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5080U -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5080U
CN219655080U CN202223219445.8U CN202223219445U CN219655080U CN 219655080 U CN219655080 U CN 219655080U CN 202223219445 U CN202223219445 U CN 202223219445U CN 219655080 U CN219655080 U CN 219655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base
display
bracket
shaft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194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扬
朱明超
魏金强
张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194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5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5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5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支架、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支架上的第一铰链能使底座和支架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架上的第二铰链能使支架和显示部件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撑装置具有平板状态、展示状态、笔记本状态、画夹状态,满足多种使用场景需求。在切换不同状态时,无需将底座抬离支撑面,直接调整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和支架相对底座的姿态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在支撑装置切换至平板状态,显示部件、支架和底座依次叠设,显示部件的显示面背对底座,在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触控手写时不容易晃动,用户使用体验较好。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件和支撑装置,不同状态切换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用于支撑显示部件的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掀盖式电子设备(如掀盖式笔记本电脑),在使用时只能将屏幕相对键盘翻起预定角度,使用状态单一,在对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手写时屏幕容易晃动,屏幕的可调角度范围较小,用户使用体验较差。对于传统的屏幕360°翻转电子设备(如屏幕360°翻转笔记本电脑)有笔记本状态、平板状态等多种状态,这种电子设备结构复杂,在切换不同状态时,需要先将电子设备抬离支撑面以切换其他状态,再将切换状态后的电子设备放在支撑面上,电子设备切换不同状态时的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解决了传统掀盖式电子设备触控手写时屏幕容易晃动,传统屏幕360°翻转电子设备切换不同状态时的操作复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括底座、支架、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架的第一端和底座之间通过第一铰链铰接,第一铰链能使底座和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支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铰链,第二铰链用于使显示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的第二端,并使显示部件和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支撑装置能够在平板状态、展示状态、笔记本状态、画夹状态之间切换。当支撑装置处于平板状态时,显示部件、支架和底座能够依次叠设,显示部件的显示面背对底座设置。当支撑装置处于展示状态时,支架叠设于显示部件的背面,显示部件和底座之间呈预定夹角。当支撑装置处于笔记本状态时,显示部件的显示面和底座的操作面朝向同一侧设置,显示部件的底部和底座相间隔。当支撑装置处于画夹状态时,显示部件的显示面和底座的操作面朝向同一侧设置,显示部件的底部抵设于底座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支架上的第一铰链能使底座和支架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架上的第二铰链能使支架和显示部件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撑装置具有平板状态、展示状态、笔记本状态、画夹状态,满足多种使用场景需求。在切换不同状态时,无需将底座抬离支撑面,直接调整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和支架相对底座的姿态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在支撑装置切换至平板状态,显示部件、支架和底座依次叠设,显示部件的显示面背对底座,在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触控手写时不容易晃动,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分别设于支架的相对两端,第一铰链的轴线和第二铰链的轴线相平行,使得调节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和支架相对底座的姿态较方便,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外观,整机厚度尺寸较薄。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显示部件的背面可设置避让槽以容纳支架,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或展示状态时,支架可容纳在显示部件背面的避让槽,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好的外观。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铰链设于底座的一侧边和支架的第一端之间,第二铰链设于显示部件的背面中部和支架的第二端之间。将第一铰链设置在底座的一侧边,可在底座上形成较大面积的操作面,即键盘和触控面板的区域可以做得较大。将第二铰链设于显示部件的背面中部,可实现支架对显示部件的支撑和相互叠设。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铰链能提供使底座和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一阻尼扭矩,第二铰链能提供使支架和显示部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二阻尼扭矩,第一阻尼扭矩大于第二阻尼扭矩。
在支架相对底座立起需要调整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时,支架和底座之间形成预定夹角,用较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显示部件以克服第二阻尼扭矩,就能调整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在调整显示部件姿态的过程中第一铰链不转动,即支架和底座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用较大的作用力作用于支架以克服第一阻尼扭矩,才去调整支架相对底座的姿态,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铰链包括第一承架、第二承架和第一阻尼结构,第一承架固定于底座,第二承架固定于支架,第一阻尼结构设于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之间,以使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能够相互转动,且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第一铰链装配在底座和支架之间,实现支架和底座的转动连接,在调整好支架相对底座的姿态后可使支架和底座保持静止,即两者保持预定夹角。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承架具有第一筒状部,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轴芯,第一轴芯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承架,第一轴芯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一筒状部内并能相对于第一筒状部转动,在第一轴芯相对第一筒状部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一轴芯和第一筒状部之间能产生满足第一轴芯相对第一筒状部静止的第一阻尼扭矩。
通过旋转第一轴芯,直到第一筒状部和第一轴芯之间有干涉量,第一筒状部产生弹性变形,就会在第一筒状部和第一轴芯之间产生第一阻尼扭矩,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部件产生重力矩,第一阻尼扭矩和重力矩相平衡,使第一轴芯相对第一筒状部静止保持静止,底座和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实现支架的悬停效果。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承架包括板状部和连接于板状部上的第二筒状部,板状部固定于支架上,第二筒状部和第一筒状部同轴设置,第一轴芯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筒状部内。具有板状部和第二筒状部的第二承架容易成型,容易装配,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底座在设有第一铰链的侧边上设有装饰件,第一铰链的部分结构设于装饰件内。使第一铰链部分结构设于装饰件内而不会外露,较好地对第一铰链进行保护,提升第一铰链工作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底座在设有第一铰链处设有装饰件,装饰件包括固定壳和活动壳,活动壳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壳上。固定壳套设于第一筒状部外。活动壳套设于第二筒状部外,活动壳具有过孔,板状部穿设于过孔。
将第一铰链中的相对底座静止的部分(即第一筒状部)设于固定壳内,相对底座活动的部分(即第二筒状部)设于活动壳内,并将板状部伸出活动壳的过孔并连接在支架上,较好地对第一铰链部分结构进行保护,提升第一铰链工作可靠性,也提升了装置的外观效果。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筒状部的端部具有第一挡臂,第一轴芯的外周具有第二挡臂,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配合以限定第一轴芯相对第一筒状部的转动范围。
在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相抵接时,第一轴芯不能继续转动,以限定第一轴芯相对第一筒状部的转动范围,即限定第一承架相对第二承架的转动范围,也即支架相对底座的转动范围。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铰链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和第二阻尼结构,第一合页固定于支架,第二合页用于和显示部件连接,第二阻尼结构设于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之间,以使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能够相互转动,且第一合页和第二合页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第二铰链装配在显示部件和支架之间,实现显示部件和支架的转动连接,在调整好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姿态后可使显示部件和支架保持静止,即两者保持预定夹角。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合页具有第三筒状部,第二合页具有第四筒状部;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二轴芯。第二轴芯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筒状部内,第二轴芯的另一端插设于第四筒状部内并能相对于第四筒状部转动。在第二轴芯相对第四筒状部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二轴芯和第四筒状部之间能产生满足第二轴芯相对第四筒状部静止的第二阻尼扭矩。
通过旋转第二轴芯,直到第四筒状部和第二轴芯之间有干涉量,第四筒状部产生弹性变形,就会在第四筒状部和第二轴芯之间产生第二阻尼扭矩,显示部件产生重力矩,第二阻尼扭矩和重力矩相平衡,使第二轴芯相对第四筒状部保持静止,显示部件和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实现显示部件的悬停效果。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一合页具有第三挡臂,第二合页具有第四挡臂,第三挡臂和第四挡臂配合以限定第二合页相对第一合页的转动范围。
在第三挡臂和第四挡臂相抵接时,显示部件不能继续转动,以限定第二合页相对第一合页的转动范围,即显示部件相对支架的转动范围。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二铰链具有连接架,连接架能够相对支架的第二端转动,显示部件的背面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架上,显示部件上具有处理器。
显示部件可搭配支撑装置进行使用,将显示部件装配在支撑装置的连接架上,通过底座的操作面输入信息或指令。支撑装置和显示部件之间可拆卸,显示部件可脱离支撑装置以单独使用,脱离支撑装置的显示部件显得更轻薄,使用方便。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显示部件和连接架之间通过磁性吸附结构连接。通过磁性吸附结构实现显示部件和连接架之间的快速可拆卸连接,装配和拆卸操作方便。
在一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显示部件和连接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通过卡扣实现显示部件和连接架之间的快速可拆卸连接,装配和拆卸操作方便。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件和上述的支撑装置,显示部件通过第二铰链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的第二端。
电子设备可实现多种不同使用状态,比如笔记本状态、平板状态、展示状态及画夹状态,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触控手写时不容易晃动,不同状态切换操作简单,无需将整机抬离支撑面后再进行状态切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平板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电子设备在支架相对底座立起且显示部件和支架之间呈预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电子设备在展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电子设备在笔记本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电子设备在画夹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中的(a)至(c)分别为电子设备的一个第一铰链的装配透视图、立体分解图和局部装配图;
图8中的(a)至(c)分别为电子设备的另一个第一铰链的装配透视图、立体分解图和局部装配图;
图9为图2的电子设备中的第二铰链的装配透视图;
图10为图9的第二铰链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虽然本申请的描述将结合一些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申请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为申请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申请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申请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申请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装置100,其包括底座10、支架20、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支架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0a和第二端20b。支架20的第一端20a和底座10之间通过第一铰链30铰接,第一铰链30能使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支架20的第二端20b设有第二铰链40,第二铰链40用于使显示部件200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20的第二端20b,并使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支撑装置100能够在平板状态(如图1所示)、展示状态(如图4所示)、笔记本状态(如图5所示)、画夹状态(如图6所示)之间切换。当支撑装置100处于平板状态时,显示部件200、支架20和底座10能够依次叠设,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背对底座10设置。当支撑装置100处于展示状态时,支架20叠设于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显示部件200和底座10之间呈预定夹角。当支撑装置100处于笔记本状态时,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同一侧设置,显示部件200的底部200c和底座10相间隔。当支撑装置100处于画夹状态时,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同一侧设置,显示部件200的底部200c抵设于底座10上。
其中,参阅图1至图3,底座10作为安装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的载体,在使用时底座10放置在桌面等支撑面上。底座10的操作面10a是指底座10上配置有键盘11和/或触控面板12时,键盘11或触控面板12所在的一侧。
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为独立机构,能分别提供使相连接的两个结构件保持预定夹角的阻尼扭矩,使两个结构件在调整好预定夹角后保持相对静止。比如,连接在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的第一铰链30提供阻尼扭矩,使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形成的重力矩和第一铰链30提供的阻尼扭矩相平衡,就能使支架20和底座10保持预定夹角。
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的预定夹角、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的预定夹角都可以按需设置,两者可以不相等。示例性的,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的预定夹角可以是0°至360°任意夹角,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的预定夹角可以是0°至180°任意夹角,相连接的两个结构件的夹角可实现无级调节。
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背面200b是显示部件200上相背对的两侧。参阅图5、图6,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同一侧设置,并不是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的朝向完全相同,而是指在用户使用时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用户,用户可通过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看到显示部件200展示的内容,可通过底座10的操作面10a输入信息或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100,支架20上的第一铰链30能使底座10和支架20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架20上的第二铰链40能使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相对转动并保持在预定夹角。支撑装置100具有平板状态、展示状态、笔记本状态、画夹状态,满足多种使用场景需求。在切换不同状态时,无需将底座10抬离支撑面,直接调整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姿态和支架20相对底座10的姿态即可,操作简单方便。在支撑装置100切换至平板状态,显示部件200、支架20和底座10依次叠设,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背对底座10,在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200触控手写时不容易晃动,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在设置底座10、支架20、显示部件200时,参阅图1至图3,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可设置为相适配的形状,比如显示部件200可大致设为长方体的板状结构,底座10可大致设为长方体的板状结构。支架20可设置为片状或板状,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可配置一个或多个支架20。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底座10、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依次叠设,形成和传统平板电脑接近的外观。此外,底座10、支架20、显示部件200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
在设置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时,参阅图3,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可分别设于支架20的相对两端,第一铰链30的轴线和第二铰链40的轴线可以相平行,使得调节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姿态和支架20相对底座10的姿态较方便,而且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使底座10、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形成较好的层叠结构,具有较好的外观,整机厚度尺寸较薄。
在装配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时,参阅图1、图2,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可设置避让槽201以容纳支架20,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或展示状态时,支架20可容纳在显示部件200背面200b的避让槽201,使得电子设备具有较好的外观。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支架20可容纳在显示部件200背面200b的避让槽201,使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保持相平行,整机厚度尺寸较薄,用户体验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3,第一铰链30设于底座10的一侧边10b和支架20的第一端20a之间,第二铰链40设于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中部和支架20的第二端20b之间。将第一铰链30设置在底座10的一侧边10b,可在底座10上形成较大面积的操作面10a,即键盘11和触控面板12的区域可以做得较大。将第二铰链40设于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中部,可实现支架20对显示部件200的支撑和相互叠设。结合图1,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支架20能夹设在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支架20不会露出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以外,使电子设备具有较好的外观。
示例性的,支撑装置100处于平板状态是装置的常规状态,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的角度为0°,显示部件200、支架20和底座10能够依次叠设,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背对底座10设置。用户无需转动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即可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200进行触控手写等操作,显示部件200不容易晃动,使用体验较好。
其中,第一铰链30的角度是指第一铰链30中的第一承架31和第二承架32的夹角。第二铰链40的角度是指第二铰链40中的第一合页41和第二合页42的夹角。
由平板状态切换至其他状态的过程中,先操作第一铰链30使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绕第一铰链30轴线转动打开一定角度,再操作第二铰链40使显示部件200反向绕第二铰链40轴线转动一定角度,即可由平板状态切换至预定状态。
示例性的,参阅图4,在支撑装置100处于展示状态时,第二铰链40的角度为0°,即支架20叠设于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第一铰链30的角度可在0°~80°间调节,以使显示部件200有不同的展示角度,用户可较好的向别人展示显示部件200上的内容。
在支撑装置100处于笔记本状态时,显示部件200可以有两种情况。其一,外观上类似于传统掀开屏幕的笔记本,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叠设在支架20上,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呈预定夹角。示例性的,在传统掀开屏幕的笔记本时,第一铰链30的角度为90°~180°,第二铰链40的角度为180°。
其二,参阅图5,外观上显示部件200悬浮于底座10上,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呈预定夹角,可抬升显示部件200一定高度,以调节显示部件200和底座10的间距,提升笔记本状态下用户使用体验。示例性的,在显示部件200悬浮于底座10上时,第一铰链30的角度为80°,第二铰链40的角度可在130°~160°之间调节,显示部件200和底座10之间的角度范围为100°~130°。
在这两种情况中,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用户设置,显示部件200的底部200c和底座10相间隔,显示部件200的底部200c是显示部件200上靠近底座10的端部。
参阅图6,在支撑装置100处于画夹状态时,显示部件200的显示面200a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朝向同一侧设置,显示部件200的底部200c抵设于底座10上。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的角度可在预定范围内自由调节。用户可在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200上进行勾画批注、触控等操作,显示部件200不容易晃动,调节第一铰链30和第二铰链40的角度,可实现显示部件200不同的支撑角度,满足用户不同支撑角度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第一铰链30能提供使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一阻尼扭矩,第二铰链40能提供使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二阻尼扭矩,第一阻尼扭矩大于第二阻尼扭矩。
该方案中,第一阻尼扭矩大于第二阻尼扭矩。在支架20相对底座10立起需要调整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姿态时,支架20和底座10之间形成预定夹角,用较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显示部件200以克服第二阻尼扭矩,就能调整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姿态,在调整显示部件200姿态的过程中第一铰链30不转动,即支架20和底座10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用较大的作用力作用于支架20以克服第一阻尼扭矩,才去调整支架20相对底座10的姿态,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支撑装置100在平板状态时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在将支撑装置100由其他状态切换至平板状态的过程中,先用较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显示部件200以克服第二阻尼扭矩,使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相叠设,再用较大的作用力作用于支架20(或显示部件200)以克服第一阻尼扭矩,使显示部件200、支架20和底座10依次叠设,可降低作用于显示部件200时显示部件200和底座10的操作面10a先接触造成刮擦磨损的情况,提升显示部件200和底座1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7中的(a)和(b),第一铰链30包括第一承架31、第二承架32和第一阻尼结构33,第一承架31固定于底座10,第二承架32固定于支架20,第一阻尼结构33设于第一承架31和第二承架32之间,以使第一承架31和第二承架32能够相互转动,且第一承架31和第二承架32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采用具有第一承架31、第二承架32和第一阻尼结构33的第一铰链30,便于第一铰链30装配在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实现支架20和底座10的转动连接,并且在调整好支架20相对底座10的姿态后可使支架20和底座10保持静止,即两者保持预定夹角。其中,在第一承架31和底座10之间、第二承架32和支架20之间可通过螺丝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
在配置第一铰链30时,可配置一个或多个第一铰链30。可沿第一铰链30的轴线方向间隔配置多个第一铰链30,使支架20和底座10之间形成更可靠稳定的转动连接结构。示例性的,在底座10的侧边10b两端分别配置一个第一铰链30,就能实现支架20和底座10之间的转动连接和预定角度悬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中的(a)和(b),第一承架31具有第一筒状部311,第一阻尼结构33包括第一轴芯33a,第一轴芯33a的一端固定于第二承架32,第一轴芯33a的另一端插设于第一筒状部311内并能相对于第一筒状部311转动,在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一轴芯33a和第一筒状部311之间能产生满足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静止的第一阻尼扭矩。
本方案中,第一轴芯33a插设于第一筒状部311内并能相对转动,将第一筒状部311的部分内壁和第一轴芯33a的部分外壁设置为有干涉量。通过旋转第一轴芯33a,直到第一筒状部311和第一轴芯33a之间有干涉量,第一筒状部311产生弹性变形,就会在第一筒状部311和第一轴芯33a之间产生第一阻尼扭矩,支架20和安装在支架20上的部件产生重力矩,第一阻尼扭矩和重力矩相平衡,使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静止保持静止,底座10和支架2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实现支架20的悬停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筒状部311的部分内壁设置为第一平面(图未示),第一轴芯33a的部分外壁设置为第二平面(图未示)。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设置时,第一筒状部311和第一轴芯33a之间没有干涉量。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错开时,即部分第一平面对齐第一轴芯33a的光滑外表面,或者第二平面对齐第一筒状部311的光滑内表面时,第一筒状部311和第一轴芯33a之间就会有干涉量,进而产生第一阻尼扭矩。
可以理解的,第一阻尼结构33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转动阻尼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7中的(a)和(b),第二承架32包括板状部321和连接于板状部321上的第二筒状部322,板状部321固定于支架20上,第二筒状部322和第一筒状部311同轴设置,第一轴芯33a的一端固定于第二筒状部322内。
具有板状部321和第二筒状部322的第二承架32容易成型,板状部321可用螺丝或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架20上,第一轴芯33a可用键连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筒状部322内,容易装配,整体结构紧凑。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至图4,底座10在设有第一铰链30的侧边10b上设有装饰件50,第一铰链30的部分结构设于装饰件50内。通过设置装饰件50,使第一铰链30部分结构设于装饰件50内而不会外露,较好地对第一铰链30进行保护,提升第一铰链30工作可靠性,也提升了装置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至图4,底座10在设有第一铰链30处设有装饰件50,装饰件50包括固定壳51和活动壳52,活动壳52可转动地安装于固定壳51上。固定壳51套设于第一筒状部311外。活动壳52套设于第二筒状部322外,活动壳52具有过孔521,板状部321穿设于过孔521。
该方案将第一铰链30中的相对底座10静止的部分(即第一筒状部311)设于固定壳51内,相对底座10活动的部分(即第二筒状部322)设于活动壳52内,并将板状部321伸出活动壳52的过孔521并连接在支架20上,较好地对第一铰链30部分结构进行保护,提升第一铰链30工作可靠性,也提升了装置的外观效果。固定壳51可采用卡扣或胶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底座10上。
示例性的,固定壳51具有柱状的外观,活动壳52大致呈筒状,活动壳52的一端口和固定壳51的一端口对应设置。在配置两个第一铰链30时,每个第一铰链30处分别设有一活动壳52,两个活动壳52对应设于固定壳51的两端,能对第一铰链30形成保护。图7中的(a)至(c)展示了另外一个第一铰链30的结构,图8中的(a)至(c)展示了另外一个第一铰链30的结构,两者结构上是类似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7中的(b)和(c),第一筒状部311的端部具有第一挡臂312,第一轴芯33a的外周具有第二挡臂331,第一挡臂312和第二挡臂331配合以限定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的转动范围。
使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的转动可实现支架20和底座10间的相对转动。在第一挡臂312和第二挡臂331相抵接时,第一轴芯33a不能继续转动,以限定第一轴芯33a相对第一筒状部311的转动范围,即限定第一承架31相对第二承架32的转动范围,也即支架20相对底座10的转动范围。转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设定转动角度为0°~8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图9、图10,第二铰链40包括第一合页41、第二合页42和第二阻尼结构43,第一合页41固定于支架20,第二合页42用于和显示部件200连接,第二阻尼结构43设于第一合页41和第二合页42之间,以使第一合页41和第二合页42能够相互转动,且第一合页41和第二合页42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采用具有第一合页41、第二合页42和第二阻尼结构43的第二铰链40,便于第二铰链40装配在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实现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的转动连接,并且在调整好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姿态后可使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保持静止,即两者保持预定夹角。其中,在第一合页41和支架20之间、第二合页42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可通过螺丝或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显示部件200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第二合页42上。
在配置第二铰链40时,可配置一个或多个第二铰链40。可沿第二铰链40的轴线方向间隔配置多个第二铰链40,使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形成可靠稳定的转动连接结构。示例性的,在支架20的第二端20b设有四个第一铰链30,能实现支架2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和预定角度悬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图10,第一合页41具有第三筒状部411,第二合页42具有第四筒状部421;第二阻尼结构43包括第二轴芯43a。第二轴芯43a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筒状部411内,第二轴芯43a的另一端插设于第四筒状部421内并能相对于第四筒状部421转动。在第二轴芯43a相对第四筒状部421转动预定角度时,第二轴芯43a和第四筒状部421之间能产生满足第二轴芯43a相对第四筒状部421静止的第二阻尼扭矩。
本方案中,第二轴芯43a插设于第四筒状部421内并能相对转动,将第四筒状部421的部分内壁和第二轴芯43a的部分外壁设置为有干涉量。通过旋转第二轴芯43a,直到第四筒状部421和第二轴芯43a之间有干涉量,第四筒状部421产生弹性变形,就会在第四筒状部421和第二轴芯43a之间产生第二阻尼扭矩,显示部件200产生重力矩,第二阻尼扭矩和重力矩相平衡,使第二轴芯43a相对第四筒状部421保持静止,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之间保持预定夹角,实现显示部件200的悬停效果。
其中,第二轴芯43a和第四筒状部421配合形成阻尼扭矩的具体方式,可参考前面第一轴芯33a和第一筒状部311配合形成阻尼扭矩的实施例。
第二轴芯43a可键连接、焊接或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三筒状部411内,容易装配,连接可靠。为了使第二轴芯43a沿轴向限位在第一合页41上,第一合页41的第三筒状部411的端口可插设销钉44,降低第二轴芯43a脱离第三筒状部411的可能性,提升装置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图10,第一合页41具有第三挡臂412,第二合页42具有第四挡臂422,第三挡臂412和第四挡臂422配合以限定第二合页42相对第一合页41的转动范围。
使第二合页42相对第一合页41的转动可实现显示部件200和支架20间的相对转动。在第三挡臂412和第四挡臂422相抵接时,显示部件200不能继续转动,以限定第二合页42相对第一合页41的转动范围,即显示部件200相对支架20的转动范围。转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比如设定转动角度为0°~16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图12,第二铰链40具有连接架45,连接架45能够相对支架20的第二端20b转动,显示部件200的背面200b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架45上,显示部件200上具有处理器202。
其中,具有处理器202的显示部件200可以体现为平板电脑或其他装置,处理器202具有运算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撑装置100中的底座10可体现为键盘(比如皮套键盘)或其他结构。连接架45可设置为片状或板状,在切换至平板状态时,支架20和连接架45均位于底座1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形成和传统平板电脑接近的外观。
显示部件200可搭配支撑装置100进行使用,将显示部件200装配在支撑装置100的连接架45上,通过底座10的操作面10a输入信息或指令。支撑装置10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信息交互,无线方式可以是蓝牙通信连接。传统屏幕360°翻转电子设备的屏幕和底座不可分离,使在平板状态使用时整体结构显得厚重。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部件200具有处理器202,支撑装置100和显示部件200之间可拆卸,显示部件200可脱离支撑装置100以单独使用,脱离支撑装置100的显示部件200显得更轻薄,使用方便。
在第二铰链40包括第一合页41、第二合页42和第二阻尼结构43时,连接架45可固定在第二合页42上,使连接架45能够相对支架20的第二端20b转动,显示部件200通过连接架45间接安装在第二合页42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显示部件200和连接架45之间通过磁性吸附结构61连接。通过磁性吸附结构61实现显示部件200和连接架45之间的快速可拆卸连接,装配和拆卸操作方便。
磁性吸附结构61包括设于连接架45的第一磁吸件611和设于显示部件200的第二磁吸件612,第一磁吸件611和第二磁吸件612能够相互磁吸。第一磁吸件611和第二磁吸件612时有多种实现方式。第一磁吸件611为磁铁,第二磁吸件612为铁磁金属件。或,第一磁吸件611为铁磁金属件,第二磁吸件612为磁铁。或,第一磁吸件611和第二磁吸件612均为磁铁。其中,铁磁金属件是指能被磁铁磁吸的金属(比如铁)制作的结构。以上方式都能实现第一磁吸件611和第二磁吸件612的磁性吸附。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显示部件200和连接架45之间通过卡扣62连接。通过卡扣62实现显示部件200和连接架45之间的快速可拆卸连接,装配和拆卸操作方便。
示例性的,连接架45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扣62,显示部件200放置在连接架45上,显示部件200的边缘可被卡扣62卡紧,从而将显示部件200固定在连接架45上。
参阅图1、图4至图6、图11、图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部件200和上述的支撑装置100,显示部件200通过第二铰链40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架20的第二端20b。
电子设备可体现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可实现多种不同使用状态,比如笔记本状态、平板状态、展示状态及画夹状态,对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部件200触控手写时不容易晃动,不同状态切换操作简单,无需将整机抬离支撑面后再进行状态切换,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用户使用体验较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架、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
所述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铰链铰接,所述第一铰链能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设有所述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用于使显示部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并使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所述支撑装置能够在平板状态、展示状态、笔记本状态、画夹状态之间切换;
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平板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件、所述支架和所述底座能够依次叠设,所述显示部件的显示面背对所述底座设置;
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展示状态时,所述支架叠设于所述显示部件的背面,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底座之间呈预定夹角;
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笔记本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件的显示面和所述底座的操作面朝向同一侧设置,所述显示部件的底部和所述底座相间隔;
当所述支撑装置处于所述画夹状态时,所述显示部件的显示面和所述底座的操作面朝向同一侧设置,所述显示部件的底部抵设于所述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边和所述支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铰链设于所述显示部件的背面中部和所述支架的第二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能提供使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一阻尼扭矩,所述第二铰链能提供使所述支架和所述显示部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的第二阻尼扭矩,所述第一阻尼扭矩大于所述第二阻尼扭矩。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链包括第一承架、第二承架和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一承架固定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承架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设于所述第一承架和所述第二承架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承架和所述第二承架能够相互转动,且所述第一承架和所述第二承架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架具有第一筒状部,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轴芯;所述第一轴芯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承架,所述第一轴芯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筒状部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筒状部转动;
在所述第一轴芯相对所述第一筒状部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一轴芯和所述第一筒状部之间能产生满足所述第一轴芯相对所述第一筒状部静止的第一阻尼扭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架包括板状部和连接于所述板状部上的第二筒状部,所述板状部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筒状部和所述第一筒状部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芯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筒状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在设有所述第一铰链处设有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包括固定壳和活动壳,所述活动壳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上;
所述固定壳套设于所述第一筒状部外;
所述活动壳套设于所述第二筒状部外,所述活动壳具有过孔,所述板状部穿设于所述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端部具有第一挡臂,所述第一轴芯的外周具有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和所述第二挡臂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一轴芯相对所述第一筒状部的转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包括第一合页、第二合页和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一合页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合页用于和所述显示部件连接,所述第二阻尼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能够相互转动,且所述第一合页和所述第二合页之间保持预定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具有第三筒状部,所述第二合页具有第四筒状部;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二轴芯;所述第二轴芯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筒状部内,所述第二轴芯的另一端插设于所述第四筒状部内并能相对于所述第四筒状部转动;
在所述第二轴芯相对所述第四筒状部转动预定角度时,所述第二轴芯和所述第四筒状部之间能产生满足所述第二轴芯相对所述第四筒状部静止的第二阻尼扭矩。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具有第三挡臂,所述第二合页具有第四挡臂,所述第三挡臂和所述第四挡臂配合以限定所述第二合页相对所述第一合页的转动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链具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能够相对所述支架的第二端转动,所述显示部件的背面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显示部件上具有处理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连接架之间通过磁性吸附结构连接;
或,所述显示部件和所述连接架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部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所述显示部件通过所述第二铰链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的第二端。
CN202223219445.8U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655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9445.8U CN219655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19445.8U CN219655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5080U true CN219655080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4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19445.8U Active CN219655080U (zh) 2022-11-30 2022-11-30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50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3122B2 (en)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P3500906B1 (en) Protective case
US10066784B2 (en) Folding handheld device holding system
US8186639B2 (en) Bracket for 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EP3084554B1 (en) System with electronic device and docking station
TWI498866B (zh) Multi-directional support structure of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TW201332417A (zh) 平板式顯示裝置之保護蓋支座結構
US10063268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
US20210333839A1 (en) Auxiliary display system
US20130155586A1 (en) Suppor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08762393B (zh) 一种电脑
US80782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332355A (zh) 平板式顯示裝置之支撐架結構
CN219655080U (zh) 一种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EP3821318B1 (en)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KR20090062214A (ko) 듀얼 모니터
CN217443801U (zh) 一种平板键盘壳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CN216252870U (zh) 一种保护壳
CN220152333U (zh) 电子设备配件
CN115113689A (zh) 保护套及终端系统
TW201305479A (zh) 兼具懸掛、支撐及握持結構之裝置
CN221003500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辅助装置和电子设备系统
WO2023185645A1 (zh) 一种摄像头支架保护壳
CN218044113U (zh) 平板电子设备保护套
CN220896727U (zh) 一种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