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1162U - 一种矫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矫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1162U
CN220591162U CN202322136837.6U CN202322136837U CN220591162U CN 220591162 U CN220591162 U CN 220591162U CN 202322136837 U CN202322136837 U CN 202322136837U CN 220591162 U CN220591162 U CN 220591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chanism
straightening
strip steel
frame
linear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683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亦红
邹滔
张汉卿
刘立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da Yich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uda Yich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da Yich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Ouda Yichang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3683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1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1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1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矫直机,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机架上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定宽装置、矫直装置和下料装置;矫直时,带钢由进料装置输入并经过定宽装置传送至矫直装置,在矫直装置中对带钢进行矫直之后由下料装置输出。本申请的进料装置既可以确保带钢传送的稳定性,又可以防止传送的过程中对带钢的表面以及矫直机造成损伤。定宽装置不仅能够实现适应不同带钢的宽度,而且能够实现限制带钢的位置,从而防止带钢在矫直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而损伤带钢或设备。矫直装置不仅能够改变两者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钢,而且两者分别进行线性移动将带钢压紧可以避免自身表面被刮伤。

Description

一种矫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矫直机。
背景技术
带钢是各类轧钢企业为了适应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带钢又称钢带,是宽度在1300mm以内,长度根据每卷的大小略有不同。炼钢厂所加工的带钢,带钢的头部和尾部容易出现翘曲、变形等缺陷,因此需要通过矫直机对带钢的头部及尾部进行矫直。
相关现有技术中,2021年04月06日公告的CN112605166A号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钢矫直方法及其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沿带钢运动方向依次对所述带钢施加第一张力、第二张力和第三张力,在所述第一张力和所述第二张力的作用点之间设置延伸辊组,在所述延伸辊组沿所述带钢运动方向设置展平辊组,在所述第二张力和所述第三张力的作用点之间设置均化辊组,所述均化辊组包括相对错位设置的第一均化辊和第二均化辊,所述带钢从中穿过形成连续多个弯曲方向相反的圆弧,从而对所述带钢上的残余应力进行均化。该方法可以消除来料加工造成的浪形影响,消除延伸不均匀产生的横弯和纵弯,并均匀化残余应力,从而获得高强度的带钢,尤其适用于超高强带钢的加工生产。
对于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各个辊组形成固定设置,每个辊组不能实现变距,导致该矫直机仅能对一种规格进行矫直,无法实现不同规格带钢的矫直作业,从而降低了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矫直机的每个辊组不能实现变距,难以实现不同规格带钢的矫直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矫直机,包括机架以及位于所述机架上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定宽装置、矫直装置和下料装置;矫直时,带钢由所述进料装置输入并经过定宽装置传送至所述矫直装置,在所述矫直装置中对所述带钢进行矫直之后由所述下料装置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压紧组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机架上的进料平台以及分别与所述机架和所述进料平台连接的至少一个角度调节机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被配置为能够调节所述进料平台与所述机架的夹角,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固定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伸缩端的第一安装座、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的压紧辊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相互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其中,所述进料平台与所述压紧辊共同形成压紧输送区域,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杆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所述机架位于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之外设置有导向套。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平台上具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孔,每个所述安装孔之内安装有吊钩。
进一步地,所述定宽装置包括输送平台、两者相平行的设置于所述输送平台上并形成输送区域的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的输出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驱动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改变所述输送区域的宽度以适应带钢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平台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凹槽中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线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安装块、设置于所述安装块上的阻挡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块和所述阻挡部件上的连接块;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矫直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连接支座、第二安装座、至少两个第一矫直辊、至少三个第二矫直辊、第三安装座、铰接支座以及第四直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连接支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矫直辊依次连接,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矫直辊、所述第三安装座、所述铰接支座和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依次连接,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矫直辊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矫直辊的排列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座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轨道,所述第二安装座靠近所述连接支座的一侧具有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铰接支座远离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安装底板,所述安装底板远离所述铰接支座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轨道。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位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夹送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与所述第一夹送辊相互平行的第二夹送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压紧组件、位于所述机架之外并与所述第一夹送辊形成同轴布置的旋转驱动机构;其中,在所述第一夹送辊与所述第二夹送辊之间形成夹送区域,所述第一夹送辊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紧组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与所述第一夹送辊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通过L型的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至少一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输出端的第四安装座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杆;其中,所述第一夹送辊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座上,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通过L型的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送辊和所述第二夹送辊上包裹有柔性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矫直时,带钢由所述进料装置输入并经过定宽装置传送至所述矫直装置,在所述矫直装置中对所述带钢进行矫直之后由所述下料装置输出。本申请的进料装置既可以确保带钢传送的稳定性,又可以防止传送的过程中对带钢的表面以及矫直机造成损伤。定宽装置不仅能够实现适应不同带钢的宽度,而且能够实现限制带钢的位置,从而防止带钢在矫直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而损伤带钢或设备。矫直装置不仅能够改变两者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钢,而且两者分别进行线性移动将带钢压紧可以避免自身表面被刮伤。下料装置使得带钢更易于被拉出,同时带钢整个拉出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提高矫直效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更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矫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料装置的部分立体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机架;20、进料装置;21、第一压紧组件;211、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2、第一安装座;213、压紧辊;214、第一导向杆;2141、导向套;22、进料平台;221、安装孔;23、角度调节机构;24、引导部位;30、定宽装置;31、输送平台;31a、第一端;31b、第二端;311、凹槽;32、第一限位组件;321、安装块;322、阻挡部件;323、连接块;33、第二限位组件;34、第二直线驱动机构;40、矫直装置;41、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2、连接支座;421、第一轨道;43、第二安装座;431、滑槽;44、第一矫直辊;45、第二矫直辊;46、第三安装座;47、铰接支座;48、安装底板;481、第二轨道;50、下料装置;51、第一夹送辊;52、第二夹送辊;53、第二压紧组件;531、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2、第四安装座;533、第二导向杆;54、旋转驱动机构;541、万向联轴器;542、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可以理解,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之下”、“在...之上”、“上面的”等,在这里可以用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当明白,除了图中所示的取向以外,空间关系术语还包括使用和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翻转,描述为“在其它元件下面”或“在其之下”或“在其下”元件或特征将取向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面”和“在...下”可包括上和下两个取向。此外,器件也可以包括另外地取向(譬如,旋转90度或其它取向),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描述语相应地被解释。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参照附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矫直机,包括机架10以及位于机架10上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20、定宽装置30、矫直装置40和下料装置50。
根据该实施例中,矫直时,带钢由进料装置20输入并经过定宽装置30传送至矫直装置40,在矫直装置40中对带钢进行矫直之后由下料装置50输出。相对于传统方式,本申请的进料装置20既可以确保带钢传送的稳定性,又可以防止传送的过程中对带钢的表面以及矫直机造成损伤。定宽装置30不仅能够实现适应不同带钢的宽度,而且能够实现限制带钢的位置,从而防止带钢在矫直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而损伤带钢或设备。矫直装置40不仅能够改变两者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钢,而且两者分别进行线性移动将带钢压紧可以避免自身表面被刮伤。下料装置50使得带钢更易于被拉出,同时带钢整个拉出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提高矫直效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更适于推广。
参照附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装置20包括第一压紧组件21、可旋转地连接于机架10上的进料平台22以及分别与机架10和进料平台22连接的至少一个角度调节机构23;其中,至少一个角度调节机构23被配置为能够调节进料平台22与机架10的夹角,第一压紧组件21包括安装于机架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固定在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伸缩端的第一安装座212、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座212上的压紧辊213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相互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214;其中,进料平台22与压紧辊213共同形成压紧输送区域,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214靠近安装座的一端与安装座固定,机架10位于每个第一导向杆214之外设置有导向套2141。
示例性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第一导向杆214和角度调节机构23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等依次递增。
根据该实施例中,进料时,进料平台22始终保持水平姿态,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驱动压紧辊213朝向带钢运动将带钢压紧,以实现带钢持续向矫直机内部输送。本申请的进料装置20既可以确保带钢传送的稳定性,又可以防止传送的过程中对带钢的表面以及矫直机造成损伤。同时直线驱动机构驱动压紧辊213纵向移动的过程中,经过两个第一导向杆214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确保压紧辊213移动的稳定性。
参照附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料平台22上具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孔221,每个安装孔221之内安装有吊钩。
根据该实施例中,吊钩能够辅助进料平台22吊装,可以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并有利于进料平台22准确到达安装位置。
参照附图4~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宽装置30包括输送平台31、两者相平行的设置于输送平台31上并形成输送区域的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以及与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的输出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其中,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被配置为能够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驱动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改变输送区域的宽度以适应带钢的宽度。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是立柱、板状式结构等,也可以是本申请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的构成方式。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可以是一个或两个等,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可以沿第一方向进行线性移动;也就是说,假设第一限位组件32是静止的,第二限位组件33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实现自由移动的;假设第一限位组件32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实现自由移动的,第二限位组件33是静止的;假设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均可以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实现自由移动的,且,两者可以实现相向或相离的线性移动方式。
根据该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通过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可以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使得输送区域的宽度可以增大或缩小。不仅能够实现适应不同带钢的宽度,而且能够实现限制带钢的位置,从而防止带钢在矫直的过程中发生窜动而损伤带钢或设备。
参照附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平台31包括第一端31a和第二端31b,第一端31a和/或第二端31b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311,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位于凹槽311中并可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组件32或第二限位组件33可以位于第一端31a,第一限位组件32或第二限位组件33也可以位于第二端31b;此处,以第一限位组件32位于第一端31a,第二限位组件33位于第二端31b进行举例。基于上述的示例,第一端31a和第二端31b的凹槽311可以根据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是否为静止的或自由移动的而设定。也就是说,当第一限位组件32处于静止、第二限位组件33自由移动的状态时,第一端31a无可供第一限位组件32线性移动的凹槽311,第二端31b有可供第二限位组件33线性移动的凹槽311;当第一限位组件32处于自由移动、第二限位组件33静止的状态时,第一端31a有可供第一限位组件32线性移动的凹槽311,第二端31b无可供第二限位组件33线性移动的凹槽311;当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均处于自由移动的状态时,第一端31a和第二端31b均有可供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线性移动的凹槽311。
根据该实施例中,将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处于较低的位置,使得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更好的与带钢接触。
参照附图4和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组件32包括安装块321、设置于安装块321上的阻挡部件322以及设置于安装块321和阻挡部件322上的连接块323;其中,第二限位组件33与第一限位组件32的结构相同。
示例性的,阻挡部件322可以是圆柱形结构。
根据该实施例中,安装块321可以用于与导轨等进行连接,以确保保持线性移动;阻挡部件322可以为带钢提供足够的作用力,使带钢输送区域正常移动;连接块323可以用于加强阻挡部件322的作用力,避免阻挡部件322长而久之发生倾斜。并且,阻挡部件322经过如此设计,在不同的连接方式下,使得阻挡部件322可以进行固定或旋转。
参照附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矫直装置40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连接支座42、第二安装座43、至少两个第一矫直辊44、至少三个第二矫直辊45、第三安装座46、铰接支座47以及第四直线驱动机构(未画出);其中,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连接支座42和第二安装座43和至少两个第一矫直辊44依次连接,至少三个第二矫直辊45、第三安装座46、铰接支座47和第四直线驱动机构依次连接,至少三个第二矫直辊45与至少两个第一矫直辊44的排列方向一致。
示例性的,相邻的第一矫直辊44或相邻的第二矫直辊45之间形成间隔设置;第一矫直辊44与第二矫直辊45之间形成交错布置。
根据该实施例中,第一矫直辊44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的驱动下,第二矫直辊45在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的驱动下,不仅能够改变两者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带钢,而且两者分别进行线性移动将带钢压紧可以避免自身表面被刮伤。
参照附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座42靠近第二安装座43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轨道421,第二安装座43靠近连接支座42的一侧具有与至少两个第一轨道421相适配的滑槽431,铰接支座47远离第三安装座46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安装底板48,安装底板48远离铰接支座47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轨道481。
根据该实施例中,经过第一轨道421与滑槽431之间的配合,在拆装第一矫直辊44可使第一安装座212沿着连接支座42滑动;利用第二轨道481与机架10上相配合的滑块或滑槽等;使得第一矫直辊44或第二矫直辊45更加方便,从而能够提高第一矫直辊44或第二矫直辊45维修、更换的效率。
参照附图8~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下料装置50包括位于机架10上的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设置于机架10上并与第一夹送辊51相互平行的第二夹送辊52、设置于机架10上的第二压紧组件53、位于机架10之外并与第一夹送辊51形成同轴布置的旋转驱动机构54;其中,在第一夹送辊51与第二夹送辊52之间形成夹送区域,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连接于第二压紧组件53,旋转驱动机构54的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541与第一夹送辊51连接,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L型的支撑座542固定于机架10上,第二压紧组件53包括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机架10上的至少一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安装于至少一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输出端的第四安装座532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杆533;其中,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设置于第四安装座532上,第二导向杆533的一端与第四安装座532固定,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L型的支撑座542固定于机架10上。
根据该实施例中,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驱动安装座可以使第一夹送辊51沿竖直方向线性移动,以减小夹送区域的面积,使得第一夹送辊51和第二夹送辊52共同作用将带钢的头部夹持。同时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万向联轴器541驱动第一夹送辊51旋转,并借助第二夹送辊52的辅助支撑作用,可以将带钢整体拉出。使得带钢更易于被拉出,同时带钢整个拉出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能够提高矫直效率,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本申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更适于推广。
参照附图8~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送辊51和第二夹送辊52上包裹有柔性材料。示例性的,柔性材料可以是树脂、橡胶、柔性塑料等。
根据该实施例中,第一夹送辊512和第二夹送辊523对带钢拉出的过程中,柔性材料不仅可以对带钢增加摩擦力,而且还可以避免对带钢的表面造成划伤,以实现无损出料。
具体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进料:进料之前,压紧辊213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驱动远离进料平台22,同时角度调节机构23驱动进料平台22向下翻转运动,减小进料平台22与机架10之间的夹角,可以增大压紧输送区域。进料时,利用外部投送设备将带钢的头部经过引导部位24推送至进料平台22上,待带钢大部分位于进料平台22之后,角度调节机构23驱动进料平台22向上翻转运动保持水平姿态。随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驱动压紧辊213朝向带钢运动并压紧带钢,并借助外部投送设备使带钢持续向定宽装置30方向输送。
(2)传送: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第二限位组件33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的驱动,可以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使得输送区域的宽度可以增大或缩小,以实现适应不同带钢的宽度,防止带钢在矫直的过程中发生窜动,并经过外部投送设备持续推进。
(3)矫直:通过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驱动铰接支座47下降并带动第二矫直辊45下降一定距离,使带钢的头部进入第一矫直辊44与第二矫直辊45之间。随后第四直线驱动机构驱动铰接支座47抬升并带动第二矫直辊45复位。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驱动第一矫直辊44向下运动,使得第一矫直辊44和第二矫直辊45将带钢压紧,带钢在持续运行的过程中对带钢的头部和尾部进行矫直。
(4)下料:经过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驱动第一夹送辊51向下运动,以减小夹送区域的面积,使得第一夹送辊51和第二夹送辊52共同作用将带钢的头部夹持。同时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万向联轴器541驱动第一夹送辊51旋转,并借助第二夹送辊52的辅助支撑作用,可以将带钢整体拉出。
以上,可选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第四直线驱动机构、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和角度调节机构23是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机等。旋转驱动机构54是电机;例如,电机可以是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气缸、液压缸、直线电机、减速电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等的供电和工作原理均属于公知常识,同时具体选型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以及位于所述机架(10)上沿横向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装置(20)、定宽装置(30)、矫直装置(40)和下料装置(50);矫直时,带钢由所述进料装置(20)输入并经过定宽装置(30)传送至所述矫直装置(40),在所述矫直装置(40)中对所述带钢进行矫直之后由所述下料装置(50)输出;
所述进料装置(20)包括第一压紧组件(2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机架(10)上的进料平台(22)以及分别与所述机架(10)和所述进料平台(22)连接的至少一个角度调节机构(23);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23)被配置为能够调节所述进料平台(22)与所述机架(10)的夹角,所述第一压紧组件(21)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固定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伸缩端的第一安装座(212)、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座(212)上的压紧辊(213)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11)相互平行的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214);其中,所述进料平台(22)与所述压紧辊(213)共同形成压紧输送区域,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向杆(214)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所述机架(10)位于每个所述第一导向杆(214)之外设置有导向套(2141);
所述定宽装置(30)包括输送平台(31)、两者相平行的设置于所述输送平台(31)上并形成输送区域的第一限位组件(32)和第二限位组件(33)以及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3)的输出端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3)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4)驱动沿第一方向线性移动改变所述输送区域的宽度以适应带钢的宽度;
所述矫直装置(40)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连接支座(42)、第二安装座(43)、至少两个第一矫直辊(44)、至少三个第二矫直辊(45)、第三安装座(46)、铰接支座(47)以及第四直线驱动机构;其中,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1)、所述连接支座(4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43)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矫直辊(44)依次连接,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矫直辊(45)、所述第三安装座(46)、所述铰接支座(47)和所述第四直线驱动机构依次连接,至少三个所述第二矫直辊(45)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矫直辊(44)的排列方向一致;
所述下料装置(50)包括位于所述机架(10)上的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并与所述第一夹送辊(51)相互平行的第二夹送辊(52)、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第二压紧组件(53)、位于所述机架(10)之外并与所述第一夹送辊(51)形成同轴布置的旋转驱动机构(54);其中,在所述第一夹送辊(51)与所述第二夹送辊(52)之间形成夹送区域,所述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压紧组件(53),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4)的输出端通过万向联轴器(541)与所述第一夹送辊(51)连接,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L型的支撑座(542)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上,所述第二压紧组件(53)包括沿竖直方向安装于所述机架(10)上的至少一个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输出端的第四安装座(532)以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五直线驱动机构(531)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杆(533);其中,所述第一夹送辊(51)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座(532)上,所述第二导向杆(533)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安装座(532)固定,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4)通过L型的支撑座(542)固定于所述机架(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平台(22)上具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安装孔(221),每个所述安装孔(221)之内安装有吊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平台(31)包括第一端(31a)和第二端(31b),所述第一端(31a)和/或所述第二端(31b)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凹槽(311),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2)和/或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3)位于所述凹槽(311)中并可沿所述第一方向线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2)包括安装块(321)、设置于所述安装块(321)上的阻挡部件(322)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块(321)和所述阻挡部件(322)上的连接块(323);其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33)与所述第一限位组件(32)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座(42)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座(43)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一轨道(421),所述第二安装座(43)靠近所述连接支座(42)的一侧具有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轨道(421)相适配的滑槽(431),所述铰接支座(47)远离所述第三安装座(46)的一侧可拆卸地连接有安装底板(48),所述安装底板(48)远离所述铰接支座(47)的一侧具有彼此相互平行的至少两个第二轨道(48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送辊(51)和所述第二夹送辊(52)上包裹有柔性材料。
CN202322136837.6U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矫直机 Active CN220591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6837.6U CN2205911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矫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36837.6U CN2205911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矫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1162U true CN220591162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77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36837.6U Active CN2205911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矫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1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20999B (zh) 焊接平台及具有该平台的建筑模板焊接系统
CN110465564B (zh) 一种金属型材弯曲成型设备
CN220591162U (zh) 一种矫直机
CN109500168B (zh) 型钢弯曲加工方法
CN211191787U (zh) 一种线束上料剪切装置
CN216828104U (zh) 一种用于高效生产彩钢板的连续折弯装置
CN220111974U (zh) 一种矫直机进料装置
KR102358140B1 (ko) 철망 절곡장치
CN110561064B (zh) 一种钢筋装配转移机构
CN110255203B (zh) 一种车门窗框产品件传送码料设备
CN209664448U (zh) 一种电池包铝型材排布无夹具锯切系统
CN220837637U (zh) 一种矫直机下料装置
CN219818957U (zh) 型材进给机构
KR20020025599A (ko) 사이드 트리머의 스트립 에지부 평탄유지장치
CN210149719U (zh) 用于瑜伽垫收卷装置的送料机构
CN219057464U (zh) 一种无缝输送带快速安装机构以及复合机
CN219564213U (zh) 一种竖杆压扁栅栏设备
CN113714347B (zh) 一种自动化钢板弧形弯曲设备
CN220111972U (zh) 一种可变距矫直装置
CN213474672U (zh) 一种铝材切割用上料装置
CN217252304U (zh) 一种冲压机下料用定位装置
CN215477624U (zh) 传送设备
CN216154852U (zh) 一种板材定位装置
CN218126628U (zh) 面片输送装置和面片压延机
CN112193778B (zh) 钢筋间距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