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333U - 电子设备配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配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2333U
CN220152333U CN202321457941.9U CN202321457941U CN220152333U CN 220152333 U CN220152333 U CN 220152333U CN 202321457941 U CN202321457941 U CN 202321457941U CN 220152333 U CN220152333 U CN 220152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upporting
supporting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579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骅
黎礼宁
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rra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579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52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2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2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子设备配件,包括本体以及转动安装于本体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支撑状态,当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相对底座旋转预设角度,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上的长度。在利用第一支撑件进行支撑时,由于其长度相对较小,使得被支撑物倾斜角度相对较小,以便用户进行书写等操作。第一支撑件是通过减小长度来减小被支撑物的倾斜角度,可以将第一支撑件旋转至合适的角度来进行支撑,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以满足书写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配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配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越来越普遍,与之配合使用的电子设备配件例如保护壳、无线充电器、移动电源等也越来越多,为了丰富电子设备配件的功能,通常会在电子设备配件上设置支架,用来支撑电子设备,以便用户观影。
现有的支架一般是用于支撑电子设备观影,由于观影需要支撑电子设备倾斜较大的角度,因此支架一般设置的长度较长;而在其他的应用场景下,例如在电子设备上书写、绘画以及办公时,则需要支撑电子设备倾斜较小的角度,这样才便于操作,而现有的长度较长的支架没办法将电子设备支撑到很小的倾斜角度,即使能勉强支撑,其支撑也不稳固,这是因为若通过减小支架的旋转角度,虽然可以相应的减小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但同时也会降低支架的支撑稳定性,且在电子设备上书写时会对电子设备施加压力,支架旋转角度过小可能会导致支架在压力的作用下相对电子设备进行旋转松动,使得支架不能在书写过程中稳定支撑电子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支架及保护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配件,包括本体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支撑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本体旋转预设角度,所述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的1/4至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叠设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部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互间隔,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互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叠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收容空间,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配件还包括转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的转轴、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转动连接组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转动连接组件的一侧设有防滑垫。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配件为电子设备保护壳,所述本体包括背板、边框以及安装座,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并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背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配件为电子设备保护壳,所述本体包括背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并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有安装孔,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活动地收容在所述安装孔内;或者,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活动地收容在所述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配件,通过设置在本体上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且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因此,在利用第一支撑件进行支撑时,由于其长度相对较小,使得被支撑物倾斜角度相对较小,以便用户进行书写等操作,在利用第二支撑件进行支撑时,由于其长度相对较长,使得被支撑物倾斜角度相对较大,以便用户进行观影,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利用第一支撑件或者第二支撑件来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支撑件是通过减小长度来减小被支撑物的倾斜角度,相比于减小旋转角度来减小倾斜角度的方式,可以将第一支撑件旋转至合适的角度来进行支撑,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以满足书写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架组件为收纳状态;
图2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一支撑件为支撑状态;
图5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横向支撑状态;
图6为图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竖向支撑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架为收纳状态;
图8为图7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一支撑件为支撑状态;
图9为图7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横向支撑状态;
图10为图7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竖向支撑状态;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支架组件为收纳状态;
图12为图1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一支撑件为支撑状态;
图13为图1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横向支撑状态;
图14为图11中所示保护壳的使用状态图,此时第二支撑件为竖向支撑状态。
图中:10、保护壳;12、本体;121、背板;122、边框;14、支架组件;16、安装孔;17、安装座;18、第一支撑件;20、第二支撑件;22、转动连接组件;23、限位槽;25、限位凸起;26、转轴;27、固定件;28、第一活动件;30、第二活动件;34、保护层;36、防滑垫;38、凹设部;40、第一腔体;42、第二腔体;44、收容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配件,电子设备配件为保护壳、支架装置、移动电源的其中一种,本实施例以保护壳10为例进行说明。保护壳10包括本体12和安装在本体12上的支架组件14。本体12用于收纳电子设备,支架组件14用于支撑本体12,以起到支撑电子设备的作用,使用户不需要用手去扶持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不进行限定,例如手机、平板、kindle(电子阅读器)等。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平板。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2包括背板121和边框122、安装座17,边框122围设于背板121的边缘并与背板121固定连接,背板121与边框122围合形成一用于收纳电子设备的收容腔,支架组件14安装在背板121上。
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21上设有安装孔16,支架组件14安装在安装孔16内。不需要使用支架组件14时,可以将支架组件14收纳在安装孔16内,以降低支架组件14的突兀感,同时减小保护壳10的整体厚度。较佳地,支架组件14的外表面与背板121的外表面平齐。
可以理解地,安装孔16可以贯穿背板121,也可以不贯穿背板12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6贯穿背板121,并与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收容腔相连通。使安装孔16贯穿背板121,可使得安装孔16在背板121上深度可以到达最大,形成更大的空间来供支架组件14安装,以便进一步减小保护壳10的整体厚度。
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4还可以单独进行使用,例如,可以在支架组件14内安装磁性件,利用磁性件直接吸附固定至电子设备上,将支架组件14转动一定角度,即可支撑电子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支架组件14包括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安装座17与背板121相对固定,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转动安装至安装座17,且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位于安装座17远离收容腔的一侧。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中任意一个相对安装座17旋转预设角度即相对本体12旋转预设角度后,即可利用该支撑件将本体12支撑在桌面等支撑面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体12只包括背板121和边框122,边框122围设于背板121的外周并与背板121围合形成收容腔,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均与所述背板121转动连接。
支架组件14还包括若干转动连接组件22,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通过转动连接组件22转动安装至安装座17。
可以理解地,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可以是通过同一转动连接组件22与安装座17转动连接,也可以是分别与不同的转动连接组件22与安装座17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同一转动连接组件22分别与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连接,即第一支撑件18通过转动连接组件22与第二支撑件20转动连接,提升整体结构的紧凑性,同时减少转动连接组件22的数量。
转动连接组件22的具体数量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组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连接组件22间隔排布,且每个转动连接组件22都与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连接。
安装座17与背板121之间的固定方式不进行限定,例如通过紧固件、胶水、或者限位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6的内壁设有限位槽23,底座的外边缘设有限位凸起25,限位凸起25插入限位槽23内,即可对底座在安装孔16的轴向上形成限位效果,防止支架组件14从安装孔16内掉出来。
在另一实施例中,背板的外边缘设有限位槽,安装孔的内壁设有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插入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组件22包括转轴26、固定件27、第一活动件28以及第二活动件30,转轴26与固定件27固定连接,固定件27与安装座17固定连接,从而将转轴26固定至安装座17上,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分别转动安装在转轴26的两端,第一活动件28与第一支撑件18固定连接,第二活动件30与第二支撑件2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与转轴26的转动配合,使第一支撑件18能带动第一活动件28绕转轴26相对安装座17旋转,第二支撑件20可带动第二活动件30绕转轴26相对安装座17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连接组件22为合页结构,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都为页片,其一端活动套设在转轴26上,另一端与第一支撑件18或第二支撑件20固定连接。
固定件27可以是页片,也可以是固定座,例如,当固定件27为页片时,可以将其一端固定套在转轴26上,另一端与安装座17固定连接,并使其位于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之间。当固定件27为固定座时,其包括基板和位于基板上的两个相间隔的侧部,基板与安装座17固定连接,两个侧部分别与转轴26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位于两个侧部之间。
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与转轴26之间可以设置由阻尼材料形成的阻尼层,阻尼层可以增大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与转轴26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旋转至不同角度后都能进行悬停,将其定位在该位置,以实现不同角度支撑的效果,并增强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活动套设在转轴26上,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的内表面与转轴26的外表面设有相配合的扁位。在转动第一支撑件18或第二支撑件20的过程中,会同时带动第一活动件28或者第二活动件30绕转轴26进行旋转,当旋转至第一活动件28或第二活动件30的扁位与转轴26的扁位贴合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限制第一活动件28和第二活动件30转动的效果,此时第一支撑件18或第二支撑件20的稳定性最好。
第一活动件28远离第一支撑件18的一侧以及第二活动件30远离第二支撑件20的一侧设有保护层34,保护层34可以起到遮挡效果,避免连接第一活动件28和第一支撑件18、第二活动件30和第二支撑件20的紧固件外露。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远离转动连接组件22的一侧和/或第二支撑件20远离转动连接组件22的一侧设有防滑垫36。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上都设有防滑垫36。防滑垫36可以增大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在支撑过程中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强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在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
防滑垫36的具体位置不进行限定,可以是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的边角处,也可以是设置在整个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远离转动连接组件22一侧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防滑垫36,第二支撑件20远离转动连接组件22一侧的两个边角处分别设有防滑垫36。
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上设有凹设部38,防滑垫36收纳在凹设部38内,提升结构的紧凑性,降低防滑垫36的突兀感。
支架组件14具有收纳状态和支撑状态,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其中一个相对安装座17旋转预设角度,也即,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其中一个收纳在安装孔16内,另一个从安装孔16内转出来,以用于支撑本体12。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叠设于安装座17上,即二者未相对旋转,此时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收纳在安装孔16内。
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相对底座的旋转范围不进行限定,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能在0~110°的范围相对安装座17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件20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支撑方向也即第一支撑件18或者第二支撑件20在支撑本体12时,向本体12提供的支撑力的方向。第一支撑件18的长度小于第二支撑件20的长度,因此在二者旋转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支撑件18支撑的本体12倾斜角度较小。在利用第一支撑件18进行支撑时,由于第一支撑件18长度相对较小,因此将第一支撑件18旋转相应角度放置在支撑面后,被支撑物即本体12的倾斜角度(即被支撑物与支撑面之间的夹角)相对较小,使得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也相对较低,以便用户进行书写(包括但不限于写字或者绘画)等操作。在利用第二支撑件20进行支撑时,由于第二支撑件20长度相对较大,因此将第二支撑件20旋转相应角度放置在支撑面后,本体12倾斜角度较大相对较大,使得电子设备的倾斜角度相对较大,以便用户观影。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可以使被支撑物呈不同的倾斜角度,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撑件来进行支撑。而且第一支撑件18是通过减小长度来减小倾斜角度,相比于减小旋转角度来减小倾斜角度的方式,可以将第一支撑件18旋转至合适的角度来进行支撑,实现稳定支撑的效果,以满足书写要求。
当利用第二支撑件20来进行支撑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二支撑件20旋转至相应角度,以实现横向或者竖向支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支撑件18来进行支撑时,可以转动第一支撑件18,使安装座17的倾斜角度接近18°,以形成较佳的书写角度;当利用第二支撑件20形成竖向支撑的效果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件20,使底座的倾斜角度接近67°,形成横向支撑的效果时,可以转动第二支撑件20,使安装座17的倾斜角度接近60°,以形成较佳的观影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为第二支撑件20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的1/4至1/2,避免第一支撑件18的长度过大或者过小而导致其不能将电子设备调整至最佳的书写角度。较佳地,第一支撑件18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为第二支撑件20沿其支撑方向的长度的1/3。
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的相对位置不进行限定,例如,第一支撑件18可以是在第二支撑件20的外侧,也可以是在第二支撑件20的内侧。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8位于第二支撑件20的外侧。第一支撑件18从安装孔16内转出,第二支撑件20收纳在安装孔16内,即可利用第一支撑件18来支撑本体12;第二支撑件20从安装孔16内转出,第一支撑件18收纳在安装孔16内,即可利用第二支撑件20来支撑本体12。将第一支撑件18设置在第二支撑件20的外侧,使得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转动方向相反,在转动第一支撑件18过程中,不会受到第二支撑件20的影响,方便用户使用。
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的具体形状不进行限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为环形结构,第一支撑件18的中部设有第一腔体40,第二支撑件20的中部设有第二腔体42,也即,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都大致呈“口”字形。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腔体40和第二腔体42相互间隔。具体地,沿安装孔16的轴向,第一腔体40贯穿第一支撑件18,第二腔体42贯穿第二支撑件20。将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设置成环形,有利于减小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的重量,从而减小保护壳10的整体重量。
如图7至图10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位于第二支撑件20的外侧,第一支撑件18靠近第二支撑件20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40,第二支撑件20靠近第一支撑件18的一侧设有第二腔体42,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腔体40和第二腔体42相互连通,最终使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围合形成“口”字形。相较于第一腔体40和第二腔体42相互间隔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18和第二支撑件20在收纳状态下整体结构更为简洁。
如图11至图14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0上设有收容空间44,收容空间44延伸至第二支撑件20靠近第一支撑件18的一侧,从而在第二支撑件20上形成对第一支撑件18进行避让的避让口,当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支撑件18收容在收容空间44内。在不需要使用支架组件14时,将第一支撑件18收容在第二支撑件20的内侧,可以增强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8远离转动连接组件22的一端设有凹陷,支架组件14处于收纳状态时,凹陷位于第一支撑件18靠近安装座17的一侧。在转动第一支撑件18时,可以将手指伸进凹陷内并抵住第一支撑件18,方便将第一支撑件18从安装孔16内转出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本体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支撑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相对所述本体旋转预设角度,所述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其支撑方向的长度的1/4至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叠设于所述本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部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互间隔,或者,所述第一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腔体,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具有收纳状态,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都叠设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有收容空间,当所述电子设备配件处于所述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件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配件还包括转动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组件与所述本体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的转轴、以及转动设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活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活动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远离所述转动连接组件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远离所述转动连接组件的一侧设有防滑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电子设备配件为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背板、边框以及安装座,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并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背板,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且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电子设备配件为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背板和边框,所述边框围设于所述背板的外周并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有安装孔,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活动地收容在所述安装孔内;或者,所述背板远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活动地收容在所述安装孔内。
CN202321457941.9U 2023-06-08 2023-06-08 电子设备配件 Active CN220152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7941.9U CN220152333U (zh) 2023-06-08 2023-06-08 电子设备配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57941.9U CN220152333U (zh) 2023-06-08 2023-06-08 电子设备配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2333U true CN220152333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57941.9U Active CN220152333U (zh) 2023-06-08 2023-06-08 电子设备配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2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78299B2 (en) Stand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241422B2 (en)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for tablet display apparatus
TWI479975B (zh) The protective cover structure of the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20140029185A1 (en) Tablet support apparatus
CN108762393B (zh) 一种电脑
CN220152333U (zh) 电子设备配件
EP3543820B1 (en) Electronic product protection sleeve
CN219124233U (zh) 支架保护壳和电子设备支架
US11637579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216416304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和电子设备组件
KR200457661Y1 (ko) 와이드형 휴대폰 거치대
CN216490633U (zh) 支架保护壳
CN220173293U (zh) 一种可多角度支撑的保护壳
CN216344783U (zh) 支架
CN220653399U (zh) 一种多功能指环支架
CN216715704U (zh) 一种抱枕支架
CN219655080U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291822A1 (en) Magnetic type mobile phone holder
CN219780190U (zh) 支架保护壳
CN216165739U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CN112019672B (zh) 腕带式电子设备
CN218567929U (zh) 具有扩展及支撑功能的平板电脑保护装置
CN220188951U (zh) 输入装置
CN213524182U (zh) 一种带键盘的平板保护套
CN216959928U (zh) 支架保护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