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4998U -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4998U
CN220594998U CN202322264365.2U CN202322264365U CN220594998U CN 220594998 U CN220594998 U CN 220594998U CN 202322264365 U CN202322264365 U CN 202322264365U CN 220594998 U CN220594998 U CN 22059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locking
joint
sliding block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643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伟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Weikai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Weikai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Weikai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Weikai Children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643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包括下车架、与下车架转动连接的推杆组件、与推杆组件转动连接的推把组件,推杆组件与推把组件之间设有通过锁块的径向滑动来控制锁定与否的第一锁定机构,推杆组件与下车架之间设有第二锁定机构;推把组件与推杆组件之间设有扭簧,推杆组件上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通过第一牵引索与第二锁定机构相连,并可通过第一滑块的滑动位移解除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推把组件的转动连接处具有可带动第一滑块进行滑动位移的驱动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联动性解锁设计,且推把组件在扭簧的作用下可相对推杆组件实现自动收拢,具有更简便的解锁操作功能,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背景技术
童车已经是一种婴幼儿出行的必备工具,使用者在追求童车稳固、安全的基本要求之外,越来越重视童车的体积小、可折叠等特点。
目前童车在进行折叠时,需要用户先对童车的锁定机构进行解锁,以便于各个部件之间能够折叠。现有童车折叠方式繁多,部件数量、装配关系均不同,其锁定结构各不相同。为了实现快速折叠,目前出现了一些可单手联动折叠的童车,但是现有的折叠童车单手联动折叠结构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童车提供给广大消费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包括可折叠收合的下车架、与下车架转动连接的推杆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组件上部的推把组件,所述推杆组件与推把组件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该第一锁定机构通过锁块的径向滑动来控制推杆组件与推把组件的锁定与否;所述推杆组件与下车架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推把组件与推杆组件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推杆组件上部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相连,并可通过第一滑块的滑动位移解除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所述推把组件的转动连接处具有可带动第一滑块进行滑动位移的驱动部;
解除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时,所述推把组件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相对推杆组件折叠收拢,此时驱动部带动第一滑块进行滑动位移,并通过第一牵引索解除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实现联动解锁。
优选的,所述推把组件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把下接头与所述推杆组件上端的推杆上接头转动连接的;所述扭簧设置在推把下接头与推杆上接头之间,且两头分别固定在推把下接头和推杆上接头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推把下接头内且可相对其滑动的锁块、设置锁块和推把下接头之间的第一压簧、设置在推把组件上的解锁组件以及连接在解锁组件与锁块之间的第二牵引索,所述锁块具有凸出的锁设部,所述推杆上接头上具有供锁设部锁入的锁槽;所述驱动部为与推把下接头连接固定的凸轮,凸轮通过弧形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凸柱滑动配合,且通过凸轮的转动实现第一滑块的滑动位移;
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块的锁设部卡设在对应的锁槽内,实现推把下接头与推杆上接头的锁定;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操作后,第二牵引索带动锁块滑动并退出推杆上接头的锁槽,实现解锁。
优选的,所述解锁组件为可带动第二牵引索实现上拉的解锁捏手或解锁拉手。
优选的,所述推杆组件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杆下接头与所述下车架上部的下车架上接头转动连接的。
优选的,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与推杆下接头的第一齿槽及下车架上接头的第二齿槽配合的齿轮、设置在齿轮与下车架上接头之间的第二压簧、设置在推杆下接头内且可相对其径向滑动的第二滑块、设置在齿轮与第二滑块之间且可轴向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下端相连,且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块通过导向斜面斜面配合;
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齿轮同时卡设在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内,实现推杆下接头与下车架上接头的锁定;所述推把组件相对推杆组件折叠收拢时,第一牵引索带动第二滑块径向滑动,第二滑块通过斜面配合带动第三滑块轴向运动并推动齿轮退出第一齿槽并完全进入第二齿槽,实现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锁定机构和第二锁定机构采用了联动性解锁设计,具有更简便的解锁操作功能,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推把下接头与推杆上接头之间设置扭簧,第一锁定机构解锁后,所述推把组件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相对推杆组件折叠收拢,该设计无需手动转动推把组件即可实现自动收拢同时自己解除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进步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折叠关节处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折叠关节处于某一角度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折叠关节处于另一角度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折叠关节处于某一角度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折叠关节处于另一角度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折叠关节处于展开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折叠关节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折叠关节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下车架;101下车架上接头;
2推杆组件;201推杆上接头;
3推把组件;301推把下接头;
4第一锁定机构;401锁块;4011锁设部;402第一压簧;403解锁组件;404第二牵引索;405锁槽;406凸轮;
5第二锁定机构;501第一齿槽;502第二齿槽;503齿轮;504第二压簧;505第二滑块;506第三滑块;
6扭簧;
7第一滑块;701凸柱;
8第一牵引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的一些技术手段可相互替换或结合。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对象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对象。并且,“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表示不少于两个。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连接”、“安装”、“固定”、“收容”等,如无特别说明,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分体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地连接。又例如,“收容”并不一定表示整体完全收容,该概念还包括一部分突出于外部的部分收容情况。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前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且简化地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若图中装置被翻转,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下方”的元件将被定位在其他元件的“上方”。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术语“如果”,取决于上下文,通常可以与“当…时”或“在…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互换。
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若存在关于运动的“方向上”,包括具有方向分量的运动,不一定将术语“在方向上”理解为仅在该一个方向上的运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前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包括可折叠收合的下车架1、与下车架1转动连接的推杆组件2、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组件2上部的推把组件3,所述推杆组件2与推把组件3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4,所述推杆组件2与下车架1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5;所述推把组件3与推杆组件2之间设有扭簧6,所述推杆组件2上部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7通过第一牵引索8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5相连,并可通过第一滑块7的滑动位移解除所述第二锁定机构5的锁定;所述推把组件3的转动连接处具有可带动第一滑块7进行滑动位移的驱动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组件3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把下接头301与所述推杆组件2上端的推杆上接头201转动连接的;所述扭簧6设置在推把下接头301与推杆上接头201之间,且两头分别固定在推把下接头301和推杆上接头20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4包括安装在推把下接头301内且可相对其滑动的锁块401、设置锁块401和推把下接头301之间的第一压簧402、设置在推把组件3上的解锁组件403以及连接在解锁组件403与锁块401之间的第二牵引索404,所述锁块401具有凸出的锁设部4011,所述推杆上接头201上具有供锁设部4011锁入的锁槽405;所述第一锁定机构4通过锁块401的径向滑动来控制推杆组件2与推把组件3的锁定与否。所述驱动部为与推把下接头301连接固定的凸轮406,凸轮406通过弧形面与所述第一滑块7的凸柱701滑动配合,且通过凸轮406的转动实现第一滑块7的滑动位移。
本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403优选为可带动第二牵引索404实现上拉的解锁捏手或解锁拉手,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解锁组件结构,由于解锁组件的结构多种多样,且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故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及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组件2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杆下接头202与所述下车架1上部的下车架上接头101转动连接的。由于下车架1结构多种多样,且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故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及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机构5包括与推杆下接头202的第一齿槽501及下车架上接头101的第二齿槽502配合的齿轮503、设置在齿轮503与下车架上接头101之间的第二压簧504、设置在推杆下接头202内且可相对其径向滑动的第二滑块505、设置在齿轮503与第二滑块505之间且可轴向滑动的第三滑块506,所述第二滑块505与所述第一牵引索8的下端相连,且第二滑块505与第三滑块506通过导向斜面斜面配合。此仅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但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由于两个转动部件之间的锁定结构多种多样,且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故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及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锁定机构4处,所述锁块401的锁设部4011卡设在对应的锁槽405内,实现推把下接头301与推杆上接头201的锁定;第二锁定机构5处,所述齿轮503同时卡设在第一齿槽501和第二齿槽502内,实现推杆下接头202与下车架上接头101的锁定。
车架需要折叠收拢时,通过解锁组件403进行解锁操作,第二牵引索404带动锁块401滑动并退出推杆上接头201的锁槽4011,解除第一锁定机构4的锁定;此时,所述推把组件3在扭簧6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相对推杆组件2折叠收拢,同时凸轮406(驱动部)带动第一滑块7进行滑动位移,第一牵引索8带动第二滑块505径向滑动,第二滑块505通过斜面配合带动第三滑块506轴向运动并推动齿轮503退出第一齿槽501并完全进入第二齿槽502,实现第二锁定机构5的解锁。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锁定机构4和第二锁定机构5采用了联动性解锁设计,具有更简便的解锁操作功能,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推把下接头301与推杆上接头201之间设置扭簧6,第一锁定机构4解锁后,所述推把组件3在扭簧6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相对推杆组件2折叠收拢,该设计无需手动转动推把组件3即可实现自动收拢同时解除第二锁定机构5的锁定,进步便于达到简便、快速收叠童车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可选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方案,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案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包括可折叠收合的下车架、与下车架转动连接的推杆组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杆组件上部的推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与推把组件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一锁定机构,该第一锁定机构通过锁块的径向滑动来控制推杆组件与推把组件的锁定与否;所述推杆组件与下车架之间设有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对两者实现锁定的第二锁定机构;所述推把组件与推杆组件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推杆组件上部的转动连接处设有可相对其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通过第一牵引索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相连,并可通过第一滑块的滑动位移解除所述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所述推把组件的转动连接处具有可带动第一滑块进行滑动位移的驱动部;
解除第一锁定机构的锁定时,所述推把组件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并相对推杆组件折叠收拢,此时驱动部带动第一滑块进行滑动位移,并通过第一牵引索解除第二锁定机构的锁定,实现联动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组件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把下接头与所述推杆组件上端的推杆上接头转动连接的;所述扭簧设置在推把下接头与推杆上接头之间,且两头分别固定在推把下接头和推杆上接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机构包括安装在推把下接头内且可相对其滑动的锁块、设置锁块和推把下接头之间的第一压簧、设置在推把组件上的解锁组件以及连接在解锁组件与锁块之间的第二牵引索,所述锁块具有凸出的锁设部,所述推杆上接头上具有供锁设部锁入的锁槽;所述驱动部为与推把下接头连接固定的凸轮,凸轮通过弧形面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凸柱滑动配合,且通过凸轮的转动实现第一滑块的滑动位移;
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锁块的锁设部卡设在对应的锁槽内,实现推把下接头与推杆上接头的锁定;解锁组件进行解锁操作后,第二牵引索带动锁块滑动并退出推杆上接头的锁槽,实现解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组件为可带动第二牵引索实现上拉的解锁捏手或解锁拉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是通过其下端的推杆下接头与所述下车架上部的下车架上接头转动连接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机构包括与推杆下接头的第一齿槽及下车架上接头的第二齿槽配合的齿轮、设置在齿轮与下车架上接头之间的第二压簧、设置在推杆下接头内且可相对其径向滑动的第二滑块、设置在齿轮与第二滑块之间且可轴向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下端相连,且第二滑块与第三滑块通过导向斜面斜面配合;
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齿轮同时卡设在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内,实现推杆下接头与下车架上接头的锁定;所述推把组件相对推杆组件折叠收拢时,第一牵引索带动第二滑块径向滑动,第二滑块通过斜面配合带动第三滑块轴向运动并推动齿轮退出第一齿槽并完全进入第二齿槽,实现解锁。
CN202322264365.2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Active CN22059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365.2U CN220594998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64365.2U CN220594998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4998U true CN220594998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82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64365.2U Active CN220594998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4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99251A1 (en) Child stroller apparatus
CN113104091B (zh) 车架收折机构、车架锁定机构、背靠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CN112849251B (zh) 具有靠背自动展收的婴儿拖车
CN209757228U (zh) 一种童车的解锁结构
CN109572790B (zh) 一种童车的前轮控制结构
CN109466614B (zh) 一种可折叠推车
CN220594998U (zh) 一种童车的双关节联动折叠结构
CN209757229U (zh) 一种婴儿推车的解锁机构
CN111717267A (zh) 一种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和婴儿车
CN211617840U (zh) 一种婴儿车的座位组件
CN209904848U (zh) 折叠儿童推车的推杆组件及折叠儿童推车
CN217496223U (zh) 一种可折叠儿童推车
CN112009554A (zh) 儿童推车
CN215922294U (zh) 儿童推车用拉绳解锁机构
CN216401532U (zh) 一种儿童推车折叠机构
CN220594999U (zh) 一种折叠式童车
CN215245070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8806045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19821542U (zh) 一种收折便捷的儿童车
CN219544875U (zh) 一种应用于童车的座椅
CN219339538U (zh)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CN212556456U (zh) 折叠婴儿车的车架和婴儿车
CN220594997U (zh) 一种儿童车
CN218929556U (zh) 一种童车解锁机构
CN219584271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