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2920U -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2920U
CN220572920U CN202322036382.0U CN202322036382U CN220572920U CN 220572920 U CN220572920 U CN 220572920U CN 202322036382 U CN202322036382 U CN 202322036382U CN 220572920 U CN220572920 U CN 2205729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clone dust
main body
pressure pulse
dust removal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63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普查
孙宝亮
张宁
王倩
柴炳升
李梦然
潘超
严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tional Energy Group Ningxia Co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63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29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29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29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卸料口、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卸料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上端和下端,进气通道设置在主体的侧壁上并和烟气排出设备连通;高压脉冲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脉冲空气炮和高压脉冲管,高压脉冲管穿设在主体的顶部并与主体的腔体连通,高压脉冲管的喷流方向平行于主体的轴向,高压脉冲管与主体的腔体内壁贴合,高压脉冲空气炮为高压脉冲管提供高压脉冲气流,以清扫主体的腔体内壁上的积灰。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旋风除尘装置在保证对煅烧系统烟气的净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自身的清理。

Description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化煅烧炉烟气旋风除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煅烧系统(如石墨化煅烧系统)中的煅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作为主要燃料进入余热锅炉,在余热锅炉内经过富氧燃烧和水热交换,将高温含尘烟气中富存的热焓转化为蒸汽热焓,使之得以利用。然而,高温含尘烟气的烟气温度高、含尘量大,导致余热锅炉的对流管壁上积灰快,局部有结焦现象,使得余热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烟气流通不畅、焚烧室超温、煅烧炉炉盖口频繁冒火等恶劣现象。为了不引发安全事故,余热锅炉系统每隔一段时间(一般为20~25天)就需要停炉清灰、清焦1次,煅烧炉也随之停产不少于2天,制约了安全稳定生产和长周期运行。
故现有技术中急需一种对煅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的除尘设备,且考虑到净化过程中也除尘设备内会出现结焦、积灰的情况,故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清理、且能够对煅烧炉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的除尘设备,以保证煅烧系统和除尘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以在保证对煅烧系统烟气的净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实现对自身的清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卸料口、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卸料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上端和下端,进气通道设置在主体的侧壁上并和烟气排出设备连通;高压脉冲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脉冲空气炮和高压脉冲管,高压脉冲管穿设在主体的顶部并与主体的腔体连通,高压脉冲管的喷流方向平行于主体的轴向,高压脉冲管与主体的腔体内壁贴合,高压脉冲空气炮为高压脉冲管提供高压脉冲气流,以清扫主体的腔体内壁上的积灰。
进一步地,高压脉冲管为多个,多个高压脉冲管沿主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在主体的腔体的边缘处。
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与高压脉冲组件电连接的监控组件,监控组件用于监控主体的进气、排气情况,并根据监控情况控制高压脉冲组件的启停。
进一步地,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体上的数显压差表,数显压差表用于监测进气通道、排气通道之间的压差。
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围绕主体外壁设置的换热层,换热层用于对主体进行换热冷却。
进一步地,主体包括进气筒段以及相互连接的圆柱筒段、圆锥筒段,进气通道、卸料口分别设置在圆柱筒段、圆锥筒段相互背离的一端,进气筒段设置在圆柱筒段靠近排气通道的一侧,进气筒段内的腔体形成进气通道,换热层包括两个夹水层,其中一个夹水层包覆在圆锥筒段的外周,另一个夹水层包覆在圆柱筒段和进气筒段的外周,夹水层具有位于下方的进液口以及位于上方的出液口,进液口和冷流供给设备连通,冷流换热后从出液口排出。
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覆盖在主体内壁上的耐高温层。
进一步地,耐高温层由耐火泥、碳化硅、刚玉、氧化锆中的任意一个组成,主体的腔体内壁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件,多个支撑件穿设在耐高温层内,以支撑耐高温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系统,旋风除尘系统包括比例调节组件和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旋风除尘装置,比例调节组件设置在多个旋风除尘装置之间,以调节进入多个旋风除尘装置内的烟气比例。
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旋风除尘装置的进气通道连通,比例调节组件包括双轴电动闸阀、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双轴电动闸阀用于驱动第一插板、第二插板移动,第一插板、第二插板分别可移动地穿设在两个进气通道内,以分别控制两个进气通道的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煅烧系统,石墨化煅烧系统包括石墨化煅烧炉、余热锅炉以及上述的旋风除尘系统,旋风除尘系统设置在石墨化煅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以对石墨化煅烧炉排出至余热锅炉的高温含尘烟气进行旋风分离。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主体,具有卸料口、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卸料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上端和下端,进气通道设置在主体的侧壁上并和烟气排出设备连通;高压脉冲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脉冲空气炮和高压脉冲管,高压脉冲管穿设在主体的顶部并与主体的腔体连通,高压脉冲管的喷流方向平行于主体的轴向,高压脉冲管与主体的腔体内壁贴合,高压脉冲空气炮为高压脉冲管提供高压脉冲气流,以清扫主体的腔体内壁上的积灰。
采用本方案,将旋风除尘装置应用于煅烧系统中,与进气通道连通的烟气排出设备为煅烧系统的煅烧炉,排气通道与余热炉连通,通过旋风除尘装置将煅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除尘净化为洁净烟气,洁净烟气通过上端排气通道进入余热炉反应,除尘净化后产生的灰尘颗粒等从下端卸料口排出。这样设置,避免煅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直接进入余热炉内反应易出现结焦、积灰,导致煅烧系统需要频繁清洗、进而导致煅烧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的脉冲高压组件可实现对主体内壁的清洗,避免高温含尘烟气在除尘净化过程中主体的腔体内壁上同样会出现结焦、积灰,进而导致旋风除尘装置效率降低的情况,保证旋风除尘装置对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的可靠性。其中,对高压脉冲管的喷流方向以及设置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其对主体的腔体内的冲洗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旋风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风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体;101、卸料口;102、进气通道;103、排气通道;104、支撑件;
21、高压脉冲管;
31、数显压差表;
40、换热层;41、夹水层;411、进液口;412、出液口
50、耐高温层;
60、卸料器
70、比例调节组件;71、双轴电动闸阀;72、第一插板;73、第二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包括:主体10,具有卸料口101、进气通道102和排气通道103,排气通道103、卸料口101分别设置在主体10的上端和下端,进气通道102设置在主体10的侧壁上并和烟气排出设备连通;高压脉冲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脉冲空气炮和高压脉冲管21,高压脉冲管21穿设在主体10的顶部并与主体10的腔体连通,高压脉冲管21的喷流方向平行于主体10的轴向,高压脉冲管21与主体10的腔体内壁贴合,高压脉冲空气炮为高压脉冲管21提供高压脉冲气流,以清扫主体10的腔体内壁上的积灰。
在本实施例中,将旋风除尘装置应用于煅烧系统中,与进气通道102连通的烟气排出设备为煅烧系统的煅烧炉,排气通道103与余热炉连通,通过旋风除尘装置将煅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除尘净化为洁净烟气,洁净烟气通过上端排气通道103进入余热炉反应,除尘净化后产生的灰尘颗粒等从下端卸料口101排出。这样设置,避免煅烧炉产生的高温含尘烟气直接进入余热炉内反应易出现结焦、积灰,导致煅烧系统需要频繁清洗、进而导致煅烧系统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降低的情况。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的脉冲高压组件可实现对主体10内壁的清洗,避免高温含尘烟气在除尘净化过程中主体10的腔体内壁上同样会出现结焦、积灰,进而导致旋风除尘装置效率降低的情况,保证旋风除尘装置对高温含尘烟气净化的可靠性。其中,对高压脉冲管21的喷流方向以及设置位置进行限定,保证其对主体的腔体内的冲洗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将排气通道103设置在上端,便于向上浮动的洁净烟气的排出;将卸料口101设置在下端,便于自动下落的灰尘颗粒等的排出。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卸料器60,其设置在卸料口101位置以辅助卸料,从卸料口101以及卸料器60排出的灰尘颗粒等进入集尘箱中集中处理。
如图1所示,高压脉冲管21为多个,多个高压脉冲管21沿主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在主体10的腔体的边缘处。
这样设置,提高高压脉冲组件对主体10的腔体内壁喷流的覆盖效果,保证其对主体10的腔体内壁的清洗效果。优选地,主体10的顶壁上具有多个与主体10的腔体内壁相切的通孔,多个通孔沿主体10的周向分布,多个高压脉冲管2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且开口朝向主体10的腔体。这样设置,通过多个通孔便于对高压脉冲管21的安装定位,同时便于保证高压脉冲管21与腔体内壁的贴合效果。具体地,高压脉冲管21的端部开口可位于通孔内,或开口与通孔朝向主体10腔体的一端齐平,或高压脉冲管21的开口也可凸出通孔设置在主体10的腔体内,开口与通孔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影响高压脉冲管21对腔体内壁在竖直方向上的清洗效果。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高压脉冲管21可穿入主体10的腔体内,高压脉冲管21的端部以及穿入主体10内的侧壁上具有多个开口,多个开口沿竖直方向分布在高压脉冲管21上,高压气体运输时,会从多个开口同时喷出,以对高压脉冲管21周向上的区域和下方区域进行清洗。
具体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与高压脉冲组件电连接的监控组件,监控组件用于监控主体10的进气、排气情况,并根据监控情况控制高压脉冲组件的启停。
这样设置,有利于高压脉冲组件对主体10的腔体内壁的自动清理,提高旋风除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具体地,对高温含尘烟气的除尘净化与高压脉冲组件对腔体内壁的清理相互独立,即在对高温含尘烟气进行除尘净化时,高压脉冲组件不运行;高压脉冲组件对腔体内壁进行清洗时,对高温含尘烟气的除尘净化停止。
进一步地,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体10上的数显压差表31,数显压差表31用于监测进气通道102、排气通道103之间的压差。在主体10的内壁出现积灰、部分结焦时,会对烟气的流动以及除尘净化效果产生影响,监控组件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数显压差表31、高压脉冲组件均电连接,以根据数显压差表31监测的压差情况控制高压脉冲组件的启停。具体地,数显压差表31为智能表,其能够直接监测出进气通道102、排气通道103之间压差,通过对压差变化情况的实时监测,来判断主体10腔体内壁的积灰情况,并适时启停高压脉冲组件。进一步地,控制组件具有判断高压脉冲组件启停的压差阈值,在数显压差表31监测的压差大于压差阈值的情况下,高压脉冲组件开启,反之则停止。可以理解的是,压差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由操作人员设定或调整。进一步地,通过数显压差表31实现对主体10腔体内的烟气流通情况的掌握,以为煅烧系统的定期修提供指导,保证对煅烧系统以及旋风除尘装置的及时维护。
如图1所示,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围绕主体10外壁设置的换热层40,换热层40用于对主体10进行换热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煅烧系统排烟的温度普遍较高,以石墨化煅烧炉为例,其排出的高温含尘烟气的温度高达700~1000℃,且旋风除尘装置一般采用钢质结构,过高的温度易对旋风除尘装置的结构强度、寿命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等造成影响。为了保证旋风除尘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设置换热层40实现对主体10的实时冷却,避免旋风除尘装置因温度过高而易受损等情况,延长旋风除尘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防止操作人员烫伤并对实现对热量的有效回收。
具体地,主体10包括进气筒段以及相互连接的圆柱筒段、圆锥筒段,进气通道102、卸料口101分别设置在圆柱筒段、圆锥筒段相互背离的一端,进气筒段设置在圆柱筒段靠近排气通道103的一侧,进气筒段内的腔体形成进气通道102,换热层40包括两个夹水层41,其中一个夹水层41包覆在圆锥筒段的外周,另一个夹水层41包覆在圆柱筒段和进气筒段的外周,夹水层41具有位于下方的进液口411以及位于上方的出液口412,进液口411和冷流供给设备连通,冷流换热后从出液口412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圆锥筒段开口较大的一端与圆柱筒段的底部通过法兰螺栓连接,圆柱筒段和进气筒段一体成型。冷流从进液口411进入并充满夹水层41,夹水层41内的冷流与贴合的主体10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产生的热流从出液口412排出,实现对主体10的实时冷却。将换热层40划分为两个夹水层41,避免了采用单一夹水层41时,进液口411距离出液口412较远且夹水层41的换热距离过长,易出现下半部分被冷却但上半部分始终无法被冷却的情况,将夹水层41分为上下两部分,保证其对主体10上下两部分的冷却效果。进一步地,换热流体从低处进高处出,有利于保证其充满夹水层41并保证对主体10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覆盖在主体10内壁上的耐高温层5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耐高温层50,提高了旋风除尘装置的耐高温性能,避免旋风除尘装置因温度过高而易受损等情况,延长旋风除尘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旋风除尘装置的适用性,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除尘设备因自身耐高温性能较低而无法满足对此类高温烟气进行净化除尘的情况。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旋风除尘装置的耐热温度必须达到1200℃以上,方可安全使用。
其中,耐高温层50由耐火泥、碳化硅、刚玉、氧化锆中的任意一个组成,主体10的腔体内壁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件104,多个支撑件104穿设在耐高温层50内,以支撑耐高温层50。
这样设置,便于对耐高温层50的铺设,且通过设置多个支撑件104,提高了铺设后的耐高温层50的结构强度,避免耐高温层50出现脱落的情况。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104为钢制的半圆形钩状凸起,在不影响对耐高温层5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大了对耐高温层50的支撑面积,支撑效果好。可以理解的是,耐高温层50的材料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材料,其他耐热效果好的材料也可,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风除尘系统,旋风除尘系统包括比例调节组件70和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旋风除尘装置,比例调节组件70设置在多个旋风除尘装置之间,以调节进入多个旋风除尘装置内的烟气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旋风除尘装置可同时工作,以提高旋风除尘系统对高温含尘烟气的处理效果和处理效率。进入多个旋风除尘装置内的烟气比例可通过比例调节组件70调节,便于保证多个旋风除尘装置的工作效果。具体地,在某一个旋风除尘装置需要清理内壁时,操作人员可通过比例调节组件70关闭该旋风除尘装置的进气通道102,原本需要通过该部分旋风除尘装置的高温烟尘烟气可调节进入到其他旋风除尘装置内。这样设置,在保证旋风除尘系统对高温含尘烟气的净化除尘效率的同时,实现对任意一个旋风除尘装置的维护或清理,确保其对高温含尘烟气处理的连贯性。
具体地,旋风除尘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旋风除尘装置的进气通道102连通,比例调节组件70包括双轴电动闸阀71、第一插板72和第二插板73,双轴电动闸阀71用于驱动第一插板72、第二插板73移动,第一插板72、第二插板73分别可移动地穿设在两个进气通道102内,以分别控制两个进气通道102的开度。
这样设置,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两个进气通道102的开度,实现节能降耗和除尘效率的最大化。具体地,当煅烧炉开启数量少,产生的烟气总量小时,通过双轴电动闸阀71可实现第一插板72和第二插板73的自动定时运动,确保第一插板72和第二插板73的灵活可靠,同时保证旋风除尘装置不会因积灰、结焦等原因导致除尘净化效果降低或失效,保证旋风除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进气通道102相互连通并可作为一个总进气流道,两个排气通道103排出后汇流共同排出,汇流后的管路可作为总排气流道,可通过数显压差表31对总进气流道以及总排气流道之间的烟气流通情况调节两个进气通道102的开度,以保证调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数显压差表31实现对旋风除尘系统的进气和排气的监控,为煅烧系统的定期修提供指导,保证对煅烧系统以及旋风除尘系统的及时维护。可以理解的是,数显压差表31的数量、设置方式、监测对象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石墨化煅烧系统,石墨化煅烧系统包括石墨化煅烧炉、余热锅炉以及上述的旋风除尘系统,旋风除尘系统设置在石墨化煅烧炉和余热锅炉之间,以对石墨化煅烧炉排出至余热锅炉的高温含尘烟气进行旋风分离。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的石墨化煅烧炉与余热锅炉直接连通,石墨化系统余热锅炉对流管结焦是由石墨化煅烧炉的烟气特征决定的,以石墨化煅烧系统包括4个石墨化煅烧炉为例,检测数据显示,石墨化煅烧炉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焚烧室之前,温度约为700~1000℃,含尘量约为150mg/Nm3,每台石墨化煅烧炉可产生烟气量约为2400Nm3/h,如果4台石墨化煅烧炉的烟气同时引入余热锅炉,24小时进入焚烧室的粉尘可达到34.56kg。其次,石墨化煅烧炉由于炉膛温度高达2000~2500℃,大量的无机物被气化并随烟气排出,在从石墨化煅烧炉排出并进入烟道后,由于温度会下降(降至700~1000℃)并远低于炉膛温度(2000~2500℃),一部分气态无机物会凝结成纳米级粉体粒子或粘附在其它粉尘之上,随烟气前行。由于纳米粉体粒子具有极强的吸附效应,最终大量会吸附在余热锅炉的对流管壁上;另一部分无机组分则会继续以气态形式混在烟气中,直至遇到温度更低的对流管壁后,迅速凝结、吸附在对流管壁之上,导致对流管壁上积灰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烟气流通和对流管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石墨化煅烧炉与余热锅炉之间设置旋风除尘系统,实现对高温含尘烟气的除尘净化,进而使得输送至余热锅炉的气体为洁净烟气,避免出现结焦、积灰的情况,保证烟气的流通效果以及余热锅炉的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具有卸料口(101)、进气通道(102)和排气通道(103),所述排气通道(103)、所述卸料口(101)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进气通道(102)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侧壁上并和烟气排出设备连通;
高压脉冲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高压脉冲空气炮和高压脉冲管(21),所述高压脉冲管(21)穿设在所述主体(10)的顶部并与所述主体(10)的腔体连通,所述高压脉冲管(21)的喷流方向平行于所述主体(10)的轴向,所述高压脉冲管(21)与所述主体(10)的腔体内壁贴合,所述高压脉冲空气炮为所述高压脉冲管(21)提供高压脉冲气流,以清扫所述主体(10)的腔体内壁上的积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脉冲管(21)为多个,多个所述高压脉冲管(21)沿所述主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在所述主体(10)的腔体的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高压脉冲组件电连接的监控组件,所述监控组件用于监控所述主体(10)的进气、排气情况,并根据监控情况控制所述高压脉冲组件的启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10)上的数显压差表(31),所述数显压差表(31)用于监测所述进气通道(102)、所述排气通道(103)之间的压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围绕所述主体(10)外壁设置的换热层(40),所述换热层(40)用于对所述主体(10)进行换热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进气筒段以及相互连接的圆柱筒段、圆锥筒段,所述进气通道(102)、所述卸料口(101)分别设置在所述圆柱筒段、所述圆锥筒段相互背离的一端,所述进气筒段设置在所述圆柱筒段靠近所述排气通道(103)的一侧,所述进气筒段内的腔体形成所述进气通道(102),所述换热层(40)包括两个夹水层(41),其中一个所述夹水层(41)包覆在所述圆锥筒段的外周,另一个所述夹水层(41)包覆在所述圆柱筒段和所述进气筒段的外周,所述夹水层(41)具有位于下方的进液口(411)以及位于上方的出液口(412),所述进液口(411)和冷流供给设备连通,冷流换热后从所述出液口(412)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还包括覆盖在所述主体(10)内壁上的耐高温层(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层(50)由耐火泥、碳化硅、刚玉、氧化锆中的任意一个组成,所述主体(10)的腔体内壁具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件(104),多个所述支撑件(104)穿设在所述耐高温层(50)内,以支撑所述耐高温层(50)。
9.一种旋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系统包括比例调节组件(70)和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旋风除尘装置,所述旋风除尘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风除尘装置,所述比例调节组件(70)设置在多个所述旋风除尘装置之间,以调节进入多个所述旋风除尘装置内的烟气比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风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除尘装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旋风除尘装置的进气通道(102)连通,所述比例调节组件(70)包括双轴电动闸阀(71)、第一插板(72)和第二插板(73),所述双轴电动闸阀(7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插板(72)、第二插板(73)移动,所述第一插板(72)、所述第二插板(73)分别可移动地穿设在两个所述进气通道(102)内,以分别控制两个所述进气通道(102)的开度。
11.一种石墨化煅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化煅烧系统包括石墨化煅烧炉、余热锅炉以及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中所述的旋风除尘系统,所述旋风除尘系统设置在所述石墨化煅烧炉和所述余热锅炉之间,以对所述石墨化煅烧炉排出至所述余热锅炉的高温含尘烟气进行旋风分离。
CN202322036382.0U 2023-07-31 2023-07-31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Active CN2205729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382.0U CN220572920U (zh) 2023-07-31 2023-07-31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6382.0U CN220572920U (zh) 2023-07-31 2023-07-31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2920U true CN220572920U (zh) 2024-03-12

Family

ID=90113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6382.0U Active CN220572920U (zh) 2023-07-31 2023-07-31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29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46124A (zh) 一种循环风防堵灰装置及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CN220572920U (zh) 旋风除尘装置、旋风除尘系统及石墨化煅烧系统
CN111440640A (zh) 一种可利用余热的煤气高温净化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06178739A (zh) 一种横装式高温除尘器
CN114923177B (zh) 双介质tfb气化焚烧炉和实施废料气化焚烧方法
CN111578724A (zh) 一种带除尘功能的电炉转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2158912U (zh) 锅炉炉膛取压测量装置
CN105694990A (zh) 除尘装置
CN209985099U (zh) 耐高温的并联管式过滤器
CN205653418U (zh) 除尘装置
CN2310936Y (zh) 多管旋风集尘及节热器
CN208536019U (zh) 新型低低温省煤器的清灰装置
CN106988935A (zh) 一种egr废气净化冷却加压一体化装置
CN204064005U (zh) 蓄热式循环瓦斯气加热炉高温烧积碳装置
CN104197733B (zh) 蓄热式循环瓦斯气加热炉高温烧积碳装置及工艺
CN116899325A (zh) 一种短流程金属滤袋除尘器及烟气除尘方法
CN212408639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沉降室的排灰装置
CN204447645U (zh) 一种旋风喷雾式脱硫除尘器
CN203764018U (zh) 组合壁流式蜂窝陶瓷气体除尘装置
CN108167824B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系统
CN210044954U (zh) 一种煤气发生炉净化系统
CN111649321A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沉降室的排灰装置及排灰方法
CN217004496U (zh) 防止低温省煤器底部积灰装置
CN216092670U (zh) 一种新型炭黑主袋滤器反吹系统
CN111822455A (zh) 一种用于防止烟道易积灰点积灰的装置及烟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