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4431U -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4431U
CN220584431U CN202322166169.1U CN202322166169U CN220584431U CN 220584431 U CN220584431 U CN 220584431U CN 202322166169 U CN202322166169 U CN 202322166169U CN 220584431 U CN220584431 U CN 220584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film
crystal film
circular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61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旭枫
洪溢凡
邱大任
裴晓明
陈怡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ti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ti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ti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ti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61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4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4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4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学元件的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所述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复合相位延迟层和PVA层;所述滤光层包括上TAC层和相位延迟膜,所述相位延迟膜涂覆于所述上TAC层的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所述复合相位延迟层包括第一液晶膜、下TAC层和第二液晶膜,所述下TAC层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涂覆所述第一液晶膜,所述下端面涂覆所述第二液晶膜;所述PVA层设于所述相位延迟膜和所述第一液晶膜之间。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圆偏光片的光学板件。本申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圆偏光片较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元件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背景技术
偏光片是液晶面板的关键零件,其成本约占面板原材料制造成本的11%左右,自2007年大尺寸面板市场仍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仍将不断增长。偏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成偏极光,使与电场呈垂直方向的光线通过,让LCD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同时,加上液晶分子扭转特性,达到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从而提高透光率和视角范围,形成防眩的功能。
在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其图像形成方式所致,因而在多数情况下会在显示单元的至少一侧配置有偏光板,随着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及挠性化发展,对于偏光板的薄型化也有强烈需求。近年来随着对于弯曲的图像显示装置,和/或可弯折或可折叠的图像显示装置的需求提高,若偏光板的厚度较大会降低弯曲屏的弯折角度,通过降低偏光板的厚度才能提高弯曲屏的柔性度,更便于弯折,且不会影响偏光板的其他物理特性。
另外,OLED显示面板本身自发光经过具备相位差层结构的光学板件后,会以线偏振光出射,如果使用者带着偏光太阳眼镜,那么在某个特定角度,使用者无法观察到OLED显示面板的画面。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圆偏光片较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偏光片,所述圆偏光片包括:
滤光层,所述滤光层包括上TAC层和相位延迟膜,所述相位延迟膜涂覆于所述上TAC层的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
复合相位延迟层,所述复合相位延迟层包括第一液晶膜、下TAC层以及第二液晶膜,所述下TAC层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第一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下端面;以及,
PVA层,所述PVA层设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一液晶膜之间。
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一,通过在上TAC层上涂覆相位延迟膜使得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使得即便使用者带着偏光太阳镜,也可以看到应用圆偏光片的装置(如OLED显示面板)上的画面。其二,通过在下TAC层的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在下TAC层的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替代了传统的贴合胶使用的方式,从而达到减薄的圆偏光片的厚度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同时,复合相位延迟层具有波长越长则相位差值越大的特性,进而使复合相位延迟层在全光域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抗反光特性,供于全光域下消除外界入射光源入射至液晶显示器件而造成干扰的问题。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膜为正C-板视角补偿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以此,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的效果。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膜为B-板双轴液晶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以此,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的效果,并且带有大视角补偿功能。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以此,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的效果,并且带有大视角补偿功能。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圆偏光片,所述圆偏光片包括:
滤光层,包括上TAC层和相位延迟膜,所述相位延迟膜涂覆于所述上TAC层的底面;
复合相位延迟层,包括第一液晶膜和下TAC层,所述第一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所述第一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上端面;以及,
PVA层,设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一液晶膜之间。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或十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中任意一种,以达到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效果。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膜为正分散型液晶相位延迟膜,更优的,为逆分散型液晶相位延迟膜。以此,能达到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效果。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TAC层的外周侧设有防刮伤层。以此,防止上TAC层的表面被刮伤。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着层和第二粘着层;所述PVA层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顶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着层与所述相位延迟膜相连接,所述底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层与所述第一液晶膜相连接。以此,提高PVA层分别和第一液晶膜、第二液晶膜的连接稳定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板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圆偏光片,所述光学板件还包括保护膜层、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保护膜层设于所述上TAC层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上方,所述压敏胶层和所述离型膜层依次设于所述第二液晶膜沿所述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以此,通过保护膜层保护整个圆偏光片,压敏胶层实现圆偏光片与面板之间的贴合,离型膜层保护压敏胶层,防止压敏胶层的胶被破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端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端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实施例一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实施例二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实施例三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实施例四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光学板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采用正分散型的相位延迟膜后滤光层的椭圆度的对比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采用逆分散型的相位延迟膜后滤光层的椭圆度的对比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分别采用正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和逆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后滤光层的椭圆度的对比图;
图10为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分别采用不同液晶制成相位差延迟膜后的反射率对比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滤光层;110-上TAC层;120-相位延迟膜;
200-复合相位延迟层;210-第一液晶膜;220-下TAC层;230-第二液晶膜;211-正C-板视角补偿膜;212-B-板双轴液晶膜;213-O-板液晶膜;231-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2-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300-PVA层;
410-第一粘着层;420-第二粘着层;
500-保护膜层;
600-压敏胶层;
700-离型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圆偏光片,参照图1,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100、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和PVA层300,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PVA层300设于相位延迟膜120和第一液晶膜210之间。
滤光层100用于光线能自由穿过的偏光太阳眼镜,若使用者带着偏光太阳眼镜看OLED显示面板,因OLED显示面板本身自发光经过具备相位差层结构的光学板件后,会以线偏振光出射,那么在某个特定角度,使用者无法观察到OLED显示面板的画面,为此,通过增设滤光层100达到即使使用者带着偏光太阳眼镜也能看到OLED显示面板的画面。
复合相位延迟层200用于增大波长较大的光的相位差值,使得在全光域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抗反光特性,供于全光域下消除外界入射光源入射至液晶显示器件而造成干扰的问题。
PVA层300用于实现偏光机制,为线型偏光板,采用PVA(polyvinyl acetate聚醋酸乙烯酯)的材质。一般地,通过PVA层300和圆偏光片配合,解决液晶显示器件在自然光下反光的问题。例如,外界自然光先入射到显示器中的PVA层300,自然光线经过PVA层300转换为第一线偏振光,第一线偏振光经第二液晶膜230后,被第二液晶膜230转换为左旋圆偏振光,左旋圆偏振光经金属电极反射后,左旋圆偏振光被转换为右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经过第二液晶膜230时,右旋圆偏振光被转换为与原振动方向垂直的第二线偏振光,亦即第二线偏振光和第一线偏振光两者的方向互垂直,进而第二线偏振光无法通过线性偏光板而被吸收,最终达成消除液晶显示器件外界入射光源干扰的抗反光功效,解决液晶显示器件在自然光下反光的问题。
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使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将相位延迟膜120用涂覆的方式涂到上TAC层110上,替换了现有技术中贴片的方式,上述贴片的方式是指用胶将相位延迟膜120贴到上TAC层110上,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采用的方案减小了滤光层100整体的厚度。
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从而实现缩小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厚度的效果,从而降低成本,且可以应用的场景更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依次层叠制备的工艺,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S1.制备配向涂料和液晶涂料;
S2.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将配向涂料涂布于下TAC层220的上端面后干燥并经过线偏光UV固化,将液晶液涂布于固化后的下TAC层220的上端面后干燥并经过UV固化,形成第一液晶膜210;
S3.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将配向涂料涂布于下TAC层220的下端面后干燥并经过线偏光UV固化,将液晶涂料涂布于固化后的下TAC层220的下端面后干燥并经过UV固化,形成第二液晶膜230。
S4.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液晶材料配向工艺是不同的;如所述正C-板视角补偿膜,其配向工艺为将配向涂料涂布于下TAC层220的上端面后干燥并经过线偏光UV固化;
或将配向涂料涂布于下TAC层220的上端面后干燥并经过普通UV固化;
或将表面活性涂料涂布于下TAC层220的上端面后干燥,将C-板液晶涂料涂布于所述固化后的配向层或所述干燥后的表面活性层后干燥并经过UV固化,形成所述正C-板视角补偿膜。
所述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其配向工艺为在下TAC层220的下端面进行摩擦配向(Rubbing Roller)后,将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涂料涂布于所述摩擦配向处理面后干燥并经过UV固化,形成所述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层。
以此,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中的配向液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第一液晶膜210和第二液晶膜230通过胶直接粘贴到下TAC层220上而带来的复合相位延迟层200整体厚度较大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圆偏光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一,通过在上TAC层110上涂覆相位延迟膜120使得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使得即便使用者带着偏光太阳镜,也可以看到应用圆偏光片的装置(如OLED显示面板)上的画面。其二,通过在下TAC层220的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在下TAC层220的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替代了传统的贴合胶使用的方式,从而达到减薄的圆偏光片的厚度的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适用于更多应用场景。例如,可适用于柔性手机(折叠手机),减小弯折半径,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同时,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具有波长越长则相位差值越大的特性,进以使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在全光域的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抗反光特性,供于全光域下消除外界入射光源入射至液晶显示器件而造成干扰的问题。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TAC层110的外周侧设有防刮伤层。
防刮伤层采用HC(Hard Coating,硬质涂层),是一种不需要底漆、加硬的、抗刮擦、高功能涂料,可用于聚碳酸酯(PC)、有机玻璃(亚克力PMMA)、ABS工程塑料和其他聚合物基材。需要说明的是,在上TAC层110的外周侧涂覆防刮伤层前,需要将上TAC层110的外周侧清洗干净。通过设置防刮伤层可以防止上TAC层110的表面被刮伤。
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圆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着层410和第二粘着层420,PVA层30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顶面通过第一粘着层410与相位延迟膜120相连接,底面通过第二粘着层420与第一液晶膜210相连接。
第一粘着层410用于提高PVA层300和相位延迟膜120的连接稳定性,第二粘着层420用于提高PVA层300和第一液晶膜210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圆偏光片的使用寿命。第一粘着层410和第二粘着层42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UV胶、光学透明胶(OCA)、液态光学透明胶(LOCA)或压敏胶(PSA)。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四个实施例,在以下四个实施例中,相位延迟膜120采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或十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其中一种,并将相位延迟膜120涂覆到上TAC层110上,均能达到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效果,只是采用逆分散的效果更佳,为了做对比,分别对正分散和逆分散做了实验数据对比,参照表1,表1为分别采用正分散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正分散三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正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正分散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和正分散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椭偏度的部分数据情况,其对应的曲线图如图7所示。
其中,椭偏度是指椭圆偏振光的长轴与短轴的比值,所述椭圆偏振光是指光矢量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改变,矢量端点的轨迹是椭圆的偏振光。
表1
表2为分别采用逆分散二分之一相位延迟膜、逆分散三分之一相位延迟膜、逆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逆分散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和逆分散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椭偏度的部分数据情况,其对应的曲线图如图8所示。
表2
根据上述表格中数据的对比,不管是正分散还是逆分散,采用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的效果均比较好,因此,针对于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关于正分散喝逆分散做了一个单独的对比,对比部分数据参照表3,对比效果图彩照图9。
表3
其中,相位延迟膜120可以为正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正分散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正分散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或正分散十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也可以为逆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逆分散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逆分散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或逆分散十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其中,相位延迟膜120采用逆分散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的效果最佳,但是其他的可替换方式涂覆到上TAC层110上,均能达到出射的线偏光转换为圆偏振光的效果。对于这四个实施例,以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2,该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100、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和PVA层300,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PVA层300设于相位延迟膜120和第一液晶膜210之间。
第一液晶膜210为正C-板视角补偿膜211,第二液晶膜230为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1。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1为第二液晶膜230时,配向方向采用摩擦配向法,也即在基材上用配向刷进行摩擦配向。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1带有极少量(例如含量为0.005%-2%)的手性液晶分子的棒状液晶,其原理是靠少量手性液晶分子使棒状液晶扭转,比如从0°转向90°,此时该棒状液晶的慢轴角度拟合为45°。通过摩擦配向后,将该棒状液晶涂布在摩擦配向后的基材上,进行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TAC层220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对应设置正C-板视角补偿膜211和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1形成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可以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其中,下TAC层220可用于保护PVA层300,正C-板视角补偿膜211为具有垂直平面内位相差特性的液晶膜,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231用于将PVA层300来的线偏光产生四分之一波长的光程差。使用添加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时,配向无需使用配向涂料,而是用摩擦配向法,降低配向成本、减薄厚度。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3,该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100、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和PVA层300,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PVA层300设于相位延迟膜120和第一液晶膜210之间。
第一液晶膜210为B-板双轴液晶膜212,第二液晶膜230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2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TAC层220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对应设置B-板双轴液晶膜212和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232形成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可以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的效果。其中,下TAC层220可用于保护PVA层300,B-板双轴液晶膜212为Biaxial拉伸膜,且同时具有垂直平面内位相差特性以及二分之一相位延迟特性的高分子拉伸膜/液晶膜,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232用于将PVA层300来的线偏光产生四分之一波长的光程差。
实施例三
请参照图4,该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100、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和PVA层300,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下TAC层220和第二液晶膜23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下端面涂覆第二液晶膜230;PVA层300设于相位延迟膜120和第一液晶膜210之间。
第一液晶膜210为O-板液晶膜213,第二液晶膜230为O-板液晶膜213。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O-板液晶膜213是采用的配向方法是倾斜角度光配向的方法,该配向不是平行基材配向,存在预设角。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液晶膜210采用O-板液晶膜213时,第二液晶膜230可以设置为O-板液晶膜213。通过在下TAC层220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对应设置O-板液晶膜213、O-板液晶膜213,可以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其中,下TAC层220可用于保护PVA层300,O-板液晶膜具有垂直平面内位相差特性的液晶膜,同时可将PVA层300来的线偏光产生四分之一波长的光程差。
实施例四
请参照图5,该圆偏光片包括滤光层100、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和PVA层300,滤光层100包括上TAC层110和相位延迟膜120,相位延迟膜120涂覆于上TAC层110的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复合相位延迟层200包括第一液晶膜210和下TAC层220,下TAC层22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涂覆第一液晶膜210;PVA层300设于相位延迟膜120和第一液晶膜210之间。
第一液晶膜210为O-板液晶膜213,采用O-板液晶膜213是采用的配向方法是倾斜角度光配向的方法,该配向不是平行基材配向,存在预设角。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TAC层220相对设置的上端面设置O-板液晶膜213,可以实现将线偏光转换成圆偏光。其中,下TAC层220可用于保护PVA层300,O-板液晶膜213具有垂直平面内位相差特性的液晶膜,同时可将PVA层300来的线偏光产生四分之一波长的光程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只采用了一层液晶膜,从而降低了制作成本且达到圆偏光片的最终的成品厚度更薄的效果。
对比例一
对比例一具体提供一种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以下标为现有已知四分之一逆分散相位延迟膜),该现有已知四分之一逆分散相位延迟膜优先采用型号为RM147的高分子延伸型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其为单层薄膜。
如图10所示,为不同液晶制成圆偏光片后与对比例1的正视角反射率对比,可见实施例一的所述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反射率最优,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三的反射率稍好于对比例一,实施例四的反射率稍差于对比例一,但平均反射率仍小于5%,且成本更低。
上述四个实施例和一个对比例的实验数据一的对比,参照表4:
名称 平均反射率 明亮度 红绿值 黄蓝值
实施例1 4.1 23.98 0.57 -1.42
实施例2 4.37 24.85 0.53 -0.82
实施例3 4.4 24.94 1.05 -0.45
实施例4 4.63 25.65 -1.15 -1.89
对比实施例 4.43 25.04 -0.28 -2.22
表4
上述四个实施例和一个对比例的实验数据二的对比,参照表5:
表5
表5为各实施例在不同波长下的全波长平均反射率,为了更好的体现各实施例中的性能对比,参照图10,图10的横坐标为不同波长,纵坐标为反射率,反应了各个实施例中采用不同类型的液晶膜之后的全波长反射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学板件,该光学板件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圆偏光片,请参照图6,该光学板件还包括保护膜层500、压敏胶层600和离型膜层700,保护膜层500设于上TAC层11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上方,压敏胶层600和离型膜层700依次设于第二液晶膜230沿圆偏光片高度方向的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层500用于保护整个圆偏光片。压敏胶层600用于实现圆偏光片与面板之间的贴合。离型膜层700用于保护压敏胶层600,防止压敏胶层600的胶被破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包括:
滤光层,包括上TAC层和相位延迟膜,所述相位延迟膜涂覆于所述上TAC层的底面;
复合相位延迟层,包括第一液晶膜、下TAC层以及第二液晶膜,所述第一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下端面;以及,
PVA层,设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一液晶膜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膜为正C-板视角补偿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参杂手性分子的棒状液晶相位延迟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膜为B-板双轴液晶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所述第二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
5.一种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包括:
滤光层,包括上TAC层和相位延迟膜,所述相位延迟膜涂覆于所述上TAC层的底面;
复合相位延迟层,包括第一液晶膜和下TAC层,所述第一液晶膜为O-板液晶膜,所述第一液晶膜涂覆于所述下TAC层的上端面;以及,
PVA层,设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与所述第一液晶膜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为四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六分之一相位延迟膜、八分之一相位延迟膜或十分之一相位延迟膜中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延迟膜为正分散型液晶相位延迟膜或逆分散型液晶相位延迟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TAC层上设有防刮伤层,所述防刮伤层围绕所述上TAC层的外周侧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偏光片还包括第一粘着层和第二粘着层,所述PVA层的顶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着层与所述相位延迟膜相连接,所述PVA层的底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着层与所述第一液晶膜相连接。
10.一种光学板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圆偏光片,所述光学板件还包括保护膜层、压敏胶层以及离型膜层,所述保护膜层设于所述上TAC层的上端面,所述压敏胶层和所述离型膜层依次设于所述第二液晶膜的下端面。
CN202322166169.1U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Active CN220584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6169.1U CN22058443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6169.1U CN22058443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4431U true CN220584431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6169.1U Active CN220584431U (zh) 2023-08-11 2023-08-11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4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31765B2 (en)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US7251075B2 (en) Polarizers coated with optically functional layers
CN108027534B (zh) 长条光学膜叠层体、长条光学膜叠层体卷及ips液晶显示装置
JP2001091745A (ja)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70808A2 (ko) 반사 방지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표시장치
JP2004302135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042127A (ja)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17779A (en)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62083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位相差薄膜、積層偏光板
CN111201484B (zh) 堆叠体和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3270443A (ja) 楕円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KR20170028848A (ko) 편광판, 반사 방지 적층체 및 화상 표시 시스템
JP2002221715A (ja) 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3408930B2 (ja) 広視野角偏光板
US6881456B2 (en) Optical sheet, polarize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914654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該液晶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光学部材および光学部材のセット
US6710830B2 (en) Optical sheet, polarize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2107541A (ja)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075604A (ja) 反射防止防眩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学素子、画像表示装置
JP2002139623A (ja) 光学シート、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220584431U (zh) 一种圆偏光片及光学板件
JP2003075603A (ja) 反射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シートおよび光学素子、画像表示装置
JP2001272538A (ja) 位相差板、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090530A (ja) 複合位相差板、光学補償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077244B2 (ja) Vaモード用光学フィルムと積層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