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610390U -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610390U
CN220610390U CN202322246066.6U CN202322246066U CN220610390U CN 220610390 U CN220610390 U CN 220610390U CN 202322246066 U CN202322246066 U CN 202322246066U CN 220610390 U CN220610390 U CN 2206103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reinforced
waste acid
jar bod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460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刘家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u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u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u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uiy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460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6103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6103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6103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酸吸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包括罐体,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酸管,注酸管与罐体的内部连通,罐体内设置有搅拌单元,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控制单元,罐体的侧壁底部与罐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外循环单元,罐体的侧壁顶部固定嵌设有加料壳体,加料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罐体的外侧,开口的边部铰接有加料盖,加料盖与开口对应设置,加料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漏网,加料壳体的内部通过第二漏网与罐体的内部连通,加料壳体内设置有加药单元,外循环单元与加料壳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扩散到环境中,同时可高效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酸吸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背景技术
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用途很广泛,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漂白、食品消毒、水处理、杀菌灭藻和鱼药制造等。
目前,工业生产亚氯酸钠主要生产方式有采用卧式发生器制备二氧化氯气体生产亚氯酸钠的生产方式。该生产方式在二氧化氯制备系统中会产生酸性废液,酸性废液直接外排将污染环境,目前多通过在废酸液中添加处理药品进行吸收处理。由于废酸液存在较强的刺激性气味,在向废酸液吸收处理设备中添加处理药品时,废酸液的强刺激性气味会发生散发,影响操作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随着亚氯酸钠的生产效率提高,现有废酸液吸收处理设备的吸收速度已捉襟见肘。因此,亟需一种可以防止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扩散到环境中,同时可高效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的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可以防止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扩散到环境中,同时可高效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酸管,所述注酸管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搅拌单元,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控制单元,所述罐体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罐体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罐体的侧壁顶部固定嵌设有加料壳体,所述加料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罐体的外侧,所述开口的边部铰接有加料盖,所述加料盖与所述开口对应设置,所述加料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漏网,所述加料壳体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漏网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加料壳体内设置有加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加料壳体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药单元包括水平开设在所述加料壳体两相对侧壁上的滑槽,两组所述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加料盒,所述加料盒与所述加料壳体之间设置有滑动驱动组件,所述加料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漏网,所述加料盒的内侧通过所述第一漏网和所述第二漏网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加料盒对应设置,所述加料壳体的内侧顶壁上铰接有中间挡门,所述加料壳体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加料盒的侧壁顶部和所述挡块分别与所述中间挡门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循环单元包括循环进液管、循环出液管和循环泵,所述循环进液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的侧壁底部且与所述罐体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进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循环出液管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的顶壁且与所述加料盒对应设置,所述循环出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搅拌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罐体顶部的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有搅拌杆的一端,所述搅拌杆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罐体的顶壁且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杆上从上到下固定套设有两组螺旋搅拌片,两组所述螺旋搅拌片分别位于所述罐体的内部,两组所述螺旋搅拌片的两端之间分别竖向固定连接有直板搅拌片,所述直板搅拌片与所述螺旋搅拌片的旋向相垂直。
优选的,所述排液控制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罐体底部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出液管上连通有电磁阀门,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电磁阀门与所述罐体之间。
优选的,所述滑动驱动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嵌设在所述加料壳体远离所述罐体的侧壁上的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端位于所述加料壳体的内部且与所述加料盒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罐体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盛装废酸液;注酸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生产产生的废酸液引入到罐体中;搅拌单元的主要作用是搅动废酸液,使废酸液与处理药品进行充分混合和作用,提高对废酸液的吸收作用;外循环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罐体底部的酸液循环至罐体的顶部并利用循环的废酸液将加药单元内的处理药品冲刷到罐体中,相比于直接投入到罐体中,利用酸液冲刷处理药品会使药品的利用效率提高;加料壳体的主要作用是为操作人员提供加药口并使处理药品顺利进入罐体中,同时确保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不会向外扩散;加药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操作人员添加的药品送入到罐体内,同时确保在加药过程中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不会向外扩散。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在吸收工作进行中以及在添加处理药品时,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均不会扩散到环境中,同时,可使废酸液与处理药品的接触更加均匀、充分,以高效的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废酸吸收设备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药单元加药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罐体;2、注酸管;3、螺旋搅拌片;4、直板搅拌片;5、搅拌杆;6、出液管;7、过滤网;8、电磁阀门;9、循环进液管;10、循环泵;11、电机;12、支架;13、加料盖;14、滑槽;15、气缸;16、加料壳体;17、加料盒;18、第一漏网;19、第二漏网;20、挡块;21、中间挡门;22、循环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包括罐体1,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酸管2,注酸管2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单元,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控制单元,罐体1的侧壁底部与罐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外循环单元,外循环单元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罐体1的侧壁顶部固定嵌设有加料壳体16,加料壳体1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位于罐体1的外侧,开口的边部铰接有加料盖13,加料盖13与开口对应设置,加料壳体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漏网19,加料壳体16的内部通过第二漏网19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加料壳体16内设置有加药单元,外循环单元与加料壳体16相连通。
罐体1的主要作用是用来盛装废酸液;注酸管2的主要作用是将生产产生的废酸液引入到罐体1中;搅拌单元的主要作用是搅动废酸液,使废酸液与处理药品进行充分混合和作用,提高对废酸液的吸收作用;外循环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罐体1底部的酸液循环至罐体1的顶部并利用循环的废酸液将加药单元内的处理药品冲刷到罐体1中,相比于直接投入到罐体1中,利用酸液冲刷处理药品会使药品的利用效率提高;加料壳体16的主要作用是为操作人员提供加药口并使处理药品顺利进入罐体1中,同时确保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不会向外扩散;加药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将操作人员添加的药品送入到罐体1内,同时确保在加药过程中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不会向外扩散。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在吸收工作进行中以及在添加处理药品时,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均不会扩散到环境中,同时,可使废酸液与处理药品的接触更加均匀、充分,以高效的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
进一步优化方案,加药单元包括水平开设在加料壳体16两相对侧壁上的滑槽14,两组滑槽14之间滑动连接有加料盒17,加料盒17与加料壳体16之间设置有滑动驱动组件,加料盒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漏网18,加料盒17的内侧通过第一漏网18和第二漏网19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外循环单元与加料盒17对应设置,加料壳体16的内侧顶壁上铰接有中间挡门21,加料壳体16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20,加料盒17的侧壁顶部和挡块20分别与中间挡门21对应设置。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间挡门21与加料壳体16的铰接轴处抵接有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可使中间挡门21在不受外力时处于竖直状态且使中间挡门21的底部与挡块20相抵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进行废酸液吸收时,加料盒17在滑动驱动组件的推动下位于加料壳体16靠近罐体1内侧的侧壁上,此时,加料盒17将中间挡门21顶起并使中间挡门21与加料盒17的侧壁顶部相抵接。外循环单元将罐体1底部的废酸液循环至罐体1的顶部,并向加料盒17内排出,使废酸液与处理药品相接触,之后,废酸液连带冲刷下的药品依次透过第一漏网18和第二漏网19进入到罐体1中,继续进行搅拌吸收过程。
如图3所示,当需要进行加药操作时,滑动驱动组件带动加料盒17沿滑槽14向加料盖13的方向移动,当加料盒17移动到加料盖13的下方后,中间挡门21也由于与加料盒17脱离接触,在扭簧的带动下向下转动到与挡块20抵接,从而通过中间挡门21将罐体1的内部与加料盒17相隔离,从而实现了在操作人员打开加料盖13时,罐体1中的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不会从加料盖13处扩散出来。操作人员将处理药品通过加料盖13倒入到加料盒17中后,盖上加料盖13,操作滑动驱动组件将加料盒17推入到第二漏网19处,并使设备继续进行工作。此时,虽然中间挡门21被加料盒17顶开,但是加料盖13可以防止废酸液的刺激性气味进行外散,起到防止空气污染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方案,外循环单元包括循环进液管9、循环出液管22和循环泵10,循环进液管9的一端贯穿罐体1的侧壁底部且与罐体1的内部连通,循环进液管9的另一端与循环泵10的进液端连通,循环出液管22的一端贯穿罐体1的顶壁且与加料盒17对应设置,循环出液管22的另一端与循环泵10的出液端连通。
如图1所示,在进行废酸液的吸收作业时,循环泵10处于工作状态,循环泵10将罐体1底部的废酸液经过循环进液管9和循环出液管22循环到罐体1的顶部,并在循环出液管22的出口处将废酸液排入到加料盒17内。
进一步优化方案,搅拌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罐体1顶部的支架12,支架12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的一端,搅拌杆5的另一端贯穿罐体1的顶壁且伸入罐体1的内部,搅拌杆5上从上到下固定套设有两组螺旋搅拌片3,两组螺旋搅拌片3分别位于罐体1的内部,两组螺旋搅拌片3的两端之间分别竖向固定连接有直板搅拌片4,直板搅拌片4与螺旋搅拌片3的旋向相垂直。
如图1所示,在进行废酸液吸收工作时,电机11转动带动搅拌杆5进行转动,搅拌杆5带动两组螺旋搅拌片3在罐体1内进行搅动,由于螺旋搅拌片3的螺旋推动作用,在旋转搅拌废酸液的同时还可以对废酸液产生向上的推力,推动中部的废酸液上升并从靠近侧壁的一侧下落,在罐体1内部形成滚动循环。同时,直板搅拌片4可加速废酸液的旋转搅拌过程。
进一步优化方案,排液控制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罐体1底部的出液管6,出液管6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出液管6上连通有电磁阀门8,过滤网7位于电磁阀门8与罐体1之间。
在废酸液吸收处理完毕后,通过打开电磁阀门8,可以将罐体1中的处理后的废酸液排出,进行后续的处理。过滤网7可以滤去液体中的杂质。
进一步优化方案,滑动驱动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嵌设在加料壳体16远离罐体1的侧壁上的气缸15,气缸15的伸缩端位于加料壳体16的内部且与加料盒17固定连接。
通过控制气缸15的伸缩杆的伸缩,可带动加料盒17沿滑槽14进行水平方向的滑动,使加料盒17在需要加药时可以移动到加料盖13处,在加药完毕后可以移动回第二漏网19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酸管(2),所述注酸管(2)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搅拌单元,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控制单元,所述罐体(1)的侧壁底部与所述罐体(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外循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罐体(1)的侧壁顶部固定嵌设有加料壳体(16),所述加料壳体(16)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罐体(1)的外侧,所述开口的边部铰接有加料盖(13),所述加料盖(13)与所述开口对应设置,所述加料壳体(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漏网(19),所述加料壳体(16)的内部通过所述第二漏网(19)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加料壳体(16)内设置有加药单元,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加料壳体(16)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单元包括水平开设在所述加料壳体(16)两相对侧壁上的滑槽(14),两组所述滑槽(14)之间滑动连接有加料盒(17),所述加料盒(17)与所述加料壳体(16)之间设置有滑动驱动组件,所述加料盒(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漏网(18),所述加料盒(17)的内侧通过所述第一漏网(18)和所述第二漏网(19)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外循环单元与所述加料盒(17)对应设置,所述加料壳体(16)的内侧顶壁上铰接有中间挡门(21),所述加料壳体(16)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20),所述加料盒(17)的侧壁顶部和所述挡块(20)分别与所述中间挡门(21)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循环单元包括循环进液管(9)、循环出液管(22)和循环泵(10),所述循环进液管(9)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1)的侧壁底部且与所述罐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循环进液管(9)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10)的进液端连通,所述循环出液管(22)的一端贯穿所述罐体(1)的顶壁且与所述加料盒(17)对应设置,所述循环出液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循环泵(10)的出液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罐体(1)顶部的支架(12),所述支架(12)的顶部竖向固定连接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同轴线固定连接有搅拌杆(5)的一端,所述搅拌杆(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罐体(1)的顶壁且伸入所述罐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杆(5)上从上到下固定套设有两组螺旋搅拌片(3),两组所述螺旋搅拌片(3)分别位于所述罐体(1)的内部,两组所述螺旋搅拌片(3)的两端之间分别竖向固定连接有直板搅拌片(4),所述直板搅拌片(4)与所述螺旋搅拌片(3)的旋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控制单元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罐体(1)底部的出液管(6),所述出液管(6)内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所述出液管(6)上连通有电磁阀门(8),所述过滤网(7)位于所述电磁阀门(8)与所述罐体(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驱动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嵌设在所述加料壳体(16)远离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的气缸(15),所述气缸(15)的伸缩端位于所述加料壳体(16)的内部且与所述加料盒(17)固定连接。
CN202322246066.6U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Active CN2206103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6066.6U CN220610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46066.6U CN220610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610390U true CN220610390U (zh) 2024-03-19

Family

ID=90214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46066.6U Active CN220610390U (zh) 2023-08-21 2023-08-21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6103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610390U (zh) 一种生产亚氯酸钠用废酸吸收设备
CN213113115U (zh) 一种畜禽粪便好氧发酵罐用搅拌装置
CN112647331A (zh) 一种生活用纸回收处理方法
KR101741005B1 (ko) 동물 사체 및 동물성 잔재물 처리 장치
CN216737860U (zh) 一种化学化工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
CN214654212U (zh) 一种母猪饲喂用水循环处理装置
CN212747183U (zh) 一种肥料生产用快速烘干装置
CN212093484U (zh) 一种水产养殖饲料用草料清洗装置
CN214244082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9322732U (zh) 一种用于石灰消毒设备的熟化系统
CN209221893U (zh) 一种倾倒位置可调节内循环卧式搅拌器
CN216459082U (zh) 一种水污染处理用残渣处理装置
CN212151856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
CN219799418U (zh) 一种总氮在线自动监测仪
CN218951113U (zh) 一种絮凝剂快速溶解的加药机
CN214323835U (zh) 一种聚氯乙烯耐磨层原料配比用搅拌设备
CN110918178A (zh) 一种环保垃圾处理装置
CN214192740U (zh) 一种污水处理排污处理设备
CN215712047U (zh) 一种养殖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
CN219291187U (zh) 一种海绵催化剂混合设备
CN216191593U (zh) 一种环保型低能耗纺织印染废水处理装置
CN219194623U (zh) 一种dec-caad消毒装置
CN214261734U (zh) 一种环保用污水处理用混合装置
CN220149350U (zh) 一种效率高的高盐浓水除磷反应池
CN215877223U (zh) 一种消毒剂生产用调配搅拌配制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