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66255U -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 Google Patents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66255U CN220566255U CN202321971613.0U CN202321971613U CN220566255U CN 220566255 U CN220566255 U CN 220566255U CN 202321971613 U CN202321971613 U CN 202321971613U CN 220566255 U CN220566255 U CN 2205662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fan
- inner ring
- air outlet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机,包括:壳体、离心风轮及通风组件,壳体具有一顶部开放端;离心风轮装设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离心风轮的轴向朝向顶部开放端;通风组件位于顶部开放端,通风组件具有连通容置空间的进风口及出风口,出风口环绕进风口设置;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容置空间,并经出风口向外吹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换气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风机,通常是采用一侧进风,另一侧出风,形态较为单一。用户在使用时,需要在一侧留出进风通道,另一侧留出出风通道,安装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机,其中,包括:
壳体,具有一顶部开放端;
离心风轮,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
通风组件,位于所述顶部开放端,所述通风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并经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体架,所述通风体架包括:
第一内圈,对位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第一外圈,环绕所述第一内圈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内圈间具有一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第一内圈的底部向内延伸形成聚风唇边结构,所述聚风唇边结构具有直径最大端以及直径最小端,所述直径最大端靠近所述顶部开放端,所述直径最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内径。
上述的风机,其中,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包括:
第二内圈,对位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第二外圈,环绕所述第二内圈且与所述第二内圈间具有一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
多个导流片,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及所述第二外圈。
上述的风机,其中,多个所述导流片沿着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5度且小于或等于175度。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的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导风槽沿着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轴向方向的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所述不规则圆形具有半径最小端以及半径最大端,且所述不规则圆形的半径从所述半径最小端沿着所述离心风轮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轴向方向的截线呈阿基米德螺线形。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轮廓、所述第一内圈、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外圈以及所述换热体的布置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呈阿基米德螺线形。
上述的风机,其中,还包括进风栅,装设于所述进风口上。
上述的风机,其中,还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一外圈之间,所述换热体包括加热模块和/或制冷模块。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换热体为PTC发热体。
上述的风机,其中,所述壳体的底部封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浴霸,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其中,还包括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经所述PTC发热体加热后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
上述的浴霸,其中,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通风组件的所述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功效在于:基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机,进风口与出风口位于同一侧,不需要额外预留风道,便于风机在用户家中的布置;出风口环绕进风口设置,形成负压,进风更多,出风风速更快,促进空气的循环流通;并且基于阿基米德螺线形壳体,避免形成涡流导致出风不均,同时提升出风风压,从而吹出的风速更高,并具有噪声小等优点。此外,配合换热组件的布置,可以实现快速换热的效果;同时,根据出风风速分布情况,在风速较大的位置调整导风结构角度,将风量大处的出风部分通过导流,提供一部分分量到风量较低的位置,从而达到风量到达人体时均匀分布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的爆炸图;
图5为换热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在附图及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相同或类似标号的元件/构件是用来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S1”、“S2”、…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也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创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及/或”,包括所述事物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关于本文中的“多个”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关于本文中的“多组”包括“两组”及“两组以上”。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大致”、“约”等,用以修饰任何可以微变化的数量或误差,但这些微变化或误差并不会改变其本质。一般而言,此类用语所修饰的微变化或误差的范围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2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10%,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为5%或是其他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前述提及的数值可依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以此为限。
某些用以描述本申请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申请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请参照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机,包括:壳体1、离心风轮2、通风组件及换热组件3,壳体1具有一顶部开放端11,离心风轮2装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空间12内,且所述离心风轮2的轴向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11,从而避免进风需要转向导致的风压损失;通风组件位于所述顶部开放端11,所述通风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I及出风口O,进风口与出风口位于壳体同一侧,不需要预留风道,安装更为便捷,所述出风口O环绕所述进风口I设置,形成负压,提升进风风量以及风压,提升出风风压以及风速;换热组件3装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离心风轮2转动带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进风口I进入到所述容置空间12,并经所述换热组件3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O吹出。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风组件与所述换热组件为同一组件,使得结构更为简洁,换热组件3装设于所述壳体1内,并布置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放端11,所述换热组件3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12的第一进风口I1及第一出风口O1,所述第一出风口O1环绕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I1;其中,通过所述离心风轮2转动带动外部空气将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I1到所述容置空间12后,所述壳体1的侧壁13将所述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出风口O1,并通过所述换热组件3对所述外部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O1输出。基于此,经过风机换热的空气直接吹出,减少了不必要的风道长度导致被加热后的空气热量损失,或者被制冷后的空气被风道重新加热,风机换热效率更高,提升风机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底部封闭。
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导流圈4,所述导流圈4装设于所述壳体1,并且所述导流圈4相对于所述换热组件3更靠近所述顶部开放端11布置,以使得经所述换热组件3换热后的空气经所述导流圈4导流后向外吹出,由此控制出风风向,提升出风均匀度。同时,通过导流使得出风与进风尽量间隔开,避免出风与进风之间形成紊流影响风效。
具体地说,导流圈4装设于所述换热组件3上,所述导流圈4具有对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I1的第二进风口I2及对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O1的第二出风口O2;其中,通过所述离心风轮2转动带动外部空气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I2及所述第一进风口I1到所述容置空间12后,所述壳体11的侧壁13将所述外部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出风口O1,通过所述换热组件3对所述外部空气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出风口O1及所述第二出风口O2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的一端封闭,一端开放,壳体1的底部中心安装离离心风轮2,壳体1的开放端11安装与壳体形状匹配的通道式的换热组件3,靠近壳体1的一端为换热组件3的第一进风口I1,远离壳体的一端为换热组件的第一出风口O1,换热组件的第一出风口O1外安装有导流圈,靠近换热组件3中心的一端为导流圈4的第二进风口I2,远离换热组件3中心的一端为导流圈4的第二出风口O2。
其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13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具体地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侧壁13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的为垂直关系,即夹角为90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侧壁13垂直壳体1的底面的基础上,所述壳体1的侧壁13向外倾斜一固定角度,侧壁13向外倾斜一固定角度以利于风轮出来的风到达侧壁12后进行转向向上吹出,在本实施例中,以固定角度的范围为3度至5度为较佳的实施方式。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基于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实现了一种占用空间小、出风与加热匹配、暖风均匀、噪声低的风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以风轮为离心风轮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4-图5,图4为图1的爆炸图;图5为换热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所示,并请结合图1-图3,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换热体架31及换热体32,换热体架31装设于所述顶部开放端11,所述换热体架31设置有第一进风口I1及第一出风口O1;换热体32装设于所述换热体架31上且对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O1,其中换热体32包括加热模块和/或制冷模块。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以换热体32为PTC换热体为较佳的实施方式。
进一步,所述换热体架31包括:第一内圈311、第一外圈312及多个连接杆313,第一内圈311的第一进风口I1对位于所述进风口I;第一外圈312环绕所述第一内圈311且与所述第一内圈311间具有一第一间隔,第一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O,所述第一外圈312的底部装设于所述顶部开放端11上并与壳体1密封连接;多个连接杆313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圈311及所述第一外圈312并将所述第一间隔分割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O1,多个所述换热体32装设于所述连接杆313上且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外圈312与所述第一内圈311之间。
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圈311的底部向内延伸形成聚风唇边结构3111,具体地说,第一内圈311靠近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向壳体1的底部中心延伸的喇叭形的聚风唇边结构3111,所述聚风唇边结构3111具有直径最大端A1以及直径最小端A2,所述直径最大端A1靠近所述顶部开放端11,所述直径最小端A2的直径小于所述离心风轮2的内径,所述离心风轮2的内径为相对的两个叶片之间的距离D1,通过聚风唇边结构3111对进入的外部空气进行汇聚和引导。
请参照图4及图6,图6为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及图6所示,,并请结合图1-图3,所述导流圈4用于对出风进行导向,使之呈一定角度倾斜出射,导流圈4包括:第二内圈41、第二外圈42及多个导流片43,第二内圈41的第二进风口I2对位于所述进风口I设置;第二外圈42环绕所述第二内圈41且与所述第二内圈41间具有一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O;多个导流片43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41及所述第二外圈42并将所述第二间隔分割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O2。
其中,第二内圈41和第一内圈311密封连接,第二外圈42和第一外圈312内封连接,多个所述导流片43均按照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再请参照图2,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还包括进风栅5,进风栅5装设于进风口I上,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进风栅5装设于所述第二进风口I2上,进风栅5为均匀设置进风孔51的多孔板。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风轮吹出来的风进一步增压,壳体1的侧壁13形状呈阿基米德螺旋形状以构成阿基米德螺旋增压风道,风从离心风轮2出来后在阿基米德风道加压后经侧壁13转向后向上吹出。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2轴向方向的截面呈不规则圆形,所述不规则圆形具有半径最小端以及半径最大端,且所述不规则圆形的半径从所述半径最小端沿着所述离心风轮2的转动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13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2轴向方向的截线呈阿基米德螺线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13与所述壳体1的底面14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5度且小于或等于175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轮廓、所述第一内圈、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外圈以及所述换热体的布置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呈阿基米德螺线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吹出近似环形的风,如图7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壁13的内侧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11的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导风槽沿着所述离心风轮2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风机,包括:壳体1、离心风轮2及通风组件,壳体1具有一顶部开放端11,离心风轮2装设于所述壳体1的容置空间12内,且所述离心风轮2的轴向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11,从而避免进风需要转向导致的风压损失;通风组件位于所述顶部开放端11,所述通风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I及出风口O,进风口与出风口位于壳体同一侧,不需要预留风道,安装更为便捷,所述出风口O环绕所述进风口I设置,形成负压,提升进风风量以及风压,提升出风风压以及风速。其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体架,在本实施例中通风体架的结构及安装方式与换热体架31的结构及安装方式完全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进一步地,风机还包括导流圈4,所述导流圈4用于对出风进行导向,使之呈一定角度倾斜出射,导流圈4包括:第二内圈41、第二外圈42及多个导流片43,第二内圈41的第二进风口I2对位于所述进风口I设置;第二外圈42环绕所述第二内圈41且与所述第二内圈41间具有一第二间隔,第二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O;多个导流片43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41及所述第二外圈42并将所述第二间隔分割形成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O2。再请参照图1-图4,以下结合图1-图4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启动离心风轮2,壳体1内部的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使得壳体1的中心形成低压区,外部空气经进风栅5、第二进风口I2及第一进风口I1进入壳体1内部,由于壳体1符合阿基米德螺线形,其起始端和终止端连接,被甩出的空气沿壳体1的内壁流动,在起始端和终止端处遇阻,向第一出风口O1方向流动;
其次,换热组件3对从第一出风口O1流入的风进行加热后,加热后的风向导流圈4方向流动;
最后,导流圈4内设置有向同一方向旋转倾斜的导流片43,因此加热的风被从第二出风口O2旋转倾斜吹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浴霸,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所述浴霸还包括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经所述PTC发热体加热后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
其中,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通风组件的所述出风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基于壳体、换热组件及导流圈均为阿基米德螺线形,接近圆形,因此,可吹出近似环形的风;同时根据出风风速分布情况,搭配换热体分布,在风速较大的位置调整导风结构角度,将风量大处的出风部分通过导流,提供一部分分量到风量较低的位置,从而达到风量到达人体时均匀分布的效果;并且基于阿基米德螺线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更短并缩短了空气路径,从而吹出的风速更高,并具有噪声小等优点。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一顶部开放端;
离心风轮,装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向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
通风组件,位于所述顶部开放端,所述通风组件具有连通所述容置空间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环绕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并经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
其中,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体架,所述通风体架包括:
第一内圈,对位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第一外圈,环绕所述第一内圈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内圈间具有一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的底部向内延伸形成聚风唇边结构,所述聚风唇边结构具有直径最大端以及直径最小端,所述直径最大端靠近所述顶部开放端,所述直径最小端的直径小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圈,所述导流圈包括:
第二内圈,对位于所述进风口设置;
第二外圈,环绕所述第二内圈且与所述第二内圈间具有一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对位于所述出风口;
多个导流片,间隔连接于所述第二内圈及所述第二外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流片沿着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底面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5度且小于或等于175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朝向所述顶部开放端的方向向上延伸,且所述导风槽沿着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方向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垂直于所述离心风轮轴向方向的截线呈阿基米德螺线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轮廓、所述第一内圈、所述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内圈、所述第二外圈以及换热体的布置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呈阿基米德螺线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栅,装设于所述进风口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体,所述换热体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一内圈和所述第一外圈之间,所述换热体包括加热模块和/或制冷模块。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体为PTC发热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封闭。
13.一种浴霸,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离心风轮转动带动外部空气经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容置空间,经所述PTC发热体加热后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吹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浴霸,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发热体布置于所述通风组件的所述出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71613.0U CN220566255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71613.0U CN220566255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66255U true CN220566255U (zh) | 2024-03-08 |
Family
ID=90089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71613.0U Active CN220566255U (zh) | 2023-07-25 | 2023-07-25 |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66255U (zh) |
-
2023
- 2023-07-25 CN CN202321971613.0U patent/CN2205662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44905B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WO2021218109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1912015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2218009A1 (zh) | 空调装置及汽车 | |
CN108709250A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9114673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114165830A (zh) | 风道切换组件及暖风机 | |
CN216591900U (zh) | 风道切换组件及暖风机 | |
CN220566255U (zh) | 风机及具有其的浴霸 | |
CN110081006A (zh) | 一种多风道耐高温离心风机 | |
CN114234443A (zh) | 一种电磁热风机 | |
CN106152458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 |
CN105570991B (zh) | 轴流柜机 | |
CN208536138U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6951530A (zh) | 换热器 | |
CN109974086A (zh) | 导风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4984714U (zh) | 空调装置及汽车 | |
CN213453910U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950924U (zh) | 送风装置 | |
CN210463258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210463255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109099509B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18817114U (zh) | 一种冷热两用无叶风扇 | |
CN112303019A (zh) |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
CN112539468A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