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70569U - 一种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70569U
CN220570569U CN202321316143.4U CN202321316143U CN220570569U CN 220570569 U CN220570569 U CN 220570569U CN 202321316143 U CN202321316143 U CN 202321316143U CN 220570569 U CN220570569 U CN 220570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elastic
support
protective cas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61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61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70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70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70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及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结构设有避让空间,所述支架的一端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并与所述旋转结构转动连接。本申请通过两个转动机构相结合实现支架任意方向大角度支撑,避让空间为支架的转动端提供充足的转动空间,增大支架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支撑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配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大角度旋转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手机,用户一般会在手机上套设保护壳,人们对保护壳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在保护壳上设置支架,可以满足用户横向或竖向支撑手机进行视频观看、文字阅读等。在苹果定义了MagSafe(MagSafe Charger,磁吸无线充电器)以后,圆环形磁吸支架保护壳也随之而生,通过将支架设置为适配MagSafe磁环的圆环形状,并且在支架上设置磁环,使得支架既具有支撑功能,同时又具备磁吸功能。然而,现有的圆环形磁吸支架只能沿一个方向转动,导致其在竖向支撑时能够让用户根据需要调节手机支撑的倾斜度,而在横向支撑时,通过支架的转动无法调节手机支撑的倾斜度,使得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保护壳。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支架及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结构设有避让空间,所述支架的一端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并与所述旋转结构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转座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座包括第一旋转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一侧的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与所述避让空间连通的避让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环形件和与所述环形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环形件的一端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避让空间内,使得所述支架可相对所述旋转结构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结构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部,所述旋转座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有连通至所述旋转座外部的开口,所述弹性限位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内并可在弹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限位部伸出所述开口外或缩入所述开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弯折部及连接于所述弯折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部位,所述弯折部活动容纳于所述第二部分,两个延伸部活动容纳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旋转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弯折部内侧、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上,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弹性限位件施加使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开口外移动的弹性偏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弹性限位件均呈人字形,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中间弯折部位,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弹簧结构,所述弹簧结构对所述弹性限位件施加使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开口外移动的弹性偏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呈椭圆状,所述弹性限位件呈O型,所述弹性限位件的内壁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之间产生弹力,所述弹力可驱使所述弹性限位件发生弹性形变而在所述弹性限位件对应所述开口的部位形成所述限位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边缘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有朝向所述旋转座一侧凸设的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空间为凹槽结构或通孔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连接于所述背板周边的侧边框,所述背板上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结构可旋转设于所述旋转孔内,使得所述旋转结构可绕所述旋转孔的轴向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所述旋转座和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凸环两侧,所述凸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槽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凸环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环将所述旋转孔划分为位于所述凸环两侧的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以及由所述凸环围成的环孔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位于所述环孔部,所述第二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环外套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对应所述限位槽设有凹陷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耐磨部、中间耐磨部和下耐磨部,所述上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第一容置部的表面,所述中间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环孔部的表面,所述下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第二容置部的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下耐磨部为沿所述中间耐磨部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可弯折的片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环件和下环件,所述上环件包括所述上耐磨部和所述中间耐磨部,所述下环件为所述下耐磨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收纳槽,所述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收纳槽的外围环设有外环件,所述外环件由铁磁材料制成或所述外环件由多个磁性件排布而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外环件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6mm。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在壳体上设置可转动的支架和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与壳体旋转连接,使得旋转结构可相对壳体进行正反360度旋转,在旋转结构上设置避让空间,支架的一端设于避让空间内并与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使得支架可相对壳体进行大角度转动。本申请通过两个转动机构相结合实现支架任意方向大角度支撑,避让空间为支架的转动端提供充足的转动空间,增大支架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支撑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例示性的保护壳在收纳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保护壳在一种支撑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保护壳在另一种支撑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保护壳在另一角度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保护壳在一个角度的初步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旋转结构在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旋转结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旋转座与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1中保护壳的凸环部位的立体剖视图。
图10为图1中保护壳的弹性限位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另一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在凸环上设置耐磨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耐磨件与壳体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另一实施例中在凸环上设置耐磨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耐磨件与壳体分解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另一实施例中旋转座与固定件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申请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申请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17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10,可用于套设于一移动终端上以实现对其的保护作用,同时可实现磁吸功能和支撑功能。
其中,磁吸功能是指保护壳10可与移动终端的配件通过磁吸作用连接固定,进而使得该移动终端相对该配件固定,该配件例如为无线充电器或支架等;支撑功能是指保护壳10可通过自身的支架12实现将保护壳10及套设于其内的移动终端支撑在一表面,例如桌面上。保护壳10可以有多种功能使用形态,例如通过磁铁阵列与外部支架的磁环磁吸连接,实现保护壳10相对该外部支架固定;或通过支架12直接将保护壳10支撑起来;或通过磁铁阵列与无线充电器的磁环磁吸连接,使得保护壳10相对无线充电器固定,无线充电器对套设于保护壳10内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充电,此时无线充电器可以平置,也可以为其它位置形态,例如手持等。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保护壳10包括壳体14、支架12及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与壳体14旋转连接,使得旋转结构可相对壳体14进行正反360度旋转。旋转结构设有避让空间28,支架12的一端设于避让空间28并与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使得支架12可相对壳体14进行大角度转动,通过设置避让空间28以为支架12的转动端提供充足的转动空间,增大支架12的转动范围。
进一步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16和固定件42,固定件42与旋转座16固定连接,使得旋转结构可旋转地连接于壳体14上。避让空间28可以为凹槽结构或通孔结构,本实施例中,避让空间28实施为贯穿旋转结构上下两侧的通孔结构。
其中,壳体14包括背板18及连接于背板18周边的侧边框20,背板18与侧边框20围合形成用于容置手机的容置空间22,背板18具有相反的背板内表面和背板外表面,背板内表面位于容置空间22一侧,支架12通过转动部24可转动连接于背板外表面一侧。背板18上设有贯穿内外表面的旋转孔26,旋转座16和固定件42可转动设置于旋转孔26内,使得旋转座16和固定件42可绕旋转孔26的轴向进行正反360度旋转。通过旋转座16和转动部24两个旋转机构相结合,可实现支架12相对壳体14任意方向大角度旋转支撑,满足用户多场景下的各种角度姿态支撑,给用户带来便利,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孔26的轴向为垂直于背板18的方向,转动部24的轴向平行于背板18所在的平面,即旋转孔26的轴向垂直于转动部24的轴向,支架12可通过旋转座16相对背板18沿背板18的外表面旋转,通过转动部24相对背板18的外表面转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12的转动轴向也可以有其它选择,本申请不对此限定。本申请中,避让空间28构造成能够使得支架12相对背板18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度到170度,例如对避让空间28的深度和宽度进行相应设计,以符合上述转动角度的要求。
更具体地,支架12包括环形件30和连接件32,环形件30设有连接区域34,连接区域34例如为槽结构,连接区域34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连接件32连接固定于连接区域34,例如,在连接区域34设置定位柱,在连接件32上对应设置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定位配合,再通过一遮挡件遮挡在连接件32背离连接区域34的一侧,起到固定和装饰作用。连接件32凸伸出凸出部外的部分形成转动部24,转动部24转动连接于避让空间28内。本实施例中,转动部24包括卷绕结构36和转轴38,卷绕结构36卷绕形成轴孔,转轴38插设于轴孔。其中,转轴38的直径范围设置在0.5mm~3mm,使得支架12可进行大角度转动。
对应地,避让空间28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枢转孔40,转动部24安装于避让空间28内后,转轴38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个枢转孔40,从而实现支架12与旋转座16可转动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12与旋转座16之间也可以通过其它转动结构转动连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旋转孔26的孔壁上中间位置凸设有凸环44,旋转座16和固定件42分别设于凸环44两侧,且旋转座16与固定件42固定连接。旋转座16与固定件42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可拆卸或不可拆卸,可拆卸方式例如为通过销钉43固定,如图17所示;不可拆卸方式例如为通过铆钉铆接固定,如图8所示。
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凸环44将旋转孔26划分成沿轴向的三个孔部,分别包括位于凸环44两侧的第一容置部46、第二容置部48以及由凸环44围成的环孔部50。旋转座16包括第一旋转部52和第二旋转部54,第二旋转部54的直径大于第一旋转部52的直径,其中,第一旋转部52位于环孔部50内,第二旋转部54位于第一容置部46内且抵靠在凸环44一侧,固定件42位于第二容置部48内并抵靠凸环44另一侧。本申请中,旋转座16与固定件42通过铆钉56铆接固定,固定件42上设有若干铆接孔58,若干铆钉56通过铆接孔58铆接固定至第一旋转部52的底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凸环44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60,限位槽60可设置多个,并沿凸环44的周向间隔设置,旋转座16靠近固定件42的一侧设有弹性限位件62,弹性限位件62与限位槽60限位配合,使得旋转座16可在多个旋转角度稳定停留。弹性限位件62的总厚度D1设置为小于3mm,以避免保护壳10的总厚度过厚而影响无线充电。
其中,弹性限位件62可以有多种结构实施方式,请同时参考图10至图12,弹性限位件62包括限位部63,限位部63与限位槽60限位配合。旋转座16靠近固定件42的一侧设有容纳部64,容纳部64例如为槽结构,容纳部64设有贯穿其侧壁并连通至旋转座16外部的开口65,弹性限位件62容纳在容纳部64内并可在弹性作用下使得限位部63伸出开口65外或缩入开口65内。默认状态时,弹性限位件62在弹力作用下其限位部63有凸伸出开口65外的运动趋势,旋转座16在转动过程中,当转动至限位部63与限位槽60对应时,弹性限位件62在弹力作用下使得其限位部63卡入限位槽60内,使得旋转座16在该旋转角度位置相对壳体14固定;当限位部63与限位槽60不对应时,限位部63被凸环44的侧壁抵压而缩回开口65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42上对应避让空间28和弹性限位件62分别设有避让孔,以避免对转动部24及弹性限位件62的活动造成干涉等影响。
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62呈U型,容纳部64呈T型。具体地,容纳部64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二部分,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连通,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同构成T型。开口65设于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端部。弹性限位件62包括弯折部及连接于弯折部两端的延伸部,限位部63形成于弯折部的弯折部位,弯折部活动容纳于第二部分内,两个延伸部活动容纳于第一部分内,且第一部分的侧壁对两个延伸部形成挡止作用,防止弹性限位件62整体进入弯折部内,同时使得弹性限位件62整体限位在容纳部64内。旋转结构还包括弹性件66,弹性件66例如为弹簧,弹性件66一端抵靠在弯折部内侧、另一端抵靠在第一部分的侧壁上,且弹性件66对弹性限位件62施加使限位部63朝向开口65外移动的弹性偏压。
在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62和容纳部64均呈人字形,限位部63形成于弹性件限位件62的中间弯折部位,弹性限位件62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弹簧结构67,弹簧结构67对弹性限位件62施加使其限位部63朝向开口65外移动的弹性偏压,同时使得弹性限位件62整体限位在容纳部64内。
在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限位件62呈O型,容纳部64呈椭圆形,弹性限位件62的内壁与容纳部64的内侧壁之间产生弹力作用,该弹力作用可驱使弹性限位件62发生弹性变形而在弹性限位件62对应开口65的部位形成限位部63,以与限位槽60限位配合。
在固定件42安装时,厚度方向上固定件42与凸环44之间可能存在间隙,导致旋转座16在旋转过程中可能发生上下晃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所示,固定件42的边缘对应凸环44的区域设有弹性臂68,弹性臂68的周围形成L型的切口,弹性臂68的末端部位设有朝向凸环44一侧凸设的凸起70。弹性臂68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弹性臂68设置两个,且两个弹性臂68邻接。通过设置弹性臂68及凸起70,与凸环44的底壁之间保持预压干涉,可防止旋转座16在旋转过程中发生上下晃动,并增加与凸环44之间的阻尼。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壳10还包括耐磨件72,耐磨件72套设于凸环44外,例如耐磨件72通过粘胶粘固于凸环44上,从而增加各转动部件的耐磨度,防止摩擦起粉,增加旋转摩擦寿命。具体地,耐磨件72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耐磨部76、中间耐磨部74和下耐磨部78,其中,上耐磨部76设于凸环44朝向第一容置部46的表面,中间耐磨部74设于凸环44朝向环孔部50的表面,下耐磨部78设于凸环44朝向第二容置部48的表面,以形成多面围合凸环44。且耐磨件72适配于凸环44的形状、结构,例如,耐磨件72对应限位槽60的部位形成适配的凹陷结构80。耐磨件72的总厚度D2设置为小于3mm,以避免保护壳10的总厚度过厚而影响无线充电。
在如图13和14所示的实施例中,耐磨件72为一体成型结构,下耐磨部78实施为沿中间耐磨部74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片状结构,每一片状结构可发生弯折,以便于安装。可选地,凸环44位于第二容置部48的表面上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容置槽82,每一片状结构容置于对应的容置槽82。片状结构的宽度W设置为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4mm,避免片状结构的宽度过大而导致整体圆弧度不够圆整。
在如图15和16所示的实施例中,耐磨件72为分体连接结构,耐磨件72包括上环件和下环件,上环件与下环件可以通过粘胶等方式连接固定后套设于凸环44上,或者上环件和下环件分别连接至凸环44上。其中,上环件包括上耐磨部76和中间耐磨部74,下环件即为下耐磨部78。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固定件42靠近容置空间22的一侧设有遮挡件84,遮挡件84容置于旋转孔26内,且遮挡件84的外表面与背板18的内表面平齐,避免影响手机安装,同时可起到遮丑、美观的作用。
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7所示,背板外表面上设有用于收容支架12并与旋转孔26连通的收纳槽85,收纳槽85呈适配于支架12形状的环形槽,旋转座16靠近收纳槽85的一侧设有用以避让支架12的环形件30及连接件32的避让缺口86,且避让缺口86与避让空间28连通。支架12具有收纳状态和支撑状态,并可相对背板18在收纳位置和支撑位置之间转动,在收纳状态时,如图1所示,支架12收容于收纳槽85内,且支架12的外表面与背板18的外表面平齐,旋转座16的外表面与背板18的外表面平齐,避免支架12外凸而影响保护壳10的握持手感,同时增加美观度;在支撑状态时,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12转离背板18以与背板18呈一预设角度,以将壳体14支撑在一表面上,且在两个转动机构相配合的情况下支架12可以有多种旋转支撑姿态。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收纳槽85的外围环设有外环件88,外环件88的外表面与背板18的外表面平齐。支架12设有第一磁组,外环件88设有第二磁组,例如,支架12的环形件30内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磁组设于第一容置槽内,外环件内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二磁组设于第二容置槽内。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均可与手机配件磁吸配合,通过设置双环结构,支架12在收纳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可同时与手机配件进行磁吸配合,增强磁吸连接稳定性;支架12在支撑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可分别与手机配件进行磁吸配合,增加适用场景,拓宽了保护壳10的使用范围。优选地,环形件30和外环件88靠近容置空间22的一侧分别设有隔磁片,避免对手机产生磁干扰影响。还可在外环件88的外表面上贴设或印刷装饰层,增加美观度。
为了避免支架12与外环件88之间产生干涉,环形件30与外环件88之间的间隔距离L设置为大于等于0.1mm,小于等于0.6mm。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环形件30和外环件88共同形成抠手位90,便于支架12打开。收纳槽85位于背板18的大致中心的位置,抠手位90靠近背板18上的摄像头孔设置,旋转孔26远离摄像头孔设置。在收纳状态时,转轴38沿壳体14的宽度方向延伸,抠手位90和转轴38分别位于环形件30上相对的位置,如此打开支架12更加省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在壳体上设置可转动的支架和旋转结构,旋转结构与壳体旋转连接,使得旋转结构可相对壳体进行正反360度旋转,在旋转结构上设置避让空间,支架的一端设于避让空间内并与旋转结构转动连接,使得支架可相对壳体进行大角度转动。本申请通过两个转动机构相结合实现支架任意方向大角度支撑,避让空间为支架的转动端提供充足的转动空间,增大支架的转动角度,满足用户在多种场景下的支撑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申请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架及旋转结构,所述旋转结构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结构设有避让空间,所述支架的一端设于所述避让空间并与所述旋转结构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包括旋转座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转座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结构还包括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部,所述旋转座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设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设有连通至所述旋转座外部的开口,所述弹性限位件容纳在所述容纳部内且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一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通,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
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弯折部及与所述弯折部连接的延伸部,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部位,所述弯折部活动容纳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延伸部活动容纳于所述第一部分;
所述旋转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弯折部内侧、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弹性限位件均呈人字形,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中间弯折部位,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弹簧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呈椭圆状,所述弹性限位件呈O型,所述弹性限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部接触,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所述限位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边缘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有朝向所述旋转座一侧凸设的凸起。
8.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包括第一旋转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部一侧的第二旋转部,所述第二旋转部设有与所述避让空间连通的避让缺口;
和/或,所述避让空间为凹槽结构或通孔结构。
9.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环形件和与所述环形件连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环形件的一端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避让空间内,使得所述支架可相对所述旋转结构转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背板和连接于所述背板周边的侧边框,所述背板上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结构可旋转设于所述旋转孔内,使得所述旋转结构可绕所述旋转孔的轴向旋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孔的孔壁上设有凸环,所述旋转座和所述固定件分别设于所述凸环两侧,所述凸环的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和/或,所述限位槽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凸环的周向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将所述旋转孔划分为位于所述凸环两侧的第一容置部、第二容置部以及由所述凸环围成的环孔部,所述第一旋转部位于所述环孔部,所述第二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部,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环外套设有耐磨件,所述耐磨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耐磨部、中间耐磨部和下耐磨部,所述上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第一容置部的表面,所述中间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环孔部的表面,所述下耐磨部设于所述凸环朝向所述第二容置部的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下耐磨部为沿所述中间耐磨部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可弯折的片状结构;
或,所述耐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环件和下环件,所述上环件包括所述上耐磨部和所述中间耐磨部,所述下环件为所述下耐磨部。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上设有收纳槽,所述支架具有收纳状态,在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支架收纳在所述收纳槽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槽的外围环设有外环件,所述外环件由铁磁材料制成或所述外环件由多个磁性件排布而成。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外环件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等于0.1mm且小于等于0.6mm。
CN202321316143.4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保护壳 Active CN220570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143.4U CN220570569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6143.4U CN220570569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70569U true CN220570569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87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6143.4U Active CN220570569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70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0437B1 (en) Hinge device with a spherical joint
US11374607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KR20190094470A (ko) 릴 어셈블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JPH06244773A (ja) 携帯電話機
CN215499103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以及车载电子设备支架
CN220570569U (zh) 一种保护壳
CN219124233U (zh) 支架保护壳和电子设备支架
CN219437044U (zh) 支架保护壳
KR102305214B1 (ko) 표준 USB A 단자용 Jack일체형 모바일 단말기 D-Ring형 거치대
CN219124241U (zh) 手机保护壳及充电配件
CN218071552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17159796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220173293U (zh) 一种可多角度支撑的保护壳
CN214405451U (zh)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CN212543845U (zh) 具有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KR200488704Y1 (ko) 휴대단말기용 거치대
CN218071545U (zh) 支架及具有该支架的保护壳
CN220457469U (zh) 带有翻转支架的保护套
CN217159799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9018857U (zh) 保护壳组件和支架
CN220383098U (zh) 一种隐藏式镜头支架保护壳
CN220493031U (zh) 一种嵌入指环支架的手机壳
CN220152333U (zh) 电子设备配件
CN217873756U (zh) 合页组件及支架
CN213693819U (zh) 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