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9626U -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9626U
CN220619626U CN202322177025.6U CN202322177025U CN220619626U CN 220619626 U CN220619626 U CN 220619626U CN 202322177025 U CN202322177025 U CN 202322177025U CN 220619626 U CN220619626 U CN 220619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er
buffer block
cover plates
cover plate
no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70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信伟
戴承欣
张长生
刘文武
尹华拓
张新亚
钱鼎玮
涂勤明
刘堂辉
黄辉
潘鹏
周豪
赖晨翔
龙泽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Metro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70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9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9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9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领域,公开了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包括轨枕和若干设于所述轨枕的内侧的盖板,若干所述盖板沿轨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盖板的底面设有支撑脚,还包括抵接于所述支撑脚的底部的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三缓冲块以及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三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侧面之间,且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所述支撑脚之间;本方案实现消除梯形轨枕中的盖板因振动引起的撞击和噪音,降低盖板和轨枕的损坏率,同时消除盖板所引起的噪声源,使梯形轨枕整体的噪音污染减少,具有较好的低噪音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背景技术
梯形轨枕用在轨道交通领域中起到主动隔振和降低噪声作用的轨道结构。
现有的梯形轨枕由钢轨和预应力混凝土制作的纵向长梁共同构成的复合轨道结构,构成该结构的主要部件有道床、两个轨枕和若干盖板,两个轨枕铺设在道床上,道床上开设有位于两个轨枕之间的水沟,若干盖板设于轨枕内侧,且沿轨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用于封闭水沟的上侧敞口,目前的盖板直接安放在道床上,盖板利用自身中部封闭水沟的上侧敞口,盖板的侧面与轨枕的内侧面之间留有装配间隙,该装配间隙导致列车运行通过或夜间维护作业人员行走时,盖板的侧面与轨枕的内侧面、盖板的底面与道床的顶面以及相邻两个盖板之间会因振动产生较激烈碰撞,加速盖板和轨枕的损坏,同时形成较大的辐射噪声,影响乘客和作业人员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实现消除梯形轨枕中的盖板因振动引起的撞击和噪音,降低盖板和轨枕的损坏率,避免产生噪声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包括轨枕和若干设于所述轨枕的内侧的盖板,若干所述盖板沿轨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盖板的底面设有支撑脚,还包括抵接于所述支撑脚的底部的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三缓冲块以及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三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侧面之间,且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所述支撑脚之间。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所述第三缓冲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面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所述第四缓冲块的底部与其相邻两侧所述第一缓冲块一体成型。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还包括第五缓冲块和固定连接在轨枕的内侧面上的联结件,所述联结件与所述盖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五缓冲块抵接于所述联结件、与所述联结件相邻的盖板及所述轨枕的内侧面三者之间。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所述第五缓冲块为L形。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还包括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轨枕的底部的顶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还包括限位挡台;所述限位挡台的局部埋设在所述轨枕的外侧面处。
在上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中,所述限位挡台上设有镂空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低噪音梯形轨枕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和第三缓冲块均是柔性块,可通过自身形变进行物理缓冲,第一缓冲块的底部固定在道床上,安放盖板时,盖板安放在第一缓冲块的顶部,第一缓冲块在竖直方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与道床碰撞;第二缓冲块的一侧固定在轨枕的内侧面上,盖板安放在第一缓冲块的顶部后,盖板的侧面与第二缓冲块的相对另一侧相抵,第二缓冲块处于盖板的侧面与轨枕的内侧面的间隙内,在水平横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与轨枕碰撞;第三缓冲块的一侧固定在轨枕的内侧面上,第三缓冲块的相对另一侧延伸至相邻两个盖板之间,被相邻两个盖板夹设,第三缓冲块在水平纵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相邻两个盖板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盖板的支撑脚之间,避免相邻两个盖板的支撑脚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和第三缓冲块在相邻盖板之间共同作用,相对于相邻两个盖板之间仅有第三缓冲块进行缓冲,增大了相邻盖板之间的缓冲面积,增强了相邻两个盖板的缓冲效果;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三缓冲块和第四缓冲块对应在竖直方向、水平横向、水平纵向上对盖板进行缓冲,阻隔盖板与道床、盖板与轨枕、盖板与相邻盖板碰撞,降低盖板和轨枕的损坏率,同时消除盖板所引起的噪声源,使梯形轨枕整体的噪音污染减少,具有较好的低噪音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噪音梯形轨枕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噪音梯形轨枕的侧向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低噪音梯形轨枕的前侧透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缓冲块与第一缓冲块一体成型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挡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轨枕;2、限位挡台;3、盖板;4、联结件;5、第五缓冲块;6、第三缓冲块;7、第二缓冲块;8、第一缓冲块;9、缓冲组件;10、第四缓冲块;
21、镂空部;22、预埋部;23、肋条;31、支撑脚;61、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91、顶板;92、缓冲层;9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结构,包括轨枕1和若干设于所述轨枕1的内侧的盖板3,若干所述盖板3沿轨道方向依次排布(图1中左右方向),低噪音梯形轨枕还包括抵接于支撑脚31的底部的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第三缓冲块6以及第四缓冲块10;所述第二缓冲块7设于所述盖板3与所述轨枕1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三缓冲块6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3的侧面,且与所述轨枕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缓冲块10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3的所述支撑脚31之间。
基于此,本实施例的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和第三缓冲块6均是柔性块,可通过自身形变进行物理缓冲,第一缓冲块8的底部固定在道床上,安放盖板3时,盖板3安放在第一缓冲块8的顶部,第一缓冲块8在竖直方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3与道床碰撞;第二缓冲块7的一侧固定在轨枕1的内侧面上,盖板3安放在第一缓冲块8的顶部后,盖板3的侧面与第二缓冲块7的相对另一侧相抵,第二缓冲块7处于盖板3的侧面与轨枕1的内侧面的间隙内,在水平横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3与轨枕1碰撞;第三缓冲块6的一侧固定在轨枕1的内侧面上,第三缓冲块6的相对另一侧延伸至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被相邻两个盖板3夹设,第三缓冲块6在水平纵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相邻两个盖板3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10夹设在相邻两个盖板3的支撑脚31之间,避免相邻两个盖板3的支撑脚31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10和第三缓冲块6在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共同作用,相对于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仅有第三缓冲块6进行缓冲,增大了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的缓冲面积,增强了相邻两个盖板3的缓冲效果;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第三缓冲块6和第四缓冲块10对应在竖直方向、水平横向、水平纵向上对盖板3进行缓冲,阻隔盖板3与道床、盖板3与轨枕1、盖板3与相邻盖板3碰撞,降低盖板3和轨枕1的损坏率,同时消除盖板3所引起的噪声源,使梯形轨枕整体的噪音污染减少,具有较好的低噪音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轨枕1由高性能绝缘混凝土铸造而成,增强轨枕1抗杂散电流性能,同时有助于减缓轨枕1内钢筋的电化学腐蚀从而延长轨枕1的服役年限。
结合图2、图3、图4和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第二缓冲块7抵紧盖板3的侧面的中部,且固定连接在所述轨枕1的内侧面上。
如图7所示,所述第三缓冲块6包括第一连接部61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61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62,所述第二连接部6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61的第一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61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轨枕1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61的第一侧面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3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62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1的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支撑脚31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支撑脚31设于盖板3的一侧,另外两个支撑脚31设于盖板3的相对另一侧,道床上的水沟处于两侧支撑脚31之间,相对应地,第一缓冲块8的数量与支撑脚31的数量相同。
如图4、图5和图8所示,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缓冲块10的底部与相邻两侧所述第一缓冲块8一体成型。
第四缓冲块10夹设在相邻两个盖板3的支撑脚31之间,即第四缓冲处于支撑脚31的侧面,第四缓冲块10与位于对应支撑脚31的正下方的第一缓冲块8一体成型,第四缓冲块10与第一缓冲块8共同形成T形结构,第一缓冲块8在道床的顶部固定后,第四缓冲块10随之固定在道床上,在安放盖板3时,在水平纵向上第四缓冲块10可作为定位基点进行参考,同时对盖板3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缓冲块5和固定连接在轨枕1的内侧面上的联结件4,所述联结件4与所述盖板3并排设置;所述第五缓冲块5抵接于所述联结件4、与所述联结件4相邻所述盖板3和轨枕1的内侧面三者之间。
联结件4具体用于连接两个相邻的轨枕1,以强化梯形轨枕整体的强度,在实际应用中,若干盖板沿轨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形成盖板模块,当盖板模块设有两个时,联结件4设于相邻两个盖板模块之间,当盖板模块设有一个时,联结件4设于盖板模块的一侧;第五缓冲块5夹设在联结件4的侧面与盖板3的侧面之间,通过自身形变缓冲盖板3对联结件4的撞击,避免盖板3与联结件4碰撞。
结合图1和图6所示,第五缓冲块5具体为L形结构,所述第五缓冲块5固定连接在所述联结件4的侧面和所述轨枕1的侧面上,所述第五缓冲块5的内侧与相邻所述盖板3的侧面相抵。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底板93、固定连接在所述轨枕1的底部的顶板91和设于所述底板93与所述顶板91之间的缓冲层92,所述缓冲层92分别与所述底板93和所述顶板91固定连接。
底板93、缓冲层92、顶板91共同构成缓冲组件9,该缓冲组件9设置在道床的顶板91与轨枕1的底部之间,该缓冲组件9道床上的轨枕1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底板93以局部埋设在道床内的方式固定在道床的顶部,底板93的顶部露出在道床的上侧,同理,顶板91以局部埋设在轨枕1内的方式固定在轨枕1的底部,顶板91的底部露出在轨枕1的下侧,缓冲层92通过泡沫胶分别与底板93的顶部和顶板91的底部固定连接,相对于缓冲层92的顶部埋设在轨枕1的底部内和缓冲层92的底部埋设在道床的顶部内的传统连接方式,更换缓冲层92时,仅需使用刀具沿缓冲层92与顶板91、缓冲层92与底板93的交接面切开,便可完全拆除。
另外,缓冲层92与顶板91、缓冲层92与底板93的交界面为平整面,使夹设在顶板91和底板93之间的缓冲层92的各处能均匀受力。
在实际应用中,顶板91和底板93均为花纹板,顶板91的凸纹位于顶面,且埋设在轨枕1的底部内;底板93的凸纹位于底面,且埋设在道床的顶部处;顶板91的底面和底板93的顶面均为光面,缓冲层92被顶板91和底板93包裹。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缓冲块8与道床、第二缓冲块7与轨枕1、第三缓冲块6与轨枕1、第五缓冲块5与联结件4、第五缓冲块5与轨枕1均通过泡沫胶固定连接;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第三缓冲块6、第四缓冲块10、第五缓冲块5均由嵌丝橡胶制作而成。
结合图1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又一改进,还包括限位挡台2;所述限位挡台2的局部埋设在所述轨枕1的外侧面处且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挡台2由金属件制作而成,相对由混凝土件制作而成的限位挡台2,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挡天具有延展性好,在长期受到剪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结构开裂、断裂等问题。
优选地,所述限位挡台2上设有用于减轻自重的镂空部21。
限位挡台2设有预埋部22,预埋部22埋设在轨枕1的外侧面处,预埋部22呈T形结构,预埋部22与限位挡台2一体成型,预埋部22的肋板位于预埋部22翼板与限位挡台2之间,预埋部22的翼板远离肋板的侧面上设有若干肋条23,肋条23用于强化轨枕1与预埋部22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和第三缓冲块6均是柔性块,可通过自身形变进行物理缓冲,第一缓冲块8的底部固定在道床上,安放盖板3时,盖板3安放在第一缓冲块8的顶部,第一缓冲块8在竖直方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3与道床碰撞;第二缓冲块7的一侧固定在轨枕1的内侧面上,盖板3安放在第一缓冲块8的顶部后,盖板3的侧面与第二缓冲块7的相对另一侧相抵,第二缓冲块7处于盖板3的侧面与轨枕1的内侧面的间隙内,在水平横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盖板3与轨枕1碰撞;第三缓冲块6的一侧固定在轨枕1的内侧面上,第三缓冲块6的相对另一侧延伸至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被相邻两个盖板3夹设,第三缓冲块6在水平纵向上对撞击进行缓冲,避免相邻两个盖板3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10夹设在相邻两个盖板3的支撑脚31之间,避免相邻两个盖板3的支撑脚31相互碰撞,第四缓冲块10和第三缓冲块6在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共同作用,相对于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仅有第三缓冲块6进行缓冲,增大了相邻两个盖板3之间的缓冲面积,增强了相邻两个盖板3的缓冲效果;第一缓冲块8、第二缓冲块7、第三缓冲块6和第四缓冲块10对应在竖直方向、水平横向、水平纵向上对盖板3进行缓冲,阻隔盖板3与道床、盖板3与轨枕1、盖板3与相邻盖板3碰撞,降低盖板3和轨枕1的损坏率,同时消除盖板3所引起的噪声源,使梯形轨枕整体的噪音污染减少,具有较好的低噪音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其实现消除低噪音梯形轨枕中的盖板3因振动引起的撞击和噪音,降低盖板3和轨枕1的损坏率,避免产生噪声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包括轨枕和若干设于所述轨枕的内侧的盖板,若干所述盖板沿轨道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盖板的底面设有支撑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于所述支撑脚的底部的第一缓冲块、第二缓冲块、第三缓冲块以及第四缓冲块;所述第二缓冲块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之间,所述第三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侧面之间,且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缓冲块夹设在相邻两个所述盖板的所述支撑脚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块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垂直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侧面与所述轨枕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侧面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抵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盖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缓冲块的底部与其相邻两侧所述第一缓冲块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五缓冲块和固定连接在轨枕的内侧面上的联结件,所述联结件与所述盖板并排设置;所述第五缓冲块抵接于所述联结件、与所述联结件相邻的盖板及所述轨枕的内侧面三者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缓冲块为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轨枕的底部的顶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分别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挡台;所述限位挡台的局部埋设在所述轨枕的外侧面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噪音梯形轨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台上设有镂空部。
CN202322177025.6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Active CN220619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025.6U CN220619626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7025.6U CN220619626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9626U true CN220619626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21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7025.6U Active CN220619626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9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3529B (zh) 一种道床板的弹性限位装置
CN114086434B (zh) 一种纵向装配的预制板式轨道
CN103835191A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式整体道床的轨道结构
CN220619626U (zh) 一种低噪音梯形轨枕
CN213867108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隔震装置
CN211596202U (zh) 一种槽型轻轨枕
CN201473888U (zh) 一种高架轨道桥
KR101262755B1 (ko) 가로보가 일체화된 하로판형교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03546537U (zh) 一种放置于梯形轨枕道床上的降噪装置
CN116479800A (zh) 一种近轨道声屏障以及轨道系统
CN113737575B (zh) 一种无砟轨道板端减震卡槽装置
KR20120097636A (ko) 탄성수지 고정방식의 저진동 철도교
CN112779860A (zh) 一种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桥梁的承轨台
CN104480808A (zh) 一种改进绝缘轨距块的有轨电车扣件
CN213709241U (zh) 一种吸隔声体
CN210684340U (zh) 一种可用于齿轨线路的y字型钢轨枕
CN202945508U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式整体道床的轨道结构
CN201144380Y (zh) 一种道口轨道板
CN219099692U (zh) 一种组合式弹性道床块及其轨道系统
CN113265910B (zh) 轨道隔振器及地铁轨道
RU225567U1 (ru) Блок опорный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пути
CN203451951U (zh) 轨道吸音装置
RU225562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крепления рельса, содержащее блок опорный для рельсового пути
KR200250967Y1 (ko) 철도 교량 하부의 방음 구조
CN219824743U (zh) 复合轨枕无砟轨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