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8532U -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 Google Patents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8532U
CN220618532U CN202322200292.0U CN202322200292U CN220618532U CN 220618532 U CN220618532 U CN 220618532U CN 202322200292 U CN202322200292 U CN 202322200292U CN 220618532 U CN220618532 U CN 2206185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oil
water
separat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029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子松
彭宏亮
曹树森
刘应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gang Group Panzhihua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029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85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85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85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系统包括:真空泵;中间罐,设置为与污水池管路连通并在上部连接至所述真空泵;油水分离罐,设置为与所述中间罐管路连通并包含油污分离池,其中所述油污分离池被分离隔板分隔为油水混合池和油污池,所述油污池的下部设置有油污出口;以及管路机构,包含实现管路连通的管路部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通过真空泵及阀组控制负压吸入油水混合物和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处理,采用负压吸入的方式避免固体杂质损坏高速运行的叶片,实现油水分离。

Description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油污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常有油污泄漏到冷却水中,或机床切削液表面有浮油需回收清理的场合。现水面油污清理主要方式有吸油带,钢带式撇油机,采用离心水泵的吸油机等方式。吸油带吸油不具有连续性且后期处理麻烦,钢带式撇油机吸油效率较低,离心泵等方式吸油由于泵转速较高不能吸入含杂质液体否则易损坏叶片及泵体,吸油口靠近液表面吸入空气较多对泵体造成气蚀损坏较大。吸口需低于液面下一定深度,且吸入油水混合液量较大不可调节不利于后期油水分离。
因此,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装置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通过真空泵及阀组控制负压吸入油水混合物和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处理,采用负压吸入的方式避免固体杂质损坏高速运行的叶片,实现油水分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项,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包括:真空泵;中间罐,设置为与污水池管路连通并在上部连接至所述真空泵;油水分离罐,设置为与所述中间罐管路连通并包含油污分离池,其中所述油污分离池被分离隔板分隔为油水混合池和油污池,所述油污池的下部设置有油污出口;以及管路机构,包含实现管路连通的管路部件。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罐的数量为多个。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罐包含:罐体;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罐体和所述真空泵之间的管路上;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内部通向外部环境的开口处;水位检测开关,包含设置于所述罐体侧壁的上水位检测开关和/或下水位检测开关;以及流量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罐体和所述油水分离罐之间的管路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罐还包含进液池,其中,所述进液池与所述油污分离池的所述油水混合池之间通过第一隔板分隔,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分离隔板的高度;来自所述中间罐的油水混合液流入所述进液池;所述进液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油污出口,所述第一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一排污阀。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油水分离罐还包含清水池,其中,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油污分离池的所述油污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分隔,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分离隔板的高度;所述清水池与所述油污分离池的所述油水混合池在低于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处连通;所述清水池的侧壁设置有清水出口;所述清水池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油污出口,所述第二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二排污阀。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水池内设置有清水高度调节机构,包含:固定弯管,一端连接至所述清水出口,另一端朝向清水液面方向开口;调节管,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弯管朝向液面的开口,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清水液面齐平;以及橡胶圈,设置为密封连接所述固定弯管和所述调节管,并使得所述调节管相对于所述固定弯管在垂直于所述清水液面的方向上可滑动。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系统还包含漂浮于所述污水池液面上的浮岛,所述管路机构包含连通所述污水池和所述中间罐的吸油管,其中,所述吸油管连接所述污水池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浮岛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路机构包含:出水管,设置为连通所述中间罐至所述油水分离罐并具有至少一部分呈螺旋状;以及回流管,设置为连通所述清水出口至所述污水池。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吸收分离污水表面浮油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1,启动真空泵,当中间罐内真空度达到预定值时吸入污水池内的油水混合液;步骤S2,响应于所述中间罐内液面到达预定高度,使所述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罐;以及步骤S3,浮油越过分离隔板流入油污池,并从油污出口流出,实现油水分离。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S2包含:响应于上水位检测开关检测到所述中间罐内液面到达预定高度,关闭控制阀并打开调节阀,使所述油水混合液自动流入所述油水分离罐。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连续或定时处理污水池内的表面油污,并实现油水分离,相比于传统的吸油泵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真空泵及阀组控制负压吸入油水混合物和进行二次油水分离处理,采用负压吸入的方式避免固体杂质损坏高速运行的叶片,实现油水分离;
2)可实现对含有较多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物的处理,吸口更靠近于液面吸混合物中水含量更少,可实现对气泡型表面油污的吸入;
3)通过相关阀门开度调节可实现对物料吸入流量及排出流量的无极调节;
4)采用双罐顺序吸入实现连续或定时处理污水池内的表面油污;
5)设备扬程约4-5m,分离处理后的废油可通过压缩空气打进密封罐体打到指定高度,实现低洼处污水处理;
6)污水池内吸油口需调节到贴近水面,更好的吸收浮油;
7)中间罐下部螺旋形出水管进入进液池后形成旋流场减缓水流冲击更有利于油水分离;
8)下位油水分离罐排水口高度可调,从而调节箱体内水位液面,从而调节油污排出口油水比例。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水高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的正面剖视图;
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污水池,11水,12油污;
100真空泵;
200中间罐,210第一罐体,211第一常闭电磁阀,212第一常开电磁阀,213第一手动阀,214第一上水位检测开关,215第一下水位检测开关,216第一单向阀,220第二罐体,221第二常闭电磁阀,222第二常开电磁阀,223第二手动阀,224第二上水位检测开关,225第二下水位检测开关,226第二单向阀;
300流量控制阀;
400油水分离罐,410进液池,411第一排污阀,420油污分离池,421油水混合池,422油污池,423分离隔板,424第二排污阀,430清水池,431清水出口,432清水高度调节机构,4321固定弯管,4322调节管,4323橡胶圈,440第一隔板,450第二隔板;
500管路机构,510第一吸油管,511第一吸油口,520第二吸油管,521第二吸油口,530螺旋形出水管,540回流管;
600浮岛;
7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其总体包含真空泵100、中间罐200、油水分离罐400和管路机构500。具体地,中间罐200设置为与污水池10管路连通并在上部连接至真空泵100;油水分离罐400设置为与中间罐200管路连通并包含油污分离池420,其中油污分离池420被分离隔板423分隔为油水混合池421和油污池422,油污池422的下部设置有油污出口;管路机构500可包含实现管路连通的管路部件。
中间罐20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相比于设置一个中间罐200而言,设置多个中间罐200可交替使用,使得污水池10端的浮油吸收步骤与油水分离罐400端的油水分离步骤不间断地同时进行,浮油吸收分离效率更高。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中间罐200的数量为2个,分别为第一中间罐和第二中间罐,二者各自包含:罐体、安装于罐体和真空泵100之间的管路上的控制阀、安装于罐体的内部通向外部环境的开口处的调节阀、设置于罐体侧壁上的水位检测开关、以及安装于罐体和油水分离罐400之间的管路上的流量控制阀300。具体的,第一中间罐可包含第一罐体210;第一常闭电磁阀211作为控制阀安装于第一罐体210和真空泵100之间的管路上;第一常开电磁阀212和第一手动阀213作为调节阀安装于第一罐体210的内部通向外部环境的开口处,以便于自动地和/或手动地调节第一罐体210内的真空度;第一罐体21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上水位检测开关214和第一下水位检测开关215,以检测第一罐体210中液面是否到达上、下极限位置;第一单向阀216安装于第一罐体210出口处的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一罐体210内液体的流出。与第一中间罐类似,第二中间罐可包含第二罐体220;第二常闭电磁阀221作为控制阀安装于第二罐体220和真空泵100之间的管路上;第二常开电磁阀222和第二手动阀223作为调节阀安装于第二罐体220的内部通向外部环境的开口处,以便于自动地和/或手动地调节第二罐体220内的真空度;第二罐体220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上水位检测开关224和第二下水位检测开关225,以检测第二罐体220中液面是否到达上、下极限位置;第二单向阀226安装于第二罐体220出口处的管路上,用于控制第二罐体220内液体的流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罐体210与第二罐体220共用一流量控制阀300,即分别连接第一罐体210与第二罐体220出口的管路汇合后连接流量控制阀300,进而管路连接至油水分离罐4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油水分离罐400还可包含进液池410。其中,进液池410与油污分离池420的油水混合池421之间通过第一隔板440分隔。来自中间罐200的油水混合液流入进液池410,随后浮于进液池410上层的油污越过第一隔板440进入油水混合池421。由于第一隔板440的高度大于分离隔板423的高度,使得油水混合池421内液面的高度不会达到第一隔板440的顶部,进而避免油水混合池421内液体回流至进液池410。进液池4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油污出口,第一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一排污阀411,以用于将进液池410的污水排出。
进一步地,油水分离罐400还可包含清水池430。其中,清水池430与油污分离池420的油污池422之间通过第二隔板450分隔,第二隔板450的高度大于分离隔板423的高度,以避免油污池422内的油污进入清水池430。清水池430与油污分离池420的油水混合池421在低于第二隔板450的高度处连通,使得油水混合池421下层的清水可流入清水池43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清水池430与油污分离池420在油水分离罐400底部连通。清水池430的侧壁设置有清水出口431。该清水出口431可设于侧壁较高的位置,以避免沉淀于清水池430底部的污垢自清水出口431排出。清水池43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油污出口,第二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二排污阀424。
优选地,清水池430内设置有清水高度调节机构432,用于调节清水池430内液面的高度。具体如图2所示,该清水高度调节机构432可包含:固定弯管4321、调节管4322和橡胶圈4323。具体地,固定弯管4321一端连接至清水出口431,另一端朝向清水液面方向开口;调节管4322一端连接至固定弯管4321朝向液面的开口,另一端的开口与清水液面齐平;橡胶圈4323可被设置为密封连接固定弯管4321和调节管4322,并使得调节管4322相对于固定弯管4321在垂直于清水液面的方向上可滑动。通过调节管4322相对于固定弯管4321的滑动调整调节管4322朝向清水液面方向开口的高度。橡胶圈4323在调节管4322滑动时提供阻尼,待手动调整至所需高度后,保持调节管4322和固定弯管4321的相对位置。
继续参照图1,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还进一步包含漂浮于污水池10液面上的浮岛600。管路机构500包含连通污水池10和中间罐200的吸油管,其中,吸油管连接污水池10的一端安装于浮岛600上,以吸收污水池10上层的油水混合物。管路机构500可以包含出水管530,其设置为连通中间罐200至油水分离罐400。优选地,出水管530可具有至少一部分呈螺旋状,使得油水混合液进入油水分离罐400的进液池410后形成旋流场、减缓水流冲击,更有利于油水分离。进一步地,管路机构500还可包含回流管540,其设置为连通清水出口431至污水池10,使分离出的清水回流至污水池10。
如图3-4所示,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的上述部件可由机架700支撑和固定。进一步地,还可配置一操作箱(图中未示出)来容纳系统的控制部件,例如PLC。优选地,控制箱也可由机架700固定,其面板上可设置急停按钮,并可通过编程设置定期启停及长期运行两种工作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参数如下:
1)主体设备尺寸约:1050mm×800mm×1700mm;
2)设备重量约:0.5t;
3)设备安装平台高度:1-2m;
4)电机功率1.5KW;
5)所需压缩空气压力约0.6Mpa;
6)控制系统主要硬件配置为:开关元件选用施耐德产品;PLC(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逻辑控制器)采用西门子产品。
如图5所示,使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吸收分离污水表面浮油的方法,总体需要以下步骤:
步骤S1,启动真空泵100,当中间罐200内真空度达到预定值时吸入污水池10内的油水混合液;
步骤S2,响应于中间罐200内液面到达预定高度,使油水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罐400;以及
步骤S3,浮油越过分离隔板423流入油污池422,并从油污出口流出,实现油水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系统安装于污水池10液面上方约3m的高度。将第一吸油管510和第二吸油管520固定于浮岛600上,调节第一吸油口511和第二吸油口521的高度至贴近于液面的高度。
在步骤S1中,打开第一常闭电磁阀211、关闭第一常开电磁阀212,第一手动阀213关闭。启动真空泵100,当第一罐体210内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可吸入油污池10内油水混合液。细微调节第一手动阀213开度,可调节吸入流量。
在步骤S2中,第一上水位检测开关214检测到液面信号时,打开第二常闭电磁阀221、关闭第二常开电磁阀222,关闭第一常闭电磁阀211,打开第一常开电磁阀212,第一罐体210内真空度消失,罐内液体自动流入油水分离罐,调节流量控制阀300开度可调节流出流量,使下位设备油水分离效果更好。中间罐的流出速度可大于吸入速度。当第二罐体220的第二上水位检测开关224检测到液面信号时。致动第二罐体220相关阀组关闭第二罐体220,启动第一罐体210,往复顺序循环。
在步骤S3中,混合液流入油水分离罐400后,先流入进液池410,再流入油水混合池421,浮油通过分离隔板423流入油污池422继而流出,清水通过下方连通管流入清水池430并从清水出口431排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真空泵(100);
中间罐(200),设置为与污水池(10)管路连通并在上部连接至所述真空泵(100);
油水分离罐(400),设置为与所述中间罐(200)管路连通并包含油污分离池(420),其中所述油污分离池(420)被分离隔板(423)分隔为油水混合池(421)和油污池(422),所述油污池(422)的下部设置有油污出口;以及
管路机构(500),包含实现管路连通的管路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罐(200)的数量为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罐(200)包含:
罐体;
控制阀,安装于所述罐体和所述真空泵(100)之间的管路上;
调节阀,安装于所述罐体的内部通向外部环境的开口处;
水位检测开关,包含设置于所述罐体侧壁的上水位检测开关和/或下水位检测开关;以及
流量控制阀(300),安装于所述罐体和所述油水分离罐(400)之间的管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罐(400)还包含进液池(410),其中,
所述进液池(410)与所述油污分离池(420)的所述油水混合池(421)之间通过第一隔板(440)分隔,所述第一隔板(440)的高度大于所述分离隔板(423)的高度;
来自所述中间罐(200)的油水混合液流入所述进液池(410);
所述进液池(41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油污出口,所述第一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一排污阀(41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罐(400)还包含清水池(430),其中,
所述清水池(430)与所述油污分离池(420)的所述油污池(422)之间通过第二隔板(450)分隔,所述第二隔板(450)的高度大于所述分离隔板(423)的高度;
所述清水池(430)与所述油污分离池(420)的所述油水混合池(421)在低于所述第二隔板(450)的高度处连通;
所述清水池(430)的侧壁设置有清水出口(431);
所述清水池(43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油污出口,所述第二油污出口安装有第二排污阀(4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池(430)内设置有清水高度调节机构(432),包含:
固定弯管(4321),一端连接至所述清水出口(431),另一端朝向清水液面方向开口;
调节管(4322),一端连接至所述固定弯管(4321)朝向液面的开口,另一端的开口与所述清水液面齐平;以及
橡胶圈(4323),设置为密封连接所述固定弯管(4321)和所述调节管(4322),并使得所述调节管(4322)相对于所述固定弯管(4321)在垂直于所述清水液面的方向上可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含漂浮于所述污水池(10)液面上的浮岛(600),所述管路机构(500)包含连通所述污水池(10)和所述中间罐(200)的吸油管,其中,所述吸油管连接所述污水池(1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浮岛(6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机构(500)包含:
出水管(530),设置为连通所述中间罐(200)至所述油水分离罐(400)并具有至少一部分呈螺旋状;以及
回流管(540),设置为连通所述清水出口(431)至所述污水池(10)。
CN202322200292.0U 2023-08-15 2023-08-15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Active CN2206185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0292.0U CN220618532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0292.0U CN220618532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8532U true CN220618532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34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0292.0U Active CN220618532U (zh) 2023-08-15 2023-08-15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85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18532U (zh)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
CN116891271A (zh) 污水表面浮油吸收分离系统及方法
CN112698670A (zh) 一种用于控制分体设备油水界面的装置
CN212835837U (zh) 一种雨水调蓄池的排水系统及调蓄池系统
KR20010019491A (ko) 수면에 유출된 기름 수거장치
CN210795857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装置
CN113149254A (zh) 一种安全节能的净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243859U (zh) 一种污水收集装置
CN220393386U (zh) 一种污水表面大量浮油吸收分离装置
CN212854746U (zh)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
CN214990426U (zh) 一种全封闭气浮式隔油器
CN215630566U (zh) 一种污水提升器的固液分离装置
CN205031931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及切削液过滤装置
CN100422563C (zh) 气液分离自吸器
CN219630743U (zh)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前置过滤装置
CN210543508U (zh) 一种压缩空气系统的冷凝水排放装置
CN219194595U (zh) 一种溢油回收油水分离装置
CN220908336U (zh) 一种管道循环式水面浮油清除装置
CN214194808U (zh) 一种内溢流水槽及其水槽下水溢流器
CN214611888U (zh) 一种卧式的新型气浮装置
CN213162295U (zh) 一种真空吸收与排放同步罐装置
CN217264937U (zh) 一种气浮溶气系统自动清洗装置
CN219974559U (zh) 瓦斯抽采管路负压自动放水器
CN215367713U (zh) 一种真空排水气体控制装置
CN219848409U (zh) 一种液体除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