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90013U -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90013U
CN220590013U CN202322147264.7U CN202322147264U CN220590013U CN 220590013 U CN220590013 U CN 220590013U CN 202322147264 U CN202322147264 U CN 202322147264U CN 220590013 U CN220590013 U CN 2205900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reaction kettle
gear
outer ring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726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勇
陈悦
王明法
卞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Box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nsu Box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nsu Boxi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nsu Boxi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726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900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900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900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反应釜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还包括:驱动机构;清洗机构,所述反应釜内部转动连接有水管一,且水管一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喷头,并且水管一外圈固定套接有搅拌清理杆;联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启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以及大齿轮内圈套接的水管一转动,经过水管一外部加压喷头喷出,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冲洗,同时水管一转动带动搅拌清理杆转动,对反应釜内壁进行接触式清理,清洁更加彻底高效,且不需要人工手动清理,硅胶材质的搅拌清理杆与反应釜内壁接触时也不会刮花反应釜内壁。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环化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苯并呋喃酮生产工艺中需要使用到以邻氯苯乙腈为原料,经过皂化、水解、酯化、环化合成苯并呋喃酮,环化反应釜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在生产苯并呋喃酮工程中是不可少的装置。
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9636136U,提供了一种苯并呋喃酮合成环化装置,包括环化釜,所述环化釜上方设置有端盖,所述环化釜外设置有水夹套,所述水夹套底端面固定设置有若干支撑立柱,结构简单,构造清晰易懂,物料在环化釜内与浓硫酸进行反应,通过搅拌能够加速反应,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质量,且反应为放热反应,水夹套内循环流动的水将从环化釜壁传递的热量带走,散热板能够加速水夹套内的水冷却,提高环化釜内外热量差,提高散热效果,保证快速稳定的温度控制,此外,端盖在环化釜上方为可拆卸安装设置,且安装后的密封性好,便于端盖的取放和端盖上端面上的驱动装置的维护,同时方便对环化釜内进行清洗作业。
上述的合成环化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上述的合成环化装置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对环化釜进行清洗时,需要打开端盖人工进行清洗,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借助专业清洗工具对环化釜的内壁进行清洗擦拭,才能保证清洗的彻底,人工清洗劳动量较大,且如果普通的擦洗工具使用不当可能会刮花环化釜内壁,影响下次使用,整体清洗操作较为繁琐复杂。
因此,发明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的合成环化装置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对环化釜进行清洗时,需要打开端盖人工进行清洗,此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借助专业清洗工具对环化釜的内壁进行清洗擦拭,才能保证清洗的彻底,人工清洗劳动量较大,且如果普通的擦洗工具使用不当可能会刮花环化釜内壁,影响下次使用,整体清洗操作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的内部开设有入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反应釜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还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反应釜的顶部固定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轴,并且驱动轴外圈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
清洗机构,所述反应釜内部转动连接有水管一,且水管一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喷头,并且水管一外圈固定套接有搅拌清理杆;
联动机构,所述水管一外圈固定套接有大齿轮,且大齿轮旁侧设置小齿轮,并且小齿轮外圈啮合连接有齿圈。
优选的,所述隔板呈圆形,且隔板外圈与反应釜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内部开设有两处贯通式弧形空槽。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
电机,固定在反应釜的顶部,且电机输出轴贯穿反应釜顶板;
驱动轴和主动齿轮,驱动轴外圈固定套接主动齿轮,所述驱动轴一端部与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且驱动轴另外一端部贯穿隔板顶壁,并且驱动轴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有:
水管一,为PPR水管,且水管一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水管一贯穿反应釜的顶板、隔板以及反应釜的底板内壁,且水管一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水管一顶端活动连接有水管二;
喷头,四个所述喷头为一组等角度呈环形固定在水管一外圈,喷头等间距共设置有四组,且喷头为加压喷头;
搅拌清理杆,呈“C”形设置有四组,等角度固定在水管一外圈,且搅拌清理杆与反应釜内壁相接触,并且接触端为硅胶材质的尖角;
联动杆,数量上设置有两根,且两根联动杆分别贯穿其中两组相对的搅拌清理杆内部,并且联动杆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顶端穿过隔板内部预设的环形空槽;
清洁刷,呈环形设置有多组,且清洁刷固定套接在联动杆外圈,并且清洁刷刷毛与喷头出水口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有:
大齿轮,固定套接在水管一外圈,且大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
小齿轮,数量上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小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联动杆外圈,并且小齿轮不与大齿轮啮合连接;
齿圈,外圈与反应釜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齿圈内圈与两个小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小齿轮、齿圈以及主动齿轮均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所述水管二为金属软管,且水管二入水口处连接有水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启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以及大齿轮内圈套接的水管一转动,经过水管一外部加压喷头喷出,对反应釜内壁进行冲洗,同时水管一转动带动搅拌清理杆转动,对反应釜内壁进行接触式清理,清洁更加彻底高效,且不需要人工手动清理,硅胶材质的搅拌清理杆与反应釜内壁接触时也不会刮花反应釜内壁;
2、在搅拌清理杆环形运动的过程中带动与搅拌清理杆转动连接的联动杆呈环形运动,联动杆外圈固定套接的小齿轮在环形移动的过程中与齿圈啮合连接进而带动联动杆自行转动,从而带动联动杆外圈固定套接的环形清洁刷转动对喷头出水口进行清理,避免喷头堵塞,不易出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局部剖切状态)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局部剖切状态)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联动机构第一视角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清洗机构以及联动机构第二视角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反应釜;2、入液口;3、出液口;4、隔板;5、驱动机构;501、电机;502、驱动轴;503、主动齿轮;6、清洗机构;601、水管一;602、喷头;603、搅拌清理杆;604、联动杆;605、清洁刷;7、联动机构;701、大齿轮;702、小齿轮;703、齿圈;8、水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的内部开设有入液口2和出液口3,反应釜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4,还包括:
驱动机构5,反应釜1的顶部固定有电机501,且电机5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轴502,并且驱动轴502外圈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503;
清洗机构6,反应釜1内部转动连接有水管一601,且水管一601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喷头602,并且水管一601外圈固定套接有搅拌清理杆603;
联动机构7,水管一601外圈固定套接有大齿轮701,且大齿轮701旁侧设置小齿轮702,并且小齿轮702外圈啮合连接有齿圈703。
隔板4呈圆形,且隔板4外圈与反应釜1内壁固定连接,隔板4内部开设有两处贯通式弧形空槽。
驱动机构5包括有:
电机501,固定在反应釜1的顶部,且电机501输出轴贯穿反应釜1顶板;
驱动轴502和主动齿轮503,驱动轴502外圈固定套接主动齿轮503,驱动轴502一端部与电机501输出轴传动连接,且驱动轴502另外一端部贯穿隔板4顶壁,并且驱动轴502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轴502带动主动齿轮503转动,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大齿轮701转动,最终带动水管一601转动。
清洗机构6包括有:
水管一601,为PPR水管,且水管一601底部为封闭状态,水管一601贯穿反应釜1的顶板、隔板4以及反应釜1的底板内壁,且水管一601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水管一601顶端活动连接有水管二8,水管二8用于提供水源;
喷头602,四个喷头602为一组等角度呈环形固定在水管一601外圈,喷头602等间距共设置有四组,且喷头602为加压喷头,将清洗用的水喷在反应釜1内壁,用于反应釜1内壁的清洗;
搅拌清理杆603,呈“C”形设置有四组,等角度固定在水管一601外圈,且搅拌清理杆603与反应釜1内壁相接触,并且接触端为硅胶材质的尖角,用于对反应釜1内壁进行接触式清洗;
联动杆604,数量上设置有两根,且两根联动杆604分别贯穿其中两组相对的搅拌清理杆603内部,并且联动杆604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联动杆604顶端穿过隔板4内部预设的环形空槽;
清洁刷605,呈环形设置有多组,且清洁刷605固定套接在联动杆604外圈,并且清洁刷605刷毛与喷头602出水口相接触,方便对喷头602出水口进行清理。
联动机构7包括有:
大齿轮701,固定套接在水管一601外圈,且大齿轮701与主动齿轮503啮合连接,通过主动齿轮503转动带动大齿轮701转动,进而带动水管一601转动,使得喷头602移动式出水对反应釜1内壁进行清洗;
小齿轮702,数量上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小齿轮702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联动杆604外圈,并且小齿轮702不与大齿轮701啮合连接;
齿圈703,外圈与反应釜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齿圈703内圈与两个小齿轮702啮合连接,大齿轮701、小齿轮702、齿圈703以及主动齿轮503均位于同一平面,在联动杆604环形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小齿轮702环形移动,小齿轮702与齿圈703啮合连接。进而带动小齿轮702自转,同步带动联动杆604自转,使得清洁刷605对喷头602出水口进行洗刷,保证出水的顺畅。
水管二8为金属软管,且水管二8入水口处连接有水源,用于提供清洗过程中所需要的水源。
工作原理:在使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时,首先在需要对反应釜1内部进行清洗时,在水管一601顶部连接柔性水管二8,水源通过水管二8进入水管一601内,再由水管一601外部喷头602喷出,启动电机501正转与反转0度-60度,带动固定套接在驱动轴502外圈的主动齿轮503转动,主动齿轮503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大齿轮701转动,从而带动大齿轮701内圈固定套接的水管一601转动,水管一601外部喷头602转动式的出水对反应釜1的内壁进行清理,同时在水管一601转动过程中带动搅拌清理杆603转动,从而带动与搅拌清理杆603转动连接的联动杆604呈环形运动,搅拌清理杆603在隔板4内部环形的滑槽内活动,在联动杆604呈环形运动的过程中带动固定套接在联动杆604外圈的小齿轮702呈环形运动,小齿轮702与齿圈703相啮合连接,进而在小齿轮702环形运动的过程中进行自主转动,从而带动联动杆604自主转动,进而带动联动杆604外圈固定套接的环形的清洁刷605转动,对喷头602的出水口进行清理(水管一601顺时针转动时,联动杆604为逆时针转动,这样在喷头602以及清洁刷605同时转动的情况下不影响清洁刷605对喷头602的清理),同时搅拌清理杆603与反应釜1内壁相接触,且接触部位为硅胶材质,这样在搅拌清理杆603转动的过程对反应釜主体1的内壁进行接触式清理,保证清洁的效果更好,且不需要借助额外的工具由工作人员进行清洗;
在使用反应釜1进行物料加工时,搅拌清理杆603的转动还可对浓硫酸和物料进行搅拌,加速反应(合成环化的过程以及原理与对比专利中的加工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的内部开设有入液口(2)和出液口(3),所述反应釜(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5),所述反应釜(1)的顶部固定有电机(501),且电机(50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驱动轴(502),并且驱动轴(502)外圈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503);
清洗机构(6),所述反应釜(1)内部转动连接有水管一(601),且水管一(601)的外圈固定连接有喷头(602),并且水管一(601)外圈固定套接有搅拌清理杆(603);
联动机构(7),所述水管一(601)外圈固定套接有大齿轮(701),且大齿轮(701)旁侧设置小齿轮(702),并且小齿轮(702)外圈啮合连接有齿圈(7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4)呈圆形,且隔板(4)外圈与反应釜(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4)内部开设有两处贯通式弧形空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有:
电机(501),固定在反应釜(1)的顶部,且电机(501)输出轴贯穿反应釜(1)顶板;
驱动轴(502)和主动齿轮(503),驱动轴(502)外圈固定套接主动齿轮(503),所述驱动轴(502)一端部与电机(501)输出轴传动连接,且驱动轴(502)另外一端部贯穿隔板(4)顶壁,并且驱动轴(502)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6)包括有:
水管一(601),为PPR水管,且水管一(601)底部为封闭状态,所述水管一(601)贯穿反应釜(1)的顶板、隔板(4)以及反应釜(1)的底板内壁,且水管一(601)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水管一(601)顶端活动连接有水管二(8);
喷头(602),四个所述喷头(602)为一组等角度呈环形固定在水管一(601)外圈,喷头(602)等间距共设置有四组,且喷头(602)为加压喷头;
搅拌清理杆(603),呈“C”形设置有四组,等角度固定在水管一(601)外圈,且搅拌清理杆(603)与反应釜(1)内壁相接触,并且接触端为硅胶材质的尖角;
联动杆(604),数量上设置有两根,且两根联动杆(604)分别贯穿其中两组相对的搅拌清理杆(603)内部,并且联动杆(604)与贯穿口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604)顶端穿过隔板(4)内部预设的环形空槽;
清洁刷(605),呈环形设置有多组,且清洁刷(605)固定套接在联动杆(604)外圈,并且清洁刷(605)刷毛与喷头(602)出水口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联动机构(7)包括有:
大齿轮(701),固定套接在水管一(601)外圈,且大齿轮(701)与主动齿轮(503)啮合连接;
小齿轮(702),数量上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小齿轮(702)分别固定套接在两根联动杆(604)外圈,并且小齿轮(702)不与大齿轮(701)啮合连接;
齿圈(703),外圈与反应釜(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齿圈(703)内圈与两个小齿轮(702)啮合连接,所述大齿轮(701)、小齿轮(702)、齿圈(703)以及主动齿轮(503)均位于同一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二(8)为金属软管,且水管二(8)入水口处连接有水源。
CN202322147264.7U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Active CN2205900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7264.7U CN220590013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7264.7U CN220590013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90013U true CN220590013U (zh) 2024-03-15

Family

ID=90168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7264.7U Active CN220590013U (zh) 2023-08-10 2023-08-10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900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74930U (zh) 一种生产树脂涂料用搅拌装置
CN209093343U (zh) 反应釜
CN209917699U (zh) 一种聚氨酯胶水用反应釜
CN212663326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配料罐
CN220590013U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环化装置
CN113522201A (zh) 一种反应釜的清洁干燥装置
CN210448160U (zh) 一种便于搅拌均匀的结晶罐
CN209155835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的高效反应釜
CN210449049U (zh) 一种能实现均匀搅拌的搅拌装置
CN219024142U (zh) 一种自清洁式均混釜
CN218774801U (zh) 一种高纯偏铝酸钠反应釜
CN216172361U (zh) 共聚物生产用反应装置
CN211190155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化工反应釜
CN219463176U (zh) 一种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的混料装置
CN207238693U (zh) 一种带有清洁装置的反应釜
CN220432796U (zh) 一种医用酒精发酵冷却系统
CN220517142U (zh) 混凝土搅拌站物料清理装置
CN219816243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搅拌釜
CN220900281U (zh) 一种着色剂原料搅拌装置
CN220717105U (zh) 一种面漆反应釜清洁机构
CN219964651U (zh) 一种硅橡胶色浆制备的混合装置
CN21915009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化工生产用反应釜
CN220759254U (zh) 一种减水剂母液反应釜
CN217856174U (zh) 一种环保水性漆加工的反应釜
CN220589955U (zh) 一种催化剂可快速反应的酯化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