烹煮。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烹调器100和烹饪器具,通过包括第一隔离件140,第一隔离件140为金属阻燃件,从而,第一隔离件140可以将电磁加热件130与电磁炉中的周围易燃零件隔开,这样当电磁加热件130因温度较高起火时,可以较好地将电磁加热件130的燃烧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从而能够有效阻断由于电磁加热件130着火时引起周围易燃零件起燃的风险,达到防燃目的,进而从根源上避免由于电磁加热件130起火导致的危险事故发生,最大程度的确保电磁炉的安全性能,同时也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隔离件140为不导磁件,能够避免第一隔离件140被加热而导致锅具加热性能下降的问题,进而有益于确保锅具的正常加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110)和底壳(120),所述面板(110)盖合在所述底壳(120)上,并与所述底壳(120)围合成腔体(111);
所述腔体(111)中容置有电磁加热件(130)和第一隔离件(140),所述第一隔离件(140)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件(130)的靠近所述面板(110)的一侧,所述第一隔离件(140)为不导磁的金属阻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隔离件(150),所述第二隔离件(150)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外周,所述第一隔离件(140)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与所述电磁加热件(130)相连,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为导磁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为金属阻燃件;
所述第一隔离件(140)和所述第二隔离件(150)通过焊接相连;或,所述第一隔离件(140)和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为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40)在所述面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电磁加热件(130)在所述面板(110)上的正投影;
所述第二隔离件(150)在所述面板(110)上的正投影环绕于所述电磁加热件(130)在所述面板(110)上的正投影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件(130)包括支架(131)以及盘设在所述支架(131)上的线圈,所述第一隔离件(140)设置在所述支架(131)的靠近所述面板(110)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件(150)环绕设置于所述支架(131)上,所述第一隔离件(140)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与所述支架(13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上设置有引线避让槽(151),所述支架(131)上设置有引线卡扣(1314),所述引线避让槽(151)和所述引线卡扣(1314)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中心具有安装孔(141),所述安装孔(141)沿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隔离件(140);
所述支架(131)包括支架内圈(1311)和支架外圈(1312),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外周缘与所述第二隔离件(150)相连,并通过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与所述支架外圈(1312)抵接,所述支架内圈(1311)与所述安装孔(141)的孔边缘相嵌合并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40)靠近所述线圈的一面与所述线圈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的范围介于0.5mm-1.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耳(1313),所述第二隔离件(15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耳(152),所述第一安装耳(1313)和所述第二安装耳(152)对应装配,并通过紧固件(200)固定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40)为圆形环,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直径范围介于135mm-155mm;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高度范围介于10mm-20mm;和/或,所述第一隔离件(140)的壁厚范围介于0.5mm-1mm。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件(140)包括铜隔离件、铝隔离件、陶瓷隔离件或银隔离件;和/或,所述第二隔离件(150)包括铁隔离件或不锈钢隔离件;和/或,所述支架(131)为阻燃件。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具和上述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所述锅具放置在所述烹调器的面板(110)上。
CN202322167659.3U 2023-08-11 2023-08-11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20624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7659.3U CN2206241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7659.3U CN2206241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24119U true CN220624119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7659.3U Active CN220624119U (zh) 2023-08-11 2023-08-11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24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6327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20624119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103672984B (zh) 自然散热型节能电陶炉
CN201391917Y (zh) 一种家用多功能电炉
CN205305155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电热锅
CN203642252U (zh) 炉具的防辐射板结构和电磁炉
CN211526489U (zh) 一种电磁炉
JP641547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06222389U (zh) 电磁烹饪器具
CN220417391U (zh) 烹调器和烹饪器具
CN211795981U (zh) 适用于电热厨具的面板组件
CN202303508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3771489U (zh) 一种电磁加热和辐射加热的组合灶具
JP4133947B2 (ja) 電磁誘導加熱式炊飯器
CN220024744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20169508U (zh) 一种烹饪设备
JP2008272095A (ja) 電気炊飯器
CN220124446U (zh) 煲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69456U (zh) 防漏磁的电磁炉
CN210891790U (zh)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电磁炉
CN213453769U (zh) 加热结构及微波炉
CN110798923B (zh) 加热面板及无火灶
CN207802438U (zh) 线圈盘及加热平台
CN214307311U (zh) 一种多功能加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