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6750U - 复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复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6750U
CN220576750U CN202322166515.6U CN202322166515U CN220576750U CN 220576750 U CN220576750 U CN 220576750U CN 202322166515 U CN202322166515 U CN 202322166515U CN 220576750 U CN220576750 U CN 220576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bric
layer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fabric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6651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昇桦
杨念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shan Anxun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shan Anxun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shan Anxun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shan Anxun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6651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6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6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6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复合织物包含织物结构以及热塑性结构。织物结构包含上层及下层。热塑性结构包含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其中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固定于织物结构的上层。热塑性结构的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压合部,热塑性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气囊部,各气囊部高于各压合部。借此,可提供高摩擦及高防护力的复合织物。

Description

复合织物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有关一种织物,且尤其是有关一种具有气囊的复合织物。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为了保护使用者,例如是运动员运动擦撞时能抗冲击,现有的复合织物会在两层结构之间设置一弹性材料层,借以提供防护力。然而,现有的复合织物在提供保护的同时,会因设置弹性材料层而增加复合织物的制作的困难度,并且降低使用时的灵活度。
有鉴于此,一种能够简化织物结构并提供高摩擦及高防护力的复合织物,仍是相关业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织物,通过超声波共振将热塑性结构及织物结构融合形成压合部,并形成未融合的气囊部,借以简化织物的结构并提升复合织物的表面摩擦力及防护力。
依据本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复合织物,其包含一织物结构以及一热塑性结构。织物结构至少包含一上层及一下层。热塑性结构包含一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其中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固定于织物结构的上层。热塑性结构的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的一部分区域相结合以形成多个压合部,热塑性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多个气囊部,各气囊部高于各压合部。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复合织物,其中织物结构可还包含一中层位于上层及下层之间,上层包含一开孔纤维结构本体,中层包含一单丝网布本体,下层包含一速干纤维本体。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复合织物,其中热塑性结构可还包含一复合树脂层,其设置于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上。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复合织物,其中热塑性结构的厚度可介于0.4mm与1.0mm之间。
依据前段所述实施方式的复合织物,其中热塑性结构可具有一透明度,透明度为40%-80%。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一复合织物的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图1的复合织物的侧面剖视图;
图3A绘示依照图2的热塑性结构以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固定于织物结构的示意图;
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热塑性结构与织物结构受一超声波模具共振的示意图;以及
图4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复合织物形成方法的方块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复合织物
110:织物结构
111:上层
112:中层
113:下层
120:热塑性结构
121: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
122:复合树脂层
130:气囊部
140:压合部
150:超声波模具
S100:复合织物形成方法
S110:织物形成步骤
S120:超声波共振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新型一实施例的一复合织物100的示意图,图2绘示依照图1的复合织物100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及图2所示,复合织物100包含一织物结构110及一热塑性结构120。织物结构110至少包含一上层111及一下层113。热塑性结构120包含一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标示于图3A),其中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固定于织物结构110的上层111。热塑性结构120的一部分区域与复合织物100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多个压合部140,热塑性结构120的另一部分区域与复合织物100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多个气囊部130,各气囊部130高于各压合部140。
复合织物100的织物结构110及热塑性结构120可通过一超声波模具150(标示于图3B)压合以进行加工,使得受超声波模具150压合的区域结合形成压合部140,并在多次加工后,未受超声波模具150压合的区域形成气囊部130,而高于压合部140。通过热塑性结构120形成复合织物100的表面可增加复合织物100的表面摩擦力,使得复合织物100可应用于球具,例如是足球、网球、篮球的表面,并且当复合织物100应用于衣物或鞋类时,热塑性结构120与织物结构110形成的气囊部130可减缓使用者在运动时受到的冲击力,并且无须额外设置弹性材料于复合织物100中,进而在不降低灵活度的情况下提升防护力。借此,可简化复合织物100的结构并具有高摩擦力及防护力高。以下将详述复合织物100的结构细节。
织物结构110可还包含一中层112位于上层111及下层113之间,上层111包含开孔纤维结构本体,中层112可包含一单丝网布本体,下层113包含一速干纤维本体。具体来说,上层111的开孔纤维结构本体的丹尼数可介于50D与300D之间,中层112的单丝网布本体的丹尼数可介于20D与100D之间,下层113的速干纤维本体的丹尼数可介于200D与300D之间,并且是以宣绒纱的材质制成,但本新型不以此为限。通过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的组成,织物结构110可形成一具有多个孔隙的多层网布结构,当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未被压合,表示多层网布结构并未被压实或融合而保留孔隙供空气填入,以形成气囊结构。当复合织物100应用于衣物时,下层113可在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时提升舒适度,并且在使用者运动时,可吸收湿气并通过孔隙排出热气,达到吸湿速干的效果;当复合织物100应用于鞋子的底衬时,可提供脚部止滑的效果。其他实施例中,织物结构可以是具有四层或五层的网布结构,本新型不以此为限。此外,热塑性结构120可具有一透明度,其为40%-80%。借此可增加复合织物100的透视感。
请配合参照图3A及图3B,其中图3A绘示依照图2的热塑性结构120以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固定于织物结构110的示意图,图3B绘示依照图3A的热塑性结构120与织物结构110受一超声波模具150共振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热塑性结构120可还包含一复合树脂层122,其设置于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上。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可包含一湿气硬化型聚氨酯热熔胶(Polyurethane Reactive;PUR)本体,且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的厚度可介于0.2mm与0.6mm之间,且其作用为架桥剂。复合树脂层122可包含一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本体,且复合树脂层122的厚度可介于0.2mm与0.4mm之间,使得热塑性结构120的厚度介于0.4mm与1.0mm之间。图1实施例中的织物结构110与热塑性结构120在形成复合织物100之前,热塑性结构120会先以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121以湿气固化反应与织物结构110连接并固定于其上。如图3B所示,待热塑性结构120固定于织物结构110后,将超声波模具150由热塑性结构120的上方向下压合热塑性结构120与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将热塑性结构120及织物结构110与超声波模具150接触的区域,通过超声波共振融合,使得热塑性结构120的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110的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的部分区域相融合以形成如图2所示的压合部140,使压合部140中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零孔隙或极少孔隙。并且热塑性结构120与织物结构110的上层111、中层112及下层113未受超声波模具150接触的区域形成如图2所示的气囊部130。请配合参照图1,超声波模具150可以是一六角型模具,例如是以金属滚轮进行超声波分子共振,使得超声波共振形成的压合部140呈一六角形,且围绕气囊部130。其他实施例中,超声波模具可以是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模具,并依据需求形成不同形状的压合部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本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图4绘示依照本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复合织物形成方法S100的方块流程图。以下将搭配图1实施例的复合织物100说明,但本新型不以此为限。复合织物形成方法S100包含一织物形成步骤S110以及一超声波共振步骤S120。织物形成步骤S110中,一织物结构110至少包含一上层111及一下层113,将一热塑性结构120以一湿气固化反应固定于织物结构110的上层111。超声波共振步骤S120中,通过一超声波模具150压合热塑性结构120及织物结构110以形成一复合织物100,使得热塑性结构120的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110的一部分区域受超声波共振融合以形成多个压合部140,热塑性结构120的另一部分区域与织物结构110的另一部分区域未融合而形成多个气囊部130,各气囊部130高于压合部140。
借此,通过超声波共振的方式,可形成具有气囊部130的复合织物100,可减缓外力的冲击力道,并且通过热塑性结构120使得复合织物100具有高表面摩擦力,使得复合织物100可应用于球类、鞋类或是衣物上,给予使用者足够的防护力。复合织物形成方法S100的其他细节类似于图1至图3B实施例,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织物及复合织物形成方法,其具有下列优点:其一,通过超声波模具压合,可形成提供防护力的气囊部;其二,通过包含速干纤维本体的下层,可提升使用者接触复合织物的舒适度;以及,其三,通过不同形状的超声波模具,可依据需求形成不同外观的复合织物。
虽然本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5)

1.一种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织物结构,至少包含一上层及一下层;以及
一热塑性结构,包含一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其中该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固定于该织物结构的该上层;
其中,该热塑性结构的一部分区域与该织物结构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多个压合部,该热塑性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与该织物结构的另一部分区域形成多个气囊部,各该气囊部高于各该压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结构还包含一中层位于该上层及该下层之间,该上层包含一开孔纤维结构本体,该中层包含一单丝网布本体,该下层包含一速干纤维本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结构还包含一复合树脂层,其设置于该湿气固化型热熔胶层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结构的厚度介于0.4mm与1.0mm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热塑性结构具有一透明度,该透明度为40%-80%。
CN202322166515.6U 2023-08-11 2023-08-11 复合织物 Active CN220576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6515.6U CN22057675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复合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66515.6U CN22057675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复合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6750U true CN220576750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9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66515.6U Active CN220576750U (zh) 2023-08-11 2023-08-11 复合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6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9080B2 (en) Material for shoe upper
US1129127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shoes, and shoe upper structure of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shoes
US20230014622A1 (en) Soft shell boots and waterproof/breathable moisture transfer composites and liner for in-line skates, ice-skates, hockey skates, snowboard boots, alpine boots, hiking boots and the like
US10716358B2 (en) Soles for sports shoes
EP2839755B1 (en) Shoe upper and shoe comprising such shoe upper
CN103328052B (zh) 具有带压痕的外壳的运动球
JP2016198496A (ja) スポーツシューズ用のソール
US20140059886A1 (en) Composite upper for shoe with selectively disposed bonding agent
JPH05168503A (ja) 靴底、特にスポーツ靴のための靴底
JP2007275275A (ja) 靴及び靴の製造方法。
KR102141587B1 (ko) 아웃솔 구조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4500108A (ja) 靴、特にスポーツシュー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30167281A1 (en) Sole baseball glove
CN220576750U (zh) 复合织物
EP3744206A1 (en) Improved multilayer for insole
CN112369754A (zh) 一种舒适性好的鞋子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37356B1 (ko) 저비중 저경도 폴리우레탄 미드솔의 표면에 스판텍스폴리우레탄필름코팅원단을 융착하는 방법
TWM573593U (zh) 防水透濕鞋面
US11576462B2 (en) Footwear with mesh sole construction
CN220192327U (zh) 一种透气性能好的休闲鞋
KR200390917Y1 (ko) 신발깔창
CN213344540U (zh) 一种舒适性好的鞋子
CN218942394U (zh) 一种免胶水嵌合鞋底
JP2020505153A (ja) ゴム複合体、ゴム本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02347U (ko) 신발 안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