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81149U -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81149U
CN220581149U CN202322013207.XU CN202322013207U CN220581149U CN 220581149 U CN220581149 U CN 220581149U CN 202322013207 U CN202322013207 U CN 202322013207U CN 220581149 U CN220581149 U CN 220581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air
shell
tube plate
fixe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320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景建周
张静
张云通
段志惠
汤俊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nan Meiyite Engine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nan Meiyite Engine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nan Meiyite Engine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nan Meiyite Engine Emiss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320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81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81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81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包括管壳;管壳左、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固定管板、第二固定管板;第一固定管板设有进出气壳;进出气壳和第一固定管板间形成出气室;第二固定管板设有回气壳;回气壳和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回气室;进出气壳上设有进气管口及与出气室连通的出气管口;管壳内设有换热组件和进气管;换热组件左端和出气室连通,右端和回气室连通;进气管左端穿过第一固定管板和进气管口连通,右端穿过第二固定管板和回气室连通;管壳内壁、换热组件外壁、进气管外壁、第一固定管板及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液体腔室;管壳设有与液体腔室连通的出水管、进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进、出气口同侧布局,节省空间,压损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EGR废气再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背景技术
EGR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的缩写,即废气再循环的简称。废气再循环是指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并与新鲜混合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CO2等多原子气体,而CO2等气体不能燃烧却由于其比热容高而吸收大量的热,使气缸中混合气的最高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了NOx的生成量。
EGR冷却器是EGR废气再循环装置的重要部件,EGR冷却器的进、出气口一般布置于冷却器管壳两侧,这种两侧布局对空间要求大,在对EGR冷却器安装空间有限制的场合,这种进、出气口两侧布局的EGR冷却器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对EGR冷却器安装空间有限制的场合,目前进、出气口两侧布局的EGR冷却器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包括管壳;所述管壳左侧设有第一固定管板,右侧设有第二固定管板;所述第一固定管板、第二固定管板将所述管壳封闭;所述第一固定管板设有进出气壳;所述进出气壳和所述第一固定管板间形成出气室;所述第二固定管板设有回气壳;所述回气壳和所述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回气室;所述进出气壳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口及与所述出气室连通的出气管口;所述管壳内分别设有换热组件和进气管;所述换热组件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管板和所述出气室连通,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管板和所述回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管板和所述进气管口连通,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管板和所述回气室连通;所述管壳内壁、换热组件外壁、进气管外壁、第一固定管板及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液体腔室;所述管壳左侧设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出水管;所述管壳右侧设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进水管。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由多组扁管组成。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为长直圆管。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上开设有导流凹槽;所述导流凹槽开口朝所述换热组件;所述进水管管口位于所述导流凹槽上方。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由多根打坑管组成。
可选地,所述换热组件由多根螺旋管组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在第一固定管板设置进出气壳,进出气壳和第一固定管板间形成出气室,在第二固定管板设置回气壳,回气壳和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回气室,进出气壳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口及与出气室连通的出气管口,管壳内的换热组件左端穿过第一固定管板和出气室连通,右端穿过第二固定管板和回气室连通,管壳内的进气管左端穿过第一固定管板和进气管口连通,右端穿过第二固定管板和回气室连通,这样,气体由进气管口输入,经由进气管进入回气室内,在回气室内,气体U型反正,进入换热组件,经由换热组件进入出气室,后从出气管口排出,气体流经换热组件时,被由管壳内壁、换热组件外壁、进气管外壁、第一固定管板及第二固定管板间形成液体腔室内的液体冷却。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具有进、出气口同侧布局,节省空间,压损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现有技术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去除进出气壳、回气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的附图2的右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的换热组件、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的进水管和进气管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壳;2、换热组件;3、进水管;4、回气壳;5、第二固定管板;6、进气管;601、导流凹槽;7、进出气壳;8、进气管口;9、出气管口;10、出水管;11、第一固定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申请表述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如图1至图5所示,设置管壳1,管壳1左侧设有第一固定管板11,右侧设有第二固定管板5,第一固定管板11、第二固定管板5焊接在管壳1上,第一固定管板11、第二固定管板5将管壳1封闭,第一固定管板11设有进出气壳7,进出气壳7和第一固定管板11间形成出气室,第二固定管板5设有回气壳4,回气壳4和所述第二固定管板5间形成回气室,进出气壳7焊接在第一固定管板11上,回气壳4焊接在第二固定管板5上,进出气壳7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口8及与出气室连通的出气管口9,气体由进气管口8输入,由出气管口9排出,管壳1内分别设有换热组件2和进气管6,换热组件2左端穿过第一固定管板11和出气室连通,右端穿过第二固定管板5和回气室连通,进气管6左端穿过第一固定管板11和进气管口8连通,右端穿过第二固定管板5和回气室连通,由进气管口8输入的气体,经由进气管6进入回气室内,在回气室内,进入换热组件2,经由换热组件2进入出气室,从出气管口9排出。管壳1内壁、换热组件2外壁、进气管6外壁、第一固定管板11及第二固定管板5间形成液体腔室,管壳1左侧设有与液体腔室连通的出水管10,管壳1右侧设有与液体腔室连通的进水管3,冷却液体从进水管3注入,流经液体腔室后,从出水管10排出,这样,流经换热组件2的气体,被液体腔室内液体冷却。
可选地,为加强冷却效率,换热组件2由多组扁管组成,同时为降低气体压力的损耗,进气管6优选为长直圆管。
优选地,为将冷却的液体导入到换热组件2上,进气管6上开设有导流凹槽601,导流凹槽601开口朝换热组件2,进水管3管口位于导流凹槽601上方。
可选地,换热组件2还可以由多根打坑管组成,打坑管就是在管道外壁向管道内均布有多个凹陷槽,凹陷槽在管道内壁为凸起,这样,外壁和冷却液体接触面变大,内壁凸起可减缓气体流速,这样增强换热组件2对气体的冷却;换热组件2由还可以由多根螺旋管组成,螺旋管和打坑管原理一样,内部阻止气体流速,外壁增大冷却液体接触,增强换热组件2对气体的冷却。打坑管、螺旋管会阻止气体的流速,也会导致压损的增大,因此,在实际使用时,根据整体的换热需求及压损限值,进行综合平衡采用扁管、打坑管或螺旋管。
上文中通过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了较为具体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还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例作出若干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但只要未脱离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这些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创新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同样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包括管壳(1);所述管壳(1)左侧设有第一固定管板(11),右侧设有第二固定管板(5);所述第一固定管板(11)、第二固定管板(5)将所述管壳(1)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管板(11)设有进出气壳(7);所述进出气壳(7)和所述第一固定管板(11)间形成出气室;所述第二固定管板(5)设有回气壳(4);所述回气壳(4)和所述第二固定管板(5)间形成回气室;所述进出气壳(7)上分别设有进气管口(8)及与所述出气室连通的出气管口(9);所述管壳(1)内分别设有换热组件(2)和进气管(6);所述换热组件(2)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管板(11)和所述出气室连通,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管板(5)和所述回气室连通;所述进气管(6)左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管板(11)和所述进气管口(8)连通,右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管板(5)和所述回气室连通;所述管壳(1)内壁、换热组件(2)外壁、进气管(6)外壁、第一固定管板(11)及第二固定管板(5)间形成液体腔室;所述管壳(1)左侧设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出水管(10);所述管壳(1)右侧设有与所述液体腔室连通的进水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由多组扁管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为长直圆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上开设有导流凹槽(601);所述导流凹槽(601)开口朝所述换热组件(2);所述进水管(3)管口位于所述导流凹槽(601)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由多根打坑管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由多根螺旋管组成。
CN202322013207.X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Active CN220581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3207.XU CN220581149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3207.XU CN220581149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81149U true CN220581149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0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3207.XU Active CN220581149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81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9905B2 (en) EGR gas cooling device
CN107614860B (zh) 车辆用egr冷却器
CN100460795C (zh) 一种u形管式热交换器
US7866305B2 (en) Flow channel, heat exchange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charge air supply system, use of a heat exchanger
CN103061867B (zh) 一种气液式中冷器
CN211975214U (zh) Egr混合器、egr系统及发动机
CN220581149U (zh) 一种进、出气口位于同侧的egr冷却器
KR101623088B1 (ko) 이지알 쿨러
JPH10306987A (ja) Egrガス冷却装置
KR20170048022A (ko) 차량용 egr 쿨러
CN111810323B (zh) 废气再循环冷却器
JP4031393B2 (ja) Egrクーラー
CN111577494B (zh) 一种带废气进孔的进气歧管
CN204202469U (zh) 机翼式换热扁管
US20230279828A1 (en) Egr system and vehicle
KR20140088124A (ko) 가스, 특히 엔진 배기 가스용 열 교환기
CN113417774B (zh) 扰流对冲式文丘里集成混合器
CN111907682B (zh) 多单元集成式船舶冷却器
US20080000461A1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Heat Exchangers
KR102173379B1 (ko) 차량용 egr 쿨러
CN104454132B (zh) 车用管带式中冷器
CN212583844U (zh) 具有双级冷却器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以及车辆
CN201262524Y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装置
CN220979707U (zh) 一种集成egr阀和冷却器的内部水道结构
CN212429045U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冷却器用管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