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2005U -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2005U
CN220582005U CN202322259424.7U CN202322259424U CN220582005U CN 220582005 U CN220582005 U CN 220582005U CN 202322259424 U CN202322259424 U CN 202322259424U CN 220582005 U CN220582005 U CN 220582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ipe
protection structure
shell portion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94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陈建康
郭岳
李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94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2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2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2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所述管路接头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接头部相连,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可拆卸地扣合,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接头部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壳部和/或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泄气口。本实用新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可扣合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可实现对管路接头的安全防护,实现对管路接头处的氢气的安全导出,利于避免电器件产生的电弧将管路接头处泄露的氢气点燃,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具有该防护结构的储氢系统。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由于氢气的燃点范围极大(体积分数4%-75%),因此保证氢安全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极为重要。相关技术中,储氢系统的管路中,两段管路通过连接接头进行连接,但在连接接头处氢气泄露容易被电器件的电弧引燃,且由于储氢系统安装于车辆时周边空间较小,很难在连接接头处增加额外的防护结构,安全性较差,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可对管路接头进行有效地防护,避免电弧引燃泄露的氢气,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管路接头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接头部相连,包括: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可拆卸地扣合,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接头部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壳部和/或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泄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通过设置可扣合的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可实现对管路接头的安全防护,实现对管路接头处的氢气的安全导出,利于避免电器件产生的电弧将管路接头处泄露的氢气点燃,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沿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连接方向扣合相连,所述第一壳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部外,所述第二壳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壳部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拼接为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插接凸环,所述插接凸环插接至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抵压于所述插接凸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边沿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边沿处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插接凸起,且另一个构造为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凸起适于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接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周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子口,所述第二壳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二子口,所述第一子口与所述第二子口拼接为所述泄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管部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二穿设孔;
其中,所述第一穿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部密封配合的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穿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部密封配合的第二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氢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氢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储氢系统的管路接头处。
所述储氢系统和上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结构与管路接头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结构与管路接头的安装示意图(另一个视角)。
附图标记:
防护结构100,第一壳部1,第一容纳槽11,插接凸环12,插接凹槽13,第一子口14,第一穿设孔15,第二壳部2,第二容纳槽21,插接凸起22,第二子口23,第二穿设孔24,泄气口3,
第一管部201,第二管部202,接头部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100,该防护结构100可罩设于管路接头外,实现对管路接头的防护,实现泄露氢气的有效排出,避免电器件产生的电弧将管路接头处泄露的氢气引燃,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100,包括: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其中,管路接头包括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可用于运输氢气,且该管路接头适用于储氢系统中,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通过接头部203相连,且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在通过接头部203进行连接后,可增长储氢管路的长度,实现较远距离的氢气运输。
其中,第一壳部1与第二壳部2可拆卸地扣合,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限定出用于容纳接头部203的容纳腔,且第一壳部1和/或第二壳部2限定出与容纳腔连通的泄气口3。这样,可将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在连接接头部203处的部分安装于防护结构100内,即防护结构100罩设于管路接头外,以使防护结构100可对管路接头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且在实际安装时,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为直接罩设于管路接头处,且壳部与管部之间的间隙较小,从而使得防护结构100不会过多地占用管路接头外的空间,减小空间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防护结构100在管路接头外的合理安装。
具体地,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的连接位置位于容纳腔内,这样,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在接头部203处泄露的氢气可收置于容纳腔内,即泄露的氢气不会直接与附近的电器件产生的电弧接触,从而避免电弧引燃氢气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容纳腔内泄露的氢气可通过泄气口3排出容纳腔外,且可设置泄气口3的流向,以使泄露的氢气定向地流向安全的位置或区域,避免直接与电弧进行接触,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且在实际安装时,可将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扣合固定,且扣合的方式灵活可选,如第一壳部1与第二壳部2沿上下方向扣合,或者沿左右方向扣合,再或者沿前后方向(第一管部201或第二管部202的延伸方向)扣合,结构设置灵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100,通过设置可扣合的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可实现对管路接头的安全防护,实现对管路接头处的氢气的安全导出,利于避免电器件产生的电弧将管路接头处泄露的氢气点燃,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与第二壳部2沿第一管部201与第二管部202的连接方向扣合相连,第一壳部1套设于第一管部201外,第二壳部2套设于第二壳部2外,以使第一壳部1与第一管部201、第二壳部2和第二管部202以及接头部203实现紧密地安装配合,使得防护结构100与管路接头的安装更加紧凑。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均构造为圆形管,且第一管部201的端部与第二管部202的端部通过接头部203进行连接固定,第一壳部1套设于第一管部201外可与第一管部201的外周壁进行密封贴合,同时第二壳部2套设于第二管部202外可与第二管部202的外周壁进行密封贴合,从而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在扣合后容纳腔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避免容纳腔内泄露的氢气从防护结构100与第一管部201或第二管部202配合的间隙处泄露,提高安全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沿第一管部201或第二管部202的长度方向进行扣合,可实现可拆卸地连接,且二者也可沿该方向进行拆卸分离,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设有第一容纳槽11,第二壳部2设有第二容纳槽21,第一容纳槽11与第二容纳槽21拼接为容纳腔,换言之,容纳腔为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拼接形成,由此,可使得第一壳部1、第二壳部2能够对第一管部201的端部、接头部203和第二管部202的端部进行有效地覆盖,实现对管路接头处的安全防护,避免接头部203位置的氢气出现泄露的情况。且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的构造相似,可使得两个部件的成型难度均较小,利于提高加工效率。
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进行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容纳槽11可对第一管部201的端部和接头部203的一端部分进行容纳,第二容纳槽21可对第二管部202的端部以及接头部203的另一端部分进行容纳,尤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21的空间大小相近,保证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与管路接头的连接封闭性相对均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设有环绕第一容纳槽11的插接凸环12,插接凸环12插接至第二容纳槽21内,第二壳部2设有环绕第二容纳槽21的密封件,密封件密封抵压于插接凸环12,这样,可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通过插接配合相连,且在插接配合位置处实现密封固定,保证容纳腔的密封性,实现泄露氢气的定向排放。
如图2所示,在第一壳部1朝向第二壳部2的端面设有插接凸环12,插接凸环12环绕第一容纳槽11设置,且凸出于第一容纳槽11的边沿,同时,如图1所示,在第二容纳槽21的边沿处设有密封胶圈,由此,在将第一壳部1与第二壳部2进行连接固定时,可使得插接凸环12插接至第二容纳槽21内以与密封件贴合接触,从而使得形成的容纳腔在除了与泄气口3连通位置之外的其它位置处均处于密封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容纳腔内的密封性,避免氢气泄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设有位于第一容纳槽11边沿处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壳部2设有位于第二容纳槽21边沿处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相连,从而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固定,实现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的紧密贴合。
其中,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容纳槽11的边沿处,第二连接部位于第二容纳槽21的边沿处,可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在接触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能够首先接触配合,利于实现二者的快速连接,且拆卸和更换方便。其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为卡扣配合、插接配合或连接件连接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插接凸起22,且另一个构造为插接凹槽13,插接凸起22适于插接固定于插接凹槽13内,如将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插接凸起22,且将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插接凹槽13,或者将第二连接部构造为插接凸起22,且将第一连接部构造为插接凹槽13,从而实现二者的插接配合,以将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进行连接固定。
如图1所示,插接凸起22在第一壳部1的端面凸出设置,如图2所示,插接凹槽13在第二壳部2的端面凹入设置,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将插接凸起22的自由端的径向尺寸设置为较大,同时,插接凹槽13的内部的径向尺寸较大,从而使得插接凸起22伸至插接凹槽13内后,在径向尺寸较大的位置处产生限位固定的作用,保证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为多个且沿第一容纳槽11的周向间隔开分布,第二连接部为多个且与多个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在多个位置处均插接配合固定,从而利于提高二者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部1的端面设置有多个插接凸起22,插接凸起22构造为圆柱状,且多个插接凸起22在第一容纳槽11的边沿处间隔开分布,同时,如图2所示,在第二壳部2的端面设置有多个插接凹槽13,插接凹槽13构造为沉孔,且多个插接凹槽13在第二容纳槽21的边沿处间隔开分布,由此,多个插接凸起22分别插接于多个插接凹槽13内,实现多个位置的连接固定,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密封间隙更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设有与第一容纳槽11连通的第一子口14,第二壳部2设有与第二容纳槽21连通的第二子口23,第一子口14与第二子口23拼接为泄气口3,换言之,容纳腔和泄气口3均可为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拼接形成,这样,在管路接头出现泄露时,氢气可从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之间的泄气口3定向排出,避免氢气被电弧引燃。
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部1设有用于穿设第一管部201的第一穿设孔15,以使第一管部201可贯穿第一穿设孔15,且使得第一管部201的端部可伸至容纳腔内以与接头部203相连;同时,第二壳部2设有用于穿设第二管部202的第二穿设孔24,以使第二管部202可贯穿第二穿设孔24,且使得第二管部202的端部可伸至容纳腔内以与接头部203相连,从而可实现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的连接,且第一管部201和第二管部202位于容纳腔外的部分可与外部的管路连通,以实现储氢系统的氢气存储和运输。
其中,第一穿设孔15内设有与第一管部201密封配合的第一弹性件,以使得第一管部201和第一壳部1密封配合,和/或第二穿设孔24内设有与第二管部202密封配合的第二弹性件,且使得第二管部202与第二壳部2密封配合,进而使得容纳腔的内部空间相对封闭,避免容纳腔内的氢气从第一管部201与第一壳部1之间的间隙或第二管部202与第二壳部2之间的间隙流出,提高防护结构100的安全性。
且在具体设计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可为硫化橡胶,即第一弹性件可为直接硫化于第一穿设孔15内,第二弹性件可为直接硫化于第二穿设孔24内,保证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安装稳定性,进而实现与第一管部201、第二管部202的稳定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储氢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氢系统,设置有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100,其中,储氢系统设有管路接头以用于存储或运输氢气,通过在管路接头外套设防护结构100,通过设置可扣合的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可实现对管路接头的安全防护,实现对管路接头处的氢气的安全导出,利于避免电器件产生的电弧将管路接头处泄露的氢气点燃,提高储氢的安全性。
其中,在第一壳部1和第二壳部2扣合配合,使得第一壳部1和第一管部201、第二壳部2和第二管部202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使得防护结构100与管路接头的配合更加紧凑,不会过多地占用外部的安装空间,利于将储氢系统安装于空间较小的车内空间中,使得储氢系统的周边件具有更多的布置空间和布置方式,同时满足法规和氢安全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管路接头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通过接头部相连,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部和第二壳部,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可拆卸地扣合,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接头部的容纳腔,且所述第一壳部和/或所述第二壳部限定出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泄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与所述第二壳部沿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的连接方向扣合相连,所述第一壳部套设于所述第一管部外,所述第二壳部套设于所述第二壳部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拼接为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插接凸环,所述插接凸环插接至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环绕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密封抵压于所述插接凸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边沿处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边沿处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一个构造为插接凸起,且另一个构造为插接凹槽,所述插接凸起适于插接固定于所述插接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周向间隔开分布,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多个且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纳槽连通的第一子口,所述第二壳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容纳槽连通的第二子口,所述第一子口与所述第二子口拼接为所述泄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部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一管部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二壳部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第二管部的第二穿设孔;
其中,所述第一穿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管部密封配合的第一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穿设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二管部密封配合的第二弹性件。
10.一种储氢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安装于所述储氢系统的管路接头处。
CN202322259424.7U 2023-08-22 2023-08-22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Active CN220582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424.7U CN220582005U (zh) 2023-08-22 2023-08-22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424.7U CN220582005U (zh) 2023-08-22 2023-08-22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2005U true CN220582005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9424.7U Active CN220582005U (zh) 2023-08-22 2023-08-22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20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7554B2 (en) High pressure container
CN210403875U (zh) 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212991189U (zh) 电池盒、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3165365A1 (zh) 自动排水阀、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03296517A (zh) 充电插座
US20220231376A1 (en)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3164997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3258188A (zh) 电池子封装单元及包括该电池子封装单元的电池模块
CN220582005U (zh) 管路接头的防护结构和储氢系统
CN109600960B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JP7512419B2 (ja) エンドキャップコンポーネント、電池セル、電池及び電力消費装置
CN216288823U (zh) 一种电池包壳体
EP4064449B1 (en) Box body for battery, battery, electric apparatus, and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CN218215490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KR101795705B1 (ko)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용 카트리지
CN116404302A (zh) 电池液冷组件和电池组
CN217134503U (zh) 电芯顶盖、电芯、电池、用电设备以及注液嘴
CN214754055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壳体结构及盖板
CN115207582A (zh) 电池壳体及动力电池
CN209747686U (zh) 插装式电池组冷却结构及动力电池组
CN220066216U (zh) 充电插座和车辆
CN218267826U (zh) 浮动接头、换热系统、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382175U (zh) 冷却板、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906953U (zh) 车载充电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20527006U (zh) 水冷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